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的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合集下载

中国旅游地理——第6、7章-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旅游信息、地图-相关习题(含答案)

中国旅游地理——第6、7章-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旅游信息、地图-相关习题(含答案)

第六章《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第七章《旅游信息与旅游地图》学案一、名词解释1.旅游资源赋存:2.旅游资源开发:3.旅游资源保护:4.旅游环境:5.旅游环境问题:6.旅游地图:二、填空题1.旅游资源开发就是以为基础,以和为导向,通过适当的方式把及其改造成为能吸引和实现旅游者旅游活动的技术经济过程。

其实质是解决了旅游资源及旅游地环境对旅游者的问题。

2.旅游资源开发的立地条件包括、和等方面。

3.旅游资源开发的形式根据旅游资源的性质和开发目的可分为形式、形式、形式、形式、形式。

4.旅游环境是指旅游地影响旅游活动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包括、、和等。

5.旅游地接待的旅游流量达到其合理容量为,超过合理容量值为。

6.信息的传播是全方位、多渠道的,旅游信息的传播也不例外,大体可归纳为两种传播途径:一种途径是,另一种途径是。

7.旅游地图是以为基本出发点,以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地理基本信息编汇的专题性地图。

8.旅游地图按表现的地域范围可分为、、、等;按用途可分为、、、;9.旅游地图按表现方式可分为、、、、、。

三、选择题1.旅游地图的特点有A.形象直观性B.科学精确性C.通俗实用性D.更新及时性E.精美艺术性2.旅游地图的作用有A.收藏欣赏B.导游服务C.决策参考D.宣传广告四、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但并不是所有的旅游资源都具有现实的旅游价值。

()2.旅游开发能促进国家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生活福利等多方面的发展,具有活跃地区经济和提高地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意义。

()3.旅游资源开发不仅仅是经济开发,同时也是文化开发。

()4.旅游资源开发要严格遵守法律、法令,以做到有序开发、文明开发。

()5.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经济效益原则,即以最少投入获取最多产出。

()6.生态旅游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7.生态旅游与普通旅游的根本区别不是旅游对象的不同,而是旅游方式的不同。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资料分析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资料分析

中国旅游地理一、名词解释:1、旅游:是分布于广阔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

2、旅游资源:凡是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

3、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休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4、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

它可分为外营力作用和内营力作用。

5、外营力作用:是地球以外的能,其中主要的是太阳辐射热能所引起的。

主要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6、内营力作用:是由来自地球内部能的影响而形成的。

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7、地震:在地应力作用下,地壳岩层发生形变一般比较缓慢,当地应力超过某处岩层强度时,那里的岩层就会突然破裂或断裂错动,同时将受力时积聚起来的巨大能量骤然释放出来,并以纵波和横波形式地震波向各个方向传播,当传到地面时,地面便会发生震动,就是所谓的地震。

8、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化学作用和机械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

9、水体旅游资源: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览、体验、参与的各种水体及水文现象,我们都可视为水体旅游资源。

10、构造瀑布:是由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断层所形成的瀑布。

11、生物旅游资源:属于旅游观赏对象的部分动植物,因而具有香化,美化环境的功能和具有观赏,科研价值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而成为旅游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寓意美: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对某些植物形成了公认的相当明确的寓意,这些寓意深刻的观赏性植物能寄托相应的思想情感。

13、历史古迹:就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活动遗址,遗迹,遗物,遗风等。

中国旅游地理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中国旅游地理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中国旅游地理的名词解释是什么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吸引着众多游客探索其独特的旅游地理。

中国旅游地理是一个涵盖广阔的领域,其中蕴藏着许多令人着迷的地理特点和景点。

本文将针对中国旅游地理的名词解释进行探讨,带您一同认识中国旅游地理的魅力。

中国的旅游地理区域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西南地区。

北方地区是中国地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像长城、颐和园、天坛等文化古迹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东北地区则以其崇山峻岭和广袤草原而闻名,如长白山、张家口、丹东等。

冬季,东北地区的雪景如诗如画,成为滑雪和冰雕爱好者的乐园。

南方地区地势较低,气候湿润,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最适合旅游的地区之一。

有长江、珠江和四川盆地等著名自然景观。

杭州的西湖、桂林的漓江和云南的石林等都是国内外游客钟爱的目的地。

与北方不同,南方地区的山水相融、宜人气候以及独特的民俗风情深深吸引着广大游客。

西南地区是中国旅游地理上的瑰宝,拥有各式各样的地形特征与资源。

四川的大熊猫保护区、重庆的三峡和云南的丽江古城都以其独特的魅力而闻名世界。

云贵高原的气候宜人,雪山和湖泊组成了美丽的自然风景线,吸引了大量来自全球的旅游者。

中国的旅游地理也不单单是自然景观的秀丽,还包括着许多历史文化名胜。

比如说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和苏州的园林等。

这些古老而独特的建筑和文物,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

然而,中国的旅游地理还有许多未被广泛了解的地方。

像西北地区的新疆,拥有广袤的大漠、壮丽的天山和神秘的喀纳斯湖,是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进一步探索。

华东地区的福建、浙江、江苏等也各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值得进一步发展与推广。

名词解释如上所述,中国旅游地理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值得让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探索。

这一地理景观结合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地域特点,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旅游体验。

参考答案:《中国旅游地理》综合试题三

参考答案:《中国旅游地理》综合试题三

参考答案:《中国旅游地理》综合试题三参考答案:《中国旅游地理》综合试题三⼀、名词解释(本⼤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1.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是研究⼈类旅游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之间关系的学科。

2.⾃然保护区在不同的⾃然地带和不同的⾃然地理区域内,划出⼀定的范围,将⾃然资源和⾃然、⽂化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

3.地貌旅游资源具有观赏价值和⼀定吸引功能的地表形态⼤总称。

4.旅游商品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购买的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商品。

5.旅游交通为旅游者由客源地到旅游⽬的地的往返,以及在旅游⽬的地各处进⾏各种旅游活动⽽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填空题(本⼤题共6⼩题,每格1分,共20分)1.都江堰⼯程采⽤“⽆坝引⽔”的形式,主要由鱼嘴(分⽔堤)、宝瓶⼝、飞沙堰三⼤主体⼯程构成。

2.道教有“三⼭五岳”之说,其中“五岳”是指泰⼭、华⼭、恒⼭、衡⼭和嵩⼭。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XX年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旅游资源分类表”中,把旅游资源分为8主类、31亚类和155基本类型。

4.太湖⽯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孤峰以“瘦、漏、透、皱、丑”为佳5.从学科性质来看,旅游地理学属于应⽤性学科和边缘性学科。

6.旅游者的旅游⾏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层次、提⾼层次和专门层次,娱乐购物是属于提⾼层次。

三、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激发⼈们旅游动机最基本、最持久的因素是(A )A.⾃然地理因素B.⽂化地理因素C.经济地理因素D.⽣态环境因素2.“五岳”中海拔最⾼的是(D )A.泰⼭C.衡⼭D.华⼭3.“三三秀⽔清如⽟,六六奇峰翠插天”是对以下哪座⼭的描写(C )A.峨眉⼭B.雁荡⼭C.武夷⼭D.丹霞⼭4.以下不属于“江南三⼤名楼”的是(D )页 2 共 6 页A.武汉黄鹤楼B.湖南岳阳楼C.江西滕王阁D.嘉兴烟⾬楼5.被公认为世界岩溶地貌研究⿐祖的是:(A )A.徐霞客B.郦道元C.沈括D.范仲淹6.中⼭的绝对⾼度是( A )A.3500—5000⽶B.1000—3500⽶C.500—1000⽶D.2000—4000⽶7.下列风景名⼭属于花岗岩地貌的⼀组是( D )A.黄⼭、雁荡⼭、普陀⼭B.黄⼭、武夷⼭、泰⼭C.武夷⼭、雁荡⼭、普陀⼭D.黄⼭、泰⼭、普陀⼭8.“江作青罗带,⼭如碧⽟簪”是谁对哪⾥的描写( A )A.韩愈、桂林B.李⽩、桂林C.韩愈、武夷⼭D.李⽩、武夷⼭9.“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低各不同”说明了旅游审美对什么的要求A.观赏时机B.观赏节奏C.观赏位置D.观赏姿态10.以下海岸地貌由堆积作⽤形成的⼀组是(A )A.澳门“⿊沙踏浪”、⼤堡礁B.红树林海岸、普陀⼭的“潮⾳洞”C.海蚀⽳、海蚀蘑菇D.⼤堡礁、海蚀蘑菇11.决定瀑布⼤⼩的因素主要是(A)A.⽔量和落差B.⽔量和瀑宽C.落差和瀑宽D.落差和瀑⾼12.对多种疾病有疗效,有“泉之精”美称的是( B )A.碳酸泉B.氡泉C.硫化氢泉D.氯化钠泉13.有“东⽅⼩威尼斯”之称,主要景点可概括为“⼀园”、“⼆堂”、“三桥”的江南古镇是( B )A.周庄B.同⾥C.南浔D.乌镇14.下列古⼈类⽂化遗址中属于母系⽒族公社遗址的是( D )A.浙江余杭良渚B.⼭东章丘龙⼭C.云南元谋D.浙江余姚河姆渡15.1982年我国建⽴的第⼀个国家森林公园是( C )A.⿍湖⼭B.神农架C.张家界D.庐⼭四、简答题(本⼤题共5⼩题,共25分)1.简述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6分)主题突出原则;市场需求原则;顺序与节奏安排合理原则;不重复原则;灵活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每⼩点1分)2.简述中国古建筑特点(7分)以⽊结构为普遍采⽤的建筑形式;组群布局主次分明,富有节奏感;建筑与环境巧妙结合;屋顶形式多样,造型优美;雕刻装饰丰富;着⾊富有时代与地域特⾊;等级森严,体现封建伦理观念(每⼩点1分)3.简述⽓候旅游资源的特点(5分)易变性和多变性;⽴体性和层次性;节律性和导向性;⼴域性和差异性;背景性和借景性(每⼩点1分)4.简述线状旅游空间⾏为的基本特征。

旅游地理第二章知识点

旅游地理第二章知识点

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章(4)摘要一、名词解释:1、城池:包围城市的城墙和周围的护城河。

2、园林:把自然的或经过人工改造的山水地形、树木花草以及人工建筑,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体。

二、中国之最:1、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天坛。

2、我国古代一项最伟大的防御性建筑工程:长城。

3、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大运河:京杭大运河。

4、马可*波罗称赞“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北京卢沟桥”。

5、中国最大园林:颐和园6、历史最悠久园林:北海7、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8、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9、苏州四大历史名园:沧浪亭(宋)、狮子林(元)、拙政园(明)、留园(清)10、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11、中国四大宗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12、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河南洛阳白马寺13、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木构大塔:山西应县木塔14、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15、我国现存最早砖塔:河南嵩山的嵩岳寺塔16、北京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北京南堂17、上海最大的教堂:徐家汇天主堂18、我国最大的东正教教堂:圣索菲亚教堂19、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真寺:西安化觉寺20、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清真寺:北京牛街清真寺三、美誉称号:1、坎儿井古称“井渠”,现人们称为“地下运河”。

2、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人们尊称他为“释迦摩尼”。

3、白云观有“全真教天下第一丛林之称”。

4、刺绣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5、醴陵釉下彩瓷被称为“东方艺术的精华”6、江苏宜兴有“陶都”之称。

7、贵州茅台1915年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有“国酒”之誉。

8、啤酒有“液体面包”之称。

四、知识点:1、中国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古都名城、文物遗址、古代建筑、古代工程、帝王陵墓、古典园林、宗教古迹、风土民情、风物特产、风味佳肴、现代景观等。

中国旅游地理试题+答案

中国旅游地理试题+答案

《旅游地理》试题姓名学号一、填空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空2分,共22分)1、青海湖古称______,是我国______、_______的内陆咸水湖,湖中蕴藏着巨大生物资源,这里盛产_______,供应全国各地。

2. 成都武侯祠内的“三绝碑”为唐宰相____________撰文,著名书法家____________书,名匠____________刻字。

3. 武汉素有____________之称,长江、汉水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镇。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番号填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不选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寺院是…………………………………………………………()A、灵隐寺B、独乐寺C、白马寺D、华严寺2、远东最大的东征教堂是……………………………………………………………………()A、北京南堂B、徐家汇天主堂C、圣索菲亚教堂D、广州圣心大教堂3、佛光是我国最著名的佛光景观……………………………………………………………()A、黄山B、衡山C、庐山D、峨眉山4、位于小兴安岭腹地的伊春市我国著名的林区城市,素有()故乡之称…………………()A、红松B、水杉C、油松D、柏木5、位于黑龙江下游同江境内的街津口是()族的聚居地……………………………()A、达斡尔B、鄂伦春C、赫哲族D、朝鲜6、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是指长沙的…………………………………()A、岳麓山B、橘子洲C、岳阳楼D、君山7、位于湖北西北部是三国文化的中心区域…………………………………………………()A、武汉B、荆州C、襄樊D、宜昌8、自古以来被视为香港的标志的是……………………………………………………()A、大屿山B、天坛大佛C、太平山D、海洋公园9、下列()内壁画是研究新疆历史、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的是……………………………()A、莫高窟B、克孜尔千佛洞C、阿斯塔纳古墓群D、高昌古城10、武当山地貌的特点是………………………………………………………………()A、丹霞地貌,36峰九曲溪B、72峰朝大顶,24涧水长流C、自然风光秀丽,佛道文化著名D、72分,高山仰止,天下名景集于身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番号填在括号内。

中国旅游地理试卷

中国旅游地理试卷

中国旅游地理答案一、名词解释1.旅游地理学是伴随着旅游及旅游业的发展而逐步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是运用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旅行游览和地理环境相关关系的学科。

2.经济地理是指以经济发展中心区域扩展的经济活动、投资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组成的有机环境体系。

3.旅游资源是指特定地理环境中,能够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并产生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综合。

二、填空4.本溪水洞5.咸阳6.亚热带季风气候7.朱家角镇8.甲秀楼9.浅水湾10.北投温泉11.汽车运输12.洞庭湖13.白云山三、单项选择14.B 15.C 16.D 17.C 18.C 19.C 20.D 21.B 22.A23.B四、多项选择24.AD 25.ABD 26.ABC 27.ABD 28.ABCD五、简答29.三三六评价法。

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美感质量评价法30.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圈。

出行便捷,民族建筑各具特色。

冰清玉洁,冰雕雪塑蔚为奇观。

农业基地,工业摇篮影响深远。

31.风景资源丰富,自然色彩浓郁。

景色丰富多彩,极具有开发价值。

科学研究基地,教育意义重大。

生态系统比较脆弱。

六、判断××√√××七、论述题旅游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1.自有资源本身的调查包括:自然环境的调查,人文环境的调查,环境质量的调查2.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包括:旅游要素调查,客源市场调查,临近资源调查旅游资源的评价的主要内容:系列要素评价。

系列要素包括资源密度、资源容量、资源特色与规模、资源价值和功能、地域组合及资源性质。

开发条件评价。

开发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客源市场条件及投资条件。

效益评价。

效益评价主要是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的评价。

旅游地理名词解释小结

旅游地理名词解释小结

旅游地理定义1.中国旅游地理:是从旅游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各类旅游资源,研究中国发展旅游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研究中国旅游区划等相关内容,从而正确的评价中国的旅游资源,为开发中国旅游资源,建设旅游景区提供科学依据。

它属于区域旅游地理学范畴,强调地域特色。

2.自然旅游资源: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能使人们产生美感或兴趣具有旅游功能的景象。

3.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反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4.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逐渐冷凝而成的,经过构造运动风化后出露,往往形成高大山体的核心。

5.岩溶地貌:是地表石灰岩等碳酸盐类岩石受水和二氧化碳的溶解作用与伴随的机械作用共同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

6火山熔岩地貌:是因火山活动而形成,由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冷却凝结形成了各种奇异的地貌,包括火山锥、熔岩台地等。

7.雅丹地貌:是指巨厚的河湖相沉积层上发育的陡峭的小丘、风蚀蘑菇、风蚀柱与风蚀沟槽、洼地相间分布的地貌组合。

8.冰川地貌:是由冰川运动中的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以及冰川融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冰体地貌景观总称冰川地貌。

9.海岸地貌:海岸地带受风浪,沿岸海水流动潮汐和生物气候入海河流等因素的作用,在地壳构造运动及岩性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地貌称为海岸地貌,可分为海岸堆积地貌和海岸侵蚀地貌。

10.冰雪:是纬度较高的寒冷季节或海拔较高的高山地区才能见到的气象景观。

11.雾凇:俗称树挂,是雾气在低于0℃时附着在物体上而直接生成的白色絮状凝结物。

12.雨凇:是在低温条件下,小雨滴附着于景物之上冻结的半透明、透明的冰层与冰块。

13.佛光是光线衍射和漫反射作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自然景观。

14.蜃景也称海市或海市蜃楼,蜃景成因是由于气温在垂直或水平方向发生剧烈变化,使空气密度在垂直或水平向上出现显著差异,从而产生光线折射和全反射现象,导致远处景观在眼前呈现出奇幻景观,一般出现在海滨或沙漠地区。

一二(3)章知识点

一二(3)章知识点

旅游地理一二(3)章摘要一、名词解释:1、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学科。

2、内流河:不流入海洋,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

3、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

4、瀑布: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下,形成地表河床不连续,导致河水形成落差而出现的跌水。

5、泉水: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6、气候:指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状况的特征。

7、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是地表石灰岩等碳酸盐类岩石受水和二氧化碳的溶解作用与伴随的机械作用共同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

8、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斜的厚层红色沙砾岩之一,沿岩层的垂直节理由水流侵蚀及风化剥落和崩塌后退,形成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丹霞赤壁风貌”。

又称“假岩溶”。

9、火山熔岩地貌:是因火山活动而形成的地貌。

10、风成地貌:是风力对地表物质的吹蚀、搬运和堆积而形成的多种地貌形态。

11、黄土地貌:是风力从西北广大沙漠地区吹来的第四纪堆积物,由于其结构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地表植被稀少,在暴雨的冲刷和流水的切割下,形成塬、梁、峁、川等特殊地貌景观。

12、冰川地貌:是指由冰川运动中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以及冰川融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冰体地貌景观。

13、海岸地貌:海岸地带受风浪、沿岸海水流动、潮汐和生物、气候、入海河流等因素的作用,在地壳构造运动及岩性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地貌。

14、花岗岩地貌:是岩浆侵入地壳逐渐冷凝而成,往往形成高大山体的核心,经过风化后出露,成为山体突出的主峰。

15、雾凇:又名树挂,是雾在低于0℃的附着物上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晶。

16、雨凇:在0~6℃时,由于冷却雨接触物体表面,而形成玻璃状的,透明或无光泽的表面粗糙的冰覆盖层。

17、佛光:又称宝光,是由外红内紫的七色光环围绕着人的身影,如传说中的菩萨“真相”显现。

18、蜃景:即“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或全反射时,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幻景。

旅游地理学资料整理

旅游地理学资料整理

旅游地理学的名词解释:1.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2.旅游者:任何一个离开其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旅行,在访问地停留24小时以上的人。

3.旅游行为:4.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5.旅游流:又称旅游客流。

指旅游者借助交通工具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移动形成的客流。

由旅游者、旅游节点(旅游地和客源地)和运输方式三要素构成。

6.特尔非法:用书面形式广泛征询专家意见以预测某项专题或某个项目未来发展的方法,又称专家调查法。

7.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旅游资源可以是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实体,也可以是不具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

8.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商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它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9.旅游地生命周期:关于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有众多的描述,其中最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是加拿大地理学家巴特勒在80年代提出的。

他把旅游地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退阶段或复苏阶段。

10.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

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

11.旅游商品:供给者为满足旅游者需求以出卖交换为目的而提供的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有形和无形服务(无形商品)的总和。

如旅游景观,旅游服务,旅游线路,旅游故居,旅游设施,旅游交通等都称作旅游产品是不对的,不科学的。

应称其为旅游商品。

12.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就是为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

13.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有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旅游地理学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旅游地理学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旅游地理学一、名词解释1、旅游者行为:旅游者为了满足旅游需要,在旅游动机的驱使下,购买旅游产品外出旅游的行为。

2、旅游决策:个人根据自己的旅游动机和目的,收集和加工有关的旅游信息,提出并选择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最终将选定的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

3、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4、旅游资源评价: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资源特色、价值及开发潜力和条件的评判和鉴定,以确认旅游地资源的品味、级别及科学价值、旅游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为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核心-边缘理论:任何区域的空间系统都可以看作是由中心与外围两个空间子系统所组成,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二元空间结构。

(核心地区发展条件较优越,经济效益较高,能产生和引发众多创新,而它周围的地域则组成了边缘地区,边缘地区的发展依赖于核心地区,其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核心地区。

)6、旅游地理信息系统:以旅游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硬软件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地、动态地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应用旅游地理信息的多媒体信息系统。

7、一般体验性评价:根据旅游者的亲身体验,采用民意测验的方式,如问卷或统计旅游资源在常见媒体的出现频率等方式来确定某区域代表性的旅游资源。

8、旅游景观尺度:旅游景观区域的空间范围,景观单元的识别程度,成景作用发展过程的时间域及旅游景观的层次性。

9、旅游地意象:是个体或群体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成的印象及产生的意义。

10、旅游景观健康:在人类的积极干预条件下,人类活动的影响不至于导致被开发利用的旅游景观在维持其自身稳定结构与正常功能时发生紊乱;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旅游景观的演变与发展不会影响或损害到邻近旅游景观及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有序、健康及持续发展。

二、简答题1、旅游行为产生的过程?①旅游需求②旅游动机③旅游决策④旅游空间行为等多个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

中国旅游地理的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中国旅游地理的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1.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及旅游业的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旅游景观:是指存在与旅游区内的自然和人文多种因素有规律地组合起来的有形或无形的地域综合体。

3.中国园林:指在一定的地区内通过艺术手段和工程技术,改造地形、种植花木,建造房屋以及利用动物、气象等条件,创造出空间与时间相结合、无生机与有生机相结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既可游可赏、消除人体身心疲劳,又能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的所在。

4.旅游资源:是作为旅游活动的课题而存在的,是旅游目的地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核心要素。

5.旅游流:旅游者群体从旅游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连续空间位移称之为旅游流。

6.旅游路线: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旅游经营者针对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凭借交通路线和交通工具,遵循一定原则,将若干旅游地的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合理地贯穿起来,专为旅游者开展旅游活动而设计地游览线路。

7.旅游地:就是旅游者停留并开展旅游活动的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供给地域综合体。

它是以一定规模的旅游资源为核心,以综合性的旅游设施为凭借,以可进入性为前提的旅游活动与旅游服务地域组合。

8.古园林:是由山石、水体、生物、建筑等构景要素组成,具有生活、游憩和观赏功能的人为造景园地,也是融建筑、绘画、文学、书法、金石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品。

9.岩溶地貌指可溶性的沉积岩,在以水的溶蚀为主的内外力作用下所形成的特殊地貌类型。

10.旅游容量又称旅游承载能力或特定范围内的合理旅游规模。

指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旅游区在某一时间段内,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和强度上的最大极限值。

11.旅游规划:是对旅游业及其相关行业未来的设想和策划。

旅游规划应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尽可能合理而有效地分配与利用一切旅游资源以及环境、交通、接待服务设施、人力和资金等社会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满意的旅游地和旅游产品,从而达到发展旅游业、实现旅游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目的.12.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传承的、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13.民风民俗旅游资源:是指那些突出表现了每个民族特点和他们所居住地区地方性特征的因素,从显而易见的建筑、服饰、饮食、礼仪、节庆活动、婚丧嫁娶、文体娱乐、乡土工艺,到需要细心观察、深入体会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道德观念、审美趣味等。

中国旅游地理部分复习资料

中国旅游地理部分复习资料

中国旅游地理部分复习资料一、称誉1、山东崂山享有“神仙之宅”的美誉。

2、白云观有“全真道天下第一丛林”之称。

3、刺绣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4、安宁温泉享有“天下第一汤”的称号。

2、黄果树瀑布素有“天下奇观”之称。

3、阳光、海洋、沙滩被称为3S。

4、江西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江苏宜兴素有“陶都”之称。

5、五大连池素有“火山博物馆”或“火山地貌博物馆”之称。

6、漠河北极村称“不夜城”。

7,松花江的太阳岛有“哈尔滨明珠”之称。

8、伊春素有“红松故乡”和“林都”之称。

伊春的空气清新无比,被称为“天然氧吧”。

9、凉水国家森林公园素有“小红松故乡”之称。

10、兴凯湖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天然浴场,被称为“北国绿宝石”。

10、长春有“森林之城”的美称。

11、第一汽车制造厂厂区规模巨大,素有“十里车城”的美誉。

12、集安城东的将军坟是一座雄伟的高句丽王陵,坟呈截尖方锥体,号称“东方金字塔”。

l13、长白山号称“东北第一峰”。

森林茂密,素有“长白林海”之称;珍贵药材漫山遍野,故又称“白药之乡”。

14、碧水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被世界鸟类协会称为“百鸟之乡”。

14、大连被称为“北方明珠”。

15、凤凰山素有“自然盆景”之美誉。

16、丹东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被称为“中国的东方门户”。

丹东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素有“东北小苏杭”的美誉。

17、丹东北部的青山沟和天桥沟宛如“童话世界”,又有“北国净土”的美誉。

18、笔架山素有“海上仙境”之称。

19、兴城海滨素有“第二北戴河”之称。

20颐和园昆明湖北部的苏州河有“水上长廊”之称。

22、圆明园曾是我国历史上最完善、最美丽、最辉煌的皇家苑囿,号称“万园之园”。

21、八大处素有“三山八刹十二景”之称。

22、泰山历来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的誉称。

23、曲阜被称为“东方圣城”。

24、孔庙号称“天下第一庙”。

孔府人称“天下第一家”。

25、青岛八大关别墅区集中了世界上近20个国家的建筑风格,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誉。

中国旅游地理名词解释中秋节

中国旅游地理名词解释中秋节

中国旅游地理名词解释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等,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旅游(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2、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地文景观:地球内、外营力综合作用于地球岩石圈而形成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的总称。

由山岳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岩溶地貌、火山等构成景观。

最具魅力的景观。

4、园林: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利用山、水、植物、建筑等要素组合而成的具有诗情画意、供人颐养和游览的综合建筑艺术品。

5、丹霞地貌:红色砂砾岩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的特殊地貌。

由于地壳大规模隆起。

岩层发生断裂、节理,再经过侵蚀、切割和重力崩塌的综合作用,形成悬崖陡岩、孤峰、峰林等地形。

6、旅游商品:是指由旅游活动引起的旅游者处于非商业目的购买的有形商品,主要包括地方风味饮食、土特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等,而以旅游纪念品为核心。

7、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的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保护珍贵的地质剖面,为进行自然保护教育、科研和宣传活动提供场所,并在指定的区域内开展旅游和生产活动而划定的特殊区域的总称。

8、旅游区划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旅游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

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所需的基础设施。

9、自然旅游资源:指天然赋存的旅游资源,有观赏功能或科考功能的大气物理现象和过程。

云、雾、虹、雨、雪、冰、凇、冷、暖等。

有强烈吸引力。

10、喀斯特地貌:是指碳酸盐类岩石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的溶蚀为主的内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11、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

12、旅游地:是旅游者停留并开展旅游活动的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供给地域综合体。

13、旅游点:指以一定旅游资源为主要内容,并具有相应旅游服务功能,供旅客直接开展游乐活动的集结性场所。

中国旅游地理——第8章 中国旅游区划相关习题(含答案)

中国旅游地理——第8章 中国旅游区划相关习题(含答案)

第八章《中国旅游区划》相关习题一、名词解释1.旅游区:2.旅游区划:二、选择题1.旅游区的特性有A.系统性B.地域性C.优化性D.客观性三、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一般将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类似、与邻区有显著地域差异,而区内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较为密切的地区,划为一个旅游区。

()2.旅游区实质上就是一个表现出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和自然地理条件相统一的大旅游地域系统。

()3.旅游区都是在人们对旅游客观世界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划分出来的,是客观存在的地理实体,是旅游活动客观存在的地域组合体单元。

()4.区域差异性是旅游区划的基础和依据。

()5.在各旅游区内部,旅游资源相似性最大而差异性最小;而在旅游区之间,则差异性最大而相似性最小。

()6.旅游区划单位的等级由高到低,相似性逐渐增大,差异性逐渐减小。

()7.只有按照一定的层次等级划分旅游区,才能真实地反映不同等级层次旅游区的区内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程度的大小,以及区际的客观从属关系。

()8.在实际旅游区划中,一二级旅游区覆盖全国,三级旅游区可以相连也可以不相连。

()四、简答题1.旅游区划的目的和意义分别是什么?2.旅游区划的原则有哪些?3.举例说明本书的中国旅游区划方案。

第八章《中国旅游区划》相关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旅游区:是专门指根据区域发展的各方面条件,为了有利于开发区域旅游资源,规划建设旅游点与旅游地,统筹交通运输与接待服务设施,组织协调与管理旅游活动,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而划分的旅游区域;也是以旅游资源特征为基础,即自然风景发生的自然地理基础和人文景观形成的人文地理基础具有相对一致性和共同联系,并以某些城市为旅游经济中心而形成相对独立的旅游网络。

2.旅游区划: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旅游地域所进行的区域划分。

二、选择题1.旅游区的特性有 ABCDA.系统性 B.地域性 C.优化性 D.客观性三、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一般将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类似、与邻区有显著地域差异,而区内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较为密切的地区,划为一个旅游区。

中国旅游地理的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旅游地理的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旅游地理的名词解释大全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广阔领土的国家,拥有众多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中国旅游地理是指那些与中国相关的地理特征和景点,对于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介绍几个关键词,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国旅游地理。

一、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东西方的一条重要商道,也是中国旅游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名词。

它源自中国的西北部,途经中亚地区,最终通往欧洲。

丝绸之路沿途经过了众多古代文明的遗址和景点,如敦煌莫高窟、沙州、塔里木盆地等。

这些景点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展示多元文化的宝库。

二、长城长城是中国最著名的地标之一,也是中国旅游地理中的一颗明珠。

长城是古代中国为了防御外敌而建造的军事工程,总长万里,横贯中国北方。

长城的建造历经数千年,它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宏伟工程和防御策略,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壮美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体验。

三、西湖西湖是中国著名的湖泊之一,位于杭州市,也是中国旅游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名词。

西湖的美景被誉为“人间天堂”,其景色宜人,充满诗意。

湖中蕴含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如西湖十景、雷峰塔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人墨客。

西湖还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四、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也是中国旅游地理的重要名词。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占地面积庞大,拥有众多建筑和珍贵文物。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木质结构建筑群,故宫展示了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美学价值。

游客可以穿越历史,感受中国皇家的繁华和宏伟。

五、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是中国旅游地理中的重要景点之一。

黄山以其壮美的山水景观和奇特的云海闻名于世。

黄山风景区包括众多特色景点,如西海、北海、云谷寺等。

黄山的奇峰怪石、奇松怪石与云雾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风景,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

六、桂林桂林是中国旅游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名词,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而闻名于世。

桂林的山水与阳朔、漓江等地相互交织,形成了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中国旅游地理简答题专题训练

中国旅游地理简答题专题训练

课题:简答题专题训练(一)课型:复习课主备:孟姣复习时间:5、27 星期一5、6节复习目标:熟悉课本内容,掌握答题方法复习重难点:掌握旅游景区的特征和代表一、名词解释1.旅游资源2.自然旅游资源3.人文旅游资源7.风景名山8.矿泉9.海岸带旅游10.海岸景观11.康乐气候12.风景名胜区13.自然保护14.自然保护区15.文物16.丝绸之路17.京杭大运河18.六大古都19.历史文化名城20.城市景观21.佛教三大建筑22.宗教旅游23.红色旅游24.风土民情25.民俗、民俗旅游26.八大菜系28.四大名绣29.博物馆31.旅游线路32.旅游区、旅游地、风景点33.京津冀旅游区二、简答、论述1.简述旅游资源的特点2.简述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3.简述我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4.举例说明我国山地旅游地的类型5.举例说明我国名山的分类6.简述我国矿泉的地理分布及特点7.举例说明我国主要自然旅游资源(分类)8. .简述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及代表性园林9.简述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10.举例说明我国古代园林的类型11.简述旅游线路设计要考虑的因素(设计原则)12、旅游路线的含义和类型13、中国主要的旅游路线有哪些?14.简要评价京津冀旅游区的地理环境(地形、河流水系、气候、经济基础、交通条件)15.简述北京市发展旅游业的优越条件16.简述东北旅游区的地理环境及其与旅游的关系(4个方面)17.吉林市的最著名自然奇观是什么?形成原因是什么?课题:简答题专题训练(二)课型:复习课主备:孟姣复习时间:5、29 星期三5、6节复习目标:熟悉课本内容,掌握答题方法复习重难点:掌握旅游景区的特征和代表18.简述东北旅游区的主要山地旅游资源和火山地貌景观19.简述西北、内蒙古旅游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西部、东部、气候)20.简述西北、内蒙古旅游区风成地貌的类型及代表景观21.论述上海市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22.简述华南旅游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水资源、气候)23.简述华南旅游区的主要自然旅游资源和代表性景观(热带森林、丹霞地貌、岩溶地貌、海滨风光、山湖风景)24.简述西南旅游区的地理范围及其自然地理概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地)25.简述清东、西陵的所在地及其布局特点?26.简述秦皇岛市的地理环境及其主要旅游资源?27.简述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的自然环境和建筑风格?28.比较哈尔滨、沈阳、大连三市的主要旅游景观?29.简述西安的主要旅游资源。

旅游地理名词解释

旅游地理名词解释

1、旅游地理学:研究人类旅游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之间关系的科学。

2、旅游客流:旅游者从事旅游活动必然会产生具有一定流向和流量的旅游者群体,这一旅游者群体便是旅游客流,是旅游的本质特征之一。

3、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和文化艺术等某一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并积淀和保存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城市。

4、风土人情:泛指各民族长期形成的独特的风尚和习惯。

5、雾淞:俗名树挂,是气温在0℃一下,大雾弥漫或细雨蒙蒙气候条件下,雾滴附着在低温物体上迅速冻结凝成一层毛茸茸的乳白色外壳,构成玉树琼花的特殊景观。

简答1、旅游动机的类型有哪些类型?答:国外流行的两种旅游动机分类法。

①田中喜一分类法。

日本学者田中喜——将旅游动机归为四类,即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和经济的动机。

②麦金托什分类法。

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也将旅游动机分作四类: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和地位与声望的动机。

2、影响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因素有哪些?答:(1) 性别、年龄及身体状况对旅游动机的影响。

(2) 经济能力及余暇时间。

(3) 心理因素。

旅游动机是个人心理活动的一种形式,必然受到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对生活的态度、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受教育程度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影响。

3、列举北京游览区的三条旅游线路。

答:①北京市中心皇家建筑游览线:天坛——天安门广场——故宫——景山——北海——恭王府——鼓楼;②北京西北郊皇家园林为主的游览线:颐和园——圆明园——大钟寺——动物园;③外环线现代大都市人文景观旅游线:亚运村——钓鱼台——大观园——世界公园;④远郊长城及明清黄陵游览线:长城——明十三陵——清东陵;⑤西郊名山古寺游览线:香山——碧云寺——卧佛寺——八大处——潭拓寺;⑥西南远郊古迹山水风光游览线:卢沟桥——周口店——十渡——野三坡。

(任选3条)4、常用的旅游资源评价方法有哪些?答:答:①体验性评价:是指基于评价者对评价客体的质量体验而作出评价的一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及旅游业的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 旅游景观:是指存在与旅游区内的自然和人文多种因素有规律地组合起来的有形或无形的地域综合体。

3. 中国园林:指在一定的地区内通过艺术手段和工程技术,改造地形、种植花木,建造房屋以及利用动物、气象等条件,创造出空间与时间相结合、无生机与有生机相结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既可游可赏、消除人体身心疲劳,又能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的所在。

4. 旅游资源:是作为旅游活动的课题而存在的,是旅游目的地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核心要素。

5. 旅游流:旅游者群体从旅游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连续空间位移称之为旅游流。

6. 旅游路线: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旅游经营者针对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凭借交通路线和交通工具,遵循一定原则,将若干旅游地的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合理地贯穿起来,专为旅游者开展旅游活动而设计地游览线路。

7. 旅游地:就是旅游者停留并开展旅游活动的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供给地域综合体。

它是以一定规模的旅游资源为核心,以综合性的旅游设施为凭借,以可进入性为前提的旅游活动与旅游服务地域组合。

8. 古园林:是由山石、水体、生物、建筑等构景要素组成,具有生活、游憩和观赏功能的人为造景园地,也是融建筑、绘画、文学、书法、金石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品。

9. 岩溶地貌指可溶性的沉积岩,在以水的溶蚀为主的内外力作用下所形成的特殊地貌类型。

10. 旅游容量又称旅游承载能力或特定范围内的合理旅游规模。

指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 旅游区在某一时间段内, 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和强度上的最大极限值。

11. 旅游规划:是对旅游业及其相关行业未来的设想和策划。

旅游规划应根据旅游市场需求, 尽可能合理而有效地分配与利用一切旅游资源以及环境、交通、接待服务设施、人力和资金等社会条件, 向旅游者提供满意的旅游地和旅游产品, 从而达到发展旅游业、实现旅游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目的.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传承的、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 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13. 民风民俗旅游资源:是指那些突出表现了每个民族特点和他们所居住地区地方性特征的因素, 从显而易见的建筑、服饰、饮食、礼仪、节庆活动、婚丧嫁娶、文体娱乐、乡土工艺, 到需要细心观察、深入体会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道德观念、审美趣味等。

它是人文旅游资源中最绚丽多彩的部分, 而且它因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具有沁人肺腑, 震撼心灵的力量。

14. 旅游资源评价: 即是按照某些标准来确定某一旅游资源在全部旅游资源或同类旅游资源中的地位, 也就是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比较, 以确定某一旅游资源的重要程度和开发利用价值。

15. 旅游动机:旅游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具有特定的活动目标、能维持个体旅游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旅游目标的力量就是旅游动机。

16. 丹霞地貌:泛指红色砂砾岩经过风化、剥蚀形成的赤壁、方山、奇峰、岩洞、巨石等地貌景观的总称。

17. 雨淞:是过冷却的雨滴或毛毛雨落在物体上很快冻结起来而形成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冰层。

18. 可持续旅游发展:是指在维持文化完整性、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

他能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提供生计,又能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

19. 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业发展的要素所作的安排。

1. 简述旅游与宗教的关系。

答:首先,这一关系体现在宗教旅游资源上,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世界上的宗教圣地和宗教人物活动场所,无一不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其次,这一关系体现在宗教旅游审美上,一些宗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宗教美学理论,这对今天的旅游者进行正确的甚至高品位的宗教旅游审美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对旅游容量进行调节的措施有哪些答: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1)扩大现有旅游设施的规模;(2)利用价格杠杠或限制门票数量来影响客流强度和流向;(3)旅游设施结构优化调整;(4)通过大众传媒向潜在的旅游者宣传旅游区经营的现况;(5)在某些旅游热点周围加大开发力度,开发新项目,以热带冷。

3. 简述旅游交通的地位和作用。

答:(1)旅游交通是旅游业产生与发展的前提条件;(2)旅游交通是旅游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3)旅游交通是旅游业的大动脉。

4. 简述旅游决策形象的一般过程。

答:(1)形成个体价值观,这是旅游者决策行为产生的潜意识的决定力量;(2)确定决策目标,这一步应确认这项旅游决策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目的;(3)收集旅游地的信息,从而形成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环境的预知;(4)最终决策,在这一步旅游者将收集到的旅游地的有关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比较、论证、评估,最后作出决策。

5. 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马斯洛认为,人类至少有生理安全、友爱、受人尊重、自我实现等五种基本要素,这五种需要由低层向高层逐步发展的,依次递进的。

马斯洛还认为,人的需要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呈上升的趋势,高级需要的出现总是以低级需要为条件的。

一般说来,当低一级需要获得基本满足之后,追求上一级的需要就形成了驱动行为的动力。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可以通过外部条件得到满足,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

6. 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以原生性为主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多彩,世界地位突出;旅游资源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并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地域组合特色突出,各地旅游资源互补性强;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交融性强,文化积淀丰厚。

7. 我国海外的客源地域结构有哪些特点答:以周边国家和地区占绝对优势;以经济发达和较发达的国家、地区占绝对优势;以传统联系较多的国家相对比重大。

8. 旅游路线的设计原则是什么答:市场性原则特色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季节性原则网络化安全性原则9. 旅游区划的原则是什么答:差异性与相似性原则综合性与层次性原则主导性与多样性原则地域完整性及与行政区划相协调原则10. 旅游发展所造成的破坏有哪些旅游开发中的“破坏性建设”;超负荷接待所造成的影响;旅游管理中的失误;伴随着游人的到来而产生的难以避免的影响;部分游人的不文明行为11. 为什么说旅游业并非无烟工业废气、废水、废物的“三废”污染和噪声污染;旅游者的正常活动和部分游人的不文明行为的影响,对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的危害最为严重;旅游者中极少数人,或某些随身物品, 可能携带传染性很强的病菌, 包括对人体或对动植物有害的病菌。

使人谈虎变色的艾滋病、果蝇等的传播, 即同旅游有关12.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有哪些重复利用性;地域基本固定性;个性原则;独创性和艺术性;季节性;附加性13.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中最大效益原则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最小的旅游时间比2 最大的信息获取量或最高的满意度①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②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③选择娱乐旅游和购物旅游的典型区14. 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有哪些搜集现有各种有关资料;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室内预测;现场踏勘一、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积极影响为:创收外汇与回笼资金、促进相关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改变区域经济结构、促进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

消极影响为:旅游过度超前发展、过分依赖旅游业、可能引起物价上涨。

二、对区域社会的影响:①、旅游地居民态度。

②、示范效应。

三、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为:①、促进旅游接待地对外交流。

②、促进旅游接待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

消极影响为:①消弱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

②、历史文化遗产遭到破坏。

1. 从正反两个方面试述旅游对区域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答:旅游对区域社会文化环境的正面影响主要有(1)促进不同的国家、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2)旅游者的示范作用带动旅游地居民素质的提高;(3)旅游收入为文物古迹、传统文化、民族手工艺的保护提供资金来源;(4)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5)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提高民族自豪感。

旅游对区域社会文化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有(1)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主客矛盾;(2)对当地的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等产生影响;(3)对当地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产生冲击;(4)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2. 你怎样理解风景“存在于自然和人类生活交界面”的论断答:风景是旅游活动最基本的对象。

狭义的风景就是指大自然的风光景色;广义的风景则是指特定地域以大自然为基础的构景要素美感表现的时空组合体。

单项自然景观的风景价值,始终体现于相关自然构景因素的整合功效中。

无论是风景名胜区还是自然保护区,从风景的意义上,体现的都是其作为组合性整体自然景观的价值。

风景“存在于自然和人类生活交界面”的论断,表明了风景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更大范围的审美综合体。

3. 请分析我国“黄金周”的利与弊“黄金周”的起始是1999 年为了庆祝建国50周年大庆,国务院通过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宣布,从1999 年国庆节起,每年的春节、国庆节都放假三天。

虽然法定的二个公众假期是三天,但在实施中一直是通过上移下借两个周末的形式,来形成每年长达二个七天的全国性长假,这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史无前例的利:巨大的旅游收入;顺应了人民群众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了公民的休息权;反映着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景象,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地位;培养了大批国人定期休假的习惯弊:首先,“假日旅游”被限定于“十一”和春节二个“黄金周”之内,在时间上过于集中,在我国居民消费能力普遍未达到一定高度的背景下,使“黄金周”的火爆与节日后旅游市场的清淡形成鲜明对比,不利于旅游产业长期平稳的发展。

其次,假日的集中旅游客观上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为适应对假日集中的旅游消费,造成企业硬件设施供给的常年性、稳定性与假日消费需求集中性之间的矛盾,假日期间的供不应求与此之后的供过于求周而复始地出现,为企业安排生产经营带来了困难。

再次,“假日旅游”中的供求失衡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出现商家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况。

假日期间商家认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有一种“一锤子买卖”的思想,粗放型服务较多。

旅游企业或经营者通常会采取诸如提高旅游景点的收费标准、降低安全保障及改变旅游计划等方法解决供求失衡问题,使消费者权益失去保障,往往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最后,“假日旅游”使得交通运输压力加大,超负荷接待造成景区破坏、文物和环境保护受损,这些都不利于我国整个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某旅游区包括A、B、C三个景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