免疫学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免疫监视:

免疫系统可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的非己成分,如由基因突变而发生的肿瘤的细胞或衰老死亡的细胞,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2.ADCC:

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可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结合于靶抗原上的抗体Fc段,直接杀伤靶抗原。

3.抗原内影像:指由Ab1诱导产生针对Ab1抗原结合部位的β型抗独特型抗体,Ab2β,因其构型与抗原表位相似,可代替抗原制备成疫苗。

4.半抗原: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又称半抗原。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可成为完全抗原。

5.自身免疫病:机体对自身细胞或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自身损伤或功能紊乱,是一种病理性免疫应答。

1.免疫:是指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的一种生理功能,其作用是排除抗原性异物,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

2.调理作用:指抗体如IgG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3.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4.异嗜性抗原:是一种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最先由Forssman 发现,故又名Forssman抗原。

5.连锁不平衡:指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等位基因的基因座位,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座位高于随机出现的频率。

1.超抗原:

指能与多数Tcell结合,只需极少剂量即可诱导最大免疫效应的抗原。

2.自身免疫应答和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应答和自身免疫病: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发生的免疫应答称为自身免疫,包括生理性自身免疫应答和病理性的自身免疫应答。自身免疫应答水平较高时往往会导致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而引起自身免疫病。

3.MAC:

即溶膜复合物,MAC的形成是补体活化的后期阶段,也称补体活化的溶膜途径。它是补体活化前期三条途径所共有的,因此也称共同途径。

4.免疫调节:

免疫应答过程中,各种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相互促进和抑制,•形成正负作用的网络结构,并在遗传基因的控制下,完成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和应答。

5.治疗性疫苗:

是指有别于传统预防性疫苗的、具有治疗作用的新型疫苗。主要应用于发生慢性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移植排斥等患者,发挥治疗疾病的功能,优势兼有预防功能。

1.DNA疫苗:

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免疫接种技术,是继巴斯德开创的减毒疫苗、基因工程疫苗之后的第三代疫苗。其实质是基因免疫,主要原理是将抗原编码基因插入带有强启动子的质粒载体,用物理方法导入体内以诱发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

2.超敏反应:

又称变态反应(allergy)或过敏反应(anaphylactic reaction)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

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3.免疫缺陷:

是指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遭受损害所导致的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障碍。4.ELISA:

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将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表面,除去游离的抗原或抗体,加入酶标记抗体,酶催化底物形成有色物质,依此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一种免疫学方法。

5.半抗原与载体:

只有特异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赋予半抗原免疫原性的大分子物质称为载体。

1. T细胞抗原受体(TCR):是T细胞表面特征性标记,与一组CD3分子以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复合物,主要识别特异性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2. 免疫活性细胞:T细胞和B细胞具有抗原特异性受体,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又称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

3.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的不同亚群从中枢免疫器官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后,可分布在各自特定的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4. .NK细胞和NS细胞:NK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这类细胞不依赖于抗原刺激,能非特异地溶解多种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发挥ADCC效应,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5~10%。NS 是自然抑制细胞

5. 归巢受体:表达于淋巴细胞表面的一类黏附分子

1.细胞免疫:是指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Td抗原刺激T细胞,T 细胞增殖分化为致敏T细胞,通过Tc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以及Th1细胞释放淋巴因子的作用,从而表现出抗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抗肿瘤、抗寄生虫和迟发型变态反应。

2.克隆选择:适应性免疫的核心理论,由澳大利亚免疫学家伯内特(M. Burnet)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认为适应性免疫应答由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驱动;每一个淋巴细胞克隆表达相同的特异性抗原受体,在抗原选择下,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淋巴细胞发生克隆扩增,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能识别自身抗原的淋巴细胞在发育早期即被清除。该学说是在侧链理论有关抗原选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3.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4.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5.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1. 抗体(antibody)是B细胞特异性识别Ag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后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两类。

3. 超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HVR)在Ig分子VL和VH内,某些区域的氨基酸组成、排列顺序与构型更易变化,这些区域称为超变区。

4. 可变区(variable region,V区)在Ig多肽链氨基酸(N端),L链1/2与H链1/4区域内,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与构型变化很大,故称为可变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