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语上 25.《古诗两首》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古诗两首》释句导读
《古诗两首》释句导读
《古诗两首》释句导读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这句诗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和环境气氛。
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两行诗由写景转入送别: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古诗两首》教学内容
《古诗两首》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本课古诗是《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
《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涵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
耐人寻味。
《游山西村》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刻画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学习目标1.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
2.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学情分析这两首诗中的生字不多,因此学生诵读起来不算困难。
学生在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多读几遍,很容易熟读成诵。
学习《题西林壁》时,要突出“横、侧、远、近、高、低”几个字,体会诗人在庐山时,每到一个地方都在仔细的观察、欣赏。
学习《游山西村》要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莫笑、足”等词语。
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学生比较困难,教师加以帮助。
教学重难点:1.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突破措施:引领学生熟读课文,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诗的大意。
学生:查阅作者资料。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学习《题西林壁》。
第二课时:学习《游山西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莫、腊”等生字。
2.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1.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过程一、复习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
1. 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
板书课题,读诗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3篇优秀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3篇优秀教案《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
(让学生用自身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二、学习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绝径踪孤舟翁钓(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和时提醒(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书)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
(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身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和时进行协助指导)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万径人踪灭。
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 古诗两首—江雪|苏教版 (共22张PPT)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zh ē n)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樽(z ū n);酒杯。 丝纶:即丝织编成的钓鱼的绳子。
王士祯,清代诗人,不仅文学成 就高,为政也颇有政绩,康熙皇帝曾 赐他亲笔书画,人生几乎可谓是一帆 风顺。带着一份悠然自得的洒脱,一 种对生活的满足与感激,一种陶醉于 自然的情趣,王士祯应朋友邀请,为 一幅古代名画《秋江独钓图》题诗。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1.千山:周围
的群山。
江雪
【唐】·柳宗元
6.孤舟:孤单
单的一条小
2.绝:绝迹,不
存在。
千山鸟飞绝,7.蓑船。笠翁:
3.万径:数量 万径人踪灭。 身披蓑衣,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这是一场(
)。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写作 背景
柳宗元,唐代著名的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长安参加革
新,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 被贬到荒凉的永州。他没有住的地 方,只好借住在一间寺庙里,没到 半年,与他同去的老母和女儿相继 病逝。他是那样孤独,想到自己 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一片忠 心无人理解,心中充满了悲愤。但 他不愿与人同流合污,仍然在孤独 中默默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坚强地 等待着希望的一天。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25、古诗两首《元日》(1)
精神— 顽强不屈 心情— 孤独悲愤 环境— 寒冷凄凉
品评《元日》和《江雪》
相同点: 1、都描写冬季 2、作者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不同点
1、表达了不同的情感
《元日》表现了人们喜 气洋洋欢度春节的幸福 景象,也寄托了作者执 政变法,对未来充满希 望的喜悦心情。
读读古诗,思考:
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过年的吗?从诗 中哪些地方知道?把它画起来。
燃爆竹 饮屠苏
换新桃
《元日》诗主要内容
•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 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 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 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 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 浓厚的生活气息。
《元日》诗主要思想情感
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 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 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 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 生机。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 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在王安石担任宰相之后,积极 推行新法,《元日》就写于这一年 的春节。在他的心目中,新的国家 政策好像春风浩荡,阳光普照,一 定会给国家带来了欣欣向荣、人民 安居乐业的新气象,此时此刻,王 安石的心情怎样?
《江雪》流露出诗人凄 清、孤独、寂寞的情怀, 在遭受打击之后,寄情 山水,不愿与当权者同 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 借景抒情
• 这首诗中,渔翁与大自然抗争的形 象正是诗人柳宗元自己的精神写照: 越是艰难困苦才越能激发“我”顽 强不屈的精神,不是吗?
思考:你读过的古诗中,还有谁
也有这样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的?
古诗两首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人教科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课件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 水绕,花团锦簇,春光 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 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 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 令人回味无穷。现在多 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 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山重水复疑无路,
山岭重叠,溪水迂 曲,远望好像前面已 经没有路了
柳暗花明又一村
走到近前才知道在垂柳掩 映山花烂漫的地方又出现了 一个山村
诗人游玩,经历了什么?心情如何?
表现感情: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 光和农村的人情里 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 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佳句赏析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5、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宋代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 县人)。早年中进士,以 文章知名。他在诗、词散 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做作品大都挥洒自如,明 快豪放。他以诗为词,扩 展了词的领域和表现手法, 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著有《东坡全集》。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陆游 ,号放翁, 南宋爱国诗人,平生 作诗近万首,是古代 诗人中创作作品最多 的,有《渭南文集》, 《剑南诗稿》。
莫笑农家腊酒浑
(你)莫因农家 的腊酒浑浊而笑 话他们
丰年留客足鸡豚
(他们)是用丰足的 菜肴款待你,没有把 你当成外人
烟云
远眺庐山
观音听琵琶 皇冠峰
龙虎山
锦绣谷
题: 书、写
不识:看不清、认不清ຫໍສະໝຸດ 只缘:只因为此: 这
身:自己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 山岭;从正面看,庐山是峭拔挺立 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 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姿态。
小学四年级语文 25古诗两首
25古诗两首【学习内容】25古诗两首【文本分析】主要内容:《元日》是一首吟咏春节的绝句,描绘了一派除旧布新、欢乐喜庆的迎春景象。
《江雪》描绘的正是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
文章主题:《元日》表现了人们对吉祥美满生活的祝福和期盼,也体现了王安石除旧布新的改革精神。
《江雪》表现了作者拔流绝俗、孤傲高洁的品格。
写作特点:1、融情于景,寄寓深刻。
2、寓情于景,感怀世事。
本文知识点梳理:1、了解作者的朝代及生平。
2、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元日、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千山、绝、万径。
3、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的主要内容。
4、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感情。
5、适度拓展王安石、柳宗元的诗歌。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5、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第一课时《元日》【本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
谁能背一首给大家听听?2、对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从大家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走进这座宝库,再领略两首古诗的美妙情境。
二、学习古诗《元日》。
1、读——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读准诗题、作者、读通每一句诗。
(2)抽生读,检查字音及停顿情况。
(3)将整首诗读得正确、流利。
2、看——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仔细观察图画,然后再读读古诗,从中知道了什么?(2)互相交流。
3、议——探究协作,读中悟情。
(1)以小组议议,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词语还没有读懂。
2014四上语文古诗两首
25.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活动:1.同学们,农历十二月份结束后,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
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
你联想到什么?二、学习新课1.初读课文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爆屠曈换符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屠杀苏醒交换符号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⑷全班齐读全诗。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第二课时一、谈雪激趣入课题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出示雪景图)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
3.指生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1)播放音乐,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
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
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3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3篇四班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借助解释,读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和伴侣依依惜别之情,培育审美情趣。
3、强化语感训练,提高鉴赏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精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同学们,离上课还有几分钟,我们来玩个嬉戏,轻松轻松。
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背了许多古诗,我们来玩个古诗对接的嬉戏,好吗?我说上句,你接下句。
看谁举手最快,回答得最好:1、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和汪伦送我情。
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又快又好,果真名不虚传啊!同桌玩一玩。
二、导入1、刚才我们抢答的是哪两位诗人的诗呀?(李白、孟浩然。
)2、李白、孟浩然不只都是唐代的大诗人,他们又是一对好伴侣,今日我们一起来观赏与他俩有关的一首古诗。
大家齐读。
3、诗的题目中有三个生字,给你1分钟能记住吗?赶快打开书本100页。
记住了吗?来,跟老师一起来写。
hè鹤:留意左边略微写窄一点。
mèng孟:上面的“子”比较长。
líng陵:左窄右宽,后鼻音。
三、读题获信息1、一起来读读:来,随着我的手势再读一遍,留意节奏。
你看,留意了节奏,读得好听多了。
2、读了几遍课题,你读出了什么信息?3、说得真好,用你的朗读告知大家:李白,在何处/送何人/去何地。
一幅多么清楚的送别画面。
同学们真会读书,读了几遍诗题,就猎取了这么多信息。
今日,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一起来观赏这首古诗。
四、读精确、读流利1、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古诗,留意读准字音。
2、读好了?请你读给同桌听听,让他说说你读得怎样。
3、谁情愿读给大家听听。
还有想读的吗?4、其他同学能读好吗?那我们一起来读。
语文四年级上人教新课标5《古诗两首》--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 <游山西村>全诗紧扣“游”字,按时
间推移展开记叙,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
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小路上,“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
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终于来到山 西村.这里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 团锦簇的景象,这两句诗蕴涵着生活的哲 理,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涵着希望.
10/29/2023
• 在山西村,正植社日临近,农 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 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陶醉 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里, 对这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10/29/2023
成语典故:柳暗花明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抒发了抗金爱国 的情怀,一度得到孝宗的赏识,所以入朝当了军器少监。 但朝中的投降派百般排挤他,不断上书皇帝,诬陷他终日 赏花吟诗,不务正业,皇帝偏听偏信,结果陆游被弃。 陆游怀着满腔的愤怒,回到老家绍兴闲居。一天,陆 游前往山西村拜访友人,友人及左邻右舍听说陆游来访, 都热情地接待他,家家户户摆酒设宴相迎。那淳朴的民风 使陆游十分感动,他诗兴大发,写下诗篇《游山西村》。 诗中有这样两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句既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寄 予希望的心境。“柳暗花明”后用来比喻环境的突然转变; 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找到了解 决问题的方法。
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村民们在 迎神的箫鼓声中来来往往。
农家虽衣冠简朴 ,但古老的乡俗却很盛行。
• 箫鼓:n.作v.,吹箫击鼓. • 古风:古老的乡俗.
10/29/2023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诗由写景转入抒情,从村外之景转写村内之 情。“春社”,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南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谓“立春后五戊日为 春社”。即立春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当这 一天将来临时,村子里不断的吹箫打鼓声 音,响彻云霄,洋溢着一片节日的欢快气 氛。乡民们还要向土地神祭祀,以祈求农 事的丰收。这个简朴的古代风俗,在当时 江南的农村仍然很流行。诗篇不仅反映了 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也表达了诗人喜 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25.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学会诗中3个汉字“爆”“屠”“符”,理解诗中“屠苏、曈曈日、桃符”等词语的意思,进而懂得整首诗的大意。
2.正确、流利、入情入境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体会诗所描写的画面和表达的感情,在吟经诵典中引导学生爱上我国的民俗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
难点:再现诗中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4.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学会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的情绪或情感的不同。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1)教师: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激趣导入,揭题解题1.欣赏歌曲《小拜年》。
2.关注歌词:“正月里过新年,亲朋好友真高兴。
家家户户来迎接,爆竹响连天。
每一家每一户,贴上一副新对联。
”从而初步理解“爆竹”“贴春联”的意思。
3.揭题,读懂诗题:古人用“元”表示头、开始的意思,那“元日”就是哪一天呢?(提醒:“元日”并非现在所说的“元旦”,而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春节。
)【设计意图:解“元”字,旨在让学生明确“元日”是指农历正月初一,正确把握全诗。
通过有层次地读,提醒学生每次读书都应有所收获。
】(二)初读古诗,读有节奏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体会其中的节奏。
2.指名读。
关注准确、通顺。
3.再指名读。
关注停顿、节奏。
4.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一、二、四句末尾一字的读音,指导理解“押韵”,再读诗歌。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首要的就是做到通顺、流利,并感受其中的节奏美。
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等形式来达成初读的目标。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融情想象,品读感悟1.赏读诗中“画”(1)教师范读,学生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古人过春节时的哪些画面。
(2)交流共享。
【预设1】“燃爆竹”画面——“爆竹声中一岁除”①读一读:这个画面你是从哪一句诗中读到的?②写一写:识记生字“爆”。
关注形声字,指导书写。
说一说: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a.相机理解:“岁”,拓展诗句: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b.查字典理解“除”。
(3)忆一忆:听爆竹声,说一说:这是的爆竹声。
(4)诵一诵:读诗句,感受喜庆。
【预设2】“饮屠苏”画面——“春风送暖入屠苏”(1)说一说,认一认:通过查资料的方法理解“屠苏”,指导识写“屠”字。
(2)想一想:人们一边喝着酒一边还可能会说些什么呢?(人物)(表情)地说:“。
”(3)读一读,品一品:带着这般喜庆的感受,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
诗句中哪个字写出了人们饮屠苏酒的感觉?(“暖”)说说你的理解。
①品味身体之暖②品味内心之暖(4)说一说,吟一吟年轻人想到,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道——(指名)老年人想到,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道——(指名)孩子们想到,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道——(指名)(5)升华理解再吟诵:简介王安石推行新政时的内心之暖,齐诵诗句。
(4)结一结:看,春风不仅把温暖的气息送入屠苏酒中,更将这暖暖的春意送进了人们的心田!【设计意图:古诗语言凝练,引导学生读中想象,以想象促读。
不仅读懂诗句表面的意思,更要依托诗歌内容,放眼儿童当下的生活,创设情境,通过读说、读写和谐有机融合,把诗歌读透、读厚,读出画面,继而读懂诗句蕴含的深意。
】【预设3】“曈曈日”画面——“千门万户曈曈日”(1)说一说: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2)提一提:哪个词语带给了你这样的感受?理解“曈曈”。
(3)解叠词:古诗的语言追求精练,这里却舍得笔墨,两个字重叠使用,是为了强调什么呢?(4)小结吟诵:是啊,新年的第一轮暖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多么温暖!一切都充满了希望!一起读这句诗——千门万户曈曈日。
【预设4】“换桃符”画面——“总把新桃换旧符。
”(1)读一读:这幅画面源自于哪句诗呀?生读诗句:总把新桃换旧符。
(2)猜一猜:观察书中插图,猜猜“桃”“符”的意思;录音简介“桃符”的由来;理解“新桃”“旧符”。
(3)写一写:识写生字“符”。
(4)读一读:出示书中彩图中的春联,指名读;齐读。
(5)贴一贴:欣赏春联,看看它们分别适合送给谁。
出示春联,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六畜兴旺千家同乐五谷丰登万象更新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桃李满天下春光遍校园勤学习春光好苦钻研幸福多小结:这一副副春联表达了人们不同的祝福和各种美好愿望。
齐读。
(6)对一对:①请学生关注以上春联,再联系旧知发现春联“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等特点。
②根据春联的特点,对一对。
一声爆竹除旧,万户桃符。
一声爆竹,万户桃符迎新春。
(7)齐读诗句。
3.总结归纳(1)说一说:诗读百遍,其义自现。
自己再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所描绘的画面。
(2)结一结:放爆竹、饮屠苏、曈曈日、换桃符,几个典型画面,寥寥数语,就给我们勾画出欢度新年的喜庆景象。
时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3)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春节贴春联的风俗,还温故了春联的特点,并学以致用,通过“对对子”的形式来深化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为后面理解王安石“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深刻寓意埋下伏笔。
】(二)品读诗中“情”1.引一引:引导孩子关注王安石的写作背景,互相聊聊查找到的作者的资料。
2.读一读:出示王安石的相关介绍,提醒学生重点关注他49岁那年发生的事,初步感知其写诗背景。
3.迁一迁:王安石当时是国家宰相,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家总理,你来想一想,快过年了,我们敬爱的总理在想些什么?4.懂心声:再默读全诗,看看哪句诗最能体现王安石的心声?(总把新桃换旧符)其中哪个字最能表达他坚定的信心?(总)5.吟古诗:通过以上关注,我们感受到了宰相胸怀的远大,再吟诵古诗。
【设计意图:“字字皆是景,声声总关情。
”古人写诗多有隐喻,吐露其独特的情怀。
尝试带领学生通过关注背景倾听诗人的心声,感受诗歌的情怀,帮助学生建构文本的正确价值取向。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四)拓展延伸,吟经诵典1.引一引:从古到今,写春节的诗歌数不胜数,咱们一起来读。
(师引读)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宋】毛滂《元日》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明】叶顒《己酉新正》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清】孔尚任《甲午元旦》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2.结一结:我们发现,春节里人们都会——屠苏酒;都会——燃放爆竹;还会——换桃符。
3.吟诵全诗,再会深意:王安石相信。
4.轻唱诗歌。
【设计意图:由“元日”这一主题拓展开去,关注同一主题的诗句。
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并且通过总结促进儿童深入了解我国春节传统文化习俗,升华了学生对古诗主旨的理解,在浅唱低吟中爱上我国的经典文化。
】七、板书设计:25.元旦爆竹一岁除新桃旧符附《元旦》预习单班级:姓名: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
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认读生字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练习用硬笔书写《元旦》,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纠正写错的字: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二、我会读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韵律。
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我读了遍;我能够做到:正确流利2.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并读一读。
比如:元旦爆竹屠苏曈曈日旧符如果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课文或查字(词)典尝试理解;自己不能解决的还可以和同伴交流。
3、思考每句诗歌的意思,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写下来。
三、我会思考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的心情 想一想,原因是什么? 可以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背古诗入课题我们曾背诵过许多诗如描写春天《村居》,描写秋天《枫桥夜泊》,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雪景的诗,看看唐代诗人柳宗元笔下的雪景。
出示雪景图,学生读题,结合看图,读懂“江雪”就是江上雪景。
(二)读诗初步感悟诗意1. 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教生字新词:在古诗中有几个生字(屏幕出示),跟老师读一读。
注意“孤”是“子”字旁。
看,这就是蓑衣,读(蓑衣),因为蓑衣使用席草编成的,所以蓑是“草字头”。
这就是斗笠,读(斗笠),因为斗笠是用竹子编的,所以是草字头。
蓑衣和斗笠是古代人遮雨的工具,相当于现在的雨衣、雨帽。
再跟老师读一读。
那蓑笠翁又是什么意思呢?3.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古诗,读准读通。
4.指导朗读古诗:指名读。
教师提示:读古诗节奏也很重要。
教师再次范读,提示节奏。
指名读(3~4人),小组读,齐读。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说诗景,悟诗意,学诗句。
1. 古人说过:诗中有画。
一首好诗,就是一幅好画。
请你细细地读读诗,再根据诗讨论讨论,如果这首诗变成一幅画,画上都有些什么?(教师相机出示字词解释,径是小路,绝:绝迹,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人踪:人的踪影)这里还可以记下你读书时的疑问。
你做到了吗?2. 学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用迁移法读懂“千山”、“万径”。
请同学们回忆《夜宿山寺》中“百尺”的“百”表示什么意思?这儿的“千”、“万”与“百”的意思一样都是指“许多”、“很多”。
2) 请同学们观察图,在图上找“鸟”与“人”的踪影。
为什么没有?(引出绝和灭)。
3)如果没有这一绝一灭,会是什么景象呢?指名读:千山鸟飞,万径人踪。
齐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景象真是()。
4)可是诗人笔锋一转,一绝一灭就成了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再读。
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四)题目是《江雪》,这两句诗没有提到一个雪,其实写到了雪,为什么?读读诗句,从诗句中找找依据。
雪:是什么样的雪?这样大的雪,可以用上什么词语来形容?雪是清冷、高洁的,谁来读,读出清冷、高洁.齐读6)、诗人之用了短短十个字就描写出了大雪封山的景色,雪下得很(),四周的气温也非常(),真是清冷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