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绪论_遥感地质学

合集下载

(完整版)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梅安新版)

(完整版)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梅安新版)

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题型】一、选择题二、填空题三、名词解释四、简答题五、论述题注意:标注页码的地方比较难理解,希望大家多看看书,看看ppt。

【第一章】绪论1、【名】遥感(remote sensing)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定义: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2、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源)、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5个哦亲!详见书第2页图哈~)3、【名】信息源:任何目标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被称为遥感的信息源。

4、遥感的类型:a)按照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空间)遥感、航宇遥感b)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0.05μm-0.38μm)、可见光遥感(0.38-0.76μm)、红外遥感(0.76-1000μm)、微波遥感(1mm-10m)c)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5、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6、遥感发展简史Remote Sensing 的提出:美国学者布鲁伊特于1960年提出,61年正式通过。

遥感发展的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1839年,达格雷发表第一张空中相片;1858年,法国人用气球携带照相机拍摄了巴黎的空中照片。

1882年,英国人用风筝拍摄地面照片;J N Niepce (1826, France)The world’s first photographic imageIntrepidballoon, 18621906, KitesPigeons, 1903.(2)航空遥感阶段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创造了条件。

1909年,意大利人首次利用飞机拍摄地面照片。

一战中,航空照相技术用于获取军事情报。

一战后,航空摄影用于地形测绘和森林调查与地质调查。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右:长野市西北部农作物的识别结果 黄-苹果, 蓝-水稻
下:葡萄的相对长势,红色区长势相对较好
High
Low
Critical to precision farming is the sophisticated new equipment that is now commercially available. The photo above shows a tractor with an imaging system attached on a track to obtain spectral measurements within a field. These measurements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the health of a crop. [Photograph courtesy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遥感信息技术广泛用于国土资源规划与管理、城市发展、 精准农业、智能化交通等领域,将形成新的信息产业链,成为 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六 遥感技术的应用
在国家基础测绘和建立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中的应用 在铁路、公路设计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煤炭工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油气资源勘探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水文学和水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海洋研究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与GIS在洪水灾害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 海洋遥感、资源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 地质遥感、城市遥感、军事遥感等等。

遥感地学分析-绪论

遥感地学分析-绪论

2)遥感信息地学评价
(1)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 (又可称地面分辨率(Ground resolution))
– 前者是针对传感器或图像而言的,指图像上 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
– 后者是针对地面而言,指可以识别的最小地 面距离或最小目标物的大小;
2)遥感信息地学评价
不同含水量的土壤反射光谱曲线
三种土壤反射波谱曲线比较
2、典型地物的反射光谱特征
3)水体的反射光谱特征
水体反射主要在蓝光波段,其他波段吸收都很强, 特别在近红外以后水体便成为一个吸收体。
水体光谱反射特性可能包括来自三方面的贡献: 水的表面反射、水体底部物质的反射和水中 悬浮物质的反射。
水体光谱吸收和透射特性不仅与水体本身的性质 有关,而且还明显地受到水中各种类型和大 小的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影响。
2 )遥感信息地学评价
空间分辨率与概括能力
– 地面目标是多维的真实模型,是无限、连续的 信息源(时空尺度上);遥感数据是对地面信息 源有限化、离散化的二维平面记录。
– 从地面原型到遥感信息,即把地面信息有限化、 离散化过程必然要损失部分信息,这本身就是
一种概括能力。如同制图综合一样。
– 遥感信息的概括能力随分辨率的降低而增大的。
CIBERS的CCD传感器光谱段
光谱段/μm 0.45~0.52 0.52~0.59 0.63~0.69 0.77~0.89
光谱特性 蓝
绿 红
近红外
分辨率 19.5 m
19.5 m 19.5 m 19.5 m
分辨率
幅宽113km 重访周期26d 轨道高度778km 量化级数256
0.51~0.73
全波段

遥感地学分析的重点知识

遥感地学分析的重点知识

遥感地学分析的重点知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1章绪论一、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是以地学规律为基础对遥感信息进行的分析处理过程。

地学分析方法与遥感图像处理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可扩大地学研究本身的视域,提高对区域的认识水平;另一方面可改善遥感分析、处理、识别目标的精度。

二、遥感的分类1、以探测平台划分;(地面、航空、航天、航宇)2、按探测的电磁波段划分;3、按电磁辐射源划分;(被动、主动)4、按应用目的划分。

(地质、农业、林业、水利、海洋等)二、按探测的电磁波段划分1、可见光遥感2、红外遥感3、微波遥感4、多光谱遥感5、紫外遥感6、高光谱遥感三、遥感信息定量化的定义遥感信息定量化是指通过实验或物理模型将遥感信息与观测目标参量联系起来,将遥感信息定量地反演或推算为某些地学、生物学或大气等测量目标参量。

四、遥感信息的定量化两重含义1、遥感信息在电磁波不同波段内给出的地标物质定量的物理量和准确的空间位置。

2、从定量的遥感信息中,通过实验或物理模型将遥感信息与地学参量联系起来,定量地反演或推算某些地学或生物学的参量。

3、定量化模型:分析模型、经验模型、半经验模型。

第2章地物光谱特征与遥感数字图像信息提取一、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反射率——用来表示不同地物对入射电磁波的反射能力的不一样。

反射——当电磁辐射到达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入射能力的一部分或全部返回原介质的现象。

光谱反射率——Ρ(λ)=E R(λ)/E I(λ)↓↓↓反射率反射能入射能一般地说,当入射电磁波长一定时,反射能力强的地物,反射率大,在黑白遥感图像上呈现的色调就浅。

反之,反射入射光能力弱的地物,反射率小,在黑白遥感图像上呈现的色调就深。

判读遥感图像的重要标志——在遥感图像上色调的差异。

判读识别各种地物的基础和依据——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存在着差异,在不同波段的遥感图像上就呈现出不同的色调。

遥感地学分析PPT整理

遥感地学分析PPT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一讲1.遥感的概念:广义的遥感:广义的角度来理解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等的探测。

狭义的遥感:狭义的角度来理解遥感,指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是一种以物理手段、数学方法和地学分析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技术2.遥感技术系统一般由四部分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数据接收与处理系统、遥感资料分析处理系统。

3.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遥感平台越高,视角越宽广,可以同步探测到的地面范围越大,从而可观测地物的空间分布规律。

时效性遥感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

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技术获取的数据反映地表的综合特性,包括自然、人文等方面。

经济性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局限性波谱的有限性、电磁波段的准确性、空间分辨率低等4.遥感信息源的综合特征1、多源性多平台多波段多视场2、空间宏观性遥感影像覆盖范围大、视野广,具有概括性3、遥感信息的时间性瞬时特征时效性重返周期与多时相4、综合性、复合性多种地理要素的综合反映多分辨率遥感信息的综合5、波谱、辐射量化性地物波谱反射、辐射的定量化记录第一章绪论第二讲1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像元大小(pixel size):针对传感器或图像而言,指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地面分辨率(Ground resolution):针对地面而言,指可以识别的最小地面距离或最小目标物的大小2、光谱分辨率传感器记录的电磁光谱中特定波长的范围和数量。

传感器所选用的波段数量的多少、各波段的波长位置、及波长间隔的大小(带宽)光谱分辨率在遥感中的意义v1.0 可编辑可修改–开拓遥感应用领域–专题研究中波段选择针对性–图像处理中多波段的应用提高判识效果3、时间分辨率对同一地区遥感影像进行重复探测,相邻两次探测的时间间隔时间分辨率的意义–动态监测与预报;–自然历史变迁和动力学分析;–利用时间差提高遥感的成像率和解像率;–更新数据库4、辐射分辨率(Radiant resolution)辐射分辨率指传感器对光谱信号(电磁辐射)强弱的敏感程度、区分能力。

遥感地质学重点(1—9)

遥感地质学重点(1—9)

6/13/2021
12
小结
• 光机扫描图像、固体自扫描、高光谱图像 的特性;
• TM、MSS图像的波谱效应 • 固体自扫描成像的优势 • 理解成像波谱仪“谱像合一”的特性
要点回顾
• TM、MSS图像的波谱效应 • 固体自扫描成像的优势 • 理解成像波谱仪“谱像合一”的特性 • 微波遥感的优势 • 雷达图像的距离分辨率、方位分辨率 • 侧视雷达图像的地形畸变:透视收缩、叠
小结
1. (狭义)遥感的含义。 2. 遥感为什么可以探测识别地物? 3. 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部分(体会在天上的感觉)。 4. 根据电磁辐射源的不同,遥感可以分为哪两类? 5. 根据工作平台,遥感如何分类? 6. 多波段(多光谱)遥感的含义。 7. 了解遥感的应用领域。 8. 了解遥感地质学的定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9. 了解遥感及遥感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几何校正
6/13/2021
16
第四章 遥感图像处理 思考题
1.什么是遥感图像处理? 2.光学图像处理的实质是什么? *3.植被在标准假彩色合成图像上呈何种颜色, 为 什么? *4.什么是模拟图像?什么是数字图像?数字图像最 基本的数学特征是什么?如何将模拟图像数字化? *5.什么是数字图像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的实质是 什么?数字图像处理在算法上有哪些类型? *6.什么是比值图像?比值图像有何优点? 7.什么是图像融合处理? 8.非监督分类原理是什么?监督分类原理是什么?
6/13/2021
10
小结
• 不同种类遥感图像色调深浅的物理含义 • 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 垂直航空摄影 • 立体像对 • 中心投影及像点位移 • 了解立体视觉原理 • 了解光机扫描图像的空间特性:瞬时视场
6/13/2021

遥感地质学重点

遥感地质学重点

遥感地质学重点遥感地质学重点第⼀章绪论1.遥感:在⼀定距离的空间,不与⽬标物接触,,通过信息系统去获取有关⽬标物的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确定⽬标物的属性及⽬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遥感的分类:(1)按遥感平台分●航宇遥感●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遥感(2)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0.05—0.38µm)●可见光遥感(0.38—0.76µm)●红外遥感(0.76—1000µm)●微波遥感(1mm—10m)●多波段遥感——指探测波段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个窄波段来探测⽬标。

(3)按⼯作⽅式分●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前者是由探测器主动向⽬标发射⼀定能量的电磁波,并接收⽬标的反射或散射信号。

后者是被动接收⽬标物的⾃⾝发射和⾃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成像遥感与⾮成像遥感:前者传感器接收的⽬标电磁辐射信号可转换成(数字或模拟)图像;后者传感器接收的⽬标电磁辐射信号不能形成图像。

3.遥感的特点①⼤⾯积的同步观测-视域⼴;②时效性-定时、定位观测;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性-信息丰富,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然、⼈⽂信息。

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微波、多波段遥感,能提供超出⼈的视觉以外的地⾯信息;④经济性-效率⾼、速度快,精度⾼、成本低;⑤局限性-波段有限,电磁波特性的局限性;空间尺度的局限性;探测深度的局限性;应⽤领域的局限性。

第⼆章遥感物理基础1.电磁波及其特性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间的传播叫做电磁波。

①电磁波是横波②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③电磁波的⼏个主要参量:周期(T),频率(f),波长(λ)C=λf=λ/T(其中,C为真空中的光速,C=3×1010cm/s)④电磁波具有波粒⼆象性波动性主要表现为电磁波能产⽣⼲涉、衍射、偏振和散射(⾊散)现象;波长愈短,辐射的粒⼦特性愈明显,波长愈长,辐射波动特性愈明显。

2.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按其波长(或频率)的⼤⼩: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可见光波段0.38—0.76µ;红外波段0.76—1000µ,近红外波段0.76—3µ,中红外波段3—6µ,热红外波段6—15µ;微波波段0.1—100cm。

第1章 遥感绪论

第1章 遥感绪论

第一章绪论遥感的概念1 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物探(物理探测):狭义: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分析,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及其变化特征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空间遥感过程需综合遥测和遥控技术。

2 遥感数据(遥感数据获取示图)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一部分与地面发生作用后反射,再次经过大气层,到达传感器。

传感器将这部分能量记录下来,传回地面,即为遥感数据(遥感数据示例)。

3 传感器是收集、量测和记录遥远目标的信息的仪器,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核心。

传感器一般由信息收集、探测系统、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4部分组成。

遥感技术系统1遥感技术系统: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直至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完整技术系统。

信息的获取:传感器、遥感平台信息的接收:地面卫星接收站遥感类型1 按照遥感的工作平台分类: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2按照探测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分类: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等。

3按照遥感应用的目的分类: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等4按照资料的记录方式: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5按照传感器工作方式分类:主动遥感、被动遥感遥感平台是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按高度分为:地面平台:为航空和航天遥感作校准和辅助工作。

航空平台:80 km以下的平台,包括飞机和气球。

航天平台:80 km以上的平台,包括高空探测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

人造地球卫星的类型:低高度、短寿命卫星:150-350 km,用于军事。

中高度、长寿命卫星:350-1800 km,地球资源。

高高度、长寿命卫星:约3600 km,通信和气象。

遥感的特点1多波段性:波段的延长使对地球的观测走向了全天候。

2 多时相性:重复探测,有利于进行动态分析。

第一章 遥感地质学绪论

第一章 遥感地质学绪论
动态变化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 3 海洋: 渔业,海洋交通,海洋生态和环境,
4 土地资源,矿山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
5 遥感在解决环境变化,如城市化,沙漠化,土地退化, 盐渍话,环境污染有独特的作用
6 灾害问题:冰情、洪水、火灾,地震等多种气象灾害,
7 农林: 农作物估产,农林病虫害预测预报评估,经 营管理 。
数据的处理、分析
数学,计算机科学。
数据的应用
以地学规律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广泛的应用 到各类学科。 遥感是以物理手段,数学方法和地学分析为基础 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三、遥感的特点
1
2
宏观性:探测范围大,可以进行大面积同步观测
多源性:多平台、多时相、多波段,信息丰富。
3
4
周期性、时效性,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以及变化情况
(简介国内外的发展历程)
第五节 遥感的发展前景
1.遥感物理基础
地物波谱特性形成机制与遥感信息传输理论 研究,建立地物波谱与影像特征之间的关系模型, 以实现遥感影像分析解译的定量化和精确化。
2.遥感平台:
多样化,系列化,小型化,普遍化,有效载荷增多, 接受数据方便。 航空遥感业务化,航天平台系列化,出现宇航平台。 往返于空间与地面之间的航天飞机。 有以空间轨道卫星为主的航天平台,有地球同步, 太阳同步,低轨与高轨卫星,有大型卫星,专题目标明 确的小卫星群。 不同高度、不同用途的卫星构成了对地球和宇宙的 多角度、多周期观测。
4)遥感技术在地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估
3 研究方法:地物波谱测试、数理统计相关分析、模 拟试验、及地学(地质、地理、地貌、地图学)等研究 分析方法。
第三节 遥感技术系统、遥感过程、遥感的特点 及遥感的类型

《遥感地质学》课程笔记

《遥感地质学》课程笔记

《遥感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遥感与遥感技术1.1 遥感与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分析从卫星、飞机或其他远程传感器收集的数据来获取关于地球表面信息的方法。

这种技术使我们能够研究和监测地球表面的各种特征,如土地覆盖、植被、水文、地形和城市结构。

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物体对不同类型电磁波的辐射、反射和吸收的特性。

传感器测量从地球表面反射或辐射的能量,并将其记录为图像或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提取有关地表特征的信息,并用于各种应用,如环境监测、资源管理、灾害响应和城市规划。

1.2 遥感地质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遥感地质学是应用遥感技术来研究地质现象和地质体的学科。

它利用遥感图像和数据来分析和解释地壳的结构、岩石的性质、地质构造和地质过程。

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岩石、矿物、地层、构造、地貌和其他地质特征。

通过分析这些对象的遥感图像和数据,可以识别地质体的类型、分布和形态,以及地质过程的发生和演化。

遥感地质学的内容包括地质信息的提取、地质图的编制、地质模型的建立和地质资源的勘查。

它使用各种遥感技术和方法,如光学遥感、热红外遥感和微波遥感,以及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如图像增强、分类和解释。

1.3 遥感科学和遥感地质学的发展历史与发展前景遥感科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人们开始使用气球和飞机进行航空摄影。

随着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逐渐扩展到使用卫星和其他传感器平台,以获取更广泛和更详细的地球表面信息。

遥感地质学的发展受到了遥感技术的进步和地质学研究的需求的推动。

随着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和光谱能力的提高,遥感地质学在地质勘探、灾害预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望未来,遥感地质学将继续发展,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我们将能够获取更高分辨率和更多光谱信息的图像,这将提高我们对地质现象的理解和预测能力。

同时,遥感地质学也需要与其他地质学科和地球系统科学相结合,以解决复杂的地质和环境问题。

遥感概论知识点汇总

遥感概论知识点汇总

遥感概论—刘朝顺第一章绪论一、遥感的概念1.广义::泛指各种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2.狭义::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主要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二、什么是传感器1.地物空间信息主要由搭载在遥感平台上的传感器来获取。

2.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3.分类:摄影类型的传感器;扫描成像类型的传感器;雷达成像类型的传感器;非图像类型的传感器。

4.构造:1)收集器:收集地物辐射来的能量。

具体的元件如透镜组、反射镜组、天线等。

2)探测器:将收集的辐射能转变成化学能或电能。

具体的无器件如感光胶片、光电管、光敏和热敏探测元件、共振腔谐振器等。

3)处理器:对收集的信号进行处理。

如显影、定影、信号放大、变换、校正和编码等。

具体的处理器类型有摄影处理装置和电子处理装置。

4)输出器:输出获取的数据。

输出器类型有扫描晒像仪、阴极射线管、电视显像管、磁带记录仪、XY彩色喷笔记录仪等等。

三、遥感的特点1空间特性:视域范围大,具有宏观特性。

2.光谱特性:探测的波段从可见光向两侧延伸,扩大了地物特性的研究范围。

3.时相特性:周期成像,有利于进行动态研究和环境监测。

4.大面积的同步观测。

5.时效性- 动态、快速获取监测范围数据。

6.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

7.经济性-应用领域多,经济效益高。

8.局限性。

四、遥感的发展历史1.无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2.有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萌芽阶段)3.航空遥感阶段4.航天遥感阶段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理解PPT)一、电磁波谱1.电磁波谱: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形成的一个连续谱带称为电磁波谱。

(完整版)遥感地质学

(完整版)遥感地质学

1.遥感及其特性
1.遥感及其特性
In 1903, Julius Neubronner patented a breast-mounted camera for carrier pigeons that weighed only 70 grams. A squadron of pigeons is equipped with light-weight 70mm aerial cameras.
1.遥感及其特性
• RS( remote sensing):不与目标接触,从远处 用探测仪器接受来自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通 过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研究,确定目标物的属 性与目标物相互间的关系。
• RS技术:把从不同遥感平台上,使用遥感传感 器收集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再将其传输到地面 加以处理,从而达到对地物的识别和监测的全 过程。
1.遥感及其特性
• 2.直观可视 信息丰富(资料多样性) 遥感器能感测可见光及人眼不可见
的紫外、红外、微波等电磁波信息,信 息极其丰富,并能将其转化为人眼可见 的图像,大大扩展了人体感官的功能。
3.客观真实(纪实性) 遥感技术获取的遥感影像是地表景
观的二维缩影,是地物波谱特性、空间特 性、时间特性的客观记录。
Oblique aerial photograph of a European castle obtained from a camera mounted on a carrier pigeon. The pigeon’s wings are visible (copyright Deutsches Museum, Munich, Germany).
1.遥感及其特性
• 4.定时定位观测(重复性) 能周期性监测地面同一目标,进行多

遥感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知识创造未来
遥感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Remote Sensing Geology)是一门研究利用航空或
卫星遥感技术来获取、处理和解释地质信息的学科。

遥感地质学将
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学领域,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来研究
地球表面及其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岩石类型等。

遥感地质学广泛应用于地质研究、资源勘查、地质灾害评估、环境
监测等领域。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表图像,实现对
地质构造的分类、分析和绘制,为地质研究和资源勘查提供重要的
信息。

此外,遥感地质学还可以用于监测地质灾害,如地震、山体
滑坡等,并提供预警和应急响应。

遥感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遥感图像解译、地物分类与识别、
数字地形分析、地貌演变研究等。

常用的遥感技术包括多光谱遥感、高光谱遥感、雷达遥感等。

总而言之,遥感地质学是将遥感技术与地质学相结合的跨学科领域,通过获取遥感图像来研究地质信息,并在地质研究、资源勘查和环
境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遥感导论 第一章 绪论PPT课件

遥感导论 第一章 绪论PPT课件
4· 按电磁波波段分类 (1)紫外遥感:用摄影方式探测目标物的紫外波段。 (2)可见光遥感: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波段,如航空摄影。 (3)红外遥感:用红外波段探测目标物,如近红外摄影,红外扫描 (4)微波遥感:使用人工发射的微波段,如侧视雷达成像,微波辐
射测量。
(5)多波段遥感:利用遥感多通道传感器对同一地面景物进行多波
遥感原理与应用
参考书:
(1) 朱亮璞主编,遥感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2) 孙家柄,舒宁主编,遥感原理、方法和应用。北京:测绘出版社,1997 (3) 邓良基主编,遥感基础与应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 孙家柄主编,遥感原理与应用,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5) 赵英时等编,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6) 常庆瑞,蒋平安等编,遥感技术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微波雷达、成像光谱仪。
② 遥感平台:装载传感器的设备,又称为运载工具。 2、地面接收和预处理系统:
主要完成遥感数据的接收、处理、存贮、分发和应用开发工作。
① 机载系统—— 一般采用直接回收方式,即信息
被记录在胶卷或磁带上,待飞机 返回时将得到的信息进行预处理
成像传感器类型
② 星载系统——地面系统,即卫星地面站
一个完整的遥感技术系统应包括地物电磁辐射信息的收集、传输、处 理、存贮直至分析与解译(应用)。
1、空间信息收集系统:主要完成遥感数据的采集传输工作 ① 传感器:是收集、记录地物电磁辐射信息并发送至地面接收站的设
备,是遥感工作系统的核心部分。
目前常用的有: 摄影:航摄仪、多波段像机 扫描:多波谱扫描仪、红外扫描仪、微波扫描仪、
1· 按遥感平台分类
(1)航天遥感 高度大于80km.卫星、飞船、火箭、航天飞机

《遥感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遥感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遥感地质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遥感地质学课程英文名称:Remote-sense Geology课程编码:1302ZY002课程类别/性质:专业/选修学分:1.5总学时/理论/实验:24/0/0开课单位:地球科学学院适用专业:地质学先修课程: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一、课程简介《遥感地质学》是地质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遥感物理基础、遥感平台和传感器、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图像地质判读与分类、遥感地质应用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遥感基础知识和技能,遥感地质判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遥感在地质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和遥感地质应用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遥感技术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树立:利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保证学生达成专业的相应毕业要求。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遥感基本原理,遥感地质应用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遥感地质应用能力。

1.价值目标(或称育人目标):培养学生脚踏实地、刻苦钻研的精神,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遥感基本原理(毕业要求2.6);(2)掌握遥感图像处理基本方法(毕业要求2.6);(3)掌握遥感地质判读方法(毕业要求2.6);(4)掌握遥感地质应用基本原理和方法(毕业要求2.6)。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课程教学包括课堂教学、课堂研讨、课堂及课后习题三部分,包括11章的理论教学。

课内理论教学24学时。

课堂理论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如下:课程教学内容及学习要求注:在“要求"栏内以高、中、低来表示对学生学习程度的要求,高为最高要求。

理解指能对所学的内容作归纳、分类、解释、总结、推断和一定程度的发挥。

掌握指能理解学习材料的内涵和意义,包括具体分类、区别、流程、误区等的认知和斗习。

可以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对材料的领会,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估计将来的趋势(预期的后果)。

第04讲 遥感物理基础之三_地球辐射与地物波谱

第04讲 遥感物理基础之三_地球辐射与地物波谱

3)中红外波段3.0-5.0μm,3.5-4.2μm和4.6-5.0μm; •( 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传输影响有吸收作用、散 1、选择大气窗口。 电磁波通过地球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透 2 、认识大气传输对遥感图像判读的影响:①大气散射使短 射作用、反射作用和折射作用。 ( 4 )远红外波段8.0-14.0μm; 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一)太阳辐射与地表的相互作用
(二)地表自身的热辐射 (三)地物波谱特征
本节主要内容
• 地表物体的辐射 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遥感图像上的信息来自地物反射特 •◆地物波谱曲线(反射波谱、发射波谱) 水是低反射体,纯净水的反射率随波长增加而减小。水体在蓝绿光波段 性。 •地物波谱:物体在同一时间、空间条件下,其发射、反射、 有较强反射,在其它可见光波段吸收都很强,至红外几乎全部被吸收。 ◆典型地物的波谱特征 中红外波段遥感图像上既有地表反射太阳辐射的信息, 也有地球自身热辐射的信息。 水体波谱特征 •吸收和透射电磁波的特性是波长的函数,以横坐标代表波 地物波谱的时空效应 反射波谱:是某物体的反射率(或反射辐射能)随波长变
土壤波谱特征
粉砂土壤不同含水量情 土壤波谱特征基本的影响因素有腐殖质和 况下光谱反射率曲线图 ◆土壤表面反射光谱曲线比较平滑,没有明显的峰谷。一般情 氧化铁的含量、湿度、粒度大小、矿物成 况下,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低,反射率越高, ◆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反射光谱曲线的影响土壤含水量增加,土 分、盐分和表土结构。 土壤含水量越低反射率越高。土壤反射波谱曲线呈比较平滑的 壤的反射率就会下降,在水的各个吸收带( 1.4、1.95、2.7微 ◆土壤波谱还受土壤理化参数(盐分类型,含量,碱化度等) 特征,在不同光谱的遥感影像上,土壤的亮度区别不明显。 米处),反射率的下降尤为明显。 的影响。从 0.4-1.05μm波谱曲线在总轮廓上是上升的,盐渍 ◆土壤基岩上的风化残积物,因颗粒细,反射波谱与基岩相似。 ◆不同质地的土壤,其波谱反射率是不同的,如粉沙反射波谱 土的反射率要比非盐渍土高的多,并随着盐渍程度的加重,曲 干燥残积土的反射率要比基岩高,当残积土比较湿润时,其反 曲线整体都高,腐殖土则最低,反射率在0.1左右。反射率与 线向上平移。 射率则比湿润基岩的低。 机械组分有关。 返回

遥感地质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遥感地质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遥感地质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10314 学时:56 学分:3编写单位或编写人:资源学院史继忠审核人:制定(或修订)时间:2006年6月16日《遥感地质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遥感技术是当今国际上异常活跃,发展日新月异的高新科技领域,是构筑“数字地球”不可或缺的强大核心技术,现已发展到推广应用阶段,在众多的专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自然资源调查、地质科学研究的全新技术方法。

在我国也深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众多领域,在国家资源环境调查、重大自然灾害监测、城市规划与管理、海洋勘察、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遥感地质学》是遥感与地学交叉的边缘科学,是一门以传播图像科技知识为主的专业课程,具有明显的应用技术学科特点,是地质类各专业的技术方法课。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专业课。

2、课程教学的目标:通过教学,应使学生了解遥感图像是一种重要的地学信息源,掌握遥感图像的基本特性和遥感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具有运用遥感图像进行地质解译(加强运用GIS软件、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与目视解译结合,进行人机交互计算机屏幕解译)的基本技能,熟悉遥感地质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能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及其它地质工作中运用遥感图像进行地质解译和地学分析。

3、课程的适用专业与年级: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三年级4、课程的总学时要求:56学时5、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的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线性代数概率论地质学基础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二、课程内容1、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遥感技术、遥感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和特点。

了解国内外遥感科学和遥感地质学发展历史与前景。

重点和难点:遥感、遥感信息、遥感技术系统组成、遥感技术分类;遥感地质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遥感二.遥感信息三.遥感技术系统1.遥感平台2.遥感器3.遥感信息接收与预处理系统4.遥感资料分析解译系统四.遥感技术分类㈠.根据电磁辐射源(被动遥感、主动遥感)㈡.根据遥感平台(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㈢.根据遥感器工作波长(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五.遥感技术特点1.视域宽广2.直观可视3.客观真实4.定时定位观测5.资料的可处理性第二节遥感地质学一.定义二.研究对象与目的三.研究内容四.研究方法第三节遥感科学和遥感地质学发展历史与前景遥感技术发展轨迹及发展方向第二章遥感基本原理学习目的和要求:强调电磁波理论是遥感技术和遥感图像解译的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1.遥感及其特性 1.遥感及其特性 2.遥感地质学研究对象及内容 2.遥感地质学研究对象及内容 3.遥感地质学研究方法 3.遥感地质学研究方法 4.遥感技术在地学的应用概况 4.遥感技术在地学的应用概况
1.遥感基本概念 1.遥感基本概念
n
RS( remote sensing):不与目标接触,从远处 sensing):不与目标接触,从远处 用探测仪器接受来自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 用探测仪器接受来自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 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研究,确定目标 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研究,确定目标 物的属性与目标物相互间的关系。 RS技术:把从不同遥感平台上,使用遥感 RS技术:把从不同遥感平台上,使用遥感 传感器收集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再将其传 输到地面加以处理,从而达到对地物的识 别和监测的全过程。
易贡滑坡
山体滑塌
5,12 汶川大地震前后的北川
美丽的北川

北川
后 满目疮痍的北川
汶川县映秀镇
石亭江红白镇居民安置点
龙门山地震带南端地震前后对比
3.2堰塞湖分析
灾前
灾后
松潘
青川
7.2

平武
② ①2008-05-12 200源自-05-n1.遥感分类 1.遥感分类
(1)按辐射源分: )按辐射源分: 主动遥感 被动遥感 (2)按电磁波波段分 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可见光-红外(多 波段) (3)按遥感平台分 )按遥感平台分 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1.遥感分类 1.遥感分类
(4)按获取资料类别分: )按获取资料类别分: 成像方式遥感 非成像方式遥感 (5)按成像方式分 )按成像方式分 摄影成像遥感 扫描成像遥感
遥感地质学
成都理工大学
刘汉湖
EMAIL:liuhanhu@
课程安排
(1)绪论 (2)电磁辐射基本原理 (3)遥感工作系统及图像特性 (4)遥感信息提取方法 (5)不良地质灾害判译 (6)主要地貌类型判译 (7)遥感图像岩性及地层解译 (8)遥感图像构造解译 (9)矿产资源勘查中的遥感技术 (10)油气资源遥感 10)油气资源遥感 (11)遥感水文地质 11)遥感水文地质
绵竹 德阳 彭州
首震震中 ⑦
映秀
7.6 7.1 7.1 7.1
都江堰
成都 市
思考问题
(1)遥感含义? (2)遥感的分类? (3)遥感有那些特点? (4)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 究方法? (5)遥感发展趋势有哪些?
1.遥感特点 1.遥感特点
(1)空间特性 (2)光谱特性 (3)时相特性 (4)经济特性
直线状洼地
断裂活动形成的窜珠状泉水
水系异常弯曲
水系同步弯曲
2.遥感地质学研究对象及内容 2.遥感地质学研究对象及内容
对象:地球表层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电磁 对象:地球表层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电磁 波辐射特性,从遥感资料中提取地质信息,识别 和量测地质体和地质现象。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1)研究地质体与地质现象的电磁波辐射特性。 (2)研究地质体与地质现象的影像特征。 (3)研究各种遥感资料信息提取方法。 (4)研究遥感地质工作方法和程序。
3.遥感地质学研究方法 3.遥感地质学研究方法
(1)地质体波谱测试 (2)遥感图像的光学处理和数字处理 (3)遥感图像地质解译
(5)遥感技术在地学的应用概况
n n n n n n n n n
1.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 2.城市群及城市热岛监测 3.自然环境监测 4. 4.自然灾害监测 5.林火监测 6.沙尘暴监测 7.洪水监测及评估 8.遥感与国家安全 9.地质
⑤ ③ ⑥
茂县 汶川 理县
7.4
江油 北川
7.4
14:28:04.0, 四 川盆地西部的龙门山断裂带发 生Ms8.0 级强震. 共由8个 级强震. 7.1- 7.1-7.6 级地震组成,是100 级地震组成,是100 秒钟内沿龙门山中部断裂发生 的多点连续破裂行为。震源深 度: 14km
绵阳 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