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涛_基于灵敏度分析的轿车白车身刚度改进研究
轿车白车身模态分析和局部刚度优化方法研究
模态坐标来代替物理坐标 , 使坐标耦合的微分方程解
耦为各个坐标独立的微分方程组 , 从而求出系统的各
阶模态参数 。对于无阻尼自由振动系统 , 阻尼和激励
沿纵向弯曲
5
53156
沿纵向弯曲 ,后窗局部变形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6177
后部变形 ,后窗处较明显
有限元模态分析部分振型图 , 如图 2 示 。
2 有限元模态分析 根据某轿车白车身总成与零件的装配关系建立白
图 2 模态分析振型图 Fig1 2 Mode shapes for modal analysis
1 34 公 路 交 通 科 技 第 27 卷
模态分析来获得[1 ] 。 本文以某轿车白车身为研究对象 , 建立白车身有
限元模型 , 采用有限元模态分析和试验模态分析 , 对 其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从振动 、强度角度考虑 , 分析 了该白车身所承受内外激励的影响 。并根据应变模态 的局域性特点 , 提出利用模态应变能分布优化车身结 构局部刚度的方法 。
21 Research Institute of Highway , Ministry of Transport , Beijing 100088 , China ; 31 Chery Automobile Co1 , Ltd1 , Wuhu Anhui 241009 , China)
Abstract : Using preprocessing software Hypermesh and FEA software MSC1Nastran , the detailed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car bodyΟinΟwhite (BIW)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finite element1 Finite element mod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to get the modal parameters of BIW , including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corresponding mode shapes respectively1 With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 of the simulation with that of test , the validity of the FEA model was verified1 From the view of vibration and strength , the impac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centives on the BIW was analyzed1 According to strain mode local characteristics , a new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position where the maximum elastic deformation takes place by using the strain energy distribution of the vibration modes of different orders was therefore proposed1 The method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he local rigidity of BIW1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is method is reasonable and practical for the car body design1 Key words : automobile engineering ; modal analysis ; modal strain energy ; bodyΟinΟwhite ; local rigidity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
90机械装备研发Research & Development of Machinery and Equipment2020年9月下基于灵敏度分析的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李海洋(南昌市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52)摘 要:为了更好地探讨灵敏度分析对车身轻量化设计的影响,文章选取某轿车的车身作为分析试验对象,建立以轿车白车身为原型的试验结构,旨在通过实验得出轿车白车模型建立过程中可能对各种重要数据造成的影响,及轻量化设计的可行性、必要性。
此外,还有效使用了有限元法分析模型进行灵敏度观察,进而获得绝对值较大的灵敏度数值下车身钣件计量情况,以此优化车身扭转模态频率灵敏度,实现车身重量降低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白车身;车身结构;模型;有限元法;灵敏度;轻量化设计中图分类号:U463.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20)18-0090-02——————————————作者简介: 李海洋(1985—),男,河南信阳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机电工程。
The Lightweight Design of Body Structure Based on Sensitivity AnalysisAbstract : In order to better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sensitivity analysis on lightweight design of car body, this paper will select the car body of a car as the analysis test object, and build a test structure based on the car body in white, hoping to prove through experiments that the impact on various important data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the car body in white may be caused, and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lightweight design can be obtained. In this paper,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odel is effectively used to observe the sensitivity, and then the measurement of body sheet metal parts is obtained under the sensitivity value with larger absolute value, so as to optimize the torsional modal frequency sensitivity of the body and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reducing the weight of the body.Keywords :BIW; body structure; model; finite element method; sensitivity; lightweight designLi Haiyang(Nanchang Jiangling Motors Co., Ltd., Jiangxi Nanchang 330052)汽车车身是汽车承载所有设备零件及乘客的主要载体,它的重量将占整个车型重量的一半以上,如果要实现对汽车轻量化的设计,必须从对车身结构进行优化的方向加以设计和研究。
基于相对灵敏度的某纯电动车白车身轻量化研究
为了建立精确恰当的有限元模型,本文研究和总结了有限元模型 的建立原则和方法,对白车身的几何模型按照一定的原则作了清 理,选择合适的单元格大小进行网格划分,然后选择合适的焊点 连接方式,对各部件赋予属性,建立了车身的有限元模型。(2)分 析了车身的静动态刚度。
阐述了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的计算原理及方法,对计算的结果按 照一定的评价标准作了分析,发现该款车身有较好的弯曲刚度, 但是扭转刚度不足,这是后期结构优化的重要方向;分析了车身 前6阶的模态频率的振型情况,结果表明该车身具有较好动态刚 度性能,在汽车正常行驶的情况下不会发生共振问题;并且对车 身的紧急制动工况和急转弯工况作了分析。(3)探究了车身部件 厚度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基于相对灵敏度的某纯电动车白车身 轻量化研究
车身是一个由大量零部件组成的复杂的结构,是整车的重要组成 部分,车身的轻量化设计可以明显降低整车的重量,使整车的性 能得到提高,从而减少日趋严重的能源枯竭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对纯电动车进行轻量化设计,不仅可以解决一些能源和环境的问 题,而且能够延长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
阐述了基于灵敏度优化方法的原理,选择了 100个车身零件厚度 作为设计变量,分析这些零件的板厚对车身弯曲刚度、扭转刚度、 一阶模态频率和整车自重的灵敏度,研究发现基于直接灵敏度的 分析并不能为轻量化提供很好的设计方案,需要其他的评价准则。 (4)基于相对灵敏度的白车身轻量化设计以及扭转刚度的优化。
为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纯电动汽车车身轻量化设计是现代化 汽车工业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车身的轻量化设计主要有三 种方法:结构优化、采用新材料、使用新工艺。
本文以某国产纯电动车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理论,采 用尺寸优化的方式对该车身进行轻量化设计,并且通过工艺改善 和修改结构的方法对扭转刚度进行了一定的优化。本文的研究 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Hypermesh建立了白车身的有 限元模型。
基于灵敏度的白车身轻量化优化分析
迫 于 竞 争 的 压 力 , 车 制 造 厂 商 不 断 加 强 对 汽
能 顺 利 进 行 。简 言 之 , 敏 度 分 析 就 是 确 定 在 整 灵
成本 的控 制 , 白车 身 的 轻 量 化 是 达 到 该 目的 的重
计 的可行域 , 解生成 优 化方案 ; 求 根据 车身 材料 库 , 行厚度 尺 寸规 格 化 , 进 并通 过 车身 N H、 V 安全 和 耐久 性 能验 证性 计算来 选择 最佳 方案 。实 车验证 表 明 , 用 N s a 应 at n软件 , r 采用 上述 方法 , 不仅保 证 了相 关性 能 , 而且 有效 实现 了 白车身 轻量化 。
要 手 段 。尽 管 可 以通 过 新 材 料 的使 用 来 实 现 减 少
个 设计 空 间 内满 足 设 计 约 束 的 前 提 下 , 个 设 计 各 变 量变 化 对 结 构 响 应 的影 响 程 度 , 而 得 到 合 理 从 的优化 路 径 。 同 时 , 用 灵 敏 度 分 析 的 结 果 也 可 利 以建 立 参 数模 型 , 问 题 参 数 化 , 利 用 优 化 算 法 把 再
Absr c : e BI e st t de s b l a e o Na ta t a t Th W s n ii y mo lwa uitb s d n vi sr n. S n iiiy ures f mo e a d tfn s f BI a u e stvt c v o d n sif e s o W bo t c m p n n hik se r b an d. W i d q a ey c n i e ng s c rt o o o e tt c ne s s we e o t ie t a e u t l o sd r e u y c mpo e t n rtc lc m p n nt h e s— h i i n n sa d c i a o o e s,te f a i i be r go fo i z t n d sg fmo e n t f e s we e s t nd s v r lk n s o c m e r c u rd. Thik s l e inso ptmiai e i n o d la d si n s r e ,a e e a i d fs he swee a q ie o f c ne s sz swe e s e i e t h W t ia tb s ie r p cf d wi t e BI maer ldaa a e,a d o tmie c e sc o e fe ro ma c s o i h n p i z d s h me wa h s n atrpef r n e fNVH ,s ey f a t a r blt r ai td. Vai t n o e ce h ws t a ,usn sr n a b v t o s, t e o a c s r nd du a iiywe e v ldae ldai fv hils s o h t o i g Na ta nd a o e me h d he p r r n e ae f m e ue ns r d,me n ie, BI iht i h sg s a h e e fe tv l a whl W l we g tde in i c iv d efc iey. g
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
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随着车辆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的安全性能、舒适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白车身的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接附点动刚度是指车辆受力后在车身车轮接触点产生的位移值与施加的受力的比值,通常也叫做车辆的高速稳定性。
以下介绍一些常见的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方法。
1、轻质化设计将白车身轻量化是提高接附点动刚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高强度钢材、铝合金、碳纤维等轻量化材料来替换传统材料。
轻质化设计不仅可以减少车身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而且可以提高车身的接附点动刚度。
2、前后轴重分配设计这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通过将车辆的前后轴荷载比例调整,使得车辆在行驶时的重心更加稳定,同时减小了车辆的滚动摆动。
前后轴重分配设计需要将引擎舱、乘员室等设备布置合理,实现前后轴重量分配的最佳状态,从而使车辆的接附点动刚度得到优化。
3、悬挂系统设计悬挂系统是车辆接收路面振动的关键部件,同时也是影响车辆接附点动刚度的重要因素。
在设计悬挂系统时,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弹簧、避震器的硬度和减震器参数来优化车辆的接附点动刚度。
合理设计的悬挂系统可以使车辆在行驶时获得更好的稳定性。
4、结构优化设计通过优化白车身各组成部分的结构设计,有效地提高车辆的接附点动刚度。
例如,在车辆的底盘结构设计中,合理设计受力部位的加强筋和连接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接附点动刚度。
另外,在车辆前后桥结构优化设计中,可以通过增加连接点的数量和降低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等措施来提高接附点动刚度。
总之,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是汽车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对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运用以上设计方法,对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进行优化设计,可以为汽车的制造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汽车产品,同时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需求。
除了以上介绍的一些常见的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设计方法可以帮助优化车辆的稳定性和运行平稳性。
基于接头刚度灵敏度分析的白车身结构优化
1 结 构 灵敏 度 分析
1 . 1 灵敏 度分析基 本 理论简 述
结 构灵 敏度 分 析 是 研 究 结 构 性 能 参 数 u 对 结构设 计参 数 变 化 的灵 敏性 , 即
sen
持, 且各 接头 的刚 度在 不 同工 况 下所 起 的作 用也 不 能较 直 观地表 达 . 同时 , 由于 截取 接 头 工 作 量较 大 , 且截 取边 界 的误差 也可 能影 响分 析结果 和性 能评 估
第2 2卷 增刊 1 2 0 1 3年 5 月
计 算 机 辅 助 工 程
Co mp ut e r Ai d e d En g i n e e r i n g
Vo 1 . 2 2 S up p1 . 1
Ma y 2 01 3
文章编号 : 1 0 0 6—0 8 7 1 ( 2 0 1 3 ) S 1 - 0 0 1 8 — 0 3
Abs t r a c t :Us i n g t h e s e n s i t i v i t y a na l y s i s f u n c t i o n o f MS C Na s t r a n,t h e ma t e r i a l s y o un g mo d u l u s i s t a k e n
基 于接 头 刚度 灵 敏度 分 析 的 白车 身结 构 优 化
刘鹏 , 赵敬 , 霍俊 焱 , 崔 新 涛
( 天 津-A夏利汽 车股份有 限公 司 产品开发 中心 , 天津 3 0 0 4 6 2 )
摘要: f i , 4 用M S C N a s t r a n的灵敏度分析功能, 以材料的弹性模量为变量, 提 出一种车身薄弱接 头的 识 别 方法 , 快 速找 出车 身薄弱 区域 . 参照 灵敏 分析 结果 , 对 白车 身结 构进 行优 化 , 提 升 其 结构 性 能 ,
基于白车身扭转刚度的板厚灵敏度分析
10.16638/ki.1671-7988.2019.13.030基于白车身扭转刚度的板厚灵敏度分析田佩,华睿(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601)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一种白车身扭转刚度的板厚灵敏度分析的方法,用于分析白车身扭转刚度工况下整体扭转角相对零件单位厚度质量的变化量,即计算设计变量△d相对零件单位厚度质量△m的变化量,称为扭转角相对灵敏度,通过对相对灵敏度结果进行排序,结合实际工程约束条件,为提升扭转刚度性能或轻量化设计提供较合理的厚度分配方案。
关键词:白车身刚度;CAE;厚度灵敏度中图分类号:U46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19)13-85-03Thickness Sensitivity Analysis Based on Torsional Stiffness of BIWTian Pei, Hua Rui(Anhui Jianghuai Automotive Co., Ltd., Anhui Hefei 230601)Abstract:The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a thickness sensitivity analysis method for the torsional stiffness of BIW, which is used to analyze the variation of the vehicle torsional angle relative to the unit thickness mass of part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torsional stiffness of BIW, that is, the design variable △d is calculated, and the change amount relative to the unit thickness mass △m of the part is called the torsion angle relative response, by sorting the relative response results and combining the actual engineering constraints, a more reasonable thickness distribution scheme is provided for improving torsional stiffness performance or lightweight design.Keywords: Stiffness of BIW; CAE; Thickness sensitivityCLC NO.: U463.82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19)13-85-03引言白车身的刚度是整车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决定了车辆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白车身扭转刚度优化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白车身扭转刚度优化作者:郑孟李阳郝海舟张健来源:《计算机辅助工程》2014年第04期摘要:为提高某量产车型白车身(Body in White,BIW)扭转刚度,提出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的BIW刚度优化方法.深入阐述灵敏度分析原理和车身刚度优化策略,分析该车型车身开发中的37个低成本横向构件的料厚变化对BIW扭转刚度的影响.通过对BIW有限元模型的计算和分析,验证优化策略并对比优化前后的BIW扭转刚度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以较低成本就可达到车身扭转刚度的较大提高.关键词:汽车;白车身;扭转刚度;灵敏度优化;模态; 1阶扭转中图分类号: U461.7;U461.91文献标志码: BAbstract: To improve the torsion stiffness of the Body in White(BIW) for a mass production automobile, a BIW stiffness optimiz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sensitivity analysis. The theory of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the automotive body stiffness optimization strategy are elaborated. By changing the thicknesses of 37 low cost cross members during the automotive body development, the effect of the change on BIW torsion stiffness is analyzed. Th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BIW finite element model verify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and the performance of BIW torsion stiffness a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optimiza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ethod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automobile body torsion stiffness in lower cost.Key words: automobile; body in white; torsion stiffness; sensitivity optimization;mode; firstorder torsion0引言现代轿车普遍采用承载式车身设计,车身直接承受路面载荷和多工况载荷输入.白车身(Body in White,BIW)扭转刚度是承载式车身的重要力学性能指标[1],同时也是衡量车身轻量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在节约成本的约束下,如何提高BIW整车扭转刚度并兼顾车身轻量化要求,需要选择最佳优化对象和优化策略.车身轻量化设计不仅是单纯的车身质量减轻,而是车身质量与车身力学性能之间的平衡和取舍,其目标是以较小的质量代价获得较大程度的车身力学性能提升.随着有限元分析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各种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为汽车仿真提供更好的平台.[25]本文利用HyperWorks软件的灵敏度分析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的车身扭转刚度优化策略.对以刚度为约束条件的BIW优化分析,通常以减小或增加板件的厚度来实现.[6]以某量产车型为基础车型,结合该车型车身开发中的37个横向构件(相对小成本件),对其料厚变化引起的车身扭转刚度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不牺牲其碰撞安全性和低变更设计成本为约束,提升车身扭转刚度并实现车身轻量化因数优化,最后通过BIW有限元模型对优化结果予以验证.1结构灵敏度分析方法在结构优化设计中,灵敏度分析越来越受重视.通过结构灵敏度分析可以准确计算各设计变量的扰动对系统响应的影响,进而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中严格控制对结构响应影响较大的组件或变量.承载式车身多为冲压件焊接而成.某量产三厢轿车车型的BIW主要由300多个冲压件焊接而成,其整体扭转刚度与每个零部件的材料、料厚、断面形式、焊点分布、搭接形式和加强筋布置等有紧密联系.灵敏度分析技术可以反映结构设计变量或参数对目标或约束函数影响的变化梯度,即明确多个指定零部件对车身设定性能目标的相对灵敏度.优化模型以BIW的扭转刚度为约束条件,以BIW质量最小为优化目标,对选定的各个零部件的料厚进行优化.[7]3结束语提出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某量产三厢轿车车型BIW扭转刚度优化方法,通过结构灵敏度分析找出对扭转刚度贡献较大的零部件,增加其零件料厚,以提升其扭转刚度;同时,对扭转刚度灵敏度较小且质量基数大的零部件,在不牺牲整车被动安全性能的前提下,降低其零件料厚,以平衡优化带来的白车身质量增加.结果表明,通过变更灵敏度分析方法筛选出关键零部件料厚,用较小的成本实现BIW扭转刚度的较大提升,同时提高BIW的动态刚度,对改善该车型的BIW静态刚度和动态刚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优化策略可进一步推广应用到车身设计开发初期,会因为受到的相对较少的限制而带来更好的白车身扭转刚度优化和白车身轻量化效果.参考文献:[1]赵常虎,余海东,郭永进. 影响轿车白车身扭转刚度的关键结构研究[J]. 机械设计,2007, 24(8): 6668.[2]杨英,赵广耀,孟凡亮. 某轿车白车身结构灵敏度分析及优化设计[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9(8): 11591163.[3]段月磊,毕传兴. 基于刚度和模态灵敏度分析的轿车车身轻量化研究[J].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0, 30(6): 7982.[4]荣安琪. 重型卡车驾驶室模态灵敏度分析与结构优化[D]. 吉林大学, 2009.[5]陈国定,武力. 轿车白车身结构的相对灵敏度分析[J]. 机械设计, 2007, 24(4):2223.[6]王志亮,刘波,马莎莎,等. 基于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的白车身优化分析[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8, 27(8): 10211024.[7]叶辉,胡平,申国泽,等. 基于灵敏度和碰撞仿真的汽车车身轻量化优化设计[J]. 农业机械学报, 2010, 41(10): 1822.[8]ZHOU M, PAGALDIPTI N, THOMAS H L, et al.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topology, sizing and shape optimization[J]. Struct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 2004, 26:308317.[9]罗伟,周定陆.白车身扭转刚度分析与优化[J].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06, 9: 222224.[10]李亦文. 车身结构模型修改的问题研究[D]. 吉林大学, 2008.。
P026 -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某型SUV白车身的轻量化设计研究
关键词: 模态, 白车身,
铰接点刚度, 灵敏度, 优化设计
Lightweight Optimal Design about BIW of a Car Based on Mode Qian Demeng Liang Lin Fu Wei DING Xi-xing (Mechanic and Automobile Institute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30009) [Abstract] The kind of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BIW of a car is established in this
类别:产品研发
s.t.: C1 fre8 [29] 0
C 2 fre10 [32.17] 0 C 3 fre11 [37.37] 0 C 4 fre12 [44] 0
按照以上的抽象模型形式,白车身优化模型构造如下: minF(x)=W1(x)+ W2(x)+ W3(x)+ … X={t1,t2,t3,…} s.t.: C1 fre8 [29] 0
图4
设计变量
Fig.3 the design variables
同时,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为每个设计变量确定合理的上下限,由于是轻量化设计,所 以,把每个设计变量优化前的厚度定为上限,变化区间为 0.2~0.3mm。 (3)状态变量及约束函数 为了保证优化后白车身的模态性能不会降低,根据自由模态分析结果确定如下约束条 件:
2 白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模型 2.1 结构分析模型
轿车是由板金结构组成的,采用大小为 10mm 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壳单元来模拟,每个节 点 具 有 六 个 自 由 度 , 即 沿 坐 标 轴 的 位 移 自 由 度 UX,UY,UZ 和 绕 坐 标 轴 的 转 动 自 由 度 ROTX,ROTY,ROTZ; 用体单元模拟粘胶,用 hex 模拟焊点,得到图 1 所示的白车身结构有限
基于梁与接头灵敏度分析的白车身刚度模态优化
基于梁与接头灵敏度分析的白车身刚度模态优化作者:姚再起门永新李落星毛雪峰朱凌马芳武来源:《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第04期摘要:白车身结构显著影响整车性能,而车身框架是车身设计的基础.在某MPV车型概念设计阶段,通过参数化技术,快速将车身主要框架划分为梁和接头结构.分别局部刚化处理49处左右对称结构,分析各结构对扭转刚度、弯曲刚度、后部扭转模态影响的灵敏度.结果表明,D柱下段、顶盖后横梁、下地板后纵梁等结构的单位质量对扭转刚度贡献量超过5%;后地板横梁、前地板后纵梁、后地板纵梁等结构单位质量对弯曲刚度的贡献量超过4%.通过8处灵敏度较高的结构优化和厚度优化,同时对性能影响小的结构减薄、减件,结合工艺改进,实现白车身质量不增加,扭转刚度提高9.0%,弯曲刚度提高4.8%,后扭模态提高2.0%.关键词:参数化设计;灵敏度分析;结构刚化;接头;梁单元中图分类号:U463 文献标志码:AModal Optimization of Body-in-White Stiffness Based on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Beam and JointYAO Zaiqi1,2,3, MEN Yongxin3, LI Luoxing1,2, MAO Xuefeng4, ZHU Ling3,MA Fangwu5(1.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Vehicle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China;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for Vehicle Body,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China;3. Virtual Performance Development Division,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Hangzhou 311228, China;4. Shanghai Lanfan Technology, Shanghai 201108, China;5. College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5, China)Abstract:It is known that Body-in-White (BIW) structu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the vehicle performance, and vehicle body is the basis for its design. In a PMV conceptual design phase, the main frame structure was quickly divided into several joints and beam elements by means of parameterization technique. 49 kinds of bilaterally symmetrical joints and beams were locally treatedas rigid. The sensitivity of torsional stiffness, bending stiffness, and rear torsional modal to each locked rigid structure was analyzed and ranked. The relative sensitivities of the structures, such as BEAM_D-PLR_LWR, BEAM_ROOF_RR, and RAIL_RR on the torsional stiffness were more than 5%, while the relative sensitivity of the structures, such as FLOOR_RR_CB_FRT,RAIL_CTR, and RAIL_RR on the bending stiffness was more than 4%. The torsional stiffness was increased by 9.0%, the bending stiffness was increased by 4.8%, and the rear torsional modal was increased by 2.0% by means of structure and thickness optimization, structural thinning and reduction, and processing improvement for sensitive structure. On the other hand, the mass of BIW was obviously not increased.Key words:parameterized design; sensitivity analysis; structure rigidization; joint; beam element现代汽车主要采用承载式车身结构,其白车身对整车刚度的贡献可达60 %以上[1],因此车身具有足够刚度才可保证其装配和使用要求.由接头和梁结构组成的车身框架的截面形状和几何特性对白车身刚度性能影响尤为重要.在概念设计阶段研究接头、梁截面对车身刚度的影响,提出优化方案,有利于提升整车性能、提高概念设计精度、缩短汽车设计周期.邢子敬等[2]建立全参数化的概念车身模型,通过改变梁截面的方向和厚度来研究截面特性对车身刚度的影响;潘星辰等[3]在车身概念设计中对接头部件进行简化处理模拟;任山[4]截取现有车型的白车身主断面图并计算相关主断面的力学特性数据,通过简化模型静态性能的验证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李龙[5]基于梁截面参数的灵敏度,运用向量优化法对某些截面的截面特征参数进行优化,从而实现车身的轻量化.目前对概念车身分析所得的主要评价指标(如扭转刚度)与详细车身模型主要指标存在着较大差异,主要是由于简化车身模型的接头单元被设计成刚性结构,从而导致整车扭转刚度与真实实验数据不一致.在概念设计阶段,如采用参考车型的详细有限元模型,进行接头和梁结构划分,分析效率较低;且在研车结构将会有明显调整,分析结果难以真实反映设计车型的性能,不一定具有指导意义.传统灵敏度分析,多是在详细设计阶段以实际零件为分析单位,结构变化和修改空间已受到很大限制.零部件间存在复杂的连接关系,对于判断各零件几何形状对性能的影响有一定局限性.采用SFE-CONCEPT隐式参数化技术,可通过截面形状隐式参数化、结构拓扑关系隐式参数化以及通过映射关系定义车身各子模块间的复杂装配关系等方式实现车身模型的快速搭建.车身模型的几何形状可由IP点(影响点)位置、基线曲率和截面形状控制[6-9].任意改变其中一个参数,与之相关联的结构就会发生相应改变,同时又保持车身模型原有的拓扑关系和几何连续性.根据其建模特点,可方便实现不同梁单元、接头单元的属性和结构修改,进一步研究不同梁单元、接头单元对于整个白车身性能的影响.在车身设计早期即可提出合理方案,实现车身结构的性能提升和结构优化设计.本文在某款MPV (Multi-Purpose Vehicle)车型概念设计阶段建立SFE参数化模型.按其模型特点,对局部结构(梁单元、接头单元)分别进行刚化处理,研究其结构变化对整个白车身性能的影响,进一步采用有效的结构优化进行性能提升.1 模型构建及分析方法1.1 建立参数化模型在概念设计阶段,根据V0版下车身数据、外CAS面、上车身主断面及对标车接头数据,建立全参数化白车身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含玻璃的白车身质量为340.9 kg.白车身骨架主要由接头和梁单元组成.为了研究某对接头、梁结构对白车身刚度和模态的影响,对此局部结构进行刚化,考察其性能提升潜力.主要刚化处理14对侧围接头和14对侧围梁结构,21组地板、机舱和顶盖的梁结构.与原始模型一并形成50组对比分析模型.如B柱上接头刚化处理的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所提取的梁单元和接头单元的总质量达220.0 kg.侧围各结构是按照SFE建模原则的截面切取(包括外覆盖件部分).对于地板、机舱、顶盖梁单元是在生成的有限元模型中选取相关零件(不包括外覆盖件).文中所研究的梁结构、接头结构,均称之为“结构”.1.2 刚度模态分析方法白车身模型包括焊接车身、前后风窗玻璃、前后防撞梁.扭转刚度计算公式为:式中: Kt为扭转刚度(N·m/deg); T为扭矩(N·m);α为相对扭转角度(deg).弯曲刚度计算公式为:式中: Kf为弯曲刚度(N/mm); F为施加载荷; D为门槛下部边缘的最大-Z向位移.对于MPV车身,后部扭转模态是车身模态性能的最重要的衡量指标.1.3 灵敏度分析方法结构灵敏度定义为相对于原始模型,将某一对结构刚化处理后,考察性能提升的百分比.相对灵敏度定义为将结构对性能影响的百分比除以刚化结构本身质量所得的百分比值.质量贡献因子为某方案调整引起的质量变化百分比.性能贡献因子为某方案调整引起性能变化的百分比.2 分析结果2.1 结构对性能的影响按照结构对扭转刚度、弯曲刚度和后扭模态性能的影响程度,将刚化区域分类划分,如图3所示.图中所示的结构影响总图并非是同一模型的不同部分,而是表示若将此结构刚化处理后,其对整个白车身性能影响程度的示意图.结构刚化对扭转刚度性能提升影响前3位的结构分别是后地板纵梁、前地板后纵梁和B柱,相对于原始模型,扭转刚度增加百分比分别是46.69%,35.69%和24.98%;结构刚化对弯曲刚度影响前3位的结构是前地板后纵梁、后地板纵梁和后地板横梁,增加的百分比分别是58.24%,29.78%和15.70%;结构刚化对后部扭转模态影响前3位的结构是D柱上接头、D柱下接头和D柱下段,后部扭转模态增加的百分比分别是34.81%,17.87%和12.66%.2.2 结构的单位质量对性能的影响按照刚化结构的单位质量对扭转刚度、弯曲刚度和后扭模态性能的影响程度,即性能相对灵敏度,将刚化区域分类划分,如图4所示.刚化结构的单位质量对扭转刚度性能提升影响前3位是D柱下段、顶盖后横梁和后地板纵梁,扭转刚度性能增加百分比分别是5.20%,5.11%和5.11%;刚化结构单位质量对弯曲刚度影响前3位是后地板横梁、前地板后纵梁和后地板纵梁,弯曲刚度增加的百分比分别是4.23%,4.21%和3.26%;刚化结构的单位质量对后部扭转模态影响前3位是D柱下段、D柱上接头和D柱上段,后部扭转模态增加的百分比分别是6.54%,6.45%和4.70%.3 讨论及结构性能优化3.1 结构对NVH综合性能的影响为近似评估各结构对MPV车型的扭转刚度、弯曲刚度和后部扭转模态3个重要性能的综合效果,进一步提出具体零部件结构优化方案,对3种性能的结构灵敏度值和相对灵敏度值分别求取均方根值.综合性能灵敏度前10位结构如图5(a)和图5(b)所示.除了结构位置等,零件尺寸、质量也是影响性能的主要因素,反映接头的重要程度.为消除质量影响,结构灵敏度数值除以结构质量,得出单位质量的相对灵敏度分析结果,准确反映结构和厚度优化的必要性.综合性能相对灵敏度排名前10位的结构如图5(c)和图5(d)所示.3.2 优化方案及性能验证优化截面参数提高白车身综合性能,可通过改变截面的几何结构和材料厚度等级等方面来实现.在设计空间、总布置、造型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结构优化;若几何结构已确定,对于敏感性较高的结构通过增加厚度提高性能;对于敏感性较低的结构,可适当减少厚度,达到轻量化目的.如涉及到结构耐撞性、强度等要求,可通过适当提高材料等级、改变加工工艺等方法解决.考虑生产工艺,优化方案是按照概念阶段的梁、接头结构分析的指向性,对具体零件进行优化,而不是按照SFE建模方式切取的接头和梁单元进行.3.2.1 基于截面的优化方案关键截面的特性参数包括截面材料使用面积S,截面惯性矩Iy,Iz,截面扭转常量Tj,截面所包围的总面积A等.其中,如D柱上段外造型与内造型相对确定,不可做尺寸调整,在工艺允许的前提下,不改变拓扑关系,改变内板的位置实现其截面惯性矩的改变.将加强板向外侧移动如图6所示.截面惯性矩Iy由6.071×106 mm4增加到6.102×106 mm4,截面惯性矩Iz由2.964×106 mm4增加到3.018×106 mm4.结构质量基本保持不变,白车身弯曲刚度提升达0.54%.在前后地板纵梁满足装配关系的前提下,纵梁变宽10 mm,显著提高截面惯性矩.灵敏度分析表明,C柱下段(Dog-leg)结构较弱,但由于涉及到外造型和工艺要求,无法局部加强,而后硬点、纵梁与侧围只有覆盖件相连,刚度存在不连续.左右两侧增加Lionfoot 加强件,如图7所示.加强件明显补偿了C柱下段偏弱的问题,形成载荷传递路径,扭转刚度明显改善达3.70%.3.2.2 基于厚度的优化方案由于安装尾灯需要,D柱下段截面比相邻结构明显偏弱,但截面尺寸无法调整,通过局部增加零件厚度明显提高局部刚度,如图8所示,整车质量增加0.06%,扭转刚度增加0.66%,弯曲刚度增加0.41%,达到最优综合性能提升效果.根据灵敏度分析结果,将后地板中横梁(与后悬对应的横梁)厚度增加0.2 mm,顶盖后横梁、后地板尾部横梁厚度增加0.2 mm,均达到显著提升效果.而Shotgun结构、水箱框架等厚度对于性能影响较小,做减薄优化,材料等级适当提高.分析和优化结果表明,加强纵梁结构以及后背门框结构对综合性能有显著提升.3.2.3 基于工艺的优化方案对灵敏度较低的结构可采用轻量化设计方案.在材料厚度变化时,首先按照等强度理论,做近似计算,采用高强度材料代替较低强度材料,在满足NVH性能、轻量化前提下,同时满足碰撞安全性能.原方案前横梁由340/590DP厚度为2.0 mm辊压成型前横梁结构改进为1 500 MPa级别的单板结构22MnB5热冲压成形前横梁,如图9所示.经100%正面碰撞、40%正面偏置碰撞仿真分析,在提高结构耐撞性的同时,质量减轻1.7 kg,同时不影响NVH性能.3.3 综合优化方案单个方案对结构的影响及综合效果如表1所示,表明了灵敏度分析的有效性.由于局部结构调整对于后部扭转模态影响规律不明显,且具有交互作用,所以未做单独统计.加强纵梁RAIL_CTR_RR结构和增加Lionfoot结构,对弯曲和扭转刚度贡献突出.综合各种方案,白车身在整体质量不增加的前提下,性能明显改善,扭转刚度上升9.00%,弯曲刚度上升4.80%,后扭模态提升2.04%.4 结论车身框架的刚度、模态是车身的基本性能.1)早期概念设计阶段,基于参数化模型,分别刚化梁、接头结构,分析其对性能影响,有效判断结构对性能的灵敏度,指导性能提升和轻量化设计.2)对扭转刚度相对灵敏度影响较大的结构是D柱下段、顶盖后横梁、下地板后纵梁等;对弯曲刚度影响较大的是后地板横梁、前地板后纵梁、后地板纵梁等;后背门框结构对后部扭转模态影响较大.3)根据刚度、模态灵敏度分析,考虑工艺可行性、结构耐撞性等因素,进行结构优化.白车身保持质量不增加,扭转刚度上升9.00%,弯曲刚度上升4.80%,后扭模态提升2.04%.参考文献[1] TAKAMATSU M, FUJITA H, INOUE H, et al. Development of lighter-weight,higher-stiffness body for New Rx-7 [J]. SAE Transaction: Journal of Passenger Cars, 1992, 101(6): 44-48.[2] 邢子敬,侯文彬,刘斌,等. 概念设计中梁截面对车身刚度影响的研究[J]. 汽车技术, 2009, 40(10): 21-24.XING Zijing, HOU Wenbin, LIU Bin, et al. The study of effect of beam section to auto body stiffness in conception design [J]. Automobile Technology, 2009, 40(10): 21-24.(In Chinese)[3] 潘星辰,侯文彬,张雨,等. 车身概念设计中接头部件的模拟[J]. 计算力学学报,2010, 27(2): 336-341.PAN Xingchen, HOU Wenbin, ZHANG Yu, et al. Joint simulation method in conception design of car body structure [J]. 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2010, 27(2):336-341.(In Chinese)[4] 任山. 基于主断面力学特性的车身简化模型的建立[D]. 长春: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2008:35-40.REN Shan. The establishment of simplified car body model based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car body cross section [D]. Changchun: College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Jinlin University,2008:35-40.(In Chinese)[5] 李龙. 车身梁截面优化方法的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2008:43-54.LI Long. Research of auto body beam section’s optimization[D]. Changchun: College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Jinlin University, 2008:43-54.(In Chinese)[6] 宋凯,段利斌,陈涛,等. 全参数化概念车身协同开发与快速化结构设计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14, 25(6): 842-847.SONG Kai, DUAN Libin, CHEN Tao, et al.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and rapid structural design based on full parametric concept car body [J]. 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4, 25(6): 842-847.(In Chinese)[7] 史国宏,陈勇,姜欣,等. 基于全参数化模型的白车身多学科设计优化[J]. 汽车工程, 2010, 32(11): 928-931, 946.SHI Guohong, CHEN Yong, JIANG Xin, et al. BIW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 based on full parametric model[J]. Automotive Engneering, 2010, 32(11): 928-931, 946.(In Chinese)[8] 李楠,高卫民,戴轶. 基于隐式参数化模型的车身结构优化设计[J]. 汽车工程,2008, 30(10): 857-860.LI Nan, GAO Weimin, DAI Yi. Optimization design of car body structure based on implicit parametric model[J]. Automotive Engneering, 2008, 30(10): 857-860. (In Chinese)[9] 史国宏,陈勇,杨雨泽,等. 白车身多学科轻量化优化设计应用[J]. 机械工程学报,2012, 48(8): 110-114.SHI Guohong, CHEN Yong, YANG Yuze, et al. BIW architecture multidisciplinary light weight optimization design[J].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2, 48(8): 110-114. (In Chinese)。
基于刚度灵敏度方法的白车身轻量化设计优化分析
中后期 的某款 车为例,利用有 限元 软件进行 了计 算和分析,综 合质量灵敏度、 刚度 灵敏度和优化
板件 的数量,提 出了一种优化 方案。在不降低汽
车性能或者 性能降低较小 的情 况下 ,通过实例分 析 使 白车 身重量 减小 1 O . 2 %,实 现 了车辆 的轻
量化。
【 关键词】: 弯曲刚度 : 扭转刚度 : 优化分析 : 灵敏性分析
轻 量化设计对车 身性能的影响作用, 因为车身模 态、板件 振动 及 N V H特 性都可 以直 接或 间接地 通 过 刚 度体 现 出来 。 因此, 在对 车 身轻 量 化设 计 中,把车身 刚度值 、模态值及碰撞 性能等作为
轻量化设计 的约束条件是保证其他 相关性能不 明 显减低 的重要手段 。 白车身刚度主要包括 弯曲刚
度和扭转 刚度 。弯曲刚度可 用车 身在垂直载荷作 用下产生 的位移 变化大小来描述。扭转 刚度可 以 用车身在扭转载 荷作 用下产生 的扭转 角大小来描
述
引言
随 着 能源 的 日益 紧 缺和 制 造成 本 的 不 断增 加,汽车轻 量化设计 已经成 为汽 车制造商 的主流 设 计。所 谓 轻 量化 ,就 是 在保 证 汽车 的强 度和 安全 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 降低汽 车的整备质
计 变量一般 不能包括所 有的 白车 身零件 , 同时应
考 虑材料是 否可优化成 新型材料 , 是 否可 改用新 工艺来减轻材料 的厚度等。 3)保证扭 转刚度和 弯 曲刚度 的性能降低 不 能超过 5% : 保 证碰撞 性能满足原有 设计 目标值 : 并尽可能保证板件 的厚度 变化范 围较小。 4)在 以刚度和模态 为约束 条件的优 化计 算
弯曲刚度试验、扭转刚度试验及模态试验 。
轿车白车身动态特征灵敏度分析及优化设计
是十 分必要 的 。本 Biblioteka 建立 了 国产某轿 车 白车身有 限
和模 态振 型 , 该计 算 结果 与 该 车车 身试 验 模 态分 析 结果 基 本 吻 合 ( 1 , 一 阶扭 转 振 型 与 一 阶弯 曲 表 )其
轿车白车身结构的相对灵敏度分析
轿车白车身结构的相对灵敏度分析3陈国定,武力(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陕西西安 710072)摘要:针对白车身力学性能优化的具体问题,在常规优化灵敏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灵敏度的概念。
通过考虑设计变量对车身性能影响的相对灵敏程度,以选择更具效率和合理的设计变量进行优化设计。
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设计中计入相对灵敏度的作用,可以在车身总质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身扭转刚度和一阶弯曲频率,使车身整体性能更加匹配,优化效果明显。
对解决多目标优化设计中存在的优化目标冲突问题亦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白车身;优化设计;相对灵敏度中图分类号:U46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354(2007)04-0022-03 保证车身强度条件下的轿车车身轻量化是轿车设计中的追求,也是汽车工业的重要研究领域。
作为一种复杂的结构系统,轿车车身的轻量化设计可以通过结构优化分析加以实现。
为避免车身结构优化中结构修改的盲目性,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设计成本,车身结构优化的灵敏度分析是有效的手段。
通过灵敏度分析,获得车身不同构件对车身各性能指标的敏感程度和对整车性能指标的贡献度,可以提高优化设计的准确性与高效性,取得良好的优化效果。
以往的灵敏度分析是寻求对某个性能指标的提高贡献大的设计变量,但对于轿车车身这种结构相对复杂的系统来讲,一个设计变量的变化会对车身的多个性能有趋势迥异的影响,因此,在优化灵敏度分析中考虑这种影响对高效优化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针对轿车白车身的优化灵敏度分析,提出了相对灵敏度的概念以考虑上述影响,并以影响车身性能的承载式车身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等力学性能为对象,讨论了在车身优化设计中引入相对灵敏度概念的重要性和优化的成效。
1 结构优化的灵敏度有限元分析在大多数优化问题中,优化模型所使用的参数值是一些估计量,或是根据长期工程实际设计积累的经验数据,或是决定于政策因素而设定,这些估计量正确与否,需要通过其取得的效果加以审查。
白车身基于灵敏度分析减重优化技术
2020年4月机电技术白车身基于灵敏度分析减重优化技术许苘(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119)摘要:建立某SUV 车型白车身的有限元模型并分析计算车身刚度及其模态,在此基础上分析板厚对对白车身弯扭组合工况的灵敏度,找出影响车身结构特性的关键结构,对板厚进行优化分析,实现车身轻量化设计。
优化结果显示:通过车身刚度灵敏度分析及其板厚优化,可实现车身的减重优化,为车身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白车身;灵敏度分析;弯扭刚度;优化中图分类号:U463.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801(2020)02-070-03DOI:10.19508/ki.1672-4801.2020.02.020作者简介:许苘(1975—),男,高级工程师,从事汽车整车设计及整车性能控制研究。
汽车轻量化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实现节能、环保的重要途径[1]。
汽车的车身轻量化技术有利于乘用车节能减排,同时还能提高其动力性、燃油经济性,降低生产成本。
随着国家节能战略的推进,汽车轻量化技术将越发变得重要。
因此,车身设计时除了满足车身刚度、模态、安全等性能要求外,如何减轻车身重量也成为重要开发目标。
汽车轻量化实现手段主要有3种:基于灵敏度分析、拓扑优化以及多学科优化的轻量化设计技术;材料轻量化技术;制造轻量化技术[2]。
目前,汽车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采用较多的是结构灵敏度分析方法。
其基本思路就是先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车身结构设计参数对车身结构性能参数(刚度、模态等)响应的变化规律,得到灵敏度结果,从而定义设计空间,对结构的板厚进行优化,最后得到满足性能要求的减重优化方案,并针对其设计缺陷提出优化改进措施。
本文以某SUV 车型为例,进行板厚灵敏度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板厚的减重优化方法,得到减重优化方案。
1白车身刚度分析1.1白车身模型建立本文某SUV 车型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如图1所示,车身模型未包含IP 横梁和前保险杆及其附近相连件。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白车身轻量化设计
d o i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j s s n . 1 6 7 3— 9 4 6 9 . 2 0 1 3 . 0 4 . 0 2 5
基 于灵 敏 度 分 析 的 白车身 轻 量 化设 计
蔺 超 , 柴保 明 , 许 晟 杰
( 1 . 河北工程大学 机 电工程学 院 , 河北 邯郸 0 5 6 0 3 8 ; 2中国汽车技术研究 中心 , 天津 3 0 0 3 0 0 )
Bo d y i n wh i t e l i g h t we i g h t d e s i g n b a s e d o n s e n s i t i v i t y a n a l y s i s
L I N C h a o , C HA I B a o —m i n g , X U S h e n g— j i e
wh i t e b o d y r e d u c e d a t 3. 7 3% u n d e r t h e p r e mi s e o f n o mo r e t ha n 5% . Ke y wo r ds:t o r s i o n ig r i d i t y;s e n s i t i v i t y a n a l y s i s;l i g h t we i g h t ;f in i t e e l e me n t
l i s h e d .B e i n g b a s e d o n t o r s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s e t c o n s t r a i n t s , w h i t e b o d y w e i g h t w a s c h o s e n a s t h e o b j e c —
轿车白车身连接头结构的刚度分析与研究
轿车白车身连接头结构的刚度分析与研究连接头是白车身框架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平稳过渡的作用,若忽略连接头的柔性将其刚性处理,则会额外地增加白车身的刚度,同时连接头的刚度也是影响白车身刚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故有必要对白车身连接头进行探究,进而为白车身的设计提供参考。
本文以承载式白车身为研究对象,在白车身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白车身的动静态性能,充分考虑连接头柔性的前提下计算了连接头刚度,探究了连接头刚度的评估方法,并对白车身七个连接头模型的刚度进行了评估,探讨了连接头与白车身动静态性能之间的关系,得出不同连接头对白车身动静态性能的影响。
本文首先以有限元模型建模原则为基础建立了白车身有限元模型,计算弯曲刚度、扭转刚度、一阶弯曲模态和一阶扭转模态,并对其进行评估得出本款白车身有良好的弯曲刚度,扭转刚度不足,模态分布合理,而一阶扭转模态偏低易于与发动机激励频率耦合而产生共振,通过灵敏度分析总结出对白车身动静态性能有重要影响的部件。
接着截取白车身的七个连接头有限元模型,探究接头结构的力学特性,计算分析得出接头角位移矩阵存在耦合现象,为了消除接头模型的耦合现象,进一步探究了接头的解耦方法及其柔性,从而得到了连接头的前后弯曲刚度、扭转刚度和内外弯曲刚度。
随后探究了评估连接头刚度的方法,建立未刚性与刚性接头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连接头各分支的刚度比值系数,进而评估了七个连接头模型各分支的前后弯曲刚度、扭转刚度和内外弯曲刚度的强弱,同时整体比较了所有连接头分支在同一刚度条件下的强弱情况,总结得出在前后弯曲刚度下、内外弯曲刚度下、扭转刚度下刚度比值系数高和低的连接头分支。
最后探究了连接头与白车身动静态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区域灵敏度分析和应变能计算得出不同连接头对白车身动静态性能的影响,总结出对动静态性能影响大的连接头作为白车身性能改进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轿车白车身刚度改进研究周建涛 和亚刚 汪随风 徐作文 张林波(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芜湖,241009)摘 要:针对某轿车白车身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偏低的问题,使用OptiStruct分别就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对零件厚度的灵敏度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对轿车白车身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影响显著的关键零件,并对其结构进行了改进,以期提升其刚度值。
结果表明:轿车白车身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均显著提升,且相对应的重量增量非常小。
关键词:OptiStruct,白车身,弯曲刚度,扭转刚度,灵敏度分析1 前言轿车白车身刚度是现代轿车结构分析的重点关注部分,一方面,现代轿车大多采用承载式车身,研究表明这种结构的白车身刚度对整车刚度的贡献高达60%以上[1];另一方面,白车身刚度也是评价车辆设计可靠性和整车安全性能等的重要指标。
因此,轿车白车身刚度的研究对整车开发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国外许多学者对白车身刚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文献[1-3]中都针对有限元分析和灵敏度分析在结构设计和改进阶段的应用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也有诸多国内学者对灵敏度分析在白车身结构优化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如高云凯等人基于车身的灵敏度分析,对灵敏部件的板厚修改,从而使白车身的强度和刚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4];刘显贵等人在刚度灵敏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均匀设计法设计优化实验,对车身结构和刚度性能进行了优化[5]。
但是,轿车白车身刚度的提升方法基本都还是以零件的厚度变化为主。
高刚度、轻量化成为当今汽车设计追求的指标[6]。
显然,仅依靠增加零件厚度来提升白车身弯曲和扭转刚度是与此背道而驰的。
而且,研究表明在车身的结构设计中,增加部件的厚度并不一定能够提高白车身的刚度[7]。
为此,本文以灵敏度分析为基础,研究各零部件对白车身刚度的贡献量,以确定白车身骨架结构的薄弱环节,并对其结构进行改进,从而有效提升白车身刚度。
2 白车身刚度计算2.1 有限元模型本文选择合适的有限元单元类型,对某具体轿车白车身进行简化和数学离散,然后赋予车身结构合适的材料属性,从而建立其有限元模型。
其中,分析模型单元数为473430个,包括四边形单元451627个,三角形单元21803个,焊点数为4085个;所赋予的材料属性:弹性模量E为2.1×105MPa,泊松比μ为0.3,材料密度ρ为7.8×10-9T/mm3。
轿车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轿车白车身有限元模型2.2 约束和加载条件[8]2.2.1 弯曲刚度弯曲刚度分析一般约束车身与后悬架连接点处X、Y和Z三个方向的平动自由度,以及车身与前悬架连接点处的Y和Z向的平动自由度;加载条件则是沿Z轴的负方向,在前后约束点的中点在门槛梁的投影上,分别施加1500N力。
2.2.2 扭转刚度扭转刚度分析一般是约束车身与后悬架连接点处X、Y和Z三个方向的平动自由度,以及车身前保横梁中点位置处的Z向的平动自由度;加载条件则是在车身与前悬架左右连接点处,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2000Nm转矩。
2.3 结果和分析借助HyperWorks完成分析模型的前处理之后,将其提交至OptiStruct求解器进行计算,然后再使用HyperView后处理器提取所需要的计算结果,并对所获得的数值进行处理和运算,最终得出轿车白车身弯曲刚度为15033N/mm,扭转刚度为8948Nm/deg。
根据相关资料及评价标准要求,一般对此类轿车白车身的弯曲刚度目标要求是大于16000N/mm,扭转刚度目标要求是大于11000Nm/deg[9]。
由此可以看出,当前白车身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均低于目标要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3 灵敏度分析在有限元分析中,已知车身结构刚度方程为[6]= (1)式中,K为结构总刚度矩阵; 为结构的位移矢量;P为结构外载荷。
由此,可以用直接求导法得出节点位移对零件单元厚度的灵敏度为=∆∆= ( ∆ ) ( )∆(2)为更有效地进行轿车白车身刚度的改进研究,特将节点位移对零件厚度的灵敏度转换为轿车白车身刚度对零件厚度的灵敏度。
选取车身骨架的所有零件作为设计变量,相应地所有零件的厚度作为设计参数,分别将白车身的弯曲刚度目标值和扭转刚度目标值作为约束函数,而将白车身重量最小化作为目标函数,进行白车身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对零件厚度的灵敏度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分别选取20个灵敏度值较大,即对轿车白车身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贡献量较大的零件绘制成柱状图,分别如表1、图2和图3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对轿车白车身弯曲刚度贡献量较大的零件主要集中在侧围外板、门槛梁、B柱和后底板区域;而从图3中可以看出,对轿车白车身扭转刚度贡献量较大的零件则主要集中在车身骨架的后部区域。
也就是说,从刚度灵敏度角度来讲,轿车白车身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对这些零件的厚度变化较为敏感。
因此,这些零件所在的区域应当作为提升轿车白车身刚度的切入点。
表1 灵敏度值较大的零件序号零件名称序号零件名称序号零件名称1 左侧围外板 13 左门槛加强板 25 右后尾灯安装板2 右侧围外板 14 右门槛加强板 26 右后轮罩外板3 左后纵梁外板 15 左前竖板 27 左后轮罩外板4 右后纵梁外板 16 右前竖板 28 右门槛本体5 后地板前部 17 前风挡下横梁加强板29 左门槛本体6 后地板后部 18 前地板右纵梁 30 后围内板7 前挡板本体 19 右后纵梁加强板 31 座椅靠背左前支撑板8 前地板左纵梁 20 左后纵梁加强板 32 座椅靠背右前支撑板9 左B柱内板 21 包裹架上横梁 33座椅靠背左后支撑板10 右B柱内板 22 包裹架横梁 34座椅靠背右后支撑板11 左B柱加强板 23 包裹架横梁左支架12 右B柱加强板 24 包裹架横梁右支架图2 对白车身弯曲刚度贡献量较大的零件灵敏度柱状图图3 对白车身扭转刚度贡献量较大的零件灵敏度柱状图4 白车身刚度改进4.1 弯曲刚度改进分析图2表明,对轿车白车身弯曲刚度影响最大的零件是侧围外板。
但是,侧围外板的厚度增加会导致车身重量以18.2Kg/mm的比率急剧上升,而且侧围外板的结构变化则会影响车身A面造型。
从图2中可以看出,轿车白车身弯曲刚度对门槛区域的零件厚度变化也较为敏感。
而且,研究表明门槛断面对白车身弯曲刚度有着最为显著的影响[10]。
因此,提出轿车白车身弯曲刚度改进方案为:对门槛区域的零件结构进行改进,以改变门槛处主断面的形状,从而提升轿车白车身弯曲刚度,如图4所示。
经计算得出,轿车白车身弯曲刚度提升至17687N/mm,较原状态提高17.7%,而白车身重量仅增加0.3kg。
由此可以看出,此改进方法对轿车白车身弯曲刚度提升效果显著,且兼顾了对轿车白车身重量的控制。
(a) 白车身结构图示(b) 图(a)中的局部放大图(c) 图(b)中截面变化前(d) 图(b)中截面变化后图4 轿车白车身弯曲刚度改进示意图4.2 扭转刚度改进分析从图3中可以看出,座椅靠背前后支撑板、包裹架横梁支架、包裹架横梁和后底板前部均对轿车白车身扭转刚度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
因此,由其所组成的“闭环结构”与轿车白车身扭转刚度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综合考虑改进方案的可行性及经济性,提出轿车白车身扭转刚度的改进方案为:对座椅靠背前后支撑板的结构进行优化,以提升前述“闭环结构”的抗扭转能力,从而提高轿车白车身的扭转刚度,如图5所示。
经计算得出,轿车白车身扭转刚度提升至9939Nm/deg,较原状态提高11.1%,而白车身重量仅增加0.1kg。
虽然轿车白车身扭转刚度仍低于此类轿车的一般目标要求,但是可以看出,此改进方法对轿车白车身扭转刚度的提升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而且白车身增重也很小。
(a) “闭环结构”图示(b) 图(a)中截面变化前 (c) 图(a)中截面变化后图5 轿车白车身弯曲刚度改进示意图5 结论1)对某轿车白车身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其低于此类轿车一般目标要求。
针对此问题,借助OptiStruct就轿车白车身刚度对零件厚度的灵敏度进行了分析,分别找出了影响轿车白车身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的关键结构,并对其结构进行了改进。
分析结果表明:轿车白车身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分别提升了2654N/mm和991Nm/deg,而对应重量增加仅为0.3Kg和0.1Kg。
2)研究表明,使用OptiStruct进行刚度灵敏度分析,从而得出影响轿车白车身刚度的关键零件,对其结构进行改进或优化,即通过刚度灵敏度分析和结构改进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可显著提升轿车白车身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而且轿车白车身重量的增加非常小。
6 参考文献[1] Takamatsu M, Fujita H, Inoue H, etc. Development of Lighter-Weight, Higher-StiffnessBody for New RX-7. SAE, 920244.[2] Dieu F.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A Vehicle Using Finite Element Techniques. SAE,885135.[3] Kim T. Study on the Stiffness Improvement of Bus Structure. SAE, 931995.[4] 高云凯,张海华,余海燕. 轿车车身结构修改灵敏度分析. 汽车工程,2007,29(6):511-514.[5] 刘显贵,陈无畏. 基于刚度灵敏度分析的轿车白车身结构优化. 机械设计,2009,26(12):58-60.[6] 黄金陵. 汽车车身设计.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杨英,赵广耀,孟凡亮. 某轿车白车身结构灵敏度分析及优化设计.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8):1159-1163.[8] 孔敏. 轿车白车身刚度定性仿真与梁截面优化:[学位论文].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9] 赵常虎,余海东,郭永进. 影响轿车白车身扭转刚度的关键结构研究. 机械设计,2007,24(8):66-68.[10] 姚乾华,陈昌明. 基于车身主断面力学特性的灵敏度分析. 车辆与动力技术,2007,(4):36-38.Study on Improvement of BIW Stiffness Based on Stiffness Sensitivity AnalysisZhou Jiantao He Yagang Wang Suifeng Xu Zuowen Zhang Linbo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roblem of low bending stiffness and torsional stiffness of BIW, the stiffness sensitivity on the thickness of parts was researched by use of OptiStruct, thus the key parts having effect on the bending stiffness and torsional stiffness were found respectively, and the structure of some parts was modified for improving the stiffness of BIW.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y the above metho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both the bending stiffness and the torsional stiffness of BIW, while the increased weight of BIW was minimal correspondingly.Key words: OptiStruct, BIW, bending stiffness, torsional stiffness, sensitivity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