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_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
本节内容是后面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1) 通过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探究能力;(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
(2)通过同组合作实验和全班共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神。
(3)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学习中渗透辩证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实验法:课堂探究实验:实验2-5和实验2-6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6-7人一组,多媒体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高中化学_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化学必修2教学内容: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第2课时【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由浅入深从微观原子反应的视频动画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宏观表格数据为载体,由表面到实质深入探究分析化学反应限度及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
着力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即创设情境、引导发现、探索问题→提出概念、提出新的研究题目→问题引导、类比分析、合作探究→提出概念、建立图像、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实际应用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和理解可逆反应、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2、了解控制反应条件的意义以及相应的措施。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过程与方法(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2)通过合作探究认识化学平衡与反应限度,并用得到的结论去指导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限度的涵义及有关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教学难点】认识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实物投影仪、动画模拟、宏观视频。
【方法设计】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点拨引导法、反思归纳法等多种方法【教育理念】1.自主性: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并且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充分尊重学生。
我们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2.科学探究性:教学中要抓住“探究”这一核心,并视为教学的生命线。
高中化学_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化学2(必修)2、年级:高一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4、所属章节: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一课时)5、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整体分析:1、教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这部分知识分为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
本节内容的深度、广度一定要注意与旧教材进行区分:必修部分对知识和难度要求不高,只需要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等基础知识,对于定量计算不作过高要求。
只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实验,认识到不同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不同,知道反应条件的改变(温度、浓度、催化剂)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怎样的影响。
但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科学实验方法和科学素养。
2、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现有的预习学习能力,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表示方法、单位以及简单计算,通过课前预习,完成完全没有问题。
学生具备较强的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所以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来完成影响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具体影响的探究。
但对实验方案、现象的叙述可能存在不规范之处,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规范学生的用语。
3、学习目标:(1)通过投影,展示学生课前的知识整理,学生能够清楚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常规知识,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活动探究,学生能够说出影响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具体影响。
4、教学重点: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
5、教学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法,并辅助以直观教学法比如多媒体教学手段。
从实验出发,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影响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具体影响;教师讲述法与学生合作学习法相互补充,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2、学法分析:本节课让学生采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多元化学习方式,学生主要运用实验视频,观察、分析、比较、讨论、概括、练习等学习手段,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分析、讨论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其探索精神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_第二章第2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反应的快慢》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能够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
3、探究并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规律。
(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2、结合生活实例,与生活联系,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实验精神及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2、分析生活中的实例,体会化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致力于开拓化学事业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教学难点:探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方法二、教学过程导入:材料一:江苏盐城爆炸的新闻。
爆炸造成的伤害之大的原因之一是它是瞬间完成的,人来不及逃跑。
材料二:石油的形成是经过几百万年的时间。
思考:1、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2、你还知道哪些反应进行的快,哪些反应进行的慢?教学:思考1:你是依据什么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学生:实验现象教师:观察哪些实验现象定性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学生:产生气泡的快慢反应消失的快慢出现浑浊的快慢颜色变化的快慢温度变化的快慢思考2:反应现象只能粗略估计反应的快慢,不确切。
要定量比较化学反应的快慢呢,如何表示?回顾:物理学中用哪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学生:速度或速率教师:借助物理学中的概念,用速度或速率哪个更合适,请同学们讨论。
学生:速率。
化学反应只有正向或逆向,用速率就可以。
教师:用化学反应速率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
表达式:v=Δ?/Δt 定义单位时间内什么量的变化量合理呢? 如:Zn+H2SO4==ZnSO4+H2↑,你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哪些量的变化来表示这个反应的反应速率? 同学:锌质量的减少量、锌物质量的减少量、硫酸浓度的减少量、硫酸锌浓度的增加量、气体体积的增加量。
大多数反应是在水溶液或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为了方便,固定体积,用浓度的变化量表示。
高中化学_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之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描述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其表示方法、表达式、单位,学会用化学反应速率进行简单的计算。
2、学会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并自己设计方案,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尝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思维来学习化学反应速率。
2、通过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化学反应研究的兴趣,能够在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过程中找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的动力。
2、增强合作、创新与求实精神。
3、通过催化剂的介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素养。
【教学重点】1、学会应用化学反应速率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教学方法】发现探究式教学法【课标要求】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通过实验探究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并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思路】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化学现象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例题、练习来掌握有关计算。
后通过实验和日常化学现象的讨论,来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投影]:图片[知识迁移]:物理上的速度[教师]:引入新课[教师]:今天要讨论的问题——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板书]:一、化学反应速率[教师]: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反应进行的快,有的进行的慢。
[图片展示]: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例。
[教师]:“快”与“慢”是相当而言,是一种定性的比较,通常要确定一个参照物。
高中化学_化学反应快慢与限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材为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新课标将本节分为两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教学评价,效果分析等几个方面谈一谈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通过以前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质的性质不同,例如知道金属的活泼性,有的能跟酸反应,有的不能跟酸反应。
意识到化学反应中有的比较快,有的比较慢。
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化学反应的快慢。
本节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深入认识化学反应速率,而是让他们认识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快慢这一全新的视角,继续认识化学反应。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知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问题,所以把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定为本节重点。
而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原理的学习显的尤其重要,对如何根据具体外界条件的变化,来判断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这一难点,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比较的方法得以突破。
二、目标分析根据新大纲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确立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认识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录实验现象及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化学视觉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教学指导思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重要的化学基本理论,是解决生产、生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问题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本节课虽然属于化学基本理论教学,但并不枯燥。
在进行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预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最后再回到生产、生活中,利用所学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化学_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第二章第2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一课时)化学组本节课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突出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新课改理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要与新课程同行,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1、改变教师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教学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
在这一节课中,就有“学生展示”的环节,学生们的表现非常出色,有些还出乎我的预料,所以,老师要适当的放手,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空间。
2、善于挖掘教材:①教学内容源于教材,但要高于教材,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能过分依赖于教材,应该深入挖掘教材和课程资源,应该尽量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和社会,服务于生活和社会。
化学反应的快慢及影响因素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得以体现,以备受关注的社会事实(2014年8月2日,江苏省昆山市开发区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发生特大爆炸事故的相关报道及原因分析)引入新课,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化学的重要性,真正体会到了“学有所知、学有所用”,突出化学是一门实用的科学。
②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放手让学生真正的去探究。
在学生刚开始接触探究活动时,可以控制多一些,给出明确的指导,甚至可以让学生预先设计好一个方案后再进行实验,随着学生探究经验的不断积累,则可以逐渐减少对学生的控制。
在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的因素时,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实验基本能力,对碳酸钙和盐酸、过氧化氢分解、镁(铁)与盐酸的反应也非常熟悉,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基础,于是选择放手让学生去探究。
通过控制实验试剂和仪器,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对照实验法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而不是给学生提供实验方案后,再让学生动手实验加以验证,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实验能力。
课标分析第二章第2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一课时)化学组课标要求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目标分解第一步:分解内容标准和学业水平,确定关键词《内容标准》:新教材中将此部分知识分解为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
高中化学_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用品➢ 教师用:多媒体设备➢ 学生用:学案、学生实验(药品仪器共6套)H 2O 2溶液(5%)、FeCl 3溶液(催化剂)、MnO 2粉末、试管、药匙、胶头滴管、烧杯、热水 二、主要教学方式自主学习,形成概念;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信息整合,应用化学。
三、主要教学过程实验记录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组名:小组成员: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②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学情分析1.学生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已经初步掌握了通过表观的实验现象对比判断化学反应快慢的方法,对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也有一定的了解,即从感性的层面理解,已经没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化学反应速率理性层面的分析就比较重要。
2.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概括叙述不规范,需要老师规范学生的用语,让学生自己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会有一些困难。
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务必善于搭建合适的台阶,引导学生“拾级而上”,教学过程中注意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鼓励。
3.类比于物理中的速度问题,学生对于化学反应速率这个概念接受起来还是很容易,但是具体理解会有一定偏差,比如,同一反应中物质不同速率不同但都表示相同的意义,在实际的计算中可能就会出现错误。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效果分析一、全班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能够积极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大多数学生积极的加入老师所提出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参与活动,更能对问题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不仅能够解决一般的问题,更能够引发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不仅能够运用一般的解决问题办法,更能够发现和掌握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以达到提高和创新的新境界。
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涉猎知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做到边学边思考。
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积极的交流和协作。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教学反思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教学反思在化学学科中,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在本文中将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一、对于反应速率的教学在教学中,我通常会从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开始,给学生展示不同反应速率的例子,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我会详细介绍反应速率的定义,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然而,我发现学生对于反应速率的数值计算和图表分析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实际计算和分析的训练。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收集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等因素的关系数据,并引导学生绘制相应的图表进行分析。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
二、对于反应限度的教学与反应速率类似,反应限度也是学生容易混淆和理解困难的概念之一。
在教学中,我通常会通过讲解反应物的量比、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物的极限用量等知识点来引导学生理解反应限度的定义和应用。
然而,我发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容易出错。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强调实际问题的应用训练,例如通过实例让学生计算反应物的极限用量、剩余量等问题,并让他们理解反应限度与化学反应过程之间的关系。
此外,我还将引导学生进行反应限度的图表分析,以加深他们对于该概念的理解。
三、提供实践机会除了理论教学外,我还将尝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实验,让他们亲自观察和记录反应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
此外,通过实践,学生还可以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提高他们对于化学反应的兴趣和参与度。
四、巩固与拓展知识为了巩固学生对于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理解,我将增加相关知识的复习和拓展。
例如,通过复习和延伸了解速率常数、速率方程等内容,以便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相关概念。
高中化学_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3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都伴随着化学反应的发生,大家看图片,这些反应的发生所经历的时间一样吗?例如,炸药爆炸需要多久?(点燃后瞬间爆炸);钢铁生锈需要多久?(几年);食物变质需要多久?(几天,夏天一天就坏了)冬天食物放几天就坏了,夏天一天甚至半天就坏了;溶洞形成需要多久?(上千年上万年),也就是那么长时间的沉淀才给我们旅游提供了那么多美景。
【教师设疑】以上现象说明什么?【学生思考】化学反应有的快有的慢。
【教师总结】化学反应有的快有的慢,也就是说化学反应是有快慢之分的,它们是相对的,我们通过观察反应的一些现象来判断反应的快慢。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一些现象判断出的化学反应的快慢,是一种定性的比较,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进行定量的描述或比较,那么,我们如何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相似的描述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我们用:【学生回答】(反应速率)【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化学反应速率。
【展示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2.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4.通过分组合作实验和全班共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神。
【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过渡】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看课本P47。
【学生回答】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
【教师板书】一、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的一个物理量。
【提问】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说明化学反应速率是一个时间段内物质浓度的变化量。
也就是说,对于反应物来说,反应速率怎么表示?【学生回答】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提问】反应物的反应速率用一段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来表示,那么生成物呢?生成物的反应速率怎么表示?【学生回答】用单位时间内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表示【教师】也就是说,在一个化学反应中,不管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反应速率都可以用一段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文档资料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文档资料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时认识化学反应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维度,是解决“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化学反应”这一问题的重要依据。
本节教材将引领学生从化学反应快慢和限度这一全新的视角,继续认识化学反应。
本节课以第一课时为教学内容,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问题和趣味实验入手展开教学,让学生体会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细化解读课标:以问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关于本节内容的对话,把学习目标公开化。
1.如何说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根据概念正确写出表达式?2.怎样通过自主探究实验,体会控制变量、对照试验等科学方法的运用,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及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3.怎样举例说明日常生活、生产中各种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体会催化剂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用途?本节课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来设计教学,采用阅读探究、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设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实验中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
其主要教学过程设计为:创设情景、引导发现、阅读探究→提出新概念→提出探究问题→组织学生实验探究学习→实验信息收集→概括完善体系→迁移应用围绕学习目标,考虑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爱好,衣食住行,新闻热点等)展开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节课的引课设计了趣味实验自制饮料、图片展示,新的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兴趣和学习动力。
为一节课的展开起到思维定向的作用。
阅读探究,对本节较容易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设计了自主学习方法,将学习目标整合为三个由易到难的问题,学生阅读后思考完成,小组讨论对改,发现问题后,让先理解掌握的同学给其他同学展示讲解,帮助其他同学加深理解。
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实验步骤:1、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等浓度的盐酸2、取等质量的块状、粉末状碳酸钙于两只气球中3、将两只气球分别套于上述试管上,并同时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制》(第一小节)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制》(第一小节)的教学设计与反思陆彩霞(汕头市达濠第二中学)环节一:明确木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不同的化学反应及其反应速率不同。
(2)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达方式,知道化学反应的快慢受物质的量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条件的影响。
2.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环节二:学生自主学习:PPT展示图片(课本47页的思考与交流),让学生思考讨论爆炸、牛奶的腐坏、溶洞的形成、铁桥生锈等是属于化学反应吗?它们的反应速率是怎么样的呢?是一下子就完成还是得经过多长的时间?学生自主讨论并给出结论。
环节三: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老师从旁引导生:爆炸很快就完成,新鲜的牛奶腐坏时间大概一天,铁桥生锈要经过几年,而溶洞的形成得几千几万年的时间。
这些都是属于化学反应。
师:是的。
再比如说氢气与觐气反应,只需瞬间,而像生活中的燃料如煤、石油的形成则需要几千年以上的时间。
那么同样是化学反应,而完成的时间上不同,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生:说明不同的化学反应,发生的速率也不一样,有快有慢。
师:是的,那么应该如何来界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呢?PPT展示及板书:1.化学反应速率: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3.数学表达式:v=AC / At4.单位:mol/(L • min)或mol/(L • s)例题1:某一反应物浓度为6mol/L,经过5min浓度变为2mol/L,求其反应速率?学生自行运用公式计算,并学生代表回答。
生:0.8mol/(L min)例题2:在N? + 3H2 =2NH3反应中,自开始至2秒,氮气的浓度由2mol/L变为氢气的浓度变化了0.6mol/L,氨的浓度由。
变为0.4 mol • L-1,则分别以氮气、氢气、氨气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多少?学生自行运用公式计算,并学生代表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分析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的内容。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及观察能力及分析探究能力。
2. 在整个高中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为前两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又合理的知识体系。
本节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化学现象入手,引发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后面反应限度知识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常见的一些化学反应的快慢有感性的认识,如橡胶的老化,食品的变质,金属的腐蚀等。
但仅是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而未上升到学科知识的高度,即未能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这些现象。
另外,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已有了定性判断化学反应快慢的零碎的知识基础,在生活经验和初中化学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会对该节课的主要内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由于该节课要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学生会在控制反应条件设计对比实验以及实验操作等方面产生学习障碍,这就需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从而引起学生的深层次的思考并达到降低学习难度的目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能够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3、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探究能力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2、通过合作实验和共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实验探究;多媒体及课件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都伴随着化学反应的发生,这些反应的发生所经历的时间一样吗(PPT展示图片)?炸药爆炸、金属锈蚀、溶洞形成、食物腐败……【结论】化学反应有的快有的慢,也就是说化学反应是有快慢之分的,它们是相对的。
【分组讨论】我们可以通过哪些现象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学生总结】观察反应快慢的方法:冒气泡的快慢,颜色变化快慢,固体溶解快慢,沉淀生成的快慢,温度的变化快慢等等【过渡】在物理学中我们如何定量的判断一个物体移动的速度快慢?——速度。
不考虑速度的方向称之为速率。
化学中用化学反应速率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快慢。
由于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因此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物质的量浓度在用单位时间内的改变量来表示。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物理学知识引入新课,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快融入,使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更显亲切)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板书】一、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v=△C/△t3、化学反应速率单位:mol/( L·min)或mol/( L·s)【总结】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需要注意:1、描述反应速率是要指明具体物质并取正值v(B)=△C(B)/△t;2、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不能用固体或者纯液体的浓度表示化学反应速率;3、化学反应速率指某一个时间段内的平均速率,不是指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教师】例1、在3H2+N22NH3中,2秒内NH3的浓度由0变为0.6mol·L-1,以NH3的浓度变化量来表示反应速率是多少?由题可知:反应时间为2s,即△t=2sNH3的浓度由0变为0.6mol·L-1,所以△C(NH3)=0.6-0=0.6 mol·L-1v(NH3)=△C(NH3)/△t=0.6/2=0.3 mol/( L·s)【例1】反应4 NH3+ 5O24NO+6H2O在体积为5升的密闭容器中进行,30秒后,NO 的物质的量增加0.3mol,此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1)用NO来表示此反应速率为多少?(2)若用O2的浓度变化来表示此反应速率是多少?(3)若用NH3来表示呢?答案:(1)υ (NO)= 0.002mol/(L·s)(2)υ (O2)= 0.0025mol/(L·s)(3)υ (NH3)= 0.002mol/(L·s)【小结】相同条件下,同一化学反应可以用多种物质来表示它的平均反应速率,且每个数值不同,但它们表示的反应快慢是相同的。
根据数值结果可以得到结论:同一化学反应用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aA(g)+bB(g)== cC(g)+dD(g)v(A):v(B):v(C):v(D)=a:b:c:d【例2】反应 A + 3B = 2C + 2D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为:(1)v(A)=0.3mol/L·s (2)v(B)=0.6mol/L·s(3)v(C)=0.4mol/L·s (4)v(D)=0.45mol/L·s则该反应速率的快慢顺序为—————————。
答案:(1)>(4)>(2)=(3)【小结】比较反应快慢,应取同一个参照物,即转换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并且要保证单位一致。
(设计意图:以实例阐述阐述反应速率的概念可以增强学习效果,通过练习和小结能够提高学生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思考】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金属颗粒大小相当)的下列金属与足量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铁B.镁C.铝D.钠【讨论】为什么钠的反应速率最快,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外界条件能否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小结】反应物的性质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外界条件的改变可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环节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讨论】课本49页的思考与交流除此之外,请结合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其他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
【总结】(1)温度: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2)催化剂:通常加入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3)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有固体参加的反应,固体的表面积越大,固体在同一时间内与其他反应物的接触越多,化学反应速率越大(4)反应物状态:通常气相或液相反应比固相反应的反应速率大(5)溶液浓度: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6)压强: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改变压强将使气体的体积改变,也即相应的改变气体的浓度,故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降低压强,反应速率减缓(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来总结影响速率的因素,这种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等)【讨论】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什么意义?【归纳】控制反应条件,增大那些对人类有利的反应速率,减小对人类不利的反应速率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两个内容,这两个内容本身并不难,但对我们现实生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有的反应需要快一些,如工业上生产某些产品;有些则需要慢一些,如食物腐败、钢铁生锈等。
通过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我们能够很快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完成学案导学P87化学反应的速率(A、B组习题)五、板书设计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一、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2、数学表达式:v=△C/△t3、单位:mol/( L·min) 或mol/( L·s)4、注意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2、外因(1)温度(2)催化剂(3)溶液浓度(4)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5)压强(6)反应物状态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1课时)---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常见的一些化学反应的快慢有感性的认识,如橡胶的老化,食品的变质,金属的腐蚀等。
但仅是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而未上升到学科知识的高度,即未能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这些现象。
另外,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已有了定性判断化学反应快慢的零碎的知识基础,在生活经验和初中化学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会对该节课的主要内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由于该节课要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学生会在控制反应条件设计对比实验以及实验操作等方面产生学习障碍,这就需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从而引起学生的深层次的思考并达到降低学习难度的目的。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1课时)---效果分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锻炼学生能力品质的主渠道,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以学生为本,我在课堂上能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问题的设置是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再给出答案,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考的习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来总结影响速率的因素,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检验学习效果以练习题的形式进行巩固落实,注重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会为会学,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整堂课下来节奏紧凑,师生合作默契,课堂气氛较好,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1课时)----教材分析1.《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分析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的内容。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及观察能力及分析探究能力。
2. 在整个高中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为前两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又合理的知识体系。
本节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化学现象入手,引发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后面反应限度知识奠定了基础。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1课时)---当堂检测1.决定H 2(g)+I 2(g) 2HI(g)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A.反应物的浓度B.反应温度C.是否使用催化剂D.反应物的性质2.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盛有少量盐酸的试管中,产生氢气的速率如图所示,在下列因素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 ) ①盐酸的浓度 ②镁条的表面积 ③溶液的温度 ④Cl -的浓度A.①④B.③④C.①②③D.②③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1课时)---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感性体验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从而通过数学公式上升为理性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再通过典型例题展现给学生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