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_1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7篇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7篇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7篇初中地理教案范文7篇初中地理教案篇1 [教学目的]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2、运用地图,联络巴西自然条件特点,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3、运用地图,联络巴西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p 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理解巴西农业和工业的根本特点4、运用地图,理解巴西的城市建立和人种构成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城市。

工农业特点难点:亚马孙和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很多同学都喜欢看足球,也知道球王贝利,你知道球王贝利是哪个国家的人吗?一、地理概况1、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找出巴西的位置,并指出它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五大国。

2、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2题,从纬度位置的角度理解巴西的位置特点3、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第1题,考虑:巴西的地形以哪两种根本地形为主,各属于什么气候类型?4、结合板图,讲述亚马原的范围及亚马孙热带雨林5、学生自读材料‘地球之肺“,理解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现状6、学生讨论完成活动第3题,〔过渡〕平原一般是有河流冲积而成,亚马原是有哪条河流冲积而成的呢?二、亚马孙河1、引导学生观察图3-41,考虑:亚马孙河的发地,流向,注入的海洋2、设问:亚马孙河在世界上地位如何?〔学生阅读考虑3、考虑:为什么亚马孙河能成为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4、引导学生完成活动1、2题三、迅速开展的经济1、学生自读教材,考虑:巴西经济在南美洲地位如何?其经济强势可以从哪些方面表达出来?〔过渡〕巴西工业的迅速开展,离不开巴西丰富的自然资2、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图,理解巴西丰富的铁矿资和水力资四、人口和城市1、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巴西人口分布图,指出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结合地图册上的有关资料,理解巴西人种的特点2、引导学生阅读P90图3-41,找出巴西的主要城市并突出其特点[小结稳固]学生小结[作业布置]见基训初中地理教案篇2 教学目的:理解森林资的重要性和环境意义;能在世界森林资分布图上找出森林资的主要分布地区;理解森林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的方法。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五篇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五篇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五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1一、教学内容分析: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的第二节。

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宏观的角度,对世界有所了解。

第四章就是在此基础上,认识有关世界“人”的特点,为下学期学习世界分区地理奠定基础。

课标的要求是:1、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由此可以看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空间思维感还不是很强,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只是初步学会了看图的基本方法,还不太熟练,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没学会;二、三章的学习是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学习第四章时,本学期已接近尾声,学生应比较熟练的掌握读图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的任务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于这一任务学生是可以比较轻松完成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①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区;②说出世界三大宗教极其分布地区。

③举例说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④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运用图表、分析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尊重其他语言。

2、使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别,树立无神论的观念。

教学重点:①世界上使用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国家和地区;②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15篇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15篇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15篇初中地理教案精选15篇初中地理教案1 一、教学目的1.说出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找出中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限,分析^p 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2.通过读图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总结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进步读图析图才能。

3.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提升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主要的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及其特征。

【难点】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请同学们猜猜是哪一条河流,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河流?接着进一步提问:我国的这些河流都分布在哪?它们又有怎样的特征呢?从而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总特征【老师活动】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谈一谈看完这张图的感受。

【学生答复】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呈现河流湖泊众多的特点。

2.河流(1)分布特征【老师活动】展示中国水系分布图,学生在图上填出河流的名称,并找到他们的归宿。

【学生活动】注入太平洋:黑龙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注入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未注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老师总结】我国众多的河流中,长江、黄河等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属于外流河。

外流河分布的区域,称之为外流区。

而塔里木河等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属于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内流河分布的区域,称之为内流区。

【老师活动】提问:我国的内流河和外流河是相间分布吗?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布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学生答复】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界限与之前所学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大致一样,即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外流河主要分布在气候较潮湿的东部季风区,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

【老师总结】注意在西北地区也有外流河,如北部的额尔齐斯河;东部地区也有内流区,如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就有部分为内流区。

初中地理教案【优秀5篇】

初中地理教案【优秀5篇】

初中地理教案【优秀5篇】初中地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交替。

3.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再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4.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动仪、手电筒、《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课件、投影教学方法:演示、观察、讨论、比较、归纳学法:观察现象、结合生活实际、填表比较课时: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导入]当遇到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时,我们通常说:“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那么太阳有可能从西边出来吗?(太阳东升西落)那么真的是太阳在升落吗?一.地球的自转[学生演示]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

[小组讨论]地球自转的规律,填写下列表格有关自转规律的项目。

(表1)自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一天)一年旋转中心地轴太阳转动特点地轴倾斜地轴倾斜,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和时差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学生结合实际说明]太阳东升西落其实就是地球自转方向的证据[设问]地球的自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学生演示]一名学生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在地球仪上;[反向思考]假定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会产生什么现象?(有昼半球和夜半球,却不会有每24小时一次的昼夜交替)[演示]老师在地球仪上用红笔标出广州的位置,自西向东转动地球。

[观察讨论](1)广州在地球仪转动一周的时间里出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2)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处在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大约是多少?每完成一次昼夜交替需要多长时间?(24小时)地球的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的地理现象[学生阅读]课本第10页“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

[观察演示]在地球仪上标出北京、纽约和东京,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在地球仪上;老师自西向东转动地球。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通用16篇)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通用16篇)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通用16篇〕初中地理教案范文〔通用16篇〕初中地理教案篇1【教学重点】1.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2.抓紧粮食消费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教学媒体】计算机课件【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引言〕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中国地理环境方面的有关知识,从这个学期开场我们将一起学习和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理解和熟悉我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

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人们最早从事的活动就是农业消费活动;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国,农业消费的地位至今都居各业之首。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理解我国的农业消费。

〔板书〕第七章中国的农业〔提问〕1.农业消费为什么能成为人们最早从事的消费活动?两个原因,一是生存必需,即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都是农业消费的产品;二是消费技术相对简单,人们易创造和掌握。

〔提问〕什么是农业?我们首先要明确农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广义上的农业或叫大农业,即通常所说的农、林、牧、副、渔五业。

〔展示〕农业的分类图片请学生一一读出各业的主要产品并分析^p 与人们消费生活之间的关系。

特别注意补充农业消费的内容,不仅种粮食,还种棉、菜、油、糖等作物。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

请学生观察后答复以下问题。

〔展示〕分别展示纺织厂、陶坛储酒车间的图片。

〔提问〕图中展示的是什么消费?〔纺织工业〕这种工业消费的原料有什么?〔棉花〕棉花是农业产品。

这张图片展示的是什么消费?〔造酒,是酿造工业〕原料是什么?〔粮食,所以叫米酒〕〔展示〕农机作业图片〔提问〕图中的机械是农民自己制造的吗?〔答复〕〔不是,它们是工业产品〕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还给工业消费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

所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底。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p :大农业的五业当中,哪一业最重要?〔种植业。

七年级地理教案5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5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5篇地理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地理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地理教案1教学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计划授课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前几节我们雪线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几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特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第四节气候特征〔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7页,“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1)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分别低22.7°C和3.7°C。

(2)7月份,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分别高26.3°C和7.3°C(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齐齐哈尔比巴黎大26.3°C,北京比纽约大7.3°C。

〔提问〕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

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

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

大陆性气候显著。

〔展示〕北京、齐齐哈尔、巴黎、纽约降水量柱状图。

使同学们阅读柱状图,比较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5篇)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5篇)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5篇)初中地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和民族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课上通过小组合作,课下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开拓视野,了解我们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

难点: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引入(视频内容为多民族舞蹈《大地春晖》),请大家看一段录。

(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的特点,刚才大家也看了视频,我们知道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不仅生活着汉族同胞,还有不少兄弟民族和我们汉族一起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板书: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二、民族构成与数量【承转】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呢?生(56个)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内容回答屏幕上的问题.请生回答。

出示答案教师总结: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3人口超过四百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4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出示图片归纳知识。

三、民族文化【承转】师:同学们请你观察一下手上的人民币,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对照一下屏幕上的各族文字,看看人民币上是哪些民族的文字。

学生活动:对照文字。

蒙古维吾尔藏族壮族。

【承转】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节日风俗等生产和生活方面独具特色。

让我走进民族村去领略他们的风采。

播放图片思考:为什么有的民族喜爱__,有的喜欢赛龙舟?师:出示答案。

骑马是北方草原牧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所需,当地具有良好的__条件,同时,通过__活动能锻炼提高骑马的技能因此盛行__。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9篇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9篇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9篇初中地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了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4、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教学指导:高技术产业是最具活力的产业。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城市与乡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设施,条件相差甚远,他们对高技术产业的了解和认识也不尽相同。

在教学中应根据各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多联系学生所熟知的典型事例,因材施教,不强求千篇一律。

新课导人:方案①:同学们,大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电话在我们国家还是稀罕之物,连城市里也只有机关单位才有,乡村几乎不见其踪影。

人们大多通过书信联系。

现在,电话已进人我国寻常百姓家,城乡都已基本普及,移动电话也已成为普通消费品。

你们知道这一变化是由于什么带来的吗?(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高技术产业。

方案②:用电脑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营造一种网络教学气氛。

同学们,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与过去相比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录像设备等都已进人教室,轻点鼠标一下,我们就可以纵览天下大事,深人知识的海洋,探索我们未知的世界;打开电子邮箱,就可以测览从异国他乡发来的电子邮件,信息沟通方便之极。

你知道这一切是什么带给我们的吗?对,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给我们的。

讲述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设问:同学们,高技术产业是如此神奇,如此独具魅力。

你们知道哪些高科技产业部门呢?(学生会答出多种,教师略作总结,使学生对主要高技术产业部门有个大致的了解。

)2.讨论:(1)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举实例说明。

(2)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高技术产品,它们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什么影响?3.布置学生从媒体上搜集有关材料,了解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概况。

然后举行一次小型讨论会或出一期墙报。

讲述高技术产业的分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8~P.19正文部分。

初中地理教案集锦七篇

初中地理教案集锦七篇

初中地理教案集锦七篇初中地理教案集锦七篇初中地理教案篇1 【教学目的】1、使学生大致理解我国农业构造。

2、使学生初步理解我国农业开展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开展方向。

3、培养学生利用图片资料分析^p 问题的才能。

4、培养学生建立祖国、建立家乡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类型】新授【教学重点】科技兴农【教学难点】调整农业构造,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前面两节的学习,我们已经根本理解了我国农业消费各部门目前的状况。

这节课,我们把我国农业的整体情况作一个总结。

要讲开展,首先要知道根底,要理解我国的农业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

在____成立以前,我国的农业很落后,广阔农民辛辛苦苦劳动一年,仍然是吃不饱,穿不暖。

____成立以来,我国的农业得到了宏大开展,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更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开展。

〔提问〕谁能说说我国农业在____成立以来都获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启发学生讨论我国农业方面的成就。

〔讲述〕首先要逐步的吃饱穿暖,那就要大力地进步主要农产品的产量。

〔课件展示〕1999年我国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的位次表、中国粮食总产量的增长、中国农林牧渔业产值的增长图随着人们的吃饱穿暖,人们还要吃好穿好,这就要不断地丰富农作物的品种。

〔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农产品,以及农产品的种类在冬季和夏季有什么不同?能大概说一说为什么吗?〔讨论〕我们都知道,____成立以来,耕地的数量几乎没有增加,而人口增加的很快,农业消费不仅根本解决了广阔农民的温饱问题,而且正在向小康程度迈进,一些经济兴旺的农村已到达富裕程度,这是怎么回事?〔答复〕:农业消费条件大大改善。

综上所述,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已根本摆脱了贫困,这不能不说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课件展示〕请学生欣赏农业机械化的录像,加深对中国农业宏大成就的印象。

〔讲述〕我国农业在____成立以来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消费开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优秀7篇)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优秀7篇)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优秀7篇)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周长通过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滑动和相关事例,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的形状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的大小教学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教学具器材地图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课前:[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你进入地理知识殿堂!(制造一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利用文字和女孩头像使气氛严肃而不失亲切。

这对刚刚进入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也激发他们热爱地理科学,愿意学习地理学科的愿望。

)(二)新课讲授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地说,配合黑板文字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1到5个有关问题,在考察学生的同事引入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2、小时候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4、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学生讨论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问题1:太阳是圆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结论;月亮看起来不同时间形状不一样,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学生也许能够说出来,说不出来也不要紧,告诉学生以后我们会研究;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的,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问题2:实话实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观察。

问题3:球体,这点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呢?不同学生获取这一概念的来源不同,可以任由他们叙说,重在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初中地理教案(6篇)

初中地理教案(6篇)

初中地理教案(6篇)初中地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制作地形模型,使学生了解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

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图。

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进一步锻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2.进一步提高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教学难点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及教材中的各种景观图、示意图。

教学过程()(引课)多媒体展示五幅景观图,它们的形态如何?(形态差异很大),我们把地表的各种形态总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上面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

你能把他们区分开吗?你能描述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吗?(学生活动)观察这几幅图?找出它们的主要差异?如果比较两个人的身材,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高矮、胖瘦和身段)。

所以,地形的差异:一方面是高低不同,另一方面是地面的起伏状况不同。

那么判断地面高低依据什么?(海拔)地面的起伏大小呢?(用相对高度来表示)。

我们可以根据地面的高低起伏的状况,来判别各种各样的地形。

(影像资料)珠穆朗玛峰,我们知道它是世界的最高峰。

首先,先看一段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影像资料,然后,再归纳山地的形态特征。

(学生活动)山地的特征:1.海拔高2.险峻,也就是坡度较大。

山体往往是成组分布的,常用峰峦起伏,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

世界有哪些著名的山脉呢?(计算机演示)世界上有很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有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有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学生活动)那么平原有什么特征呢?由同学来分析。

平原的特征:(海拔低,平坦,坡度小)。

地理教案(9篇)

地理教案(9篇)

地理教案(9篇)初中地理教案篇一【过渡】图片中展现多种自然灾难,有一些是自然现象。

那么,从图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自然灾难和自然现象之间有什么不同点?我们课本例举了哪些自然灾难?台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常常受到的一种自然灾难,为什么我们称它为一种自然灾难?下面,就教师提的这些问题,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找到答案。

【阅读课本】P54【板书]】第四节,自然灾难【提问】什么是自然灾难?【学生答复】自然环境常常发生特别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特别变化叫做自然灾难。

【多媒体】那么像图片中的太平洋海底发生火山喷发属于自然灾难吗?假如不是,如何来解释?【学生答复】不是(或是)【引导过渡】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灾难,首先它必需是发生在自然界,自然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其次,它必需是对我们人类造成损失或者资源破坏的这些自然现象,我们才可称之为灾难。

太平洋海底的火山喷发并未对人类造成伤亡或损失,因此它不属于自然灾难。

【提问】假如是化工厂因使用操作不当引发爆炸属于自然灾难吗?【学生答复】不是,由于它是人为缘由造成的,因此不属于自然灾难。

【活动】完成P55熟悉身边的自然灾难【过渡】我们已经了解并清晰地知道什么是自然灾难,那么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自然灾难发生?或者你见过哪些自然灾难?它们造成了哪些危害?【学生答复】地震、台风、洪涝等【教师】同学们答复的各种自然灾难,这说明,在我国自然灾难的种类许多,在我国常见的自然灾难分为气象灾难和地质灾难,还有如海洋灾难(海啸等),但课本里不作描述。

我们福建地区常常患病台风的侵袭,台风是属于气象灾难还是地质灾难?【学生答复】气象灾难【提问】我国的气象灾难包括哪些?【阅读答复】气象灾难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多媒体】展现各种气象灾难的图片,学生欣赏并答复是哪些气象灾难。

【承接】通过观看各种气象灾难的图片,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每一种气象灾难对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这些气象灾难是不是遍布全国各地,每一个地方是不是如我们沿海地区都受到台风攻击呢?请同学们依据课本P54,结合P56图2.48中国主要气象灾难的分布图思索我国台风、干旱、洪涝等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分布特点?【活动】P58活动题1、2【学生归纳】从P56图2.48中可以看出台风主要是在东南沿海地区较多。

初中地理教案(通用6篇)

初中地理教案(通用6篇)

初中地理教案(通用6篇)初中地理教案篇1【教学内容】第三节地图(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山谷等;初步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等高线图,学生识别常见的地形名称;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形图【课时安排】三课时(第2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播放高原、山地、平原等自然景观的画面。

同学们看到地球表面有高原、山地、平原等地理事物,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在平面上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呢?学生讨论,得出对这一问题的初步判断二、地形图的判读(板书)屏幕出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学生观察,教师说明:“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

”那么,等高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27,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单位?有什么区别?总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

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提问:那么,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①海拔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1、海拔和相对高度(板书)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1.28“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的模型,讨论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讲述: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

拓展:由此而推,什么是等深线?(学生读书作答)2.等高线(板书)在等高线地图上,如何判读地面的高低和地形起伏?学生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说出:只要填出地面各点海拔,就可比较各点的高低。

初中地理活动教案范文三篇

初中地理活动教案范文三篇

初中地理活动教案范文三篇。

教案一:考察地球的综合认识1.教学目标通过此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能:1.理解地球作为人类家园的基本地球概念;2.掌握地球的基本构造和特性;3.认识地球的外部特征,如天空颜色的变化;4.加深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认识;5.熟悉地球的构造和特性。

6.教学环节1.使用透明球的模型,介绍地球的构造和特性;2.安排实地考察地球的地方,如城市、海洋、山区、草原等地;3.通过实地观察自然景观,了解不同地区的差异;4.使用天文仪器示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5.安排学生制作关于地球的展板和PPT。

6.教学效果通过这个地理活动教案,学生学会了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地球的构造、外部特征、自转和公转等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认识不同地区的自然风景,如城市景观、海洋景观、山区景观、草原景观等。

教案二:调查环境污染1.教学目标通过此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能:1.了解污染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其影响;3.掌握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4.能够制定防治环境污染计划。

5.教学环节1.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2.掌握不同污染形式的特点,如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3.使用工具(如水质检测仪、空气检测仪等)测量污染;4.收集关于环境污染相关的图表、资料等;5.通过PPT展示污染状况及污染控制措施。

6.教学效果通过这个地理活动教案,学生掌握了环境污染的概念、种类、来源及其影响,学会了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并能制定防治环境污染计划。

教案三:探索中国大城市的文化1.教学目标通过此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能:1.了解中国大城市的文化;2.掌握大城市的社会结构和发展状况;3.熟悉大城市的文化艺术特色;4.理解大城市的人口流动现象。

5.教学环节1.安排学生分组在大城市内进行实地考察;2.进行采访的工作,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艺术和人民生活等方面;3.参观市区文化中心、展览馆、博物馆等文化艺术场所,并收集相关文化资料;4.制作展板或PPT,展示中国大城市的文化艺术特色。

初中地理教案(15篇)

初中地理教案(15篇)

初中地理教案(15篇)初中地理教案1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

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2.本节核心内容是区别天气和气候;功能和价值:学习了本节课后能阅读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

学情分析天气是七年级学生认识较深刻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这种认识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要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出天气特点,天气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掌握未来天气的信息,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建立起对大气的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看图讨论培养分析和比较的能力,区分出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天气是描述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段的大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2、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知道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在认识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后,要学会收看天气预报,看懂简单的城市天气预报图。

3、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天气预报图和卫星云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看图联系实际培养比较、分析、概括能力。

并通过学生播报天气预报,让学生体验做天气预报员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通过记录天气预报(课后观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师生互动,构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区别“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

2、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收看天气预报。

难点:1、区别“天气”与“气候”。

2、记住常用的天气符号教学过程一、天气与气候教师活动: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这些是什么自然现象学生活动:说出图片中几种天气的概况引出天气的概念: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范文5篇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范文5篇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范文5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情况。

2.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3.通过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为三部分:首先从开发的角度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并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安排学生读图,最终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类型构成上的特点。

第二部分是从空间分布的角度来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其基础是“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

同时通过联系气候、地形的知识,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教材在第三部分的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我国出现了严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资源超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上存在的不合理性。

在此基础上,教材又提出了解决措施,包括制定法规、“开源节流”和保护建设,尤其介绍了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工程”,这是对待土地资源破坏问题的最积极的方法,应该让学生对其有深刻的印象。

重点和难点: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构成特点、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对土地基本国策的认识。

教法建议由于初中地理不要求建立“土地资源”的完整概念,所以读“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图例中所列的土地利用类型都属于土地资源,从而消除学生习惯印象中土地即耕地的错误观念。

初中地理教案(通用11篇)

初中地理教案(通用11篇)

初中地理教案(通用11篇)初中地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2.举例说明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

3.根据资料,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以西气东输为例进行说明。

【过程与方法】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和层层递进、互为关联的问题探究活动,说出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归纳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活动,以西气东输为例,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

将要教与学的内容通过顺次开展的方式来实施和完成。

让学生在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中体验、探索、求知、收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关心我国油气资源国情,增强因地制宜、区域共谋发展的观念以及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西气东输工程。

【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个字“疆”应当都认得吧?这是新疆的地形图我们来看一看有趣的地名出示疆字的右半部形象地概括出新疆的地形特点和国防重要性,弓是古代武器,“土”寓意被沙俄强占的5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远离政治中心,提醒我们要时刻握紧手中的武器,保卫祖国的疆土。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新疆了解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进入新课出示课件教学目标:出示新疆卫星影像示意图,学生说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

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新疆的南部,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盆地处于天山和昆仑山之间。

面积达53万平方千米。

在盆地的中部是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面积达33万平方千米。

平均年降水量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左右,是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

初中地理教案(优秀10篇)

初中地理教案(优秀10篇)

初中地理教案(优秀10篇)初中地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利用地形图说出亚洲地形的特点,知道亚洲河流的流向特点;2、能够推测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3、能基本掌握分析某一大洲的自然环境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等课堂活动,提升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形成强烈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亚洲地形特点、河流特点。

【难点】亚洲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谚语导入。

通过谚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导入,首先让学生解释这句谚语的含义,之后点出其中包含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地理要素:一个是地形、一个是河流。

由此引出本节课对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的探讨。

环节二:新课讲授1、亚洲地形特点【活动一:知地形】①读“亚洲的地形”图,在三分钟内对照图例查找以下地形区,读取海拔信息,并尝试记忆它们在亚洲所处的`位置。

(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喜马拉雅山脉及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②请大家一会根据老师的提示,我读出一个地形区,大家举手抢答,第一举手的同学,将代表该地形区的“名称条”和“高度条”标在大家右侧的地形图上,我们看看哪些同学记得最准,标的最快。

用珠穆朗玛的和死海的高差来讲解地势的概念。

【活动二:说见闻】前后四位同学为一小组,按照如下分工完成活动:组号为单号的按照情境1进行,双号的按照情境2进行。

请每一位同学记清楚自己的分工。

情境1:你们小组自北向南沿80°E经线在亚洲陆地上旅行;情境2:你们小组从西到东沿30°N纬线在亚洲陆地上旅行。

一路上你们会依次经过哪些地形区?它们海拔多少?请讨论后用流畅的语言与同学们分享你们在这条线上对地势变化的感受。

初中地理教案(优秀19篇)

初中地理教案(优秀19篇)

初中地理教案(优秀19篇)初中地理教案1【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观察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我国工业的分布》图进行技术处理,把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做成闪动,使学生观察更清楚。

学生准备:以《我的小天地》为题照出自己居室的工业产品相片。

【教学过程】教学引入:提问学生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或学习用具,使学生清楚工业产品是由众多的工厂生产的。

被称为工业部门。

观察图“什么是工业”,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小组讨论: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总结:利用插图,说明工业对各行业的重要作用,查找数据证明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工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观察图“我国工业的分布”,在教师引导下说出工业的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铁路线,了解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

引入:同学们,今天早上来上学,我们都使用了什么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时哪生产的?学生:自行车、汽车。

工厂生产。

教师:当然,我们同学还知道许多的工厂,如:化肥厂、钢铁厂、拖拉机制造厂等。

有众多的工厂组成的部门,我们称为工业部门。

工业部门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门。

今天我们要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课题: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观察图“什么是工业”,有三幅图片。

看一下这三幅图片都说了什么。

学生:依据图片说明回答教师:请同学讨论三幅图片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第一幅图:通过挖掘、开采、提取的方式,可以从自然界获得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还可以从自然界取得棉花、木材等资源。

即从自然界中挖掘、开采、提取工业原材料是工业生产的一个环节。

第二幅图: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第三幅图:在原材料加工的基础上再加工成产品。

这就是工业的生产过程,工业能给我们提供许多工业产品。

(出示一张钢铁工业图片)以钢铁工业为例,钢铁材料可以加工成那些工业产品?学生:拖拉机、建筑钢筋、汽车、精密机床、仪器仪表、火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教案初中地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了解洋流的类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层环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建议关于表层洋流的分布的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为例,对比两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规律。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读《世界洋流模式》,归纳出世界大洋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环流分布规律。

关于海水运动形式的教学建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对海洋的了解说明海水运动形式。

然后,教师归纳出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

在讲解波浪和潮汐运动时,可从能量来源、形成过程、产生的影响和驱利避害的措施几方面进行讲述。

关于洋流的形成的教学建议教材的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类,既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首先介绍风海流的形成,这是一个重点内容,然后介绍密度流和补偿流。

在教学中,要讲清三类洋流的概念、成因,补偿流的分类等。

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联系行星风系、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诸多影响因素。

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建议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海洋航运、海水净化等方面。

关于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的影响,可以澳大利亚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进行对比,说明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关于洋流对海洋生物及渔业资源的影响,可从寒暖流的交汇和补偿流的上升说明;关于洋流对海洋航运的影响,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为例,说明在冬夏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的变化对海洋航运的影响。

最后,联系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和加速自净,说明洋流的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引入新课〗1.提问:在同学们中可能有不少人去过海滨,你知道海水运动有哪些形式吗?2.归纳:海水运动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种。

〖海水运动形式的教学〗1.读:课本《波浪》景观2.讲解:海水的波浪运动,就能量来源和产生原因来说,有其能量来自风能形成的风浪,有其能量来自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出的地球内能或热带风暴引发的海啸,也有其能量来自天体引力使海水涨落形成的潮汐波。

然而,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风浪。

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随着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对沿海建筑、航运、渔业、海洋石油生产等有不利的影响。

遇有巨大的风浪袭击时,应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渔、抛锚等措施。

3.读:课本《大潮和小潮》、《钱塘潮与杭州湾地形》示意4.演示:录像《钱塘潮》5.讲解: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与月相变化的关系,著名的钱塘潮的形成与杭州湾地形的关系,以及潮汐对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的影响。

6.读:课本《墨西哥湾暖流》示意7.讲解:以墨西哥湾暖流为例,说明洋流的概念;从墨西哥湾暖流的规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

8.板书:海水运动形式:1、波浪:风浪、海啸、风暴潮、潮汐波等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3、洋流:海水常年大规模定向流动〖洋流的形成的教学〗1.复习: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2.讲解:风海流是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的规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风带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风带形成西风漂流等。

在风海流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了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读:课本《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4.讲解:密度流是各个海域的海水因温度、盐度的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处出现液体压强差异,引起海水的定向运动。

例如,地中海的盐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处,地中海的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层海水则流向地中海,补偿地中海海水的缺失。

5.板:《南美大陆西岸的秘鲁寒流及秘鲁渔场的形成》示意6.讲解:补偿流的形成、分类,秘鲁渔场的形成。

7.板书:洋流的形成:⑴风海流:主要受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

⑵密度流: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形成。

〖表层洋流的分布的教学〗1.读: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2.提问:对比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纬度的洋流分布,从洋流的流向和性质等方面找出共同点。

3.读:《世界洋流模式》4.讲解: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5.读: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6.提问: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该海域洋流流向随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7.讲解: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1.读: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2.提问: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的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讲解:澳大利亚大陆东岸为湿润的气候类型,西岸为干旱的气候类型。

这是因为澳大利亚大陆东部沿海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过。

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则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寒暖流对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气候的形成以及气候的差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读: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5.提问:找出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并说出寒暖流的名称。

6.讲解: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另外,洋流还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影响。

7.板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渔业:寒暖流交汇区形成大渔场航运:顺风顺水快,逆风逆水慢污染:范围扩大,净化加快探究活动探究活动:观测海水运动1.观测风浪运动: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风浪运动。

可利用风速仪测出观测时的风速,也可收听当地气象台站的气象预报,将风力大小的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

同时,将目测的浪高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

分析风力和浪高数据,找出海洋风浪运动的规律,为沿海的捕渔业和航海业提供服务。

2.观察潮汐现象: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的潮汐现象。

观测内容为每天海水的涨落时间、次数、潮差,结合月相变化观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现。

>初中地理教案篇2对于刚刚从小学走上初中的学生来讲,上好初中地理第一课对学生的来讲就更为重要。

是为学生从小学阶段向中学阶段转换而设置的衔接课。

通过给学生讲解有趣的地理现象和人地关系方面的地理趣味知识,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新认识,提高学生上好地理课的自觉性,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地理科学、钻研地理科学的良好风气。

以疑激趣教学片段一:(同步展示图片)——教师问:西亚的沙特阿拉伯,人们把旅店的床位安排在屋顶上,大家说为什么呀?学生1:他们那地方很穷,修不起房子。

学生2:不对,沙特阿拉伯很富裕,石油资源非常丰富,所以不可能是因为穷。

学生3;老师,是不是因为那地方环境优美,住在屋顶可以尽情地欣赏周围的风光,站的高,看的远。

学生4:不对,那晚上就不怕冷?也不怕下雨?老师:同学们,要想搞清楚原因,就的好好学习地理,学好了你的知识自然就丰富起来了,你就能解释了这些奇怪的现象。

学生们:老师,我们现在就很想知道沙特阿拉伯为什么把床位安排在屋顶上?老师:好吧,请同学们看地图,沙特阿拉伯位于热带、-带地区,终年气温很高;气候干旱,很少下雨,可谓“滴水贵如油”,人们把床位安排在屋顶上,没有被雨淋湿的后顾之忧,这是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一种特殊的人文景观。

学生们:啊?原来如此呀!教学片段二:——老师问:来自非洲东部高原地区的运动员经常能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1;他们没有鞋子穿,已经练出了赤脚走路,所以跑起来快。

学生2:不对,没有鞋子穿与跑的快没有关系。

学生3:可能是因为他们经常追赶野兽练出来的。

学生4:是不是因为他们经常没有水喝,锻炼出了忍饥挨饿的本领,在跑步中不觉得渴、饿。

老师:大家思维很活跃,老师感到很是欣慰,不过,你们说的还是没有科学的依据,要想弄清楚原因,大家就的学好地理。

现在我就给大家讲为什么。

请看图,非洲东部是高原地区,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大气中含氧量相对较低,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适应了缺氧的环境,中长跑运动员需要有较强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而来自高原地区的人,无氧耐力具有优势,比较适合中长跑运动,这也是来自东非高原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师:通过探究一些问题,同学们,你们说,学习地理这门课好不好呀?有趣没趣呀?学生:好,很有趣。

评析:教师提出了一些的问题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以疑激趣使学生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审美情趣。

同时,老师让学生先七嘴八舌地发言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以谈话、聊天的形式来和学生对话,体现了师生关系民主、融洽。

也很符合《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引导学生明白学习地理的方法教学片段:教师问:同学们,既然地理课能让我们内知道很多道理,那么如何才能学好地理课呢?学生1:做好课前预习学生2:及时做作业和复习学生3:上课认真听讲,不说小话、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学生4: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不能三天打鱼,两日晒网。

教师;如果你想了解一些地方或者了解一些地理现象,你还的必须首先知道它们在地球的什么地方,然后才能进一步去分析产生一些现象的原因,对不对呀?学生们:对学生5:老师,像我国南方为什么就热,北方为什么就冷,这要看地图才能分析出来。

学生6:为什么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人烟稀少,这也的看地图就能分析出来。

学生7:如果不看地图,我们就不知道西藏在什么地方,美国在什么地方。

教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对,学习地理离开了地图,就等与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师:要想学好地理的确需要大家做好课前语系、课后复习、上课认真听讲,你们说的这些道理是学习每一门课程所要求的做到的地理学科除了要求做到以上几方面以外,我们还得重视学会读图,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评析:长期以来,所有的课程的学习都好似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一言堂,根本没有学生发言的权利,以上对话就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课堂充满了民主的气氛,从对话中也能感到学生的认识问题的能力还是很强的,那种把学生看成什么也不知道的陈旧的观念在这里荡然无存。

案例反思:本课以“聊天”、“谈话”的方式,与学生共同研讨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尽量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遵循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再上升到理性认识。

尽量利用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思维、积极发言,学习有兴趣。

坚持了“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的思维在前马脚市的点拨在、评价在后”的原则,使学生树立起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初中地理教案篇3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了解我国领土范围,记住我国的面积;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4、通过在图上量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时区差,南北两端的纬度差,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5、通过多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