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学2018年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上学期高三年级六调考试(历史)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上学期高三年级六调考试(历史)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上学期高三年级六调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项涂黑)1.先秦时期,梁襄王问孟子:“天下恶乎定?”孟子对曰:“定于一。

”《吕氏春秋》则有言:“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

”这反映了A.两者的认识都诞生在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B.两者的认识都对当时诸侯国国君的权力提出了质疑C.两者都认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D.当时诸子的观点分歧大于共识2.宋代皇帝的意见须有宰相同意才能写进国书(外交文书)。

淳熙年间(1174—1189年),“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这一意见遭到宰相的坚决反对。

尽管孝宗坚持自己的意见,但最终他的意见依然未能写进国书。

这表明当时宋代A.体制僵化导致官员因循守旧B.相权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C.中央政府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D.君权削弱降低了行政效率3.李大钊说:“中国古代的婚姻时期,亦似在秋冬之交。

《周礼》言仲春,《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古代A.小农经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规律B.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4.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

到了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

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A.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5.三国时期,官学一蹶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

王昶要求子孙“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

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河北省2018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2018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2018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间的矛盾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D.减轻农民负担2.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分封制的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3、“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材料表明徽商() A.注重扩大对外贸易B.注重扩大商业资本C.注重谋取政治地位D.注重扩大经营范围4.“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5.“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

”这句话反映了①专业市镇发展②区域分工加强③经济重心南移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③④6.下列各项不以“抑商”为初衷的是()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B.“申禁人民不得出海与外国互市”(明太祖)C.“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清雍正帝)D.“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清雍正帝)7、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创办洋务的重要代表人物,面对“千年未有之强敌,千年未有之变局”他提出了“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主张,这说明李鸿章A.既主张办洋务,也提倡变革制度B.为了和戎,必须变革制度C.主张对外“和戎”和对内“变法”结合D.在保留封建体制条件下,变更传统的做法,引进外国技术办洋务8、有人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其中“先天不足”是A、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C、投资者主要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10、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从经济角度对中国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A、进一步破坏了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B、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C、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D、清政府增加了税收,减轻了还债压力11.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经济发展B.巩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C.形成官僚资本D.稳定财政,增加收入12、下列这组图片信息能准确反映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是A 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C.改革分配形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D.改革产权制度,建设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13、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时间先后排列是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②“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④“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③④①②D.②①④③14、毒奶粉事件,让三鹿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
2021届河北省衡水水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能力测试卷(一)历史试题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能力测试卷(一)历史试题

1.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变革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视以加强权利的统一和集中〞“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权利和地位〞等方面进展。

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A.使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起..B.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体制C.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展了多方准..D.导致贵族分封体制开场走向崩溃【答案】C【解析】从材料来看,战国时期的变法通过改革选官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和加强君主集权等方式,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展准备,故答案为C项。

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秦朝统一后建立起来,排除A项;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排除B项;西周后期分封制已走向崩溃,排除D项。

2.西汉初期的法律条文记载:根据不同的等爵,每个人都可以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

农民从国家那里得到土地,相应地交纳田租,服徭役、兵役。

国家再通过爵位继承制、犯罪罚没和户绝收回等配套措施,形成一个土地有授有还的循环系统。

这反映出西汉初期的土地政策A.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开..B.确保土地分配相对公平C.旨在建立完好的赋役体..D.可以抑制土地兼并的开展【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农民从国家那里得到土地〞“形成一个土地有授有还的循环系统〞来看,西汉初期的土地政策可以保证农民有地可种,土地政策实用性较强,对推动经济的开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反映出西汉初期的土地政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开展。

故答案为A项。

B.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土地兼并的根源在土地私有,因此西汉的土地政策不能抑制土地兼并,排除D项。

3.唐代中后期,御史台的御史在言事监察之前,一定要向御史台的长官汇报将纠弹什么事情。

宋代取消了这一规定,每个台官言事不必对长官汇报,台官与谏官之间、台谏与台谏之间在言事上也互不通告。

这-变化A.使监察官员敢于监察一切事..B.增强了监察官员工作的独立性C.使监察机构摆脱了外在的制..D.有利于扩大御史台的监察范围【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每个台官言事不必对长官汇报,台官与谏官之间、台谏与台谏之间在言事上也互不通告〞,说明御史行使监察职权时所受约束减少,因此这一变化增强了监察官员工作的独立性。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能力测试卷(一)历史试题(原卷版)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能力测试卷(一)历史试题(原卷版)

1. 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变革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督以加强权力的统一和集中”“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权力和地位”等方面进行。

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A. 使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起来B. 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体制C. 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行了多方准备D. 导致贵族分封体制开始走向崩溃2. 西汉初期的法律条文记载:根据不同的等爵,每个人都可以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

农民从国家那里得到土地,相应地交纳田租,服徭役、兵役。

国家再通过爵位继承制、犯罪罚没和户绝收回等配套措施,形成一个土地有授有还的循环系统。

这反映出西汉初期的土地政策A.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B. 确保土地分配相对公平C. 旨在建立完整的赋役体系D. 能够抑制土地兼并的发展3. 唐代中后期,御史台的御史在言事监察之前,一定要向御史台的长官汇报将纠弹什么事情。

宋代取消了这一规定,每个台官言事不必对长官汇报,台官与谏官之间、台谏与台谏之间在言事上也互不通告。

这-变化A. 使监察官员敢于监察一切事务 B. 增强了监察官员工作的独立性C. 使监察机构摆脱了外在的制约D. 有利于扩大御史台的监察范围4. 乾隆帝认为:“乾纲在上,不致朝廷有名臣、奸臣,亦社稷之福耳。

”并标榜,“前代所以亡国者,曰强藩, 曰外患, 曰权臣, 曰外戚, 曰女谒, 曰宦寺, 曰奸臣, 曰佞幸,今皆无一仿佛者”。

上述材料表明,乾隆帝时期A. 政治统治比较清明B. 官员管理比较严格C. 注重对官员的控制D. 善于提高官员品德5. 下面是关于近代上海及其近郊的几则史料。

据此可以认定的史实是一个颇有规模的、以供应市场为目的的菜园行业已经兴起,这种形式正在广泛地被采用,特别在上海近郊1912年海关报告A. 上海通商带动周边种植结构的变化B. 上海近郊蔬菜生产受国际市场影响C. 上海开始引种洋葱、土豆等国外品种D. 上海郊区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市场6. 有学者指出,科举制度的废除砸了数十万举贡生员的饭碗,断绝了他们的仕途。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项涂黑)1. 西周时,周天子作为封国主权持有者以“册封”的形式“委任”诸侯作为地方封国统治的代理人,并非拥有独立主权的诸侯接受周王授权而进行代理统治。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 西周是主权统一的国家B. 西周没有出现最高统治权威C. 诸侯在封国内独立实行统治D. 分封体制以宗法血缘为基础【答案】A【解析】周天子作为封国主权持有者以“册封”的形式“委任”诸侯作为地方封国统治的代理人,表明二者之间形成君臣关系,西周已成为主权统一的国家。

故答案为A项。

周王代表最高统治权威,排除B项;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拥有较大的自主性,并非“独立实行统治”,排除C项;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点睛: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2.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家为道德极峰。

这说明先秦士子A. 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 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 讲究胸怀宽容博大【答案】B【解析】无论是儒家、墨家还是法家,都要求人具有良好的品德,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C选项错误,三纲五常是儒家思想的内容,故排除;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

3. 汉代统治者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自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后,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

这反映了汉代A. 提倡愚孝思想B. 强化宗法伦理C. 确立儒学正统D. 重视文化教育【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说明统治者试图通过强化宗法伦理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故答案为B项。

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逐步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历史高考复习必备 精品推荐-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一调历史试卷(Word版 含解析)

历史高考复习必备 精品推荐-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一调历史试卷(Word版 含解析)

2017-2018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一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1.有学者指出:“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

”当时,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A.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形成C.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D.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2.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

”其中的“封建”是指()A.宗法制B.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D.君主专制3.战国至秦汉,实行新的军功爵制。

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

这说明秦汉新爵制()A.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B.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C.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D.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4.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B.中央集权体制形成C.血缘政治开始形成D.统一国家初露端倪5.上古三代时期,商人将统御天下的权力看作是天帝的眷顾,并且这种眷顾是持久存在的。

而当周人取代了商人成为华夏共主之后,周人首次提出了天命的迁徙,统治者有可能因为失德而被天命所抛弃,取而代之者则会成为新的宠儿。

材料表明上古三代时期()A.政治制度带有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B.权力的传承必须凭借个人德行C.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血缘关系成为王朝更迭的依据6.周礼中有以系家庭伦常的婚礼,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有敬天亊神、祈福保民的祭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也有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教睦诸侯邦交的聘礼等。

这些周礼共同维系的主要是()A.周王室安全B.宗族分封下的社会秩序C.王位世袭制D.嫡长子继承父亲的权力7.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3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3

1.“黄老〞之称,始见于汉代史籍,但按照?史记) 记载,“黄老之学〞在战国时期的存在应该是确定无疑的,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相关学者都对“黄老之学〞在先素的存在给予了肯定。

由此可见,汉初奉行“黄老之学〞A.是历史开展的必然趋势B.取决于先秦政治思想的流传C.受司马迁的影响比拟大D.根植于先秦的历史文化传统2.历史学家朱绍侯指出,东汉末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

朱绍候意在说明,东汉豪强庄园经济A.有利于推广新的消费技术B.吸纳流民,维护社会稳定C.威胁中央集权,影响税收D.加剧土地兼并,激化矛盾3.明代思想家王夫之说:“人欲与天理本为一体,假如禁欲,不仅阻碍天理的实现,而且违犯人性,必然导致人们的不满和对抗。

〞此观点A.促进了儒学的新开展B.表达了反君主专制思想C.彻底否认了理学思想D.肯定了人性解放的意义4.据相关资料显示: 1937年底,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遗军官援华。

次年5月,聘请苏联人担任中国军队的军事总参谋。

几年间,在华的苏联军事参谋总计超过300人,包括6位元帅、15位将军。

这说明了A.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中苏已经由敌对关系转变为盟友C.中国对苏采取“一边倒〞外交方针D.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平安战略5.阅读下面1952~1977年中国产业构造变动图,该图数据说明当时中国学。

科。

网...学。

科。

网...学。

科。

网...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的经济建立方针B.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转变根本完成C.贯彻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建立指导思想D.三大产业间的比例差距呈逐渐扩大的趋势6.古罗马的第一部公民法规定: 父亲有权监禁和鞭打儿子,把儿子当作囚犯,甚至有权处死儿子。

而罗马法完善时期(中世纪)的法典又强调: 父权应该是仁慈的而不是残暴的。

罗马法条文的变化说明A.古罗马父权制崇尚暴力B.罗马帝国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C.基督教开展丰富了罗马法D.自然法精神得到彰显7.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推衔产生的社会进化学说,比生物进化学说更受读者拥护,传播通行无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衡水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卷命题人:张丽琴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7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

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

这说明商代A.宗法分封制形成中 B.贵族爵位等级萌芽 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2.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 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3.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

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

”该思想家的流派是A.儒家 B.法家C.墨家 D.道家4.秦始皇横扫六合,开创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这使得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这场争论无非只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其具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

这就是说A.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B.秦朝的朝议制度徒有虚名C.秦始皇早已决定要实行郡县制 D.秦朝集权统治开启了郡县制5.据《秦律·置吏率》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史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

这反映了A.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B.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C.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D.国家官史的腐败现象严重6.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

据此可知A.“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 B.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C.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 D.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7.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

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8.“近代以来,任何国家政治生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政治和行政的分野。

中国传统政治也强调分野,王权就是政治权力,相权就是行政权力。

”中国传统政治最早分野是A.三公九卿制 B.中外朝制度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9.魏晋时期势力极盛的门阀士族在文化上崇尚玄学。

他们有的主张自然是本,名教(儒学)是末;有的更是猛烈地批判名教礼法。

这些都反映出当时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已经丧失 B.已经涌现出反封建的民主思想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衰落 D.面临亟待重建封建信仰的任务10.魏晋之时,傅畅“年未弱冠,甚有重名,以选入侍讲东宫”;谢琰“弱冠以贞干称,美风姿,……拜著作郎”;王洽,“(王)导诸子中最知名,与荀羡俱有美称。

弱冠,历散骑、中书郎”。

这说明魏晋之时A.社会重学人才辈出B.世家大族垄断官位 C.选官方法公平科学D.察举制度盛行不衰11.隋唐时期,造纸、冶铜、制棉等行业出现了行会,并有公推的长老,对内掌管行务,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

这反映了隋唐时期手工业A.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B.突破了政府管理 C.注重加强与市场联系D.部门间联系减弱12.唐朝中央机构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

唐朝设立政事堂的主要功能是A.防止三省专权,加强皇权B.防止三省推诿,提高工作效率C.政务公开,相互监督D.发挥集体智慧,作出集体决策13.北宋范仲淹提出:“茶盐商税之入,但分减商人之利耳!行于商贾,未甚有害也。

今国用未减,岁入不可阙,既不取之于山泽及商贾,须取之于农,与其害农,孰若取之于商贾?”上述言论不能反映A.商业冲击农税主体地位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C.“三冗”局面加剧 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14.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

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祭祀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

宋代祭祀礼仪的上述变化主要归因于A.科举制度不断成熟B.理学正统地位确立 C.小农经济相对发达D.文化氛围相对宽松15.黄宗羲说:“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制为二,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佛老者久之。

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该先贤是A.孔子 B.朱熹C.王阳明 D.李贽16.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材料意在说明行省制下A.中央政府权力遭到严重削弱B.地方与中央的相互制衡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 D.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17.苏州地区明清碑刻中常见“切铺均隶浙绍,在长元吴三邑各处,开张浇造烛铺,城乡共一百余家”,“职等原籍常郡……遵例领帖纳税,开设猪行”,“身等原籍溧水等邑,在苏开张水灶为业,缘异乡投苏,帮伙甚多”等文句。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同业又同乡现象常见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地域性商人群体普遍D.城乡之间差距缩小18.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抚藩臬,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件,俱应直达朕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

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

”由此,嘉庆帝发布上谕的主要目的是A.剥夺军机处的军务处置权 B.“敲打”军机处以限制其权力C.明确皇权地位的至高无上 D.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9.明万历以后,江南工商业市镇之间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

还有距离更近的,如苏州府吴江县,在明末平均约每乡3个市镇,彼此不过数里之遥。

材料说明A.苏州府成为江南经济中心 B.明朝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C.农村商品化生产程度较高D.江南水路舟行的交通发达20.宋代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下令“擅载外国入贡者”,否则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同时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

这说明宋代A.逐步放弃朝贡贸易的体制B.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和征税C.调整重农抑商为官商分利D.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的政策21.明清时期,晋商既经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又经营金融业。

二者的结合,出现了山西商人早期经营的金融资本形式──依靠自有资本放债的典当、印局和在经营存放款业务中起中介作用的钱庄。

这反映了山西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商业资本进入到生产领域 C.商品经济在全国领先D.金融业从商业中逐步分离22.明朝初年,政府规定使用大明宝钞,“钞者制于官,帷上得而增损之”,同时禁止民间金银交易。

明朝后期,白银普遍流通,“夫银产于地,人得而私之”。

这一变化A.阻碍新经济因素成长B.导致银价大幅贬值C.形成官民争利的局面D.削弱了中央集权23.清代定制,官员任命由军机处等机构简选,最后由皇帝朱笔圈定简放。

但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不仅司道以下官员的任命,皆由督抚奏定,而且邻省督抚的任命,有时也要征求有力督抚的意见。

这表明A.皇帝的权力受到了限制B.统治危机冲击中央集权C.清政府已无力控制地方D.地方政府掌握了行政权24.以下是有人对清前期对外政策情况的统计,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康熙皇帝年间并未实行朝贡贸易体制 B.清前期对外开放受到了严格的限制C.乾隆朝举措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D.19世纪初清政府的行为引发了战争25.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一条为“嗣后大清大皇帝与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对此条款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A.是国际条约文本格式的体现 B.表明英国想同中国保持长久和平关系C.体现了英国对人身权和财产权的高度重视 D.为侵略中国所作的托词26.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各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都发生很大变化,我们乐于接受外来事物和新观念。

可鸦片战争时期的国人对外并非如此,试从心理接受角度判断人们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以下条款最痛心的是A.开放五口通商B.割香港岛给英国C.赔款2100万银元 D.中英协定关税27.“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

”材料旨在说明甲午战争的失败A.并未表明洋务运动的破产B.充分体现清政府腐朽落后C.促使现代化进程首次转移D.促进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28.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

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

材料表明义和团A.对于外来文明没有排斥B.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C.转移了斗争的主要矛头D.放弃了“扶清灭洋”初衷29.关于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毛泽东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

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

”以下说法最能够揭示两大历史事件关联的是A.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政体B.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C.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30.美国企业家百森(1875—1967年)就中国近况谈到:“西方普遍认为这场起义取得的胜利是暂时的,我认为这不正确。

革命从一开始便进展顺利,起义军展现出了良好的战略判断力。

这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

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很好保护……事实上,各国一直在等待借口进行干涉,以此造成中国人最惧怕的事情,即瓜分中国。

”文中的“起义”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31.方汉奇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指出,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新创报纸《民生报》、《民立报》、《民强报》,共和党一进步党《民声日报》、《共和民报》,自由党《民权报》,国家学会《国权报》,国民联合会《中华日报》,中华民国工党《觉民报》。

这些报纸的创办(A.表明中国民主政治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B.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民主思想传播C.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初步尝试 D.说明三民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32.1906年,章炳麟说:“老子是胆怯的,主张自然进化,但社会必然是弱肉强食的。

”1913年,他却说:“老子洞见专制之真相,使愚民之术不得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