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基础》期末考试知识提纲
(完整版)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第一章引论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构成的。
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看他们的逻辑常项。
第二章概念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概念是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2、概念与语词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形式。
(2)区别:第一,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概念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第三,同一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第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3、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
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4、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5、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6、正概念与负概念:正概念又称肯定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又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7、概念间的关系(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4)交叉关系:若有的a 是b,有的a不是b,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交叉关系;(5)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若所有的a都不是b,所有的b都不是a,则a、b之间为全异关系,包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8、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的依据——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9、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来缩小概念的外延,即由属概念过渡到它的种概念的方法。
逻辑学(16)逻辑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概要
逻辑基本规律(重要)
• 三大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同一律、排中 律、矛盾律 • 应用时需要反驳
• • • • 论证的结构及分类 论证的规则 反驳及反驳方法:注意归谬法 某些方法的应用
非形式谬误
• 相关性谬误 述诸强力、述诸公众、述诸无知、人身攻 击、稻草人、错失主旨、熏鲱等 • 弱归纳谬误 • ……
• • • • • • • • 性质(直言)命题及其种类 对当关系 对当关系推理 命题变形推理 三段论及其省略式 三段论规则和三段论推理 三段论的格与式 综合应用
关系和模态命题及推理
• 关系命题 • 对称性和传递性 • 采用对称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反传 递性)推理 • 模态命题 • 模态命题对当关系及其推理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重点)
• 复合命题种类及真值情况 • 简单复合命题及其推理:合取、析取、充 分条件假言、必要条件假言、充要条件假 言等 • 复杂复合命题推理:假言易位、假言连锁、 二难推理等 • 负命题及其等值命题 • 真值表法和归谬赋值法 • 综合应用
归纳和类比推理(重要)
• 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 探索因果关系五法:求同法、求异法、求 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 类比及其推理 • 科学假说及结构 • 支持、加强、削弱等应用题型
逻辑学
2010-2011年度第一学期 复习要点
逻辑概论
• 逻辑学研究对象:思维的逻辑形式 • 推理有效性 • 人工语言与自然语言
关于概念和划分(重要)
• • • • • • • 概念及其种类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定义及其规则 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划分及其种类 划分的规则
性质命题及其推理(重点)
【锦城专用】逻辑学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十四、分析题14.01 已知①A与B之间其用真包含关系,②有c不是B,③如果C不真包含A,那么C真包含于A。
问:A与C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写出推导过程并用欧拉图将A、B、C三概念之间可能具有的关系表示出来。
14.02 已知:①A与B之间具有全异关系,②或者A真包含c,或者A真包含于C,③有的B是c,有的B不是C。
问:A与C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写出推导过程并用欧拉图将A、B、c三概念之间可能具有的关系表示出来。
14.03已知:①A与B之间具有种属关系,②A与c之间具有交叉关系。
问:B与C之间具有什么关系?用欧拉图将A、B、C三概念之间可能具有的关系表示出来。
14.04已知:①A与B之间具有全异关系,②B与C之间具有交叉关系。
问:A与C之间具有什么关系?用欧拉图将A、B、C三概念之间可能具有的关系表示出来。
14.05 已知:①A与B之间具有属种关系,②B与c之间具有全异关系。
⑧有c不是A且有A是C。
问:A与C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写出推导过程并用欧拉图将A、B、c三概念之间可能具有的关系表示出来。
第二章十二、分折题12.01 下面A、B、C三个判断恰有一个为假,问甲公司40名雇员有多少人不会讲英语?请写出分析过程。
A:甲公司所有雇员都是会讲英语的。
B:甲公司所有的雇员都不是会讲英语的。
C:甲公司有的雇员是不会讲英语的。
已知假SAP SEP SIP SOP 推出真可得知SAP 假真假真B、CSEP 真假真假 ASIP 假真假真B、CSOP 真假真假 A所以答案为A12.02 下面A、B、c三个判断恰有两个是假的,问胜多商行的10个分部有几个是推行了消费教育的?请写出分析过程。
A:胜多商行有的分部没有推行消费教育。
B:胜多商行有的分部推行了消费教育。
C:胜多商行所有的分部都没有推行消费教育。
已知真的SAP SEP SIP SOP 推出假的SAP 真假真假A、CSEP 假真假真 BSIP 真假真假A、CSOP 假真假真 B所以答案是B12.03 下面A、B、c三个判断恰有一个为真,请分析解甲班全班25名学员有多少人是外地人?A:甲班没有学员不是外地人。
逻辑学复习提纲及练习题
逻辑学题型一、填空题(约10分)二、名词解释(或定义题)(约10分)三、简答题(约10分)四、分析题(约50分)(要根据题目要求从概念、推理、基本规律等角度对某句话或某段话进行分析。
)五、证明题(约10分)六、推理运用题(约10分)逻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概念1、明确概念的定义2明确概念和语词的关系3熟练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4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仅内招生掌握)5会识别概念之间的关系,能用欧拉图解表示6熟练掌握实质定义的方法和定义的规则7会分析概念表述方面出现错误(1)属种关系概念并列使用(2)交叉关系概念并列使用(3)定义错误(4)划分错误(5)误用集合概念(仅内招生掌握)第三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1、了解判断的定义及其逻辑特征2、掌握推理的定义和分类3、熟练掌握直言判断的对当关系4、熟练掌握直言判断项的周延性(仅内招生掌握)5、掌握换质法的公式(4个)6、熟练掌握换位法的规则和公式(3个)第四章复合判断及其推理1、掌握以下几个概念(1)联言判断和联言推理(2)选言判断和选言推理(3)假言判断和假言推理(4)充分条件(5)必要条件(6)充要条件2、熟练掌握6个真值表3、熟练掌握相容选言推理、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公式和规则(3个公式)4、熟练掌握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公式和规则(4个公式)5、掌握二难推理的特征和破斥方法(仅内招生掌握)第五章语用逻辑初步1、能指出一个话语的预设和话涵能2给出一个问句的回避和回绝3掌握预设的种类(仅内招生掌握)4熟练掌握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5熟练掌握话涵的产生机制掌握话涵的运用第六章基本规律1、熟练掌握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基本内容2会识别和分析违反三条规律的逻辑错误第七章论证1、掌握论证(论辩)的规则2、熟练掌握反证法和归谬法反证法:通过确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命题的虚假来确定原论题的真实性。
证明:p思路:假定p不成立,即¬p¬p q ( q为明显的错误)¬q¬¬p( 即p)根据排中律,¬ p为假,则p不能为假,即p为真归谬法:通过确定被反驳论题的荒谬性来反驳对方。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一、概念。
1.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 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例如,“商品”的内涵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 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
“商品”的外延包括超市里的食品、衣服、电器等各种用于交换的物品。
2. 概念的种类。
-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 单独概念:反映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如“北京”“鲁迅”。
- 普遍概念:反映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如“动物”“城市”。
-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 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如“森林”(森林是树木的集合体,不能说某一棵树是森林)。
- 非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如“树”。
- 正概念和负概念。
-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正义”。
-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非正义”。
3. 概念间的关系。
- 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如“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
- 真包含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如“动物”真包含“哺乳动物”。
- 真包含于关系: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如“哺乳动物”真包含于“动物”。
- 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如“学生”和“党员”。
- 全异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部分,如“植物”和“动物”。
全异关系又可分为矛盾关系(如“正义”和“非正义”,二者外延之和等于属概念“行为的属性”的外延)和反对关系(如“黑色”和“白色”,二者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颜色”的外延)。
二、命题(判断)1. 命题的种类。
- 简单命题。
- 直言命题(性质命题)- 全称肯定命题(SAP):所有S都是P,如“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 全称否定命题(SEP):所有S都不是P,如“所有宗教都不是科学”。
- 特称肯定命题(SIP):有的S是P,如“有的学生是党员”。
- 特称否定命题(SOP):有的S不是P,如“有的动物不是哺乳动物”。
逻辑学基础教程期末考点笔记第一篇绪论
幻灯片1逻辑学Logic政法系:刘惠珍幻灯片2第一章绪论本章学习重点: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的几个基本概念幻灯片3第一节逻辑、逻辑科学一、逻辑一词的含义:我们要研究历史发展的“逻辑”。
(“事物的逻辑”、“革命的逻辑”)规律,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把侵略说成是‘友谊’,这是地地道道的强盗“逻辑”。
(“荒谬的逻辑”、“霸权主义者的逻辑”)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要合乎“逻辑”。
(“逻辑性强”、“不合逻辑”)思维的规律、规则提高能力,首先要提高思维能力,因此,学习逻辑是十分必要的。
(“逻辑知识”、“逻辑讲座”)指逻辑学这门学科幻灯片4二、思维规律与逻辑科学●思维规律就是逻辑经验、思维经验,是人们日常思维的概括,也就是我们在学习逻辑学之前所不自觉地学习的类似逻辑知识、所受的类似逻辑思维训练的内容。
幻灯片5三、逻辑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古代世界的三大逻辑传统:中国古代的名辩之学古印度的因明古希腊的形式逻辑幻灯片61、中国古代的“名辩”之学●先秦时期是中国逻辑发端、形成、系统化并空前昌盛的时期。
●自两汉起,经魏晋、唐、宋、明,热烈研讨古代逻辑之风虽逐渐冷落下来,但仍有一些学者坚持逻辑问题的研究。
●明末清初,西方逻辑开始传入中国。
●自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逻辑的发展表现为西方传统逻辑的普及和数理逻辑的传入与理论探索。
幻灯片72、古印度的因明例如:宗:这山有火;宗是由辩论一方提出来加以证明的命题;因是用来说明宗的理由;喻是例证,分为同喻例证和异喻例证两种,同喻所举的事例与论题具有同一性质,异喻所举事例与论题的性质相反;合是喻例的运用;结是对论题的重述,是被因、喻证实了的命题。
因:因为有烟;喻:凡有烟者有火,如灶;合:这山如此(有烟);结:因此,这山有火。
幻灯片83、古希腊的逻辑学及其发展●公元前4世纪时的亚里士多德被公认为逻辑学的创始人(词项逻辑)●麦加拉——斯多噶学派研究了亚氏逻辑中欠缺的有关复合命题的问题,奠定了命题逻辑的基础。
逻辑学期末知识点
逻辑学期末知识点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一章引论思维形式:抽象思维的一般形式,简称思维形式,指的是思维反映对象及其属性的一般方式,亦即思维内容赖以存在和表达的一般形式。
一般来说,各种思维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个部分构成的。
逻辑常项:思维形式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个部分构成。
其中有确切含义且其含义始终保持不变的部分就是逻辑常项。
逻辑常项对思维形式具有决定作用。
(例:所有S是P。
“所有···是···”为逻辑常项,S、P为逻辑变项)第二章思维形式概念的种类:1.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空概念:概念的外延中包含不止一个分子为普遍概念。
(例:白马、科学家、自然数);概念的外延中只包含一个分子为单独概念(例:地球、珠穆朗玛峰);概念的外延中不包含分子为空概念。
(例:金山、永动机)2.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实体为实体概念。
(例:大学生、计算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属性为属性概念。
(例:勇敢、善良)3.正概念和负概念:概念以具有某种属性为本质属性为正概念(例:有机物);概念以不具有某种属性为本质属性为负概念(例:无机物)。
正负概念具有矛盾关系,负概念是相对正概念而言的。
一对正负概念的外延之和构成论域。
4.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一个集合体,称为集合概念,即不必每个个体所具有。
(例:武汉人火气大);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一个类,称为非集合概念,即每个个体所具有。
(例:武汉人住在长江边)概念间的外延关系:概念间的外延关系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全异)不满域关系满域关系不满域关系满域关系调和关系下反对关系(A+B=U,A, B交叉)反对关系(A+B<U)矛盾关系(A+B=U)全同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真包含于A≤B真包含A≥B判断间的真假关系可同真的关系可同假的关系调和关系(可同假)下反对关系(不可同假)反对关系(可同假)矛盾关系(不可同假)1.推理的逻辑特征:第一,总是有所推导,推理的前提往往会被部分省略。
逻辑学复习资料
逻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逻辑学的含义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第二章词项逻辑1、词项的定义及特征2、词项外延间的关系3、明确词项的逻辑方法4、直言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5、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推理6、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换质法4个,换位法3个)7、三段论的规则及其应用第三章命题逻辑1、命题的定义及其逻辑特征2、命题与推理的类型3、联言命题及其推理4、选言命题及其推理(3个公式)5、假言命题及其推理(4个公式)6、负命题及其推理第四章模态逻辑1、模态命题的符号化2、基本模态命题的对当关系第六章归纳逻辑1、简单枚举归纳推理2、类比归纳推理3、穆勒“五法”第八章语用逻辑1、语境2、合作原则与准则3、隐涵与语用推理第十章论辩逻辑1、论辩的方法与作用2、论证的种类3、论辩的规则(论题、论据、论证方式)第十一章基本规律1、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基本内容2、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和违反它的逻辑错误逻辑学题型分析一、填空题1逻辑学是研究抽象思维的结构方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三条基本规律都共同要求保持思维的确定性。
二、选择题1、“钳子”和“作案工具”这两个概念之间具有_______。
A.矛盾关系B.交叉关系C.属种关系D.反对关系2、“公安厅”和“公安局”这两个概念之间具有______。
A.真包含关系B.真包含于关系C.同一关系D.全异关系三、什么是思维的逻辑形式?试举例说明。
SEP:E是常项,S、P是变项。
以“不努力学习的人是不能取得好成绩的”为前提,推出结论“有些不能取得好成绩的是不努力学习的人”,此推理的逻辑形式为SAP→PIS。
四、简答题(下列推理错在哪里)1有的工人不是青年,所以有的青年不是工人。
不正确。
由SOP换位成POS,S(“工人”)在原命题中不周延,换位后却周延了,违反了换位法的规则。
2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我是中国人,所以我是勤劳勇敢的。
不正确。
这是一个三段论,中项“中国人”在大前提中表达的是集合概念,而在小前提中表达的是非集合概念,这样中项就分成了两个概念,加上大项和小项,该三段论就有四个概念。
《逻辑学》考试要点知识整理
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类型内涵:指反映在概念里面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外延:反映在概念里面的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的总和。
所有的集合概念都是单独概念。
概念外延间关系: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属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是对概念进行限制与概括的逻辑依据。
反变关系只存在于属种关系概念之间。
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下定义的方法:种差加属定义种类:性质,发生,关系,功用定义定义规则:定义必须相应相称。
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
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或词语,不能用比喻。
定义一般不应采用否定形式。
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由划分的母项,子项和标准组成。
划分的规则:划分后的各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
每次划分的标准必须同一。
划分后各子项的外延不能相容。
划分必须按照属种概念的层次进行。
(否则就犯了越级划分)性质判断: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又叫直言判断。
任何直言判断都有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组成。
全称肯定判断A 所有S是P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全称否定判断 E 所有S不是P 主谓项都周延特称肯定判断I 有S是P 主谓项都不周延特称否定判断O 有S不是P 主项不周延谓项周真假关系:A与E 的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反对关系。
A与O E与I 不能同真不能同假,矛盾关系。
A与I ,E与O可以同真可以同假,从属关系,差等关系。
I与O不能同假可以同真,下反对关系。
性质判断主谓项周延性:是指在性质判断中对主项、谓项外延的数量的断定情况。
关系判断是断定对象与对象之间关系的简单判断。
关系判断的逻辑性质的关系:对称性关系: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
传递性关系同。
模态判断是断定对象情况必然性或可能性的判断。
必然P,必然非P,可能P,可能非P复合判断:联言判断:断定若干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逻辑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一逻辑释义二逻辑学以思维为研究对象,关于思维及其形式规律的科学形式逻辑——古典形式自然语言分支辩证逻辑——现在形式符号语言三研究对象:抽象思维形式,规律,简单的逻辑方法1.思维: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助人脑的作用有目的的对认识对象进行概括。
形象思维可感觉分类灵感思维借助于外物偶然概括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理论思维判断推理特点①概括性②间接性2.思维形式内容不同的命题与推理具有相同结构逻辑变项①概念变项②命题变项即可用自然语言,又可用符号语言(SAP)3.思维形式(思维准则)确定基本规律(同一、矛盾、排除)一致一般规律明确4.一般(简单)逻辑方法第二节逻辑性质作用一性质工具性二逻辑与语言,修辞的关系三作用➢有助于人们进行正确思维,避免逻辑错误,克服思维混乱➢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准确地表达,严密的论证思想➢揭露谬论,批驳诡辩第二章命题逻辑(上)第一节命题与推理概述一命题语句判断1.命题含义:反映事物情况的思想特点:①必须有判定②有真假2.命题与语句的关系➢语句是命题的载体➢语句和命题不一一对应比较:①属于不同科学领域②并非所用的语句表达命题③同一个命题可用不同的语句表达④同一语词可以表达不同命题(语境不同)3.命题与判断判断是被判断者断定了的命题二命题的分类性质命题(A、B)简单命题关系命题非模态命题联言命题复合命题选言命题条件命题模态命题负面题三推论及分类➢推理定义:以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推出新命题的思维模式前提➢结构结构推理形式➢推理的逻辑性是否正确推理形式是否正确符合推理规则4.推理种类演绎推理第一种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必然性推理第二种或然性推理第二节复合命题及推理一直言命题(性质命题)➢主项:被判断的事物 S➢谓项:被判断事物的性质 P➢量项:全称特称单称➢连项:肯定(是)否定(否)二联言命题及推论(一)联言命题(判断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问题)1.客观根据2.定义:判断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问题 3.逻辑形式并列性①自然语言表达:P 并且Q 转折性 虽然…但是 递进性 不仅…而且②符号语言:P ∧Q (合取)判断几种事物同时存在(p 、q 为联言命题) 4.逻辑特征(真值表)(二)联言命题的推理1.定义:前提或结论是联言命题的推理 2.形式:①分解式 (P ∧Q)├ P(Q) 三 选言命题及推理 (一)选言命题 1.客观依据 2.定义及构成定义:断定事物的几种可能中,至少一种存在情况的命题 构成:选言支:一般用P,Q,R,S 等来表示 相容性质(至少一种) 选言连结词不相容性质(有且仅有一种) 3.选言相容命题⑴.定义:断定事物的几种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情况的命题⑵.逻辑形式:P Q 或P,或Q P 或Q ∨(折取) P ∨Q 也许…也许 可能…可能 或许…或许 ⑶.逻辑特征4.⑴.定义:断定事物的几种情况中可能情况中仅有一种情况存在的问题 ⑵.逻辑形式:要么P 要么Q 不是P 就是Q ∀不相容析取 宁可P 也不Q 与其Q 不如Q ⑶.逻辑特征(如上) ㈡相容推理支命题组合与联言命题相符合时真,否则为假1.相容选言推理⑴.定义⑵.规则: A肯定一个选言支,不能断定其它选言支B否定一个选言支,就要肯定其它选言支⑶.推理形式否定肯定式(P∨Q)∧⌝P)├Q(P∨Q)∧⌝Q)├P2.不相容选言命题(1).定义:以不相容选言命题为前提,以不相容选言命题推理为准则(2).规则:A肯定一个选言支,就要否定其它所有选言支B否定其它选言支,就要肯定这个选言支(3).形式:①肯定否定式 ((P∀Q)∧P)├⌝Q②否定肯定式 ((P∀Q)∧⌝P)├P(三).注意的问题⑴.选言支要相对独立(不相容,不交叉)⑵.否定肯定式((P∧Q∧R)∧⌝P)├(Q∧R)三.假言命题及其推理㈠.假言命题1.客观根据2.定义及结构①定义:断定某一事物情况存在是另外一事物存在的条件关系的命题②结构:支命题+逻辑连接词条件→前件P 结果→后件Q3.充分条件假言命题①定义”断定某一事物情况是另外一种事物情况存在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有之必然,无之未必然)②逻辑形式如果P,那么Q P→Q“一旦,就”“假如,就”“有…,就有…”“要有…就…”“若…就会…”“不P,不Q”“没有P,没有Q”③逻辑特征4.必然而不充分条件①定义: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可也②逻辑形式:只有P才Q P←Q除非P否则Q 仅当P才Q必然P才Q 不P不Q5.充分条件假言命题⑴定义: 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⑵形式: 当且仅当P才Q只需而且必须P才Q⑶逻辑特征⑷作用认识作用推理作用㈡假言命题推理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①定义②规则➢如果命题为真:肯定前件必肯定后件为真,肯定后件不肯定前件为真➢如果命题为真: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否定后件则前件否定③推理形式➢肯定前件式((P→Q)∧P)├Q➢否定后件式((P→Q)∧⌝P)├⌝P2.必然条件推理形式①定义②规则:肯定后件则能肯定前件否定前件则能否定后件③推理式 A 肯定前件式((P←Q)∧Q)├PB 否定前件式((P←Q)∧⌝Q)├⌝P四.负命题1.客观依据2.定义:对一个命题的否定,否定一个命题的复合命题3.逻辑形式:非P ⌝P 无、不、没等连接词4.真值表5.种类①⌝(P∧Q)↔(⌝P∨⌝Q) ②⌝(P∨Q)↔(⌝P∧⌝Q)③⌝(P∀Q)↔(P∧Q)∨(⌝P∧⌝Q)④⌝(P→Q)↔(P∧⌝Q) ⑤⌝(P←Q)↔(⌝P∧Q)五.其他复合命题推理㈠纯假言命题推理1.定义: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假言命题为前提,根据假言命题的特征进行推理过程2.特征:①前提和结论都是假言命题②前提间具有逻辑关系(后一个假言命题是前一个假言命题的后接3.充分条件纯假言推理➢肯定式((P→Q)∧(Q→R)├(P→R)➢否定式((P→Q)∧(Q→R)├(⌝R→⌝P)4.必要条件纯假言推理➢肯定式((P←Q)∧(Q←R)├(P←R)➢否定式((P←Q)∧(Q←R)├(⌝R←⌝P)㈡.二难推理(P41)1.定义:以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一个具有两个选言支的选言命题为前提并根据假言命题推理逻辑特征进行推理的前提2.特征:前提上: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一个选言支结论上:简单命题或选言命题3.形式①简单构成式:[﹙P→R﹚∧(Q→R﹚∧﹙P∨Q﹚]├ R特例:[﹙P→R﹚∧(⌝P→R﹚∧﹙P∨﹚⌝P]├ R②简单破环式: [﹙P→R﹚∧(P→S﹚∧﹙⌝R∨⌝S﹚]├⌝P③复杂构成式:[﹙P→R﹚∧(Q→S﹚∧﹙P∨Q﹚]├ (R∨S)④复杂破坏式:[﹙P→R﹚∧(Q→S﹚∧(⌝R∨⌝S]├(⌝P∨⌝Q)4.怎么样反驳错误的二难推理⑴.指出前提虚假➢假言前提虚假➢选言前提虚假⑵.指出二难推理的形式不正确⑶.再构二难推理反驳错误二难推理六.多重复合命题1.联言型2.选言型3.假言型第三章词项逻辑第一节:词项一.词项的定义及特征1.定义:在主谓式的语句中充当主谓项的语词主项:对象谓项:要判断的性质、特征2.词项、语词、概念词项更注重逻辑意味3.词项或概念的逻辑特征词项与概念具有抽象性词项与概念具有概括性内涵:描述概念反应质的特征外延:4.概念(词项)与语词的区别内容与形式内容概念语气形式一个语词表达不同概念同一个概念可以由不同语词表达二. 词项的种类1. 根据外延的数量(P72) 单独词项、普遍词项2. 集合词项,非集合词项(P73) 3. 正词项,负词项三.词项间的外延关系(P74-P75) 全同关系 真包含于关系 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 不相容关系:P75-P76 1. 矛盾关系 2. 反对关系四. 词项的限制与概括 ㈠.逻辑依据和逻辑前提 1.前提 同一属种序列2.依据 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 ㈡.限制 P76(属词项 种词项) (属词项+内涵) 种词项 作用:㈢.词项的概括种词项 内涵 属词项 ㈣.注意问题1. 限制和概括必须在同一属种关系序列内 2. 限制都是有一定极限的3. 在多级限制和多级概括中要注意被限制和被概括前后的属种序列,使其成为一个重要关系。
逻辑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 ■
1、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肯定两个矛盾命题; 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肯定两个反对命题。
典型错误:“自相矛盾”。
25
2013-7-25
排中律 (P145)
逻辑要求:
1、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否定两个矛盾命题; 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否定两个下反对命题。
典型错误:“模棱两可”。
五种常用的逻辑联结词
联结词 并非 名称 否定词 合取词 析取词 蕴涵词 等值词 符号表示 与肢命题构成 的命题形式
~; ¬; — ~p; ¬p; p ∧ ∨ → ←→ p∧q p∨q p→q p←→q
并且
或者 如果…那么… 当且仅当…才…
8
2013-7-25
负命题
性质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式(P56)
1、~ 2、~ 3、~ 4、~ (SAP)←→ (SEP)←→ (SIP)←→ (SOP)←→ SOP SIP SEP SAP
复合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式(P56-58)
~( ~( ~( ~( p∧q ) ←→ ~ p ∨ ~q p ∨ q ) ←→ ~p ∧ ~ q p → q ) ←→ p ∧ ~ q p ←q ) ←→ ~ p ∧ q
11
2013-7-25
反对关系:
SAP ¬(SEP)
SEP ¬(SAP) ¬ (SOP) SIP ¬ (SIP) ¬ (SAP)
下反对关系:¬ (SIP) SOP 差等关系: SAP SIP
SEP SOP
矛盾关系: SAP ¬ (SOP)
¬ (SOP) ¬ (SEP)
S——M
∴S——P
M——S 第三格
M——S 第四格
∴S——P ∴S——P
普通逻辑学期未考试复习大纲(精)
普通逻辑学期未考试复习大纲一、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P41、思维的逻辑形式2、基本规律3、简单的逻辑方法二、逻辑的思维形式1、构成P6 : 1)常项—决定形式 2) 变项2、概念:1)含义P19 2)概念:含义、两逻辑性质(内涵、外延的概念)3、种类:A.单独概念与普通概念B.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C.正概念与负概念4、关系a.同一关系b.真包含于关系c.真包含关系d.交叉关系e.全异关系判断:①含义-P55②两人逻辑性质(有所断定与真假情况)③性质判断--含义P61--构成:主项、谓项、联项、量项--种类:全称肯定判断:SAP(A)全称否定判断:SEP(E)特称肯定判断:SIP(I)特称否定判断:SOP(O)单称肯定判断:SaP(a)单称否定判断:SeP(e)④真假情况P66⑤逻辑方阵P70--熟记A、E、I、O之间的真假关系1)矛盾关系:二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2)反对关系:不要同真,可同假3)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4)差等关系:可以同真、可以同假联言判断:形式、真值P114假言判断:a、充分条件假言判断P129b、必要条件假言判断c、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推理:P79①性质判断直接推理(难度较高)a.对当关系的直接推理(极有可能考到)b典型推理②性质判断的间接推理(三段论)P87a.结构:大小前提+结论(词项:大项、小项、中项)b.推理规则:基本规则6条;第一条与第二条很有可能会考到!c.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d.三段论的格:不大可能会考到!③相容的选言推理P125—不相容选言推理不考!有效式:否定肯定式(正确)无效式:否定肯定式(错误)④充分假言三段论推理:P141有效式:1、肯定前件式(有前件必有后件即前真后必真)2、否定后件式(无后件必无前件即后假前必假)无效式:1、肯定后件式2、否定前件式考试一般考无效式!⑤必要条件的假言三段论推理P143有效式:肯定后件式、否定前件式无效式:肯定前件、否定后件三、基本规律(考试占15%)1、同一律:内容式要求 P244公式A是A—违反要求所犯错误:1)偷换概念2)偷换论题2、不矛盾律:不要同真,必有一假违反要求所犯错误:自相矛盾3、排中律:所犯逻辑错误;两不可(不可同假,必有一真)四、简单的逻辑方式(考试占5%~6%一般为选择题)1、定义P35种类、实质、语词、重要的定义规则4条,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7条2、划分规则4条。
逻辑学期末复习
逻辑学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命题:是表达思维对象的情况并具有真假之分的语句。
2、谓词逻辑:是现代形式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把简单命题(直言命题或关系命题)分析为主词、谓词、量词等非命题成分,来研究简单命题的形式结构和推理的规律与规则的逻辑理论。
例如:所有犯罪行为危害了社会,某甲的诈骗行为是犯罪行为,所以,某甲的诈骗行为危害了社会。
3、词项:是指征主、谓式语句所陈述的命题(性质命题)中,充当命题的主项和谓项的语词。
例如:有的合同不是有效的。
“合同”和“有效的”分别是该命题的主项和谓项,它们统称为词项。
4、归纳逻辑:是研究或然性推理的特征与方法以及提高其结论可靠性程度的要求与原则的逻辑理论。
所谓或然性推理,通常是指前提不蕴涵结论即前提真而结论不必然真的推理,它包括归纳推理(不含完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溯因推理。
例如:一位法医观察了甲、乙、丙、丁、戊等5具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尸体,看到这5具尸体的皮肤都呈现出樱花般的粉红色。
于是,这位法医认为,凡因一氧化碳中毒致死的人,其皮肤都会呈现出樱花般的粉红色。
5.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与其自身是同一的。
例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我们运用“法律”这个概念,如果前后都是指“经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行为规范”这个含义,那么这就是遵守同一律的要求;如果有时指这一含义,有时又指“国家机关制定的条例”,那么就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6、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
例如对于一个案件,既断定“死者是自杀”,又断定“死者是他杀”,这两个相互反对的判断不能同真,至少有一个为假。
因为,两个互相反对的命题,不可同真,但可以同假。
7、充分关系律:在论辩过程中要确定一个论断是真的,就必须有充足的理由。
如果没有充足理由,那就没有论辩性。
8、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可同假。
9、二难推理:是以两个假言命题和一个两肢式选言命题为前提,并根据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的推理。
逻辑学复习资料
1、逻辑学属于思维科学。
逻辑学把思维的形式结构作为特殊研究对象。
思维的形式结构,是思维内容的存在、联系方式,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构成。
(思维形式结构不表达具体的思维内容,没有真假,但用具体词项或命题,代入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这种思维形式结构就被赋予了具体内容,就有了真假。
) 2、概念内涵——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 外延——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类 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反映类的概念 3、概念的关系(欧拉图)⑴、全同关系如果S 和P 的外延完全重合,即所有的S 都是P 并且所有的P 都是S,那么,S 与P 之间的关系就是全同关系。
⑵、种属关系 如果S 的合部外延同P 的部分外延相相重合,即所有的S 都是P 并且有P 不是S,那么S 与P 之间的关系就是真包含于关系。
⑶、属种关系如果S 的部分外延同P 的全部外延重合,即所有的P 都是S 并且有S 不是P ,那么S 与P 之间的关系就是真包含关系。
⑷、交叉关系如果S 和P 的外延仅有一部分重合,即有的S 是P ,有的S 不是P ,并且有的P 不是S ,那么,S 与P 之间的关系就是交叉关系。
⑸、不相容关系如果S 和P 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即所有的S 都不是P ,那么,S 与P 之间的关系就是不相容关系.﹡根据某种语境,不相容有一个确定的属概念,称为论域。
根据论域,概念的不相容,分为矛盾和对立两种关系。
①、矛盾关系:S 和P 不相容,且二者外延之和等于其论域M,如图1.②、对立关系:S 和P 不相容,且二者外延之和小于其邻近属概念M 的外延,如图2. M M4、定义揭示概念的内涵,即本质属性。
PSS PP SSPS P A B A Q B定义的规则:第一,定义项的概念认知度高于被定义项。
违反的称为:晦涩定义第二,被定义项要恰当归类。
第三,定义项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
违反的称为: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第四,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docx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第一章 引论1、 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具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 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构成的。
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看他们的逻辑常项。
1、 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概念是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2、 概念与语词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形式。
(2)区别:第一,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概念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衣达概念; 第三,同一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笫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3、 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木特征。
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4、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虽是两个以上。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貝有;非集合休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6、正概念与负概念:正概念又称肯定概念,是反映具冇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又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 负概念。
7、概念间的关系(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
都是b,但有的方不是d,则方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4)交叉关系:若有的d 是b,有的d 不是b,有的b 是d,有的b 不是d,贝叱、b 之间为交叉关系;第二章概念则d 、方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则0、bZ 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5)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若所有的Q都不是b,所有的b都不是d,则a、bZ间为全异关系,包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矛盾关系:反対关系:8、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的依据——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9、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来缩小概念的外延,即由属概念过渡到它的种概念的方法。
期末逻辑基础知识总结
期末逻辑基础知识总结自古以来,人类对于思维与推理的认识和研究一直是重要的话题。
逻辑作为一门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性地分析和推断,从而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本文将总结逻辑基础知识,包括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和推理等内容。
一、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逻辑学中的一种形式系统,它研究的是关于命题和命题之间的关系。
命题是陈述句,可以是真或假的陈述。
命题逻辑的基本符号有命题变元和逻辑联结词。
命题变元是表示一个命题的符号,通常用字母p,q,r等表示。
逻辑联结词有非(¬)、合取(∧)、析取(∨)、蕴含(→)和等价(↔)等。
在命题逻辑中,可以使用真值表来确定命题逻辑表达式的真值。
真值表列出了所有可能的命题变元取值组合与表达式的真值之间的关系。
在真值表中,通过逻辑联结词的定义确定表达式的真值。
除了真值表,命题逻辑还具有许多重要的推理规则。
例如,分配律、德摩根定律、假言推理规则等。
这些推理规则可以帮助我们在求解命题逻辑问题时进行简化和推导。
二、谓词逻辑谓词逻辑是一种扩展了命题逻辑的逻辑体系,它能够表示量化和关系。
命题逻辑只能判断陈述的真假,而谓词逻辑可以进行更加复杂的推理和论证。
在谓词逻辑中,除了命题变元,还有谓词和个体变元。
谓词表示性质、状态或关系,可以是一元谓词或二元谓词等。
个体变元表示具体的对象,通常用小写字母a,b,c等表示。
例如,P(x) 表示“x具有性质P”,R(x, y) 表示“x与y有关系R”。
谓词逻辑的逻辑联结词包括非(¬)、合取(∧)、析取(∨)、存在量词(∃)和全称量词(∀)等。
存在量词可以表示存在某个对象使得命题成立,全称量词可以表示对于所有对象命题都成立。
谓词逻辑的推理规则也比命题逻辑更加复杂和丰富。
其中包括一般化规则、特殊化规则、全称量词推理规则和存在量词推理规则等。
三、推理推理是逻辑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根据已知的信息和推理规则,得出新的结论或判断。
逻辑学复习资料
1、逻辑学属于思维科学。
逻辑学把思维的形式结构作为特殊研究对象。
思维的形式结构,是思维内容的存在、联系方式,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构成。
(思维形式结构不表达具体的思维内容,没有真假,但用具体词项或命题,代入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这种思维形式结构就被赋予了具体内容,就有了真假。
)2、概念内涵——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类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非集合概念——反映类的概念3、概念的关系(欧拉图)⑴、全同关系如果S和P的外延完全重合,即所有的S都是P并且所有的P都是S,那么,S与P之间的关系就是全同关系。
⑵、种属关系如果S的合部外延同P的部分外延相相重合,即所有的S都是P并且有P不是S,那么S与P之间的关系就是真包含于关系。
⑶、属种关系如果S的部分外延同P的全部外延重合,即所有的P都是S并且有S不是P,那么S与P之间的关系就是真包含关系。
⑷、交叉关系如果S和P的外延仅有一部分重合,即有的S是P,有的S不是P,并且有的P不是S,那么,S与P之间的关系就是交叉关系。
⑸、不相容关系P SS PPSSP如果S 和P 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即所有的S 都不是P ,那么,S 与P 之间的关系就是不相容关系。
﹡根据某种语境,根据论域,概念的不相容,分为矛盾和对立两种关系。
①、矛盾关系:S 和P 不相容,且二者外延之和等于其论域M ,如图1。
②、对立关系:S 和P 不相容,且二者外延之和小于其邻近属概念M 的外延,如图2。
M M4、定义揭示概念的内涵,即本质属性。
定义的规则:第一,定义项的概念认知度高于被定义项。
违反的称为:晦涩定义 第二,被定义项要恰当归类。
第三,定义项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
违反的称为: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 第四,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违反的成为:循环定义第五,定义一般是肯定性陈述,但并非不能使用否定性陈述。
如,亚健康就是非病非健康状态。
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
《逻辑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0×1′)二、单选题(10×2′)三、图表题(2×7′)四、简答题(3×8′)五、证明题(2×10′)六、综合题(1×12′)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思维的形式,又称思维的逻辑形式,即思维在抽象掉具体内容之后所具有的共同结构。
2.逻辑常项、变项:①逻辑变项:逻辑形式中代表不同的思维内容的项;②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项。
逻辑常项体现逻辑形式的本质特征,是思维的逻辑形式的关键,是区分不同种类的逻辑形式的唯一依据,因而是最重要的。
3.推理的有效性:一个经过解释(如赋值)后的逻辑公式,如果没有出现前提真而结论假的情况,则它是有效的。
4.亚里士多德(西方逻辑学之父)、培根(归纳逻辑创立者)、莱布尼茨(提出思维计算、现代逻辑奠基者)5.命题逻辑概述:命题是反映事物情况的思想,任何命题必须通过语句才能表达出来。
6.复合命题及其推理(1)负命题及其推理定义:否定一个命题而形成的复合命题。
逻辑性质:它的真假与被否定命题的真假是相反的。
真值表:推导规则:①双重否定引入规则(┐┐+):从A可以推出┐┐A。
②双重否定消去规则(┐┐┐A可以推出A。
┐-):从(2)联言命题及其推理定义:又称合取命题,是由命题联结词“并且”联结支命题而形成的复合命题。
逻辑性质:合取命题为真,它所有合取支为真;所有合取支为真,合取命题为真。
真值表:运算规律:①∧的交换律:p∧q⇔q∧p;②∧的结合律:p∧(q∧r)⇔(p∧q)∧r;③∧的重言幂等律:p∧p⇔p推导规则:①合取引入规则(∧+):由A和B可以推出A∧B;②合取消去规则(∧-):由A∧B可以推出A,由A∧B可以推出B。
(3)选言命题及其推理定义:用“或者”、“要么”等逻辑联结词联结支命题而形成的复合命题(对事物若干可能情况作出陈述的命题)。
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6
q ∴p 1、 证明规则: (1) 论题: ①清楚无歧义 “论题不清” ②保持同一 “偷换论题” : “证明过多/少” ③ 不能为已知假 (2) 论据: ① 真实命题 “虚假理由” , “预期理由” ② 其真实性不靠论题真实性论证 “循环论证” (3) 论证方式:论据能推出论题 “推不出” ① “论据与论题毫不相干” ② “论据不足” ③ “以相对为绝对” ④ “以人为据” ⑤ “形式上的推不出” 2、 论证方式 演绎证明:归纳证明、类比证明 直接证明: 间接证明 反证法 选言证明 3、 反证法 论题:p 设┐p 如果┐p,那么 q ┐q ┐q 假 ∴p 真 4、 选言证明 论题:p 或 p,或 q,或 r (穷尽选言肢) ┐p,┐r ∴p 5、 反驳:被反驳论题、反驳论据、反驳方式 (1) 反驳论题 直接反驳论题:以真实论据反驳 间接反驳论题 ① 独立证明反驳论题 被反驳论题:p 反驳论据:┐p 真 ∴p 假 ② 归谬法 被反驳论题:p 反驳论据:p→q ┐q ∴┐p (2) 演绎反驳: ① 引申出一个假命题 ② 引申出两个矛盾命题 (3) 归纳反驳:运用归纳 ① “偷换概念” ② “偷换论题” ③ “捏造论据” ④ “循环论证” ⑤ 逻辑形式错误——“推不出” 应对诡辩: ① 采用客观事实辩驳 ② “以牙还牙” ③ 揭露论题矛盾 1、 同一律:A=A ① “偷换概念” , “混淆概念” ② “转移论题” , “混淆论题” 2、 矛盾律:A≠┐A ① “自相矛盾” 对立必有一假 ② “不能自圆其说”/“前言不搭后语” 互斥不能同真 3、 排中律:A ┐A “模棱两可”/“两不可” 4、 充足理由律 ① “没有理由” ② “虚假理由” , “预设理由” ③ “推不出”
6、 三段论规则: ① 中项至少周延一次 “中项不周延” ② 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大/小项周延不当” ③ 至少有一个前提是肯定判断 “前提不肯定”
2
④ ⑤ ⑥ ⑦
前提有一个否定,结论必否定 “结论不当肯定” 结论是否定,前提必有一个否定 “前提不当肯定” 至少一个前提是全称 “前提不全称” 前提有一个特称,结论必特称 “结论不当全称”
7、 关系判断:关系者项、关系项、关系联项 aRb, a R b 对称关系判断 (aRb 真, 则 bRa 必真) 对称性关系判断 非对称关系判断(aRb 真,则 bRa 真假不定) 反对称关系判断(aRb 真,则 bRa 必假) 关系判断 传递关系判断(aRb 真, bRc 真,则 aRc 必真) 传递性关系判断 非传递关系判断(aRb 真, bRc 真, 则 aRc 真假不定) 反传递关系判断(aRb 真, bRc 真, 则 aRc 必假) 8、 关系判断推理: 对称性关系判断推理 对称关系判断 (aRb→bRa) 关系判断推理 反对称关系判断(aRb→b R a) 传递性关系判断推理 传递关系判断(aRb∧bRc→aRc) 反传递关系判断(aRb∧bRc→a R c) 9、 真值模态判断及其推理 必然肯定判断 真值模态判断 必然判断 必然否定判断 或然判断 或然肯定判断 或然否定判断 1、 规范模态判断及其推理 必须肯定判断 规范模态判断 必须判断 必须否定判断 允许判断 允许肯定判断 允许否定判断 2、 真值模态推理:真值模态三段论 必—必—必 必—或—或 必—性—必 或—性—或 3、 规范模态推理:规范模态三段论 规范模态三段论:必—性—必 允许模态三段论:允—性—允 1、 联言推理形式: p∧q→p; p∧q→q p, q→p∧q 2、 选言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p∨q 不相容选言判断:p∨q 3、 选言推理形式: (1) 否定肯定式:(p∨q) ∧-p→q (p∨q) ∧-q→p
2、
1
图表 1 性质判断对当关系
3、 性质判断分类: 质 肯定判断 否定判断 全称 量 特称 单称 4、 推理的分类
SAP SEP SIP SOP
推理
性质判断推理 简单推理 关系判断推理 联言推理 非模态推理 选言推理 复合判断推理 假言推理 演绎推理 负判断等值推理 其他复合判断 模态推理 真值模态推理 规范模态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枚举归纳推理 科学归纳推理 典型归纳推理 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穆勒五法>
5
场合 相关情况 被研究对象 (1) A,B,C a (2) —,D,E — ∴A 情况是 a 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① 两个场合是否还有其他差异情况 “无 A 就无 a” ② 两个场合惟一的不同情况是被研究对象的整个原因还是部分原因 ③ 可靠性比求同法大得多,对照实验 ③ 求同存异法 场合 相关情况 被研究对象 (1) A,B,C a (2) A,D,E a 正事例组 (3) A,F,G a „ „ „ 场合 相关情况 被研究对象 (1) —,B,C — (2) —,D,E — 负事例组 (3) —,F,G — „ „ „、 ∴A 情况是 a 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① 两次求同,一次求异 ② 正负事例组越多,结论可靠性越大 ③ 负事例组与正事例组事例越相似,结论可靠性越大 ④ 共变法 场合 相关情况 被研究对象 (1) A1,B,C a (2) A2,B,C a (3) A3,B,C a „ „ „ ∴A 情况是 a 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① 只能有一个相关情况随对象变化而变化 ② 两现象的共变关系常在一定限度之内,超过这一限度共变关系可能消失或产生相反的共变关系 ③ 共变法的极限场合是求异法 ④ 唯一变化情况与对象是单向不可逆作用还是可逆相互作用 ⑤ 剩余法 复合情况 ABCDE 是被研究的复合现象 abcde 的原因(或结果) A 是 a 的原因(或结果) B 是 b 的原因(或结果) C 是 c 的原因(或结果) D 是 d 的原因(或结果) ∴E 是 e 的原因(或结果) ① 确认 E 不能是 abcd 的原因(或结果) ② E 可能是复合情况(继续分解) 1、 类比推理:或然性 A 具有属性 abc,另有属性 d B 具有属性 abc ∴B 也具有属性 d 2、 假说验证的基本形式 p→q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5、 性质判断变形推理: 换质:SAP→SE P SEP→SA P SIP→SO P SOP→SI P 换位:SAP→PIS SEP→PES SIP→PIS SOP→SI P → P IS 左边 XX X X→X IO X I/O→I/O 右边 √√ X √→√ √←√ EO X E/O→E/O E/O←E/O 换质位:SAP→SE P → P ES SEP→SA P → P IS
������∨q, p ������ ������∨q, q ������
选言肢穷尽
3
(2) 肯定否定式:
������∨q, p ������
������∨q, q ������
4、 假言判断形式及真值: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p→q)∧p├ q (p→q)∧ ├
p
q q
(p→q)∧ ├
p
违背承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问题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p←q)∧q├ p (p←q)∧ ├q
①假言前提真: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②选言前提真:选言肢穷尽 ③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规则
4
1、 完全归纳推理: S1 是 P S2 是 P „ Sn 是 P S1、S2„Sn 是 S 类的全部对象 ∴所有 S 都是 P ① 前提中对象必须穷尽 ② 前提中每一命题必须真实 2、 简单枚举法 S1 是 P S2 是 P „ Sn 是 P S1、S2„Sn 是 S 类的部分对象 并且,没有反例 ∴所有 S 都是 P ① 对象越多,可靠性越大 “以偏概全”/“轻率概括” ② 对象范围越广,可靠性越大 3、 科学归纳推理 S1 是 P S2 是 P „ Sn 是 P S1、S2„Sn 是 S 类的部分对象 并且,S 与 P 之间有内在联系 ∴所有 S 都是 P 科学归纳推理与简单枚举法的区别: ① 某种现象不断重复没有反例,再进一步分析部分现象间的因果联系 ② 数量:枚举法数量越多越可靠,科学归纳推理前提数量的多少不提主要作用 ③ 可靠性:科学归纳法结论比简单枚举法可靠性高 4、 典型归纳推理 S1 是 P S1 是 S 类代表性个体 ∴所有 S 都是 P ① 代表性个体越准确恰当,结论可靠性越高 ② 依据理论越先进,分析越严密,可靠性越高 5、 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穆勒五法(或然性归纳推理, “因果倒置” ) ① 求同法 场合 相关情况 被研究对象 (1) A,B,C a (2) A,D,E a (3) A,F,G a „ „ „ ∴A 情况是 a 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① 各场合是否还有其他共同情况 ② 比较场合越多,结论越可靠 “有 A 就有 a” ② 求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