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之中国的农业.种植业
高中地理五大农业地域类型
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
交通运输
便利;便于粮食出口
便利,市场广阔
交通便利
运输便利
需求
人口稠密,需求量大
市场广阔,提高商品率
面向市场
需求量大
市场广阔
特点
机械化水平低高源自高高高生产规模
小
大
大
大
较大
商品率
低
高
高
高
高
其他
小农经济、单产高、商品房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种植历史悠久
生产规模大、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
2.防范虫灾、自然灾害
1.修建铁路
2.围栏放牧
3.种植饲料
4.打井取水
5.培养良种
1.增加科技投入,
2.培育良种奶牛;
3.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产品质量
4.提高现代化水平
1.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水土或者环境
2.循环利用副产品(秸秆还田)
地域类型
以种植业为主
以畜牧业为主
以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分类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混合农业
产品
水稻
小麦、大豆、玉米
牛羊肉、皮毛
牛奶、奶制品
小麦、玉米、牛、羊
生产目的
自给
面向市场
面向市场
面向市场
面向市场
生产规模
小农经济
大农场
大牧场
中小农场为主
大规模密集型农场
分布
东亚温带、亚热带季风区(日本、中国),东南亚、南亚的热带亚热带的季风气候区(泰国、印度)
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气候适宜,光热充足
高中地理微专题——中国农业之农作物分布(37张PPT)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 地
与高原比较,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地 势平坦,水源充足。
与我国东部相比,海拔高,热 量不足
培育良种.大棚
中国的种植业
4、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主要农作物
粮 小麦 春小麦
食
冬小麦
作 水稻
物 玉米
棉花
经 油料 济 作物 作 物 糖料
作物
花生 油菜 甜菜 甘蔗
主要分布区
粮食作物 小麦:
春季低温阴雨,夏季伏旱,人 均耕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 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
发展水利
西北灌溉 新疆绿洲地带、河西走 农业区 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 壤肥沃,有灌溉水源;地广人稀,地价 低。
水源紧缺;土壤盐碱化、冬季 易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
植树造林、节水农业
青藏高原 河谷农业
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 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 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2)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花种植(6分)
①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
②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
分布区
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区位条件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东北商品 三江平原、松嫩平源、 农业基地
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广 冬季温度低,热量不足,冬季
人稀、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工业 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土地退
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化,土壤肥力下降;
改造措施
温室、培育良种;发展农业科 技,加大科技投入,改进耕作 方式;植树造林,保护生态, 发展生态农业
高中地理《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气候温和
茂盛,地广人稀,
土地为租牧金场低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
牧场的商品经营。 (3)除了自然条件外距,海该港国近还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
、
和
培育良种牛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种植饲料
的区位因素,促进了 开辟水源
(1)A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这里有大面积的大牧场放牧业气候区,适宜经营
业。
(2)B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
阅读材料? 1、商品率、机械化程度高。 2、大城市周边以生产牛奶为主,远离城市以乳制品为主。
比较: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类型 西欧乳畜业
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湿润)
草种 多汁牧草
肉种 奶牛
社会条件 接近市场
阿根廷大牧场放牧 干旱、半干旱 业
稀疏植被
肉牛
交通条件依赖大
(1)写出水稻主要分布区的名称:
高中地理《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 业地域类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四种农业地域类型 :
季风水田农业 • 以植物为对象:
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 以动物为对象: 乳畜业
一、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
2、区位优势
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 因素
,种植的作物主要是
和
,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
②
③ 干旱半④干旱 ⑤
畜牧业
(3)C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它是随着
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市场农业类型。 商品谷物农业
小麦
玉米
城市
乳畜业
判断下列甲、乙两幅图的农业地域类型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24讲中国的农业学案
第24讲中国的农业[核心素养目标] 1.掌握我国农业分布特点,运用区域认知方法了解我国主要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主要分布区。
2.联系各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变化特点,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综合分析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根据资料综合分析某区域的农业发展优势条件、制约因素及其发展方向。
必备知识·自主落实——读图填绘构建脑图一、农业概述1.农业结构:农、林、牧、副、渔(“五业”)。
2.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3.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现代农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和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是决定性因素,图析如下:二、我国的农业地区分布1.种植业【填图绘图】在上图中标出下列内容:①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②我国主要甘蔗和甜菜产区。
(1)分布:东部____________的平原地区。
(2)内部差异①成因:南北________条件的显著差异。
②表现(3)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①小麦:小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分布比较广。
按播种季节可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
春小麦在春季播种,夏、秋季收获,生长期一般为80~120天。
春小麦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的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
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生长期比较长、地区差异也比较大,南方一般为120天,北方一般为270天,西南海拔较高的地区一般为330天以上。
我国以冬小麦为主,主要分布在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地区,长江以南地区也有分布。
高中地理课件-中国的农业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①气(光照、降水、热量、昼夜温差)②地
③水
④土(肥力、厚薄、性质)
⑤病虫害 → 自然灾害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政策、交通、科技、劳动力
其它(如地价、资金、开发历史-种植经验、饮食习惯等)
(寒潮、霜冻、台风、洪涝、春旱、
伏旱等)
中国温度带的分布
几种特色农业绿洲农业
河谷农业
坝子农业
灌溉农业
基塘农业
立体农业
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
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饮料作物水果
水稻小麦玉米油菜
花生
大豆
甘蔗
甜菜
棉花
麻类作物
茶叶
咖啡
可可
柑橘
苹果
西瓜
(雨热同期)
暖温带:冬小麦
生长周期比较长
油菜:
喜温、喜湿
花生:
喜温、干燥
砂质土壤
生长周期长
耐盐碱、干旱
生长周期短
喜湿、好光
生长后期不喜水
茶树具有喜酸怕碱、喜光怕晒、喜暖怕寒、喜湿怕涝等特征。
土壤宜为酸性的红壤;
降水充沛,云雾天气多;
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
地形以丘陵为主,利于排水。
农耕区畜牧业。
高中地理知识点:几组农业概念的区分
高中地理:几组农业概念的区分1. 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类型按生产对象不同,划分为种植业、畜牧业和混合农业;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程度划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按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划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一般而言,粗放农业大多为自给农业,而混合农业、密集农业多为商品农业。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成型、区域性的农业生产类型。
按动植物的地域分布、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分为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种植园农业、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游牧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农业类型强调农业的部门结构特点,农业地域类型侧重于农业的区域特点。
2. 复种制度与复种指数复种制度(或叫做耕作制度)是指一年内,在同一耕地上种植作物一次、二次还是三次,即重复种植作物的次数。
复种指数则指某一地区全年总播种面积和总耕地面积之比,它是衡量耕地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常用百分数表示。
如某农场有耕地1000亩,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500亩,则复种指数为150%(即复种制度为一年二熟)。
3. 间作与套种、连作与轮作间作指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且一种为主,其他为间作物的种植制度;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
间作与套种的共同优势:充分利用生长季节;用地养地相结合;增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利于多种经营的发展;有利于错开农活。
连作指一年内或连续几年内,在同一田地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优点是充分利用同块土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大量种植生态上适应且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作物,没有倒茬的麻烦,产品单一、管理简便。
轮作指在同一田地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类型作物的种植制度。
优点是有利于防止病虫害、均衡利用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是开发土壤资源的生物学措施。
(完整版)高中地理的农业(教案)
中国的农业[考纲要求]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知识讲解]南方的水稻栽培、黄河流域的谷子栽培世界最早。
大豆的原产地、栽桑养蚕和栽培茶树的故乡。
我国是生产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最多的国家。
耕地占世界7%,人口占世界22%。
1.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1)大部分在中低纬度,热量条件优越。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
(2)水资源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多旱涝灾害。
(3)山地多,耕地、林地面积小。
(4)历史悠久,耕地质量好,后备资源不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区)(5)生物资源品种丰富。
2.种植业(1)种植业与自然条件影响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活、水源丰富、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分布: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 南一年两熟、海南岛一年三熟(2)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重要性:需要量大;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增长慢,人均量不多;自然灾害频繁提高粮食产量途径:一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和质量建立条件: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好处:粮食生产专业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先进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主要基地:三江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松嫩平原(四江三湖一成松)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等5大片。
油料基地:山东、河北——花生,长江流域——油菜(播种面积最大) 商品粮基 地糖料基地:甘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出口农业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花卉、蔬菜、水果等。
适应市场,发展多种经营:自然条件多种多样,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需求多方面,提高农民收入3.林业、牧业和渔业(1)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作用:既有环境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第一轮复习中国的农业[1]
•概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 业、林业、畜牧业和
渔业。在我国,种植
业是农业的主体。 水稻、谷子栽培世 界最早。 大豆的原产地 桑蚕、茶树的故乡。
我国是生产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最 多的国家。 耕地占世界7%,人口占世界22%。
高考形势分析
该部分知识在今后的高考命题时还有以下四个趋势:
一、不回避热点,如我国的农业问题。
二、不求形式翻新和热点吸引,追求运用地理原理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重点考查地理突出的思维能力, 考查“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等 高层次的能力。
三、纯记忆性的题目大大减少,进行综合分析能力 考查的题目增加。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商品粮基地
江淮地区
成都平原
江汉平原
太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我国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影响因素
商品粮基地 主要农作 有利条件 物
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
小麦、 玉米
地广人稀、土壤 肥沃、机械化水 平高、交通便利
不利条件
热量不足、 复种指数低
长江流域
水稻
江淮地区
珠江三角洲 地区
农业基础好, 地形平坦、水 热充足
④绿洲农业: 新疆塔里木 盆地和准葛 尔盆地.
⑤河谷农业: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 谷地.
农业特色
③灌溉农业: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①耕作业: 东部季风区
②坝子农业: 云贵高原
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 草甸草原
骆驼,山羊
马牛羊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高中地理教案范本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高中地理教案范本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教学内容种植业的定义与分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种植业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地位和作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种植业的概念和特点。
1.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种植业的定义与分类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种植业特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种植业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种植业的分布与影响因素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2 教学内容种植业的分布特点影响种植业分布的主要因素2.3 教学方法采用地图分析法,结合案例讲解,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分析案例来理解种植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4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种植业分布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分布特点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种植业分布的影响因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观点第三章:种植业的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的生产技术及其经营管理。
3.2 教学内容种植业的生产技术种植业的经营管理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种植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
3.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种植业的生产技术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种植业经营管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提高种植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第四章:种植业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4.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4.2 教学内容种植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策略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种植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4.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种植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实现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五章:种植业案例分析5.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典型的种植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8单元 第6讲 中国的产业活动 教案
第六讲中国的产业活动考点1中国的农业夯实基础1.概述(1)农业五部门:农、林、牧、副、渔(“五业”)。
(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__国民经济__的基础。
2.种植业(1)概念:在耕地上种植__农作物__的农业生产部门。
(2)主要分布地区:我国东部__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__。
(3)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和农作物差异①产生原因:南北气候条件的显著差异。
②表现(4)主要商品性农产品基地①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汉江平原、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②商品棉基地:黄淮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江汉平原、南疆。
③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
3.畜牧业(1)牧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北的半干旱、干旱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共划分为四大牧区,分别是__内蒙古__牧区、新疆牧区、__青海__牧区和西藏牧区。
(2)农耕区畜牧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__四川__盆地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以__舍饲和秸秆__饲料为主,是我国畜产品的主要来源。
4.林业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__天然林区__,西南的__横断山区__是我国的第二大天然林区;东南的台湾、福建、江西省的山区是我国主要人工林区。
5.渔业(水产业)其农产品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居首位,优势区域为东南沿海养殖带、黄渤海养殖带和长江中下游养殖带。
核心考点突破一、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和影响条件三、我国粮食安全状况我国粮食安全现状是处于低水平、偏紧张的供求阶段。
1.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1)人口快速增长,粮食需求巨大。
(2)资源环境问题。
①农业缺水;②耕地减少(东部沿海和发达地区耕地锐减),质量下降(优减劣增);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引发环境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④灾害频繁(洪涝、干旱、蝗灾等)。
(3)粮食生产投入不足,种粮效益低,产粮区经济条件差,粮农缺乏积极性。
高一地理农作物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农作物知识点归纳农作物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它们承载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在高一地理课程中,学生们将接触到许多关于农作物的知识,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
一、农作物的分类农作物可根据其用途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
粮食作物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如稻米、小麦和玉米等;经济作物指的是用于工业生产的作物,如棉花、油菜和烟草等;饲料作物则是用于喂养牲畜的作物,如苜蓿和玉米秸秆等。
除了按用途分类,农作物还可根据其种植方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种植方式有农田种植和园艺种植。
农田种植是指在农田中进行大面积的种植,如水稻和小麦等;园艺种植则是指在小规模的园地中进行种植,如蔬菜和水果等。
二、农作物的适生环境农作物具有不同的适生环境要求,这取决于其生长和发育的需求。
例如,水稻喜欢湿润的环境,因此适宜在亚热带和热带气候中种植;相反,小麦则适宜在温带和寒带气候中生长。
此外,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和水资源等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三、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其中,土壤改良是种植技术的基础。
通过施加有机肥料、调节土壤pH值和控制盐分等方法,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此外,合理的种植密度、科学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也是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关键。
四、农作物的区域分布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的农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不同的区域分布。
例如,在中国,北方地区适宜种植小麦和玉米,南方地区适宜种植水稻和蔬菜。
全球范围内,稻米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玉米主要分布在美洲地区。
五、农作物的发展与问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作物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需求,农作物的品种改良和增产措施不断进行。
例如,杂交育种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性。
然而,农作物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土地和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等,这些问题给农业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威胁。
六、农作物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农作物的种植将更加趋向于绿色、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高中地理中国农业 2
2.三大棉区区位条件分析
棉区
优势
劣势
新疆南部
光照充足,晴天多,灌 水源限制;土地少;距
溉便利;长绒棉产区
市场远
黄 淮
冀中南
地形平坦,土层深厚;
海 流
鲁西北
降水适中;劳动力丰富; 中、低产田多,旱涝、
域 豫北平原 种植历史悠久;交通便 风沙和盐碱
黄淮平原 利,市场广阔
长 江
江汉平原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流 域
长江沿岸、
水热资源丰富;劳动力
滨海平原 丰富;交通便利
秋季多雨,不利于收摘
花生:居于首位;主要 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 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
产量最多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 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 江流域。有“北移南迁” 的趋向,如黄淮海平原,
辽、黑及华南地区
生长习性:喜高温, 需水肥量大,生长期 长。台湾、广东、福 建、四川、云南、海 南是主要产区(热带、
亚热带)
生长习性:喜温 凉,耐盐碱、干 旱,生长期短。 黑龙江、吉林、 内蒙古、新疆四 个省区(中温带)
茶叶分布:秦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地区
酸性土壤
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福建产量占全 国3/4
热带经济作物:热带,亚热带地区.
基地---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西双版纳
天然橡胶,椰子,胡椒,咖啡,油棕,剑麻,热带水 果
根据我国农业部2003年2月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 划》,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如图7所示。读图7回答 20~22题。
20.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为 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 B.棉花、大豆、油菜、 甘蔗 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 D.大豆、油菜、 棉花、甘蔗
高中地理 中国的农业知识梳理
高中地理中国的农业知识梳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
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
种植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
我国的种植业区也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
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农业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两个特点。
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尚比较低;b“靠天收”“靠天养畜”的局面尚没有根本扭转。
农业综合生产力尚比较低,抗灾能力,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农业生产波动较大。
c农业结构尚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太小。
d农业“新,特,优”产品尚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低。
e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
如耕地减少、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减少等,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趋频繁。
一、种植业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在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三、林业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少林国家;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工造林最显著的国家。
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主要树种:有红松、兴安落叶松;②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垂直分异明显;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主要树种:马尾松、毛竹、茶叶树、油茶树。
我国主要防护林体系:①“三北”防护林体系: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③沿海防护林体系:缓解台风、海啸、暴雨的侵袭,有效保护农田。
④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降低风速,保护农田⑸其他经济林:温带的苹果(北方暖温带和中温带地区);亚热带柑桔(南方亚热带地区);亚热带的茶树(南方各省山区);南部沿海各省(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
海南还出产椰子。
云南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是我国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高中地理 高考一轮复习 中国地理 中国的农业 亢洁
三、畜牧业
四大牧区: 内蒙古牧区(载畜量最多)(三河马、三河牛) 青海牧区(牦牛)
西藏牧区(牦牛)
新疆牧区(细毛羊) 滩羊——宁夏
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牧区畜牧业与农耕区畜牧业的比较
地 位 牧区 畜牧 业 生产 方式 主要产品 生产对象 饲料来源
次
放牧
皮、毛及 肉、奶 肉、蛋、 奶、禽
太湖平原
闽南三角地区
珠江三角洲
中国农业商品基地分布图
珠江三角洲
蚕桑生 产基地
长江三角洲 四川盆地
商品粮基地
商品棉基地
商品出口基地
二、林业
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最大的天然林区)
西南横断山区(第二大天然林区)
东南部台湾、福建、江西等山区(人工林)
除森林外,还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 暖温带的苹果(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新疆、 辽宁等省) 亚热带柑桔(主要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 亚热带的茶叶(产于南方各省山区) 南部沿海各省(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出产 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海南还出 产椰子。 天然橡胶(云南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
主要特色农业类型
灌溉农业
坝子农业
立体农业 基塘农业
历年高考试题回顾
(2003春季)11.右表是2001 省区 稻谷 小麦 甘蔗 甜菜 a 242.4 1.5 57.5 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 种面积(万公顷),a、b省区 b 156.7 42.3 18.2 分别是( B ) A.内蒙古、江苏 B.广西、黑龙江 C.湖北、甘肃 D.河南、新疆 (2003年上海)12. 下列关于我国农产品生产基地分布的叙 述,正确的是( D ) A. 糖料作物基地集中在华南地区 B. 全国性商品棉基地集中在西北内陆 C. 全国性商品粮基地分散在各大农业区 D. 饮料作物--茶叶主要产区在南方丘陵山地
高中地理-中国的农业
16.(08北京3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1)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 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
(2)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 流动);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 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
我国粮食安全状况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是处于低水平、偏紧张的供求阶段。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
(1)人口快速增长,粮食需求巨大 (2)资源环境问题 ① 农业缺水; ②耕地减少,质量下降; 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引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④灾害频繁(洪涝、干旱、蝗灾等)。 (3)粮食生产投入不足,种粮效益低,产粮区经济条件 差,粮农缺乏积极性。 (4)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生产条件、经营方 式、粮食转化程度、区域矛盾、贮存和流通安全等均存 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3)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 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原因是:从西(东) 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 影响逐渐增强(减弱)。
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 粮、油、糖生产基地。 (4)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 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3)建立健全国家粮食安 全保障体系。
(4)强化商品粮基地建设。 (5)加强节粮建设,倡导 适度消费。
(08江苏)下图为“我国江南 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 结构的饼状图”。 3.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 理的主要原因是 A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高考地理农业常识
高考地理农业常识
在高考地理中,农业常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农业常识:
1.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自
然条件如气候(热量、降水、温差、光照)、地形、水源和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交通、政府政策、劳动力、资金、管理水平、种植历史等;技术条件如冷藏、良种、化肥、机械、农药等。
2.农业类型:主要包括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
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和混合农业。
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地广人稀,地表主要为草原植被。
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
混合农业是一种在同一农场中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3.农业生产的特点:包括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4.农业的投入因素: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技。
5.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包括农、林、牧、副、渔。
6.农业按投入分类:包括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7.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包括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具体详细地理解、掌握有关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内容,锻炼和培养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审题,挖掘题目中的隐含信息,确保答题全面、完整、不漏点。
高中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6 中国的农业
6 中国的农业学习目标1.粮食问题,解决粮食的途径2.中国的农业类型及农业区域,地形、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4.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图表导航1.读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完成:(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商品粮基地是: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⑧____、⑨____。
(2)以上商品粮基地的地形多为____,位于东部____区,其____和____配合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3)有两个商品粮基地的省是____;既是商品粮基地,又是甘蔗产区的代号是____和____。
(4)根据耕地类型和粮食品种将以上商品粮基地归类,完成下列表格。
【答案】(1)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郡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2)平原(盆地)季风热量水分(3)黑龙江③ ⑨(4)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江淮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2.读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A、B、C、D所示区域的经济作物名称。
A是____,B是____,C是____,D是____。
(2)四种经济作物中属糖料作物的是____,属油料作物的是____。
(3)造成四种经济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自然、社会经济)。
(4)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是____,____流域是其主要的产区。
(5)甜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____省、吉林省、____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从温度带看,甘蔗主要分布在____带和____带,花生主要分布在____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甜菜主要分布在____带。
【答案】(1)甘蔗甜菜油菜花生(2)甜菜、甘蔗油菜、花生(3)自然(4)油菜长江(5)黑龙江内蒙古热亚热暖温中温3.读我国牧区图,完成各项要求。
(1)图中牧区与农区的界线大致是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分别说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牧区名称:A是____牧区,B是____牧区,C是____牧区,D____牧区。
高中地理中国农业w
1. 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偏低: 2.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 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 抗灾能力弱、农业生产波动较大 3. 农业结构不合理: 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小。 4. 农业“新、特、优”产品尚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农民收入水平低。
5. 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
如耕地减少、土壤盐碱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 减少、土壤污染等,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趋频繁。
区域地理 P170页 考点二 不利
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水旱灾害频繁 多大风、寒潮、暴雨、台风 等灾害性天气 多山、干旱地区面积广 耕地、林地比重小,后备土 地资源不足、垦殖费用高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径流季节变化大
总量丰富、类型多样 农耕历史悠久、土壤肥沃
总量丰富,河川径 流量居世界第 6 位
• 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
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②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 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 为主。
三、中国的农业类型
(三)畜牧业 • • • •
畜牧业:指靠放牧或饲养牲畜而取得产品的生产部门。 我国畜牧业可以分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 牧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半干旱、干旱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 农耕区畜牧业分布在广大东部农耕区 (城郊农业) • 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水稻: 秦岭—淮河 以南
(1)主要粮食 作物分布
春小麦:古长城以北
冬小麦:古长城以南 玉米 南疆 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 花生: 山东、河南
(2)主要经济 油菜: 长江流域 作物分布 甘蔗:台湾、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省, 四川盆地 甜菜:黑、吉、内蒙古、新
高中地理重要概念解析农业与农村发展
高中地理重要概念解析农业与农村发展高中地理重要概念解析农业与农村发展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研究的范畴极其广泛。
在高中地理学中,农业与农村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农业与农村发展不仅涉及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还与资源利用、人口流动、社会发展等方面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几个关键角度对农业与农村发展进行解析。
一、农业的概念及作用农业是人类利用土地进行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的经济活动。
农业作为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之一,在人类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农业不仅是满足人类食物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提供原材料和能源的重要来源。
此外,农业还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密切相关,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产业。
二、农村的定义及发展农村是指以农业为主导经济活动的地区,也是农民在乡村地区居住和生活的区域。
农村的发展与农业发展密不可分,也与农民的收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发展有关。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发展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解决农民工问题、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成为农村发展的重点。
三、农业与农村发展中的地域差异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的不同,不同地区的农业与农村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发达地区的农业往往更加现代化和科技化,生产效率高,企业化程度高。
而落后地区的农业则相对传统,生产力低。
这也导致了不同地区农村的经济状况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
因此,要进行全面的农业与农村发展,需要考虑地区差异,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四、农业与农村发展中的非农化问题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出现了很多非农产业和非农就业岗位。
这也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但要注意的是,非农化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农村人口减少、土地资源利用不当等。
因此,在推动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合理规划非农产业的发展。
高中地理考点: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分析及发展
中学地理考点: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分析及发展
1.小农经营
(1)成因分析:亚洲水稻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
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很少。
(2)发展措施:适度扩大生产规模,施行集约化生产。
2.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1)成因分析:通过农夫精耕细作,水稻单产高,但由于耕种规模小,每户总产量不大。
受传统观念和经济水平的制约,农夫将收来的稻谷相当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及家禽、家畜的饲料用粮,而很少送到市场去出售。
(2)发展措施:限制人口数量,增加人们的商品意识。
3.机械化水平低
(1)成因分析:由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再加上亚洲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农夫主要凭自己的人力来完成农活。
(2)发展措施:加快机械化发展,提高机械化水平。
4.水利工程量大
(1)成因分析:水稻生产过程须要大量的水,所以浇灌系统是必不行少的;加之,亚洲夏季风不稳定,水旱灾难频繁,对水稻生产威逼很大,水稻区必需修建各种防洪、防旱的水利设施。
(2)发展措施:政府需大力投资并组织兴建水利工程。
5.科技水平低
(1)成因分析:农夫文化科技素养低,主要凭阅历精耕细作。
(2)发展措施:政府加大科技投入,如全国各地建立一些农业科
技站和推广系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农业
农业概述
农业的五个部门----农、林、牧、副、渔(‘‘五业”)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为人们提供生活资料和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及消费市场)
种植业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种植业是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
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
种植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它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
我国的种植业区也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
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