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信别称

合集下载

古代书信的别称

古代书信的别称
“烽火 连三 月 。家 书抵 万金 。 ”“凭 君 莫射 南 来 雁 ,恐有 家书 寄远 人 。 ” “尺 素 如残 雪 ,结 为双鲤 鱼 。 ”“欲 尽此 情 书尺 素 ,浮 雁沉 鱼 。终 了无凭据 。 ”
千百 年来 ,通 过 书信 的传 递继 而 发 生 的悲 欢离 合 、爱 恨情 仇 的故 事 多 得不可胜数。尽管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人们交流思想 、传递情感的方 式 和 方法 与古 代相 比已经 发 生 了天 翻地 覆 的 变化 .但 书 信 的基 本 功 能未 变 。至 今仍 被人 们使 用
大约在 春秋 战国时代 .人们用毛笔 蘸了墨汁在小 竹 片和木 片上写字 .这 些被写上字 的小竹 片或小木片 叫简或牍 。牍通常三寸宽 、一尺长 。所 以人们就把书信 称 为“尺牍”。“归途限尺牍 。王事在扁舟。山色临湖尽 . 猿 声入梦愁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皇甫冉 的诗作《寄江 东李 判官》。“尺牍”在这里指 书信 。
典故 “鱼 传尺 素”最 早 出现 在汉代 的乐府 诗《饮马长 城 窟行》:“客从 远方来 ,遗我 双鲤鱼 ,呼儿 烹鲤 鱼 ,中有尺 素 书。长跪读素书 。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 。下言长相忆。” 主要意思是讲 自己与久别亲人之 间通 过书信往来表达彼 此 之间的思念 之情 。素 ,白绢。在古代 ,书信的 书写材料 为绢 帛 ,通 常长一尺许 ,所 以古人用 “尺素”来表示 书信 。
一 者猎绑.时著称《射帛汉苏下书武来。.已打苏一经开武只死一传从亡看》北,载.而方是西,飞苏汉匈来武奴使的写单者鸿的于故雁,这欺意说骗雁西专脚明波子一苏 ̄-使打捆武 还活着。单于信 以为真 ,只好放了苏武。后来 人 们就用“鸿雁,,.·雁书,,-·雁足 ·鱼雁”等词语指代书信。如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的《清平乐 红笺小字》一词中有:“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宋代 女询人李清照词云 :“臃字回时 ,月满西楼 。-'l‘好把音 书凭过雁 ,东莱不似 蓬莱远。”大雁 在这皇是传书送信的使者。

中国古代书信的别称和雅称

中国古代书信的别称和雅称

中国古代书信的别称和雅称中国古代书信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承载着文化和历史的价值。

在古代,书信不仅是人们交流信息和感情的工具,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

因此,书信在古代的称谓和雅称也非常丰富。

一、书信的别称1. 书札书札是古代书信的通称,是指用笔墨写成的短文,用于传递信息或表达感情。

在古代,书札的形式非常多样,可以是私人信函、官方文书、商业合同等。

书札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是指官方文书。

2. 书状书状是指正式的公函或文书。

在古代,书状一般用于官方往来或商业合同,具有严肃性和正式性。

3. 书牍书牍是指写有文字的纸张,也可以指书信。

在古代,书牍一般用于官方文书或商业合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正式性。

4. 书函书函是书信的一种别称,与书札、书状、书牍等相似。

书函一般用于私人往来或亲友之间的书信。

5. 简牍简牍是指简短的书信,一般只有几十字或数百字。

在古代,简牍一般用于私人往来或亲友之间的书信。

简书是指简单的书信,内容简要扼要,不涉及复杂的问题。

在古代,简书一般用于私人往来或亲友之间的书信。

7. 策书策书是指官方文书或商业合同,具有严格的格式和规范。

在古代,策书一般用于官方往来或商业合同。

二、书信的雅称1. 书院书院是指古代的学校或书房,也可以指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

在古代,书院是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也是书信往来的重要渠道。

2. 书斋书斋是指文人雅士的书房或阅读室,也可以指私人往来的书信。

在古代,书斋是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也是书信往来的重要渠道。

3. 简斋简斋是指简洁的书房或阅读室,也可以指简短的书信。

在古代,简斋一般用于私人往来或亲友之间的书信。

4. 书信书信是指用笔墨写成的短文,用于传递信息或表达感情。

在古代,书信是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渠道,也是人们交流感情和思想的工具。

书札是古代书信的通称,是指用笔墨写成的短文,用于传递信息或表达感情。

在古代,书札是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渠道,也是人们交流感情和思想的工具。

古代古人对书信的雅称

古代古人对书信的雅称

古代古人对书信的雅称古代的古人对书信赋予了很高的雅称,因为他们认为书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沟通方式,是一种传递感情、交流思想的方式,因此在称呼方面也非常注重传达的价值和情感。

在古代中国,书信又被称为“书札”、“函札”、“书状”等,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雅称的含义。

首先,书札是古代书信的一种称呼。

这个词其实是由两个字组成的,书指的是文字,札指的则是写在纸上的东西。

因此,“书札”这个词的含义是书写在纸上的信件。

这个词在古代被广泛使用,主要是因为它比较简单易懂,可以用来称呼各种不同类型的书信。

其次,函札也是一种古代书信的称呼。

函是指信封,也就是把信件装好之后用来保护和封存的东西。

札和上面的一样,依然是指书写在纸上的信件。

因此,函札的含义是用信封包装好的书信,这个称呼在古代很常见,也可见古人非常注重书信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除了这两种,还有一种称呼叫做书状。

状指的是文书,这里是指书信的格式和内容。

书字代表了书信,而状字则是整个书信的形状。

因此,书状的含义是指书写成规范的格式和内容的信件。

这个称呼与上面两个不同,它更加强调书信的内容和格式的规范性。

总结起来,古代古人对书信的雅称有书札、函札和书状三种。

这些称呼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却是一样的。

古人们非常看重书信的交流和传递作用,并深信书信能够传递出人间真情,传递亲人之间的关怀和朋友之间的思念。

因此在称呼书信的时候也体现了这种思想,诸如称呼信件为札子桢桢、笺张纤纤等等,进一步体现了人们对书信的重视。

总而言之,古代古人对书信的雅称不仅仅是一种称呼方式,更是一种传递感情和思想的方式。

这种词语的应用,不仅让人们更容易明确书信的属性和内涵,同时也让人们对书信更加重视,更加注重收信人的感受,充分体现出古人的儒雅风范。

中国古代书信的别称和雅称

中国古代书信的别称和雅称

中国古代书信的别称和雅称中国古代书信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人们交流信息的工具,更是反映社会风貌、文化传承和人际关系的重要载体。

在古代,书信的称谓和称呼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反映了人们对书信的重视和对文化的尊重。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书信的别称和雅称,探讨其文化内涵和历史演变。

一、书信的别称1. 书札“书札”是中国古代书信的最常见的别称,它在《周礼》、《仪礼》等古代典籍中都有记载。

据《说文解字》记载,“札”字的本义是“小木片”,后来扩义为“纸张”,因此,“书札”就是书写在纸张上的信件。

在古代,书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工具,不仅用于私人之间的交流,还用于官方文书和外交信件。

2. 函“函”是古代书信的另一种别称,它的本义是“盒子、匣子”,后来扩义为“信封、信笺”。

古代的“函”通常是用木头或竹子制成的盒子,里面放着信件。

后来,随着纸张的普及,人们开始使用信封来装信,但称呼仍然沿用“函”的称谓。

在《尚书》、《书经》等古代典籍中,都有关于“函”的使用记录。

3. 简牍“简牍”是指古代的短信或简短的书信,通常写在竹简或木牍上。

在中国古代,由于纸张的昂贵和稀缺,人们通常使用竹简或木牍来记录重要信息。

简牍的使用非常广泛,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

在《史记》、《汉书》等古代典籍中,都有大量的简牍记录。

二、书信的雅称1. 书信的尊称中国古代的书信文化非常重视礼节和尊重,因此,在书信中使用尊称是非常普遍的。

例如,写给长辈或上级的信件,通常使用“臣”、“儿”等尊称;写给朋友或平辈的信件,通常使用“某”、“君”等称呼。

在古代,使用尊称是一种表达尊重和礼貌的方式,也是一种展示自己文化修养和教养的方式。

2. 书信的美称除了尊称之外,中国古代书信中还有很多美称,例如“芳札”、“佳音”、“妙笺”等。

这些美称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书信的美好寄托和赞美,还反映了书信在文化传承和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地位。

在古代,书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载体,它不仅记录了历史、传承了文化,还传递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古代书信的别称有多少

古代书信的别称有多少

古代书信的别称有多少
在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

泛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

换句话说,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

《左传》记载:“叔向使诒⼦产书。

”著名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在现代汉语中“书”仍保留
了“书信”的意思,如“家书”等。

现将古代书信的别称介绍如下: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削成狭长的⽵⽚作为书写材料,⼈们把这种⽵⽚称为简。

⽤于写信的⽵⽚便称为⽵简。

尺牍古代书写⽤的薄⽽⼩的⽊⽚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3尺,⼀般书信宽不过1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柬与简通⽤,是信件、名⽚、贴⼦的总称。

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尺素古代称⽩绢为素。

⽤⽩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原是精美的⼩⽵⽚,供⼈们题诗或作画⽤。

⼀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原指信的封套。

古代寄信⽤⽊匣⼦邮递,这种匣⼦叫函。

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书。

据《⽂选》“古诗⼗九⾸之⼗七”有这样的诗句:“客从远⽅来,遗我⼀书札。

”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的⼩⽊简。

现仍通
⽤“信札”⼀词。

书信的上述别称都和我国古代写信⽤的材料有关。

除了上述别称外,古代书信还有⼀些别称。

如,⽤鸿雁代称书信,鲤鱼和书简也代指书信。

古人对于书信得雅称

古人对于书信得雅称

古人对于书信得雅称古代,信件是不称‘信”的,它有着种种代称。

在古代书籍、诗词歌赋中就有很多关于书信的不同称谓。

书它是古代对信件的一般最常见的称词。

如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书”是指信。

再如我们常说的“手书”即亲笔信。

简在汉代以前,没有纸,通信时把信的内容刻在或写在木片或竹片上。

引申为信件,如“书简”、“小简”。

笺本指精美的纸张,供题写诗、词和写信等用,如“花笺”、“锦笺”。

一般信纸也叫笺,如“便笺”、“手笺”即指信。

札原为写字的小木片,《古诗十九首》中“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等。

这里“札”即为书信之称。

牍原也为写字之木片,《汉书·昌邑哀王传》:“笔,持牍趋谒。

”故后书称公文为“文牍”。

素古为白色的绢,用绢帛书写信,通常长一尺,称用短笺为“尺素”,如陆机《文赋》:“函绵邈于尺素”,这里的“尺素”皆为信件的代称。

以上都是用写信的材料、方式来作为信件的代称。

此外,古时的信件还有一些别名。

函指封套,相当于现在的信封,一封信就称为一函。

《三国志·魏·刘晔传》:“(曹操)每有疑事,辄以函问晔,至一夜数十至耳。

”引申为信件。

又如“便函”、“来函”。

缄指用来捆绑器物的绳索,而用绳索的目的是将器物密封或封口,书信一般是具有保密性的,也需要密封,因此就用缄来代称书信。

宋王禹偁《回襄阳周奉礼》:“两月劳君寄两缄。

”“缄札”和“缄素”字面意思就是用绳索将写好字的木片、丝帛捆扎起来,表明是密封好的书信。

唐李商隐《春雨》:“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明张羽《怀友》:“携赏邈难期,庶望遗缄素。

”翰本义是指鸟羽。

古时曾用羽毛为笔,故用“翰”代称笔,“翰墨”就是笔墨,“翰池”就是笔砚。

写信要用笔,因此用与此相关的字词和“翰”构成双音节词来代称书信,“华翰”是取“华”美观、精华、有文采之义,用来表示对别人书信的敬称。

唐刘禹锡《谢窦相公启》:“每奉华翰,赐之衷言,果蒙新恩,重忝清贯。

关于古代书信别称的介绍

关于古代书信别称的介绍

关于古代书信别称的介绍在通讯并不发达的古代,人们都是用书信交流、报平安、传递信息的,那你们知道古达书信的别称吗?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关于书信别称,快来看一看吧。

用书写的工具来指代:尺翰、书翰、札翰、华翰。

翰,本义是指鸟羽。

古时曾用羽毛为笔,故用“翰”代称笔,“翰墨”就是笔墨,“翰池”就是笔砚。

写信要用笔,因此用与此相关的字词和“翰”构成双音节词来代称书信,例如尺、书、札等。

《魏书·夏侯道迁传》:“道迁虽学不渊洽,而历览书史,闲习尺牍,札翰往还,甚有意理。

”华翰,是取“华”美观、精华、有文采之义,用来表示对别人书信的敬称。

唐刘禹锡《谢窦相公启》:“每奉华翰,赐之衷言,果蒙新恩,重忝清贯。

”用书信的包装来指代:函、缄(缄札、缄素)、书筒、双鲤(双鲤鱼、双鱼)。

函,是指封套,相当于现在的信封,一封信就称为一函。

《三国志·魏·刘晔传》:“(曹操)每有疑事,辄以函问晔,至一夜数十至耳。

”缄,是指用来捆绑器物的绳索,而用绳索的目的是将器物密封或封口,书信一般是具有保密性的,也需要密封,因此就用缄来代称书信。

宋王禹偁《回襄阳周奉礼》:“两月劳君寄两缄。

”“缄札”和“缄素”字面意思就是用绳索将写好字的木片、丝帛捆扎起来,表明是密封好的书信。

唐李商隐《春雨》:“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明张羽《怀友》:“携赏邈难期,庶望遗缄素。

”书筒,是指盛书信的邮筒,也用来代指书信。

宋赵蕃《呈季承》:“但恐衡阳无过雁,书筒不至费人思。

”双鲤,是指用两块雕刻有鲤鱼图案用来放书信的木盒,也就是书信的封套。

唐刘禹锡《途中送崔司业使君扶持赴唐州》:“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

”也有称为双鱼的,唐杜甫《送梓州李使君之任》:“五马何时到,双鱼会早传。

”书信别称知多少,古代关于书信的别称有很多,接下来网站和大家分享古代书信的别称,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

中小学作文。

关于古代书信别称

关于古代书信别称

关于古代书信别称关于古代书信别称用书写的工具来指代:尺翰、书翰、札翰、华翰。

翰,本义是指鸟羽。

古时曾用羽毛为笔,故用翰代称笔,翰墨就是笔墨,翰池就是笔砚。

写信要用笔,因此用与此相关的字词和翰构成双音节词来代称书信,例如尺、书、札等。

《魏书·夏侯道迁传》:道迁虽学不渊洽,而历览书史,闲习尺牍,札翰往还,甚有意理。

华翰,是取华美观、精华、有文采之义,用来表示对别人书信的敬称。

唐刘禹锡《谢窦相公启》:每奉华翰,赐之衷言,果蒙新恩,重忝清贯。

用书信的包装来指代:函、缄(缄札、缄素)、书筒、双鲤(双鲤鱼、双鱼)。

函,是指封套,相当于现在的信封,一封信就称为一函。

《三国志·魏·刘晔传》:(曹操)每有疑事,辄以函问晔,至一夜数十至耳。

缄,是指用来捆绑器物的绳索,而用绳索的目的是将器物密封或封口,书信一般是具有保密性的,也需要密封,因此就用缄来代称书信。

宋王禹偁《回襄阳周奉礼》:两月劳君寄两缄。

缄札和缄素字面意思就是用绳索将写好字的木片、丝帛捆扎起来,表明是密封好的书信。

唐李商隐《春雨》: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明张羽《怀友》:携赏邈难期,庶望遗缄素。

书筒,是指盛书信的邮筒,也用来代指书信。

宋赵蕃《呈季承》:但恐衡阳无过雁,书筒不至费人思。

双鲤,是指用两块雕刻有鲤鱼图案用来放书信的木盒,也就是书信的封套。

唐刘禹锡《途中送崔司业使君扶持赴唐州》: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

也有称为双鱼的,唐杜甫《送梓州李使君之任》:五马何时到,双鱼会早传。

拓展:古代书信传递的小故事【烽火传军情】“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

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

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

古代对书信的雅称

古代对书信的雅称

古代对书信的雅称
古代对书信的雅称有:
1. 鸿雁:古代每每作战,兵士们都会通过使者来传递书信,表示平安,也表示思念之情。

因此,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来代指书信。

2. 飞奴:因为信使的主要职责就是传递书信,所以,人们用“飞奴”来指代信使。

3. 鸾笺:因为古时书信的写作往往用凤嘴刀削过的木板作为写信的纸张,这种木板因有鸾鸟图案而得名。

再加上有些书信也插上鸟毛作为装饰,因此,后来人们就用“鸾笺”来代指书信。

4. 青鸟:青鸟是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因此,后来人们就用“青鸟”来指代传递书信的使者。

5. 雁足:因为使者往往通过传递书信来传递消息,因此,人们用“雁足”来代指书信。

6. 鱼书:因为古时寄信往往将书信装入鱼形的木盒中,因此,人们用“鱼书”来代指书信。

7. 尺素:因为古时书信往往写在长约一尺的素纸上,因此,人们用“尺素”来代指书信。

8. 鲤鱼:因为鲤鱼在古时是人们传递书信的工具,因此,人们用“鲤鱼”来代指书信。

9. 飞雁:因为使者往往通过飞鸟来传递书信,因此,人们用“飞雁”来代指书信。

总之,古代对书信的雅称有很多,这些称呼都与书信的传递、装饰、材质等有关。

书信的古代雅称

书信的古代雅称

书信的古代雅称书信的雅称有笺、函、札、简、牍、柬、书简、素、鸿雁、鲤鱼等。

1、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

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2、函:函原指信的封套。

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

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3、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

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

现仍通用“信”。

4、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

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5、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三尺,一般书信宽不过一尺,所以将书信称为尺牍。

6、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束、书柬等。

7、书简: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

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

8、素:古代称白绢为素。

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9、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译为: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

)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

10、鲤鱼:这个说法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译为: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双鱼”、“双鲤”、“鱼书”等。

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以下古人对书信的雅称

以下古人对书信的雅称

以下古人对书信的雅称
1.书翰:古代文人用来指代书信的雅称,表示写信的文化内涵和深度。

2. 书札:书信或信件的另一种雅称,通常用于商业和政治场合。

3. 书柬:古代文人为了表达情感而写的短信,通常用于请帖、贺卡和祝福等场合。

4. 书函:古代文人用来指代书信的常用词汇,既包含书信的形式和内容,也包含与信函相关的礼仪和规范。

5. 书朗:指用汉字撰写的书信,通常在文化场合中使用,也是文人交流和思想交流的一种方式。

6. 书简:古代文人用来指代简短的书信,通常用于表达感情和传递信息。

7. 书箴:古代文人用来指代庄重的书信,通常用于表达教诲和规劝。

8. 书牍:古代文人用来指代书信的笔迹和字迹,也是书信中文化内涵的一种体现。

9. 书朝:古代文人用来指代日常的书信,通常用于交流、商业和政治事务。

10. 书几:古代文人用来指代书信的纸张和书写工具,也是书信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 -。

古代人们对书信的雅称

古代人们对书信的雅称

古代人们对书信的雅称古代人们对书信的雅称书信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在古代历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社会中,书信的发展和演变丰富多彩,同时也影响了人们对书信的称谓和文化意识。

古代人们对书信的雅称主要表现在称呼上,其中最常见的有几个:书札、书函、书信、书敕、手札、笺等。

这些称谓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书札: 书札是对古代简短书信的常用称呼。

书札是一种简单、直接和紧迫的书信,通常保持短小精悍和极简主义。

古代人们通常在书信上直接写下主题和要点,以便传达信息,并付上自己的封印。

书札的雅称表现了古代人们注重效率、节省时间和简洁明了的工作态度。

同时,书札也展现了古代书信语言的独特魅力和文学风格。

书函: 书函是对古代正式书信的另一个雅称。

书函的用途通常是约请贵客、致谢、命令等,用纸尺寸较大,通常需要开封以保证文书的完整性。

而且,书函的内容也具有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和庄严之气,常常与行文和用语规范和谐。

在古代,书函的制作和王公贵族的礼仪生活密不可分,具有相当的文化含义和象征意义。

书信: 书信是一种普遍的书面交流方式,通常用于私人通信、寄情、传递思念之情、以及相互交流信任等目的。

在古代,书信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但共同点是在书信中表达个人意志和情感,传达讯息,建立联系。

古代人们对书信的雅称“书信”表达了他们内心难以言说的情感和心灵沟通的需求。

书敕: 书敕是指君主或高层官员发出的正式文书,在古代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书敕常常发表到全国各地,对政府、官员和人民的行为和政策有重大影响。

书敕的内容通常是政令制度或法规规定,具有强大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书敕的雅称表达了古代国家治理的重视和正式文书的严肃性。

手札: 手札是指写在小纸片或草稿纸上的简短笔记或消息,相当于今天的便条或小纸条。

在古代,手札常常用于传达私人信息、公告事项、通知等。

而且,由于手札制作简便易行、传递方便、可随身携带,所以在各个阶层中尤为普及。

书信的别称(一)

书信的别称(一)

书信的别称(一)书信的别称(一)书:古代信一般称为“书”,所谓“家书”的书就是指信。

信:简称书信为“信”,那是近代才有的事。

鱼雁:“鱼雁传情”中的鱼雁也是信的别称。

鱼书:关于“鱼书”一词语形成的原由,众说纷坛。

一种说法是,传说古代剖鲤鱼时,看见鱼肚里有书信。

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另一种说法是古时用刻成鱼形的两块木板,一作底一作盖,把信夹在中间传递,所以称为双鲤或双鱼。

还有一种说法是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的书信。

明人杨慎所著《丹铅总录·双鲤》说:“古乐府诗:‘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

要知心中事,看取腹中书。

’据此诗,古人尺素结为鲤鱼形,即缄也,非如今人用蜡。

”尺鲤、鲤鱼、鱼肠、鲤素、素鲤、鱼素、鱼中素、鱼缄、鱼信、鱼讯、鱼函、鱼封、文鳞、鳞素、锦鲤、锦素、锦鳞书:这些都是与“双鲤”、“双鱼”同源的书信别称。

唐代韦皋《忆五箫》诗:“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

” 宋刘才邵《清夜曲》:“门前溪水空粼粼,鲤素不传娇翠颦。

” 李商隐《题二首后重又戏蹭任秀才》诗:“虚为错刀留远客,枉缘书札损文鳞;”杜牧《春思》诗:“锦羽啼来久,锦鳞书未传。

”鱼笺:鱼笺是鱼子笺的简称。

鱼子笺是唐代时四川产的一种纸,纸面呈霜粒状。

因这种纸常常作书信用纸,所以代称书信。

如元代任昱《寨儿令·书所见》曲:“碧波不寄鱼笺,翠衾寒犹带龙涎。

”简、柬、札、帖:古时书简并称,书籍之类可以称为简,书信之类也可称为简。

书、简小有不同,书长短并宜,简则零篇寸擂为多。

魏晋以后,“简”也写作“柬”。

今仍不乏使用。

札,是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后用作书信别称。

古代写在帛上的信则称帖,如著名书法家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的一些杂帖,就是文字简短、情意隽永的书信作品。

笺、素、翰、雅笺、便笺、信笺、笺札、笺牍、华笺、素书、华翰:“笺”是小幅而华贵的纸张,素是白色生绢,古人多有在笺、素上写书信的;翰是鸟羽,古以羽毛为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书信别称
阅读天地
0519 2021
古代书信别称
用书写的工具来指代:尺翰、书翰、札翰、华翰。

翰,本义是指鸟羽。

古时曾用羽毛为笔,故用“翰”代称笔,“翰墨”就是笔墨,“翰池”就是笔砚。

写信要用笔,因此用与此相关的字词和“翰”构成双音节词来代称书信,例如尺、书、札等。

《魏书·夏侯道迁传》:“道迁虽学不渊洽,而历览书史,闲习尺牍,札翰往还,甚有意理。


华翰,是取“华”美观、精华、有文采之义,用来表示对别人书信的敬称。

唐刘禹锡《谢窦相公启》:“每奉华翰,赐之衷言,果蒙新恩,重忝清贯。


用书信的包装来指代:函、缄(缄札、缄素)、书筒、双鲤(双鲤鱼、双鱼)。

函,是指封套,相当于现在的信封,一封信就称为一函。

《三国志·魏·刘晔传》:“(曹操)每有疑事,辄以函问晔,至一夜数十至耳。


缄,是指用来捆绑器物的绳索,而用绳索的目的是将器物密封或封口,书信一般是具有保密性的,也需要密封,因此就用缄来代称书信。

宋王禹偁《回襄阳周奉礼》:“两月劳君寄两缄。

”“缄札”和“缄素”字面意思就是用绳索将写好字的木片、丝帛捆扎起来,表明是密封好的书信。

唐李商隐《春雨》:“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明张羽《怀友》:“携赏邈难期,庶望遗缄素。


书筒,是指盛书信的邮筒,也用来代指书信。

宋赵蕃《呈季承》:“但恐衡阳无过雁,书筒不至费人思。


双鲤,是指用两块雕刻有鲤鱼图案用来放书信的木盒,也就是书信的封套。

唐刘禹锡《途中送崔司业使君扶持赴唐州》:“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

”也有称为双鱼的,唐杜甫《送梓州李使君之任》:“五马何时到,双鱼会早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