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背诵的方法15页wor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心理学研究来看,读书时期是记忆力最强的时期。
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人的记忆力与理解力和年龄增长的关系是呈相反状态的。人的记忆力好比一个正放着的三角形,年龄小的时候记忆力却大,而年龄增长了,它却变得越来越小。因此,在学习语言方面,其记忆储存的最佳期是我们求学读书期间。在这样一个记忆力最强的最佳期,我们应该“背”下大量优秀的语言文学精品,这才是语文教育的最佳策略。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黄玉峰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记忆力特别旺盛的青少年时代,就是要死死地记一些,硬硬地背一些。这就是语文基础,这就是本钱”。
2.从社会和人的发展角度看,它可以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遗产。
墨子在《非攻》一文中,表达了对非正义战争的谴责。他所说的“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在今天的国际社会中仍然阴魂不散。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中提出了“谨序庠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其中已经具有了“以德治国”的萌芽;而他的“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救世责任感,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在我们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尤为需要。屈原“路曼曼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则”,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老子提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韩愈认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主张对我们们治学、立身都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
只有刻苦积累、背诵,有了扎实的功底,才能拥有自由翱翔传统文化天空的翅膀。
3.从语文学习的规律来看,“背”是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最佳方法。
从语文学习的规律来看,读、背、理解、写是一个连贯的基本过程。如果没有“诵”这个中间环节,没有一定量的储存积累,理解、感悟几乎是不可能的,学生进行写作必然是空洞无物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发展就是不可能的。”选入课本的范文,语言规范,用词准确,文句优美,行文畅达,值得学生学习、借鉴。通过熟读背诵,学生脑海中贮存了丰富的字词、句式、文章的结构、行文的气势等方面的知识,在有表达需要时,就会像涌泉之水,源源不断地涌到舌下,流向笔端。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通过背诵,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心应手地掌握和运用好语文这个基础工具。
4.从考试的导向上看,特别是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应该重视背诵教学了。在教育部修订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分别把古诗文的比重提高到3 0%和40%,《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则推荐了120篇古诗文。中考、高考都强调了知识的积累,并逐年增加默写的分值。背诵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不得不引起每个学生的关注。
二.背诵方法
1.榜样背诵法。
首先,我们教师要躬亲示范作好表率激励学生。封建教育中的语文教师,都是“背功”大师,其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虽然让今人不敢苟同,但他们在重视“背”的示范这一点上,确实是我们今天的不少语文教师所欠缺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尽快弥补夯实“背”的基本功,以自己的躬亲示范为学生做好表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师的感染熏陶,以提高“背”的功效。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教师自身教学素养。在教《滕王阁序》时,本课属于有一定难度的文言文,让学生读熟就要花很大工夫,要学生背出来,更非易事。为了让学生有信心背出课文,我一改示范朗读,为示范背诵课文。当我一口气背出此文,学生掌声雷动,我趁热打铁问他们:“我想你们一定也会背得比老师更好,有信心吗?”“有!”这次背诵完成得特别好。我想教师的示范起了极好的表率作用。
其次,我给学生讲名人背书方法。例如丰子恺他每篇要背过的文章都要读二十二遍,读完之后,文章后边就留下一个繁体的“讀”字。第一天,把文章读十遍,每读一遍写一笔,写完“言”字边和右边的“士”字头。然后试背一遍。第二天,第二篇文章再按此法读十遍,然后把第一篇文章重读五遍,写完“讀”字右边中间的“四”字。再试背一遍。第三天,再按此法把第三篇文章读十遍,第二篇文章重读五遍,第一篇文章再重读五遍,写完“讀”字右边下面的“目”字。再重背一遍。第四天,再按此法把第四篇文章读十遍,第二、三篇文章读五遍,第一篇文章重读两遍,写完“讀”
字右边最下面的“八”字。这时第一篇文章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依此类推,平均每天一篇文章,每篇文章都经过二十二遍诵读,分散到四天完成,把集中记忆和分散记忆、复习巩固结合起来,自然十分牢固。丰子恺用这样的方法一年时间掌握一门外语,十分成功。这样的方法,也很值得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借鉴。同时通过这个故事,我也让学生明白了,即使是名人,背书也是要花功夫、讲技巧的。
其次,善于挖掘学生中的背诵能手。在课堂上经常表扬他们,让他们与同学们谈心得体会,交流背诵技巧。使其他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鞭策自己,努力背书。即使是困难生,也会受到触动,产生积极背诵的欲望。
2.对比背诵法。
有些古文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这时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背诵,能收到良好效果。如《过秦论》一文的最后一段,作者就用了对比手法,把陈涉和九国之师分别从社会地位、武器装备、发难兵员和才能谋略方面进行对比。因此,我引导学生边对比边背诵。双方的社会地位迥异:“陈涉之位,非尊于齐、秦、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双方的武器装备悬殊:“锄刺刺矜,非于钩戟长铩也”;双方发难时兵员差距大:“谪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双方才能谋略区别大:“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很显然,用对比法,容易背下这段,且认识深刻,记忆牢固。
3.提纲背诵法
对于结构复杂的古文,背诵前可以先列好文章的提纲,理清文章各层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再进行背诵。如《寡人之于国也》可用这种方法背诵。这篇课文有五段,概括段意后,列提纲如下:提出“民不加多”疑问;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阐述使民加多应有态度。然后据此弄清各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再熟读成诵,便事半功倍。列提纲背诵更适用于论述缜密,说理性强的文章,此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4.再造形象背诵法
此法是指在指导学生背诵时,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枯燥的文字变成鲜明的形象。使用此法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使他们深入作品,与作者同悲伤或同欣喜。这样既背诵了课文,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增强了他们的文学感受能力,可谓一举多得。用这种方法适于指导学生背诵意境深远、辞藻优美的诗词曲辞。如《归去来兮辞》第二段的第一句:“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借助具体的形象,遥遥的舟儿,飘飘的风儿,匆匆的行人,熹微的晨光,抒发了轻松的又渴望抵家的心情。这时原景和情水乳交融,具有优美的意境。在指导学生背诵这句时,可引导学生把它想象成一幅动态的优美的画:摇荡着船儿载我轻快地前行,飘动着的风儿吹牵着我的衣襟,匆匆的行人被我问起前行的路,微微发亮的晨光缘何依然如旧!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学生便进入了诗画的境界,与作者轻松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