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理论研究法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扎根理论研究法与管理学研究_张敬伟
■现代管理科学
■管理创新
扎根理论研究法与管理学研究
●张敬伟 马东俊
摘 要 :近几年,扎根理论研究法在国内外管理学研究中逐步兴起,运用这一方法有助于开发出扎根于中国情境的管 理学理论。文章在简介扎根理论研究法的渊源、发展的基础上,就其基本思路、思维逻辑和根本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特别对扎根理论研究法与量化实证研究在思维逻辑及在管理研究中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推动这一质化研究方法
者不断对这一方法加以发展,例如,主要的扎根理论作者 证据的支持,但它的主要特点不是经验性,而在于它从经
共 开 发 了 四 部 关 于 扎 根 理 论 方 法 的 著 作 :Glaser (1978)、 验 资 料 中 抽 象 出 新的 概 念 和 观 点 (陈 向 明 ,1999),rauss & Corbin(1990)和 Glaser(1992)。 虽 的互动与组织的模式(Suddaby,2006)。
-115-
■管理创新
■现代管理科学
■2009 年第 2 期
体现的逻辑关系。 按照这个模型,研究者可以把主要范畴 间的关系按照这个逻辑予以展现,于是,资料就又被组合 到了一起。 (3)在选择性译码阶段,研究者通过描述现象的 “故事线”来梳理和发现核心范畴,把核心范畴与其他的范 畴系统地联结起来,搜集新的资料验证其间的关系,并进 一步通过资料与正在成型的理论的互动来完善各个范畴 及相互关系,从而建立起概念密实、充分发展的扎根理论。
三、 扎根理论的思维逻辑 1. 扎根理论的认知逻辑 。 通过上述译码过程可以 看 到,扎根理论对概念、范畴的提炼以及理论的生成过程实 际上就是人对于世界的认识过程,这同我们人类最初对世 界一无所知, 到逐步认识这个世界的认知方式是一致的。 例 如 ,新 生 儿 对 世 界 的 认 识 过 程 中 ,他/她 们 所 接 触 到 的 是 一个个具体的对象或事物(例如某个桌子、凳子或者奶瓶 之类的东西)。 在他/她们最初的意识中,没有将这些对象 进行联系和归类, 更无法直接看到多个对象的共性与差 异。 比如他们会召唤小猫或小狗却不知道它们是抽象意义 上的 “动物”。 但是随着与这些具体对象的不断接触和了 解, 他们开始会用语言和自己的逻辑来对具体对象的属 性、维度 等等进行提问,通过答案将一些简单、相似对象 进行归类,提取出范畴。 例如,虽然他/她看到的邻居家的 那些像“桌子”样的东西的长度、高度、颜色、形状等(属性) 各个方面和他们家的那一个有差别(维度上的),但是他会 根据这个“东西”有四条腿、一个台面等基本特征而把它归 为和他们家的那个桌子为同一类东西。 以此类推,儿童随 着成长逐步认识到什么是家具,什么是财富等等更为抽象 的范畴。 也就是说,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对概念进 行比较、归类,进而形成对更高层次的概念或范畴的认识, 在对这些不同的概念或范畴进行比较和建立联系的过程 中,从而形成和加深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儿童对事物形 成深入的认识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期间我们会很明显地感 觉到他们在不断地提问。 这是他/她们在对各种认知对象 进行编码、发展范畴以及联系范畴的过程。 因研究时间所 限,我们对一个新问题的研究不可能花费太长的时间来获 得对对象的认识,而通过扎根理论方法,我们能够在相对 较短的时间里形成对问题的比较深入的认识。 这种方法可 以说是对人类认识世界过程的仿真。 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 断提问题、做比较,进行分类、建立联系和发现理论的过 程。 这一过程伴随着归纳和演绎两种认识方式。 我们对不 同的概念进行归类并范畴化的过程即是归纳的思维,而我 们根据现有范畴与资料推断范畴之间可能的联系时,就是 个演绎的过程,我们再通过进一步搜集资料,找到更多的 证据去证明或证否我们的推断,从而逐步建立起理论。 因 此说, 在实证资料和形成中的理论的不断比较过程中,归 纳和演绎两种思维是交互进行的,但以归纳为主,这在扎 根理论中被称之为 “分析式归纳”(Analytic Induction)。 正 是这两种思维的并用和互动,使得运用扎根理论理论方法 开发出来的管理理论是被暂时验证过的理论,是得到丰富
扎根理论在管理学研究中的运用研究
扎根理论在管理学研究中的运用研究作者:刘蓓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08期摘要: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大量中国企业的涌现,使得管理学逐步成为了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而要归纳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学理论,扎根理论成为了必要且适宜的研究工具。
本研究通过对扎根理论基本内涵和研究流程具体阐述,探讨了扎根理论方法与定量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对其研究优势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评述,以期推动扎根理论在中国管理学研究中运用。
关键词:扎根理论管理研究定性研究1.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涌现,管理学逐步成为了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管理学的学科教育框架在我国已基本形成,并培养出了大批专业管理人才。
但是,大量的企业管理实践证实,在西方国家行之有效的管理学研究理论引入国内却出现了“水土不服”。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国内学术界对管理学研究的内涵理解出现了偏差。
管理学研究的本质内涵是基于具体的管理情境,为解决组织运营中的管理实践问题,运用规范的研究方法而构建出具有不同程度普适性的、科学的管理理论。
从西方引入的管理学理论是基于西方企业运营环境而研究出的理论模型,用严格的规范研究方法,构建能够解释中国企业现象的管理学理论,从而实现管理学中国化。
然而,目前我国的管理学研究往往偏重于定量研究,即在基于已有的理论的前提下提出理论假说,然后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而导出研究结论。
但是由于中国的管理环境与西方有很大差异,对当代中国管理学者而言,研究中国情景嵌入和中国情景依赖的管理科学是中国管理学界的责任[1]。
而在中国管理研究的初期阶段,要归纳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学理论,定性研究方法成为了必要且适宜的研究工具。
因为定性研究方法是在理论和文献匮乏的领域里进行理论构筑工作的有效手段,并且尤其适合在中国背景下创建新的理论[2]。
而在定性研究的诸多方法中,扎根理论应当是最佳的选择。
扎根理论是由两位社会学者Barney Glaser与Anselm Strauss于1967年在其专著《扎根理论之发现:质化研究的策略》中首先提出的,其方法形成与来自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思想有关:一是美国的实用主义,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在问题解决中产生方法;二是芝加哥社会学派,该学派广泛使用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强调从行动者的角度理解社会互动、社会过程和社会变化。
扎根理论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与实践2200字
扎根理论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与实践2200字摘要:扎根理论是基于数据收集,编码分析以及建设理论等相关知识体系建立起来的,因此运用扎根理论时需要对各门学科进行并构建化处理。
同时扎根理论非常适合用于解决公共管理问题,但由于我国对公共管理的研究和实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各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本文针对扎根理?的特点和优劣,对于其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同时论述如何改善我国公共管理的现状。
毕业关键字:扎根理论;公共管理;方法实践引言:扎根理论是一种定性分析研究方法,将其应用于公共管理时,在数据收集,概念分类,社会现象联系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
1 扎根理论概念和起源扎根理论是一种根据现有理论通过诱导和分析数据进行定性研究的方法,同时其侧重于概念框架或理论的发展。
经典扎根理论方法是指扎根理论首次出现时的研究方法,它出现于1979年,格雷泽和斯特劳士发表在1977年出版的著作《扎根理论的出现:质定性研究法》。
其中第一章就是社会学研究中对主流“浸控”路径的反应,该文对扎根理论法的实践进行规范化与合法化,该理论的经典之处在于直接从数据中“搜索理论”,没有理论上的先决条件。
对于扎根理论的格式规范虽然该文没有明确提出,但它清楚地表明了其实证主义立场,同时强调了理论浮现的标准,在它看来扎根理论的理论依据是客观存在的。
目前利用扎根理论可系统化验证现有的理论思想,从而使大多数数据进行了规范化处理,现代扎根理论研究规范的一般定义为:扎根理论规范化是一种经典的在本体论和认知论上有条不紊的,并且不违背主体路径的处理方法。
2 扎根理论特点扎根理论的使命是从描述到构建理论结构系统的质定性研究。
扎根理论是根据现有理论并建立在实证主义基础上,强调从经验事实中收集数据,同时要求所有定性研究数据都根据数据属性进行编码的理论研究法。
理性理论要求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明白“解决问题所必需理论”的存在性,而不是简单地规划出与默顿中介理论并行的宏大而抽象的存在。
扎根理论研究法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2010年第1期 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 ogyM anage ment Research 2010No 11收稿日期:2009-06-05,修回日期:2009-09-18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策略研究”(2006JDX M13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外生型产业集群异变与区域竞争优势研究”(08JC630058)文章编号:1000-7695(2010)01-0235-03扎根理论研究法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张敬伟1,2(11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21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 300071)摘要:扎根理论研究法等质化研究方法在国内外管理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阐述扎根理论研究法基本思路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扎根理论研究法在适用研究问题、资料分析、文献阅读、成果表达、计算机辅助分析等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以便为研究者正确、规范地使用这一方法提供借鉴。
关键词: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管理研究;质化研究中图分类号:C93-03 文献标识码:A 最近几年,扎根理论研究法(gr ounded theory method )在国内外管理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1-2],国内也出现了一些介绍乃至运用扎根理论的社会学与管理学研究成果[3-6]。
作为一种重要的归纳式研究方法,扎根理论被主流学者认为是当前在中国开展管理研究时的一种“必要且适宜的研究工具”[7]。
在我们对本土管理知识尚缺乏充分的归纳和总结的情况下,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开展基于中国情境的管理理论研究,是与西方主流管理理论进行比较、对接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展跨文化管理研究的必要步骤。
但相对于当前管理学研究领域主流偏重量化的研究,国内外发表的扎根理论研究成果明显是少数,学者们在运用这一方法时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困惑。
基于此,本文结合国内外运用扎根理论开展管理研究时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以便为管理学者正确、规范地使用这一方法提供借鉴,推动扎根理论研究法在中国管理研究中得到更广泛地运用。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则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赛特(Barney Glaser)和安斯(Anselm Strauss)于1967年提出的,它是一种以发现理论为目的的质性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对数据的系统分析和比较,发现其中的模式、规律和概念,从而构建出一个新的理论。
本文将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步骤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开放性、灵活性和系统性。
首先,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保持开放的态度,即不受传统理论框架的束缚,尽可能地接触和接受各种新的信息和观点。
其次,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保持灵活性,即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研究方向和方法。
最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保持系统性,即要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和比较,以便发现其中的模式、规律和概念。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步骤。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理论建构三个基本步骤。
首先,研究者需要进行数据收集,这包括采访、观察、文献分析等方法,以获取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和材料。
其次,研究者需要进行数据分析,这包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编码、分类和比较等操作,以发现其中的模式、规律和概念。
最后,研究者需要进行理论建构,这包括将发现的模式、规律和概念进行整合和归纳,从而构建出一个新的理论。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应用。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如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
在教育学领域,可以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来研究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现象,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概念,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在管理学领域,可以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来研究组织管理中的问题和现象,以发现其中的模式和规律,为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在心理学领域,可以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来研究心理健康中的问题和现象,以发现其中的概念和规律,为心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扎根理论研究法与管理学研究
近几 年 . 国 内外管 理 学研 究 中 逐渐 兴 起一 种 新 的研 康护 理 、 女研 究 、 理学 等领 域 。 理学 者们 已经在 组织 在 妇 管 管
究 方法 , 即扎根 理论 研 究法 ( ru ddT e r to ) G o n e hoyMeh d 。按 (un r 18 ) 营 销 ( o lig 2 0 ) 战 略 ( rw ig e T re ,9 1 、 G udn ,0 2 、 B o nn t a ,9 5 、 业 ( 志 刚 、 1 19 )创 . 李 王迎 军 ,07 等 领域 发 表 了一系 20)
法 等归纳 式研 究方 法是 当前 中 国管 理研 究 “ 必要 且适 宜 的 研究 工 具 ” 徐淑 英 、 忠 明 ,0 4 。因此 , 当 前 条件 下 , ( 刘 20) 在 扎 根理 论是 一 种 质化 研究 方 法 . 基本 宗 旨是从 经验 其 资料 的基 础 上建 立理 论( t us 1 8 ) 与量化 实证研 究不 Sr s ,9 7 。 a
扎根理 论研 究 法 渊 源 已久 。 最早 源于 Gae & Sr s l r t us 论 。这是 一 种 自下 而上 的归纳 式研 究 方法 。 s a 直接 扎根 于现
(97 的著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 ) 发现扎根理论》 。之后 , 两位作者及其合作 实资料的理论便是其成果 的体现。 扎根理论一定要有经验
Srus 1 8 )Srus& C ri(9 0 和 G ae (9 2 。虽 的互 动 与组织 的模 式 ( u d b ,0 6 。 t s (9 7 、t s a a obn 19 ) lsr1 9 ) S d a y 2 0 ) 然扎 根 理论 目前有 不 同 的版 本 。 总 的来 说 , 根 理 论 方 但 扎 扎 根 理 论 的 主 要 思 想 体 现 在 开 放 性 译 码 ( p nC d O e o- 法 的使 命 非 常 明确 : 由质 化方 法 来建 立 理论 ( t us& 经 Sr s ig 、主 轴 性 译 码 ( xa o ig 和 选 择 性 译 码 (e c v a n) a i C dn ) l Sl te ei C ri ,9 7 。 今 。 obn 19 ) 如 扎根 理 论 已经成 为 一种 相对 成 熟 的重 C dn ) o ig 这三重 译 码过 程 中 。( ) 1 开放 性译 码就是 把搜集 来
扎根理论及其在学校课程管理研究中的运用
扎根理论及其在学校课程管理研究中的运用作者:周海银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年第04期扎根理论作为质化研究中的一种建构理论,是由斯特劳斯(Anselm Strauss)和格拉斯(Barney Glaser)两位社会学者在1967年出版的《扎根理论的发现》一书中提出的。
但直到20世纪中期以前,以扎根理论为基础的实地研究仍处于一种边缘的状态,80年代以后教育领域对于扎根理论的运用得到肯认,并成为欧美等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方式。
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这种方法才逐渐尝试在教育中运用,但至今为止这种研究尚处在引进、吸收、消化和本土化的改造阶段,尚未成为教育研究的主流范式。
一扎根理论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或者说是一种作质的研究的“风格”[1],其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
简单说来,扎根理论就是研究者脚踏实地地去教育现场进行实地研究、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和提升资料的一种研究方式。
它关注和力图回答的既不是思辨研究所追崇的纯理论性问题,也不是实证研究力图得出的纯科学性结论,而是力图对学校现实的管理问题和管理行为予以理性的反思和阐释,是一种“面向实践、来自实践、为了实践”的新的理论生成和建构形式。
具体来说,扎根理论是指研究者参与到研究对象的环境中,采用介入式观察和非结构性访谈等获取资料的方法,系统、详尽地描述、反思研究对象的事实境况,包括物质、精神特征、思想观念和行动逻辑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抽象出理论、提升理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一种自下而上建立理论的方法。
强调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在这些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而形成理论。
因此,扎根理论一定要有经验的支持,但其主要的宗旨不在于其经验性,而在于从经验的事实中抽象出新的理论和思想。
特别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论的框架。
在扎根理论被提出以前的社会科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理论性研究与经验性研究之间的严重脱节的现象:研究者或沉溺于对从理论到理论推演的形而上的研究,或滞留于对经验事实的描述,强调研究的“实证性”和“可证实性”。
扎根理论及其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探讨_王璐
第32卷第12期外国经济与管理V ol.32N o.12 2010年12月F oreign Economics&M anagement Dec.2010扎根理论及其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探讨王 璐,高 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北京100190) 摘 要:近年来,扎根理论所提倡的研究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质性研究方法,受到管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扎根理论要求严格实践“持续比较”和“理论取样”的基本思想,分别阐述了该理论的纵向理论建构与横向理论建构适用情景,指出了应该避免的使用误区,介绍了运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操作步骤,并指出了运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管理学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持续比较;理论取样;理论饱和;理论敏感性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90(2010)12-0010-09一、引 言 近年来,质性研究作为量化研究的有力补充,日益受到管理学者们的关注。
而扎根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科学的质性研究方法论,也被越来越多的管理学研究者所接受。
扎根理论之所以受到青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量化研究主要适用于考察已识别变量之间的关系,但对于没有得到清晰界定或者无法用既有理论来推导的现象缺乏识别和解释力,这就需要质性研究首先对要研究的现象进行界定或给出理论框架;二是扎根理论自提出以来,就因其较为科学的操作流程以及注重实践的方法论特点而受到重视。
[1]但是,扎根理论也因其发展时间较短,适用情景尚不清晰而在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
此外,运用该理论的具体操作流程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文将围绕以上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回顾和评价,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进行展望,以为国内管理学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扎根理论的提出与基本思想 扎根理论是由Glaser和S trauss于1967年率先提出的,目的在于回应当时极其流行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向“宏理论”(g rand theo ry)发起挑战。
扎根理论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与实践
扎根理论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与实践一、本文概述扎根理论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近年来在公共管理研究领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扎根理论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与实践。
文章首先概述了扎根理论的基本内涵与发展历程,然后从方法论角度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公共管理研究中运用扎根理论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
接下来,文章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展示了扎根理论在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并对该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进行了客观评价。
文章展望了扎根理论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扎根理论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与实践,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二、扎根理论概述扎根理论,作为一种定性研究方法,源自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对于那些复杂、动态且难以用现有理论解释的社会现象,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研究视角。
扎根理论强调从实际观察入手,通过对原始数据的系统收集和分析,逐步构建和提炼出反映事物本质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这一方法的核心在于“扎根”于实际数据,通过不断的比较和归纳,发现数据间的内在逻辑和关联,进而形成理论。
在公共管理研究中,扎根理论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
它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和解释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复杂现象,揭示隐藏在日常实践背后的深层次逻辑。
扎根理论鼓励研究者从实际数据中提炼出新的理论观点,这有助于推动公共管理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更加贴近实践,提高研究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然而,扎根理论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可能耗时较长,需要研究者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数据分析能力。
由于扎根理论强调从数据中提炼理论,因此研究者需要保持客观和中立,避免主观偏见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扎根理论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与实践,是一种基于实际数据、注重理论创新的研究方法。
它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和解释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复杂现象,推动公共管理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扎根理论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与实践
扎根理论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与实践公共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发展。
在公共管理研究中,扎根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为深入理解公共管理现象和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扎根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从实际观察和数据中归纳和提炼理论,而不是从先有的理论假设出发进行演绎推理。
这种方法强调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境中,通过系统的资料收集和分析,逐步构建出能够解释现象的理论框架。
在公共管理研究中应用扎根理论,首先需要明确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应当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能够反映公共管理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和挑战。
例如,“基层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决策机制与执行效果”“城市社区治理中多元主体的合作模式与互动关系”等。
资料收集是扎根理论研究的关键环节。
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包括深度访谈、参与观察、问卷调查、文本分析等。
以研究基层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决策机制为例,可以对基层政府官员、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和居民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在事件中的经历、感受和看法;参与政府的应急指挥会议和社区防控工作,进行实地观察;收集政府发布的相关文件、通知和报告等文本资料。
在收集到丰富的资料后,需要对资料进行细致的编码和分析。
扎根理论中的编码分为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三个阶段。
开放式编码是对资料进行逐行逐句的分析,提取出初始概念和范畴。
例如,在对访谈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时,可能会提取出“信息沟通不畅”“资源调配困难”“应急响应速度慢”等概念。
主轴编码则是对开放式编码中得出的概念和范畴进行归类和整合,发现它们之间的潜在关系。
继续以上述例子为例,可能会将“信息沟通不畅”和“应急响应速度慢”归为一类,反映出决策过程中的信息传递问题;将“资源调配困难”单独归为一类,体现出物资保障方面的挑战。
选择性编码是在主轴编码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核心范畴,并围绕这个核心范畴构建理论框架。
扎根理论及其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探讨
扎根理论及其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探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扎根理论及其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
扎根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强调从实际现象出发,通过系统、严谨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揭示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深层结构和机制。
在管理学领域,扎根理论的应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组织行为、领导风格、企业文化等复杂现象,进而提出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措施。
本文将首先介绍扎根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然后分析其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推动扎根理论在管理学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发展,为管理实践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理论指导。
二、扎根理论的核心概念与特点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论,其核心概念在于从实际观察的数据中构建并发展理论。
它强调研究者应深入实际,通过系统收集和分析数据,发现并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内在逻辑。
扎根理论的核心特点包括以下几点:数据驱动:扎根理论强调从实际数据中提炼理论,而非预先设定理论框架。
研究者需要收集丰富的原始数据,通过不断的比较和分析,逐步抽象出概念和范畴,进而形成理论。
归纳过程:扎根理论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具体案例出发,通过不断的比较和提炼,逐步抽象出一般的概念和理论。
这种归纳过程使得理论更加贴近实际,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理论构建:扎根理论的目标不仅仅是描述现象,更重要的是构建理论。
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研究者可以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进而形成新的理论或对现有理论进行修正。
持续比较:在扎根理论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需要不断地对数据和概念进行比较,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和差异。
这种比较过程有助于揭示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有助于形成更具普遍性的理论。
循环往复:扎根理论的研究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研究者需要在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构建理论之间不断循环,通过不断的迭代和优化,逐步完善理论框架和解释力度。
扎根理论研究法在管理研究中的正确运用
扎根理论研究法在管理研究中的正确运用
张敬伟
【期刊名称】《国外经济管理》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扎根理论研究法在国内外管理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现。
面对管理学者在运用这一相对较新的质化研究方法时所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本文分析了扎根理论研究法在适用研究问题、资料分析、文献阅读、成果表达、计算机辅助分析等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以便为研究者正确、规范地使用这一方法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1-5,17)
【作者】张敬伟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3
【相关文献】
1.扎根理论及其在学校课程管理研究中的运用 [J], 周海银
2.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乳腺癌护理研究中的运用 [J], 林岑;胡雁;钱序;黄嘉玲;陆箴琦
3.扎根理论在中国本土管理研究中的运用现状与展望 [J], 范培华;高丽;侯明君
4.扎根理论研究法在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 [J], 苗佳;
5.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乳腺癌护理研究中的运用 [J], 林岑;胡雁;钱序;黄嘉玲;陆箴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推荐下载】论扎根理论在管理学研究中的运用
论扎根理论在管理学研究中的运用 扎根理论方法是在逻辑上一致的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旨在形成理论的方法。
扎根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
1.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涌现,管理学逐步成为了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管理学的学科教育框架在我国已基本形成,并培养出了大批专业管理人才。
但是,大量的企业管理实践证实,在西方国家行之有效的管理学研究理论引入国内却出现了水土不服。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国内学术界对管理学研究的内涵理解出现了偏差。
管理学研究的本质内涵是基于具体的管理情境,为解决组织运营中的管理实践问题,运用规范的研究方法而构建出具有不同程度普适性的、科学的管理理论。
从西方引入的管理学理论是基于西方企业运营环境而研究出的理论模型,用严格的规范研究方法,构建能够解释中国企业现象的管理学理论,从而实现管理学中国化。
然而,目前我国的管理学研究往往偏重于定量研究,即在基于已有的理论的前提下提出理论假说,然后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而导出研究结论。
但是由于中国的管理环境与西方有很大差异,对当代中国管理学者而言,研究中国情景嵌入和中国情景依赖的管理科学是中国管理学界的责任[1]。
而在中国管理研究的初期阶段,要归纳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学理论,定性研究方法成为了必要且适宜的研究工具。
因为定性研究方法是在理论和文献匮乏的领域里进行理论构筑工作的有效手段,并且尤其适合在中国背景下创建新的理论[2]。
而在定性研究的诸多方法中,扎根理论应当是最佳的选择。
扎根理论是由两位社会学者Barney Glaser与Anselm Strauss于1967年在其专著《扎根理论之发现:质化研究的策略》中首先提出的,其方法形成与来自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思想有关:一是美国的实用主义,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在问题解决中产生方法;二是芝加哥社会学派,该学派广泛使用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强调从行动者的角度理解社会互动、社会过程和社会变化。
浅析扎根理论在管理学研究领域里的发展与应用
浅析扎根理论在管理学研究领域里的发展与应用【摘要】近年来扎根理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深入研究和探讨扎根理论产生的渊源,在应用中的发展和变化,其方法在研究中的合理性以及逻辑路径,基本元素和理论生成的流程对国内管理学的应用研究有着指导意义。
【关键词】扎根理论定性研究编码命题理论取样在学术研究中,方法论的运用通常是考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总体上来讲,方法论分为两类;一类是定量方法,另一类是定性方法。
纵观学术研究史,定量研究方法是传统的,在学术界已达成共识的研究方法,而定性研究方法则是在一种自然的情境中进行的,对相关现象构建复杂而全面画面的过程(Creswell,1994),传统的定性研究只偏重经验的传授与技巧的训练,多年来在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
而《扎根理论的发现》一书的问世引燃了定性方法论的革命。
Charmaz (2006)称扎根理论是定性研究方法的先锋,开辟了定性方法新的里程。
因此,分析研究扎根理论在专业研究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有助于加深对扎根理论的认知,拓宽其方法策略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与实践。
本文仅就扎根理论在管理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分析。
1 扎根理论产生的渊源美国社会学家Glaser和Strauss在1967年合作的《扎根理论的发现》一书中提出了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既“扎根”和”理论”。
“扎根”指相关研究根植于行为,信息和活动之中;“理论”则指由此而生成的连接各种事实的关系模型。
两位社会学家在对美国医院里危重病人的临终情境进行周密的观察,研究后对数据进行了清晰地分析,生成了理论。
他们主张根理论的发展要根植于数据的研究之中,而不是从已有的理论中推论可以检验的假设(Glaser and Strauss,1967)。
Charmaz(2006)则认为扎根理论的主张是对中世纪以来在学术研究上占统治地位的方法论的假设学说的一种挑战,并为定性研究的实践提供了系统策略。
回忆录与传记的扎根研究在管理学中的应用
是 不可 忽视 的研 究数据 来源。 由于从传记和 回忆 录中抽取 的数据从规范性、 客观性 等方面还是与定量数据相距甚远 , 其资
料不适 用于实证研 究, 而主要适 用于理 论的建构过程。回忆录与传 记在 管理 学研 究 中的意义在于 : 资料 的整体性、 富性、 丰
真 实性 以及 无 可 选 择 性 。
’LU Βιβλιοθήκη UAb t a t n tea pia o  ̄ e r ho n g me t ce c , a e n p e u t R , u s o n i u v yh sc r i r n t n b t sr c :I p l t n l 8, c f h ci ' a ma a e n in e b s d o r s mpi S aq e t n ar s r e a et n o e ti , u s O i e a i a o
第 21 年第 5 02 期
( 总第 37期 ) 9
商 业 经 济
S HANG E JNC I Y I J
No5, 01 . 2 2 T tl o3 7 o N .9 a
【 文章编号】 10— 0321) —050 09 64(020 05—3 5
回忆 录 与传 记 的扎 根研 究 在 管理学 中的应用
t e a nt ms feuat a dojc v , e ob ue i pr a s de, u esi be o t osut noter s i dt e rgl i n b ti t yC nt e sd ne ic u isbt r t l f h cnt co h oi . v ai r o ry e it h a y n m i t l a ua r e ri f e
浅析扎根理论在管理学研究领域里的发展与应用
浅析扎根理论在管理学研究领域里的发展与应用作者:荣世敏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3年第16期【摘要】近年来扎根理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深入研究和探讨扎根理论产生的渊源,在应用中的发展和变化,其方法在研究中的合理性以及逻辑路径,基本元素和理论生成的流程对国内管理学的应用研究有着指导意义。
【关键词】扎根理论定性研究编码命题理论取样在学术研究中,方法论的运用通常是考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总体上来讲,方法论分为两类;一类是定量方法,另一类是定性方法。
纵观学术研究史,定量研究方法是传统的,在学术界已达成共识的研究方法,而定性研究方法则是在一种自然的情境中进行的,对相关现象构建复杂而全面画面的过程(Creswell,1994),传统的定性研究只偏重经验的传授与技巧的训练,多年来在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
而《扎根理论的发现》一书的问世引燃了定性方法论的革命。
Charmaz(2006)称扎根理论是定性研究方法的先锋,开辟了定性方法新的里程。
因此,分析研究扎根理论在专业研究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有助于加深对扎根理论的认知,拓宽其方法策略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与实践。
本文仅就扎根理论在管理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分析。
1 扎根理论产生的渊源美国社会学家Glaser和Strauss在1967年合作的《扎根理论的发现》一书中提出了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既“扎根”和"理论”。
“扎根”指相关研究根植于行为,信息和活动之中;“理论”则指由此而生成的连接各种事实的关系模型。
两位社会学家在对美国医院里危重病人的临终情境进行周密的观察,研究后对数据进行了清晰地分析,生成了理论。
他们主张根理论的发展要根植于数据的研究之中,而不是从已有的理论中推论可以检验的假设(Glaser and Strauss,1967)。
Charmaz(2006)则认为扎根理论的主张是对中世纪以来在学术研究上占统治地位的方法论的假设学说的一种挑战,并为定性研究的实践提供了系统策略。
谈谈扎根理论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应用
谈谈扎根理论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应用一、导言扎根理论是一种常用而有影响力的定性研究方法,在搜集数据资料、确定核心概念、探寻社会现象间关系、建构理论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且流程清晰、步骤明确,可操作性强,具有规范性与科学性。
国外公共管理研究( 如政策分析、政府治理、社会工作、组织行为、公共参与等) 也积极使用扎根理论方法,特别是在公共卫生健康及管理研究中,通过扎根理论分析控烟效果、医药政策、儿童心智、护理行为、堕胎、社区医疗等问题十分普遍,如对残疾群体使用环境控制系统的态度研究,探索医护人员如何从话语修辞与自我管理两方面回应经验丰富的患者,以及研究计算机技术的扩散与学习在社区健康管理中的角色等。
国内公共管理学界运用扎根理论方法还处于起步阶段。
以扎根理论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 CNKI) 进行主题搜索,发现在公共管理学界有影响力的《中国行政管理》、《政治学研究》、《公共管理学报》等10 本期刊中,在2001 -2014 年共有19 篇论文提及扎根理论,其中方法介绍为11 篇,研究论文仅为8 篇,《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等5 本期刊均没有刊登任何与扎根理论相关的文章。
此外,以扎根理论为主题词,将所属学科限定为行政学与国家行政管理,对2001 -2014 年发表论文进行搜索,除去重复文献与专栏评论后,共得文献30篇。
其中,期刊论文14 篇,学位论文15 篇( 博士论文3篇,硕士论文12 篇) ,会议论文1 篇。
对这30 篇文章进行研究主题分类的结果如表2 所示: 其中公共组织、行政人员与领导力的研究最多,共9 篇,其次为政府治理研究,共8 篇,另外有政策研究4 篇,探索研究4 篇,主要针对新生的政治社会现象,与教育学、民族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学科进行的交叉研究有5 篇。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公共管理研究中应用扎根理论不多,领域也比较局限,说明该方法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即使宣称使用扎根理论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 1) 部分文章依然停留在介绍扎根理论的基本思想与操作流程,类似于教材,而使用这一方法展开研究并实现理论建构的成果并不多。
学术研究中的扎根理论及其应用
四、实例分析:扎根理论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学术研究中的扎根理论及其应用
一、引言
扎根理论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旨在通过深入挖掘和理解实际情境中的数据,提炼出有意义的理论。这种方法强调对原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而非基于理论假设进行推导。在学术研究中,扎根理论的应用范围广泛,尤其在社会科学领域,如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教育学等。本文将探讨扎根理论的概念、基本步骤、优点和局限性,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其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为了展示扎根理论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我们以“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主题进行实例分析。本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和观察法收集数据,提炼出以下理论:社交媒体加剧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在于信息过载、虚假信息、隐私泄露等问题,以及社交比较和评价压力。这些原因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加剧,并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这一理论在后续研究中得到了验证。
二、扎根理论的概念与基本步骤
1.概念:扎根理Biblioteka 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其核心理念是“从数据中提炼理论”。这种方法强调对原始数据的深入分析,而非基于预先设定的假设。
2.基本步骤:扎根理论的研究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收集数据:包括访谈、观察、文献资料等。
(2)开放式编码:对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关键概念和初始概念,形成初步的编码。
五、结论
本文通过深入探讨扎根理论的概念、基本步骤、优点和局限性,展示了其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扎根理论作为一种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深入分析,能够提炼出具有解释力的理论,有助于理解研究情境中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尽管扎根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其在学术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通过实例分析,我们进一步证明了扎根理论在学术研究中的有效性。未来,随着数据收集和处理技术的进步,扎根理论有望在学术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扎根理论研究法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丽思卡尔顿酒店公寓简单介绍
一、扎根理论研究法的简介:所谓扎根理论是用归纳的方法,对现象加以分析整理所得的结果。
即扎根理论是经由系统化的资料收集与分析,而发掘、发展,并己暂时地验证过的理论( Staruss & Corbin,1990)。
(我在家上不了数据库,希望可以找一个UPDATED的定义来替换这句话)扎根理论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归纳式研究方法,直接扎根于现实资料的理论便是其成果的体现。
扎根理论一定要有经验证据的支持,但它的主要特点不是经验性,而在于它从经验资料中抽象出新的概念和观点,发现新的互动与组织的模式。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核心是资料分析过程,该过程以理论归纳为主,文献演绎为辅。
扎根理论对资料的分析称为译码,所谓译码是一种把资料分解、概念化,然后再以一个崭新方式把概念重新组合的操作过程。
扎根理论的主要思想通过开放性译码(open coding)、主轴性译码(axial coding)和选择性译码(selective coding)这三重译码过程来实现。
(1)开放性译码:是指借仔细检验而为现象取名字或加以分类的分析工作,用开放性译码将搜集来的资料分解为一个个单位,仔细检视,比较其异同,针对资料里所反映的现象,提出问题。
不断比较和问问题是译码过程里最主要的两个分析程序。
开放性译码的程序为定义现象(概念化)——挖掘范畴——为范畴命名——发掘范畴的性质和性质的面向。
性质是指范畴的特性和特质;面向是指性质在它连续系统上的位置。
(2)主轴性译码:做完开放性译码之后,研究者运用典范模型,即“因果条件——现象——脉络——中介条件——行动或互动的策略——结果”,将各范畴联系起来,资料又被组合到一起的过程。
(3)选择性译码:是指选择核心范畴,把它系统地和其他范畴予以联系,验证间的关系,并把概念化发展全备的范畴补充整齐的过程。
该过程有五个步骤,分别是:阐明故事线——把核心范畴与附属范畴连到一块——依据面向的层次把各个范畴加以联结——用所有的资料来验证上述范畴间的关系——继续开发范畴,使其更加细微,更完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扎根理论研究法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摘要】:扎根理论研究法等质化研究方法在国内外管理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阐述扎根理论研究法基本思路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扎根理论研究法在适用研究问题、资料分析、文献阅读、成果表达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以便为研究者正确、规范地使用这一方法提供借鉴。
最近几年,扎根理论研究法(groundedTheorymethod)在国内外管理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内也出现了一些介绍乃至运用扎根理论的社会学与管理学研究成果。
作为一种重要的归纳式研究方法,扎根理论被主流学者认为是当前在中国开展管理研究时的一种“必要且适宜的研究工具”。
在我们对本土管理知识尚缺乏充分的归纳和总结的情况下,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开展基于中国情境的管理理论研究,是与西方主流管理理论进行比较、对接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展跨文化管理研究的必要步骤。
但相对于当前管理学研究领域主流偏重量化的研究,国内外发表的扎根理论研究成果明显是少数,学者们在运用这一方法时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困惑。
基于此,本文结合国内外运用扎根理论开展管理研究时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以便为管理学者正确、规范地使用这一方法提供借鉴,推动扎根理论研究法在中国管理研究中得到更广泛用。
Glaser和Strauss首创并发展的扎根理论是一种质化研究方法,其基本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
与量化实证研究不同,研究者在进入田野调查之前并不提出理论假设,而是直接从调查资料中进行经验概括,在不断比较过程中提炼出反映社会现象的概念(concept),进而发展范畴(category)以及范畴之间的关联,最终升华为理论。
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归纳式研究方法,直接扎根于现实资料的理论便是其成果的体现。
扎根理论一定要有经验证据的支持,但它的主要特点是经验性,而在于它从经验资料中抽象出新的概念和观点,发现新的互动与组织的模式。
扎根理论的主要思想通过开放性译码(Opencoding)、轴性译码(Axialcoding)和选择性译码(Selectivecoding)这三重译码过程来实现。
开放性译码。
开放性译码就是把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分解,针对资料里所反映的现象,不断比较其间的异同,进而为现象贴上概念标签,再把相似概念聚拢到一起,提炼出更高一级的概念———范畴,从而把资料概念化、范畴化,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提出问题,比较资料的异同并根据已经显现出的概念、范畴来进行理论采样(Theoretical sampling),确定要进一步搜集什么资料、去哪里搜集;搜集完资料后,再把新的资料与原有的资料以及已经提炼出的概念与范畴作进一步比较,如此不断地分析和比较,从而发展出主要的范畴。
主轴性译码。
主轴性译码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和建立主要范畴间的各种联系,从而展现资料中各部分的有机关联。
Strauss和Corbin提出了一个典范模型(paradigm model),即所分析的现象与其原因、背景、中介条件、行动与互动的策略以及结果之间所体现的逻辑关系。
通过与资料的进一步互动,研究者可以把主要范畴的关系按照这个逻辑予以展现。
于是,以一种抽象的形式,资料又被组合到了一起。
选择性译码。
在这一阶段,研究者通过描述现象的“故事线”来梳理和发现核心范畴(Corecategory),把核心范畴与其他的范畴系统地联结起来,搜集新的资料验证其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通过资料与正在成型的理论的互动来完善各个范畴及相互关系,从而建立起概念密实、充分发展的扎根理论。
由此可见,扎根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从理论层次上描述现象的本质和意义,从而建立一个适合于资料的理论。
在这个过程中,持续的资料搜集与资料分析的互动与比较体现在每一个译码阶段,这种比较与互动也指引研究者下一步的资料搜集(即理论采样)。
因此,连续比较和理论采样是扎根理论的两个根本特征,扎根理论研究法也被称为“连续比较方法”。
不同的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扎根理论也一样。
扎根理论最初是社会学者为社会学研究开发的研究方法。
作为一种质化研究方法,扎根理论特别适合对微观的、以行动为导向的社会互动过程的研究。
它之所以不断延伸到其他学科领域,关键在于很多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对象具有过程性和互动性等特点。
例如,管理学以各类组织和各种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的是组织内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以及组织与组织的互动过程,因此,管理学研究非常适合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法。
擅长运用这一方法的营销学者Goulding认为,作为一种一般研究方法,扎根理论已经进入了一系列学科领域:社会学、心理学、现象学、护理、社会网络、教育以及管理学等等。
在管理学领域,组织文化、员工对工作的态度、职业发展、营销、广告和大众传媒、电子数据交换、战略联盟、系统开发、竞争战略、旅游者行为等方面,都有学者用扎根理论方法作出了探索。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Suddaby认为,作为一种解释性方法,扎根理论秉承的是建构主义的本体论和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因此,扎根理论更适合于某些研究问题。
例如,它最适合于理解行动者(actor)从主体间的互动中构建意义的过程,也适合于有关个体解释现实的知识的构建。
基于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差异,扎根理论研究法不适合对“唯一的客观现实”的描述和解释———这是实在主义者所追求的目标。
从扎根理论自身的使命角度看,扎根理论致力于发展新理论,发掘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扎根理论特别适合于缺乏理论解释的或现有理论解释力不足的研究领域。
例如,李志刚(2007)发现在创业领域存在着创业者多次直接或间接参与创建新企业的现象,但对于这样一种非常特殊的“连次创业”现象(李对此现象的“概念化”)却缺乏研究,于是他对这一现象开展了扎根理论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结论。
又如,Browning等对于前人没有注意到的现象———为什么在高度竞争性的行业中能出现合作以及合作为何能够得以持续———的原因进行了扎根理论研究,得出了富有启发意义的结论。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因此说,对于存在理论空白点的管理学领域,只要存在“行动或互动性”和“过程性”,大都可以用扎根理论研究法来开展研究。
扎根理论方法的使命非常明确:经由质化方法来建立理论。
如果试图把资料搜集与所谓的“用扎根理论进行分析”相割裂,抛弃与之相关的连续比较原则和理论采样原则,或者试图把扎根理论看作是验证假设的工具,那么就是从根本上背离了扎根理论方法,因此,此类研究不能算作是扎根理论研究,其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也很值得怀疑。
这类研究把不同的方法混杂起来,有的是无意识的误用,有的似乎要发展方法,但他们所采用的混杂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却缺乏充分的依据,因此,可能会对其他研究者产生严重的误导。
例如,将扎根理论方法用于验证理论假设,会使实在主义研究者认为扎根理论遵循与之类似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而实际上,扎根理论方法与实证主义有着截然不同的认识论和哲学渊源。
同时,文献阅读也是提升理论触觉的重要策略。
在扎根理论等质化研究中,研究者本身也是研究工具,研究者的经验、知识基础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她能够观察到什么,得出怎样的解释,就像一个根本不了解宗教的人去研究教会改革中的组织认同问题,是很难得到深入的和富有解释力的结论的。
除了初期的文献阅读,在搜集田野资料时与文献阅读结合起来,对于指引研究者的进一步理论采样、提高研究者的理论触觉大有裨益。
Strauss和Corbin曾经举例,一位社会学研究生以访谈为基础来看文献,再由文献指引去开展访谈,这样一个文献和田野资料不断互动的过程推动了研究的开展,如果该学生不去看文献,恐怕在田野调查时难以提出合适的问题(因为其研究中会涉及到一些很专业的医学词汇)。
在这个例子中,文献起到了提升理论触觉的作用。
通过扎根理论方法发现理论后,还需要一个理论回嵌的过程。
任何社会现象之间都会存在某种程度的关联,不可能存在完全孤立的现象或理论,因此,扎根理论方法最终提炼的结论需要与现有理论进行比较、互验,只有把新发现的理论融入现有文献中,才能更好地揭示研究结果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在管理研究中,质化研究成果的表达需要格外地仔细。
主流的量化实证研究大都采取八股式的体例,给人严谨、规范的感觉,因此,更容易让读者接受。
而质化研究由于大多采用归纳式方法发展理论,因而往往具备极为丰富的资料(richness),如何合理地展现理论与相关的证据,既不把读者淹没在资料中以避免堆砌感,又让读者感觉理论真正扎根于资料而不是凭空产生,这确实是个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
我们认为,除了在文章的开始或结论部分清晰、简洁地阐述研究发现以外,还可以采取如下几种写作策略:(1)详细阐述研究方法设计。
有的研究成果对方法设计部分叙述不够,有的甚至仅仅是用“按Glaser和Strauss(1967)发现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一笔带过,这样的研究成果很难令读者信服。
好的扎根理论研究一般都会对方法的合理性和方法设计的细节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陈向明所做的留美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其研究设计部分非常清楚地阐明了研究问题的提出、方法的选择、抽样的方法、收集资料的方法以及分析材料和构建理论的过程,使读者有一种身在田野、亲自参与的感觉,这显然对于提高研究信度和研究成果的可接受性大有裨益。
(2)研究成果中展示研究过程。
展现研究过程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其一,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来展现研究过程和研究细节。
对于期刊论文,这是非常重要的策略。
比如韩炜在正文中通过列表的形式,展示了资料的概念化、范畴化过程。
而对于学位论文,除了正文中可以举例以外,应在附录中尽可能完整地展现译码过程与理论发展的相关信息。
其二,可以明确地展现每一研究阶段所提出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通过问题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能够更清楚地展现扎根理论“连续比较”的根本特点。
期间,还可以通过直接引用观察资料或被访者的谈话来佐证相关观点,从而反映与资料的互动以及研究者的思考历程。
其三,通过画图的方式,展现概念和范畴的演进以及范畴间关系的发展,也是展示成果形成过程的比较清晰的方式。
总之,研究成果的表达本身也是个研究思路再梳理的过程,也许会有意外的灵感或发现;同时,好的表达也会更容易被评阅者接受,有助于成果的发表。
因此,研究者应该扎实地掌握扎根理论研究的这一基本功。
对于管理学者而言,要做好扎根理论研究并不容易,需要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研究问题来确定是否选取这一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方法的整体设计、文献的合理使用以及研究成果的正确表达,更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有可能完成一个高质量的扎根理论研究。
研究方法的创新是推动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力量。
扎根理论研究法在诸多社会科学领域的逐步兴起暗示着其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适用性。
作为管理学,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方法对于当前中国管理研究的巨大价值,积极推动这一方法在管理领域中规范、正确地使用,从而发展出更多和更高水平的“扎根”的管理学理论,推动我国管理科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