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肺动脉高压你必须知道的知识
肺动脉高压诊断金标准
肺动脉高压诊断金标准是右心导管插入术。
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通过右心导管测量平均肺动脉压(mPAP),如果mPAP≥25mmHg,即可确诊肺动脉高压。
此外,肺动脉高压患者可能会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乏力、胸闷、心悸、晕厥等疾病表现。
除了右心导管插入术外,肺动脉高压的诊断还可以使用心脏彩超、CT、核磁共振、胸片等多种检查方法。
心脏彩超可以检测心脏各房室的大小、瓣膜有无反流、血管有无异常,也可以对肺动脉的压力进行测算,得到肺动脉压力的大概值,了解是否存在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方便、无创伤的检查方式。
CT检查出现肺动脉增宽、右室扩大、室间隔平坦时,常提示肺动脉高压。
核磁共振能直接评估心脏各房室的形态、大小、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可以帮助诊断肺动脉高压。
胸片检查时,出现右下肺动脉横径大、外周肺血管丢失,以及右房、右室扩大,常提示患者存在肺动脉高压。
此外,肺功能检查、多导睡眠监测、血气分析、放射性核素、心电图、肺通气显像等检查均有助于诊断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形成的主要机制
肺动脉高压形成的主要机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特征是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导致心脏负荷过大并最终引发心力衰竭。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肺动脉高压形成的主要机制。
1. 引言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压力超过25mmHg的一种病理状态。
正常情况下,肺动脉的压力较低,以便推动血液经过肺部进行氧合。
然而,当肺动脉受到各种原因的损害时,肺动脉内的压力会持续升高,并逐渐导致肺血管阻力的增加。
2. 血液循环与肺动脉高压血液循环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之一。
当心脏收缩时,氧合血液从左心室流出,经过主动脉进入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而在供氧给全身组织后,这些血液会返回到右心房,然后通过右心室再次泵送到肺动脉,进入肺部进行氧合。
3. 肺动脉病变与肺动脉高压在肺动脉高压的发展过程中,肺动脉发生了不可逆的结构与功能改变,导致肺血管阻力升高。
这些改变的主要机制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与功能改变、平滑肌细胞增生与肥大、肺动脉壁结构的改变等。
4.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是血管壁的一部分,主要具有调节血管张力、维持血管扩张和收缩状态以及促进血小板聚集的功能。
在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炎症因子、肿瘤细胞等各种因素可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受损的内皮细胞会释放出多种活性物质,例如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从而导致血管收缩和纤维化。
5. 平滑肌细胞增生与肥大平滑肌细胞是肺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血管的收缩和扩张。
然而,在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平滑肌细胞会异常增生和肥大,导致血管腔狭窄,进一步增加了肺血管阻力。
6. 肺动脉壁结构的改变在肺动脉高压的发展过程中,肺动脉壁的结构也发生了改变。
由于内皮细胞损伤和平滑肌细胞增生,肺动脉的弹性和柔韧性下降。
这导致肺动脉在血液流经时无法充分张开,进一步增加了对心脏的负荷。
肺动脉压高压分级
肺动脉压高压分级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是指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 mPAP)≥25mmHg的一种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分类,肺动脉高压可分为以下五个分级:
分级I:肺动脉高压(mPAP≥25mmHg),但无明显的症状。
此时心功能正常,运动耐力良好。
分级II:肺动脉高压(mPAP≥25mmHg),有轻度的活动限制。
患者在正常活动时可能会出现疲劳、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分级III:肺动脉高压(mPAP≥25mmHg),有明显的活动限制。
患者在轻度活动时即可出现疲劳、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分级IV:肺动脉高压(mPAP≥25mmHg),有严重的活动限制。
患者在休息状态下也可能出现症状,并且症状加重。
分级V:肺动脉高压(mPAP≥25mmHg),与其他疾病相关,如肺间质纤维化、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需要注意的是,肺动脉高压的分级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活动限制程度来划分的,并不仅仅依据肺动脉压力的高低。
因此,在确定分级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心功能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呼吸科笔记—肺动脉高压
呼吸科笔记—肺动脉高压大纲要求(1)概述(2)病因、分类和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01概述肺动脉高压是由多种已知或未知原因引起的肺动脉压异常升高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量平均肺动脉压(mPAP) ≥25mmHg( 1 mmHg = 0. 133kPa) 。
02分类和发病机制分类和发病机制:依据病理表现、血流动力学特征以及临床诊治策略将肺动脉高压分为五大类:1、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2、左心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左心室收缩性功能不全、左心室舒张性功能不全、心脏瓣膜病、先天性/获得性左心流入道和先天性心肌病、先天性/获得性肺静脉狭窄。
3、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慢阻肺(COPD)(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最常见病因)、间质性肺疾病、其他混合性限制性/阻塞性肺疾病、睡眠呼吸障碍、肺泡低通气、长期居住高原环境、肺发育异常。
4、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髙压和其他肺动脉阻塞性疾病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其他肺动脉梗阻性疾病5、未明和(或)多因素所致肺高血压包括血液系统疾病、系统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病因和发病机制:继发性肺动脉高压远比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常见,其基础疾病多为心脏和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的任何主要部分如阻塞性气道疾病、肺实质、胸廓和神经肌肉病变都可导致肺动脉高压。
阻塞性气道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导致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尚未明了,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肺血管收缩、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钾离子通道缺陷等有关。
03临床表现早期为基础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COPD等的表现,晚期为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一)症状IPAH的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通常无症状,仅在剧烈活动时感到不适;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可逐渐出现全身症状。
1.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以至在静息状态下即感呼吸困难,与心排出量减少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衡等因素有关。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是指肺动脉血压升高,其有所增加,而肺动脉附近的血管不出现病理改变,是一种肺部的疾病。
肺动脉高压的病因多种多样,至今尚未给出普遍的诊断标准。
但是,通常情
况下,当肺动脉血压高于25mmHg就已经可以认为是患有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涉及多种多样的医学检查方式,重要的是运用实验室
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诊断病变程度以及病理变化,以便有效地支持肺动脉
高压的诊断。
一般来说,实验室检查常用于诊断肺动脉高压,包括血液生化检查、血
常规检查、测量血气组合、运用心电图检查心肌损害和心室损伤等。
血液生
化检查可以诊断肺动脉高压的发展,并判断出血清中血管紧张素的含量是否
增加;血常规检查可以排除细胞性贫血、血栓栓症和纤维蛋白原过多症等造
成的肺动脉高压;心电图检查和心电图分析可以诊断伴随心功能衰竭的肺动
脉高压,以及心脏室壁出现的强直性变化等。
影像学检查也是肺动脉高压诊断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胸部X线检查、
心肺功能检查、肺动脉造影检查等。
通过胸部X线检查,可以发现肺动脉高压伴随的肺实质化及肺部肿瘤,以及肺动脉影改变等;心肺功能检查可以检
查肺动脉血压;肺动脉造影检查可以进一步发现肺动脉血管及其周围血管的
变化。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而且大部分情况
下需要综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
上述检查方法可
以有效地支撑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必要时也可以借助静脉导管造影等来对肺
动脉的改变进行诊断。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肺动脉高压的检查和诊断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肺动脉高压的检查和诊断肺动脉高压是由多种已知或者未知原因引起的肺动脉压异常升高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今天帮助大家梳理关于肺动脉高压的检查和诊断等。
检查1.实验室检查:自身抗体、肝功能与肝炎病毒标志物、HIV抗体、甲状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凝血酶原时间与活动度、BNP或NT-proBNP。
2.心电图:提示右室超负荷、肥厚和右房扩张。
3.胸片:提示肺动脉高压的征象有:右下肺动脉横径15mm,肺动脉段突出3mm,中央肺动脉扩张、外周肺血管丢失形成残根征,右房、右室扩大,心胸比增大。
4.超声心动图:用于估测肺动脉压力,排除其他病因,如先心病、瓣膜病等,还可评价右心功能、判断预后。
5.肺功能测定:用于明确气道和肺实质病变,重点参考一氧化碳弥散能力。
6.肺通气/灌注扫描:帮助判断有无肺栓塞。
7.高分辨率CT和增强CT:提供更详细的肺实质和肺血管影像学信息。
8.磁共振成像:能直接评估右室形态、大小和功能,也能无创评估部分右心血流动力学特征。
9.多导睡眠监测:用于排除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10.心肺运动试验:可评价心功能、气体交换能力,最大氧耗量和EqCO2可用于预测预后。
11.6分钟步行距离:评价患者运动耐量的重要方法。
12.右心导管检查和急性血管扩张试验:右心导管检查是诊断肺动脉高压的金标准,可准确获得肺循环及右心系统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急性血管扩张试验用于判断患者是否对钙离子阻滞剂治疗有反应。
诊断临床表现、心电图、胸部X线或CT征象对于提示或诊断肺动脉高压具有重要价值。
多普勒超声心电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50mmHg,结合临床可以诊断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的确诊标准是右心导管检查测定平均肺动脉压≧25mmHg。
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诊断、风险分级及药物治疗
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诊断、风险分级及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罕见但复杂的肺血管慢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右心室衰竭并最终死亡。
PAH是肺高压(PH)的一种类型,一般指各种因素引起的肺动脉血压过高。
随着诊疗技术的进展,PAH的五年生存率已上升到60%左右。
随着对PAH的病理学结果、疾病机制、血流动力学特征理解更深入,将PH分为5类。
其中PAH为第1类——毛细血管前PH[平均肺动脉压(mPAP) ≥25 mmHg和肺动脉楔压(PAWP) ≤15 mmHg]和肺血管阻力(PVR) >3Wood单位(表1)。
PAH包括特发性PAH(IPAH)、遗传性PAH(HPAH)、药物/毒素诱导的PAH和疾病继发的PAH四大亚型。
IPAH和APAH分别占所有PAH病例的46%和51%。
APAH中最常见的原发病包括结缔组织疾病、HIV感染、门静脉高压和先天性心脏病。
作为PAH评估的重要部分,PAH的功能分级(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FC)可预测患者死亡率,也是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FC是评估疾病影响的最常用工具(表2)。
PAH的发生机制许多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引起肺小动脉进行性狭窄,继而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最终导致PAH患者出现右心衰竭和死亡。
肺内皮细胞损伤会引起分子信号通路的失调,包括一氧化氮、内皮素和前列环素通路。
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生成的下调以及内皮素生成的上调导致血管收缩和血管扩张物质以及生长因子的失衡,有利于血管收缩和重塑。
继而发生以血管张力增加和血管壁增厚以及原位血栓形成为特征的肺血管病变,使管腔变窄,血流阻力增加(图1)。
图1 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靶点PAH的筛查和诊断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83%)、疲乏(27%)、胸痛(20%)、晕厥或接近晕厥(17%)和咳嗽(14%)。
在疾病晚期时,症状与右心衰竭有关,包括心绞痛、劳力性晕厥、外周水肿和腹水。
肺动脉高压的分级标准
肺动脉高压的分级标准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特点是肺动脉内压力持续增高,导致血管壁增厚和纤维化。
肺动脉高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都有极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指导诊疗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医学界制定了肺动脉高压的分级标准。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标准,其主要分为四个等级。
一、WHO分级标准1. WHO分级标准的定义WHO分级标准将肺动脉高压分为I、II、III、IV四个等级,以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生理状况的严重程度。
2. 四个等级的说明II级:常规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但有一定程度的运动受限。
III级:轻度体力活动会引起疲乏、胸闷、气促等症状,但在静息状态下无不适症状。
IV级: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都会感觉到疲劳、胸闷、气促等症状,并且有可能出现晕厥现象。
二、诊断标准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分为临床表现、影像学和肺动脉压力三个方面。
1. 临床表现WHO分级标准中提到了临床表现,通常患者以体征出现早期,主要表现为气促和乏力。
此外,还可能伴随胸闷、咳嗽和水肿等症状。
当然,每个患者的临床表现会不同,取决于疾病程度和个体差异。
2. 影像学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肺动脉高压不可缺的一环,包括心脏超声、CT、MRI等检查方法。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血管的直径、长度、形态和腔内情况等信息。
3. 肺动脉压力肺动脉压力可以通过右心导管检测获得。
一般来说,肺动脉收缩压≥25mmHg可以诊断为肺动脉高压。
此外,还可以采用非侵入性监测技术,例如经胸部声波(ECHO)或磁共振(MRI)来检测肺动脉压力。
三、治疗方案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方案有很多,包括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分级来确定。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扩血管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的药物和镇痛药等,主要用来减轻症状、减轻肺动脉压力和改善心功能。
2. 支持性治疗支持性治疗主要是帮助患者减轻负担,包括氧疗、限制水分摄入、减少盐分摄入和适当的体力活动等。
who肺动脉高压分级标准
who肺动脉高压分级标准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它会导致肺部血管的压力增加,从而导致心脏和肺部的功能受损。
为了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医生们通常会使用肺动脉高压分级标准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
以下是WHO肺动脉高压分级标准的详细介绍。
WHO肺动脉高压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四个不同的类别,每个
类别都代表了不同程度的病情严重性。
第一类:轻度肺动脉高压
轻度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压力在25mmHg以上,但不超过
34mmHg。
此时,患者通常没有任何症状,他们可以正常进行
日常活动,并且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
第二类:中度肺动脉高压
中度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压力在35mmHg以上,但不超过
44mmHg。
此时,患者可能会感到气短、乏力和胸痛等症状,
但他们仍然可以进行轻度的体力活动。
第三类:重度肺动脉高压
重度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压力在45mmHg以上,但不超过
55mmHg。
此时,患者会感到明显的气短、乏力和胸痛等症状,他们需要进行治疗,并且需要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
第四类:极重度肺动脉高压
极重度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压力超过55mmHg。
此时,患
者会感到极度的气短和乏力,甚至在休息时也难以呼吸。
他们需要进行紧急治疗,并且需要在医院接受密切监护。
总之,WHO肺动脉高压分级标准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
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如果您或您的亲人被诊断出患有肺动脉高压,请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并积极进行治疗。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是由已知或未知原因引起肺动脉内压力异常升高的疾病或病理生理综合征,可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医疗保健问题。
其中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过去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平均生存期只有2.8年。
近年来,随着对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大量新型药物的研发,使得PAH的治疗进入了多元化时代,以干预PH病理生理过程为目标的内科治疗,不仅使PAH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控制,同时有效地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改变了既往单纯使用扩血管药降低肺动脉压的局面。
目前PH内科治疗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一、一般治疗是PAH的基础治疗,主要指氧疗、抗凝、利尿和强心等对症支持治疗。
实验研究表明,PAH患者往往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存在肺血栓栓塞症或原位血栓形成的风险,而充分抗凝治疗能够显著提高PAH生存率。
另外氧疗、强心、利尿等对症治疗则可纠正患者低氧血症、右心高负荷状态,从而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二、靶向药物治疗1.针对前列环素途径的药物前列环素及其类似物是一类强烈的血管扩张剂,是最早用于PAH靶向治疗的药物,包括依前列醇、曲前列环素、贝前列素及伊洛前列素等。
大量临床试验证实前列环素类药物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WHO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6MWD)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对于重度PAH,该类药物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2.针对内皮素途径的药物这类药物通过阻断内皮素受体,抑制血管收缩、细胞增殖等病理过程,起到降低肺动脉压、抑制肺血管重塑的作用。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药物有波生坦、安立生坦及马西替坦。
多项研究均证实波生坦可以改善PAH患者的生活质量、WHO功能分级、血流动力学状况,并能延迟临床恶化时间。
目前,波生坦和安立生坦均在我国上市。
新近结束的SERAPHIN临床研究表明马西替坦能显著降低PAH患者病情加重及死亡事件的风险。
《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要点
《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要点第一部分概述一、前言肺动脉高压(PH)是指由多种异源性疾病(病因)和不同发病机制所致肺血管结构或功能改变,引起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升高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继而发展成右心衰竭甚至死亡。
近年来PH领域取得了许多进展,诊断及治疗策略不断更新。
二、指南编写方法第二部分血流动力学定义及临床分类一、肺动脉高压的血流动力学定义PH是指海平面、静息状态下,经右心导管检查(RHC)测定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25mmHg。
正常成年人静息状态下mPAP 为(14.0±3.3)mmHg,其上限不超过20 mmHg。
二、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类临床上将PH分为5大类(表5):(1)动脉性PH(PAH);(2)左心疾病所致PH;(3)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所致PH;(4)慢性血栓栓塞性PH(CTEPH)和(或)其他肺动脉阻塞性病变所致PH;(5)未明和(或)多因素所致PH。
第三部分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一、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一)动脉性肺动脉高压(二)左心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三)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四)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和/或其他肺动脉阻塞性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五)儿童PH二、病理生理学及发病机制(一)病理表现(二)病理生理(三)遗传学第四部分诊断一、临床表现PH 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右心功能不全的相关症状,常为劳累后诱发,表现为疲劳、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和晕厥,部分患者还可表现为干咳和运动诱发的恶心、呕吐。
晚期患者静息状态下可有症状发作。
随着右心功能不全的加重可出现踝部、下肢甚至腹部、全身水肿。
导致PH的基础疾病或伴随疾病也会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与PH的并发症和肺血流的异常分布有关,包括咯血、声音嘶哑、胸痛等。
严重肺动脉扩张可引起肺动脉破裂或夹层。
二、诊断性检查(一)心电图PH心电图可表现为肺性P波、QRS电轴右偏、右室肥厚、右束支传导阻滞、QTc间期延长等。
剖析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与治疗进展
剖析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与治疗进展一、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分析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平均压超过25mmHg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循环压力升高。
本文将对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进行剖析。
1. 病理特征肺动脉高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病理特征:(1)血管重构:在长期的血管收缩和损伤条件下,肺脏内血管会发生结构改变,如平滑肌增生、纤维化和内皮细胞异常增殖等。
(2)粘稠度增加:由于红细胞聚集与黏滞性增高,造成了阻塞性被操纵因素。
这导致了血液在微小的血管中流动受限,同时也使得肺循环对右心室负荷增加。
(3)断裂扩张:由于持续性的动态负荷影响下,右心室开始逐渐扩大、壁厚度减少。
这严重影响了心房左室容积,降低或导致了右心衰竭。
(4)炎症反应:肺血管损伤会引发炎性因子的释放,结果就是一系列免疫细胞就会聚集在受损组织中。
因此,这就进一步加剧了由于炎性介质的过度渗透而带来的进展。
2. 发生机制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包括遗传、环境和免疫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1)遗传因素:已知一些基因突变可以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例如,BMPR2和ALK1等基因编码与TGF-β超家族有关的受体,在许多SDH(无金属结合)家族中被找到。
(2)环境因素:慢性缺氧、长期接触某些物质(如药物)、长期暴露在雾霾、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等都可能增加患者罹患肺动脉高压的风险。
(3)免疫因素:肺动脉高压可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慢性炎症过程,如自身免疫炎症、感染或非感染性的细菌、微生物和免疫因子介导。
3. 病理生理过程肺动脉高压是一个连续而复杂的过程,初始阶段血管收缩是主要表现,但随着时间推移,肺微循环变得越来越混乱。
(1)功能发生改变:由于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开始承受更大的负荷。
在长期内,胸腔内容积会增加。
这会导致心肌愈来愈膨胀,并最终导致右心室功能不全甚至右心力衰竭。
(2)组织缺氧:由于肺动脉高压引起的肺循环异常流量分配使得一些小血管供氧不足。
肺动脉高压知识培训后小结
肺动脉高压知识培训后小结
一、概述
肺动脉高压指肺动脉压力升高超过一定界值的一种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状态,可导致右心衰竭,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并发症,还可以是综合征。
其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平均压≥25mmHg。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二、临床表现
肺动脉高压的症状是非特异的,早期可无症状,随病情进展可有如下表现:
1.呼吸困难
最早出现,也最常见。
表现为进行性活动后气短,病情严重的在休息时也可出现。
2.疲劳、乏力、运动耐量减低
与心排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有关。
3.晕厥
心排量下降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
4.心绞痛或胸痛
右心缺血所致,与右心室肥厚冠状动脉灌流减少,心肌相对供血不足有关。
5.咯血
肺毛细血管前微血管瘤破裂所致。
6.声音嘶哑
肺动脉扩张压迫喉返神经所致。
7.右心衰的症状
食欲缺乏、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双下肢、会阴、腰骶部水肿,胸腹水,口唇、指尖、耳廓发绀,神经系统症状等。
8.某些类型肺动脉高压还会有原发病的症状
如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可有脱发、光敏、口腔溃疡、关节炎等。
肺动脉高压的鉴别诊断要点
肺动脉高压的鉴别诊断要点肺动脉高压是指在肺动脉系统内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肺血管阻力升高、肺动脉压力增高、肺血管壁逐渐增厚、肺血管床重构和肺内血流分布异常的一种疾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气短、乏力、发绀、心悸、晕厥等。
因其临床表现不特异,易与其他肺血管疾病混淆,故在鉴别诊断时需注意以下要点。
1. 心脏病性肺动脉高压 (PH due to heart diseases)心脏病性肺动脉高压常见于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动脉导管未闭、二尖瓣疾病等患者,其肺动脉高压是由于左右心室耦合失调导致肺循环阻力增高所致。
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相比,心脏病性肺动脉高压较为容易判断,可通过彩超、心导管检查等手段明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COPD是一种肺功能障碍性疾病,其肺动脉高压是由于肺血管床减少、驳流增加、对二氧化碳释放的减少等多种机制导致的。
与肺动脉高压相比,COPD的肺动脉压力较低,而静脉压力升高。
3. 血栓性肺动脉高压 (CTEPH)CTEPH是由于肺动脉内发生栓塞而导致的肺动脉高压。
与肺动脉高压相比,CTEPH的肺动脉压力较高,但氧气饱和度较肺动脉高压为好。
4. 特发性肺纤维化 (IPF)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间质性肺疾病,其肺动脉高压是由于不完全被纤维化的小肺泡周围的支持组织产生了过度拉力,导致局部肺血管狭窄或闭塞所致。
与肺动脉高压相比,IPF的肺动脉平均压力较低,但肺毛细血管楔压较高,血红蛋白浓度也有所增高。
5. 肺血栓栓塞症 (PTE)PTE是由于肺血管内血栓阻塞而引起的急性肺循环障碍。
与肺动脉高压相比,PTE的症状比较急性,如急性气促、胸痛、咳嗽、咯血等。
6. 其他还有一些罕见的原因如淋巴血管肌瘤病、肺动脉平滑肌增生症、结缔组织疾病、肺动脉狭窄或闭锁等也可呈现肺动脉高压的表现。
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肺动脉高压类似,但各自的病因和诊断方法也不同。
综上所述,肺动脉高压的鉴别诊断要点在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心导管检查等多个方面,要综合考虑归属原因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肺动脉压分级
肺动脉压分级肺动脉压是指在肺动脉内的压力水平,通常用毫米汞柱(mmHg)来表示。
肺动脉压分级是根据肺动脉压力水平的高低来进行分类,旨在评估肺动脉高压的程度和严重程度。
下面将对肺动脉压分级进行详细介绍。
一、肺动脉压力正常范围正常情况下,静息状态下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为20-30 mmHg,舒张压(dPAP)为8-15 mmHg,平均动脉压(mPAP)为10-20 mmHg。
这是健康人群的正常范围。
二、肺动脉高压的分级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内的压力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根据不同的肺动脉压力水平,可以将肺动脉高压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轻度肺动脉高压(mPAP 21-30 mmHg)轻度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平均压在21-30 mmHg之间的情况。
这时肺动脉的压力已经超过了正常范围,但还未达到严重的程度。
轻度肺动脉高压可能是由肺部疾病、心脏疾病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2. 中度肺动脉高压(mPAP 31-40 mmHg)中度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平均压在31-40 mmHg之间的情况。
此时,肺动脉的压力进一步升高,已经超过了轻度肺动脉高压的范围。
中度肺动脉高压可能会导致肺血管收缩、肺循环阻力增加等症状。
3. 重度肺动脉高压(mPAP > 40 mmHg)重度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平均压超过40 mmHg的情况。
此时,肺动脉的压力已经明显升高,达到了严重的程度。
重度肺动脉高压可能会导致肺血管破裂、肺动脉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对心脏和肺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如果出现肺动脉高压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根据肺动脉压力的分级,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采取一些非药物治疗措施,如减轻体重、戒烟、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等。
对于严重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如肺动脉瓣替换术、肺动脉血管成形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肺动脉高压你必须知道的知识
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少见的,预后不良的进展性疾病,有心血管系统“恶性肿瘤”之称,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注册登记的结果,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确诊后未经靶向治疗平均生存时间仅为 2.8年。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PAH的生存率有所改善,但也并不是很理想,五年生存率也只能达到60%。
了解肺动脉高压的相关知识对预防和治疗都有一定帮助,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肺动脉高压。
什么是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指肺动脉压力升高超过一定界值的一种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状态,其主要特征为肺血管阻力增加和肺血管压力持续升高,最终结局是右心衰竭和过早死亡。
肺动脉高压的症状
肺动脉高压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呼吸困难,表现为进行性活动后气短,病情严重的在休息时也可出现,而肺动脉高压导致的心排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会导致患者昏厥、疲劳、乏力、运动耐量减低;右心缺血,右心室肥厚冠状动脉灌流减少,心肌相对供血不足会引起患者心绞痛或胸痛,还有一部分患者会因为肺毛细血管前微血管瘤破裂所致咯血;患者肺动脉扩张压迫喉返神经可导致声音嘶哑;还有患者会表现出右心衰的症状如食欲缺乏、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双下肢、会阴、腰骶部水肿,胸腹水,口唇、指尖、耳廓发绀,神经系统症状等。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1、一般治疗
临床上有多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方法,一般治疗可以采取康复训练、社会心理支持、避孕、疫苗接种。
2、手术治疗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是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首选治疗措施,适应证为心功能Ⅲ、Ⅳ级,肺动脉平均压达30mmHg以上,肺血管阻力>300dyn·s/cm5,血栓位于肺段以上动脉手术能达到者。
3、靶向药物治疗
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包括波生坦、安立生坦、伊洛前列素、曲前列尼尔、
凯那®贝前列素钠等。
其中较为常用的为凯那®贝前列素钠。
)衍生物,可以通过血凯那®贝前列素钠是全球首个口服的前列环素(PGI
2
小板和血管平滑肌的前列环素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 cAMP 浓度升高, + 流入及血栓素 A2 生成等,从而有抗血小板和扩张血管的作用。
多抑制 Ca
2
项国外临床研究显示,贝前列素钠治疗 PAH 的效果显著。
凯那®贝前列素钠吸收代谢快,口服1-2小时即可达到最大血药浓度,多次给药后无药物蓄积作用,可长期服用,在治疗肺动脉高压时可以有效降低肺阻力,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