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求和通用方法及其推广应用

合集下载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数列求和是数学中非常常见的问题,它的解法有很多种。

下面我将介绍8种常用的方法来求解数列的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对于等差数列$a_n=a_1+(n-1)d$,其中$a_n$表示第n个数,$a_1$表示第一个数,d表示公差,我们可以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解:$S = \frac{n}{2}(a_1 + a_n) = \frac{n}{2}(2a_1 + (n-1)d)$其中S表示数列的和,n表示数列的项数。

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对于等比数列$a_n = a_1 \cdot q^{(n-1)}$,其中$a_n$表示第n个数,$a_1$表示第一个数,q表示公比,我们可以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解:$S = \frac{a_1(q^n - 1)}{q - 1}$,其中q≠1或者当q=1时,$S=a_1n$其中S表示数列的和,n表示数列的项数。

三、几何级数求和公式对于几何级数$s_n = a_1 + a_2 + \dots + a_n$,其中$a_1$表示第一个数,q表示公比,我们可以利用几何级数求和公式求解:$S = \frac{a_1(q^n - 1)}{q - 1}$,其中q≠1四、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混合求和公式对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混合数列$s_n = a_1 + a_2 + \dots + a_n$,其中$a_n = a_1 + (n-1)d$,$a_1$表示第一个数,d表示公差,我们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混合求和公式求解:$S = \frac{a_1(q^n - 1)}{q - 1} + \frac{n(n-1)d}{2}q^{(n-2)}$,其中q≠1五、反比例数列求和公式对于反比例数列$s_n = \frac{1}{a_1} + \frac{1}{a_2} + \dots + \frac{1}{a_n}$,其中$a_1$表示第一个数,我们可以利用反比例数列求和公式求解:$S = \frac{n}{a_1}$六、算术-几何级数求和公式对于算术-几何级数$s_n = a_1 + a_2 + \dots + a_n$,其中$a_n = a_1 + (n-1)d$,$a_1$表示第一个数,d表示公差$S = \frac{a_1}{1-q} + \frac{d}{(1-q)^2}$,其中q≠1七、差分数列求和公式对于差分数列$s_n = a_1 + a_2 + \dots + a_n$,其中$a_n = a_1+ (n-1)d$,$a_1$表示第一个数,d表示公差,我们可以利用差分数列求和公式求解:$S = \frac{n}{2}(2a_1 + (n-1)d)$其中S表示数列的和,n表示数列的项数。

数列的求和方法和应用类型

数列的求和方法和应用类型

数列的求和方法和应用类型
数列的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公式法:对于某些特定的数列,可以通过公式来快速求出前n 项的和,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2. 通项公式法:对于某些数列,可以求出通项公式,然后利用
通项公式求和。

例如,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为:Fn = (1/√5) {[(1+√5)/2]^n - [(1-√5)/2]^n},其中n为正整数。

3. 递归公式法:对于一些数列,可以通过递归公式来求和。

例如,斐波那契数列可以通过递归公式F(n) = F(n-1) + F(n-2)来求和。

4. 分段求和法:对于复杂的数列,可以将其分为多个子数列,
然后分别求和,最后将子数列的和相加。

例如,把1,2,3,2,1,2,3,4,3,2,1,2看成三个数列1,2,3;2,1,2,3;4,3,2,1,2,再分别求和,最后相加得到数列的总和。

5. 数学归纳法:对于一些数列,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来证明其
求和公式。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利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其求和公
式为:S(n) = n(a1+an)/2,其中a1为首项,an为末项,n为项数。

数列的应用类型有以下几种:
1. 统计应用:数列可用于数据的统计分析,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2. 财务应用:数列可用于计算财务问题,如年金、现值、未来
值等。

3. 优化应用:数列可用于优化问题,如最小化损失、最大化利
润等。

4. 排列和组合应用:数列可用于计算排列和组合,如阶乘、组
合数等。

5. 数学和物理应用:数列可用于解决各种数学和物理问题,如
红利问题、运动问题等。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技巧及应用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技巧及应用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技巧及应用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求和是数列的一个基本运算。

在解决数列求和问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以便更快更准确地求解。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数列求和技巧,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等差数列求和技巧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对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求和公式来简化计算。

求和公式:Sn = (a1 + an) * n / 2其中,Sn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a1为首项,an为末项,n为项数。

举例说明:求等差数列1,3,5,7,9的前10项和。

首先确定a1 = 1,an = 9,n = 10,代入求和公式得到:Sn = (1 + 9) * 10 / 2 = 50因此,等差数列1,3,5,7,9的前10项和为50。

这个例子展示了等差数列求和的基本思路,通过找到首项、末项和项数,代入求和公式即可得到结果。

二、等比数列求和技巧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对于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求和公式来简化计算。

求和公式:Sn = a1 * (1 - q^n) / (1 - q)其中,Sn表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a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举例说明:求等比数列2,4,8,16,32的前5项和。

首先确定a1 = 2,q = 2,n = 5,代入求和公式得到:Sn = 2 * (1 - 2^5) / (1 - 2) = 62因此,等比数列2,4,8,16,32的前5项和为62。

这个例子展示了等比数列求和的基本思路,通过找到首项、公比和项数,代入求和公式即可得到结果。

三、特殊数列求和技巧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还存在一些特殊的数列,它们的求和方法也各不相同。

下面我们将介绍两种常见的特殊数列求和技巧。

1. 平方数列求和技巧平方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都是某个正整数的平方的数列。

对于平方数列的求和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平方和公式来简化计算。

数列求和7种方法(方法全-例子多)精选全文

数列求和7种方法(方法全-例子多)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配以相应的练习)一、总论:数列求和7种方法: 利用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错位相减法求和 反序相加法求和 分组相加法求和 裂项消去法求和分段求和法(合并法求和) 利用数列通项法求和二、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是逆序相加法,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是错位相减法,三、逆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是数列求和的二个基本方法。

数列是高中代数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在高考和各种数学竞赛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数列求和是数列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有求和公式外,大部分数列的求和都需要一定的技巧. 下面,就几个历届高考数学和数学竞赛试题来谈谈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一、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1(2)(11-+=+=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1(11)1()1(111q q q a a qq a q na S n nn3、 )1(211+==∑=n n k S nk n 4、)12)(1(6112++==∑=n n n k S nk n5、 213)]1(21[+==∑=n n k S nk n[例1] 已知3log 1log 23-=x ,求⋅⋅⋅++⋅⋅⋅+++nx x x x 32的前n 项和. 解:由212log log 3log 1log 3323=⇒-=⇒-=x x x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 nn x x x x S +⋅⋅⋅+++=32 (利用常用公式)=x x x n --1)1(=211)211(21--n =1-n 21[例2] 设S n =1+2+3+…+n ,n ∈N *,求1)32()(++=n nS n S n f 的最大值.解: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 )1(21+=n n S n , )2)(1(21++=n n S n (利用常用公式) ∴ 1)32()(++=n n S n S n f =64342++n n n=nn 64341++=50)8(12+-nn 501≤∴ 当 88-n ,即n =8时,501)(max =n f题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 n=2n-1,则=题2.若12+22+…+(n -1)2=an 3+bn 2+cn ,则a = ,b = ,c =.解: 原式=答案:二、错位相减法求和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 a n }、{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例3] 求和:132)12(7531--+⋅⋅⋅++++=n n x n x x x S ………………………①解:由题可知,{1)12(--n xn }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 -1}的通项与等比数列{1-n x}的通项之积设nn x n x x x x xS )12(7531432-+⋅⋅⋅++++=………………………. ② (设制错位) ①-②得 nn n x n x x x x x S x )12(222221)1(1432--+⋅⋅⋅+++++=-- (错位相减)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n n n x n x x x S x )12(1121)1(1----⋅+=-- ∴ 21)1()1()12()12(x x x n x n S n n n -+++--=+[例4] 求数列⋅⋅⋅⋅⋅⋅,22,,26,24,2232nn前n 项的和. 解:由题可知,{n n 22}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的通项与等比数列{n 21}的通项之积设n n nS 2226242232+⋅⋅⋅+++=…………………………………①14322226242221++⋅⋅⋅+++=n n nS ………………………………② (设制错位) ①-②得1432222222222222)211(+-+⋅⋅⋅++++=-n n n nS (错位相减)1122212+---=n n n∴ 1224-+-=n n n S练习题1 已知 ,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答案:练习题2 的前n 项和为____答案:三、反序相加法求和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 个)(1n a a +.[例5] 求证:n nn n n nn C n C C C 2)1()12(53210+=++⋅⋅⋅+++ 证明: 设nn n n n n C n C C C S )12(53210++⋅⋅⋅+++=………………………….. ①把①式右边倒转过来得113)12()12(n n n n n n n C C C n C n S ++⋅⋅⋅+-++=- (反序)又由mn n m n C C -=可得nn n n n n n C C C n C n S ++⋅⋅⋅+-++=-1103)12()12(…………..…….. ②①+②得 nn n n n n n n n C C C C n S 2)1(2))(22(2110⋅+=++⋅⋅⋅+++=- (反序相加) ∴ nn n S 2)1(⋅+=[例6] 求 89sin 88sin 3sin 2sin 1sin 22222++⋅⋅⋅+++的值解:设89sin 88sin 3sin 2sin 1sin 22222++⋅⋅⋅+++=S …………. ①将①式右边反序得1sin 2sin 3sin 88sin 89sin 22222+++⋅⋅⋅++=S …………..② (反序) 又因为 1cos sin ),90cos(sin 22=+-=x x x x①+②得 (反序相加))89cos 89(sin )2cos 2(sin )1cos 1(sin 2222222 ++⋅⋅⋅++++=S =89∴ S =44.5题1 已知函数 (1)证明:;(2)求的值.解:(1)先利用指数的相关性质对函数化简,后证明左边=右边 (2)利用第(1)小题已经证明的结论可知,两式相加得:所以.练习、求值:四、分组法求和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例7] 求数列的前n 项和:231,,71,41,1112-+⋅⋅⋅+++-n a a a n ,… 解:设)231()71()41()11(12-++⋅⋅⋅++++++=-n aa a S n n将其每一项拆开再重新组合得)23741()1111(12-+⋅⋅⋅+++++⋅⋅⋅+++=-n aa a S n n (分组) 当a =1时,2)13(n n n S n -+==2)13(nn + (分组求和)当1≠a 时,2)13(1111n n aa S nn -+--==2)13(11n n a a a n -+--- [例8] 求数列{n(n+1)(2n+1)}的前n 项和.解:设k k k k k k a k ++=++=2332)12)(1(∴ ∑=++=n k n k k k S 1)12)(1(=)32(231k k knk ++∑=将其每一项拆开再重新组合得S n =k k k nk n k nk ∑∑∑===++1213132(分组)=)21()21(3)21(2222333n n n +⋅⋅⋅++++⋅⋅⋅++++⋅⋅⋅++=2)1(2)12)(1(2)1(22++++++n n n n n n n (分组求和) =2)2()1(2++n n n五、裂项法求和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 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 通项分解(裂项)如:(1))()1(n f n f a n -+= (2)n n n n tan )1tan()1cos(cos 1sin -+=+ (3)111)1(1+-=+=n n n n a n (4))121121(211)12)(12()2(2+--+=+-=n n n n n a n (5)])2)(1(1)1(1[21)2)(1(1++-+=+-=n n n n n n n a n(6) nnn n n n n n S n n n n n n n n n a 2)1(11,2)1(12121)1()1(221)1(21+-=+-⋅=⋅+-+=⋅++=-则 (7))11(1))((1CAn B An B C C An B An a n +-+-=++=(8)n a ==[例9] 求数列⋅⋅⋅++⋅⋅⋅++,11,,321,211n n 的前n 项和.解:设n n n n a n -+=++=111(裂项)则 11321211+++⋅⋅⋅++++=n n S n (裂项求和)=)1()23()12(n n -++⋅⋅⋅+-+- =11-+n[例10] 在数列{a n }中,11211++⋅⋅⋅++++=n nn n a n ,又12+⋅=n n n a a b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的和. 解: ∵ 211211nn n n n a n =++⋅⋅⋅++++=∴ )111(82122+-=+⋅=n n n n b n (裂项)∴ 数列{b n }的前n 项和)]111()4131()3121()211[(8+-+⋅⋅⋅+-+-+-=n n S n (裂项求和) =)111(8+-n = 18+n n[例11] 求证:1sin 1cos 89cos 88cos 12cos 1cos 11cos 0cos 12=+⋅⋅⋅++ 解:设89cos 88cos 12cos 1cos 11cos 0cos 1+⋅⋅⋅++=S ∵n n n n tan )1tan()1cos(cos 1sin -+=+ (裂项) ∴ 89cos 88cos 12cos 1cos 11cos 0cos 1+⋅⋅⋅++=S (裂项求和) =]}88tan 89[tan )2tan 3(tan )1tan 2(tan )0tan 1{(tan 1sin 1-+-+-+- =)0tan 89(tan 1sin 1 -=1cot 1sin 1⋅= 1sin 1cos 2 ∴ 原等式成立练习题1.答案:.练习题2。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的应用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的应用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的应用数学中的数列是有规律的一系列数字的集合,我们常常需要找到数列中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的应用。

一、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指能够表示数列中第n个数(数列的一般项)与n之间关系的公式。

通过找到数列的通项公式,我们可以轻松地计算出任意位置的数。

例如,我们考虑一个等差数列:1, 4, 7, 10, 13, ...我们观察到,每个数与前一个数之间的差都是3。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列出通项公式为an = 1 + 3(n - 1),其中an表示等差数列中的第n个数。

这样,我们便可以轻松地计算出该等差数列中任意位置的数。

同样地,对于等比数列和其他类型的数列,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数列中数字之间的关系,得到相应的通项公式。

二、数列的求和公式数列的求和公式是指能够计算数列中一定范围内的数之和的公式。

通过找到数列的求和公式,我们可以快速计算出数列的和,从而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考虑一个等差数列:2, 5, 8, 11, 14, ...我们可以观察到每个数与前一个数之间的差是3。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列出求和公式为Sn = n(2a1 + (n-1)d) / 2,其中Sn表示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a1表示等差数列的首项,d表示等差数列的公差。

通过这个求和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进一步推广到其他类型的数列。

三、数列的应用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例子。

1. 金融领域:复利的计算在金融领域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复利。

复利是指求取一笔钱在多个周期中不断积累产生的利息。

假设我们有一笔本金P,年利率为r%,每年复利一次,求n年后的总金额A。

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求和问题。

每一年的利息是本金的一部分,根据复利的计算公式,第k年的利息为P * (1 + r/100)^k - P。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总金额A的计算公式为:A = P + P * (1 + r/100) + P * (1 + r/100)^2 + ... + P * (1 + r/100)^n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我们可以简化这个计算过程,从而得到一个更简洁的计算公式。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直接法:直接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

(1)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S nn(a1a n )na1n( n 1)d 22na1 (q 1)(2)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 n a1 (1q n )(q 1)(切记:公比含字母时一定要讨论)1qnk2 1 2 2 2 3 2n 2 n( n 1 ) ( 2n 1 ) 2.公式法:k16nk3132333n3n(n1)2k12 3.错位相减法:比如 a n等差 ,b n等比 , 求 a1b1a2 b2a n b n的和 .求和: Sn 13x5x27x 3( 2n 1)x n 1 ⋯⋯⋯⋯⋯⋯⋯⋯⋯①解:由题可知, { (2n1) x n 1}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 1}的通项与等比数列 { x n 1}的通项之积设 xSn1x3x25x37x 4(2n1) x n⋯⋯⋯⋯⋯⋯⋯⋯②(设制错位)① --②得 :(1 x) S n12x2x2 2 x3 2 x42x n 1(2n1) x n(错位相减)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1x)S n12x1x n1(2n1) x n1x∴S n (2n 1) x n 1 (2n1)x n(1x)(1 x) 2练习 1:( 07 高考全国Ⅱ文21)设{ a}是等差数列,{ b } 是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n na1 b1 1 , a3b521, a5b313(Ⅰ)求 { a n} , { b n} 的通项公式;(Ⅱ)求数列a n的前 n 项和S n.b n4.裂项相消法 :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正负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

常见拆项公式:11)11 ;1 1 ( 1 1 ) n( n n n 1n(n 2)2 nn 2(2n 1 1) 1 (1 1 1 ) ;n n! (n 1)! n!1)(2n2 2n 2n 1例: 求数列1 , 1, ,1, 的前 n 项和 .12n n231解:设 a n1n1n(裂项)n n 1则 S n 111 (裂项求和)1223nn 1= ( 2 1) (32 )( n 1 n )=n1 1练习 2:( 06 湖北卷理 17)已知二次函数y f ( x) 的图像经过坐标原点,其导函数为f ' (x) 6x2 ,数列 { a n } 的前 n 项和为 S n ,点 (n, S )(n N ) 均在函数 yf ( x) 的图像n上。

数列的求和公式和应用

数列的求和公式和应用

数列的求和公式和应用数列是由一系列有序数字构成的序列。

在数学中,求和公式是一种用来计算数列中所有数值的总和的公式。

数列的求和公式在数学和实际应用中都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其应用。

一、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保持恒定的数列。

对于等差数列,可以使用以下求和公式计算其总和:S = (n/2)(a₁+an),其中S 表示总和,n表示项数,a₁表示首项,an表示末项。

例如,某等差数列的首项为2,公差为4,项数为5。

根据求和公式,可以计算该等差数列的总和:S = (5/2)(2+22) = 52。

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比值保持恒定的数列。

对于等比数列,可以使用以下求和公式计算其总和:S = a₁(1 - rⁿ)/(1 - r),其中S表示总和,a₁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n表示项数。

例如,某等比数列的首项为3,公比为2,项数为4。

根据求和公式,可以计算该等比数列的总和:S = 3(1 - 2⁴)/(1 - 2) = 15。

三、斐波那契数列的求和公式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特殊的数列,其每一项是前两项之和。

对于斐波那契数列,可以使用以下求和公式计算其总和:S = F(n+2) - 1,其中S表示总和,F(n+2)表示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2项。

例如,斐波那契数列的前6项依次为:1, 1, 2, 3, 5, 8。

根据求和公式,可以计算该斐波那契数列的总和:S = 8 - 1 = 7。

应用:数列的求和公式在实际应用中有广泛的用途。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财务分析:在金融和财务领域,数列的求和公式经常用于计算资金的累计总和,例如计算利润、投资回报率等。

2. 自然科学:在物理学、天文学等领域,数列的求和公式可以用于计算实验数据的总和,从而得出一些规律和结论。

3. 统计学:在统计学中,数列的求和公式可以用于计算数据集的总和,帮助分析数据的分布和趋势。

数列求和的七种方法

数列求和的七种方法

数列求和的七种方法
1. 求和公式法: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将每一项的值代入公式求和。

2. 算术数列求和法:对于等差数列,可以利用求和公式 S =
n/2(2a + (n-1)d),其中a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3. 几何数列求和法:对于等比数列,可以利用求和公式 S =
a(1-q^n)/(1-q),其中a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4. 分割求和法:将数列分割成多个子序列,分别求和后再将结果相加。

5. 枚举法:遍历数列中的每一项,依次相加求和。

6. 递推关系式法:通过建立递推关系式,根据当前项与前一项的关系来求和。

7. 数学归纳法:对于特定的数列,可以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求和公式的正确性,然后代入数值计算求和结果。

数列求和通用方法及其推广应用

数列求和通用方法及其推广应用

/ 二

s = } J
a 一
n + ÷n 2 + n ; = i ’ 时, s = }n 4 + n 3 + }n 2 ; 不难发现如下规
击; a o ; } ; } ; } 即 : ; i } n s + } + } 一
i g v s e he t s e r i e s s u mm a i t o n g e n e r a l me t h o d , a n d he t n ma k e he t a p p r o p i r a t e a p p i f c a i t o n d e mo st n r a i t o n a n d p r o mo i t o n .
n ; 采 用 归 纳 法 可证 明其 正确 ( 证 明略 ) 。( 另观 察 通 项 公 式 f 律: 数列和表 达式总比该数 列通项公式 高一阶 。 为方便 阐述 : 当 i 1 = i K 情形 不难发现如 下规律 :多项式的奇数 项的 系数之和与 l r _ + + *时: 数 列 和 为 常数 定 义 为 收 敛数 列 : 数 列 和 为 关 于 n的 f / 2 ; 且 最高次项 的 系数 为 + 1 ) , 有 变 量 时 定 义 为发 散 数 列 。收 敛 数 列 其 求 和 方 法相 对 容 易 . 本 文 偶数项的 系数之和均等 于 1 略。 对 于发 散 数 列 通 过 观 察 可猜 想 : 当 有 通 项 公 式 且 为 关 于 兴 趣 的 同 仁 不 妨 证 明 之 、 2 . 推广 : i 的 某类 连 续 单 调 增 函数 时 . 则 数 列 和 的表 达 式 总 可 写成 一 个 对 于通 项 公 式 为任 意 函数 比 通 项 公 式 高 一 阶 的 关 于 n 同类 函 数 。( 此 定律 命 名 为 和 积 定 情形是否一样适 用?有待专 家 理) 。对 于等 比等差数列 已显然成立 了, 现对通项公式形如 三 三 . 学者 们 继 续 研 究 如 数 列 表 达 = a i 的 多项 式给与证 明 , 先证 明 f ( i ) = i k 的情 况 , 由归纳 式 为 减 函数 或 周 期 函数 : 且 其 对

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其应用与推导

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其应用与推导

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其应用与推导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数学对象,它由一系列有序的数字组成。

在实际应用中,数列的求和公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数列的和,并且在各种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一、数列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数列是由一系列有序的数字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而成的。

一般来说,数列可以用以下形式表示:{a₁, a₂, a₃, ...},其中a₁, a₂, a₃, ...表示数列中的各个元素。

数列的第一个元素a₁称为首项,数列的第n个元素aₙ称为第n项。

数列的求和公式是指将数列中的所有元素相加得到的和。

在数列的求和公式中,常见的有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二、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其应用与推导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各个元素之间的差值是一个常数。

例如,{1, 3, 5, 7,9, ...}就是一个等差数列,其中首项为1,公差为2。

对于等差数列,我们可以通过求和公式来快速计算其和。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如下:Sn = (n/2)(a₁ + aₙ)其中,Sn表示等差数列的和,n表示数列的项数,a₁表示首项,aₙ表示末项。

应用举例:假设我们有一个等差数列{2, 5, 8, 11, 14, ...},我们想要计算前10项的和。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数列的首项为2,公差为3。

然后,根据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我们可以得到:S10 = (10/2)(2 + 2 + 9*3) = 55因此,前10项的和为55。

三、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其应用与推导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的各个元素之间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例如,{2, 4, 8, 16, 32, ...}就是一个等比数列,其中首项为2,公比为2。

对于等比数列,我们同样可以通过求和公式来计算其和。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如下:Sn = a₁(1 - rⁿ)/(1 - r)其中,Sn表示等比数列的和,n表示数列的项数,a₁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应用举例:假设我们有一个等比数列{3, 6, 12, 24, 48, ...},我们想要计算前5项的和。

数列的求和公式与应用

数列的求和公式与应用

数列的求和公式与应用数列在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一种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的一系列数值的集合。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探索数列的性质和规律,并寻找数列求和的公式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一、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应用等差数列是一种按照相同的公差递增或递减的数列。

对于等差数列而言,求和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首项为a1,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为Sn = (n/2)(2a1 + (n-1)d),其中Sn代表前n项的和。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比如,假设小明每天存银行100元,第一天存了100元,第二天存了200元,以此类推。

如果小明一共存了30天,我们可以通过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计算出他一共存了多少钱,即Sn = (30/2)(2*100 + (30-1)*100) = 46500元。

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应用等比数列是一种按照相同比例递增或递减的数列。

求和等比数列的公式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首项为a1,公比为r的等比数列(r≠1),求和公式为Sn =a1(1 - r^n)/(1 - r),其中Sn代表前n项的和。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来计算利息的复利效应。

比如,某银行的年利率为5%,每年按照相同的利率累计计息,如果存款本金为10000元,存款期限为10年,我们可以通过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计算出最终的本息总额,即Sn = 10000*(1 - (1 + 0.05)^10)/(1 - 1.05) = 62889.99元。

三、斐波那契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应用斐波那契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前两项为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

斐波那契数列具有许多有趣的性质和应用。

斐波那契数列的求和通常没有一个简单的公式。

然而,斐波那契数列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如金融分析、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等。

数列专题:数列求和的6种常用方法(原卷版)

数列专题:数列求和的6种常用方法(原卷版)

数列专题:数列求和的6种常用方法一、几种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分组转化求和法: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若干个等差或等比或可求和的数列组成的,则求和时可用分组求和法,分别求和后相加减.2、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得前n 项和.3、错位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错位相减法求解.4、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n a 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求解.二、公式法求和常用公式公式法主要适用于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1、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1()(1)22++==+n n n a a n n S na d 2、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11(1)11,,=⎧⎪=-⎨≠⎪-⎩n n na q S a q q q 3、一些常见的数列的前n 项和:①112123(1)==++++=+∑nk k n n n ;122462(1)==++++=+∑nk k n n n ②21(21)135(21)=-=++++-=∑n k k n n ;③22222116123(1)(21)==++++=++∑nk k n n n n ;④3333321(1)2123[]=+=++++=∑nk n n k n 三、裂项相消法中常见的裂项技巧1、等差型裂项(1)111(1)1=-++n n n n (2)1111()()=-++n n k k n n k(3)21111()4122121=---+n n n (4)1111(1)(2)2(1)(1)(2)⎡⎤=-⎢⎥+++++⎣⎦n n n n n n n (5)211111()(1)(1)(1)2(1)(1)==---+-+n n n n n n n n n(6)22111414(21)(21)⎡⎤=+⎢⎥-+-⎣⎦n n n n (7)1111(1)(2)(3)3(1)(2)(1)(2)(3)⎡⎤=-⎢⎥++++++++⎣⎦n n n n n n n n n n (8)2222211111)(()+=-++n n n n n (9)222211112)42)((⎡⎤+=-⎢⎥++⎣⎦n n n n n 2、根式型裂项=1=-k12=(1)1111(1)1++=+-++n n n n n n 3、指数型裂项(1)11112(21)(21)11(21)(21)(21)(21)2121++++---==-------n n n n n n n n n (2)113111()(31)(31)23131++=-----n nn n n (3)122(1)21111(1)2(1)2122(1)2-++-⎛⎫==-⋅=- ⎪+⋅+⋅+⋅+⋅⎝⎭n n n n nn n n n n n n n n n n (4)1111(41)31911333(2)2(2)22-+--⎛⎫⎡⎤-⋅=-⋅=- ⎪⎢⎥+++⎣⎦⎝⎭n n n n n n n n n n n (5)11(21)(1)(1)(1)(1)++⋅---=-++n n n n n n n n (6)222111(1)2(1)(1)(42)2(1)(42)2(1)2(1)2(1)2+++-++++-++-++==⋅⋅+⋅+⋅+⎡⎤⎣⎦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1111(1)1111(1)(1)(1))22(1)2222(1)2++++⎡⎤⎡⎤---=+-+=-+⎢⎥⎢⎥⋅+⋅⋅+⋅⎣⎦⎣⎦n n n n n n n n nn n n n n 4、对数型裂项11log log log ++=-n a n aa a n na a a 四、错位相减法求和步骤形如n n n A B C =⋅,其中{}n B 为等差数列,首项为1b ,公差为d ;{}n C 为等比数列,首项为1c ,公比为q .对数列{}n A 进行求和,首先列出n S ,记为①式;再把①式中所有项同乘等比数列{}n C 的公比q ,即得n q S ⋅,记为②式;然后①②两式错开一位作差,从而得到{}n A 的前n 项和。

几种常见数列求和方法的归纳

几种常见数列求和方法的归纳

几种常见数列求和方法的归纳1.公式法:即直接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

主要适用于等差,比数列求和。

(1)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1(2)(11-+=+=(等差数列推导用到特殊方法:倒序相加)(2)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1(1)1()1(11q qq a q na S nn (切记:公比含字母时一定要讨论)(3)222221(1)(21)1236nk n n n k n =++=++++=∑(不作要求,但要了解)例:(1)求=2+4+6+ (2)(2)求=x+++…+(x )2.倒序相加:适用于:数列距离首尾项距离相同的两项相加和相同。

例:(1)求证: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d n n na a a n S n n 2)1(2)(11-+=+=(2)2222sin 1sin 2sin 3sin 89++++ .3.分组求和法: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若干项,使其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再求和。

例:(1)求和:(1)个n n S 111111111++++=81109101--+n n(2)22222)1()1()1(n n n x x x x x x S ++++++=当1±≠x 时,n x x x x S n n n n 2)1()1)(1(22222+-+-=+ 当n S x n 4,1=±=时4.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正负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

(分式求和常用裂项相消)常见的拆项公式:111)1(1+-=+n n n n ,)121121(21)12)(12(1+--=+-n n n n , 1111()(2)22n n n n =-++,)12)(12(11)12)(12()2(2+-+=+-n n n n n ,=例:(1)求和:1111,,,,,132435(2)n n ⨯⨯⨯+.(2)求和)12)(12()2(534312222+-++⋅+⋅=n n n S n12)1(2++=n n n S n5.错位相减法:比如{}{}.,,2211的和求等比等差n n n n b a b a b a b a +++ (适用于:等差数列乘以等比数列的通项求和)例:求和:23,2,3,,,n a a a na当1a =时,123n S =+++ (1)2n n n ++=, 当1a ≠时,212(1)(1)n n n na n a aS a ++-++=-6.合并求和法:如求22222212979899100-++-+- 的和。

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

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

=3n+n2ln 3-1;
题型与方法
专题四 第二讲
当 n 为奇数时,Sn=2×11--33n-(ln 2-ln 3)+n-2 1-nln 3
本 讲
=3n-n-2 1ln 3-ln 2-1.

目 开
3n+n2ln 3-1,
n为偶数,
综上所述,Sn=3n-n-2 1ln 3-ln 2-1, n为奇数.
专题四 第二讲
2.(2012·福建)数列{an}的通项公式 an=ncos n2π,其前 n 项和为
Sn,则 S2 012 等于
()
A.1 006 B.2 012 C.503 D.0
本 解析 用归纳法求解.
讲 栏 目
∵an=ncos n2π,∴a1=0,a2=-2,a3=0,a4=4,a5=0,

a6=-6,a7=0,a8=8,….
目 开
此时一定要查清其项数.
题型与方法
专题四 第二讲
变式训练 2 (2013·山东)设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且
S4=4S2,a2n=2an+1.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bn}的前 n 项和为 Tn,且 Tn+an2+n 1=λ(λ 为常数).
讲 栏
令 cn=b2n,n∈N*,求数列{cn}的前 n 项和 Rn.

栏 目
当 a1=2 时,当且仅当 a2=6,a3=18 时,符合题意;

当 a1=10 时,不合题意.
因此 a1=2,a2=6,a3=18.所以公比 q=3.
故 an=2·3n-1 (n∈N*).
题型与方法
专题四 第二讲
(2)因为bn=an+(-1)nln an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最全)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最全)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最全)一、前言在高中数学以及各类应用数学问题中,数列求和问题是非常常见的。

解决数列求和问题不仅需要对常用数列的规律进行深刻的理解,还需要掌握多种数列求和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数列求和的八种常用方法,并且会结合具体的数列实例来进行讲解。

尽力做到对每一种方法的介绍都能够做到极致详细,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二、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对于一个首项为$a_1$,公差为$d$,共有$n$ 项的等差数列,其求和公式为:$$S_n = \frac{n}{2}(2a_1 + (n-1)d)$$其中,$S_n$ 代表前$n$ 项的和。

举例:求和数列$1,3,5,7,9$ 的和。

分析:此数列的首项为1,公差为2,总共有5项。

解答:$$S_5 = \frac{5}{2}(2\times 1 + (5-1)\times 2)=25$$因此,数列$1,3,5,7,9$ 的和为25。

2.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对于一个首项为$a_1$,公比为$q$,共有$n$ 项的等比数列,其求和公式为:$$S_n = \frac{a_1(1-q^n)}{1-q}$$其中,$S_n$ 代表前$n$ 项的和。

举例:求和数列$2,4,8,16,32$ 的和。

分析:此数列的首项为2,公比为2,总共有5项。

解答:$$S_5=\frac{2\times (1-2^5)}{1-2}=-62$$因此,数列$2,4,8,16,32$ 的和为-62。

3. 几何级数通项公式求和对于一般形式为$a_1r^{n-1}$ 的数列,其求和公式为:$$S_n = \frac{a_1(1-r^n)}{1-r}$$其中,$S_n$ 代表前$n$ 项的和。

举例:求和数列$1,-\frac{1}{2},\frac{1}{4},-\frac{1}{8},\frac{1}{16}$ 的和。

分析:此数列的首项是1,公比是$-\frac{1}{2}$,总共有5项。

数列的求和与应用

数列的求和与应用

数列的求和与应用数列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系列数值。

在数学中,研究数列的求和及其应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数列的求和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数列的求和方法1.1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求等差数列的和可以通过应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来实现。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求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可使用如下公式:Sn = (n/2) * (2a1 + (n-1)d)1.2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求等比数列的和可以通过应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来实现。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r,求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可使用如下公式:Sn = a1 * (1 - r^n) / (1 - r)二、数列求和的实际应用2.1 应用一:日常生活中的数列数列求和的应用多种多样,其中一种常见的应用是在日常生活中。

例如,我们每天的步数可以看作是一个数列,通过对步数的求和,可以得到一个累计步数,用于监控健康状况或设定锻炼目标。

2.2 应用二:金融和投资领域在金融和投资领域,数列的求和常常被用来计算利润、收益或投资回报率。

某个投资产品每年的收益率为r,如果连续n年进行投资,则可以使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来计算总收益。

2.3 应用三:物理学中的数列物理学中,数列的求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运动学问题的求解中。

例如,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可以看作是一个等差数列,通过对位移的求和,可以得到总位移。

三、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数列的求和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无论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求和公式进行求解。

数列求和在日常生活、金融投资以及物理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数列的求和是数学中的重要题型之一,掌握数列求和的方法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并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

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它是由一系列按照特定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的序列。

在数列中,我们经常需要求解数列的和,这就需要用到数列求和公式。

本文将探讨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一、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对于等差数列,我们可以利用求和公式来计算其前n项和。

假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

首先,我们将等差数列的前n项写出来:a1, a1+d, a1+2d, ..., a1+(n-1)d。

然后,我们将这n项分成两组,每组分别从首项和末项开始,逐项相加。

我们可以发现,每组的和都是相等的,并且和的值等于首项和末项之和。

第一组的和为:a1 + a1 + d + a1 + 2d + ... + a1 + (n-1)d第二组的和为:a1 + (a1 + (n-1)d) + a1 + (a1 + (n-2)d) + ... + a1 + d将两组的和相加,得到:2(a1 + a1 + d + a1 + 2d + ... + a1 + (n-1)d) = n(a1 + a1 + (n-1)d)化简上式,得到:2Sn = n(2a1 + (n-1)d)最后,将上式两边同时除以2,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Sn = (n/2)(2a1 + (n-1)d)这就是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利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方便地计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对于等比数列,我们可以利用求和公式来计算其前n项和。

假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r,前n项和为Sn。

首先,我们将等比数列的前n项写出来:a1, a1*r, a1*r^2, ..., a1*r^(n-1)。

然后,我们将这n项相加,得到:Sn = a1 + a1*r + a1*r^2 + ... + a1*r^(n-1)接下来,我们将Sn乘以公比r,并将这两个式子相减,得到:Sn*r = a1*r +a1*r^2 + ... + a1*r^(n-1) + a1*r^n将上式两边相减,得到:Sn*(1-r) = a1*r^n - a1化简上式,得到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n = (a1*(1-r^n))/(1-r)这就是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数列的求和方法和应用类型

数列的求和方法和应用类型

数列的求和方法和应用类型数学中的数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数学概念,它在数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是数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研究数列的求和方法和应用类型,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数列的性质和特点。

数列是一种由一系列按照某种规律排列的数字构成的序列。

在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顺序,数列中的数字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律来确定。

数列的求和方法和应用类型是研究数列性质和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数列的求和方法和应用类型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数列的规律和结构。

在数学中,求和是一个非常基本的运算,通过对数列中的数字进行求和,可以得到数列的总和。

数列的求和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求和方法包括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等。

通过这些求和方法,可以方便地计算并求解数列的总和,从而进一步了解数列中数字的规律和性质。

另外,数列的应用类型也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数列可以在各个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物理学、经济学、生物学等领域中都可以看到数列的应用。

通过对数列的应用类型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数列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方式和作用,从而更好地将数列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数列的求和方法和应用类型是数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数列的求和方法和应用类型进行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数列的性质和特点。

数列在数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地位,通过深入研究数列的求和方法和应用类型,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列的规律和结构,进一步发展数学理论。

数列的研究不仅可以拓展数学领域的知识,还可以为其他学科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因此,数列的求和方法和应用类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数列的求和方法和应用类型是数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数列的求和方法和应用类型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数列的性质和特点。

数列在数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地位,数列的研究不仅可以推动数学理论的发展,还可以为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数列求和技巧及应用

二、数列求和技巧及应用

二、数 列 求 和 技 巧 及 应 用概述:常见的数列求和技巧有五种——等差、等比数列前n 项和;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分组求和法;倒序相加法,以前4种最为重要.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这几种求和方法. I .错位相减法:这种求和的方法专门针对于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相乘的数列 错位相减法,其运用分为两段——先错位,再做差 1.顺序相乘型设n n n b a c ⋅=,其中()111;1-=-+=n n n q b b d n a a ,n T 为n c 的前n 项和 +=11b a T n n n b a b a ++ 22 =n qT n n b a b a 121-++ 1++n n b a 两式相减可得()()12111+-+++=-n n n n b a b b d b a T q ()1121111+----+=n n n b a q b qdb a 2111b q d b a -+=1)1(++--n n b a qd ⎥⎦⎤⎢⎣⎡+---+-=∴+1211)1(111n n n b a q d b q d b a q T 例1:已知数列1212--=n n n a ,求其前n 项和n T 解:1102122321--+++=n n n Tn n n n n T 212232212111-+-++=- 两式相减,得n n n n T 212)2121(211212111--++-+=-nnn n n 2323212)211(214111+-=---⋅+=-12326-+-=∴n n n T例2:已知()()n n n n n n n b a c n b n a 21,13,561++=+=+=+,求数列{}n c 的前n 项和n T 解:()()()()nn nn n n n n n n n c 266)3366(6633661⋅+=++⋅+=++=+ ()n n n T 26621821221⋅+++⋅+⋅= ()12266262122+⋅++⋅++⋅=n n n n n T两式相减,得()12266)22(21624++-++-+=-n n n n T()111226266)21(2624++-⋅-=+--⋅-=n n n n n126+⋅=∴n n n T例3:已知数列n n n n a n b a ⋅=-⋅=-,)21(411,求{}n b 前n 2项和n T 2 解:()112)21(41+--=-⋅⋅=⋅=n n n n nn a n b ()()()()()()221231232222122121222221+++-+--++-=--++-+-=∴n n n n n n n T n T两式相减,得()()()221232221214123++--⎥⎦⎤⎢⎣⎡-++-+=n n n nT ()()122212321)31(6122)21(121)21(1141++-⋅+-=--⎥⎦⎤⎢⎣⎡---⋅--+=n n n n n)2131(912n n n T +-=∴例4:设n S 为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且122n n a S +=+ (1) 求{}n a 的通项公式;(2) 在n a 和1n a +之间插入n 个数,使得这2n +个数组成一个公差为n d 的等差数列,记n T 为等差数列1n d ⎧⎫⎨⎬⎩⎭的前n 项和,证明:1516nT < 解(1):122n n a S +=+ ()1222n n a S n -∴=+≥两式相减得12n n n a a a +-=,即13n n a a += ∴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3 当1n =时,2122a S =+,即11322a a =+ 12a ∴= 11123n n n a a q --∴=⋅=⋅(2) 由题意易得111232343111n n n n n n a a d n n n --+-⋅-⋅⋅===+++11143n n n d -+∴=⋅ 011112314343431213434343n n n n nn T n n T --+∴=+++⋅⋅⋅+=++++⋅⋅⋅两式相减,得1121111()3243343n n nnT -=+++-⋅ 11(1)11525331242388313n n nn n -+=+⋅-=-⋅⋅- ()325551616316n n n T +∴=-<⋅例5:已知{}n a 为正项数列,若13221,++++=+++=n n n n a a a B a a a A ,n n a a a C +++= 43,证明:{}n a 为等比数列是n n n C B A 、、成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证明:“充分性证明”{}n a 为正项等比数列i .当1=q 时,1a a n = 1na C B A n n n ===∴ n n n C A B ⋅=∴2ii .当1≠q 时,()()()qq a C q q a B q q a A n n nn n n --=--=--=11;11;11321 q a a B C q a a A B n n n n ====∴2312, nn n n B CA B =∴,得n n n C B A 、、为等比数列 (2) “必要性证明”n n n C B A 、、成等比数列,设q B C A B nnn n == i .当1=n 时,有q a a a a ==2312,即2312;qa a qa a == ii .当2≥n 时,有()() 01121=-++-+=-+qa a a q a qA B n n n n ① ()() 01232=-++-+=-+qa a a q a qB C n n n n ② 两式相减,得01212=-=-++qa a qa a n n 12++=∴n n qa a再由2312;qa a qa a ==可得,n n qa a =+1 {}n a ∴为等比数列,证毕2.倒序相乘型已知()111;1-=-+=n n n q b b d n a a ,计算121121b a b a b a b a T n n n n n ++++=--22111211b a b a b a qT b a b a b a T n n n n n n n n +++=+++=+-两式相减得()()12111b a b b d b a T q n n n n -+++=-+()111211211)1(111b a b qd a b q d b a q b qdb a n n n n n ---+-=---+=+-+⎥⎦⎤⎢⎣⎡---+-⋅-=∴+1112)1(111b a b q da b q d q T n n n 例6:已知nn n b n a 2;==,求1121b a b a b a T n n n n +++=- 解: ()1222121⋅+⋅-++⋅=n n T n n 21222212⋅++⋅+⋅=+n T n n n两式相减得()n T n n n 222221-+++=+()42222121222121--=---+=+-+n nn n n 注:错位相减法的实质在于配凑出等比数列前1-n 项和的形式II .裂项相消法裂项相消法,也分为两步——先裂项,再消项.其实质在于先将数列n b 裂开为m n n a a +-的形式,再进行消项求和.必须要裂成m n n a a +-的形式,否则无法消项.()()()()()()()m n n m m n m m n m n n m m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S ++++++++++-++=+++-+++=-++-+-=+++=∴ 112121221121那么可裂项的数列具备什么特征呢?又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1.分母为同一等差数列中的项这种类型是裂项相消法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最容易掌握的类型.记n a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则)11(11mn n m n n a a md a a ++-=⋅.比较常见的类型有i .()11111+-=+n n n n则1111)111()3121()211(+=+-=+-++-+-=n n n n nS n ii .())211(2121+-=+n n n n则⎥⎦⎤⎢⎣⎡+-++-+-=)211()4121()311(21n n S n)211123(21)2111()211(21)211131()1211(21+-+-=⎥⎦⎤⎢⎣⎡+++-+=⎥⎦⎤⎢⎣⎡+++++-+++=n n n n n n niii .()())121121(2112121+--=+-n n n n则⎥⎦⎤⎢⎣⎡+--++-+-=)121121()5131()311(21n n S n 12)1211(21+=+-=n n n例7:已知数列{}n a 是以29为首项,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记n S 为{}n a 的前n 项和,求⎭⎬⎫⎩⎨⎧n S 1的前n 项和n T解:()23311+=-+=n d n a a n ()()26321+=+=∴n n a a n S n n()())211(3121326321+-=+⋅=+=∴n n n n n n S n)211123(31)2111()211(31)211131()1211(31)211()4121()311(3111121+-+-=⎥⎦⎤⎢⎣⎡+++-+=⎥⎦⎤⎢⎣⎡+++++-+++=⎥⎦⎤⎢⎣⎡+-++-+-=+++=∴n n n n n n n n n S S S T n n例8:已知41=a 且()()n n a n a n 21221+=++,若11-+=n n n a a b ,求{}n b 的前n 项和n T 解:()()n n a n a n 21221+=++ ()()22112++=∴+n n a an n 即()()⎪⎪⎪⎩⎪⎪⎪⎨⎧=++=+22122212312a a n n a a n n ()()()222222221122123423+=++⋅=∴+n n n a a n ()212+=∴+n a n ,即()21+=n a n=+++=-+=∴nn n n a a b n n n 2221122)211(12212+-+=++n n n n()⎥⎦⎤⎢⎣⎡+++++-+++++++=⎥⎦⎤⎢⎣⎡+-+++⎥⎦⎤⎢⎣⎡-++⎥⎦⎤⎢⎣⎡-+=+++=∴)211131()1211(111)211(1)4121(1)311(121n n n n n b b b T n n211123)2111211(+-+-+=+-+-++=n n n n n n例9:等比数列{}n a 各项均为正数,且6223219,132a a a a a ⋅==+(1)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 若n n a a a b 31231131log log log +++= ,求数列⎭⎬⎫⎩⎨⎧n b 1的前n 项和n T . 解(1):{}n a 为正项等比数列 01>∴q a 、又24622399a a a a =⋅= 433a a =∴ 31=∴q 133211=⋅+∴a a ,得311=a n n n q a a 3111==∴-(2) n a nn ==)31(log log 3131()2121l o g l o g l o g 31231131+=+++=+++=∴n n n a a a b n n())111(2121+-=+=∴n n n n b n12)111(2)111()3121()211(2+=+-=⎥⎦⎤⎢⎣⎡+-++-+-=∴n nn n n T n例10:已知数列{}n a 前n 项和为n S ,首项为1a ,且1,,2n n a S 成等差数列 (1)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 数列{}n b 满足221223log log n n n b a a ++=⋅,证明:1211112n b b b +++< .解(1):1,,2n n a S 成等差数列 122n n a S ∴=+ 则11111222a S a =+=+,得112a = 且1112212,22n n n n a S a S n --⎧=+⎪⎪⎨⎪=+≥⎪⎩ 122n n n a a a -∴-=,即12n n a a -=11211222n n n n a a q---∴==⋅= (2) 由(1)可得212121212,2n n n n a a -+++== ()()212122122322l o g l o g l o g 2l o g 22121n n n n n b a a n n -+++∴=⋅=⋅=-+()()11111()212122121n b n n n n ∴==--+-+12111111111(1)()()23352121111(1)2212n b b b n n n ⎡⎤∴+++=-+-++-⎢⎥-+⎣⎦=-<+注:类型I 是最常见的裂项法,这种题型,分母中n 前面的系数必须一致.2.分母为二次以上的多项式乘积型 i .()()()()()1111122112n n n n n n n ⎡⎤=-⎢⎥+++++⎣⎦ii .()()2222211111n n n n n +=-++;()()2222441122n n n n n +=-++例1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满足()112,1n n a na S n n +==++ (1)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 设121n n n n b a a a ++=,证明:12132n b b b +++<解(1):()11n n na S n n +=++ ()()()1112n n n a S n n n -∴-=+-≥ 两式相减得()112n n n na n a a n +--=+,即12n n na na n +=+()122n n a a n +=+≥ 又当1n =时,211122a S a =+⨯=+ {}n a ∴为等差数列 2n a n ∴= (2) 由(1)易知()()122122n b n n n ==⋅+⋅+()()11812n n n ⋅++ ()()()111182112n n n n ⎡⎤=⨯-⎢⎥+++⎣⎦()()()()()121111111()()()16122323341121111111621216232n b b b n n n n n n ⎡⎤∴+++=-+-++-⎢⎥⨯⨯⨯⨯+++⎣⎦⎡⎤=-<⨯=⎢⎥++⎣⎦例12:记n S 为正项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且()()22110n n S n n S n n -+--+=(1)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 设()2212n nn b n a +=+,记n T 为{}n b 的前n 项和,证明:564n T <. 解(1):()()()()2211110n n n n S n n S n n S n n S -+--+=-++=⎡⎤⎣⎦{}n a 为正项数列 0n S ∴> ()10n S n n ∴-+= 即()1n S n n =+ ()()112n S n n +∴=++ 两式做差可得()121n a n +=+ ()22n a n n ∴=≥ 当1n =时,21120S S --= 112S a ∴==或1-(舍)()*2n a n n N ∴=∈(2) 由(1)知()22124n n b n n +=+()221142n n n +=⋅+()221111442n n ⎡⎤=⨯-⎢⎥+⎢⎥⎣⎦()2222221111111()()()1613242n T n n ⎡⎤∴=-+-++-⎢⎥+⎢⎥⎣⎦()()()()222222*********()()1612312111115511641646412n n n n n ⎡⎤=+++-+++⎢⎥++⎢⎥⎣⎦⎡⎤=+--<⨯=⎢⎥++⎢⎥⎣⎦3.无理式型:m d a a a a a a a a n m n n m n n m n nm n -=--=+++++1,其中{}n a 为等差数列i .n n n n -+=++111;()n n n n -+=++22121ii .()12122112121--+=-++n n n n4.指数型:()nnn a a a a11-=-+,则()()()ba b a ba b aa a n n n nn+-+=++-++11111 i .121121)12)(12(211+-+=++++n n n n n ii .131131)13)(13(3211---=--⋅++n n n n n iii .141141)14)(14(4311+-+=++⋅++n n n n n例13:已知数列{}n a 满足31=a ,点()1,+n n a a 在直线04=-y x 上 (1)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 记n S 为{}n a 的前n 项和,()1113+++-=n n n n S a a b ,求{}n b 的前n 项和n T解(1): 点()1,+n n a a 在直线04=-y x 上n n a a 41=∴+ 又 31=a 11143--⋅==∴n n n q a a(2) ()14111-=--=nn n q q a S ()()14343431--⋅⋅=∴+n n n n b )141141(311---=+n n)14131(31)141141()141141()141141(311132121--=⎥⎦⎤⎢⎣⎡---++---+---=∴++n n n n T例14: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3232341+-=+n n n a S (1) 证明:{}n n a 2+是等比数列,并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 设nnn S b 2=,记n T 是数列{}n b 的前n 项和,证明:23<n T . 解(1) 3232341+-=+n n n a S 323234211+-=∴+++n n n a S 且2,3234111=-=a a a 两式相减,得323434111+++--=n n n n a a a ,即1124+++=n n n a a ()n n n n n n a a a 24242211+=+=+∴+++{}n n a 2+∴是以4为首项,4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n n n n a 44421=⋅=+∴- n n n a 24-=∴ (2) 3232341+-=+n n n a S 且n n n a 24-= 3223411+⋅-=∴++n n n S 223423211+⋅-⋅==∴++n n nn n n S b 123222312+⋅-⋅=+n n n ()()12122231--⋅=+n n n)121121(231---⋅=+n n 23)1211(23)121121()121121()121121(23113221<--=⎥⎦⎤⎢⎣⎡---++---+---=∴++n n n n T 注:本题的难点在于求和前要先进行因式分解,这需要同学们有很强的计算意识.例15:已知数列{}n a 满足n n n a a a a a -===++122143,92,32.(1) 证明数列{}n n a a -+1为等比数列,并求{}n a 的通项公式;(2) 设()()221--=+n n n n a a a b ,记n T 为{}n b 的前n 项和,证明:83<n T 解(1):n n n a a a -=++1243 ()n n n n a a a a -=-∴+++11231 9412-=-a a {}n n a a -∴+1是以94-为首项,31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11134)31(94+-+-=⋅-=-∴n n n n a a ⎪⎪⎪⎪⎩⎪⎪⎪⎪⎨⎧-=--=--=-∴-++94343412111a a a a a a n n n n n n ,即)311(32311)311(9411n n n a a --=---=-+,得1132++=n n a ()232≥=∴n a n n 又321=a 满足n n a 32= nn a 32=∴ (2) )131131(43)13)(13(321)232)(232(321111---=--⋅=--=++++n n n n n n n n n b 83)13121(43)131131()131131()131131(43113221<--=⎥⎦⎤⎢⎣⎡---++---+---=∴++n n n n T5.裂成和式型:()()111111()n n n n m n n m n n ma a a a a a --++++-=-+ i .()()()())121121(112124111++--=+----n n n n n n n ; ii .()()())111(1112111++-=++---n n n n n n n . 例16:已知数列{}n a 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记n S 为{}n a 的前n 项和,且421S S S 、、成等比数列.(1) 求{}n a 的通项公式;(2) 设()211221++-+-=n n n n a a n b ,记n T 为{}n b 的前n 项和,求n T . 解(1):421S S S 、、 成等比数列 4122S S S ⋅=∴即()()124221121+⋅=+a a a 12,11-==∴n a a n (2) ()()()⎥⎦⎤⎢⎣⎡+-++-⋅=+++-=---32112121)32)(12(221111n n n n n b n n n n ()()()()()⎪⎪⎩⎪⎪⎨⎧++++=+-+=⎥⎦⎤⎢⎣⎡+-++-++-+--++--++=∴-----为偶数;为奇数;n n n n n n n n n n n T n n n n n n ,321,322)3211(21)321121()121121()5131()311(2111122。

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数列求和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数列的性质和应用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开始,逐步介绍其应用领域和计算方法。

一、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我们首先来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共有n项,则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表示为Sₙ。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推导出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tep 1:将等差数列按照正序和倒序相加,得到:Sₙ = a₁ + a₂ + ... + aₙSₙ = aₙ + aₙ₋₁ + ... + a₁Step 2:将这两个等式相加,得到:2Sₙ = (a₁ + aₙ) + (a₂ + aₙ₋₁) + ... + (aₙ + a₁)Step 3: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可以简化为:2Sₙ = n(a₁ + aₙ)Step 4:将上式除以2,可得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Sₙ = (n/2)(a₁ + aₙ)通过以上推导,我们得到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表达式。

二、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在数学问题的求解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1. 求和数列的前n项和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a₁、公差d和项数n,可以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出前n项和Sₙ。

这在很多数学和物理问题中都有应用。

2. 求和数列的某几项和有时候我们并不需要计算整个等差数列的和,只需要计算其中某几项的和。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计算出部分项的和。

3. 求插值在一些问题中,我们需要根据已知数据点的等差关系,求解未知数据点的值。

这时候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以用来进行插值计算。

4. 求解问题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也可以应用于求解实际问题。

例如,在工程和经济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等差数列的应用,通过求和公式可以方便地解决问题。

三、等差数列求和的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计算方法来计算等差数列的求和。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计算方法:1. 直接相加法:当等差数列的项数较少时,可以直接将所有项相加来计算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求和通用方法及其推广应用
作者:李广浩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4年第07期
【摘要】通过观察数列通项公式及其和的表达式,发现了一些规律,但缺乏普遍性的证明,现给出一些局部证明,写出来分享给大家,以供数学专家、学者们作更深入的研究,为数学作点贡献。

我们知道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其定义域为全体自然数,数列和的表达式也具有一般函数在某个区间的和为这个一般函数的积分的性质,故现对某些数列经行研究,并给出数列求和通用方法,再作应用示范和适当推广。

【关键词】数列通项公式积分
【Abstract】Observing the general formula and its sequence and expression, found some regularity, but the lack of proof of universality, now give some partial proof, write out to others for math experts, scholars have made more in?鄄depth study of mathematics as a point contributions. We know that the series is a special function, the domain of all natural numbers, the number of columns and expressions also has a general function in a certain range, and for the general function of the integral nature, it is now certain number of columns by rows and gives the series summation general method, and then make the appropriate application demonstration and promotion.
【Keywords】SeriesGeneral formula 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O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45-01 已知数列求和通用表达式为:■f(i)=Sn:现观察下列数列和及其通项表达式:f(i)=a1+(i-1)d
时,Sn=■[2a1+(n-1)d];f(i)=a1ri-1时Sn=■;当f(i)=i1时,Sn=■n2+■n;f(i)=i2时,
Sn=■n3+■n2+■n;f(i)=i3时,Sn=■n4+■n3+■n2;不难发现如下规律:数列和表达式总比该数列通项公式高一阶。

为方便阐述:当n→+∞时:数列和为常数定义为收敛数列;数列和为关于n的变量时定义为发散数列。

收敛数列其求和方法相对容易,本文略。

对于发散数列通过观察可猜想:当f(i)有通项公式且为关于i的某类连续单调增函数时,则数列和的表达式总可写成一个比通项公式高一阶的关于n同类函数。

(此定律命名为和积定理)。

对于等比等差数列已显然成立了,现对通项公式形如f(i)=■■a■■i■的多项式给与证明,先证明f(i)=ik的情况,由归纳法证明如下:当k=1时显然是成立的。

现令k=m时成立,及f(i)=im时(m>1)其和可写作
■im=f ■n即:■im=1m+2m+…+nm=■aini=f ■n;为方便阐述现补充f ■n含义:f ■n表示一个关于n的k次多项式,其中多项式系数组成的矩阵为A。

则:■=1*1m+2*2m+…+n*nm=n*f ■n-[(n-2)2m+(n-3)3m…2*(n-2)m+1*(n-1)m]由二项式定理分解求和上式必有■im+1=f ■n,即
■im+1=f ■n故k=m+1时亦成立。

由归纳法知和积定理在通项公式f(i)=ik时成立。

当通项公式为一个多项式f(i)=■■a■■i■,对此多项式叠加可得到:■■a■■i■=f ■(n);由此我们得到求多项式为f(i)=■■a■■i■的发散数列和表达式一般方法:令数列和Sn=f ■(n),分别取n为1,2……k+1,得到一个k+1个未知多项式系数ai组成的线性方程组:ai组成未知系数矩阵A可
通过求解多元一次方程组得到,也可由ai系数组成的逆矩阵与方程值Sn组成的矩阵相乘得到。

应用和推广
1.应用:
现求当数列通项公式f(i)=i4时和的公式:令Sn= ■i4=■ajnj;令i=1,2,3,4,5得到一个五元一次方程组,并解之得:a1=-■;a2=0;a3=■;a4=■;a5=■即:■i4=■ n5+■n4+■n3-■n;采用归纳法可证明其正确(证明略)。

(另观察通项公式f(i)=iK情形不难发现如下规律:多项式的奇数项的系数之和与偶数项的系数之和均等于1/2;且最高次项的系数为(k+1)-1,有兴趣的同仁不妨证明之)
2.推广:
对于通项公式为任意函数
情形是否一样适用?有待专家
学者们继续研究。

如数列表达
式为减函数或周期函数;且其对
应的数列不为收敛数列时,是否
可由和积定理推导出其和的表
达式?下面给出对于通项公式
为一个关于n的任意单调连续
增且高价于的f(x)=x的函数的
证明:
为便于证明先假设一任意
进过原点的单调增函数f(x)在
x≥0区间可积,且积函数可写
成■f(x)=F(x),图(一)中方格区
面积为f(n):斜线区为f(x)在n-δn-1~n-δn区间的积分,并使之面积为f(n),即f(n)=■f(x);对于单调增函数,拿f(x)=x函数图形作参照,采用几何作图法可证明■>δ1>δ2>…δn-1>δn,即可得到如下结论:■f(i)=■f(x)=F(n+δn)-F(0)当n为一常数时,即δn≠0,令N=n+δn,
A=F(0)时其和函数F(n+δn)-F(0)=F(N)-A;其和由二项式定理分解求和得到函数表达式符合和积定理;若n→+∞时可认为趋向于0,即可得到结论■f(i)=F(n),和积定理成立。

对于不经过原点情况,其和函数只需增加一项nf(0),故和积定理对于通项公式为一个关于n的任意单调连续增且高价于的f(x)=x的函数,且在f(0)为常数时是成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