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学案湘教版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用于指导农业耕种,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成功申 遗。读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公转轨道位置关系图,回答 1~3题。 导学号08620007
1.二十四节气的制定依据 A.太阳的周年视运动 C.北极星的周年视运动
() B.月亮的周年视运动 D.地球的周年视运动
2.二十四节气中反映温度变化的有 ( )
②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 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 正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 正北方,房屋朝北。
③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④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当地纬度±直 射点纬度|,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所在纬度,求 出当地的纬度。
2.黄赤交角: 读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回答问题。
6 22 3 21
9 23 12 22
3 21
(1)概念:_黄__道__面与_赤__道__面的夹角。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_南__北__回__归__线__之间往返运 动。
【知识链接】 因黄赤交角存在而产生的几组数据关系
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理解几组数 据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四节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特征与黄赤交角 【必备知识回顾】 1.公转特征: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轨道:近似正圆的_椭__圆__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 点上。 (2)方向:_自__西__向__东__。 (3)周期: _3_6_5_日_6_时_9_分,叫1恒星年。
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相当(如图),与合肥的纬度差相等, 因此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这两个节气合肥的白昼也相等。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与气候变化的联系
气候变化
地球公转引起的太阳辐射变化是影响气 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的气候变 化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变化、地球自转轴 倾角的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VS
联系
地球公转引起的太阳辐射变化不仅影响着 气候的形成,还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可以导致长 期的气候变化,如冰河期和间冰期的交替 。因此,了解地球公转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昼夜长短变化
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轴之间的 倾斜,当地球公转时,不同地区 受到太阳照射的时间长短不同,
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至日
北半球夏季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北半球冬季时,太阳 直射南回归线,昼短夜长。
南半球相反
南半球夏季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昼长夜短;南半球冬季时,太阳 直射北回归线,昼短夜长。
THANK YOU
在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而在冬至日,太阳直射南 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与北半球相反。
昼夜长短的变化对动物活动和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如动物的迁徙和人类的日程安 排。
五带划分
五带划分是根据地球公转引起的太阳 辐射量和地表所接收到的热量变化来 划分的。
五带划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 重要影响,如农业生产和城市规划等 。
太阳直射点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季节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轴的倾斜,同一 地区在不同季节受到太阳照射的角度 不同,导致季节变化。
不同地区季节相反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轴的倾斜, 不同地区季节变化相反。例如,北半 球夏季时,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冬 季时,南半球是夏季。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学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学案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之小船创作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定义: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方向绕转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绕转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作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含义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其大小是23°26′。

如图所示:2.黄赤交角的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三、昼夜长短及其变化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特点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折线所示。

(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折线所示。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1.四季更替(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四季的划分①天文 四季⎩⎪⎨⎪⎧夏季: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2.五带的划分(1)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2)五带划分微点1 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1)时间不同: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2)公转轨道上位置不同:近日点位于冬至日以东,远日点位于夏至日以东。

微点2 黄赤交角相关数据关系(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90°-极圈度数。

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
直射点 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早于6时日出 )
西北 (晚于18时日落
)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6时日出)
正西 (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晚于6时日出 )
西南 (早于18时日落
)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探究活动
夏 半 夏至日
6.22

春分日3.21昼夜等长 秋分日9.23昼夜等长

冬至日
12.22 半

自主练习:一年内,北半球昼夜情况、昼夜变化情况。
昼最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夏至
北回归线
春分 =12h
秋分 =12h
赤道 春分
冬至 南回归线
昼最短,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
地面
直射:光线集中,单位面积得到的太阳光热多,地面气温较高。 斜射:光线分散,单位面积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地面气温较低。
取值范围:0°≤h≤90°
日 正午 日


考点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0° 23°26 ′
66°34 ′ 90° 66°34 ′ 23°26 ′
2、太阳视运动
冬至 夏至
N
N
N
N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 五带划分
1、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太阳在当地的仰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地方时12:00)。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讲义 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讲义 新人教版

6.拍摄“日出”美景的地点是图 1 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 5 题,读图可知,拍摄地点纬度较低,昼夜长短变化 较小,因此日出时间应在当地地方时 6 时左右,该地大约位于 东二区,与北京时间(东八区)大约相差 6 小时,因而此时北京时 间应在 12 时左右,故 A、B 选项不符合要求;假如该地在北半 球,如果日出东北,表明该地昼长夜短,应为夏季,则日期不 可能为 1 月 1 日,假如在南半球,如果日出东北,则表明该地 昼短夜长,应为冬季,则日期也不可能为 1 月 1 日,日出方向 不可能是东北,故 C 选项不符合题意,因此该题选 D。
a 与 b 两个时间段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 与 d 两个时间段的 昼长、夜长也是相同的;b 与 c 两个时间段中,b 时间的昼长等 于 c 时间的夜长。
(2017·高考天津卷)我国 A 市某中学(图 1 所示)的旗杆影子 在北京时间 14:08 为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 升国旗时(北京时间 10:00)看到日出。结合图文材料,回答 1~ 2 题。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解析: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则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 向与以太阳为参照系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相反, 所以图 2 中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方向应为自右向左。第 2 题, 6 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在夏至(6 月 22 日)之前且靠近 6 月 22 日处,故应为丁。第 3 题,图中显示,甲、乙两点关于冬 至点对称,而非关于近日点对称,所以日地距离不同;而地球 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相关,故公转速度也不同,所以 A、C 错; 冬至日为昼长的极值点,而甲、乙分居冬至日两侧,所以同一 个地点在这两个日期昼长相同,昼长变化趋势相反,日出方位 相同,故 B 错、D 对。 答案:2.D 3.D

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课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课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考点1】黄赤交角及影响
【1—1】读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据图回
答(1)~(3)题。
(1)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数码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
是( B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3)当黄赤交角变为23°56′时,地球上五带的范围
在太阳回归运动示意图上可以标出时间(节气),能 够找到所有时间点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例如远(近) 日点,国庆节地球位置等,辅助做题。
与公转相关的问题:如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等 问题,经常需要结合此图思考。
【考点1】黄赤交角及影响 【1—1】读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据图回 答(1)~(3)题。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5课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锦囊】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示意图的应用 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往返运动,运动规律见下图。
一年中被太阳直射过两次的是:南、北回归线之间 的区域(不包括南、北回归线)。 一年中被太阳直射过一次的是:南、北回归线。
【解析】本题考查黄赤交角的影响。甲为地中海气 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 若黄赤交角为0°,则不存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故甲所代表的气候类型不存在。选项A正确。
【 解 析 】 第 (1) 题 , 考 查 太 阳 直 射 点 的 坐 标 计 算 。 120°W平分白昼,是直射点的经度;70°N有极夜 现象,则太阳直射点位于20°S。第(2)题,考查不 同季节日出方位。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日出在 东南方。第(3)题,考查方位判断。根据经纬度判断 方位。第(4)题,考查昼夜长短的计算。北极出现极 夜,故北半球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根据地 方时计算M地的时间。第(5)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 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两侧 递减。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章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章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方法技巧〕 利用“对称法则”突破地球运动规律的技巧
1.纬度对称:同一天,纬度数相同的南北两条纬线上昼夜长短完
全相反。
2.日期对称:若同一地点两日期相距二分二至日的时间尺度相
同,则两日期为二分二至日的对称日期。两对称日期的昼夜长短、正午
太阳高度和日出、日落方位有如下特点: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___直__射__点___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返回导航
第一章 行星地球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_北__回__归___线___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 c折线所示。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_南__回__归___线___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 a折线所示。
地 球 运 动 2020·山东,8题
的 地 理 意 2020·江苏,1~2题
义。
2019·天津,10~11题
2018·课标Ⅰ,10题
返回导航
命题分析 1.以示意图或文字资料为背景, 考查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以区域图、景观图、地理统计 图表为背景,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 规律及计算。 3.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居民楼采 光、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等) 为背景,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规律及应用。
返回导航
第一章 行星地球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2.黄赤交角的地理影响。 (1)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在南北纬23°26′ 之间。
第一章 行星地球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2)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返回导航

2019-2020届高三一轮地理复习课件: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019-2020届高三一轮地理复习课件: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 太阳直射点的运动 (1)黄赤交角
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运动。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①轨迹
②周期: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叫做 回归 年。
1.透彻了解黄赤交角 (1)黄赤交角的形成原因 一是地球在公转时,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转,即地轴与黄 道(地球公转轨道)之间不垂直, 而是有一个小于 90° 的夹角, 使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产生了一个 23° 26′的夹角,即黄赤 交角。
2.图示理解地球公转与二分二至日的关系
方法点拨:公转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1)公转方向的判读——看南极上空还是北极上空。 南极上空看,公转方向为顺时针;北极上空看,公转方向 为逆时针。
(2)先判断“二至”再判断“二分”。 ①看是近日点还是远日点: 近日点为 1 月初, 接近冬至日; 远日点为 7 月初,接近夏至日。 ②看地轴的指向:“左倾左冬,右倾右冬”,即地轴向左 倾斜,左面为冬至,向右倾斜,右面为冬至。 ③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连接太阳光线与地心,可以看出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 确定了二至点后,结合地球公转的方向即可判断春分和秋 分。
移动规律,②③正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4 万年是黄赤交角的变动周期,①错;太阳直射点最低的纬度应是 赤道,即 0° ,④错。
答案:(1)B (2)C
考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
【易混辨析】 (1)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 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 半球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不等于昼短夜长亦是同样道理。 (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时长相差越大, 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3)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 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名师课件 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名师课件 湘教版

达最大值的地区
夏至
北回归线 及其以北各纬度
达最小值的地区 南半球 各纬度
冬至 二分
南回归线 及其以南各纬度 赤道
北半球 各纬度
【深度思考4】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哪些信息能够指示“正午” 太阳高度? 提示 能够提示“正午”太阳高度的信息很多,如当地的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 大、当地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位于一天中最南或最北(极夜地区除外) 位置的高度、物影最短时的太阳高度等。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地球运动、寒潮等相关知识。最佳测试期为11月至次年4月,冬 至日前若干天该测试场出现极夜现象,其他时段内该测试场太阳基本上每天从东南 方升起,但春分日当天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春分日之后到4月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该测试场纬度在68°N以北,且最佳测试期包含冬至,则肯定出现了极夜现象,因此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该测试场主要受北方寒冷气流影响;该测试场冬至日 昼长为0时(极夜),春分日昼长为12时,春分日之后至4月期间,其昼长大于12时, 因此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大于12时。故选B。 答案 B
2.影响 (1)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南北回归线 之间往返运动。
6月22日
3月21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2)决定了五带的范围 ① 回归线 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② 极圈 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3)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 ① 南北回归线 之间有直射现象。 ② 南北极圈 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绕 太阳 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北 南极 极上 上空 空俯 俯视 视: :
逆时针 顺时针
方向绕转 方向绕转
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 一个恒星年 。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 第5讲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doc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 第5讲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doc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第5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考纲要求]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

[知识讲解]一、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1、方向:白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2、轨道: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周期:一个冋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冋归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吋,故4年一润,闰年为366天。

(太阳周年运动为参照)1恒星年=365日6吋9分10秒(以恒星为参照物)3.地球公转速度(1)公转角速度: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2)公转线速度: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

(3)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

地球在轨道上的位宜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

极人值Z 间仅相差7%0而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南北半球各白所得太阳的热能,最人可相差到57%。

可见,太阳直射点的位宜是决定地球I 川季变化的重要原因。

当地球过近日点时, 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能超过北半球,因此,南半球正值夏季,北半球自 然是处于冬季了。

同样道理,地球过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量 超过南半球,所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

此外,地球公转速度也有影响作用,地球过近tl 点吋公转速度很快,过远日点吋公转速度慢。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特点:%1地球是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

因此,地球公 转轨道平而(即黄道平而)同赤道平而不重合,它 们Z 问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目前,黄赤交角是 23°26 " o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

而 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这就引起了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2、黄道与地球的交点:太阳直射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方向绕转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绕转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一个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深度思考1】 夏至日与远日点重合,冬至日与近日点重合,这种说法对吗?提示 不对,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含义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同赤道面的交角。

目前,其大小约是23.5°。

示意图如下:高效速记(1)“一轴两面三角度”“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面和赤道面;“三角度”指黄道面和赤道面的夹角为23.5°;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66.5°;地轴与赤道面的夹角为90°。

(2)“三个基本不变”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天空的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约保持23.5°;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2.影响(1)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2)决定了五带的范围①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②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3)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①南北回归线之间有直射现象。

②南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深度思考2】黄赤交角增加或减少1°,对五带范围有何影响?提示黄赤交角增加(减少)1°,热带范围增加(减少)2°,寒带范围增加(减少)2°,温带范围缩小(增加)4°。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变化规律【深度思考3】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方,昼夜状况有何特点?提示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方昼夜状况相反,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深度思考4】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哪些信息能够指示“正午”太阳高度?提示 能够提示“正午”太阳高度的信息很多,如当地的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当地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位于一天中最南或最北(极夜地区除外)位置的高度、物影最短时的太阳高度等。

五、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更替读地球的公转和四季的形成示意图,回答问题。

(1)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天文四季⎩⎪⎨⎪⎧夏季: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的季节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3)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2.五带的划分第1课时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考点一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1.看昼夜弧长→定昼夜长短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与夜弧,所求地所在的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如图示)2.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昼夜长短分布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的状况。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如图示)3.看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定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的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向哪个半球(南、北)移动,哪个半球昼将变长,夜将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如图示)4.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定极昼、极夜范围和变化(1)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

(见上图)5.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日出、日落方位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2018²武汉外国语月考)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

读图完成(1)~(2)题。

(1)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2)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 )A.1小时40分钟B.2小时20分钟C.3小时20分钟D.4小时40分钟解析第(1)题,a~b期间,该地昼短夜长,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昼长逐渐变长,至b点时昼夜平分。

第(2)题,该地一年中日出最早和日出最晚时间约相差2小时20分钟,因此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4小时40分钟。

答案(1)C (2)D►类题通法1.昼夜长短的判读技巧(1)根据日出日落地方时判断若日出时间早于6时,日落时间晚于18时,则该地昼长夜短。

若日出时间晚于6时,日落时间早于18时,则该地昼短夜长。

(2)根据日出日落方位判断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则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则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则全球昼夜等长。

(3)根据晨昏线走向判断(如下图阴影表示夜)2.利用昼夜长短判断纬度的高低某一天昼夜长短的不同反映出各地的纬度高低。

(1)昼长大于12小时的,昼越长纬度越高;昼长小于12小时的,昼越短纬度越高。

(2)如果一地大于12小时,一地小于12小时,比较两地与12小时的时间差,相差时间越大,纬度越高。

如果某地昼长与12小时的时间差为12小时(-12小时),则该地位于极圈以内,出现了极昼(夜)。

极昼(夜)区内的地点不能采用此方法比较。

考法一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判断与应用1.(2017²课标全国Ⅱ,5)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

芬兰伊瓦洛(位置见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

据此完成下题。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地球运动、寒潮等相关知识。

最佳测试期为11月至次年4月,冬至日前若干天该测试场出现极夜现象,其他时段内该测试场太阳基本上每天从东南方升起,但春分日当天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春分日之后到4月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该测试场纬度在68°N 以北,且最佳测试期包含冬至,则肯定出现了极夜现象,因此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该测试场主要受北方寒冷气流影响;该测试场冬至日昼长为0时(极夜),春分日昼长为12时,春分日之后至4月期间,其昼长大于12时,因此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大于12时。

故选B。

答案 B2.(2016²上海地理,5)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

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解析由材料可知,在连续3个月,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在递减;根据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计算,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二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京昼长变化是先昼长夜短,后昼渐短夜渐长,至昼短夜长。

选D正确。

答案 D3.(2015²四川文综,2)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

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

据材料完成下题。

帆船返回青岛港当日,青岛( )A.日出东南方向B.于地方时6时前日出C.昼长较广州短D.正午物影较春分日长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涉及日出方位、日出时间、昼长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

帆船返回青岛港的时间是4月5日,此日已经过了春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日出东北,故A项错误;此时昼长长于12小时,日出时间在地方时6时之前,故B 项正确;此日太阳直射点已经位于赤道以北,北半球各地随纬度的增高昼长增长,青岛港的纬度高于广州,昼长应比广州长,故C项错误;此日太阳直射点正向北移动,青岛港比春分日的时间更接近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所以正午太阳高度比春分日时大,正午物影较春分日时短,故D项错误。

答案 B考法二利用日出、日落规律判断地理现象4.(2014²大纲卷,7~8)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69°S)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5时40分和6时20分同时看到日出。

据此完成(1)~(2)题。

(1)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2)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B.澳大利亚东南部易发森林火灾C.好望角附近炎热干燥D.墨西哥湾热带气旋活动频繁解析第(1)题,当南极中山站处于极夜时,太阳直射点位于21°N及其以北的某一纬线上,该日越往北,昼长越长,由甲、乙两地的日出时间可计算出甲地昼长时间较乙地昼长时间长,就南北方向而言,甲地位于乙地以北。

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两地均位于晨线上。

根据该日晨线的倾斜状况,结合两地南北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可推断出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

第(2)题,据材料判断该段时间为北半球夏季。

欧洲北部的暴风雪多出现于冬季,A项错误;澳大利亚东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B项错误;此时段为南半球冬季,地处地中海气候区的好望角温和多雨,C项错误;墨西哥湾热带气旋夏秋季节活动频繁,D项正确。

答案(1)B (2)D解题秘诀解答无图考图题的步骤(1)分析题目考查的基本知识,并在大脑中回忆、联想;(2)绘出相关示意图;(3)把所学知识迁移到具体问题之中,结合题意和示意图,探索问题的答案。

5.(2012²全国文综,6~7)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

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可能位于(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地中海沿岸C.北冰洋沿岸D.澳大利亚(2)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A.正东、正西B.东南、西南C.东北、西北D.东南、西北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昼长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