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3.4.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利用两边及其夹角证相似练习湘教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两边及夹角ppt课件
在,用字母表示出来,并写出对应的比例式。 A
A
D 50° E
D
70°E
B 70°
B 50°
C
C
A
DC
A 4
C
E3
E
6
B
B
2 D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Q
B
PC
这是探索结论的题型,要先观察,猜测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例2.如图,在△ABC中,D在AC上,已知 AD=2 cm,AB=4cm,AC=8cm,
求证:△ABD∽△ABC.
A D
B
C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典例:
变式:已知:如图,△ABC和△ADE中,
知识回顾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
我们学习了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请你用符号语言叙述。 A
A
D
A D
D
E
E
F
B
CE
F (2B)∵DE∥BC C B
∴△ADE∽△ABC
C
(1)∵∠A=∠D, ∠B= ∠E,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图形的相似3.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4.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利用两边及其夹角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习题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章图形的相似
3.4.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第3课时 利用两边及夹角证相似
课题
第3课时 利用两边及夹角证相似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数学思考
在进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类比的数学思想,激发学生的探索发现归纳意识,增强合情推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先留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独立作图思考,建议学生采用给出的角度和长度,每人画出两组图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根据上一课时得到的判定定理判断三角形是否相似,达到了巩固旧知、探索新知的目的.
归纳:
判定定理2: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获得新知的平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将学习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新知
【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
(1)画△ABC与△A′B′C′,使∠A=∠A′, = ,设法比较∠B与∠B′的大小(或∠C与∠C′).△ABC和△A′B′C′相似吗?
(2)画△ABC与△A′B′C′,使∠B=∠B′, = ,设法比较∠A与∠A′的大小(或∠C与∠C′).△ABC和△A′B′C′相似吗?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3.4.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第3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 课件
△ABC ∽ △DBA 的条件是
( D)
A A. AC : BC = AD : BD
B. AC : BC = AB : AD
C. AB2 = CD ·BC
B
D. AB2 = BD ·BC → AB BC BD AB
DC
3. 如图 △AEB 和 △FEC 相似 (填 “相似” 或 “不相似”) .
F
证明:∵ AC = 3.5 cm,BC = 2.5 cm, C
DF = 2.1 cm,EF = 1.5 cm,
D
E
∴ DF EF 3 . AC BC 5
A
B
又 ∠C =∠F = 70°,∴ △DEF ∽△ABC.
2. 如图,△ABC 与 △ADE 都是等腰三角形,AD = AE, AB = AC,∠DAB = ∠CAE. 求证:△ABC ∽△ADE.
B
45
1 E 36 F
A
54
2 30
C
4. 如图,已知 △ABC 中,D 为边 AC 上一点,P 为边 AB
上一点,AB = 12,AC = 8,AD = 6,当 AP 的长度
为 4 或 9 时,△ADP 和 △ABC 相似. 解析:当 △ADP ∽△ACB 时,AP : AB = AD : AC ,
A′
A
B
C
B′ B″
C′
结论:
如果两个三角形两边对应成比例,但相等的角 不是两条对应边的夹角,那么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 似,相等的角一定要是两条对应边的夹角.
典例精析 例1 根据下列条件,判断 △ABC 和 △A′B′C′ 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A = 120°,AB = 7 cm,AC = 14 cm, ∠A′ = 120°,A′B′ = 3 cm ,A′C′ = 6 cm. 解:∵ AB 7, AC 14 = 7,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图形的相似 1.2 怎样判定三角形相似(第3课时)课件 (新版)青岛版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思考
对于△ABC和△A´B ´C ´中, AB AC
∠B=∠B´ ,
A'B' A'C'
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试着画画看.
A´
A
B
C
B´ D C´ 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精选ppt
7
例2 如图,AD=3,AE=4,BE=5,CD=9, △ADE和△ABC相似吗?说明理由.
精选ppt
8
变式训练1
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两边成比例, 且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2.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 3.基本图形
精选ppt
11
1.理解相识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二 2.完成习题1.2的相关习题
精选ppt
12
第一章
1.2怎样判定三角形相似(3)
精选ppt
1
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判定三角形 全等有哪些
方法?
类比全等三角形的“边角 边”判定定理,我们能得 出相似的什么结论呢?
精选ppt
2
1.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2; 2.会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证明及计算.
精选ppt
3
探究活动
画一画:同桌两人一人画△ABC,使AB=4厘米, ∠B=50°,BC=6厘米;另一人画△DEF,使DE =2厘米,∠E=50°,EF=3厘米,如图,观察并 思考以下问题: ∠C与∠F,∠A与∠D是否相等?
如图,在△ABC中,D在AC上,已知AD=2 cm, AB=4cm,AC=8cm, 求证:△ABD∽△ABC.
A
D
C
B
精选ppt
9
变式训练2
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学生应独立完成作业,诚实守信,不得抄袭。
2.注意作业书写的规范性和整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家长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助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对学生的学习给予鼓励和支持。
作业批改与反馈:
1.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2.选取生活中的一个相似三角形的例子,画图并解释其相似关系,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增强学生的几何直观。
3.小组合作完成一道综合性的几何证明题,要求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解决问题。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几何逻辑思维。
4.尝试研究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3在解决面积问题中的应用,并撰写一篇小论文,内容包括定理的应用方法、解题步骤和实际例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即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熟练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与比例相关的问题,如线段比例、面积比例等。
4.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形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b.如何运用判定定理3解决实际问题?
c.判定定理3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子。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题思路和经验。
3.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两边夹角》公开课课件.ppt
AB与 DE 相等吗?
BC EF
l1
l2
A
任意平移l5,再度量 AB,BC,DE,EF的长 B 度.
D
l3
E
l4
AB与 DE 相等吗?
BC EFzxxk
C
F l5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
应线段的比相等.
A
l3
D
E
l4
B
C l5
l1 l2
DE
l3
A
l4
B
C
l5
l1 l2
A
l3
D
E
l4
B
C l5
l1 l2
DE
l3
A
l4
B
C
l5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 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 应线段的比相等.
思考:
如图,在△ABC中, DE∥BC,DE分别
交AB、AC于点D、E, △ADE与△ABC有
B
D
A
EC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1/142021/1/14Thursday, January 14, 2021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1/142021/1/142021/1/141/14/2021 3:40:43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1/142021/1/142021/1/14Jan-2114-Jan-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1/142021/1/142021/1/14Thursday, January 14, 2021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1/142021/1/142021/1/142021/1/141/14/2021
3.4.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课件(共33张PPT)湘教版 数学九年级上册
感悟新知
2-1. [ 模拟·株洲荷塘区 ] 如图,在 ▱ABCD中, 点 E
在 AD 上,且 BE 平分∠ ABC,交AC 于点 O,若
AB=3,BC=4,则
AOOC=
3 ___4___.
课堂新授
知识点 2 角的关系判定三角形相似定理
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相似.
∴ AB=CD, AB∥CD,AD∥BC,∴△BEF ∽△CDF,
△BEF ∽ △AED. ∴△CDF ∽△AED.
∵ AB=CD,AB=3BE,∴ CD=3BE,AE=4BE. ∴△BEF ∽△CDF,相似比k1=CBDE=13; △BEF ∽△AED,相似比k2=BAEE=14; △CDF ∽△AED,相似比k3=CADE=34.
∵
12=
2= 2
10= 5
2,
∴图3.4-11 ②中的三角形与图3.4-10 中的△ABC相似.
感悟新知
5-1.如图,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每个 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 △ ACB 和△ DCE 的 顶点都在格点上, ED 的延长线交AB 于点 F.
求证: (1) △ ACB ∽△ DCE; 证明:∵DACC=32,BECC=64=32, DABE=32 55=32,∴DACC=BECC=DABE. ∴△ACB∽△DCE.
课堂新授
解题秘方:利用网格的特征用勾股定理求三角形 三边的长,紧扣“三边成比例的两个 三角形相似”判断.
课堂新授
解:易知AC= 2,BC=2,AB= 10 . 图3.4-11 ①中,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 5,2 2; 图3.4-11 ②中,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 2 , 5 ; 图3.4-11 ③中,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2, 5,3; 图3.4-11 ④中,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 5, 13 .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教学设计1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4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内角和定理等基本知识。
但是,对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学生可能初次接触,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让学生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相关教学课件。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题:在Δ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BD=DC。
求证:ΔABD∽ΔACD。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例题,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两角对应相等;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3.三边对应成比例。
4.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判定方法进行解答。
1.判断ΔABC与ΔA’B’C’是否相似。
2.判断ΔABD与ΔACD是否相似。
3.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进行讲解。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例题讲解
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例.
已知 l 1∥ l 2∥ l 3,
A Dl
B El
: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
1 2
, 所得的 对应线段成比 .
C
Fl
可得 AB
DE AB 或
DE 等.
BC EF AC DF
2. 推论 :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
3
( 或两边的延长线 ) 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
注意 :(1) 此性质的证明运用了“设 k 法” ,这种方法是有关比例计算,变形中一种常用方法.
(2) 应用等比性质时,要考虑到分母是否为零.
(3)
可利用分式性质将连等式的每一个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一个数,再利用等比性质也成立.
知识点三:黄金分割
1) 定义 :在线段 AB 上,点 C 把线段 AB 分成两条线段 AC 和 BC(AC>BC ),如果 AC AB
ad bc
(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积)
2. 反比性质:
ac bd
bd a c ( 把比的前项、后项交换 )
3. 更比性质 ( 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 ) :
ac bd
a b ,(交换内项 ) cd d c ,(交换外项 ) ba d b .(同时交换内外项 ) ca
4. 合比性质
a
:
c
bd
ab b
cd (分子加(减)分母 , 分母不变)
例 4、矩形 ABCD 中, BC=3AB , E、F,是 BC 边的三等分点,连结 AE 、 AF 、AC ,问图中是否存在非全 等的相似三角形?请证明你的结论。
二、如何应用相似三角形证明比例式和乘积式
例 5、△ ABC 中,在 AC 上截取 AD ,在 CB 延长线上截取 BE ,使 AD=BE ,求证: DF AC=BC FE
九年级数学上册《利用角的关系判定三角形相似》教案、教学设计
-学生认真审题,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给出改进建议。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自我调整和修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2.教学过程:
2.教学过程:
-学生观察平面图,尝试描述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关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结合教材,讲授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强调比例尺的概念。
-通过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相似三角形的形成过程。
-讲解利用角的关系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如AA、SAS、SSS等。
-步骤六: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和性质的应用。
3.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鼓励性的反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教学拓展:
-引导学生研究相似三角形在建筑、艺术等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教学过程: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方法。
-教师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和性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道有关相似三角形的题目,要求运用所学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题思路和经验。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4.4 第3课时 利用三边判定三角形相似
第3课时 利用三边判定三角形相似学习目标:1、掌握并会推导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2、会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2、3进行一些简单的判断、证明和计算.学习重点: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证明和解决有关问题.预设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的推导和应用.【预习案】一、链接1、回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2的内容.定理1可简单说成: .定理2可简单说成: .2、简单说一说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2的证明过程.二、导读结合课本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2的证明过程写一写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的证明过程.【探究案】【合作学习】画△ABC 与△A ′B ′C ′,使B A AB ''、C B BC ''和A C CA ''都等于给定的值k . (1)设法比较∠A 与∠A ′的大小;(2)△ABC 与△A ′B ′C ′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改变k 值的大小,再试一试.判定方法3:例1: 如图,在△ABC 和△ADE 中,AB AD =BC DE =AC AE,∠BAD=20°,求∠CAE 的度数.例2.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有两个三角形111C B A 和,求证:△111C B A ∽△222C B A【训练案】1、如图,要使△ADE ∽△ABC ,只给出一个条件 即可.2、已知ΔABC 与ΔDEF 相似,AB=2,AC=10,BC=2,DE=1,DF=5,求EF 的长.(注意多种情况)3、如图,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CED 都是平行四边形,点R 为DE 的中点,BR 分别交AC 、CD 于点P 、Q.(1)请写出图中相似三角形(相似比为1除外);(2)求BP:PQ:QR .。
秋九年级数学上册23.3利用两边和一夹角三边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第3课时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简单地说: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
∴AD:AB=AE:AC.
∵∠A=∠A′,∴△ADE∽△ABC.
又A′B′:AB=B′C′:BC=C′A′:CA, ∵AD=A′B′,∴AD:AB=A′B′:AB.
∴DE:BC=B′C′:BC, EA:CA=C′A′:CA. 因此DE=B′C′, EA=C′A′.
∴△ADE≌△A′B′C′,
C
解:相等,因而相似.
B
D
E
A
如图,在△ABC和△A′B′C′中,∠A=∠A′ , A′B′:AB=A′C′:AC.A求′ 证:△ABC∽△A′B′C′.
证明:在△ABC的边AB、AC(或它们的延长线)
C′
上分别截取AD=A′B′,AE=A′C′,连结DE.
B′`
A
∠A=∠A′, 这样,△ADE≌△A′B′C′.
∴△A′B′C′∽△ABC.
B
B′ A
D
A′ C′
E C
归纳
A
A′
B
C B′
C′
A' B' B' C' A' C' AB BC AC
△ABC∽△A′B′C′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
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单地说: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
练一练 1.如图,已知 AB BC AC ,试说明∠BAD=∠CAE.
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CD,AB=6,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3章 图形的相似 3.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第3课时 利用两边及其夹角证相似
第3课时利用两边及其夹角证相似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思考、归纳,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并能运用其证明三角形相似.目标利用两边及其夹角证明三角形相似例1 教材补充例题如图3-4-9,点D在△ABC的边AC上,要判断△ADB与△ABC相似,添加下列一个条件,不正确的是( )图3-4-9A.∠ADB=∠ABC B.∠ABD=∠CC.ADAB=ABACD.ABBD=CBCD【归纳总结】特别注意两边对应成比例,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类似于“边边角”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例2 教材例6针对训练已知:如图3-4-10,在△ABC中,∠C=90°,点D,E分别是AB,CB延长线上的点,CE=9,AD=15,连接DE.若BC=6,AC=8.求证:△ABC∽△DBE.图3-4-10【归纳总结】1.利用两边及其夹角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的方法(1)找到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2)分别找到两个三角形中夹这个等角的两条边,并将它们按大小顺序排列;(3)看这两组边是否对应成比例,若成比例,则两个三角形相似,否则不相似.2.利用两边及其夹角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三点注意(1)当两个三角形有公共角或对顶角时,常采用这种方法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2)角:相等的角必须是两组对应边的夹角;(3)边:注意夹角的两边要对应,即长边与长边对应、短边与短边对应.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单说成:两边________且______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如图3-4-11,已知△ABC中,D为边AC上一点,P为边AB上一点,AB=12,AC=8,AD=6,当AP的长度为多少时,△ADP和△ABC相似?图3-4-11解:当△ADP∽△ACB 时,AP AB =AD AC ,∴AP 12=68,∴AP =9. 上述解题过程完整吗?若不完整,请补充完整.详解详析【目标突破】例1 [解析] D 由于△ADB 与△ABC 有一个公共角∠A ,因此另外添加任何一对角相等都可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添加夹公共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也可以判定它们相似,但是添加公共角的对边与一组邻边成比例则不能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例2 证明:∵在Rt △ABC 中,∠C =90°,BC =6,AC =8,∴AB =BC 2+AC 2=10, ∴DB =AD -AB =15-10=5,∴AB ∶DB =2∶1.又∵EB=CE -BC =9-6=3,∴BC ∶EB =2∶1,∴BC ∶EB =AB∶DB.又∵∠ABC=∠DBE,∴△ABC ∽△DBE.【总结反思】[小结] 知识点 成比例 夹角[反思] 解:不完整.上述的解答只是其中一种情形,还应补充的情形为:当△ADP∽△ABC时,AD AB =APAC,∴612=AP8,解得AP=4,∴当AP的长度为4或9时,△ADP和△ABC相似.。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利用两边及夹角判定三角形相似
第2课时 利用两边及夹角判定三角形相似学习目标:1、掌握并会推导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2、会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进行一些简单的判断、证明和计算.学习重点: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证明和解决有关问题.预设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的推导和应用.【预习案】一、链接1、 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 )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单说成: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 ,并且夹角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单说成: ).二、导读结合课本写一写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的证明过程.【探究案】【合作学习】1.(1)画△ABC 与△A ′B ′C ′,使∠A =∠A ′,B A AB ''和C A AC ''都等于给定的值k .设法比较 ∠B 与∠B ′(或∠C 与∠C ′)的大小,△ABC 与△A ′B ′C ′相似吗?(2)改变k 值的大小,再试一试.判定方法2:2.如果△ABC 与△A ’B ’C ’两边成比例,且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结论:【例题学习】例: 如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C ,AB 上的点,AE =1.5,AC =2,BC =3,且AD AB =34,求DE 的长. A B C ED【训练案】1、如图,D 是△ABC 一边BC 上的一点,△ABC ∽△DBA 的条件是( )A.AC AD BC BD =B. AC AB BC AD= C.AB 2=CD ·BC D.2AB =BD ·BC2、已知:如图,D 是△ABC 边AB 上的一点,且AC 2 =AD ·AB.求证:∠ADC=∠ACB.2 50° ) E D F 1.650° ) 4AB C 3.2。
初三数学九年级上册:4.4 第3课时 利用三边判定三角形相似2教学设计 教案
第3课时利用三边判定三角形相似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3和它的应用.
●教学重点:判定定理3
●教学难点:判定定理3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判定三角形相似目前有哪些方法?
2.回忆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1和2的证明的方法.
二、 新授
(一)导入新课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AAS 和ASA 对应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判定定理1,SAS 对应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判定定理2,那么SSS 对应的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命题是否正确,这就是本节研究的内容.(板书)
(二)做一做
画△ABC 与△A ′B ′C ′,使B A AB ''、C B BC ''和A C CA '
'都等于给定的值k. (1)设法比较∠A 与∠A ′的大小;
(2)△ABC 与△A ′B ′C ′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
改变k 值的大小,再试一试.
定理3: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例题学习
例:如图,在△ABC 和△ADE 中,AB AD =BC DE =AC AE
,∠BAD=20°,求∠CAE 的度数.
解:∵AB AD =BC DE =AC AE
, ∴△ABC ∽△ADE(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BAC=∠DAE ,
∴∠BAC -∠DAC=∠D AE -∠DAC ,
即∠BAD=∠CAE.
∵∠BAD=20°,
∴∠CAE=20°.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本节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它使用的条件.
五、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最新北师版九年级初三数学上册《利用两边及夹角判定三角形相似》名师精品课件
B. AC : BC=AB : AD
C. AB2 = CD ·BC
B
D. AB2 = BD ·BC → AB BC BD AB
DC
3. 如图 △AEB 和 △FEC 相似 (填 “相似” 或 “不相似”) .
B
45
1 E 36 F
A
54
2 30
C
4. 如图,已知 △ABC中,D 为边 AC 上一点,P 为边
D B'
B
A'
E C' A
C
归纳: 由此得到利用两边和夹角来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定理: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A'
符号语言:
∵ AB AC ,∠A=∠A′, B' A' B' A' C'
∴ △ABC ∽ △A′B′C′ .
C△ABC和 △A′B′C′,如果 A′B′ : AB= A′C′ : AC.
想可以添加什么条件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
3
3
5 5
讲授新课
知识点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合作探究
利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 △ABC和 △A′B′C′,使
∠A=∠A′, AB AC k. 量出 BC 及 B′C′ 的长,
A' B' A' C'
两个三角形相似
它们的比值等于 k 吗?再量一量两个三角形另外的
:
12
=
AP
:
8
,P
D C
解得 AP = 4.
B
∴ 当 AP 的长度为 4 或 9 时,
△ADP 和 △ABC 相似.
5. 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已知 ∠B =∠ACD,
最新北师版九年级初三数学上册《利用两边及夹角判定三角形相似》名师精品课件
想可以添加什么条件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
3
3
5 5
讲授新课
知识点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合作探究
利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 △ABC和 △A′B′C′,使
∠A=∠A′, AB AC k. 量出 BC 及 B′C′ 的长,
A' B' A' C'
两个三角形相似
它们的比值等于 k 吗?再量一量两个三角形另外的
且
AD = CD ,求证 ∠ACB=90°. CD BD
C
证明:∵ CD 是边 AB 上的高,
∴ ∠ADC =∠CDB =90°.
∵ AD CD, CD BD
AD
B
∴△ADC ∽△CDB,∴ ∠ACD =∠B,
∴ ∠ACB =∠ACD +∠BCD =∠B +∠BCD = 90°.
方法总结:解题时需注意隐含条件,如垂直关系, 三角形的高等.
D
交 A′C′ 于点 E.
B'
∵ DE∥B′C′,
∴ △A′DE∽△A′B′C′.
E C' A
∴ A' D A' E . A' B' A' C'
B
C
∵ A′D=AB, AB AC , A' B' A' C'
∴ A' D A' E = AC , A' B' A' C' A' C'
∴ A′E = AC . 又 ∠A′ = ∠A. ∴ △A′DE ≌ △ABC, ∴ △A′B′C′ ∽ △ABC.
AB上一点,AB = 12,AC = 8,AD = 6,当 AP 的长 度为 4 或 9 时,△ADP 和 △ABC 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 利用两边及其夹角证相似一、选择题1.如图K -23-1,要使△ACD ∽△ABC ,则它们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图K -23-1A.AC CD =AB BC B.CD AD =BC AC C.CD AD =BD CD D.AC AD =AB AC2.2017·枣庄如图K -23-2,在△ABC 中,∠A =78°,AB =4,AC =6.将△ABC 沿图示中的虚线剪开,剪下的阴影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不相似的是( )图K -23-2 图K -23-33.如图K -23-4,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将这个四边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若OA ∶OC =OB ∶OD ,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图K -23-4A .①②相似B .①③相似C .①④相似D .②③相似4.如图K -23-5,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D 为AC 的中点,AE EB =13,则和△AED 相似的三角形有( )图K -23-5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下列各组条件中,一定能推得△ABC 与△DEF 相似的是( ) A .∠A =∠E 且∠D =∠F B .∠A =∠B 且∠D =∠F C .∠A =∠E 且AB AC =EF EDD .∠A =∠E 且AB BC =DF ED二、填空题6.2017·潍坊如图K -23-6,在△ABC 中,AB ≠AC .D ,E 分别为边AB ,AC 上的点.AC =3AD ,AB =3AE ,F 为BC 边上一点,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可以使得△FDB 与△ADE 相似.(只需写出一个)图K -23-67.如图K -23-7,在△ABC 中,分别以AB ,AC 为斜边作Rt △ABD 和Rt △ACE ,∠ADB =∠AEC =90°,∠ABD =∠ACE =30°,连接DE .若DE =5,则BC 的长为________.图K -23-78.2017·随州在△ABC 中,AB =6,AC =5,点D 在边AB 上,且AD =2,点E 在边AC上,当AE=________时,以A,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三、解答题9.如图K-23-8,已知AC和BD交于点E,CE·AE=BE·DE.求证:△ABE∽△DCE.图K-23-810.已知:如图K-23-9,D,E是△ABC的边AB,AC上的点,AB=9,AD=4,AC=7.2,AE=5.求证:∠B=∠AED.图K-23-911.已知:如图K-23-10,在四边形ABCD中,∠BAD=∠CDA,AB=DC=ab,CE=a,AC=b.求证:(1)△DEC∽△ADC;(2)AE·AB=BC·DE.图K-23-1012.如图K-23-11,四边形ABCD是菱形,点E在AB的延长线上,连接AC,DE,DE 与BC,AC分别交于点F,G,且CD·AE=AC·AG.求证:(1)△ABC∽△AGE;(2)AB2=GD·DE.图K-23-1113.如图K-23-12所示,在△ABC中,∠C=90°,BC=8 cm,4AC=3BC,点P从点B 出发,沿BC方向以2 cm/s的速度向点C移动,点Q从点C出发,沿CA方向以1 cm/s的速度向点A移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随之停止移动.若P,Q分别从B,C同时出发,经过多长时间,△CPQ与△CBA相似?图K-23-1214.如图K-23-13,点C,D都在线段AB上,△PCD是等边三角形.(1)当AC,CD,DB满足怎样的关系时,△PAC∽△BPD?(2)当△PAC∽△BPD时,求∠APB的度数.图K-23-1315方程思想如图K-23-14,已知AB⊥BD,CD⊥BD.(1)若AB=9,CD=4,BD=10,则在BD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BP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若AB=9,CD=4,BD=12,则在BD上存在多少个点P,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并求BP的长.图K-23-141.[答案] D2.[解析] C A项,阴影部分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故两个三角形相似,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项,阴影部分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故两个三角形相似,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项,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项,两个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故两个三角形相似,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3.[解析] C∵OA∶OC=OB∶OD,∠AOB=∠COD,∴△AOB∽△COD,C正确,故选C.4.[解析] C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AC =BC.又∵D 是AC 的中点,∴BD ⊥AC ,∠ABD =30°,AD ∶AC =1∶2.∵AE EB =13,∴AE ∶AB =1∶4,∴AE ∶AD =1∶2=AD∶AB.又∵∠A=∠A,∴△AED ∽△ADB ,∴∠AED =∠ADB=90°.∵∠A =∠C=60°,CD ∶BC =AE∶AD=1∶2,∴△AED ∽△CDB.∵∠AED =∠DEB=90°,∠ADE =∠DBE=30°,∴△AED ∽△DEB ,故选C .5.解析] C A 项,∠D 和∠F 不是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故本选项错误;B 项,∠A 和∠B,∠D 和∠F 不是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故本选项错误;C 项,由∠A=∠E,AB AC=EF ED可以根据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断出△ABC 与△DEF 相似,故本选项正确;D 项,由∠A=∠E 且AB BC =DF ED不能判定△ABC 与△DEF 相似,因为相等的两个角不是夹角,故本选项错误.6.[答案] 答案不唯一,如DF∥AC 或∠BFD=∠A 等[解析] ∵∠A=∠A,AD AC =AE AB =13,∴△ADE ∽△ACB ,∴①当DF∥AC 时,△BDF ∽△BAC ,∴△BDF ∽△EAD.②当∠BFD=∠A 时,∵∠B =∠AED,∴△FBD ∽△AED.7.答案] 10[解析] 由题意可得AD∶AB=AE∶AC=1∶2,∠BAC =∠DAE =60°+∠DAC,∴△ABC ∽△ADE ,∴BC ∶DE =A B∶AD=2∶1,∴BC =10.8.[答案] 125或53[解析] 如图①,当AE AD =AB AC 时,∵∠A =∠A,∴△AED ∽△ABC ,此时AE =AB·AD AC =6×25=125;如图②,当AD AE =AB AC 时,∵∠A =∠A,∴△ADE ∽△ABC ,此时AE =AC·AD AB =5×26=53.故答案为125或53.9.证明:因为CE·AE=BE·DE,所以AE DE =BECE.又∠AEB=∠DEC,所以△ABE∽△DCE.10.证明:∵AB=9,AD =4,AC =7.2,AE =5, ∴AB AE =95=1.8,AC AD =7.24=1.8, ∴AB AE =AC AD. 又∵∠A=∠A,∴△ABC ∽△AED , ∴∠B =∠AED.11.证明:(1)∵DC=ab ,CE =a ,AC =b ,∴DC 2=CE·AC,即CE DC =DCAC.又∵∠ECD=∠DCA,∴△DEC ∽△ADC.(2)∵△DEC∽△ADC,∴∠DAE =∠CDE.又∵∠BAD=∠CDA,∴∠BAC =∠EDA.∵△DEC ∽△ADC ,∴DE AD =DC AC .∵DC=AB ,∴DE AD =AB AC ,即DE AB =AD AC ,∴△ADE ∽△CAB ,∴AE CB =DE AB ,即AE·AB=BC·DE.12.证明:(1)∵CD·AE=AC·AG,∴CD AG =ACAE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CD ,∴AB AG =AC AE. 又∵∠BAC=∠GAE, ∴△ABC ∽△AGE.(2)∵△ABC∽△AGE,∴∠ACB =∠E.∵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AD ,BC ∥AD ,∴∠ACB =∠CAD=∠E.又∵∠ADG=∠ADE,∴△ADG ∽△EDA ,∴AD DE =GD AD ,∴AD 2=GD·DE,∴AB2=GD·DE.13.解:∵BC=8 cm ,4AC =3BC , ∴AC =6 cm .设经过t s ,△CPQ 与△CBA 相似, 此时BP =2t cm ,CQ =t cm , 则CP =(8-2t)cm (0<t<4).(1)当PQ∥AB 时,△CPQ ∽△CBA , 则CP CB =CQ CA ,即8-2t 8=t 6,解得t =2.4. (2)当CP CA =CQCB 时,△CPQ ∽△CAB ,则8-2t 6=t 8,解得t =3211. 故经过2.4 s 或3211 s ,△CPQ 与△CBA 相似.14.解:(1)∵△PCD 是等边三角形, ∴PC =CD =PD ,∠PCD =∠PDC=60°, ∴∠PCA =∠BDP=120°,∴只要满足AC PD =PCDB,△PAC ∽△BPD 即成立,∴当AC ,CD ,DB 满足AC CD =CD DB (或CD 2=AC ·DB)时,△PAC ∽△BPD.(2)∵△PAC∽△BPD, ∴∠BPD =∠A.又∵∠PDC=∠BPD+∠B=60°, ∴∠A +∠B=60°,∴∠APB =180°-∠A-∠B=120°. 15解:(1)存在. 设BP =x ,则PD =10-x.∵∠B =∠D,∴当AB∶PD=PB∶CD 时, △ABP ∽△PDC , 即9∶(10-x)=x∶4,整理得x 2-10x +36=0,此方程没有实数根; 当AB∶CD=PB∶PD 时,△ABP ∽△CDP ,即9∶4=x∶(10-x),解得x =9013,即BP 的长为9013.(2)存在两个点P.设BP =x ,则PD =12-x. ∵∠B =∠D,∴当AB∶PD=PB∶CD 时,△ABP ∽△PDC ,即9∶(12-x)=x∶4, 整理得x 2-12x +36=0,解得x 1=x 2=6; 当AB∶CD=PB∶PD 时,△ABP ∽△CDP , 即9∶4=x∶(12-x),解得x =10813,故BP 的长为6或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