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世界公认的肝癌专家
樊嘉:比肝脏病魔领先一步
樊嘉:比肝脏病魔领先一步作者:暂无来源:《华东科技》 2018年第8期肝癌被医学界称为“癌中之王” ,手术难度大、死亡率高,全球每年肝癌新发约80万人,其中我国约46万人,死亡约 42万人,占全球量的 55%。
其中绝大多数病人发现患病时已属晚期或失去治疗的机会。
近十余年来,肝移植技术在我国不断发展,成为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樊嘉无疑是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
这是一双神奇的手:这双手曾经修过纺织厂的机器,也曾经完成世界上难度最高的手术。
三十多年这双手不分日夜地完成了上万台手术,开创了一个又一个医学的世界纪录。
他正是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
主要成就樊嘉,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肝外科主任、复旦大学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副主任、上海市肝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
主要从事肝胆肿瘤临床诊治及肝脏移植、肝癌转移复发机制及转化研究。
他创造了中国首例经典劈裂式肝移植术 , 还有世界首例废弃肝脏成人儿童部分肝移植。
樊嘉博士提出肝癌肝移植“上海 - 复旦标准” 和移植后转移复发防治综合策略,明显提高了肝癌病人移植术后生存率。
他系统解析了肝癌转移复发微环境调控分子机制,研发的肝癌诊断检测试剂盒灵敏度达到了84%,特异性达到了88%,相较于传统的甲胎蛋白检测可以显著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
他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并于 2016 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第九届谈家桢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奖。
2017 年 11 月,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精度、深度、高度樊嘉说:“精度——我们做临床也好、做手术也好、看病也好,做科学研究也好,你一定要非常精细。
我们针对每个个人、个体的差异,治疗诊断的策略和方案,这就是代表它的精准度。
深度就是说我们研究探索的时候,它没有止境,所以我们不断地要加深。
高度——我们看问题,不能够局限在一个点上面,你要一直钻到底,你不顾其他的风景,那这样的话其实都叫盲人摸象。
这些大名人抗癌成功,激励我们“自救”和“被救”
这些大名人抗癌成功,激励我们“自救”和“被救”癌症是一种凶猛的疾病,许多人在得知自己被诊断为癌症后,心情沉重、惶恐不安。
但是,就算是在恐慌和绝望的时刻,也不要忘记曾经有很多成功战胜癌症的人。
以下是一些成功抗癌的名人,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勇气、毅力和坚定信念的体现,也给我们带来了胜利的信心。
杨振宁杨振宁(Nobel Prize Laureate, Physics)是受到全球瞩目的科学家。
他在2010年被诊断出患有多发性骨髓瘤,而这种病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他积极地寻求治疗,并尽力保持活力。
虽然疗程有时十分痛苦,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希望,即使病情恶化,他也从未绝望过。
如今,杨振宁的多发性骨髓瘤得到了稳定的控制,并且他仍然活跃地参与科学研究。
李嘉诚李嘉诚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华人商人之一,他曾患有肝癌。
当得知这一消息时,李嘉诚并没有向疾病屈服,他迅速接受了手术治疗,并积极地修改了自己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
他坚信自己可以战胜肝癌,他的乐观和坚定给了他非凡的勇气和毅力。
现在,李嘉诚的健康状况恢复得相当良好,并继续领导他的公司。
罗文罗文是一位香港歌手和演员,他患有淋巴癌。
在治疗期间,罗文不仅在外表上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他的精神状态也出现了极大的波动。
但是,他始终坚信自己可以战胜疾病,他积极地寻求治疗、改变生活方式并保持乐观,他甚至在治疗期间继续录制音乐和电影。
如今,虽然罗文的声音轻柔婉转的声音声线受到了影响,但他坚强地走过来了,并且仍然以生活方式和心态的改变,向其他癌症患者奉上勇气和希望。
尼古拉斯.科奇许多人认为尼古拉斯.科奇(Nicolas Cage)是世界上最有天赋的演员之一,但是他也不是癌症的幸免者。
在2006年,科奇被诊断出患有间皮瘤(一种肺癌),他接受了成功的手术治疗,并逐渐放宽了对该疾病的恐惧。
科奇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是顶尖的演员或艺术家,都有可能深受疾病的折磨,但他们可以依靠勇气和坚定信念,重返人生巅峰。
肝病科专家简介
肝病科专家简介肝病是指肝脏被病理因素所损伤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
肝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它在人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如代谢、解毒、储能和合成等。
肝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在不及时治疗的情况下,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肝病科专家是专门从事肝病诊治的医生。
肝病科是一门涉及肝脏各种疾病的医学科学,其中包括乙肝、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多种疾病。
肝病科专家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肝病诊治服务。
1. 张霞:北京协和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协和医学院、协和医院临床教授。
张霞医生在肝病领域有超过20年的临床经验,曾参与和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多篇,并被评为全国优秀专家。
2. 李明:上海市肝病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明教授领导的团队在肝病领域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在肝病筛查、诊断和治疗方面多次取得重要成果。
李教授曾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荣誉。
3. 吕垂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教授。
吕教授在肝病诊治领域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国家级和省级肝病科研项目的首席专家,同时也是多家国际学术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
4. 陈英:广东省人民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名誉主任、教授。
陈教授从事肝病科临床诊疗和研究工作已有40年,是国家特聘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华人医学会会长等多个组织的荣誉成员。
5. 邓学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肝病科主任。
邓教授曾多次受邀参加国际肝病学术会议,并在肝病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邓教授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肯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
这些肝病科专家在肝病领域都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他们不但能够对肝病做出精准的诊断,而且还能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情。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有肝病方面的问题,建议尽早就诊并求助于肝病科专家的帮助。
医学专家简介
医学专家简介医学专家是指在医学领域有着深厚造诣和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
他们是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重要力量,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本文将介绍几位国内外著名的医学专家,以展示他们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
一、陈建华陈建华,男,1962年生,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肝脏病中心主任,肝脏移植国家技术委员会委员。
他在肝病的诊治和肝脏移植领域拥有极高的声誉,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名。
他曾参与中国第一例肝移植手术,并在此领域做出了许多创新性的工作。
他还是多个国内外学术组织的会员和荣誉会员,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医学论文,为肝脏病的治疗和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二、张伯礼张伯礼,男,1948年生,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
他是中国医学界的权威人物之一,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他在肝病、肝癌、肺癌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卓著,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并担任多个国内外学术组织的重要职务。
他还致力于推进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 Craig VenterCraig Venter,男,1946年生,是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和基因科学家。
他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领军人物之一,曾领导团队完成了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工作,被誉为“人类基因组之父”。
他还在合成生物学、人工细胞等领域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被誉为现代生物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获得过多项科学界的高度荣誉,如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等。
四、王瑞华王瑞华,女,1963年生,现任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她是儿科领域的杰出人才,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她在小儿外科、小儿泌尿外科等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致力于小儿疾病的防治和研究。
她还是多个国内外学术组织的重要成员和领导人物,为中国儿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五、李光耀李光耀,男,1923年生,2015年逝世,是新加坡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医学专家。
钟伟医生治疗肝癌的例子
钟伟医生治疗肝癌的例子钟伟医生是一位备受尊敬的肝癌专家,他的经验和治疗方法给许多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治疗了许多患有肝癌的患者,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钟伟医生治疗肝癌的例子,以期给读者提供生动、全面且有指导意义的信息。
钟伟医生是一位全面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生,他在肝癌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经常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其他专家交流,不断学习和更新最新的治疗方法。
他对肝癌的了解非常深入,并且始终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肝癌方面,钟伟医生秉持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他充分了解每位患者的病情,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肿瘤的类型和位置等,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这有助于增加治疗的成功率,并减少患者的不适和并发症。
钟伟医生采用了多种治疗手段来应对不同类型和阶段的肝癌。
对于早期肝癌,他常常选择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
他精确地定位肿瘤,通过微创手术技术,尽可能地切除了癌症组织,同时保留了尽可能多的健康肝脏组织。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的扩散,并且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和生存。
对于晚期肝癌患者,钟伟医生采用了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放射治疗等。
他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病情,精确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他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的疗效。
除了治疗肝癌的手段,钟伟医生非常注重患者的全面管理和护理。
他通过与其他医疗团队的紧密合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他关注患者的饮食和营养状况,并且制定了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以维持患者的身体健康。
此外,他还积极参与患者的心理护理,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的态度。
钟伟医生的治疗方法不仅仅是医学技术的应用,更是对患者的关怀和关注。
他将每位患者视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全力以赴为其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服务。
他的热情和责任感使无数患者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和希望。
综上所述,钟伟医生治疗肝癌的例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全面且有指导意义的案例。
吴孟超先进事迹五篇
吴孟超先进事迹五篇【篇一】吴孟超先进事迹泰斗吴孟超,技冠医界,名播四方,是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是一名无人不知的战略医学家。
我了解他,做人善良高尚,连一双神刀手也被誉为医疗界的国手;我熟悉他,因为我们是二军大多年的战友,也是我的首长和长辈;我学习他,就是要传承他的精神,尽快把科室推上等级,这也是支部全体党员和员工的期盼!众所周知,铜光闪闪二级甲等医院的牌子尚未挂在浦南的墙上,有识之士早有反思,不过在反思的同时有人也许会问:新区7家二级医院,六家甲等,唯有浦南为二级综合,同时一片天,同是一片地,同是浦东新区,同为医疗机构,为什么浦南,难道我们,答案无需写明。
不过我们高兴地看到,随着硬件的改造,软件的投入,学科的发展,领导的重视,医院已经具备了等级评审的基础,现在我们学习吴孟超事迹,就是要围绕医院核心业务和中心工作,对照标准,咬住等级评审这根主线,逐一分工落实,该补救的补救,该规范的规范,该汇报的汇报,必要时请三级医院的内行帮助指导。
不过,我们在讨论中发现,支部所属的科室,工作上虽有亮点,但总体发展缺乏后劲,其实科室存在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返过头来又走老路,所以科主任一定要冷静思考,在等级评审方面,科室到底困在哪里,难在何处?心里必须明白这样工作才有重点和对策,因为,上等级只有一条理由:圆梦。
上不去,也许有无数理由,但理由再多,又有何用呢?泰斗吴孟超,技冠医界,名播四方,是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是一名无人不知的战略医学家。
我了解他,做人善良高尚,连一双神刀手也被誉为医疗界的国手;我熟悉他,因为我们是二军大多年的战友,也是我的首长和长辈;我学习他,就是要传承他的精神,尽快把科室推上等级,这也是支部全体党员和员工的期盼!众所周知,铜光闪闪二级甲等医院的牌子尚未挂在浦南的墙上,有识之士早有反思,不过在反思的同时有人也许会问:新区7家二级医院,六家甲等,唯有浦南为二级综合,同时一片天,同是一片地,同是浦东新区,同为医疗机构,为什么浦南,难道我们,答案无需写明。
肝癌患者熊继英生存1 2年的生命奇迹
JIANKANGZHIXING ┃健康之星生命“拐弯”发现肿块竟是肝癌今年54岁的熊继英曾是一名基层血防干部,11年前,他在湖南澧县王家厂血防站担任党支部书记。
在基层大小是个官,可熊继英很少呆在办公室。
大多数时间带头在农村为血吸虫病人看病,或在疫区灭螺,经常几个月回不了家。
最忙的时候,他和同事一天要接触上百位病人,有时候凌晨还在为患者发药。
治血吸虫病的药毒性大,稍有不慎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他和同事们要看患者服药且要观察后才能离开。
常年超负荷的工作,加上疫区的高风险,熊继英染上了血吸虫病。
作为一名血防工作者,他却没有住院治疗过。
一次偶然的身体检查,犹如晴天霹雳,让熊继英不得不离开他心爱的工作岗位。
2001年8月,他到津市人民医院为一名患者购药,遇到了在那里上班的同学,就让他给自己做C T 检查。
扫描发现肝部有肿块,他的脑袋轰的一下炸开了。
身为医生,他很清楚肝部很少有良性肿块,自己十有八九患上了肝癌。
祖孙三代行医的熊继英更清楚,肝癌是癌中之王,患者的存活期一般只有3至6个月,而且治疗过程非常痛苦。
那一年,熊继英风华正茂,有个幸福的小家庭,单位也在他的○文 郑维元 李雪芹龙年持续的阴雨让人很沉闷,采访熊继英心情更是沉重。
2012年6月2日第三次采访,难得的阳光洒在这个渴望生命的患者身上,他仍然像常人一样显得那么淡定而从容。
不知底细的人,看不出病态。
这是一个早已进入生命倒计时的肝癌患者。
这是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与死神抗争的生命斗士。
这是一个闻所未闻的生命奇迹。
从发现肝癌至今,熊继英已经生存了11年10个月。
医学专家告诉我们,就肝癌患者的生存期而言,还没有见过这样的生存记录。
. All Rights Reserved.澧县血防办领导反映,领导派专车将熊继英从工作岗位上“架”了回来。
生命奇迹:原发肝癌生存12年外表坚强的熊继英,面对病魔的突袭,也曾感到深深恐惧和无助。
妻女更害怕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塌。
悲观、焦虑的情绪,很长一段时间困扰着这一家人,他们看到癌症话题的电视就会马上换台,甚至一个“死”字都会刺痛他们的心。
顾丕荣老中医辨治肝癌的经验
顾丕荣老中医辨治肝癌的经验顾丕荣老中医是一位在中医界备受尊敬的专家,他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在肝癌的辨治上,顾丕荣老中医注重综合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将中药和其他疗法结合起来,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首先,顾丕荣老中医强调了正确的辨证施治方法。
他指出,肝癌属于中医所称的“癌症”范畴,主要包括肝气郁结、痰淤阻滞、血瘀壅滞等病理过程。
因此,治疗肝癌应注重促进气血运行,舒解气郁痰淤,消散血瘀,从而达到抑制和逆转肿瘤生长的目的。
其次,顾丕荣老中医注重中药的应用。
在他的治疗方案中,常常结合多种中药,以达到较好的疗效。
例如,对于肝气郁结型的肝癌患者,他会选用柴胡、香附、郁金等药物以疏肝理气,舒缓病变;对于痰淤阻滞型的肝癌患者,他会使用半夜烟、白芥子、蒲公英等药物来祛痰化瘀,消散结核。
此外,顾丕荣老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配,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顾丕荣老中医还注重与西医的配合。
他认为中西医结合是最有效的治疗肝癌的方法之一。
他会积极与西医进行沟通,共同商讨患者的治疗方案。
他相信,中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病情,并减轻西药的副作用。
因此,在治疗肝癌时,他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地结合放疗、化疗等西医治疗方式。
除了中药和西医的结合,顾丕荣老中医还经常推崇一些辅助疗法。
例如,他会建议患者进行中医推拿、针灸、艾灸等疗法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此外,他还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当然,顾丕荣老中医的经验并非一蹴而就。
他多年来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但他也不断地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他认为肝癌这类疾病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他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不拘一格。
总之,顾丕荣老中医在肝癌的辨治上具有独特的经验和见解。
他注重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并将中药、西医治疗和辅助疗法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他的治疗方案不但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疾病,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吴孟超:起死回生的“神医”
吴孟超:起死回生的“神医”作者:丁跃忠来源:《职业》2014年第09期吴孟超是中科院院士,2005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至今,他已亲手完成了14000多台肝脏肿瘤手术,其中肝癌切除手术9300多例,成功率达到98.5%。
这一系列成就,使我国肝脏外科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他90岁高龄依然奋战在肿瘤手术第一线,创造了手术台前的不老传奇。
二十载辛勤耕耘终成业界翘楚吴孟超1922年生于福建省闽清县,5岁时跟随父母前往马来西亚。
1939年,吴孟超萌生了归国的念头。
于是他辗转来到云南昆明,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到同济大学附属中学读书。
1943年,吴孟超考上同济大学医学院,1947年师从有“中国外科之父”之誉的名医裘法祖,专攻肝胆外科。
1958年,在吴孟超的积极要求下,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成立攻关小组,开始向医学禁区——肝胆外科进军。
肝胆外科首先要制作出肝脏血管的标本,经过吴孟超等人的艰苦努力,我国第一具结构完整的人体肝脏血管模型灌注成功。
此后一年间,攻关小组共制作肝脏标本108个、肝脏固定标本60个。
通过制作标本,吴孟超对肝脏内部构造以及血管走向了如指掌,为日后实施肝脏手术打下了坚实基础。
1960年,长海医院迎来了一例肝癌切除手术。
患者是一位中年妇女,医院派出最强大的阵容来完成手术,由外科主任郑宝琦亲自主刀,吴孟超为助手。
就在手术开始前的最后一刻,郑宝琦突然把手术刀递到了吴孟超手里。
吴孟超不知所措,与主任交换了一下目光,立刻明白了这是信任与鼓励。
那一瞬间,吴孟超握紧了这把手术刀。
第一刀划开,肿瘤显露出来,然后就是探查、剥离、切除、冲洗、缝合。
手术进行得有条不紊,只用了3个小时就顺利完成。
患者恢复得非常好,3个星期后就出院回到了工作岗位。
这是长海医院第一例成功的肝外科手术,也是全国肝脏外科获得成功的第一例手术。
1975年2月,一名中年男子刚进医院门就说慕名来找“神医”吴孟超。
病人是个农民,叫陆本海,特意从安徽千里迢迢赶来。
肝癌,并非不治之症——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教授
吴孟超教授 早期发现肝癌的最好方法就是定期
威胁很 大,但普通 百姓 对肝癌 的发病 因素认 识模糊 请 检 查,尤 其是高危人群 ‘ 4 岁 以上 的 乙肝 或丙肝病 o 如
1 20. 医 蒋 幸 识 0 071 骨 能不 断进 行 新 陈 代谢 , 并 具 有修 复 、再 生 的 能 力 。 :
者也可以延长生存期,人们大可不必谈癌色变。
记者:那 么,应该 怎样根据患者的不 同情况选择 治
疗 方式?
望,为什 么会失败?治疗肝癌的新进展 、新方法有哪些?
吴孟超 教授 : 目前 ,肝移植 在 国 内已得到蓬 勃发 展,它 可 以说 是 比较成熟 的一
脏手术之父” 。从医5 年来,他已经亲 自 o 主刀为 13 万 在肝癌高发地区,黄曲霉毒索污染程度高于其他地区, .6
多名患者切除了肿瘤,切除总数和成功率均居国际领先 应尽可能少吃霉变的食品 ( 如霉变的花生 玉米) 。有
水平。直到今天,他不顾8 岁高龄,依然战斗在与肝癌 些地 方水源不好 ,肝癌发病率也很高 。另外,遗传 因素 4
— —
吴孟超教授印象
“ 国肝脏外科是个 空 白,如果 你真想有 所作为, 我 父裘法祖教授 的这句话 ,改 变了吴孟 超的一 生
问昊老 ,肝癌是否有道传倾 向?哪 些生活 习惯可 能是肝
可以朝这个 方 向努力 。 ”—— 1 5 6年春 ,中 国外 科之 癌 的 危 险 因素 ? 9
药科普读物,内容丰富详实,形式多样,很受读者喜 营养好 、 心态好。还要注意不要乱用药,是药三分毒,药
爱,他也常读 。他说: “ 科学普及是我们共同的职责。
大多在肝脏代谢,有些患者得了乙肝,就拼命地抗病毒,
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名单
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
陈振东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顾康生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
潘跃银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
陶敏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
白玉贤
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内二科
刘天舒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分部肿瘤内科
曾昭冲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放疗科
潘宏铭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科
罗荣城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中心
吴穷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
欧阳学农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
梁后杰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肿瘤中心
刘文超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肿瘤中心
张贺龙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肿瘤科
王宝成
济南军区总医院肿瘤科
王理伟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
胡晓桦
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内科
毕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
华海清
南京八一医院全军肿瘤中心
刘秀峰
南京八一医院全军肿瘤中心
吴东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主任委员(组长):秦叔逵樊嘉
副主任委员(副组长):沈锋罗荣城梁军陈振东梁后杰程颖
秘书:华海清刘秀峰
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名单Hale Waihona Puke 姓名单位秦叔逵
南京八一医院全军肿瘤中心
樊嘉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
沈锋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李进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内科
梁军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肿瘤中心
徐建明
解放军第307医院消化肿瘤科
刘基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
程颖
秦叔逵和他的肝癌诊治事业
FIGURE 人物■风采文 /戴志悦他是中国肿瘤医生学术组织——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的主要创始人之一;20多年来,中国肝癌领域的新药临床研究几乎都由他领衔或支持参与。
他就是秦叔逵,现任解放军八一医院副院长、全军肿瘤中心主任兼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同时担任国家卫生计生委肿瘤规范化诊治专家委员会委员、肝癌和癌痛专家组组长。
十年研究路,从失败中总结经验谁是“癌中之王”?有人说是胰腺癌,有人说是黑色素瘤,其实,癌症都不好治,而原发性肝癌更有“癌中之王”称谓。
由于乙型肝炎高发,还有黄曲霉素、蓝绿藻类毒素和酗酒等原因,中国是全世界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国家,年发病人数高达全球秦叔逵和他的肝癌诊治事业总数的55%。
肝癌之难,一在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 早期诊断困难,一经发现,多数患者已经达到中晚期,只有15%~20%的患者能够有机会进行手术治疗。
二在生存期短,晚期肝癌的自然生存期是以天计算,一般不超过100天,而如今肝癌的5年生存率在发展中国家也不到5%,我国约在10%左右。
三在治疗困难,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化疗药物的毒性与肝脏解毒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当肝脏被肿瘤侵袭,功能减弱,传统化疗药物的获益往往被其毒性所掩盖或者抵消,变成了“高毒低效”。
四在研究艰辛,当肺癌、乳腺癌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已经走进“精准治疗”新时代时,肝癌领域,自第一个分子靶向药物问世10年来已开展了几十项新药临床研究,却接连失败,直到最近才略显新转机。
“十年来肝癌的研究走了那么多的弯路,吸取了那么多的教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才开始走上正轨。
”从2000年开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燕院士的带领下,秦叔逵的团队参与了第一个肝癌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
17年来,已经完成了210项国际、国内的临床研究,包括肝癌相关研究30多项,其中秦叔逵牵头的大型临床研究汤彦俊/摄达40多项。
从90年代初的晚期肝癌无药可治,生命以天计数;到如今,通过控制基础肝病、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中医药等有计划、合理的综合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生存时间逐渐延长。
创立诊断肝癌新法的中国人——记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黄济群教授
诊断 起 了 重 要作 用
0 年 代 后期 和 7 6 0 年 代初
,
国
角钱
。
此外
,
,
此
际 主要采用 琼脂 扩散 免疫 电泳法 作 A F P 定 性 检
测
,
法 测定 范 围广 刺 破 手指 取
世
,
,
用血 量 少
。
,
不 需 静脉抽 血
一
只需
用 圆周 扩散法 和 火 箭 电泳法进行 定量测 定
。
。
1
离教 人 物
照 , , , , , , 州 , , 侧 , , 竺” ,
, , 吧 , , , , ~ , 甲一, ~ - , ,
创 立 诊 断 肝 癌 新 法 的 中 国人
—
肝癌是 一种 严 重 危 害 人类健 康 的 疾 病
。
记 国家级有突 出贡 献的专家黄济群 教授
在目
,
7
4 3例血 清标 本 对 比 实 验 证 家 大 医 院检 验 科 2
,
市科委 颁发的 科技 成 果 二 等奖 开发奖等
日报 》
、
。
广东 省 经 委技术
、 、
。
放 射 免疫 测定 法 和 放射火箭 电泳 法 但 前者需 要 贵 重 设 备
且 两 者都需 昂贵 且稳 定 性 差 的 试剂
,
。
19 86 年
,
国 内的
,
《 健康报 》
敏 可靠
,
后者 测 定 流程 太
。
《
广州 日 报》 和 各 省市 报纸
中年科 学 家
他 热爱 党
,
。
他从 事 高 等 医 学 教有 工 作 近 3 0年
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简介和先进事迹_事迹材料.doc
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简介和先进事迹_事迹材料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简介和先进事迹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院士个人简介:中国科学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开拓者和创始人,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1922年生于福建,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学院院士,1996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2006年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孟超是中国肝脏外科开拓者和创始人、国际肝癌研究重要开拓者、肝脏外科事业重要推动者。
1996年,吴孟超创建了我国第一所肝胆外科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
先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奖励近40项和各种荣誉30多项。
创造了中国肝脏外科无数个第一:翻译出版第一部中文版《肝脏外科入门》专著;制作出中国第一具完整肝脏血管铸型标本;成功完成第一例肝脏外科手术;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成功完成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术;切除迄今为止世界最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成功进行世界第一例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手术;率先提出巨大肝癌先经综合治疗再行手术切除“二期手术”概念等,以这些创造性贡献和成就成为国际肝胆外科界杰出人物。
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材料:编者按: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和高尚医德在媒体上广泛宣传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宏甲在与吴老接触半个月后撰写这篇人物传记,把吴孟超院士放在中国历史上苍生大医背景中去考量,追溯他性格、心志、学识在20世纪祖国如何形成。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引为骄傲人物,吴孟超就是这样人物之一。
他是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杰出院士,是拥有55年党龄优秀共产党员。
时值建党90周年,我们特首发此文以飨读者。
第一章这是个近乎神奇人,他仿佛就是为了战胜侵害人类生命肝癌,而来到这个世界。
在他出生时候,还没有一个中国医生做过一例成功肝脏外科手术。
1960年,他打破了这个零记录,成为中国第一个主刀成功施行了肝脏手术外科医生。
蔡勋武的研究成果
蔡勋武的研究成果
蔡勋武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研究者,他的研究成果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启示和希望。
他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生物医学领域,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延续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他的研究中,蔡勋武关注的重点是癌症的早期检测和治疗。
他深入探索了癌细胞的特性和行为,通过研究发现了许多新的癌症标志物,为早期癌症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理论上有所突破,更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蔡勋武的研究所涉及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癌症,他还对其他一些重大疾病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例如,他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揭示了新的病理机制,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除了在疾病领域的研究,蔡勋武还对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他的研究成果在基因编辑和转基因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人类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蔡勋武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也在医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研究成果为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的延续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蔡勋武的研究成果是科学的结晶,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他的研究工作不仅带来了新的知识和技术,更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希望和改
变。
蔡勋武的研究成果将继续影响着人类的未来,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世界公认的肝癌专家——记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汤钊猷院士刁承湘廖文武胡小苹摘要:介绍了国际著名肝癌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敢于攻克科研禁区的科学精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及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概述了这位指导出4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培养的独到见解,表述了他对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汤钊猷;肝癌;院士;肝癌研究所作者简介:刁承湘,复旦大学研究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上海研究基地副主任,上海200433;廖文武,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上海研究基地秘书长,上海200433;胡小苹,《上海研究生教育》编辑部工程师,上海200433。
2005年12月23日上午,复旦大学逸夫楼演讲厅正在举行一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出席“华东地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2005年研讨会”的100多名代表,正聚精会神地聆听汤钊猷院士作“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之我见”的报告。
一个多小时的报告很快就结束了,但举手提问的代表一个接着一个,汤院士用嘶哑的声音概要精辟地回答了每一个问题。
主持会议的复旦大学副校长周鲁卫教授不得不打断大家的提问,他告诉代表们,汤院士是带病为今天的会议作报告的,顿时,会场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其中充满了与会代表对这位德高望重的专家的崇高敬意。
汤教授从事肝癌研究近40年,使我国的肝癌诊治和研究水平走向世界前列。
他曾任上海医科大学校长,自1984年担任博士生导师以来,共培养出博士生32人,其中4位博士生的毕业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他对研究生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战略地位有着深刻的认识。
近年来,他又重视对“医学软件”的研究,先后为研究生、导师、青年医师进行了10多次关于“医学软件”的演讲。
翻开记载他医学成就的档案,聆听他一次次关于医学软件的演讲,都会留给我们很多的启迪与思考。
一、他选择了攻克“癌中之王”的艰难道路汤钊猷教授1954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后留校在中山医院工作,师从我国著名的外科学家崔之义教授和血管外科专家冯友贤教授。
导师的辛勤培养和严格要求,加上汤教授的刻苦钻研与勤奋好学,为他以后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59~1968年师从崔、冯两位教授期间,汤教授从事血管外科的临床和实验工作,在几百条狗身上做实验。
1962年,他用解剖显微镜加落地架,以顽强的毅力在国内首先开展了显微血管外科工作。
有了这个基础,1966年,他与手外科专家杨东岳一起施行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成功。
应该说,当时汤教授在血管外科已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
然而在我国,肝癌是肿瘤中的常见病、高发病,而且被称为“癌中之王”,汤教授所在的中山医院病房里也收治着大量的肝癌病人。
这些病人常常是满怀希望地走进医院,不久就离开人世。
汤教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1968年,周恩来总理向医务界发出了“攻克癌症”的号召。
“解除病人的痛苦是医生的责任,病人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抱着征服癌症的念头,他毅然放弃了血管外科,投身于征服肝癌的伟业中,从此,他和他的同伴们走上了一条布满荆棘的肝癌研究之路。
过去权威的教科书上写着:“肝癌的病程是2~5个月。
”因此,一个人患了肝癌就等于被宣判了死刑,而且送进医院的病人已多为肝癌晚期,当时的医师天天在为维持这些病人的生命而疲于奔命。
汤教授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挑战教科书上提出的这一极限。
30多年来,他和同事们与肝癌进行了几个回合的较量,将全部身心交给了肝癌患者,交给了医学科学的研究。
第一个回合是20世纪70年代,汤教授带领的科研小组发现用测定甲胎蛋白的方法对“健康者”进行普查,证明用甲胎蛋白的动态曲线可诊断出尚无症状的小肝癌,切除小肝癌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60%左右。
这是第一次大幅度提高肝癌切除后生存率的重大发展,改变了过去“肝癌是不治之症”的传统观念。
该研究成果1979年获得美国癌症研究所“早治早愈”金牌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汤教授由此提出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亚临床肝癌”的新概念,由他撰写的《亚临床肝癌》一书英文版出版后,震动了世界肿瘤学界。
第二个回合是20世纪80年代,他带领科研小组开始研究对中晚期病人实施导向治疗、介入治疗和综合治疗,使部分不能切除的大肝癌缩小后变成可切除的小肝癌,并加以切除,使这种“缩小后切除”的远期疗效也达到60%以上,为中晚期肝癌病人的治疗开辟了希望之路。
这项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第三个回合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汤教授将研究目光敏锐地投向肝癌的复发转移这一世界难题,他组织基础、临床各方面的研究力量,对肝癌的裸鼠实验模型、复发转移的相关分子,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水平等方面进行攻关,已获取不少新的知识、技术和成果。
在肝癌诊治的临床及研究领域,汤教授始终站在国内外研究的最前沿。
汤教授用自己30多年的临床与研究实践向世人宣布:科学研究无禁区,学术创新是灵魂;创新、实践、毅力是取得成功的法宝,而扎实的基本功、拥有大量知识与信息、科学的辩证思维是保证创新的核心。
他以自己的实践不断证明,科学工作者要敢于创第一、敢于在世界上为中国占有一席之地:他1981年主编的《原发性肝癌》是国内第一本肝癌专著;由他主编并且英文出版的《亚临床肝癌》是国际上第一本小肝癌专著;1993年他主编的《现代肿瘤学》是1978年以后国内第一本肿瘤学专著,也是1997年被引用频次最高的医学专著之一,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由于在肝癌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他连续8年任国际抗癌联盟理事,1990年、1994年任国际癌症大会肝癌会议主席,1986 ~2004年汤教授已主办5届上海国际肝癌肝炎大型会议,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逾4000人。
他还应邀担任10本国际杂志编委,任2本亚太区杂志主编。
2004年汤教授当选为美国外科学会名誉院士,是我国大陆唯一获此殊荣的专家。
美国外科学会主席POLK在介绍汤教授时说:“上海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汤钊猷,一位世界公认的肝癌专家,他在实验研究和外科临床的贡献极大丰富了对肝癌的基础知识并提高了临床疗效。
”汤教授成功了!他给肝癌病人带来了福音,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他为医学科学作出了贡献!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他“严谨进取,放眼世界”的科学态度,他认为“成功是建立在认真、及时、优质地完成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任务的基础上的”。
这是他几十年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是他对后辈的寄语。
二、他提倡“以人为本”的医学教育思想,他要写一本关于“医学软件”的书汤教授是肝癌研究方面国际公认的专家,他对医学教育、人文精神也有着深刻的理解。
汤教授认为,在医学教育中要重视人文精神。
医学教育培养的学生将来是为病人服务的,医生对病人需要人文关怀。
其他事情出了错还有改正的机会,而医生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一旦发生错误,导致了不该发生的严重结果,连纠错的机会都没有。
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因此医生的责任重如泰山。
同样,在医学科研中也需要人文精神。
他说:“病人是人,我们不能将病人当作学习知识的工具,更不能将病人当作科研的试验品。
因此,我们的医学科学研究,很多都需要建立动物模型,在动物身上做试验,有了对病人有用的实验结果,还得经过一系列的试验,有把握了才能用于临床。
”“医学科研周期长,来不得半点虚假,这都是医学科研工作中的人文精神。
”汤教授认为,现在在中国医学教育和医疗工作中,硬件大为改善,但“软件”还要跟上,他因此要写一本关于“医学软件”的书。
在这本书中,他除了要阐明医学中的人文精神外,还要论述医学的辩证思维。
比如,有许多疾病过去是很难诊断的,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变得容易诊断了,这是从难到易的辩证转化。
再如,人们以前都认为,小的肝癌会慢慢长大,长到一定程度,就无法手术切除了,但现在通过研究发现,综合治疗后大肝癌可慢慢缩小,从不能切除变成可以切除,这就是大小之间的转化。
汤教授认为,作为医生如果没有辩证思维,就不能做个好医生,就无法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在这本书中,他还要探讨“技术与学术”的问题。
他认为,作为医生,固然需要高超的技术,但现在不少医生整天忙着开刀、看病,甚至周末也要出去做手术,很少重视学术研究,这样下去,医生只能成为一个开刀匠和看病的郎中,难以前进,更不能创新,21世纪的医生不应该是这样的人。
技术是医术的基础,学术是医术的灵魂,而创新又是学术的灵魂,对解决病人的疾苦有利,对提高我国的学术声誉有利。
汤院士对学术界的浮躁作风、弄虚作假甚为担忧,他认为学术一旦失去其真实性和科学性就成了伪科学,其危害极大。
在这本书中,他还要论述如何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来培育青年医生和研究生、大学生。
他认为,我们应该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自觉地用于我们的日常工作中。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求我们的医生、医学学生要有高超的医术,要奋发学习,重视科研,不断创新。
“代表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求我们要有高尚的医德,医德医风是医生做人的根本,科研道德和科研作风是科研人员的灵魂,我们今天还得提倡向白求恩学习,在科研工作中还得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求我们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要待病人如亲人,对病人极端负责任,从病人最大的利益出发,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他希望青年人、研究生要树立为振兴中华大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在这本书中,他还将系统地论述学科建设、师资梯队建设在高等学校中、在医院中的战略地位,他认为这是“软实力建设”。
我们现在都强调将大学建成一流大学、研究型大学,其关键是要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成果,而其中最关键的是人才,有了人才才能建设好学科,出得了成果,学科带头人则是关键的关键。
汤教授将学科带头人的基本素质概括为七个方面:有很强的事业心,有扎实的基本功,有创新精神,有力争第一的勇气,能善处逆境,善于团结他人,具有健壮的体魄。
而所有这些素质,都是长期艰辛磨炼的结果。
三、他对研究生严格要求、大胆放手、鼓励创新,期盼学生“青出于蓝而早胜于蓝”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汤教授共培养研究生51人,其中已毕业博士生32人。
在他看来,对国家来说,博士生是振兴中华的战略力量,是我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方面;对一所重点大学来说,博士生是高层次师资的重要来源,是出科技成果的重要力量,是促进学科建设的关键所在。
因此,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内容,国内外著名大学无不将博士生培养置于重要位置。
汤钊猷教授认为,人一生中如有重大科技创新,通常也就是1~2项,而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多是在30岁前后,比如Watson发现DNA双螺旋时,年仅25岁。
博士生正处于这个年龄段,是一个最富创新精神的群体,他们很少有保守思想,又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博士生毕业时,往往是他们有重大发现的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