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概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ppt课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15a56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d.png)
02
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及工艺流程
包括传统农具、传统交通工具、传统建筑技艺等,这些工具和技艺体现
了民间智慧和创造力。
03
传统医药和医疗知识
包括中医药理论、针灸推拿等医疗技能,以及养生之道等健康知识,这
些医药和医疗知识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健康观念和实践经验。
03
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京剧、昆曲等传统表演艺术
保护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整理和研究工作,加大对传承人和传承活动的支持 力度,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02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
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
01
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如民间文学、民间故事
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现代科技为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途径;另一方面,全球化、城市化等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也对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承与保护ຫໍສະໝຸດ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通过口传心授、言传身教等方式 进行。在现代社会,可以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活动、媒体传播等多种途径进行传 承。
现代化技术与非遗的结合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互联网等, 对非遗进行记录和展示,提高其传播效率和影响 力。
旅游开发对非遗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旅游开发对非遗的积极影响
旅游开发可以带动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高非遗的知名度 和美誉度,促进非遗与市场的结合。
旅游开发对非遗的负面影响
过度商业化的旅游开发可能导致非遗失真、变味,损害非 遗的文化内涵和核心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ppt正式完整版
![非物质文化遗产ppt正式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cc1f90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8.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元素可以为当代艺术家提供创作灵感,推动 艺术创新和发展。
社会和谐功能
促进文化交流
非物质文化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可以促进不 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增强社会认同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可以增强人们对民 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建设
双边合作
各国之间签订双边协议,共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工作,如文化交流、联合申遗、人才培养等。
多边合作
通过加入国际公约、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等方式,加强多边合作机制 建设,共同推动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区域合作
在地区范围内加强合作,共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 作,如欧盟、东盟等地区组织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合作。
国际交流活动举办和参加情况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定期举办,各国展示和交流各自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和经验。
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各国轮流举办,通过文艺表演、手工艺展示、民俗活动等形式,展 现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
国际研讨会和论坛
各国专家学者定期召开国际研讨会和论坛,共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
社会参与和宣传推广
社会参与机制
建立社会参与机制,鼓励企业、 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形成全
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
媒体宣传推广
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加强对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提高
公众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
文化交流活动
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如展览 、演出、研讨会等,促进不同文 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非物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69c2eb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2.png)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传统文化的代表性表现,具有独特性、历史性和传承性,并对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庆典、知识与实践技艺等多种形式,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
本文将探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3 结束语": {}}}}请编写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包括了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作者将通过概述来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主题,说明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什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的重要性,同时探讨这些遗产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结论部分将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展望未来的发展,并通过结束语来结束整篇文章,强调读者对这一主题的关注和思考。
通过这样的结构,文章将全面而有条理地阐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深入分析保护与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以及探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通过对这些议题的深入讨论,旨在引起社会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留存与传承。
同时,也希望激发更多人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关注,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正文2.1 什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我国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价值、具有代表性和较高水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家文化部门认定并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这些项目包括传统技艺、民间艺术、口头传统文学、传统表演艺术、习俗、民俗和传统知识等多个方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ppt课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a7042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e.png)
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旅游开发, 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和线路,推动文化 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
推动跨国联合申遗工作,提升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国际影响力和保护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创新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通过数字化技术记录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数字化档案库,方便传承和传播。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纳入学校课程,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 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如与现代艺术、设计等领域的融合,创 造出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国际合作与交流前景展望
建立资源数据库。
资源评估与筛选
02
对普查结果进行评估,筛选出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项目。
资源整合与规划
03
将筛选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制定旅
游开发规划。
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
传统产品升级
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进行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游 客体验。
创新产品设计
结合现代旅游需求,设计具有创意和吸引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 游产品。
培训一批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教师,提高学校教
育的质量。
社会教育中的普及宣传
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在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让更多 人了解和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展公益讲座和培训
邀请专家学者和传承人开展公益讲座和培训,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和技艺。
利用媒体进行宣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ppt课件
目 录
•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传播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推广 •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中国非遗文化鉴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非遗文化鉴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72fdd7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b.png)
中国非遗文化鉴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具有独特性和传统性的非物质文化表达形式。
它包括了丰富多样的传统技艺、表演艺术、民俗风情等。
作为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之一,中国非遗承载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民族传统。
中国非遗文化的传承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各个时期的生活习俗、工艺技艺、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的独特风貌。
中国非遗传承者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这些传统技艺代代相传,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发展。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根本、最深沉的记忆,它是国家凝聚力和个体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使我们能够了解和研究古代文化,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代社会和民族的多元性。
此外,中国非遗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也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它不仅为社会带来了文化和艺术的享受,更为相关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例如,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不仅能够创造就业机会,还能够促进旅游、手工艺品、文化创意等产业的繁荣。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使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如何让非遗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焕发新的活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中国非遗文化的鉴赏,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内容主要包括标题、引言、正文和结论四个部分。
首先,在标题部分,我们要明确文章的主题为中国非遗文化鉴赏,这是全文的中心内容。
接着,在引言部分,我们需要概述本篇文章将要介绍的内容。
可以简单介绍中国非遗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独特性,以及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广泛性。
然后,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对中国非遗文化的定义和特点进行详细介绍。
可以从非遗文化的概念出发,介绍非遗文化的传承方式、传统技艺和相关的保护政策等内容。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2e952f0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5.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
中国书法: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同时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
中国京剧:京剧是融合唱、做、念、打于一体的表演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中国针灸: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节身体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国皮影戏:皮影戏是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中国茶艺:茶艺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茶艺表演、茶道礼仪、茶叶品鉴等内容,体现了中国人对茶文化的独特理解和热爱。
除了以上几个项目,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非遗项目,如中国武术、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等。
这些非遗项目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及人文历史价值
![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及人文历史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f2b4a96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6.png)
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及人文历史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世代相传、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知识和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传统手工艺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代表了人类创造力的智慧,而且也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承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反映了该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征。
通过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2. 弘扬民族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等。
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精神,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激励人们为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奋斗。
3. 促进文化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通过交流和分享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4. 推动文化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良,从而使其更具有时代性和生命力。
通过创新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激发新的文化创造力和活力,为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5. 增进人类福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可以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传承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增进人类的福祉。
总之,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历史价值是多方面的,它们不仅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记忆和文化基因,而且也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和智慧结晶。
了解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了解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23f96b0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9.png)
了解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特点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创造、传承、实践并享受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习俗、庆祝活动、手工艺技艺以及相关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等。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1)无形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精神财富,以口头、表演、技艺等形式存在,无具体物质载体。
(2)传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通过人们口传心授、世代相传而延续至今的。
(3)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4)活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在人们生活中的文化,不断发展和创新。
二、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中国是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各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技艺。
截止目前,我国已有42个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1)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如京剧、昆曲、豫剧、越剧、曲艺、藏戏等。
(2)社会实践、习俗和庆祝活动: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婚礼、丧葬、祭祀等习俗。
(3)手工艺技艺:如刺绣、陶瓷、漆器、雕刻、剪纸、土陶、民间绘画等。
(4)传统医药:如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
(5)自然和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敦煌莫高窟等。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1)家庭传承:父辈向子辈传授技艺、知识和价值观。
(2)师徒传承:老师傅向学徒传授技艺和经验。
(3)学校教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学校课程,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4)社会普及:通过各种媒体、展览、演出等活动,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
3.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责任和义务。
2024版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版非物质文化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003d5a9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6.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活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0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分类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
历史与发展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发展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现状与保护意义现状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需要得到及时的保护和传承。
保护意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各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02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神话传说讲述了创世神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的故事,体现了古代人民对于天地宇宙形成的朴素理解。
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的故事,象征着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灾害的抗争精神。
炎帝的女儿精卫化为鸟后,不断衔石填海的故事,表现了古代人民对于不屈不挠、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追求。
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在七夕节通过鹊桥相会的故事,表达了古代人民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和美好愿望。
白蛇传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体现了古代人民对于忠贞爱情的歌颂和对于封建礼教的反抗。
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因丈夫被掳走修长城而被迫千里寻夫,最后哭倒长城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暴政的控诉。
1 2 3如《关关雎鸠》、《蒹葭》等,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抒情的表达,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情感世界和生活面貌。
诗经、楚辞中的民间歌谣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这些谚语简洁明了,富含哲理,是民间智慧的结晶。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0135f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2.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对于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素材。 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科技创新在非遗传承中作用探讨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扫描、虚拟现实等技术,对非遗项目进行数字化保存和展示,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和了解非遗文化。
数字化保存与展示
通过互联网平台,如社交媒体、短视频等,进行非遗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互联网传播与推广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3D打印、人工智能等,对传统非遗技艺进行创新和提升,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和需求。
传承人制度设计及激励机制完善
建立传承人认定制度
制定传承人认定标准,开展传承人认定工作,确保传承人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和影响力。
通过学校教育、师徒传承、培训交流等多种方式,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提高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和文化素养。
完善传承人培养机制
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传承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传承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立传承人激励机制
社会参与和民众意识提升途径探讨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
01
通过媒体宣传、学校教育、社区活动等多种方式,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
鼓励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参与
02
支持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格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定制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定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ebec0c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f4.png)
2023-11-08CATALOGUE目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定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与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合作与交流0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传统文化、习俗、活动、技能、手工艺品、相关的工具、装置、手稿、表演艺术以及与之相关的场所和实践等。
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文化独特性、传承性、活态性、民族性、地域性等特点。
定义与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手工艺品制作等,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经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社区凝聚力具有积极作用。
社会和谐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日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手工艺技能等。
类别世界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如中国的剪纸、书法、中国武术等,日本的茶道、花道等,印度的瑜伽等。
这些遗产分布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和价值。
分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与分布02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定体系评定的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定应依据其历史价值、文化内涵、艺术表现、民族特色、地域特征、传承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评定的流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定应按照申报、初审、评审、公示等程序进行,确保评定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评定的标准与流程03专家委员会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定机构应设立专家委员会,负责评审和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定工作。
评定的组织与机构0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定机构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国家级机构负责评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02地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定机构各省市文化厅(局)、地方艺术研究院等地方机构负责评定地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该法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定原则、程序、保护和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afbce4260066f5335a812168.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到2011年,中国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29项:昆曲、古琴、新疆木卡姆、蒙古长调、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京剧、针灸、皮影。
进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7项: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麦西热甫、赫哲族伊玛堪说唱。
2.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类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
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又发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
2011年5月,国务院发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分10大类,囊括了我国各个地区,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代表作。
具体分类如下: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京剧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
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
京剧有“京派”和“海派”之分,不同时期出现过许多优秀的演员,如清末的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梅巧玲、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刘鸿声、田桂凤、余紫云、陈德霖、王瑶卿等,民国年间的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杨宝森、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周信芳、金少山等。
202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202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53da616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2.png)
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03
非物质、语言、宗教等差异,将不同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
维护着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的团结统一。
艺术审美与科学研究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它们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内容,展现着人类非凡的创造力和审美追求,为世界艺术宝库增 添了璀璨的瑰宝。
分类及代表性项目
传统戏剧
包括戏曲、木偶戏等表演艺术,如中 国的京剧、昆曲以及日本的能剧等。
曲艺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包括武术、杂技等表演艺术和传统游 戏,如中国的太极拳、少林功夫以及 杂技表演等。
包括相声、评书等说唱艺术,如中国 的相声艺术等。
分类及代表性项目
传统美术
包括绘画、书法等视觉艺术, 如中国的国画、书法以及日本
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数字化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传 播提供了新的手段,如数字化建档、虚拟现实展 示等。
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 成功经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国传播和保 护。
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
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
针对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个 性化的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措施和 责任人。
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基因,为当代文化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
的灵感和素材。
民族精神认同价值
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它们凝聚着民族的智慧、情感和记忆,体现着民族的价值观、审美观和
道德观,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认同的符号
它们代表着民族的文化身份和文化特色,是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通过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05f82a9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d.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世代相传的非物质项目,它包括了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习俗,仪式,节庆活动,手工艺等。
这些传统技艺和文化表达方式是特定社群的核心身份特征与社会认同的象征。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它是人类创造历史与现实生活交融的精神财富,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体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与一个个家族、社群的历史发展紧密相连,更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在于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传统文化。
全球化的进程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世界各地的文化面临着同化和消失的风险。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承,保护弱势文化的存在与发展,维护各个社区的身份认同。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政府、社群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强相关立法与政策法规,并且组织专门机构来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同时,应该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增强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尊重。
社群和个人应该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主要包括记录与调查、保护措施、传承与传播。
首先,要做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记录与调查工作,了解其历史和发展,掌握其特征和技艺。
其次,需要制定专门的保护措施,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常传承与发展。
传承和传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工作,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将其传给下一代。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保护的关键。
传承不仅仅是简单的技艺传授,更是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社群意识的传递。
传承者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技艺基础,并且需要通过实践和示范来传授给后人。
同时,也要注重传承者队伍的培养与壮大,激发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
在传承的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也是非常重要的。
传播可以通过展览、演出、出版物、数字化平台等多种方式进行。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d48a609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b.png)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摘要: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概述二、中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和例子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正文: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遗”数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了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箭术、十八般武艺、迎罗汉、八极拳、撂石锁、肘捶、围棋、左各庄杆会、土族轮子秋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
二、中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
截至目前,中国已有四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别是:1.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 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众多地方剧种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2.古琴: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古琴音乐具有深沉、悠远、宁静、恬淡的特性,常常用于表达人们对自然、生命、宇宙的思考和感悟。
3.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一种具有独特韵味的艺术形式,融合了汉字的艺术形态和文化内涵。
中国书法包括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字体,各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审美价值。
4.中国篆刻:中国篆刻是一种以印章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源于甲骨文和铭文。
篆刻艺术在印章制作、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是中国文化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和例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繁多,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及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1.口头传说和表述:比如中国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
2.表演艺术:比如京剧、昆曲、皮影戏、杂技等。
国家级非遗文化遗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国家级非遗文化遗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c7cc49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a.png)
国家级非遗文化遗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写作如下:引言部分是为了介绍国家级非遗文化遗产的概况,概述非遗文化遗产的背景和重要性。
非遗文化遗产是指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的非物质遗产。
它承载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非遗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性,它们是一个国家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级非遗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国家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
通过保护非遗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多样性。
非遗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为了将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传递给后代,让他们能够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本文将从国家级非遗文化遗产的定义和意义,以及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阐述,旨在强调国家级非遗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与价值,并提出有关保护和发展的建议,从而推动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和布局方式,它决定了文章的逻辑脉络和信息传递的方式。
一个清晰合理的文章结构有助于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
首先,文章将引言部分分为三个小节。
引言部分在文章中起到提出研究问题、概述研究背景和目的的作用。
在1.1概述中,将简要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重要性。
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国家承认并保护的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统技艺、表演艺术、口述传统和社会实践等丰富多样。
为什么需要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呢?这将在接下来的部分详细阐述。
在1.2文章结构中,将详细介绍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这部分将解释文章的组织框架和各个章节之间的关系。
通过明确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整篇文章的逻辑结构,以及每个章节所关注的重点和目标。
通过合理的结构安排,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有序、连贯,提高读者理解和接受的能力。
最后,在1.3目的部分,将明确论述本文的目标和意义。
非遗 文化资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非遗 文化资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306529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3.png)
非遗文化资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代表性、传承性和独特性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其实践知识,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遗文化资源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财富,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民族的智慧以及传统技艺的精髓。
与物质遗产相比,非遗文化更加注重传统技艺、习俗、表演等非物质的文化传承。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许多传统文化和技艺正在逐渐消失,非遗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变得尤为重要。
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根基,它体现了民族的传统价值观、生活方式以及独特的审美情趣。
保护非遗文化资源不仅可以保护传统文化的多样性,还能促进文化创新与社会发展。
非遗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不仅是一项文化任务,更是一项涉及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利益的工作。
保护非遗文化资源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地方形象,增加文化旅游收入。
同时,非遗文化的传承也可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提升社会凝聚力,推动文化多样性的繁荣。
本文将重点探讨非遗文化资源的定义与特点,传承与保护的问题,以及非遗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通过对非遗文化资源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传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框架,合理的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和主题发展。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组织:(1) 引言:介绍非遗文化资源的概念、重要性和研究意义。
(2) 正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探讨非遗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传承与保护、价值与意义。
2.1 非遗文化的定义与特点:阐述非遗文化的内涵、范围和特点。
非遗文化是指具有民族特色、历史传统、独特技艺和人文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述传统、表演艺术、传统工艺、社会实践、习俗和庆典等。
2.2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分析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和现状。
传承是非遗文化的生命力所在,保护是保障非遗文化传承的有效手段。
非遗科普手册
![非遗科普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5af4315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6a.png)
非遗科普手册非遗科普手册是一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非物质遗产的手册。
它通过文字、图片、动画等形式,向公众普及非遗相关知识,使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非遗保护工作,并在实践中积极参与。
1. 非遗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种传统的口头文学、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等非物质文化表现形式。
非遗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古老的文化传承和现代文化的多样性。
2. 非遗保护非遗保护是指对非遗进行科学记录、研究、传承、弘扬和开发利用的活动。
中国政府已经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积极加强对非遗保护的力度。
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
3. 非遗科普手册作用非遗科普手册通过介绍非遗的知识、历史、传承、表演形式等方面,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并且让人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
非遗科普手册还可以帮助非遗从业者更好地推广自己的作品,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 非遗科普手册内容非遗科普手册的主要内容包括:4.1 非遗知识介绍:对非遗的起源、定义、发展、保护等进行简要概述。
4.2 非遗分类介绍:对各个非遗类别(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传统手工艺等)进行介绍,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非遗的内容。
4.3 非遗代表作品介绍:介绍各类非遗代表性的作品,如《清明上河图》、《评弹》、《京剧》、《蜀锦》等。
4.4 非遗传承人介绍:介绍有代表性的非遗传承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执着,让非遗得到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4.5 非遗活动介绍:介绍各种非遗相关的活动,如非遗展览、传承人演出、传统节日等,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非遗文化。
5. 非遗科普手册的使用非遗科普手册可以在非遗展览、非遗论坛、文化教育活动等场合广泛使用。
同时,非遗科普手册也可以在学校、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放置,供大家阅读。
此外,非遗科普手册还可以通过网络、智能手机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
总之,非遗科普手册是一本很好的非遗宣传工具。
它通过全面、系统、生动的展现方式,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文化,为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帮助。
我国非遗项目
![我国非遗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fc24c8a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f.png)
我国非遗项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项目是指我国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传承价值和艺术表现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非遗项目的丰富多样性体现了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多民族的文化传统。
我国非遗项目的数量众多,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技艺、民俗、传统医药、传统体育、传统饮食等多个领域。
其中,一些非遗项目已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对于保护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传承和发展非遗项目,我们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
非遗项目的传承主要通过口传、示范、传统方式的学徒制等方式进行。
这些传承方式使得非遗项目能够得以传承下来,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比如,一些非遗项目只有少数传承人,传承人年龄偏大,传承环境受到威胁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培养更多的传承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记录和传播非遗项目,提高传承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非遗项目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社会组织可以发挥其专业和组织优势,开展非遗项目的研究、传承和推广工作。
公众应该积极参与非遗项目的学习和传承,传承非遗项目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也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繁荣和文化旅游的发展。
许多非遗项目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和体验。
通过开展非遗项目的旅游活动,可以提高地方经济的收入和就业率,促进地方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总之,我国非遗项目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大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培养更多的传承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记录和传播非遗项目,促进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为我国文化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非遗简介功能
![非遗简介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efc16f8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66.png)
非遗简介功能
非物质文化是指那些非物质形态的、有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东西,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
如少林武术,文化习俗、中华刺绣等。
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人生礼仪、岁时活动、节日庆典、民间体育和竞技,以及有关生产、生活的其他习俗。
非物质文化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部分:1、与自然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自然科学、宗教、艺术、哲学等;2、与社会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语言、文字、风俗、道德、法律等;如楹联等。
3、与物质文化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使用器具、器械或仪器的方法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在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诗歌、神话、史诗、故事、传说、谣谚;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等民间表演艺术;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人生礼仪、岁时活动、节日庆典、民间体育和竞技,以及有关生产、生活的其他习俗;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与上述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场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毕业设计(论文)*名:***学号: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指导老师:**论文提交日期: 15.6.11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所涉及的项目为本人亲自负责或者参与实施的项目。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本人完全了解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士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摘要 (II)Abstract (III)插图索引 (IV)附表索引 (V)第1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概述 (1)1.1 非物质文化遗产含义 (1)1.1.1国际定义 (1)1.1.2国内定义 (1)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 (1)1.2.1 口头传说和表述 (1)1.2.2 表演艺术 (1)1.2.3 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1)1.2.4 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和实践 (2)1.2.5 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2)1.3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 (2)1.3.1社会性 (2)1.3.2 多元性 (2)1.3.3 地域性 (2)1.3.4 脆弱性 (2)1.3.5 文化艺术性 (3)第2章城市旅游发展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4)2.1 城市旅游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 (4)2.1.1 城市旅游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促进作用 (4)2.1.2 旅游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阻碍作用 (4)2.2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旅游开发的作用 (5)2.2.1 增加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文化内涵 (5)2.2.2 丰富旅游开发项目、提高旅游开发层次 (5)2.2.3 宣传促销旅游目的的的形象品牌价值 (5)2.2.4 弘扬旅游目的地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旅游的社会、文化价值 (5)第3章南京城市旅游发展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保护研究 (7)3.1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 (7)3.1 南京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8)3.2.1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现状 (8)3.2.2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8)3.2.3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10)参考文献 (12)致谢 (13)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理论及其与城市旅游发展关系为基础,以南京为例,报告了南京旅游发展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保护现状,对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和客源分布以及游客对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情况进行了调查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城市旅游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间关系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旅游发展的同时给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与保护,南京市The article take th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elementary theory and with the urban traveling development relations as a foundation, take Nanjing as the example, reported in the Nanjing traveling development regarding th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s use and the protection present situation, has carri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the Nanjing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type and the source of tourists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the tourist regarding the local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s understanding situation, finally indicated the urban traveling development and th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related the importance, how and further did discuss gives th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during traveling development the question.Key words: Urban tour;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use and protection;Nanjing插图索引图3.1 南京当地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情况统计图 (9)图3.2 外地游客对于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情况统计图 (9)图3.3 南京2006-2009年国内客源分布分析图 (10)附表索引表3.1 南京已申遗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类型 (7)第1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概述1.1 非物质文化遗产含义1.1.1国际定义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给出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1.1.2国内定义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意见》的附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给出了这样的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和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这里的“文化空间”指的是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实践性。
除以上所列举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外,一些学术界、文化界人士也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本文中所提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范围均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出的定义为标准。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划分为五类。
分别是:语言和口头文字类、表演艺术类、仪式习俗类、知识和实践类、传统技艺类。
1.2.1 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即诗歌、传说、谣谚等,以及相关的具有濒危且具有重要价值的语言。
1.2.2 表演艺术即在文化群体的节庆或礼仪活动中的表演艺术,主要指在民间流传的音乐、舞蹈、戏剧等。
1.2.3 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主要指反映某一民族或风俗习惯的重要节日、礼仪、游艺活动、庆典活动、民族体育活动等。
1.2.4 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和实践即有关大自然的观念,农业活动和知识,生态知识与实践,药典和治疗方法等,有关大自然、海洋、火山、环境保护和实践、天文和气象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精神上的、预言式的、宏观宇宙的和宗教方面的信仰和实践,冶金知识,计数和计算方法,畜牧业,水产,食物的保存、制作、加工和发酵,花木艺术,纺织知识和艺术。
1.2.5 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主要指世代相传、技艺精湛、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区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手工技艺,传统生产、制作技艺等。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1.3.1社会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性,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是人类创造能力、认知能力和群体认同力的集中体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性总是和人类实践相联系,具体表现为人类实践的过程性、价值性。
过程性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和传承的过程直接表现在人类具体实践过程中。
价值性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和传承的动力由不同的实践主体价值诉求来体现,实践主体诉求的文化遗产都贯穿在相同或相似的实践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1.3.2 多元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性不仅表现在不同地区、种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而且表现在种族、信仰的群体、个体在不同时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不同的形态。
而且,同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存在形态也是有区别的,此外,不同风格和素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会直接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性与多样性,如不同派别中具有代表性的表演艺术家又常常又因为其个人的气质、修养和独到的艺术创造而使得本派艺术风格得以丰富,并使之发扬光大,传承于世。
1.3.3 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就一个民族来说是指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和活动的地域,该地域的自然环境对民族有很大的影响,进而会在此基础上形成该民族的文化特征。
1.3.4 脆弱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脆弱性是指在全球化、现代化及经济一体化的挤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危险境地,如果不加以重视和保护就有失传的可能。
1.3.5 文化艺术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性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它们都可归属于艺术或艺术表达形式。
第2章城市旅游发展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2.1 城市旅游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2.1.1 城市旅游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促进作用(1)弘扬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传统文化意识变得淡薄,对中国古老且深厚的传统文化了解得越来越少。
尤其是在如今宣扬个性的社会氛围下,一些人更多的追求个体价值的实现以及个体利益与欲望的满足,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某些人唯利是图,不讲诚信道德,败坏了社会风气破坏了社会稳定。
另外,大多数年轻人对经济发达国家的文化甚至生活方式趋之若鹜,这对宝贵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不利的。
但是,通过在城市旅游发展中对于既有的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有效开发及利用,一方面可以使旅游目的地居民了解其生活城市的珍贵遗产,激发其保护传承遗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旅游宣传可以使得当地的文化得到传播和弘扬。
(2)旅游发展扩充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空间近年来物流企业发展蒸蒸日上,占据广阔市场,从一定层面上可以说这是导致现如今许多非物质问遗产逐渐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