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忆秦娥娄山关翻译赏析
忆秦娥。娄山关

Hale Waihona Puke 思考: 1、这首词上阙写的是什么?下阙写的是什
么? (上阙:红军拂晓时向娄山关行军的情景;
下阙:红军黄昏时攻克和翻越娄山关的情景。) 2、这首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歌颂了
试读下面的两个句子,想一想怎样才能读出感情。
今晚的月亮很美。 今晚的月亮多美啊!
8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雄关漫
译文:西风猛烈地吹着,一个有霜有月的早晨,辽阔的天空中大雁在鸣叫。 在这个有霜有月的早晨,传来了细碎的马蹄声,伴随着低沉呜咽的军号声。
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抒发了作者翻越娄山关的豪迈情怀;歌颂了红 军英勇豪迈的气概,大无畏的精神。)
忆秦娥•校园幕
残阳融,群山逶迤入苍穹。入苍穹,万物音谢,涧幽灯稀。 凝眸回首觅倚归,
薄雨轻漫思量催。思量催,杏坛梦醉,一生何悔!
注释 残阳:夕阳。 逶迤(wēi yí):形容山脉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倚(yǐ):依靠、停留。 杏坛:本来是指孔子讲学的地方,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
课后作业:
请你把这首词改写成记事文
忆秦娥·娄山关的诗意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于1935年1月在四川江津八宝山上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绘了大革命时期红军长征经过四川境内,进入陕北的壮丽场景,泛指中国革命斗争的艰辛与胜利。
诗中的"秦娥"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美女秦娥,"娄山关"则是长征途中红军所经过的难关。
整首诗以娄山关的雄伟壮观为背景,与长征中的红军壮举相呼应,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红军战士的英勇赞颂。
毛泽东通过描写山势险峻、峡谷深邃、瀑布飞流的场景,展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和危机四伏的环境。
他用"月明千里织秋波"来形容红军壮丽的场景,表达了红军挺进敌人重重封锁,但仍然坚持斗争的决心和意志。
诗中还描绘了红军士兵的英勇和顽强,他们在峡谷中与"万箭穿心走马雕"的敌人搏斗,用血肉之躯赢得了长征胜利的道路。
这体现了毛泽东对红军战士英勇不屈的赞美和对革命斗争前途的坚定信心。
整首诗意蕴含着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操,它既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丽,又表达了红军士兵的英勇与无畏,充满了对革命事业胜利的希望和信心。
这首诗也成为了中国革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
忆秦娥娄山关意思译文

忆秦娥娄山关意思译文
秦娥娄山关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代汉语诗,描绘了一个深情厚意的
父亲对女儿的呵护之情。
下面是这首诗的意思译文:
我怀念起娄山关,我与女儿一起来到那里。
山脉连绵不尽,高耸入云;石头嶙峋,巍峨壮观。
女儿年幼时,我抱她在怀中,这一幕至今难以忘怀。
我对她说:“亲爱的女儿,这座山峰就是我们的归宿。
”
如今女儿已长大成人,她离开了家。
她独自一人离开,去追寻她的梦想。
我抱着回忆,再次来到娄山关。
每次经过这里,我都会停下脚步,默默祈祷她平安健康。
我希望她在外面的世界里,能够收获幸福与成功。
我虽然带着思念之情,但也理解她的选择。
女儿,记住,无论何时何地,家乡都是你永远的归宿。
无论你多么疲惫、迷茫或困难重重,山峰永远都会迎接你的归来。
我将永远等待你,等待你平安归来,和我一起再次来到娄山关。
以上是《忆秦娥·娄山关》的意思译文。
这首诗通过描绘父女之间深情厚意的情感,表达了家庭的温馨和浓浓的亲情。
父亲深爱他的女儿,
对于女儿的离家追寻梦想,他表示理解和支持,同时也希望女儿能够平安归来。
这首诗向人们传递了家庭的温暖和情感的力量,也让人们思考亲情、家庭和归宿的意义。
忆秦娥娄山关 译文

忆秦娥娄山关译文
忆秦娥:唐代女诗人,本名章台。
她的词《忆秦娥》与李清照的《一剪梅》并称为“词家三绝”,诗与李清照的《如梦令》
并称“济南二安”。
娄山关:在今娄山关附近,又名娄关,关隘雄奇险峻。
译文:
望着那座雄伟的古城墙,我想它当初一定是因了周、秦两代的战争才被修起,而经历了无数次的战火才变成如今这番模样。
当年我随丈夫从军到了这里,后来在这里守边,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在这塞外的风霜雨雪里,我已是两鬓斑白,想到这些年来丈夫在这边关守卫,心中便充满了对丈夫的思念。
你在我身边时,我常听你吟诵那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我也常想着与
你一同把酒高歌来排解心中的忧愁。
只是如今我们已不在人世,只有这座古城墙还静静地矗立着。
这塞外的风吹着城墙上的枯草和残枝,它们随风一起飞到了边关去。
—— 1 —1 —。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的一首慷慨悲烈、雄沉壮阔的词,通过在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 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
1.上阙从哪些角度来?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面?(6分)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5分)参考答案:1.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景(2分)。
通过西风、长空、鸣雁、霜花、晨月、马蹄声、喇叭声等景物(2分),描绘了一幅凄冷、悲壮的画面(2分)。
2.尽管关隘如铁一样坚固,道路漫长而凄冷,但红军依然能够战胜这些困难,并且重新开始新的征程(3分),表现了红军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豪情壮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分)。
注释①忆秦娥:是词牌名,源于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
双调,仄韵格,四十六字。
该词牌名的最早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
此调别名甚多,计有《秦楼月》、《玉交枝》、《碧云深》、《双荷叶》,而《秦楼月》则与《忆秦娥》同取词中首句为之名。
[2]②西风烈:列,凛烈、猛风;西风劲厉。
③长空雁叫霜晨月:在霜晨残月映照下,在烟雾茫茫的长空中,有飞雁在叫唤。
这两句是记拂晓情景,时娄山关战斗已经胜利结束。
忆秦娥·娄山关译文

《忆秦娥·娄山关》的译文及赏析《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译文:西风正壮烈地吹送,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注释:忆秦娥:词牌名,本于李白诗“秦娥梦断秦楼月”娄山关:又名太平关.遵义市北大娄山脉中段遵义.桐梓交界处,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上的关口。
海拔1440米,古称天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烈:猛烈,强劲。
长空:辽阔的天空。
碎:细碎。
咽(yè):在这里读入声。
本义是声音因梗塞而低沉,这里用来描写在清晨寒中可听来时断时续的军号声。
漫道:莫道。
从头越:重新跨越。
残阳:夕阳。
赏析:这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和苍凉感的诗词。
首句“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秋日景象。
西风烈,暗示了秋天的萧瑟和寒意;长空雁叫,增添了离别和哀思的氛围;霜晨月,则凸显了清晨的寒冷和月光的皎洁。
这一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为全诗奠定了苍凉、豪迈的基调。
接着是“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这里描绘了军旅生活的场景,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表现了军队行进的艰辛和战士们的豪情壮志。
同时,喇叭声咽也暗示了战士们内心的悲凉和感伤。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是诗词的高潮部分。
雄关漫道真如铁,表现了前行道路的艰险和困难;而今迈步从头越,则展现了战士们不畏艰险、从头再来的决心和勇气。
这一句充满了豪情壮志,表现了战士们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最后是“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从头越,与前面的“而今迈步从头越”相呼应,再次强调了战士们的决心和勇气。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了战士们前行路上的艰辛和苍凉感。
同时,残阳如血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牺牲,进一步增添了诗词的悲壮色彩。
忆秦娥.娄山关的翻译

忆秦娥娄山关译文
忆秦娥娄山关译文:西风正壮烈地吹送,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原文: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此词写于1935年,最早发表于1957年的《诗刊》上。
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了军事指挥小组。
为了继续长征,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昌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毛泽东果断地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于是再次跨越娄山关。
红军向娄山关挺进,在红花园与黔军遭遇,黔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傍晚时分终于把这座雄关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队顺利通过,迈向胜利的前程。
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此词。
毛主席诗词《忆秦娥·娄山关》原文译文赏析

毛主席诗词《忆秦娥·娄山关》原文译文赏析《忆秦娥·娄山关》【原文】西风烈⑶,长空⑷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⑸,喇叭声咽⑹。
雄关漫道⑺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⑻。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⑼如血。
*另版《忆秦娥·娄山关》的手迹。
另附写于1934年的原版本:西风烈,梧桐叶下黄花发。
黄花发,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题解】这首词,*曾有注云“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预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
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心情。
”当时,*和红军由博古,*和李德(德国人)“三人团”领导。
*被排挤出了领导集团,在会昌“养病”。
赣南军区司令员龚楚去看他,酒后*喟然长叹,“我自从参加革命以来,受过三次开除中委和八次严重警告的处分,这次更将造成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在我的身上。
现在,可不是我们井冈山老同志的天下了!”说时竟凄然泪下。
【注释】⑴忆秦娥:词牌名,本于李白诗“秦娥梦断秦楼月”⑵娄山关:又名太平关.遵义市北大娄山脉中段遵义.桐梓交界处,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上的关口。
海拔1440米,古称天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⑶烈:猛烈,强劲。
⑷长空:宽阔的天空。
⑸碎:细碎。
⑹咽(yè):在这里读入声。
本义是声音因梗塞而低沉,这里用来描写在清晨寒中可听来时断时续的军号声。
⑺漫道:莫道。
⑼从头越:重新跨越。
⑼残阳:夕阳。
【译文】西风正壮烈地吹送,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鉴赏】*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是他所有词作中较为出色的作品,此词慷慨悲烈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忆秦娥是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
娄山关是本词题目,也是本词的写作地点。
毛主席诗词《忆秦娥·娄山关》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泽东这⾸《忆秦娥·娄⼭关》是他所有词作中较为出⾊的作品,此词慷慨悲烈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
下⾯是分享的⽑主席诗词《忆秦娥·娄⼭关》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忆秦娥·娄⼭关》 【原⽂】 西风烈⑶,长空⑷雁叫霜晨⽉。
霜晨⽉,马蹄声碎⑸,喇叭声咽⑹。
雄关漫道⑺真如铁, ⽽今迈步从头越⑻。
从头越,苍⼭如海,残阳⑼如⾎。
⽑泽东另版《忆秦娥·娄⼭关》的⼿迹。
另附写于1934年的原版本: 西风烈,梧桐叶下黄花发。
黄花发,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如海,残阳如⾎。
【题解】 这⾸词,⽑泽东曾有注云“⼀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情⼜是郁闷的。
这⼀⾸清平乐,如前⾯那⾸菩萨蛮⼀样,表露了同⼀⼼情。
”当时,中共和红军由博古,周恩来和李德(德国⼈)“三⼈团”领导。
⽑泽东被排挤出了领导集团,在会昌“养病”。
赣南军区司令员龚楚去看他,酒后⽑泽东喟然长叹,“我⾃从参加⾰命以来,受过三次开除中委和⼋次严重警告的处分,这次更将造成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在我的⾝上。
现在,可不是我们井冈⼭⽼同志的天下了!”说时竟凄然泪下。
【注释】 ⑴忆秦娥:词牌名,本于李⽩诗“秦娥梦断秦楼⽉” ⑵娄⼭关:⼜名太平关.遵义市北⼤娄⼭脉中段遵义.桐梓交界处,从四川⼊贵州的要道上的关⼝。
海拔1440⽶,古称天险.⾃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⑶烈:猛烈,强劲。
⑷长空:辽阔的天空。
⑸碎:细碎。
⑹咽(yè):在这⾥读⼊声。
本义是声⾳因梗塞⽽低沉,这⾥⽤来描写在清晨寒中可听来时断时续的军号声。
⑺漫道:莫道。
⑼从头越:重新跨越。
⑼残阳:⼣阳。
【译⽂】 西风正壮烈地吹送, ⼤雁鸣霜、晓⽉当空。
晓⽉当空, 嗒嗒的马蹄令⼈⼼碎, 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 ⽽今让我们重振旗⿎向前。
重振旗⿎向前, 茫茫青⼭如⼤海, ⼣阳光华⾚如⾎。
忆秦娥娄山关全诗赏析

忆秦娥娄山关全诗赏析
《忆秦娥·娄山关》上阙写红军突过娄山关之前的行动。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在霜天的凌晨,月光下,西风猛烈地吹着,天空中传来一群大雁的叫声。
这是描述红军突过娄山关开始行动时的景色。
“霜晨月”,是叠句,既是词牌的要求,又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是描述红军的行军。
“碎”和“咽”,烘托了红军行军时的严肃与敏捷。
《忆秦娥·娄山关》下阙写红军突过娄山关之后的愉悦情绪。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雄关”,是牢不可破的关口,“漫道”,是别说的意思,“铁”,是坚不可摧别说娄山关的险要是牢不可破的,红军就这样从容迈步,从山头上越过去了。
这两句,既雄壮又豪迈,写出了红军敢于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
“从头越”,又是叠句,也写C田下。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句,写的是傍晚的景色,突过娄山关,正是夕阳西下之时。
站在山头上向远望去,山峦起伏,一眼望不到边,就好像翻腾的大海一样;夕阳西下,落日像血一样鲜红。
诗人在突破娄山关后的欣喜情绪溢于言表。
宋词《忆秦娥·娄山关》鉴赏及译文注释

宋词《忆秦娥·娄山关》鉴赏及译文注释《忆秦娥·娄山关》是由毛泽东所创作的,“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简炼地指出了战斗的时间、景候,还创造出一个壮烈的抒情氛围。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忆秦娥·娄山关》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忆秦娥·娄山关》近现代: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古诗简介《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的一首慷慨悲烈、雄沉壮阔的词,通过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忆秦娥·娄山关》翻译/译文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注释①忆秦娥:是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
双调,仄韵格,四十六字。
该词牌名的最早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
此调别名甚多,计有《秦楼月》、《玉交枝》、《碧云深》、《双荷叶》,而《秦楼月》则与《忆秦娥》同取词中首句为之名。
②西风烈:列,凛烈、猛风;西风劲厉。
③长空雁叫霜晨月:在霜晨残月映照下,在烟雾茫茫的长空中,有飞雁在叫唤。
这两句是记拂晓情景,时娄山关战斗已经胜利结束。
④霜晨月:叠句,类似音律上的和声,有连锁作用,详见词牌忆秦娥。
⑤马蹄声碎:碎,碎杂,碎乱。
⑥喇叭声咽:喇叭,一种管乐器,即军号。
咽,呜咽、幽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⑦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
漫道,徒然说,枉然说。
人们徒然传说娄山关坚硬如铁。
⑧而今迈步从头越:迈步,跨步、大踏步。
忆秦娥 娄山关赏析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一、创作背景1.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会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宾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毛泽东果断地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于是再次跨越娄山关。
2. 这首词写于1935年2月,当时娄山关战斗刚刚胜利结束。
这一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为继续长征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二、原文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三、词的上阕赏析1. 景物描写-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 这几句描绘了一幅清晨时分娄山关的壮丽而又冷峻的画面。
“西风烈”,一个“烈”字写出了西风的猛烈,渲染了一种紧张、肃杀的气氛。
“长空雁叫”,大雁在高空鸣叫,更增添了一种凄凉之感。
“霜晨月”点明了时间是清晨,有霜有月,这种清冷的环境描写为后面的战斗场景做了铺垫。
-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 “马蹄声碎”中的“碎”字用得极为精妙。
它写出了马蹄声的杂乱、细碎,表明红军战士行军的匆忙和谨慎。
“喇叭声咽”,“咽”字形象地写出了军号声在西风中低沉、呜咽的状态,暗示了战斗的紧张和红军面临的严峻形势。
这些景物描写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生动地展现了娄山关战斗前的紧张氛围。
四、词的下阕赏析1. 抒情表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指娄山关,“漫道”即不要说,“真如铁”形容娄山关的坚固难以逾越。
这一句强调了娄山关的险峻,但是红军战士并没有被困难吓倒。
“而今迈步从头越”则表达了红军战士蔑视困难、敢于胜利的豪迈气概。
红军刚刚取得娄山关战斗的胜利,这一句体现了他们在胜利后的信心和继续前进的决心。
-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 “从头越”再次强调了红军跨越娄山关这一壮举的意义。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全词的结尾,这两句写景,意境开阔而悲壮。
忆秦娥·娄山关诗词全文

忆秦娥·娄山关诗词全文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在娄山关战役胜利之后所写,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发表时没有标明写作时间。
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时,将写作时间标明为“一九三五年二月”。
这首词上阕写的是红军向娄山关进军的途中,下阕写的是娄山关战役胜利之后的景象。
诗词全文: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译文:
西风猛烈,长空中一群群大雁南飞,一阵阵鸣叫。
霜花满地,残月在天,天将破晓,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娄山关坚硬如铁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忆秦娥娄山关 诗词解读

忆秦娥娄山关诗词解读
哎呀,说到这首词,那可真是让人热血沸腾!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你想想,那烈烈的西风,像是要把一切都吹倒,天空中大雁鸣叫,清晨的霜月洒下清冷的光。
这画面,难道不像是一幅惊心动魄的画卷吗?就好比在一个狂风呼啸的夜晚,你独自一人走在荒野,四周寂静又寒冷,是不是心里会涌起一种既紧张又豪迈的感觉?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霜晨中的月亮还挂在天上,马蹄声零碎,喇叭声呜咽。
这情景,难道不像一支军队在艰难中奋勇前行吗?就像你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那雄伟的关隘,道路艰难得就像铁一样难以逾越,可如今我们就要大步向前跨越它!这是何等的气魄!这不就像是你面对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山,别人都觉得不可能上去,但你却坚信自己能征服它吗?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重新跨越,那苍茫的山峦像大海一样起伏,残阳像鲜血一样红艳。
这景色,是多么的壮丽而又悲壮!仿佛是在告诉你,成功的路上虽然充满艰辛,但那美丽的风景就在前方等待。
在我看来,这首词充满了力量和决心,它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真的太让人佩服啦!。
忆秦娥娄山关 诗词大意

忆秦娥娄山关诗词大意
哎呀,说到这首词,那可真是气势磅礴,饱含深情呐!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你想想,那西风猛烈地吹着,广阔的天空中大雁鸣叫,清晨还挂着冷月寒霜。
在这样的环境里,马蹄声零碎,喇叭声也像是在呜咽。
这画面,难道不令人感到一种紧迫和悲壮吗?就好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不知道前路到底有多少艰难险阻。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多血。
”这雄关险隘,漫长的道路真像铁一样坚固难摧,可如今我们要坚定地从头跨越!从头跨越啊,那连绵的苍山就像大海一般辽阔,那残阳就像鲜血一样殷红。
这难道不是在告诉我们,哪怕困难重重,也要有勇气去突破,去征服吗?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巨大的挑战,是选择退缩,还是像战士一样勇往直前?
在我看来,这首词充满了力量和决心。
它让我们明白,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都要有那种“从头越”的豪迈和无畏!难道我们不应该从中学到这种精神,去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难题吗?。
忆秦娥娄山关的诗意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译文:
西风正壮烈地吹送,
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
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
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
茫茫青山如大海,
夕阳光华赤如血。
赏析:
《忆秦娥•娄山关》是诗人所有词作中较为出色的作品,此词慷慨悲烈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忆秦娥是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
娄山关是本词题目,也是本词的写作地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忆秦娥娄山关翻译赏析
《忆秦娥娄山关》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
其古诗全文如下: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前言】
毛泽东这首写于1935年的《忆秦娥娄山关》慷慨悲烈、雄沉壮阔,通过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注释】
1、忆秦娥:词牌名,本于李白诗“秦娥梦断秦楼月”②娄山关:又名太平关,遵义市北大娄山脉中段遵义桐梓交界处,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上的关口。
海拔1440米,古称天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③烈:猛烈,强劲。
④长空:辽阔的天空。
⑤碎:细碎。
⑥咽(yè):在这里读入声。
本义是声音因梗塞而低沉,这里用来描写在清晨寒中可听来时断时续的军号声。
⑦漫道:莫道。
⑧从头越:重新跨越。
⑨残阳:夕阳。
⑩西风烈:凛冽的西风很猛烈地吹着。
2、西风烈:列,凛烈、猛风;西风劲厉。
3、长空雁叫霜晨月:在霜晨残月映照下,在烟雾茫茫的长空中,有飞雁在叫唤。
这两句是记拂晓情景,时娄山关战斗已经胜利结束。
4、霜晨月:叠句,类似音律上的和声,有连锁作用,详见词牌忆秦娥。
5、马蹄声碎:碎,碎杂,碎乱。
6、喇叭声咽:喇叭,一种管乐器,即军号。
咽,呜咽、幽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7、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
漫道,徒然说,枉然说。
人们徒然传说娄山关坚硬如铁。
8、而今迈步从头越:迈步,跨步、大踏步。
从头越,即为头越。
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为头,犹云从头,或开始也。
”有重头再开始的意思。
说的是从头大踏步越过雄关,却隐约透露着当时战略任务受挫,要对长征计划从头再作部署,且有取得胜利的坚定不移的信心。
9、从头越:叠句,作用同上片“霜晨月”。
10、苍山如海: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
11、残阳如血: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翻译】
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鉴赏】
《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后
的激越情怀。
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位于贵州遵义北大娄山的最高峰上,是四川与贵州的交通孔道。
此处群峰攒聚,中通一线,地势十分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娄山关一役关系着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了军事指挥小组。
为了继续长征、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昌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毛泽东果断地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于是再次跨越娄山关。
在红花园与黔军遭遇,黔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傍晚时分,终于把这座雄关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队顺利通过,迈向胜利的前程。
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的情怀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这首不朽之作《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简炼地指出了战斗的时间、景候,还创造出一个壮烈的抒情氛围。
清晨,寒霜漫天,西风猛烈地吹荡,晓月依然挂在天边,这时雁的叫声阵阵传来,更增添几分冷峻与悲壮。
透过这种情调,读者可以想象到即将来临的战斗的紧张和艰险。
跟着,“霜晨月”这一景句的重复,固然是词牌的规定,同时又起着联系下文的作用。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把红军行动生动地描绘出来了。
作者以表现事物形貌的“碎”来形容马蹄声,以“咽”来描绘喇叭声,准确而精彩。
“碎”,表明马蹄声急而低;“咽”,除了表明喇叭声不怎么嘹亮之外/b/8360,还暗示了战斗的壮烈。
从这两种有代表性的声音的描绘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红军行动的机敏。
事
实上,红军就是把敌人打个措手不及,拿下这座易守难攻的雄关的。
词没有直接描叙战斗的过程,但从这两个句子中可以想象到战斗的紧张和剧烈。
下阕的开头,虽然语调比较舒缓了,但“真如铁”三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作者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这是很精巧的构想;而句中的“漫道”二字却又展露出藐视艰辛的豪迈情怀。
“雄关漫道真如铁”这个句子的内涵极为丰富。
“而今迈步从头越”是上句的自然延伸。
“迈步”就是举大步,经过战斗,“雄关”而今已变成通途。
从中,我们不是也可以看出这支革命队伍跨越雄关,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和无畏勇气吗?
词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个景句来收笔,极有情味。
前一句写山。
“苍山”即青山。
既写出了山的颜色,也隐约流露出作者的喜悦。
“如海”是说山峦起伏不尽,就像碧波万顷的大海。
不仅展现了壮阔的山景,也表明了作者是站在高处眺望,一股雄壮的气概萦绕于句中。
后一句写夕阳。
“如血”是说夕阳像鲜血那样殷红。
它点出了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还使人通过这一壮丽的图景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这也是对词的前阕及后阕首句中“真如铁”所蕴含内涵的回应。
这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句既形象地描绘了景物,又饱含着感情,精警之至!
《忆秦娥娄山关》只写了中央红军的一次战斗,却是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折射,篇幅虽短,“份量”很重。
它使人在
获得强烈感染的同时,欣赏到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是真正的诗词。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