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戏曲知识与鉴赏..33页PPT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戏曲鉴赏ppt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诗 词 化 用
苏轼·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 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 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 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 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 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 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 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 一曲满庭芳。
别离
恨
功名
怕
被弃
念
羁旅
[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 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 泪。
选取了哪些意象?体现了怎样的季节特 征?艺术效果如何?
意象的选择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染
离人泪
一 切 景 语 皆 情 语
王 国 维
诗 词 化 用
碧云天,黄花地。
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 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 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 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 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 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 相思泪。
金圣叹评点:必也,马儿则
慢慢行,车儿则快快随,车儿既 快快随,马儿仍慢慢行,于是车 在马右,马在车左,男左女右, 比肩并坐,疏林挂日,更不复夜, 千秋万岁,永在长亭。此真小女 儿又稚小,又苦恼,又聪明,又 憨痴。一片的微细心地,不知作 者如何写出来也。
莺莺对张生的依恋惜别之情通过哪些景 物和情态描写体现出来的?
〔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 物,衬托出崔莺莺为离别所 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滚绣球] 恨相见得迟, 怨归去的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 车儿快快 的随, 却告了相思回避, 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 松了金钏; 遥望见十里长亭, 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
《中国古典戏曲欣赏》课件
三、超越人类的生理特性
——《倩女离魂》中的倩女魂魄离体追寻文举
王文举和张倩女原是指腹为婚的未婚夫 妻。倩母嫌文举功名未毅,不许成婚。文举 上京应试,倩女相思成疾致辞魂魂离体,追 文举赴京。文举得官后回家,倩女的灵魂和 躯体合而为一。表明身虽不能相随而魂梦相
牵的愿望。寄托了人民期望有情人终成 眷属的愿望。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
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 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 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 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 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 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 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 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2、鉴赏古代戏曲各种语言风格
(二)鉴赏艺术手法
浪漫主义 抒情方式
古代戏剧的发展
宋元 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北宋末年流行于浙东沿
南戏
海一带,到元末明初较为成熟。也称温州杂 剧或永嘉杂剧。
元 杂
元杂剧虽盛行于元代,但在金朝末年就已经 产生了。 元杂剧一本通常由四折组成。一 本杂剧只限一个脚色唱,由正旦主唱的称为
剧 “旦本”,由末主唱的叫“末本”。其他脚
色只能念白。元剧使用的曲调全为北曲,比
南曲高亢激越。
明清 在南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物指用南曲写成
传奇
的长篇戏曲剧本。荟萃了南戏和元杂剧的精 华。
Hale Waihona Puke 戏曲角色: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脸谱,即戏曲净丑两行
所用的面部化妆手法,以 夸张的形式表现人物性格 特征及人物褒贬。因为在 勾画形式上形成了一定的 规矩,所以称“脸谱”。 一般讲,脸谱来源于南北 朝时期北齐兰陵王长恭作 战时所戴之面具,后由面 具发展为直接在脸上勾画, 到明清时形成一定规矩, 即成脸谱。
《中国古典戏曲》课件
表演艺术
01
02
03
身段表演
通过身体的姿态、动作、 步法等表演形式,表现角 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表情刻画
通过面部表情的刻画,表 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变化,使观众更深刻地理 解角色。
服装道具
合理的服装和道具设计, 能够突出角色的身份和性 格特点,增强表演的艺术 效果。
音乐与舞蹈
音乐伴奏
音乐伴奏是中国古典戏曲的重要 组成部分,通过音乐的渲染和烘 托,增强戏曲的感染力和艺术效
提高观赏效果。
跨界融合
将戏曲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 ,如与话剧、舞蹈、影视等,拓
展戏曲的艺术表现力。
戏曲的国际影响
文化交流
中国古典戏曲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中华文化 的重要代表之一。
国际演出
中国古典戏曲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观 众了解和喜爱中国戏曲。
学术研究
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古典戏曲,推动了中国 戏曲在国际学术界的传播和影响。
02
在戏曲中,经常出现因果报应的主题,体现了佛教的轮回观念
和善恶有报的思想。
慈悲为怀的道德取向
03
在佛教影响下,戏曲中的正面角色往往具有慈悲心肠,强调同
情和怜悯,体现了佛教的人文关怀。
05
中国古典戏曲的传承与创新
戏曲的传承方式
口传心授
传统的戏曲传承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要 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 ,通过口传心授,将技艺 代代相传。
《牡丹亭》
要点一
总结词
描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 悲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牡丹亭》是一部以爱情和生死为主题的戏曲,讲述了南 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在游园中梦到一位书生柳梦梅, 从此开始了一段跨越生死、人鬼之间的爱情。杜丽娘相思 成疾,最终抑郁而死。三年后,柳梦梅到南安赴任,与杜 丽娘的鬼魂相遇,两人继续展开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最 终,杜丽娘还魂复活,与柳梦梅结为夫妻。
中国古代戏剧基本知识优质课件
传奇的代表作品有明代高则成的《琵琶 记》;汤显祖的《牡丹亭》;清初有洪升 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京剧
来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徽调和 汉调。安徽的徽班于清乾隆55年 进京,汉调艺人于清嘉庆年间进 京。徽调和汉调在北京吸收了昆 曲、梆子诸腔之长,形成了早期 京剧。因此在京兴起,具有北京 语音特点,故名京剧。
根据性格和身份,可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 丑(即扮演风趣幽默或阴险狡诈一类的角 色),其中的人念做兼唱的文丑,扮演念 和武打的为武丑。丑角好比“味精”,提 味而已。
在表演手段上,京剧的表演,唱、念、做、 打、翻五功并重,表情与身段兼顾,运用 程式化的表演方法,程式化的表演是对生 活的高度概括。
京剧与其它传统戏曲相比,历史较短,从乾 隆55年进京不过短短二百年。
生行的艺术家有:程长庚、余三胜、张三 奎等;旦行的艺术家有:时小福、余紫 云、陈德霖等;净行的艺术家有:何桂 山、金秀山、刘永春等;小生行的有徐 小香、姜妙春等。
其中,在国外影响最大的是梅兰芳。
由于梅兰芳等京剧表演艺术家访日、访美、 访苏获得极大成功,中国京剧使为世人 所知,外国人称“中国京剧,是世界第 一流艺术”。
元曲四大家
元杂剧有被后人 称为“四大家” 的关汉卿、马致 远、白朴、郑光 祖和以《西厢记》 “天下夺魁”的 王实甫。
元杂剧的主要体裁
爱情剧:《西厢记》《墙头马上》 公案剧:《窦娥冤》 水浒剧:《李逵负荆》 世情剧:《救风尘》 历史剧:《赵氏孤儿》
窦娥与蔡婆婆
关 汉 卿
到了明代,杂剧逐渐衰退,传奇代之 而起为主要的戏曲形式。传奇盛行于明代 与清代前期。所以又称清传奇。比起元杂 剧来,篇幅长大,一本戏往往分为数十出 或十折,每一出(折)戏曲情节的组织、 乐曲的联套布局、以及词句四声的和谐、 韵、脚的流畅等,都极讲究,并且非常重 视曲词的可歌性。
京剧
来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徽调和 汉调。安徽的徽班于清乾隆55年 进京,汉调艺人于清嘉庆年间进 京。徽调和汉调在北京吸收了昆 曲、梆子诸腔之长,形成了早期 京剧。因此在京兴起,具有北京 语音特点,故名京剧。
根据性格和身份,可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 丑(即扮演风趣幽默或阴险狡诈一类的角 色),其中的人念做兼唱的文丑,扮演念 和武打的为武丑。丑角好比“味精”,提 味而已。
在表演手段上,京剧的表演,唱、念、做、 打、翻五功并重,表情与身段兼顾,运用 程式化的表演方法,程式化的表演是对生 活的高度概括。
京剧与其它传统戏曲相比,历史较短,从乾 隆55年进京不过短短二百年。
生行的艺术家有:程长庚、余三胜、张三 奎等;旦行的艺术家有:时小福、余紫 云、陈德霖等;净行的艺术家有:何桂 山、金秀山、刘永春等;小生行的有徐 小香、姜妙春等。
其中,在国外影响最大的是梅兰芳。
由于梅兰芳等京剧表演艺术家访日、访美、 访苏获得极大成功,中国京剧使为世人 所知,外国人称“中国京剧,是世界第 一流艺术”。
元曲四大家
元杂剧有被后人 称为“四大家” 的关汉卿、马致 远、白朴、郑光 祖和以《西厢记》 “天下夺魁”的 王实甫。
元杂剧的主要体裁
爱情剧:《西厢记》《墙头马上》 公案剧:《窦娥冤》 水浒剧:《李逵负荆》 世情剧:《救风尘》 历史剧:《赵氏孤儿》
窦娥与蔡婆婆
关 汉 卿
到了明代,杂剧逐渐衰退,传奇代之 而起为主要的戏曲形式。传奇盛行于明代 与清代前期。所以又称清传奇。比起元杂 剧来,篇幅长大,一本戏往往分为数十出 或十折,每一出(折)戏曲情节的组织、 乐曲的联套布局、以及词句四声的和谐、 韵、脚的流畅等,都极讲究,并且非常重 视曲词的可歌性。
中国戏曲知识PPT课件
无波涛之江河。
2021/4/8
6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 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 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 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 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明 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 行舟。
2021/4/8
7
2021/4/8
1、戏曲角色:生、旦、净、丑。
生: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旦: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 净:以 唱工为主的大花脸;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 丑:小花脸
8
我国戏曲的四种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我国戏曲的五种技术方法手、眼、身、法、步
中国的戏曲之母是昆剧,亦称昆曲。
2021/4/8
4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 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 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 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 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 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 的手段。
2021/4/8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 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 弃其形”的方式,如中 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 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 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 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 的关羽,白脸的曹操; 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 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
2021/4/8
16
注:文档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 来自网络,如不慎侵犯了您的 权益,请联系Q2653327170, 我们将做删除处理,感谢您的 理解。
2021/4/8
17
2021/4/8
2021/4/8
6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 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 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 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 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明 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 行舟。
2021/4/8
7
2021/4/8
1、戏曲角色:生、旦、净、丑。
生: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旦: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 净:以 唱工为主的大花脸;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 丑:小花脸
8
我国戏曲的四种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我国戏曲的五种技术方法手、眼、身、法、步
中国的戏曲之母是昆剧,亦称昆曲。
2021/4/8
4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 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 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 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 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 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 的手段。
2021/4/8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 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 弃其形”的方式,如中 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 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 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 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 的关羽,白脸的曹操; 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 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
2021/4/8
16
注:文档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 来自网络,如不慎侵犯了您的 权益,请联系Q2653327170, 我们将做删除处理,感谢您的 理解。
2021/4/8
17
2021/4/8
中国戏曲常识PPT课件
• 戏曲综合了多门类传统艺术成果的同时,也受 到传统各门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从诗歌中引 进了“意象”“意境”“趣味”等;从绘画中 引进了“神似”、“形似”“虚实”等;从小 说中引进了“真假”等。戏曲脸谱的审美意识 同样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 • 脸谱的勾画创作和中国书法的书写创作有相 似之处。书法是从一撇一捺的文字书写中产生 的艺术形式,脸谱则是从一勾一抹的人物化妆 中产生的艺术形式,两者在创作程序上都表现 出很强的程式化特征,正所谓无法不成谱。两 者在用笔方式上也有相似之处,都讲究线条流 畅而有力度,节奏鲜明而神采飞扬。
3。离形而取意, 得意而忘形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 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 弃其形”的方式,如中 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 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 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 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 的关羽,白脸的曹操; 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 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 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 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 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 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 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 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 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 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 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 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 富的历史内容。戏曲脸谱不仅仅是供悦目 的,而且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对话的 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正是习惯成 自然的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给了这种 特殊语言以约定俗成的语义,赋予它多方 面的表现功能。戏曲脸谱中折射着中国传 统文化的许多方面 .
• 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脸谱,基本上是与戏曲 舞台上的脸谱是一致的。但有时也有与戏 台上不尽相同的脸谱图案,这既是民间美 术中感情的自由发挥的结果,又是对戏曲 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的结果。不一定合科 学规范,但却能传神写意。这样一来,脸 谱与民间美术的关系就是相辅相成的了。 脸谱给民间美术提供了大量素材;民间美 术又给脸谱提供了可供吸取的丰富营养, 而且民间美术为脸谱乃至整个戏曲艺术的 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使戏曲人物形象 (包括脸谱)深入到百姓生活的许多方面。
中国戏曲常识课件 PPT
蝶翅眉 形状近 似螳螂,但更细 长弯曲,一些画 碎脸的人物常用 这种眉形
棒槌眉 形状像 古人捶打洗衣 用的棒槌,适 於表现人物眉 毛的浓密。
卧蚕眉形状 似卧蚕,是 关羽专用的 眉形。
寿字眉像两个 草写的“寿” 字,是项羽脸 谱专用。
一字眉 两眉 鸭蛋眉 形状
相连,成“一”近似棒槌,但
字形。唐末起 眉形较宽,显
义首领黄巢脸 得人物眉毛更
谱专用。
为浓密
葫芦眉 形状似 葫芦。杨家将 故事人物孟良 就曾用这种眉 形。
• 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 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 富的历史内容。戏曲脸谱不仅仅是供悦目 的,而且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对话的 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正是习惯成 自然的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给了这种 特殊语言以约定俗成的语义,赋予它多方 面的表现功能。戏曲脸谱中折射着中国传 统文化的许多方面 .
中国戏曲常识课件
1 、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 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 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 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 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 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 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 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 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又以伦 理道德为本位,因此,道德化成为传统文化的 鲜明特色。在这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 长的戏曲艺术当然也充满了道德化的色彩。儒 家强调忠、孝、节、义,这在戏曲中有充分体 现。戏曲的道德化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善恶 分明的人物形象;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药人 寿世的教化功能等方面。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人 物性格、品德,寓褒贬,别善恶,充满着浓厚 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 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在长期的社会生活 中,对戏曲脸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如脸 谱色彩的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蓝 表威猛、黄表阴狠、绿表强悍、紫表耿介等。
最新中国古代戏曲常识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 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 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 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 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 “元曲四大家”。
元杂剧中原没有“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 丑是明人参照南戏增改的。
一本杂剧只限一个 角色唱。由男角主唱的 叫末本戏,女角主唱的 叫旦本戏。其他角色只 能念白。
元杂剧的剧本一般由曲词、宾白、科范三部分组成。用以 展示人物心理,抒发情感,有时也用来 交待剧情,具有抒情兼叙事的双重功能。 因为这种曲词采用的是曲牌体,即由一 个个固定的曲调联缀的组歌,而且在剧 中占有主导的地位,所以往往以此指代 元杂剧,称之为曲、北曲、元曲等等。
“末”是男角,正末为男主角,外末(正末之 外的男角)、冲末(开场之末)等为男配角;
“旦”是女角,除了正旦的女主角,还有小旦、 贴旦(可省作贴,一般为丫环)、搽旦(不正派的 女人)等配角;
“净”类似京剧的花脸,一般为性格刚猛的人 物(可扮男,也可扮女),也包括丑角的反派人物。
“杂”是上述三类不能包括的杂角,例如,卜 儿(老年妇女)、徕儿(小男孩)、孤(官员)、 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等。
做:是对戏曲演员 的身段、表情、气 派、风度等表演的 总称。是戏曲表演 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舞台行动的主 要组成部分。戏曲 的做,多为程式性 的动作,大都写意。
打:指戏曲中对点 头场面的表现手段, 也叫“开打”,有 时表现两人的对打, 有的则是集体的战 争场面。戏曲的开 打具有极强的舞蹈 性、程式性和表现 性,也多写意而非 写实。
相关概念
宫调
宫调是元杂剧表演过程中歌 唱声音高低的调子。每个宫调下 可以有许许多多的曲子。每一折 只能用一个宫调。宫调下面的曲 子都有名称,如“端正好”、 “滚绣球”等都是。
《戏曲的有关知识》课件
《戏曲的有关知识 》ppt课件
目 录
• 戏曲概述 • 戏曲的表演体系 • 戏曲的角色行当 • 戏曲的剧种与剧目 • 戏曲的传承与保护
1
戏曲概述
戏曲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综合表演艺术 总结词:程式化表演 总结词:虚拟性
详细描述:戏曲是一种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 演形式的综合艺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展现故事情节和 人物形象。
格和唱腔而著名。
越剧的传统剧目多以才子佳人、 爱情故事为背景,情节曲折,情
感丰富。
《红楼梦》、《西厢记》、《梁 祝》等都是越剧的经典之作。
05
戏曲的传承与保护
戏曲传承面临的挑战
观众流失
随着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年轻观众更倾向于电影、电视剧等新媒体, 导致戏曲观众群体老龄化,市场逐渐萎缩。
资金不足
戏曲艺术的传承与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剧团运营、演员培 养、演出场地建设等,资金短缺制约了戏曲的发展。
详细描述:戏曲表演有一套严格的程式规范,包括唱腔 、身段、动作等都有一定的标准,体现了戏曲艺术的独 特魅力。
详细描述:戏曲表演中常常采用虚拟化的表现手法,如 演员通过简单的动作或道具来表现骑马、行船等场景, 具有很高的艺术想象力。
戏曲的起源与发展
总结词
起源与宋元时期
01
总结词
发展与明清时期
03
总结词
出语言的韵味和情感。
念白表演在不同的剧种中有所 不同,如京剧中韵白、京白等 不同形式的念白。
念白表演在戏曲中具有重要的 作用,它能够突出人物的性格 特点和情感变化,增强观众对 剧情的理解和感受。
做打表演
做打表演是戏曲中的形体表演 ,包括身段、武打、翻滚等动 作。
做打表演要求演员具备扎实的 功底和熟练的技巧,能够准确 地表现出各种动作的精髓和美 感。
目 录
• 戏曲概述 • 戏曲的表演体系 • 戏曲的角色行当 • 戏曲的剧种与剧目 • 戏曲的传承与保护
1
戏曲概述
戏曲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综合表演艺术 总结词:程式化表演 总结词:虚拟性
详细描述:戏曲是一种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 演形式的综合艺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展现故事情节和 人物形象。
格和唱腔而著名。
越剧的传统剧目多以才子佳人、 爱情故事为背景,情节曲折,情
感丰富。
《红楼梦》、《西厢记》、《梁 祝》等都是越剧的经典之作。
05
戏曲的传承与保护
戏曲传承面临的挑战
观众流失
随着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年轻观众更倾向于电影、电视剧等新媒体, 导致戏曲观众群体老龄化,市场逐渐萎缩。
资金不足
戏曲艺术的传承与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剧团运营、演员培 养、演出场地建设等,资金短缺制约了戏曲的发展。
详细描述:戏曲表演有一套严格的程式规范,包括唱腔 、身段、动作等都有一定的标准,体现了戏曲艺术的独 特魅力。
详细描述:戏曲表演中常常采用虚拟化的表现手法,如 演员通过简单的动作或道具来表现骑马、行船等场景, 具有很高的艺术想象力。
戏曲的起源与发展
总结词
起源与宋元时期
01
总结词
发展与明清时期
03
总结词
出语言的韵味和情感。
念白表演在不同的剧种中有所 不同,如京剧中韵白、京白等 不同形式的念白。
念白表演在戏曲中具有重要的 作用,它能够突出人物的性格 特点和情感变化,增强观众对 剧情的理解和感受。
做打表演
做打表演是戏曲中的形体表演 ,包括身段、武打、翻滚等动 作。
做打表演要求演员具备扎实的 功底和熟练的技巧,能够准确 地表现出各种动作的精髓和美 感。
《戏曲的有关知识》课件
02
戏曲的表演体系
唱、念、做、打
01
02
03
04
唱
歌唱是戏曲表演的重要手段, 通过不同的唱腔和音色来表现
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念
念白是戏曲中的语言表现形式 ,通过韵律和节奏来传达角色
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做
做功是戏曲表演中的动作和身 段,包括手势、身姿、步法等 ,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打
打功是戏曲中的武技表演,包 括各种兵器、对打等,以展现
服饰
服饰是戏曲中角色的穿着打扮,包括 服装、头饰、鞋履等,以表现角色的 身份和地位。
03
戏曲的剧种与剧目
京剧
01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被 誉为“东方歌剧”,是 中国戏曲的代表剧种之 一。
02
京剧的剧目繁多,题材 广泛,既有传统戏,也 有现代戏。
03
京剧的表演艺术独具特 色,唱、念、做、打并 重,演员的表演技艺要 求非常高。
理解剧情和人物关系 观众应认真了解剧情和人物关系 ,理解戏曲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内涵,从而更好地欣赏戏曲的魅 力。
戏曲的传播途径
传统演出
互联网和新媒体
传统演出是戏曲传播的主要途径,通 过戏院、剧场等场所进行现场演出, 吸引观众观看。
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为戏曲传 播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网络平台、 社交媒体等渠道向更广泛的受众传播 戏曲。
总结词:综合性
详细描述: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形式,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 文学等多种艺术元素,这些元素相互 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戏曲艺术风格。
戏曲的起源与发展
01
总结词:起源
02
详细描述:戏曲起源于先秦时期 的“优孟衣冠”,经过汉唐的“ 百戏”和宋金的“杂剧”,逐渐 发展成为现在的戏曲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戏曲常识课件
打:指戏曲中对点 头场面的表现手段, 头场面的表现手段, 也叫“开打” 也叫“开打”,有 时表现两人的对打, 时表现两人的对打, 有的则是集体的战 争场面。 争场面。戏曲的开 打具有极强的舞蹈 性、程式性和表现 性,也多写意而非 写实。 写实。
元杂剧常识
元 曲
小令 (一宫调一曲子) 散曲
唱
套曲 (一宫调数曲子)
相关概念
折
折,首先是剧本情节的一个 自然段落,可以是一场( 自然段落,可以是一场(一个固 定场景)戏,也可包含多个场次, 定场景) 也可包含多个场次, 相当于现代戏中的“ 相当于现代戏中的“幕”。另外 又是剧曲音乐的一个单元, 又是剧曲音乐的一个单元,每折 由一个有严格程式的套数构成。 由一个有严格程式的套数构成。
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 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 明清传奇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规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 范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 范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成为戏曲舞 台上的主角.传奇以南曲为主,兼用北曲, 台上的主角.传奇以南曲为主,兼用北曲, 曲调也较南戏多有增加, 曲调也较南戏多有增加,并逐步形成了按宫 调联套的南曲体系, 曲词典雅,体制庞大, 调联套的南曲体系, 曲词典雅,体制庞大, 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曲文学绝盛之时。 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曲文学绝盛之时。 表演上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 表演上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代表作有 明代汤显祖 汤显祖的 牡丹亭》 清代孔尚任 孔尚任的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代孔尚任的 桃花扇》 洪昇的 长生殿》杂剧(散曲+“科”+“白”) 唱+演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 元杂剧是用北曲( 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它有 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 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 形成了歌唱、说白、 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 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 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 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 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 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中国的戏曲文化PPT课件.ppt
Hale Waihona Puke 京剧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一说形成于道光年间)。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 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道光年间,汉调进京,被二簧调吸收,形成徽汉 二腔合流。《燕京岁时记》载:“咸丰以前,最重昆腔高腔……咸丰以后,专重 二簧。”其中所提二簧,即指包括西皮在内的皮簧戏。王梦生《梨园佳话》 称:“徽调者,皮簧是也。”可见在民国初年还有人把皮簧称作徽调。但严 格地说,二簧与皮簧两个名称应有区别:二簧只代表初期的徽调,而皮簧则 为包括西皮在内的新的徽调。至清末民初,通称皮簧戏。光绪、宣统年间, 北京皮簧班接踵去上海演出,因京班所唱皮簧与同出一源、来自安徽的皮簧 声腔不同,而且更为悦耳动听,遂称为“京调”,以示区别。民国以后,上 海梨园全部为京班所掌握,于是正式称京皮簧为“京戏”。“京戏”一名, 实创自上海,而后流传至北京。
豫剧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据清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成 书的《岐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杞县志》记载,当时本地 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合班演出,称为 “梆罗卷”。
豫剧音乐分有四个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福调”;以商 邱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 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靠山簧;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 法称“沙河调”,又称本地梆。
豫剧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 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 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 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豫剧的流行地区分布甚广,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新疆、西藏都 有豫剧演出。
评剧的前身是莲花落,原名“平腔梆子戏”, 俗称“唐山落子”,“蹦蹦戏”,关外有“奉天 落子”的称谓。莲花落这种民间说唱艺术历史悠 久,流域甚广,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
中国古典戏曲常识PPT参考
面。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有:高腔(由弋阳腔衍
变而来);梆子腔(即秦腔,最早形成于山陕一带);
皮黄腔(西皮腔和二黄腔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戏曲声腔);
柳子腔(起源于山东。柳子,即小调或小曲之意)。花
部诸腔戏的兴起,与其所具有的群众性、通俗性有关。
演出的多是一些为下层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目,或为历
史故事,或为民间传说 。花部诸戏的兴起,是我国戏曲
启下的作用,相当于过场戏。楔子与折的区别,楔子只用
一两支曲调,不必如折那样,必用一套曲调。有的杂剧作
家突破了一本四折的限制。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角色唱,或
正旦,或正末,由正旦主唱的称为“ 旦本”,由末旦主
唱的叫“末本”。其他角色只能念白。动作和效果称为
“科”,凡需演员表演某一动作,剧本上都标明“××
科” 。元剧使用的曲调全为北曲,比南曲高亢激越。元
杂20剧21/3的/10 角色大致可以分为末授课、:XX旦X 、净、丑四类。
4
3、明 清 传 奇
明代初叶,在北曲杂剧衰落的时期,南
戏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吸收了北曲杂
剧的某些优秀成分,逐渐演进到了传奇的阶
段。传奇保持了南戏原有的一些基本体制和
格律,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其主要
特点有:剧本分出并加出目;南北曲合套的
《救风尘》──元朝关汉卿 《西厢记》──元朝王实甫 《看钱奴》──元朝郑延玉 《中山狼》──明朝康海 《墙头马上》──元朝白朴
十 十 《汉宫秋》──元朝马致远 《李逵负荆》──元朝康进云
大 大 《琵琶记》──明朝高则诚 《幽闺记》──元朝施君美
悲 喜 《娇红记》──明朝孟称舜 《绿牡丹》──明朝吴炳
剧 秋》)、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梧桐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