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第五章课程考点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课程”一词的由来

课程的定义

课程的类型

综合课程的基本形式

相关课程(A+B=A与B)

融合课程(A+B+C=D)

广域课程(A+B+C+D+……=L)核心课程(问题为中心)

综合课程的基本类型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社会本位的综合课程儿童本位的综合课程

课程理论

课程理论的发展

(1)博比特1918 《课程》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领域诞生

(2)泰勒1949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课程理论流派

制约课程的因素

社会

知识

儿童

制约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知识

制约课程的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的: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

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

课程设计

概念: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及教材等系统化的活动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学习者的需要(对学生的研究)

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对社会的研究)

学科知识及其发展(对学科的研究)

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

结果性目标

体验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

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课程的三种表现形式、课程内容的三个文本)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

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一下的变化:

(1)课程价值取向: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2)课程目标:由侧重认知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

(3)课程管理:由统一的、硬性的规定走向开放的、灵活的管理

(4)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5)由指导教师教学工作走向指导课程实施与开发

课程标准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特别是知识点和单项技能的具体规定。

2、课程标准主要规定某一学段或年级所有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或在自己的努力下都能达到的要求,它是面向全体学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3、课程标准主要服务于评价,是对国家或地方的课程质量、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依据,他统领课程的管理、评价、督导与指导,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正统性。

心理顺序:是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组织课程内容,是现代教育派的主张。

教科书的作用

1、教科书式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

2、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作出统筹安排。

课程资源

课程评价

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的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直接诉求和终极目标:课程文化的再造

新课改的背景

1、标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年,标志着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

2、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思潮、多元智力理论、人本主义

3、世界各国课改的共同趋势

(1)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2)重视基础学知识的结构化

(3)重视能力培养

(4)重视个别差异

课程改革的目标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2、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总课时建活动并作为必修课

(1)研究型学习

(2)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PS: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1)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评价

1、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

(1)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2)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

(3)建立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3、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

学生评价

(1)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2)学生评价观的转变

(3)传统的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不合理性

标准单一、方式单一、主体单一、措施与方法简单化(4)新课改下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宗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