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玩冰教案反思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取出冰中的玩具》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取出冰中的玩具》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取出冰中的玩具》背景和目的本次科学教学课程设计的主题是“取出冰中的玩具”,针对幼儿园中班学生的认知和兴趣特点,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幼儿的生活实践经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本次科学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理论,理解冰是由水在特定条件下凝固而成的。

教学方法1.玩游戏法:小朋友们将被分为小组,通过游戏培养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使小朋友们在玩耍中理解科学知识。

2.亲身实践法:让小朋友们在实践操作中了解科学知识和技能,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学习科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教学材料1.冰箱2.透明玩具3.浇水壶4.冰箱盒教学流程第一步:游戏“猜瘦冰”在班级固定配备的冰箱中,放入各种玩具,如小车、小球、芭比娃娃等,将各种玩具先包裹在一张透明塑料袋中,加入适量的水,让小朋友们把这些玩具放到冰箱冷冻室里,冷冻后取出一个个透明、有玩具的瘦冰块,看到这个瘦冰,小朋友们能猜出来里面有什么玩具吗?第二步:动手取出玩具老师通过操作来展示取出玩具的方法,让孩子们照着操作取出里面的玩具,让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习和思考。

步骤如下:1.把透明塑料袋割开,用浇水壶淋水在瘦冰块上。

2.等待片刻后,拿筷子好好分析下玩具所在的位置,轻轻松松把玩具从冰里取出。

3.小朋友们一个接一个地来取出里面的玩具。

第三步:科学讲解通过教师简单的讲解和幼儿的实践操作,让孩子们了解到水的三态,认识到冰的产生、结构和组成过程,从而培养小朋友们的科学思维。

第四步:总结教师引导孩子们静下心来思考,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小朋友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化理解和记忆,达到知识巩固的目的。

课后作业小朋友们带回家的作业是将家里的一些透明玩具,放在小盆子中,用水冷冻之后,再用自己的方法取出玩具,体验取出冰块中的玩具的操作感受,加深对三态的理解和玩具组成过程的认识。

小结本次教学活动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帮助小朋友们更好地理解水的三态,了解冰的产生、组成和结构,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增强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趣,开启幼儿科学认知的大门。

中班结冰游戏玩法教案反思

中班结冰游戏玩法教案反思

中班结冰游戏玩法教案反思近日,我在中班进行了一次结冰游戏的教学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首先,我认为在选择结冰游戏作为教学内容时,我没有仔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

中班的孩子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都有限,对于复杂的游戏规则和要求很难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发展水平,选择适合他们认知和操作能力的游戏内容。

其次,我在游戏规则的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

在这次结冰游戏中,我设置了一些固定的规则,孩子需要按照这些规则进行操作。

然而,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发挥空间。

这导致孩子在游戏中感到束缚,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游戏规则的灵活性和孩子的参与度,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另外,我在组织游戏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引导孩子的思考和讨论。

在结冰游戏中,我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进行思考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然而,我过于注重游戏的结果,导致忽视了游戏过程中的思考和交流。

这样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发展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今后,我会更加注重游戏过程中的引导和讨论,激发孩子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最后,我在游戏评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在这次结冰游戏中,我只注重了孩子的操作正确与否,忽视了他们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评价方式过于功利化,容易给孩子带来压力和焦虑。

今后,我会更加注重评价过程中的综合性和多样性,鼓励孩子多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这次结冰游戏教学活动的反思,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设计更加合理的游戏规则,引导孩子的思考和交流,以及优化评价方式。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成长环境。

创意玩转冰: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创意玩转冰: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创意玩转冰: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旨在通过带领幼儿进行冰的各种实验,并引导幼儿们以本事为经验,真实感受水和冰之间的差异和变化。

在过程中向幼儿们重点讲解冰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感受其产生的能量变化,提高幼儿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幼儿思维的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冰的产生1、听取幼儿们对冰的话题的看法和猜测,并引导幼儿们主动尝试(可以调制一些混合物幼儿自己找出成冰的线索)。

2、通过展示实验视频或者亲自示范,向幼儿们当场展现水冻变成冰的过程,并请幼儿完整记录下来。

3、给每个孩子发一块圆形模具,让他们自己尝试用水冻成冰,欣赏成冰的过程。

(二)冰窖实验1、提示幼儿,这个实验是通过分析地下的冰层找到确实的液态水的地点的,然后找到好的地点存储食物等。

2、教师引导幼儿用模具冻制成冰块,让幼儿们在冰块上创造自己喜欢的假象图。

完成后,可以拿过来用于这个实验。

3、教师向幼儿集体展示2-3个冰块,在讲解过程中,让幼儿我们重点关注每个冰块的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

讲解之后,给每个孩子提供两个不同颜色的冰块,让他们自己把冰块对切成形状相同的两个,然后再将这两个以相反的颜色组合在一起,实现颜色变化。

(三)溶解实验1、教师展示一颗冰块,并将其放在一张纸上,让幼儿们观察冰块溶解的变化过程,让幼儿们逐渐理解水与冰之间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2、提供给每个幼儿一碗冰块,让他们注目观察冰块与水之间的转变过程。

观察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各种物品,如盐、沙、石粉等,在实验中观察瞬时现象。

(四)热力实验1、教师向孩子们介绍热力学,解释热力学的定义,用热力学的视角看待物质的运动。

2、每个孩子都需要收集准备好用火源对冰进行溶解实验的实验器具,教师应该给他们一些应用实验器具的基本指南。

3、幼儿们在教师和父母的监护下,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提供给他们各种可熔化成冰的物品以及炭火、蜡烛、火柴、火笼等,并鼓励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热力学的运动分布。

幼儿园小班科学《冰》游戏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冰》游戏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冰》游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冰的特性和形态。

2.掌握冰的形成原理和过程。

3.通过游戏体验和操作,提高幼儿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观察冰的形态和颜色。

2.体验制冰过程。

3.操作不同温度下的冰块。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游戏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操作中了解和体验冰的特性和形态。

2.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幼儿分组参与游戏,可以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3.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演示制冰过程,让幼儿体验冰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活动设计1.游戏1:观察冰的形态和颜色活动目的: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冰的特性和形态。

活动步骤:(1)教师准备冰块,放在桌上让幼儿观察。

(2)让幼儿讨论冰的形态和颜色,并记录在黑板上。

2.游戏2:体验制冰过程活动目的:让幼儿了解冰的形成过程,提高操作技能。

活动步骤:(1)教师向幼儿讲解冰的形成过程,并演示制冰过程。

(2)让幼儿分组制作冰块,体验制冰过程。

3.游戏3:操作不同温度下的冰块活动目的:让幼儿了解不同温度下的冰块的变化和特性。

活动步骤:(1)教师准备不同温度下的冰块,并放在桌上。

(2)让幼儿触摸和操作不同温度下的冰块,并讨论其变化和特性。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游戏中对冰的形态和颜色的认识程度。

2.检查幼儿在制冰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观察幼儿对不同温度下的冰块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冰的认知水平。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幼儿园小班科学《冰》游戏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我们能够发现,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幼儿在观察、操作和体验中能够了解冰的特性和形态,掌握冰的形成原理和过程,并且能够提高幼儿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充分展现了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和示范教学法的优势。

同时,本教案也有待于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进一步提高幼儿科学认知水平和课程实际效果,并加强对不同幼儿的教学管理和差异化教学的关注和应对。

中班科学玩冰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玩冰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玩冰教案反思中班科学玩冰教案反思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中班科学教案的您有所帮助。

1.中班科学玩冰教案反思设计意图:在以往的科学教育中,较多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对幼儿情感、态度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则重视不够。

《玩冰》的设计就是想尝试通过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孩子从中发现知识,学习知识,学会技能,以达到获取经验,建构概念,培养能力的目的。

活动目标:1、让幼儿冰的名称,感受冰是冷的。

2、引导幼儿懂得冰受热后会融化的特点。

3、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冰块若干,冰水、温水、热水每组各一杯音乐《娃娃滑冰》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自由玩冰块,并说出玩冰块的感受。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很好玩的东西,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是什么。

2、请幼儿摸一摸,猜一猜“摸到了什么”。

3、幼儿自由玩冰块,并说说“玩了冰块后手里感觉怎么样?”4、小结:冰握在手里的感觉是又冷又滑。

二、引导幼儿知道0摄式度以下水才结冰。

1、你在什么时候见过冰?水龙头会结冰吗?2、为什么现在是冬天,我们屋里的水龙头没结冰呢?3、小结:只有在0摄式度以下水才会结冰,我们屋里很暖和所以水龙头不结冰。

三、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

1、师:刚才玩的冰块是老师把水放在冰箱里结成的,里面放了一些彩色的纽扣,谁能想个办法把纽扣取出来?2、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办法。

3、教师请大家想办法,做实验。

①摸摸三杯水,说说不同的感受。

②将三块冰放在三杯水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

(丰富词汇:融化)③观察讨论:为什么热水里冰块化得快,冷水里化得慢?④小结:冰块吸收热量后会融化,吸收热量越多化得越快,吸收热量少化得慢。

⑤让幼儿观察实验结果。

四、让幼儿观察刚才玩的冰块,思考讨论:1、说说冰块有什么变化。

2、为什么冰块也融化了?3、小结:手有热量,空气里也有热量,冰块吸收热量就融化了。

中班科学《好玩的冰》教案

中班科学《好玩的冰》教案

中班科学《好玩的冰》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了解水的凝固过程,并认识到水变为固态冰的特点;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3.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透明杯、冷冻室;2.学生准备:水、纸杯、吸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交流:教师提问,“在寒冷的冬天,当我们喝到一杯冷冷的饮料时,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饮料是如何变成冰块的?”二、展示(10分钟)1.教师将透明杯中的冷冻水放入冷冻室中,告诉学生一会儿我们会发现什么神奇的事情。

2.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冰块,并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的外观特点。

3.教师解释冰块是由水冷却凝固形成的固态物质。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人。

2.每组学生围绕一张大桌子,每人分别拿一个纸杯、一根吸管和一杯水。

3.通过研究和探索,让学生们想出一种方法,能够让水变成冰块,并记录下来。

4.学生开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水的变化过程。

四、实验总结(10分钟)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制作冰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学生就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应用拓展(20分钟)1.学生将制作好的冰块取出,并进行探究。

他们可以用手触摸冰块的表面温度、观察冰块的形状、尝试将冰块放入暖水中观察其变化等。

2.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冰的熔化过程和冻结过程。

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冰在生活中的用途,如制作冷饮、制冷食物等。

2.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冰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合理利用资源,遵守环保规定。

七、小结(5分钟)1.教师复习本课内容,回答学生提问。

2.教师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冰的制作实验,幼儿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描述冰的变化过程,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通过小组合作,还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此外,引导学生思考冰的应用和环保意识,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环保意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冰娃娃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冰娃娃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冰娃娃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冰的特性,知道冰是水的固态形式。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的能力,通过实验活动理解冰的融化过程。

3.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制作“冰娃娃”锻炼其精细动作技能。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冰的特性和融化过程进行教学,包括以下内容:1. 冰的定义和特性2. 冰的制作过程3. 冰的融化现象及影响因素4. 制作并观察“冰娃娃”教学准备:1. 每个幼儿一个透明塑料杯和一个小勺子2. 清水、食用色素、小玩具(用于制作“冰娃娃”)3. 大碗或盆(装冰块)4. 保温箱或冰箱(用于冷冻冰块)5. 计时器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展示一块冰,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它是从哪里来的?”引发幼儿对冰的好奇心。

2. 讲解:教师介绍冰是水在低温下形成的固态,讲解冰的特性,并演示冰的制作过程。

3. 实验活动:每个幼儿用塑料杯装水,加入食用色素和一个小玩具,放入冰箱冷冻。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冰的形成过程,并记录时间。

4. 制作“冰娃娃”:冰冻完成后,幼儿取出自己的“冰娃娃”,观察并描述其形状和颜色。

5. 观察融化:将“冰娃娃”放在大碗或盆中,让幼儿观察冰的融化过程,讨论影响冰融化的因素(如温度、阳光等)。

教学延伸:1. 讨论: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冰,冰有什么用途。

2. 创作:让幼儿画出自己观察到的冰的形状和颜色,或者用彩泥制作一个“冰娃娃”。

教学总结: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冰的特性和融化过程,表扬幼儿在实验活动中的观察和探索精神。

教学评估:1. 观察记录: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幼儿的操作和反应,评估其对冰的理解程度和动手能力。

2. 问答反馈: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幼儿对冰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验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兴趣。

3. 作品评价:通过幼儿的绘画或彩泥作品,评估他们对冰的形状和颜色的认知程度,以及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探索活动《好玩的冰块》小班科学教案反思

幼儿园探索活动《好玩的冰块》小班科学教案反思

幼儿园探索活动《好玩的冰块》小班科学教案反思《幼儿园探索活动《好玩的冰块》小班科学教案反思》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通过看看、摸摸,了解冰的特性。

2、引导幼儿了解冰的形成及用途。

3、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索精神,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1、收集冰雕的图片2、提前冻好的冰活动过程一、幼儿亲手操作,探索冰的特性1、每个组若干块冰,幼儿自由玩冰。

2、想一想,冰是什么样的?冰放在手里感觉怎么样?什么颜色的?小结:冰放在手里硬硬的,凉凉的,有的冰是透明的,有的冰是白色的,摸上去滑滑的。

二、通过实验,了解冰遇热会融化成水,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1、每个小朋友手里拿一小块冰,使劲握住,观察有什么变化。

“请小朋友看看你手上的冰怎么样了?变成了什么?手上的水是哪里来得”?2、每个组放一盆热水,请小朋友摸一摸水是热的还是凉的?(热的)3、请幼儿把冰放进去,看看冰有什么变化?(慢慢变小了,没有了)4、再摸摸盆里的水是热的还是凉的?冰到哪里去了?(冰融化成水了)小结:冰放在手里和热水里都会化成水。

三、通过观看图片和谈话了解冰的用途1、提问:冰有什么用途?你喜欢冰吗?请幼儿说一说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冰能吃,放在可乐里凉凉的很好喝;发烧时能降温……”,“路面上结冰容易滑倒”。

2、欣赏冰雕图片,感受艺术的魅力。

四、幼儿动手制作彩色的冰1、共同讨论制作彩色冰的制作方法。

2、幼儿利用各种器皿、颜料制作彩色的水,自己喜欢什么颜色就做什么颜色的。

活动结束把制作好的彩色水放到阳台上,第二天欣赏自己冻的彩色冰,感受实验的乐趣。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足够的活动空间,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积极性都很高。

孩子们亲眼见证了水结成冰,冰化成水的过程。

激发了孩子们的求职欲望。

幼儿园探索活动《好玩的冰块》小班科学教案反思这篇文章共2364字。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反思引言幼儿园中班时期是幼儿认知和探索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科学活动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在本次科学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和观察,旨在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本次反思中,我们将总结活动的成功之处、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法,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活动概述本次科学活动的主题是“水中的奇迹”。

我们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式,让幼儿探索水的性质和特点,了解水的变化过程,并让他们动手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活动设计实验一:浸泡吸水纸目的:观察吸水纸在水中的变化过程,认识水的渗透性。

步骤: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吸水纸和一个小盘子。

2.让幼儿将吸水纸放入盘子中,观察吸水纸的变化。

3.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吸水纸吸收水的过程。

反思:通过这个实验,幼儿深入理解了水的渗透性,并体验到了水的吸收过程。

但是,在活动设计中,我们没有考虑到幼儿的注意力时间较短,可能导致他们在观察过程中出现分散注意力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引导问题,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并提高他们对观察对象的细致观察能力。

实验二:水的沸腾目的: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变化规律。

步骤:1.在实验室中设置一个装满水的锅炉。

2.引导幼儿观察水的表面逐渐升温,并沸腾的现象。

3.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沸腾过程的想法和感受。

反思:这个实验让幼儿亲眼目睹了水的沸腾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但是在活动设计中,我们没有很好地引导幼儿思考水的沸腾原因。

下一次活动,我们可以在实验前与幼儿进行简短的讨论,引导他们提出关于水的沸腾原因的猜想,并在实验后进行讨论和解释,加深他们对水的沸腾规律的理解。

实验三:冰的融化目的:观察冰的融化过程,理解物体的物态变化。

步骤:1.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冰块。

2.引导幼儿观察冰块的变化,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对冰的融化过程的想法。

中班科学活动会变得冰教案40篇

中班科学活动会变得冰教案40篇

中班科学活动会变得冰教案40篇《中班科学活动会变得冰教案4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科学活动会变得冰教案40篇!(1)中班科学教案《冰和水好神奇》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冬天到了,高原上又进入了一个寒冷的季节,一天早上由于头一天的一场大雪,使得教室门前结了很大的一块冰,来上学的时候幼儿们感到很好奇,因此特抓住幼儿的这一爱好,制定了本节课,让幼儿从活动中感知大自然的季节变化。

活动目标1.让幼儿感知四季变化使得冰和水发生的变化。

2.通过认知自然变化,初步建立热爱自然的意识。

3.在活动中锻炼幼儿四肢的协调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冰和水的变化难点:冰和水的变化过程活动准备若干冰块,热水几盆,活动过程一.游戏引导课前让幼儿做做热身操:小朋友们冬天到了,是不是感觉很冷啊,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做做操,让我们的小手小脚热起来好不好。

二.活动过程1.出示冰块并让孩子触摸冰块,向幼儿说明两点;第一点:冰块之所以又冷又硬,是因为放在冰箱里。

第二点:冰块加热后会变成水;2.在幼儿触摸冰块后,让幼儿说说摸了冰块后的感觉是怎样的。

(冷)3.将热水端到幼儿的面前让幼儿摸一摸热水,摸后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感觉。

4.为了证明第一条的两个观点,将冰块置于太阳下,定期观看,并告诉孩子冰块是如何融化的;5.冰块全部融化后,将冰水倒入玻璃杯,让孩子用手触摸感觉水的冰凉。

6.小朋友我们的大自然到了冬天就会很冷所以水就会变成冰块,可是夏天很热所以冰块就变回水了,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了我们很多东西,没有大自然我们就不能生存,所以小朋友要保护我们的大自然哦。

延伸活动:水是怎样变成冰的,在冰块盘上灌满水,放入冰箱,可多次重复此游戏。

教学反思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幼儿很感兴趣,但唯一的不足是整个游戏过程较短暂,使得能力弱的幼儿并没有实现目标的认知,在经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会把游戏过程再部署的更细致些,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完成目标的认知。

中班科学冰中取物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冰中取物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冰中取物教案反思在中班科学课上,我选择了“冰中取物”的主题进行教学。

通过这一主题,我旨在让孩子们了解冰的特性、学习如何使用工具取出冰中的物品,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这堂课上,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但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整个课程的内容安排清晰,并且与中班儿童的认知水平相匹配。

我以趣味性的课堂启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我向他们展示了一碗冰块,并让他们观察、摸摸,引导他们发现冰的冷、硬等特点。

然后,我向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把冰上的物品取出来呢?”通过这个问题,我引导孩子们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合作意识。

其次,我设计了一系列互动活动和实践操作,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探究和实验,亲自体验冰中取物的过程。

我准备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品,让孩子们试着用工具(如锤子、钳子、针等)去取出冰中的物品。

同时,我设置了小组合作的环节,让孩子们共同讨论并制定取物策略,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此外,我还引入了多媒体资源,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图片,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冰的特性和取物的方法。

这样的多媒体资源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也增加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然而,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虽然我采用了多种互动活动,但有些孩子过于害羞或 passively participate,没有积极参与其中。

我认识到需要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性,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如表扬或小礼品,来激励他们参与互动活动。

其次,我没有充分针对不同孩子的差异性进行个别化指导。

在课堂上,我发现有些孩子对工具的使用方式和技巧掌握较慢,而另一些孩子则迅速掌握并开始探索取物的过程。

我意识到作为教师,需要更多地观察和了解每个孩子的能力和需要,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支持。

可以设立小组轮换制度,让孩子们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促进他们的发展。

中班科学《冰中取物》教案附反思

中班科学《冰中取物》教案附反思

中班科学《冰中取物》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冰中取物》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神奇的冰》。

本节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幼儿观察冰的特性,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冰的融化过程,探索冰中取物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认识冰的特性,了解冰的融化过程,学会简单的冰中取物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珍惜水资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冰的特性,了解冰的融化过程。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科学原理进行冰中取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盐、勺子、杯子、热水、实验器材等。

学具:每组一份冰块、盐、勺子、杯子、热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冰块,引发幼儿对冰的好奇心,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冰是什么吗?冰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冰的特性,引导幼儿观察冰的外观、触感等。

讲解冰的融化过程,让幼儿了解冰是如何变成水的。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示范如何用盐和热水加速冰的融化,然后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4. 冰中取物实践活动(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冰块里面有一个小玩具,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取出来呢?”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冰中取物。

六、板书设计1. 冰的特性:无色、透明、冷、硬等。

2. 冰的融化过程:冰→ 水。

3. 冰中取物方法:盐、热水加速融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制作冰块,观察冰的融化过程,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充分了解了冰的特性、融化过程以及冰中取物的科学原理。

但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应加强对幼儿的引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其他冰中取物的方法,如用毛巾、阳光等,观察哪种方法更有效,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幼儿园中班好玩的冰教学反思3篇

幼儿园中班好玩的冰教学反思3篇

幼儿园中班好玩的冰教学反思3篇幼儿园中班好玩的冰教学反思篇1我们班孩子在刚开始,感知图形的颜色时候,他们还是区分的比较好的,可是在接下来感知形状的活动中,有许多小朋友把形状和颜色混在一起了,对于图形的形状搞不清了。

我们班的小朋友他们能够分辨清楚圆形和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难一区分,后来我一一给他们讲解,他们似乎也是半懂不懂,也许由于小班幼儿入园才两个多月,一些行为习惯的训练还没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对于进行游戏活动的材料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有小朋友拿着操作材料在参加活动,影响了活动的效果,过后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考虑不周,而至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只是活动的设计上还得动一番脑筋,有待改进。

对于这次开展的教学活动,虽然有不经人意之处,但是经过这次活动前前后后摸索学习,让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锻炼才会更好的成长。

幼儿园中班好玩的冰教学反思篇2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永恒的话题,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场所,无论教师怎样注意,也难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平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让幼儿被动的接受“你不能怎样,你不该怎样”,成人如此反复的强调只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

我们都知道,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很多时候不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

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那样,眼观六路,耳闻八方。

时刻不忘对孩子提出要求,孩子的一切行为都不能离开老师的视线。

在一次室内活动中,孩子们在各个区域玩耍,老师一转身就有孩子哭着跑过来告诉我:“老师,某某拿玩具砸到了我。

”我一看,扶安康小朋友的右胳膊上有些小擦伤。

几秒钟的时间里,我的一个转身就发生了。

对于孩子之间在一起玩耍,经常有争抢玩具的现象,老师一不留神孩子间有会有事情发生,面对变化万千的状态,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样避免不必要的事情发生呢?我们可以开展有关安全教育的谈话活动,如“我身边的危险”、看图讲述“谁对谁不对”、美术活动“我来设计安全标志”等。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干冰》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干冰》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干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认识干冰的特性和用途。

2. 观察干冰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 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1. 干冰:适量2. 热水:适量3. 面包片:适量4. 小容器:适量5. 笔记本、铅笔:每位幼儿一份6. 实验记录表格:每位幼儿一份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干冰,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大家看,这是什么?”引导幼儿讨论干冰的特点和用途。

2. 实验探究(15分钟)步骤一:观察干冰的特性- 教师将一小块干冰放在一个小容器中,放在讲台上展示给幼儿观察。

- 引导幼儿观察干冰的外观,问:“干冰是什么颜色的?”- 鼓励幼儿通过触摸干冰来感受其冰冷的特性。

步骤二:干冰的变化- 教师再次展示干冰,将热水倒入另一个小容器中。

- 引导幼儿预测干冰接触热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 教师放入干冰,观察干冰的变化,问:“干冰消失了吗?它变成了什么?”- 鼓励幼儿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上。

3. 实验总结(10分钟)- 引导幼儿回顾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 教师提问:“干冰为什么会消失?”- 鼓励幼儿尝试回答,引导他们认识到干冰在接触热水时发生了物质转变。

4. 拓展活动(10分钟)- 教师给幼儿分发面包片,并让他们将切割好的干冰放在面包片上。

- 引导幼儿观察干冰与面包片接触时产生的变化。

- 鼓励幼儿动手尝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5. 实践应用(10分钟)- 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干冰实验项目。

- 每个小组在实验记录表格上写下实验目的、材料、步骤和预期结果。

-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6. 总结延伸(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实验内容和实践经验。

-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干冰实验的感受和收获。

- 教师扩展教学,简单介绍干冰的其他应用领域。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神奇的干冰》的科学教案设计,幼儿在实践中对干冰的特性和变化进行了观察,并在实验中培养了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冷冷的冰》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冷冷的冰》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冷冷的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自然现象》,详细内容为“冷冷的冰”。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冰的特性,认识自然界中的冷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冰的成因,知道冰是水在低温下凝固而成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析自然界中冷现象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冰的形成过程,以及冰的特性。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析自然界中冷现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冰箱、温度计、放大镜、实验器材。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冰块,让幼儿观察冰块的外观,摸一摸,感受冰的冷。

(2)引导幼儿讨论:你们在哪里见过冰?冰是什么样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冰的形成过程,讲解冰的成因。

(2)引导幼儿观察冰的特性,如透明、冷、硬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冰块,记录冰的特征。

(2)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冰是冷的?冰和水有什么关系?4. 巩固知识(5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检验幼儿对冰的了解。

(2)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冰的特性。

5. 拓展延伸(5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讨论:除了冰,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冷现象?(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用冰块制作美丽的冰雕?六、板书设计1. 冰的成因:水在低温下凝固2. 冰的特性:透明、冷、硬3. 自然界中的冷现象:冰、雪、霜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记录冰的特性,并用自己的话描述。

答案:冰是透明的,冷的,硬的。

2. 作业题目:和家长一起制作冰雕,拍照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冰的成因和特性,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析自然界中冷现象的能力。

中班游戏做冰块教案反思

中班游戏做冰块教案反思

中班游戏做冰块教案反思
这是中班嬉戏做冰块教案反思,是优秀的中班嬉戏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的:
能坚持一段时间摆造型。

体验嬉戏的乐趣。

通过活动熬炼幼儿的跳动力量,让他们的身体得到熬炼。

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呈现出来。

活动预备:
对于儿歌已有阅历。

玩法指导:
1、大家一起念儿歌:"做冰块,做冰块,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方,有的园。

"
2、念到最终一个字时,每个幼儿都必需停住不动,并尽量摆出各种不同的身体造型,就像真的被冰"冻"住了一样。

3、如有幼儿动了,则要受惩处。

如让他伸出一只手,四周的同伴一起念:"你是一个小淘气,伸出手来打三下,一二三。

"轻轻地、象征性地打过后,嬉戏连续。

4、如没有人动,老师可说"太阳出来了,冰九化掉了",幼儿可以自由地动了。

5、嬉戏可反复进行。

规章及留意事项:
在嬉戏中能摆好造性坚持肯定的时间。

嬉戏中不去推挤其他孩子,能愿意的接受惩处。

教学反思:
幼儿的爱好特别浓,能乐观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争论的这个阶段,我应当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

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冰中取物》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冰中取物》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冰中取物》科学活动教案:冰中取物活动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物体的性质和变化的观察能力;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3. 让学生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验操作技能。

适用年级:中班教学准备:1. 需要的材料:冰块、热水、绳子、不同的小玩具等;2. 准备一个适当的教学环境,保证学生的安全。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前一天的教学内容,询问他们对冰的了解;2. 展示几块冰块,让学生观察、摸摸冰块的感觉。

步骤二:实验观察(15分钟)1. 将一个小玩具(如小车)放入一个小盒子中,将盒子加满水,然后放入冰箱中冷冻;2. 在冰箱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取出小盒子;3. 引导学生观察盒子的变化,并试图取出小玩具。

步骤三:教师示范(10分钟)1. 向学生解释冷冻的原理,即冷冻会让水变成固体状态的冰;2. 示范如何取出小盒子中的冰块中的小玩具:a. 将一些热水倒入一个容器中;b. 将冷冻的小盒子放入热水中;c. 等待几分钟后,再试图将小玩具取出。

步骤四:学生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每组观察、记录实验结果;2.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步骤五:结果讨论(10分钟)1. 要求学生将实验结果整理并记录,包括使用了多少时间才取出小玩具;2. 鼓励学生归纳总结冰的性质和变化的规律。

步骤六:小结(5分钟)1. 回顾今天的活动,学生的实验结果和发现;2. 提问:你们觉得冰是怎么变成水的?3. 作出答案,介绍冰的变化过程。

步骤七:作业布置(5分钟)1. 鼓励学生观察家庭中的冰箱,让他们思考冰箱是如何工作的,涉及到哪些科学知识;2. 要求学生回家向家长询问冰箱的工作原理,并做一个简单的记录。

活动延伸:1. 可以进一步探究冰的变化过程,例如将冰加热到不同的温度,观察冰的变化情况;2. 可以使用不同的水,如盐水、糖水等,观察冰的冻结温度和变化情况;3.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冰的用途和作用,例如在夏天中使用冰块的效果等。

制作冰的玩具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制作冰的玩具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制作冰的玩具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一、引入1.观察冰的性质和特点。

2.讨论孩子们了解的关于冰的知识。

3.提问:你们有没有制作过冰的玩具呢?4.通过提问让孩子们猜测怎样制作冰的玩具。

5.利用简单实验演示,教给孩子们制作“冰球”的方法。

二、实验1.准备材料:水、水杯、小球、冰块。

2.将水倒入水杯里,放入冰箱冷冻室里冻成冰块。

3.在小球上刷上一些色彩,可以用涂料、蜡笔、彩色粉末等。

4.取出冰块,将球放入水杯中,再倒入适量的水,使得小球埋在水中。

5.将水杯放入冰箱冷冻室,等约1小时左右让水凝结成冰。

6.将冰球取出来,小球就会留下一个球框的形状。

三、制作冰球1.孩子们可以用涂料、蜡笔或其他材料,把一个小球变成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形状。

2.按照实验中的方法,用水制作出一个冰球。

3.将彩色的小球放到冰水里面,等待凝固。

4.在冰球凝固后,小球就被固定到了冰球的中心。

这样制作出来的冰球就像一道美丽的彩虹,非常漂亮。

四、延伸1.孩子们可以用不同的物品替换小球,来制作不同的冰玩具。

例如,可以在水杯里放一朵花、或者一只小玩具,等冰块凝固后,就可以得到一个别致的冰玩具,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意和设计。

2.可以让孩子们多尝试几种不同的制作方法,来制作出更有创意的冰玩具,比如利用蒟蒻模具或其他的冰块包裹来制作。

这样的活动也可以增加孩子们的创意和动手能力,让他们感受到探索过程中的乐趣。

3.可以利用冰玩具进行一些游戏和比赛,让孩子们更加融入这个活动,也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乐观向上精神和合作意识。

五、结论在这个制作冰的玩具的科学教案中,我们通过教给孩子们制作“冰球”的方法,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意,也锻炼了他们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实现了科学教育的目标。

同时,孩子们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乐趣和快乐,增强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我们相信,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幼儿园冬天科学的教案反思

幼儿园冬天科学的教案反思

幼儿园冬天科学的教案反思教案背景本次教案针对的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主题为“冬天科学”,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同时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意识。

教案内容学习目标1.认识冬天的气象现象及其变化。

2.探究冬天中的物质,如冰、雪等的特性。

3.动手制作模型,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

4.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感受团队的快乐。

教学方式1.观察法:通过观察寒冷至极的天气,感受冬天的气象现象。

2.实验法:通过实验,动手制作模型,探究物质的状态变化以及物质特性。

3.互动法:通过团队合作,感受团队的乐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学习过程第一堂课1.老师与孩子们一起观察天气,了解气象现象。

2.老师给孩子们展示一些冬天的物质,如冰、雪等,并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摸索了解它们的特点。

第二堂课1.老师给孩子们讲解物质的状态变化以及相关知识点。

2.孩子们动手制作模型,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

第三堂课1.老师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制作一个冬天的场景模型。

2.每个小组的孩子们共同分工,一起完成模型制作。

3.完成后,每组的孩子们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通过分享活动来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效果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冬天的气象现象、物质特性和状态变化等相关知识,还进一步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由于本教案采用了寓教于乐的方式,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探究,促进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体验。

可改进之处1.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增强安全意识。

2.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科技元素,如VR等教学工具,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

3.教师可以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互动问答的形式,让孩子们更加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通过这次教学,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有关冬天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幼儿园科学课干冰教案中班

幼儿园科学课干冰教案中班

幼儿园科学课干冰教案中班目标:1. 通过亲身体验,让幼儿了解和探索干冰的特性;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3. 提高幼儿科学与想象力、创造力的结合能力。

材料准备:1. 干冰块;2. 温水;3. 安全手套和眼镜;4. 透明塑料杯;5. 小漏斗;6. 水。

活动流程:引入活动:1. 教师与幼儿围坐在一起,观察并讨论有关水的现象,如水会变成冰,冰会融化成水等。

探究干冰:1. 教师向幼儿展示干冰块,提醒幼儿不要触摸干冰,因为它非常冷。

教师戴上安全手套和眼镜,将干冰块放入透明塑料杯中。

2. 教师请幼儿围绕透明塑料杯,仔细观察干冰的特性,让他们描述、比较感受。

3. 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逐一引导讨论并解答,例如干冰为什么会冒烟、为什么会变成水,等等。

实验观察:1. 教师提供一些温水,并借助小漏斗将温水倒入带有干冰的杯子中。

2. 幼儿观察和描述干冰与温水的相互作用,例如产生水蒸气、水变冷等现象。

总结活动:1.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实验内容和观察到的现象。

2. 教师鼓励幼儿回答一些总结性问题,例如:“为什么干冰会冒烟?”、“为什么干冰会变成水?”。

3. 教师提供简单明了的解释,引导幼儿理解科学原理。

延伸活动:1. 教师可组织幼儿参与干冰和食物之间的实验,让幼儿观察、预测食物与干冰的影响。

2. 教师鼓励幼儿主动提出一些问题,共同探索干冰的更多有趣特性。

注意事项:1. 教师需提前进行风险评估,确保活动的安全性;2. 教师需与幼儿共同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如不触摸干冰、戴上安全手套和眼镜等;3. 完成活动后,教师需彻底清理所有干冰,确保幼儿的安全。

通过以上教案,幼儿在实践中能够亲身体验干冰的特性,并通过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培养观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科学活动中结合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活动玩冰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玩冰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让幼儿冰的名称,感受冰是冷的,引导幼儿懂得冰受热后会融化的特点,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玩冰教案吧。

设计意图:
在以往的科学教育中,较多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对幼儿情感、态度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则重视不够。

《玩冰》的设计就是想尝试通过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孩子从中发现知识,学习知识,学会技能,以达到获取经验,建构概念,培养能力的目的。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冰的名称,感受冰是冷的。

2、引导幼儿懂得冰受热后会融化的特点。

3、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冰块若干,冰水、温水、热水每组各一杯音乐《娃娃滑冰》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自由玩冰块,并说出玩冰块的感受。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很好玩的东西,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是什么。

2、请幼儿摸一摸,猜一猜摸到了什么。

3、幼儿自由玩冰块,并说说玩了冰块后手里感觉怎么样?
4、小结:冰握在手里的感觉是又冷又滑。

二、引导幼儿知道0摄式度以下水才结冰。

1、你在什么时候见过冰?水龙头会结冰吗?
2、为什么现在是冬天,我们屋里的水龙头没结冰呢?
3、小结:只有在0摄式度以下水才会结冰,我们屋里很暖和所以水龙头不结冰。

三、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

1、师:刚才玩的冰块是老师把水放在冰箱里结成的,里面放了一些彩色的纽扣,谁能想个办法把纽扣取出来?
2、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办法。

3、教师请大家想办法,做实验。

①摸摸三杯水,说说不同的感受。

②将三块冰放在三杯水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

(丰富词汇:融化)
③观察讨论:为什么热水里冰块化得快,冷水里化得慢?
④小结:冰块吸收热量后会融化,吸收热量越多化得越快,吸收热量少化得慢。

⑤让幼儿观察实验结果。

四、让幼儿观察刚才玩的冰块,思考讨论:
1、说说冰块有什么变化。

2、为什么冰块也融化了?
3、小结:手有热量,空气里也有热量,冰块吸收热量就融化了。

4、总结:刚才我们玩了冰块,冰是又冷又滑的,它受热后会融化成水。

听音乐随教师模仿滑冰动作出教室,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教学就是要通过情景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认知的兴奋,产生认知的冲突,形成思维的爆炸,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因此我在设计此节科学课时,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

我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孩子们感知了解水会结冰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其次,从幼儿实际出发,提供自我探究的空间,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

在教学中,利用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进行实验前的猜想,并将猜想记录在记录单上。

接着通过每人各自进行的小探索,让孩子发现冰的物理特性。

调动其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通过经验分享环节,帮助孩子们汇总探索结果,总结探索结论,又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活动的热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