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Rn-Tn测量讲解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3)
(3)根据改正数方程,可求得改正数为:
V P1ATK
0.5 1.0
1 1
4.8
1 2.4 2.4
0.5 1
4.8
(4)由此得高差的平差值为:
hˆ hV
即:
1.004 4.8
0.9992
1.504
2.4
103
1.5064
2.512 4.8
2.5072
h 1 0 .99 m , h 9 2 1 2 .50 m , h 6 3 2 4 .50 m 7
示例的解算
解:(1)此例n = 3,t = 2,故r = 1,列出 如下平差值条件方程:
H A h ˆ 1 h ˆ 2 h ˆ 3 H B 0
以代入上式,可得条件方程为:
v 1 v 2 v 3 ( H A h 1 h 2 h 3 H B ) 0
将已知高程和观测高差代入计算闭合差( 单位mm),然后用矩阵表示如下:
1. 根据平差的具体问题,确定条件方程的个 数,列出条件方程式,条件方程的个数等于 多余观测数r;
条件方程
➢平差值条件方程:
a1 Lˆ1
a 2 Lˆ 2
a n Lˆ n
a0
0
b1 Lˆ1
b 2 Lˆ 2
b n Lˆ n
b0
0
r1 Lˆ1
r2 Lˆ 2
rn Lˆ n
r0
0
➢改正数条件方程:
0 0 p
n
1
p1
0 1 0
p2
0 0 1
pn
基于闭合差条件的条件平差
❖条件平差原理 ➢ 由于高程控制网中存在r个多余观测,就会产生r 条件方程。
➢高程控制网平差归结为以r个条件方程为基础,根 据最小二乘法求出一组高差改正数。
电气安全 第三章 电击防护
第三章:电击防护供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着电能的输送、使用,该系统电击的防护主要指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建筑物及其他相关设施的安全。
本章就供配电系统的电击防护做一定的讨论,为正确使用、维护电气系统安全奠定基础。
第一节电流通过人体产生的效应人身安全是电气安全的首要问题,作为一种常识,相关知识应被人们认识掌握,作为一门技术知识也应被人们尤其是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掌握!理清这些问题,正确认识它对制定防护措施,建立有效防护方法,最大限度地保障人身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电击及分类:(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分电击和电伤,以电击为最严重)“电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触电”,指人体因接触带电部分而受到生理伤害的事件。
电击实质就是电流对人体器官的伤害。
接触及带电部分的途径,电击又分为直接电击和间接电击两种类别。
1、直接电击:因接触到正常工作时带电的系统而产生的电击,如单相触电2、间接电击:正常工作时不带电的部位,因某些因素的影响带上危险电压后被人们触及而产生的电击。
二、电流的人体效应与相关的标准电流通过人体时其热效应,化学效应及电刺激产生的生物效应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其危害程度与通过的电流大小,作用时间,电压高低、频率及通过人体的途径以及人体体电阻和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1、生理效应:电流是危机人体生命安全的直接因素,其严重程度与电流的大小呈正相关性,为研究这种相关性,我们把人受电击时产生的生理效应划分为几种典型状态,这几种状态的临界点称为生理“阀”。
注:电伤是指触电时的热效应,化学效应以及电刺激引起的生物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常见电伤有:电灼伤,电烙伤等!(1)感知阈:使人体产生触电感觉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阀,感知阈有个体差异,按50%概率计,成年男性为1。
1mA,女性为0。
7mA,感知阈与电流接触时间长短无关,但与频率有关.(2)摆脱阈:人体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
03 第三章 防触电技术
(b)
L1
断线后
L2
无设备 漏电,但
L3
三相负 PEN
荷不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衡,导
致0点
“漂移”
U≠0
P1=1000W
U1=127V
P2=2000W U2=253V
导致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和设备烧毁
PEN
L1
L2
L3
PEN
U≠0
(c)
断线后
无设备
漏电,但
工作零
线被切
断
(c) 断线后 无设备 漏电,但 工作零 线被切 断
4)围墙:室外落地安装的变配电设施应有完好的围墙。围墙的 实体部分的高度不应低于2.5m。
三、安全距离 1、安全距离的意义 安全距离指的是,为了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
体,防止车辆或其他物体碰撞或接近带电体等 造成的危险,在其间所需保持的一定空间距离。
2、安全距离的规定 安全间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电压的高低、设备运
就可以把漏电设备的对地电压控制在安全范 围之内,而且接地电流被接地保护电阻分流, 流过人体RP的电流很小,保证了操作人员 的人身安全。
L1
保护接地
L2
的原理就
L3
是给人体
并联一个
很小电阻,
以保证发
生故障时,
RP 减小流过
IP
人体的电
流和承受
的电压很
小。
二、 TT系统原理
TT系统——设备外壳及配电网均直接接地。原理:当一项漏电,则电流经RN 及RE构成回路,流经人体电流较小。
绝缘材料及制品
棉纱、布带、纸
105
黄(黑)蜡布(绸)
120
玻璃布、聚酯薄膜
第三章 试验的方差分析讲解
值为yij(i=1,2,…n;j=1,2,…m0),则可将数据以下表形式表达:
yij
i 1
j 1 jm0
m0
Ti yi j j 1
m0
Ri yi2j
j 1
1 m0
yij
m0
yij
j 1
y11 y1 j y1m0
0.003688
SS因
n i 1
(
mi j 1
yij
)2
T
2
mi
N
0.451393
2.7592 17
0.003624
SSe SST SSA 0.000064
18
3.3 双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
fT N 1 16 fA n 1 51 4
303.6 4
75.9
Ve
SSe fe
50.0 10
5.0
13
3.2 单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
FA
VA Ve
75.9 5.0
15.2
从F分布表中查取临界值
F0.05 (4,10) 3.48, F0.01(4,10) 5.99
因为 FA F0.01(4,10) 5.99
60℃ 65 ℃ 70℃ 75℃ 80 ℃
1
90
97
96
84
84
2
92
93
96
83
86
3
88
92
93
88
82
第三章分布式检测与数据融合
R = CF p − CD p + C
f F f D
其中: CF = P ( 0 C10 − C00) CD = P ( ) 1 C01 − C11 C = C01 P 1 + C00 P 0
最优分布式检测系统的优化目标: 寻找一个系统判决规则r = {r0 , r1 , , rN } 使得融合系统的Bayes风险R (r )最小
传感器观测相互独立 传感器观测相关
各传感器观测相互独立 传感器最优融合规则为:似然比融合规则 各传感器观测相关 传感器最优融合规则无法简化为似然比融合规则 为降低传感器观测相关条件下数据融合规则研究的复 杂性,一般地假设各传感器的观测独立,其原因为: (1)当传感器观测之间的间距较大时,独立性假设近 似成立 (2)弱相关
1. 问题的提出(≥3传感器) 研究内容:分布式串行检测融合系统的性能优化 优化准则:融合系统的Bayes风险最小 分析 (1)各传感器观测相关时,可推出多传感器最优判决 准则的必要条件,但无法简化为似然比判决准则,难 以求解 (2)各传感器观测独立时,多传感器最优判决准则为 似然比判决 求系统最优判决准则:联合求解各传感器的最优似然 比判决门限
第一节、局部判决融合规则的设计
关键:如何优化组合来自各局部节点的判决 硬判决(以二元假设为例) 有假设H0和H1,其先验概率分别为P0和P1,设 有N个局部检测器,每个局部检测器都作出一 局部判决ui (i=1,2,…,N)
0 检测器i判决H 0 存在 ui = 否则 1
融合中心组合各个传感器的局部判决,产 生如下的全局判决
3
256
20
4
65536
168
选择融合规则的准则:最可能出现的假设
催化剂的表面积
墨水瓶模型的 毛细管凝聚
因为rb > rn,故Pb > Pn。
模型二-Cohan两端开口的圆柱形模型:在 孔内,气-液间不是形成弯月面,不能直接 用Kelvin方程,而是形成圆筒形液膜,随压 力增加,液膜逐渐增厚。 Cohan给出凝聚所需的压力为
其中rK = 2r。 脱附时,从充满凝聚液的空的蒸发是从孔两端的弯月面开始, 这时的弯月面为半球形,因而按照Kelvin方程,凝聚液蒸发所 需的压力为 ~
2 s n r l 每个颗粒所含孔体积的理论值为 x p
每个颗粒的孔体积的实验值为 Vp pVg 所以 sx n p r 2l = Vp pVg 可以得到
r 2
Vg
Sg
平均孔半径与孔容成正比,与比表面成反比。
2、平均孔长度 一个孔隙率为的催化剂颗粒,由于其孔的分布均匀,所以在颗 粒的单位外表面上,孔口占的面积数值为。一个孔口的面积为 2 r ,所以单位外表面的孔口数为 考虑孔以各种角度与外表面相交,取平均值45,则
Vg
1
p
1
f
孔容的简易测定方法:四氯化碳法测定孔容。在一定的四氯化碳 蒸汽压力下,四氯化碳蒸汽只在催化剂的细孔内凝聚并充满。若 测得这部分四氯化碳量,即可算出孔的体积:
W2 W1 Vg W1d
其中,W1和W2分别代表催化剂孔中在凝聚四氯化碳前后的质量, d为四氯化碳的相对密度。 实验时在四氯化碳中加入正十六烷,以调整四氯化碳的相对压力 为0.95,在此情况下,四氯化碳蒸汽仅凝聚在孔内而不在孔外。 2.3 催化剂的孔隙率 孔隙率,是催化剂的孔体积与整个颗粒体积的比。对于一个体积 为1cm3的颗粒来说,其中所含孔的体积数值,就是孔隙率。
对于气体在固体表面(第0层)的吸附和脱附的平衡,
第三章 几种重要的随机过程
思考题: 1. 白噪声过程是否一定是独立过程? 2. 独立过程是否是独立增量过程?反之?
第二节 正态过程
1.定义 设 { X (t ) , t R }是 一 随 机 过 程 ,
对 任 意 正 整 数 n 及 t1 , t 2 , , t n R ,
随 机 变 量 X ( t 1 ) , X ( t 2 ) ,… , X ( t n ) 的 联 合 分 布 函 数
{X(n),n∈N+} 相互独立 各增量相互独立.
性质3.1.1 {X(t),t≥0}是平稳独立增量过程, X(0)=0, 则 1)均值函数 m(t)= m t (m 为常数); 2)方差函数 D( t )= σ2t (σ为常数); 3)协方差函数 C(s, t)=σ2min(s,t). 分析 因均值函数和方差函数满足
则其协方差函数 C ( t1 , t 2 ) 0 ( t 1 t 2 ) 。
证
若 t1 t 2 , X (t1 ) 与 X (t 2 ) 相 互 独 立 ,
可得
C ( t1 , t 2 ) E [ X ( t1 ) X ( t 2 )] m ( t1 ) m ( t 2 )
EX ( t1 ) EX ( t 2 ) m ( t1 ) m ( t 2 ) 0
2 2
X(t) - X(s) 与X(s)相互 独立.
m( t s )ms s m s m st
2 2 2 2
(t s)
一般, C(s, t)=σ2min(s,t). 性质3.1.2 独立增量过程的有限维分布由 一维分布和增量分布确定. 分析 对于独立增量过程{X(t ),t≥0},任取的 t1< t2<…< tn∈T, Y1= X(t1), Y2 =X(t2)-X(t1), …, Yn =X(tn)-X(tn-1) 相互独立性, 利用特征函数法可证明结论.
(完整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标准号:GB 50019-2003◆发布日期:2003 年◆实施日期:2004 年4 月1 日◆发布单位:建设部◆出版单位:中国计划出版社第二章室内外计算参数第一节室内空气计算参数第 2.1.1 条设计集中采暖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根据建筑物的作途,按下列规定采用:一、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 -20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轻作业不应低于15 ℃;中作业不应低于12 ℃;重作业不应低于10 ℃。
注:( 1 )作业各类的划分,应按国家现行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执行。
( 2 )当每名工人占用较大面积(50 -100m2 )时,轻工业可低至10 ℃;中作业可低至7 ℃,重作业可低至 5 ℃。
三、辅助建筑及辅助用室,不应低于下列数值:浴室25 ℃;更衣室23 ℃;托儿所、幼儿园、医务室20 ℃;办公用室16 -18 ℃;食堂14 ℃;盥洗室、厕所12 ℃。
注:当工艺或使用条件有特殊要求时,各类建筑物的室内温度,可参照有关专业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 2.1.2 条设置集中采暖的建筑物,冬季室内生活地带或作业地带地平均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民用建筑及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不宜大于0.3m /s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当室内散热量小于23W/m3[20kcal/ (m3 · h )] 时,不宜大于0.3m /s ;当室内散热量天于或等于23W/m3 时,不宜大于0.5m /s 。
注: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应符合本规范第 5.1.1 条的规定。
第 2.1.4 条当工艺无特殊要求时,生产厂房夏季工作地点的温度,应根据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及其与工作地点温度的允许温差,按[表 2.1.4 ]确定。
夏季工作地点(℃)[表 2.1.4 ]注:如受条件限制,在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后仍不能达到本表要求时,允许温差可加大 1 -2 ℃。
第 2.1.5 条设置局部送风的生产厂房,其室内工作地点的允许风速,应按本规范第 4.3.5 条至第 4.3.7 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最新离散数学第三章消解原理
*第三章消解原理3・1斯柯伦标准形内容提要我们约泄,本章只讨论不含自由变元的谓词公式(也称语句,sentences),所说前束范式均指前束合取范式。
全称量词的消去是简单的。
因为约左只讨论语句,所以可将全称量词全部省去,把由此出现于公式中的“自由变元”均约立为全称量化的变元。
例如A(x)实指VxA(x)0存在量词的消去要复杂得多。
考虑3xA(x)o(1)当A(x)中除x外没有其它自由变元,那么,我们可以像在自然推理系统中所做那样,可引入A(e/x),其中c为一新的个体常元,称c为斯柯伦(Skolem)常元,用A(c/x)代替3xA(x),但这次我们不把A(c/x)看作假设,详见下文。
(2)当A中除x外还有其它自由变元y】,…,yz那么3xA(x, y】,…,yj来自于Vyr- Vy n3xA(x,yi,…,y』,其中"存在的x”本依赖于yi/-\y n的取值。
因此简单地用A(e/x, yi/-\y n) 代替3xA(x, y h-j n)是不适当的,应当反映出x对九…,y n的依赖关系。
为此引入函数符号f,以A(f(yi,…,y』/x, yi,・・・,yn)代替3xA(x, yi/-\y n),它義示:对任意给立的yi,…,yn,均可依对应关系f确左相应的x ・使x,y“…,y n满足A’」这里f是一个未知的确左的函数,因而应当用一个推理中尚未使用过的新函数符号,称为斯柯伦函数」定理3.1 (斯柯伦定理)对任意只含自由变元x, yi,…,yn的公式A(x, yi,…,y) 3xA(x, yi/-\y n)可满足,当且仅当A(f(y h-\y n),儿…,yj可满足。
这里f为一新函数符号:当n = 0 时,f为新常元。
定义3.1设公式A的前束范式为Bo C是利用斯柯伦常元和斯柯伦函数消去B中量词 (称斯柯伦化)后所得的合取范式,那么称C为A的斯柯伦标准形(Skolem normal form)o 以下我们约定:斯柯伦标准形中,乞子句之间没有相同的变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强制性条文第三章室内外计算参数建筑物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以下规定:1、民用建筑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按国家现行有关卫生标准确定;2、工业建筑应保证每人不小于/h 的新风量。
第四章采暖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应按下式确定:(-1)或(-2)式中:R0,min——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m2·℃/W);tn——冬季室内计算温度(℃),按本规范第条和第4.2.4 条采用;tw——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按本规范第条采用;α——围护结构温差xx系数,按本规范表-1 采用;∆tw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按本规范表-2 采用;an——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 W/(m2·℃) ],按本规范表-3 采用;Rn——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阻(m2·℃/W),按本规范表-3 采用。
注: 1 本条不适用于窗、xx和天窗。
2 砖石墙体的传热阻,可比式(-1,4.1.8-2)的计算结果小5%。
3 外门(xx除外)的最小传热阻,不应小于按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所确定的外墙最小传热阻的60%。
4 当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时,内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亦应通过计算确定。
5 当居住建筑、医院及xx等建筑物采用轻型结构时,其外墙最小传热阻,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及《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 26)的要求。
表-1 温差xx系数(α)表-2 允许温差∆ty值(℃)注:1 室内空气干湿程度的区分,应根据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按表-4 确定。
2 与室外空气相通的楼板和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其允许温差值∆ty,可采用。
3 表中:tn——同式(-1,4.1.8-2);tw——在室内计算温度和相对湿度状况下的露点温度(℃)。
表-3 换热系数(αn)和换热阻值(Rn)注:表中h ——肋高(m);s ——肋间净距(m)。
温度测量方法汇总
温度测量方法温度是度量物体热平衡条件下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物体内部微粒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由于在很多情况下,不能直接测量,故是种特殊量。
自然界中,很多物质的物理属性以及众多的物理效应均与温度有关,因此人们利用他们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来间接测量温度。
根据感温元件与被测介质接触与否,温度测量方法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
接触式测温方法是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传热方式感受被测介质的温度。
此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但其间的热阻及感温元件的热惯性都会影响测温的迅速、准确。
非接触式测温法的感温元件不与被测物体相接处,目前最常用的是辐射法,它直接利用被测对象的辐射能与温度的对应关系来测量其温度。
与接触式测温方法相比,非接触式测温法具有如下优点:1、动态响应快。
2、适合特殊场合。
3、测温范围理论上无上限,其下线也随技术发展在向中低温扩展。
由于非接触式测温法必须获得被测量对象的热辐射强度,因此存在以下缺点:1、受中间介质影响大。
2、接收到的辐射能常常不能直接得出被测对象的实际温度,需要进行修正。
对应于两种测温方法,测温仪器亦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接触式仪器又可分为:膨胀式温度计(包括液体和固体膨胀式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电阻式温度计(包括金属热电阻温度计和半导体热敏电阻温度计)、热电式温度计(包括热电偶和P-N结温度计)以及其它原理的温度计。
非接触式温度计又可分为辐射温度计、亮度温度计和比色温度计,由于它们都是以光辐射为基础,故也按统称为辐射温度计。
热电偶测温的应用原理热电偶是工业上最常用的温度检测元件之一。
其优点是:①测量精度高。
因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
②测量范围广。
常用的热电偶从-50~+1600℃均可边续测量,某些特殊热电偶最低可测到-269℃(如金铁镍铬),最高可达+2800℃(如钨-铼)。
③构造简单,使用方便。
热电偶通常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开头的限制,外有保护套管,用起来非常方便。
第三章 钢结构的连接-普通螺栓连接
公式的两点说明:
(1)螺栓的有效截面面积 因栓杆上的螺纹为斜方向的,所以抗拉时公式取的是有效
直径de而不是净直径dn,现行国家标准取:
ded1 23 43t (t螺)距
dn de dm d
(2)螺栓垂直连接件的刚度对螺栓抗拉承载力的影响
A、螺栓受拉时,一般是通过
与螺杆垂直的板件传递,即螺 杆并非轴心受拉,当连接板件 发生变形时,螺栓有被撬开的 趋势(杠杆作用),使螺杆中 的拉力增加(撬力Q)并产生 弯曲现象。连接件刚度越小撬 力越大。试验证明影响撬力的 因素较多,其大小难以确定, 规范采取简化计算的方法,取 ftb=0.8f(f—螺栓钢材的抗 拉强度设计值)来考虑其影响。
由假定‘(2)’得
y1 r1
N1Tx N1T
x N1Ty
T
N 1 TN 2 TN 3 T N nT
r1 r2 r3
rn
由上式得:
N 2 TN r1 1 Tr2 ; N 3 TN r1 1 Tr3 ; N nT N r1 1 Trn
得:
T N r 1 1 Tr 1 2 r 2 2 r n 2N r 1 1 Ti n 1r i2
简化计算: 令:xi=0,则NiTy=0
N 1Tx T ny r1 i2y r1 1T ny y1 i2
y 1 N1Tx
y1
r1
N1T
x N1Ty
i 1
i 1
x1
N 1 2 T x N 1 F 2 N m b in
三、普通螺栓的抗拉连接
(一)普通螺栓抗拉连接的工作性能
N 1 TT nr1n
Tr1
n
ri2
xi2 yi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强制性条文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强制性条文第三章 室内外计算参数3.1.9 建筑物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以下规定:1、民用建筑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按国家现行有关卫生标准确定;2、工业建筑应保证每人不小于30m 3/h 的新风量。
第四章 采暖4.1.8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应按下式确定:,min ()n w o y n a t t R t a -=∆ (4.1.8-1)或,min ()n w o n ya t t R R t -=∆ (4.1.8-2) 式中:R 0,min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m 2·℃/W );t n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按本规范第3.1.1 条和第4.2.4 条采用; t w ——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按本规范第4.1.9 条采用; α ——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按本规范表4.1.8-1 采用;∆t w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按本规范表4.1.8-2 采用;a n ——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 W/(m 2·℃) ],按本规范表4.1.8-3 采用;R n ——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阻(m 2·℃/W ),按本规范表4.1.8-3 采用。
注: 1 本条不适用于窗、阳台门和天窗。
2 砖石墙体的传热阻,可比式(4.1.8-1,4.1.8-2)的计算结果小5%。
3 外门(阳台门除外)的最小传热阻,不应小于按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所确定的外墙最小传热阻的60%。
4 当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10℃时,内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亦应通过计算确定。
5当居住建筑、医院及幼儿园等建筑物采用轻型结构时,其外墙最小传热阻,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及《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 26)的要求。
表4.1.8-1 温差修正系数(α)表4.1.8-2 允许温差∆t y值(℃)注:1 室内空气干湿程度的区分,应根据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按表4.1.8-4 确定。
第三章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一 种主要形式,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路径。
二、食物链的种类
按性质不同分为四类: (1)捕食食物链(又称草牧食物链 gazing food chain):
食物网本质上是生态系统中有机体之间一系列反复 的吃与被吃的相互关系。
营养结构: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与生物、生物与 环境紧密联系起来的结构。
四、农业生态系统食物链加环
(一)食物链加环的作用
在原有食物链中通过加入新的链环,延长 或完善食物链组合,改变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具有很好的效益。其作用表现在:
均朝着熵值增加的方向进行。 (2)开放系统从一个平衡状态到另一个平衡状态的
任何过程,均使系统与环境熵值之和增加。
四、耗散结构理论
1.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 非平衡状态下,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 (Prigogine)
2.耗散结构理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 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不断交换,就能克服混乱状态,维持稳定 状态,并且不断提高系统的有序性,使系统的熵减少。
R 呼吸
枯死、采食
总生产量Pg 量B
净生产量 Pn
现存
2、 地球生物圈主要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
据H.Whittaker(1975)计算,地球的初级生 产量为:(单位:×109吨)
兼具两种以上的功能环节。
如:稻田养鱼、鸭,即有减耗的作用(鱼鸭以水稻害 虫为食,减轻虫害危害,鱼、鸭粪肥又可肥田), 又可生产鱼、蛋产品。
第三章 条件平差
AP 1 AT K W 0
此式称为联系数法方程(简称法方程)。
条件平差原理
取法方程的系数阵 AP-1AT = N,由上式易知N阵关 于主对角线对称,得法方程表达式
NK W 0
法方程数阵N的秩 即N是一个r阶的满秩方阵,且可逆。移项得
NK W
R( N ) R( AP 1 AT ) r
1 2 4
相对应的改正数条件方程式形式
v1 v 2 v 4 w1 0 v 2 v3 v5 w2 0 v 4 v6 v7 w3 0 v5 v7 v8 w4 0 v 2 v7 w5 0
其中
高程网条件方程的个数及条件方程式
ˆ LL
T
取全微分式的系数阵为
f f 1 , f 2 , , f n T
由协因数传播律得
Q FF f T Q LL f ˆˆ
f f , L ˆ ˆ ˆ 1 L L L2
f , , L ˆ ˆ L L n
上式可分别表达成矩阵形式如下
ˆ AL A0 0
AV W 0
W ( AL A0 )
条件平差原理
按求函数极值的拉格朗日乘数法,引入乘系数 K [k k k ] (联系数向量),构成函数:
T r ,1 a b r
V T PV 2 K T ( AV W )
为引入最小二乘法,将Φ 对V求一阶导数,并令其 为零 ( K T AV ) d (V T PV ) T T
QAT N E QAT 0
QAT N 1 QAT N 1 AQ Q QAT N 1 AQ E AQ 0 1 1 N N AQ 0 QAT N 1 QAT N 1 AQ 0 T 1 0 0 Q QA N AQ
TN检测操作细则
TN检测操作细则(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在600C以上的水溶液中,K2S2O8按如下反应式分解,生成H+和O2。
K2S2O8+ H2O → 2 KHSO4+1/2 O2KHSO4 →K++ HSO4—HSO4—→H++ SO42—加入NaOH用以中和H+,使K2S2O8分解完全。
在120~1240C的碱性介质中,用K2S2O8作氧化剂,不仅可将水样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氧化为硝酸盐,同时将水样中大部分有机氮化合物氧化为硝酸盐。
而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于波长220nm和275nm处测定其吸光度,按A=A220-A275计算硝酸盐氮的吸光度,从而计算总氮的含量。
其摩尔吸光系数为1.47×103L/(mol·cm)。
干扰及消除1.水样中含有Cr6+及Fe3+时,可加入5%盐酸羟胺溶液1~2ml以消除其对测定的影响。
2.I-及Br-对测定有干优。
测定20μg硝酸盐氮时,I-含量相对于总氮含量的0.2倍时务干扰;Br-含量相对于总氮含量的3.4倍时无干扰。
3.碳酸盐及碳酸氢盐对测定的影响在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可消除。
硫酸盐及氯化物对测定无影响。
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
压力蒸汽消毒器或民用压力锅。
压力为1.1~1.3kg/cm2,相应温度为120~1240C。
25ml具塞玻璃磨口比色管。
试剂无氨水:每升水中加入0.1ml农硫酸,蒸馏。
收集馏出液于玻璃容器中或用新制备的去离子水。
20%NaOH:称取20g NaOH,溶于无氨水中,稀释至100ml。
碱性K2S2O8:称取40g K2S2O8,15g NaOH溶于无氨水水中,稀释至1000ml。
溶液存放在聚乙烯瓶内,可贮存一周。
(1+9)盐酸。
硝酸钾标准溶液:标准贮备液:称取0.7218g经105~1100C烘干4h的优级纯KNO3溶于无氨水中,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定容。
此溶液每毫升含100μg硝酸盐氮。
加入2ml三氯甲烷为保护剂,至少可稳定6个月。
电磁辐射测量的基础知识讲解
电磁辐射测量的基础知识1.电磁辐射传播区域的分类电磁辐射传播区域可分为近场区和远场区两大范围,因此电磁辐射测量首先要考虑测量点和辐射源/天线之间的距离,即确定所进行的测量是近场测量还是远场测量。
近场区通常指靠近天线或其他辐射源的区域,在此区域内,电场和磁场不具备完全的平面波特性,点和点之间的差异非常大。
近场区又进一步分为感应近场区(Reactive Near-field Region)和辐射近场区(Radiating Near-field Region)。
1)最接近辐射源/天线的是感应近场区,相对于辐射近场区,这里感应场占支配地位,它包含大部分或者几乎所有的储存能量。
无线电发射机供给发射天线以电荷和电荷的变化,对于任一瞬间, 这种电荷可以看作是由静止电荷和变化电荷所组成。
其变化电荷即电流又可以看作是由恒定电流和变化电流所组成。
静电荷产生静电场, 恒定电流产生恒定磁场, 变化电流产生交变电磁场。
因而近场区分布不但具有交变电磁场成份, 而且更具有静电场和恒定磁场的特征。
一般情况下,对于电压高电流小的场源(如发射天线、馈线等),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对于电压低电流大的场源(如某些感应加热设备的模具),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
在靠近辐射源/天线的地方,感应场强度与R2至R3成反比,因此随着距离R的减小,感应场强度急剧增加。
感应近场区的电磁场强度比其它区域大得多,电磁辐射防护的重点应该在这里。
2)当测量距离增大到R1=λ/2π时(λ为电磁波波长,λ=c/f,c为光速,f为频率),感应场强度与辐射场强度相当,即为感应近场区和辐射近场区的分界线。
进入辐射近场区后,相对于感应近场区,这里辐射场占支配地位。
电磁能量基本上均以电磁波形式辐射传播,辐射强度的衰减比感应场要慢得多。
但这里的电磁场仍不具备平面波特性,即辐射场强度角分布与距天线的距离有关。
3)当测量距离增大到R2=2D2/λ时(D为天线的最大物理性尺寸),就进入了远场区,电磁波辐射具备平面波特性,即辐射场强度角分布基本上与距天线的距离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闭房屋。 在1984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核电厂工作人员将辐射监测器带回家。
回家后发现家中的氡气污染程度比地下矿区限值的还高。 之后其它家庭也发现有类似高的氡气水平。随着数据库的增加,已确认
两种极端情况: 平衡时:RaA: RaB: RaC=1:1:1 只有Po-218时:RaA: RaB: RaC=1:0:0
影响因素:氡气源、流动空气的清除、自身衰变、附壁效应、 空气“年龄”的影响
氡相关的概念和量
氡子体α潜能:氡(222Rn或220Rn)衰变链中某一原子的α潜能Epot的分别为 该子体原子衰变到210Pb或208Pb过程中发射的α粒子能量的总和。
氡的来源及水平
氡的来源及水平
铀→镭→氡 • α 反冲是影 响矿物结晶中 氡气释出的较 重要因素。 • 有些氡气脱 出结晶进入细 孔空间中。 • 细孔间内的 水可减缓氡气 并增加氡气滞 留毛细孔空间 的机会。
在一矿物结晶之区域的氡气可能 逃逸出而进入毛细孔空间中。 正蜕变成氡气的镭原子
新形成的氡气原子 在矿物结晶中产生的氡气只有 10~50%会逃逸出而进入毛细孔空 间中,剩余的仍嵌在结晶内。若 有水存于毛细孔空间中,则氡原 子较容易滞留在毛细孔空间内。 若毛细孔空间是干的,则氡原子 可能会跑过一个个细孔直到嵌入 其它结晶而不能动为止。
3 环境中Rn、Tn及其子体测量技术 3.1 概述
什么是氡?
氡气是放射性元素镭衰变所产生的气体 氡气本身有放射性,放出一个α 粒子 三个天然放射性衰变系列中每一个都会释出氡气,只有
U-238系列贡献显著而形成危害 铀无所不在(土壤、建材,等等) 镭,是氡气的母核且非常易溶 氡气无所不在,氡的主要来源是土壤,但地下水、天然气
氡的发现历史
1920年代,Czechoslovakia 矿区侦测到高浓度的氡气,此处的 矿工也有高的肺癌比例。此结果曾被认为是氡气造成的,但这 假设未被一般社会所接受,直到1950与1960年代的其它研究团 队进行对受氡气曝露的矿工之流行病学调查后才获得认同。
在1950与1960年代的采矿工业开始监测矿区空气并限制曝露。
Pierre与Marie Curie于1899年研究钍的射气,结论为「..放射性持续几天」。 Curies测量氡-222的半衰期为3.8天,但他们仍然怀疑放射活性是否存在气体的 形式中。
Rutherford (1901)与Ernst Dorn (1900)晚期的研究确认了镭放出的辐射是放 射性气体。
其总暴露量叫做一个工作水平月,简化为WLM。
氡相关的概念和量
氡相关的概念和量
平衡因子:空气中实际存在的子体α 潜能和与氡处于平衡态的子体α 潜能 的比值。 F=1.81×108Cp/CRn Cp子体潜能,J/m3, CRn氡浓度,Bq/m3
ECRn=CRn× F, 1WL=3700Bq/m3 与凝结核结合的或者相互结合的氡子体叫做结合态氡子体。 以单个粒子(离子或原子)形态存在的氡子体叫未结合态氡子体。 未结合氡子体产物所占的比例叫做未结合份额,未结合份额有分潜能未结
与建材中也有
氡的发现历史
早在15世纪在东欧的Erz山区的地下金属矿工身上证实有高的不寻常之呼吸道疾 病致病率「肺黑病」。在18世纪在这区域的矿工身上证实有肺的恶性癌,而在 20世纪早期称为肺脏的原发性癌。
Rutherford与Owens在1899年研究「钍的射气」并写出「钍所放出的辐射量 非一定而是变幻莫测的」。Rutherford作一观察的批注「射气…行为像一般寻常 气体」且「… 辐射的强度在经过约1分钟的时间间隔降为原来的一半」。 Rutherford与Owens发现的氡-220(钍气),半衰期为51秒 。
单位体积空气中氡子体α潜能叫做潜能浓度,简称为潜能值。 氡子体潜能值的单位:MeV/L或J/m3 工作水平:与100pCi/L的氡相平衡的子体总α 潜能定为1个工作水平
(Working Level),简称WL,1WL=1.3x105 MeV/L。 工作水平月:在具有一个工作水平的子体潜能值的场所工作170小时,则
是相当广泛的问题。
氡的性质
惰性气体:无色无味,密度9.96kg/m3 三态变化:常温下:气体
-61.8oC:液体,密度4440kg/m3 -71oC:橙黄色固体 易溶性:可溶于水和多种液体中 吸附性:容易被橡胶、粘土、活性炭等多孔材 料所吸附。
氡的性质
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质
氡的性质
氡相关的概念和量
氡气本身已经被假定为是直接造成矿工肺癌的原因。在1950年 代,Harly于Rensselear Polytechnical 机构的医学论文中提出氡 气蜕变产物会额外对肺脏细胞给予剂量。
氡的发现历史
氡气被发现在室内气体中,但直到1970年代才被接受有潜在的健康关 连性室内氡水平。在Scandinavia 发现室内有高的氡水平并追踪到建材 中含有特殊类型的页岩。少数的美国资料报告也有类似的水平。
合份额和活度未结合份额。
氡的来源及水平
来源:天然放射性铀 所有岩石都含有铀:平均介于1至3(ppm,10-6)之间。 一般而言,土壤中的铀含量约略等于从土壤中取出的岩石之铀含量。 有些种类的岩石所含平均铀含量较高(浅色火成岩、花岗石、深色页岩、含磷的
沉积岩、 以及与这些岩石中所变成的变质岩)。 这些岩石与土壤含有约100 ppm的铀。 在室内氡气的量除了地下土壤的铀含量以外还大大地受其它因素所影响
氡浓度单位:法定单位:Bq/m3 1Ci/L=3.7x1010Bq/L=3.7x1013Bq/m3 1pCi/L=3.7x10-2Bq/L=37Bq/m3 ,p(ino) = 10-12
平衡等效氡浓度 ECRn:与实际存在短寿命氡子体处于放射 性平衡的氡浓度,Bq/m3
氡相关的概念和量
子体平衡比: Po-218(RaA) 、 Pb-214(RaB) 、 Bi214(RaC)活度之比值叫做氡子体平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