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高二高三高考语文题试卷试题同步练习教案2008年备古诗文背诵鉴赏及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七2

合集下载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第8页。

共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考、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付梓.(zī)炮.(pào)烙栉.(zhì)沐锱.(zì)铢必较B、颔.(hàn)首亘.(gèn)古不恤.(xǔ)否.(fǒu)极泰来C、欲.(xìn)羡下乘.(chéng)隽.(juàn)永咸与.(yǔ)维新D、执拗.(niù)邂.(xiè)逅忐.(tǎn)忑便.(biàn)宜行事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诀巧磨砺赝品浅尝辄止B、赦免落寞蓬蒿好高骛远C、哂笑自诩告馨倍道兼程D、辍学倩影消弭功亏一匮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

②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③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

A、年轻以至踌躇满志B、年青以致踌躇满志C、年轻以致自鸣得意D、年青以至自鸣得意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站在村中心小学那几间破烂不堪的教室前(有两间的墙都倒塌了一半),感觉这里像是刚被敌机轰炸过。

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山东卷)

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山东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第一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仲(zhòng)裁阿(ē)谀入场券(quàn) 捕(pǔ)风捉影B、袅娜(nuó) 勒(lēi)紧嚼(jué)舌头百孔千疮(chuāng)C、精辟(pì) 躯壳(qiào) 横剖(pōu)面一语中的(dì)D、柏(bǎi)树模(mó)具配给(jǐ)制否(pǐ)极泰来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驰骋原生态疾风劲草吉人自有天象B、诀别声讯台震耳欲聋真金不怕火炼C、问侯顶梁柱目不暇接明人不说暗话D、受理高架桥粗制烂造在其位谋其政3、依次填入下列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乐观、自信,是金晶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1我从小性格就像个男孩子,记得那时很爱看电影《佐罗》○2看完后就觉得自己真的成了那里面的剑客○3这位被大学生称作“微笑天使”的姑娘笑着说○4后来在2001年我很自然地选择了学习击剑○5“我还是一个普通人”金晶与奥运志愿者面对面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其药效一般比较缓和..。

B、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时间,我就整顿..家务,让家里变得洁净、整齐、漂亮。

C、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

D、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高一高二高三高考语文题试卷试题同步练习教案阿房宫教案

高一高二高三高考语文题试卷试题同步练习教案阿房宫教案

阿房宫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二)懂得赋的特点。

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三)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二、难点、重点解析(一)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分析:要回答此问题,可参见自读提示。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

作者预感到唐玉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二)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分析:全文四段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段: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一层(段首前12字)两句偶句,交待建宫背后的巨大耗资。

二层(“覆压”……“直走咸阳”)写宫之宏伟规摸。

三层(“二川溶溶”……“不知西东”)渲染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

四层(“歌台暖响”……“气候不齐”)宫中人物活动。

第2段: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层(前6句)写供玩乐的宫人来源。

二层(“明星荧荧”……“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三层(余下各句)从珠宝陈设写荒淫,揭示抢掠行径。

第二部分(第3、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第3段:指出秦必亡之命运。

一层(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统治者只图私利不顾民槽,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湖北卷)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湖北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一、基础部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卓(zhuō)著质(zhǐ)量褒(bǒo)义词因噎(yē)废食B.比较(jiào) 恫吓(hè) 着(zhuó)重号熠熠(yì)生辉C.处(chù)理恪(kè)守瞭(liào)望哨刚愎(bì)自用D.供(gōng)应参与(yǔ) 骨(gǔ)子里装聋(lóng)作哑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鸿鹄之志如愿以偿以偏概全归纳演译B.冥思苦想自行其是风姿潇洒烟波浩荡C.气喘吁吁相辅相成匪夷所思安分守己D.蛊惑人心一愁莫展鼎力相助面容安详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听到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号啕痛哭,双手也情不自禁地颤抖起来。

B.王宝强在电影《天下无贼》中成功地扮演了胸无城府、朴实憨厚的傻根这一角色。

C.双塔镇医生王东东为了敛财,公然宣称注射他的免疫球蛋白即可预防EV71疫病。

D.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体谅,绝不能因一点小事就耿耿于怀。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见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B.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C.艾滋病(AIDS)是一种传染病,其病毒通过性接触或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侵入人体后,使人体丧失对病原体的免疫能力。

D.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动到各社区。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开班会时,班主任正式向全班同学宣布:学校这次征文比赛确定了两个主题:一是支持奥运,二是抗震救灾。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一、2008高考卷面失误分析2008年考纲对文言文阅读的具体阐述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并将这一要求分为“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三个层级,能力层级分别为BcE。

各省市的高考文言文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在掌握实词词义、虚词用法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又注意考查学生信息的筛选与提取以及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综合全国2008年高考学生答卷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失误1.忽视语境,缺乏分析推断考生不能准确辨析,究其原因,主要是语境意识不强,不能根据上下文推断该词的意思;综合分析能力差,不能从词性、结构、搭配等方面来综合推测;另外,也暴露出部分考生对实词的义项掌握不全面,遇到这些词语时,随意猜测一个了事,不会结合具体语境仔细辨析后再确定。

[例]2008年全国I卷第8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部使者檄刚抚定檄:文告B.刚遣长子迟喻贼喻:开导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稽:查考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杜:制止考生不能分析句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看不出名词“檄”后带了宾语“刚”(文章主人公廖刚),即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应作“传檄,用檄文征召”来理解,因此无法判断A项是不正确的一项。

正确答案:A。

2.基础不牢,不会以旧推新考生对虚词的基本用法,掌握不准确,特别是一些容易混淆的用法。

另外,对书本上的含有这些虚词的重要句子也不熟悉,不能用已知推未知。

[例]2008年某某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B.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c.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夫六国与奏皆诸侯,其势弱于秦D.使与之游,待之极厚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B项中的第一个“以”,连接的是句子“母夫人老”.为连词,作“因为”讲;第二个“以”则带宾语“之”,为介词,作“因”讲。

一些考生由于对“以“的这些基本用法掌握不好,以致做错。

2008年高考试题——语文(全国卷2)含答案和详解

2008年高考试题——语文(全国卷2)含答案和详解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全国Ⅱ)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9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悬想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迸.发(bèng)不掘不挠.(ráo)怆.然(chuàng)婀.娜多姿(ē)。

B.跻.身(jī)岿.然不动(kuī)女娲.(wō)谆.谆教导(zhūn)C.恫吓.(xià)病入膏肓.(huāng)浣.衣(huàn)神情尴尬.(gà)D.粗糙.(cāo)徘徊.观望(huái)糟粕.(pò)锲.而不舍(qiè)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产跟他嘻嘻哈俣,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高一高二高三高考语文题试卷试题同步练习教案长短句变换

高一高二高三高考语文题试卷试题同步练习教案长短句变换

高一高二高三高考语文题试卷试题同步练习教案长短句变换1.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使改写后的句子能强调出《水浒》的结构特点。

虽然就某一人物的故事作为独立短篇而言,《水浒》结构是有机的,但从全书整个结构看来,《红楼梦》比《水浒》更近于有机的结构。

2.用“音乐”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各种非理性的欲望,都可以在音乐中得到净化,那是指听众中那些敢于忏悔自己一生过错的人,敢于承认自己心底欲望的人,方才可以让各种欲望在音乐中得到净化。

3.下面是一段房地产广告,语序已被打乱,请以“城在江畔”为开头,调整其语序,做到衔接合理、匀整对称、韵律和谐。

赣水环绕,城在江畔,青山揽绿,别墅、楼阁、山林小径,人在园中,独为一体,屋在林下,楼在山前。

4.以“书籍”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能改变原意。

我们从书籍中了解到人类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局限,而且受到有关人的痛苦、幸福、愉悦、悲伤、烦恼、绝望、矛盾等种种复杂心理的启示。

5.以“金钱”开头,写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旨。

(不超过20字) 法律是神圣的,可悲的的一遇到金钱,法律就化为乌有;爱情是神圣的,可悲的是一遇到金钱,爱情就化为乌有;天下有尽真的真理,有尽善的道德,有尽美的事物,可悲的是现在都属于金钱之下,因金钱之有而有,因金钱之无而无了。

6.把下列句子改为强调玄武湖水自身的特点的句子。

与西湖的静绿不同,玄武湖的水是白的,又有波澜,俨然长江大河的气势。

7.改变下面句子强调的重点,使之赞美(肯定)松柏,不得改变句式结构。

美人蕉虽经不起风霜,一年一枯,但它一年就能长出一米多来;松柏虽顶风冒雪,千年长绿,但它一年只生长一寸左右。

8.把下面句子画线部分改为主动句。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掩盖、被断章取义、被歪曲篡改、被儒家学者拿去附会剥削阶级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21.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

“常形”是指显示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五香反映带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

在显示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

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边县中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二、艺术上的“变形”氛围广义和狭义两种。

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形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不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

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大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

”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

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含答案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含答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识别/博闻强识模仿/装模作样剥削/生吞活剥B.朝圣/朝令夕改提防/提心吊胆绿茵/绿林好汉C.箴言/缄默无言蠕动/耳濡目染粗犷/旷日持久D.湍急/惴惴不安讳言/经天纬地勘察/堪称一绝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D.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4.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

(不超过15个字)(3分)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

战略环境评价:5.有些高中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Ⅱ)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迸发(bèng)不掘不挠(ráo)怆然(chuàng)婀娜多姿(ē)。

B.跻身(jī)岿然不动(kuī)女娲(wō)谆谆教导(zhūn)C.恫吓(xià)病入膏肓(huāng)浣衣(huàn)神情尴尬(gà)D.粗糙(cāo)徘徊观望()糟粕(pò)锲而不舍(qiè)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产跟他嘻嘻哈俣,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B.该县认真实施"村村通"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到10月底,在全地区率先解决了农村百姓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C.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D.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铁路客车动车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

,,,,。

列车防火系统也很先进,重要设施都附有防火装置①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监控②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③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④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⑤无需人为干预A.②①⑤④③ B.②④①③⑤ C.⑤④③②① D.⑤④①③②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诗歌鉴赏题解析汇编)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诗歌鉴赏题解析汇编)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 括。(2分)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 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 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 析。(4分)
• (1)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下 片写朋友将去之地。 • (2)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 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 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 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
安徽卷
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 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 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 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 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 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 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 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 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 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 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6分)
广东卷 •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2008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加精)

2008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加精)

①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第Ⅰ卷一、1.【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多音字需要结合语境来分析。

A项中“圈养”的“圈”应读“juàn”,B项中“牛虻”的“虻”应读“mãng”,D项中“探本溯源”的“溯”应读“sù”。

C项的几个字读音完全正确。

】2、【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

B项中成语“量入为出”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量入为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家”和“出门”。

其他几项成语使用都是恰当的,A项“探囊取物”意思是“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

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C项“异曲同工”的意思是“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

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D项“出人意表”意思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3、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需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几种类型。

B项搭配不当和赘余,“增加”改为“增强”,删掉“发作”;C项成分残缺,“承担”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主持”后加“的工作”,“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缺主语,可在前面加上“这些工作”之类的主语;D项不合逻辑,可以把“反映”改为“看出”或“发现”,也可以删除“我们可以从”。

】4、【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

本段文字主要讲我国如何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注意句子间的因果关系,便可解答。

】二、5、【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

B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备受推崇”的是“浑天仪和浑象”,“圭表”是“广为世人所知”。

2008年北京卷高考语文真题及标准答案(完整版)

2008年北京卷高考语文真题及标准答案(完整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传媒难以起齿自诩.(yǔ)闭目塞.(sè)听B.芯片钩玄题要豢.(juàn)养车载.(zài)斗量C.转轨众口铄金执拗.(niù)半嗔.(chēn)半喜D.幅射赋于重任补给.(jǐ)便.(biàn)宜行事E.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位于日本藤川市海滨的聂耳纪念碑,用素净的大理石成,稍稍倾斜地平置于长方形基座上。

四周的石砌边缘内,着匀称的海滨卵石。

碑石“耳”字形,有如在地上的一只巨大的耳朵,日日夜夜倾听着大海的呼啸和浪涛之声。

A.雕铺呈贴B.塑铺像画C.塑摆像贴D.雕摆呈画E.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微软收购雅虎这场角逐,可谓两败俱伤,而让他们强大的对手谷歌渔翁得利....。

B.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C.一些老师担心,如果学生满足于网上搜索素材,很容易使写作流于复制和拼贴,这并非杞人忧天....。

D.上山路上,我们常找开等高线图察看,有的同学还用军事望远镜煞有介事....地东张西望,引来不少人围观。

E.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国水墨画的主要万分是墨,加以清水,在宣纸上浸染,互渗,通过不同浓淡反映不同审美趣味,被国人称为“墨宝”。

B.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C.由于环境污染,常继发厌氧细菌的严重感染,极易发生破伤风,致使在当地或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而死亡。

D.世界卫生组织这份一年一度的报告,提供了儿童与成人的死亡率、疾病谱以及吸烟饮酒等健康风险因素啬的最新资料。

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目诗作解析

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目诗作解析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诗作赏析编写黄平科(一)全国卷Ⅰ(河南、河北、山西、广西、陕西适用)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缩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蓬。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缩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赏析】《江间作四首》原作共四首,这里选第三首。

潘大临隐居黄州(今湖北黄冈),没有入仕途。

苏轼谪居黄州时,大临曾从之游,并跟他学诗。

黄庭坚对潘大临的诗才也很赞赏。

绍圣二年,苏、黄都被贬谪到边远的地方,此诗即作于其后不久。

诗从开始。

黄州濒临大江,赤鼻矶的石壁直插入江。

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周瑜打败曹操大军的赤壁古战场(真正的赤壁位于今湖北蒲圻),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

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游览,说不定还亲耳聆听过东坡的豪放歌声。

如今,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

西山重岭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

赤壁下临不测之深渊,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

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就像这滚滚东去的万叠浪涛一样流之无穷。

诗人从思古的幽情中省悟过来,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栖息在那里。

仰望天空,天空是如此开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

俱往矣,群雄争渡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潘大临是属于江西诗派,他的作品原有《柯山集》二卷,已佚。

高一高二高三高考语文题试卷试题同步练习教案2008年备古诗文背诵鉴赏及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七2

高一高二高三高考语文题试卷试题同步练习教案2008年备古诗文背诵鉴赏及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七2

高一高二高三高考语文题试卷试题同步练习教案2008年备古诗文背诵鉴赏及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七22008年备考古诗文背诵、鉴赏及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七一、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浊酒一杯家万里,。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3、夫夷以近,;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11 . (1)燕然未勒归无计将军白发征夫泪(2) 风急天高猿啸哀无边落木萧萧下(3) 则游者众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4)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解题探究】默写考的是精确记忆,不能写错别字,也不要字迹潦草而痛失可贵的1分或两分。

考试要分分必争!考的均是大纲规定的篇目,只要勤记,勤写,不会丢分的。

初中的内容也要去记忆,不要顾此失彼。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归燕诗①张九龄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①注:作者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以直言敢谏著称。

由于李林甫等毁谤,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

开元二十四年,张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

1、本诗从体裁来看是一首诗歌,借海燕主要表达了诗人的愿望。

(2分)2、该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一具体赏析。

(4分)答:10. 【答案示例】(1) 五言律诗;归隐。

【解题探究】该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基本知识的掌握,还有对全诗主旨的把握。

【答案示例】(2) 示例1:托物言志,海燕是自我的真实写照。

燕来燕归,一喜一悲,就是我的人生。

我出身贫寒,有幸得到朝廷的重用,忘记自我全身心地为君王和国家服务,但敌人陷害我,我无计可施,也不想和他争斗,还是做一个隐士更自在。

高中语文2008年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2320

高中语文2008年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2320

高中语文2008年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2019.10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

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

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

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

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

拜济丹阳太守。

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

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

”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

关羽围樊、襄阳。

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

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太祖如其言。

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

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

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

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

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

”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

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

”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

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

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

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

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

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固辞,不许。

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引:率领B.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徙:迁移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夺:改变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微:如果没有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的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B.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C.许割江南以封权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D.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⑥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A.①③⑤B.③④⑤C.①②⑥D.②④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2008年高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并附译文

2008年高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并附译文

2008年高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并附译文【篇一:2008年高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并附译文】谓即如此,何以示惩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c.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d.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是欲置我何地耶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

b项“从盗者使反业”是他安抚百姓的一个方面,“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是他直言抗争的语言表现,符合要求。

a项中,“昌民以刚为命”是廖刚安抚百姓的结果;c项中“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与“是欲置我何地耶”都不是直接表明廖刚“安抚百姓”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d项中“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一句是对圣上的劝谏之言,不能说是“敢于抗争”。

因而,a、c、d三项均不能选。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

他敢于直言,奏事议论无所避忌。

又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b.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

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战时打仗。

他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入侵。

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诸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粮少,因而要重耕战、行屯田,将校若既能打仗又能种田,应当给以优待。

d.廖刚敢于直言。

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

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

d项写廖刚敢于直言,原文是“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乞起”是“请求起用”的意思,这里说成“起用”,因此该项不正确。

200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综合阅读教案

200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综合阅读教案

200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综合阅读教案1.培养分析综合的能力。

2.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1.分析综合能力。

2.基本的阅读和解题技巧。

【导入专题】文言文语段的考查是高考语文比较稳定的一种题型。

前几讲从实词、虚词、句式和翻译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的整理和强化,本专题从分析综合的能力点出发整体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

【考纲解读】“分析综合”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

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并且对这些部分作独立的研究;综合就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再现事物各部分多种多样的、丰富的内在联系。

分析是细节性的、局部性的研究,只针对某一点进行独立研究;综合是整体性的、全局性的研究,既要忠于原文又要超越原文,进行通盘思考。

分析综合不是互相孤立、可以截然分开的,分析以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为前提,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的全面、深刻的认识。

一般思维是先综合后分析再综合。

(一)筛选文中的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建立在对文句理解基础之上的,它要求站在对原文整体认知的高度,从若干个备选分项中排除干扰因素,选取与试题要求相适应的信息。

1、考点概述筛选并提取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可以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所供材料的目的。

这种信息的筛选和提取,最常见的是定向考查,即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找出全部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

这种定向信息的筛选和提取,除编组考查外,还采用对某一具体问题直接提问的方式。

2、历年高考试题涉及提取信息的内容①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②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③反应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④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

3、信息筛选试题题型①对某一问题直接提问。

如:以下各句中,构成李衡相“奔魏”的原因的一组是(具体材料及备选项略)②对某一方面的综合信息进行筛选和辨识。

如: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苏琼处事艺术的一组是(具体材料及备选项略)③提取信息题解题思路A、整体把握文意或段意,以便根据上下文把握备选材料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备考古诗文背诵、鉴赏及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七一、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浊酒一杯家万里,。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3、夫夷以近,;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11 . (1)燕然未勒归无计将军白发征夫泪(2) 风急天高猿啸哀无边落木萧萧下(3) 则游者众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4)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解题探究】默写考的是精确记忆,不能写错别字,也不要字迹潦草而痛失可贵的1分或两分。

考试要分分必争!考的均是大纲规定的篇目,只要勤记,勤写,不会丢分的。

初中的内容也要去记忆,不要顾此失彼。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归燕诗①张九龄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①注:作者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以直言敢谏著称。

由于李林甫等毁谤,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

开元二十四年,张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

1、本诗从体裁来看是一首诗歌,借海燕主要表达了诗人的愿望。

(2分)2、该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一具体赏析。

(4分)答:10. 【答案示例】(1) 五言律诗;归隐。

【解题探究】该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基本知识的掌握,还有对全诗主旨的把握。

【答案示例】(2) 示例1:托物言志,海燕是自我的真实写照。

燕来燕归,一喜一悲,就是我的人生。

我出身贫寒,有幸得到朝廷的重用,忘记自我全身心地为君王和国家服务,但敌人陷害我,我无计可施,也不想和他争斗,还是做一个隐士更自在。

示例2 对比手法运用之妙。

海燕与鹰隼形成鲜明对比,一个卑微而自谦,一个强大而狡猾;一个为朝廷忠心耿耿,一个陷害忠良。

海燕来时与归时暗含对比,来时春光明媚,其喜气洋洋,勤奋工作;归时秋已降临,其悲愤之至而后平静,做出了隐居决定。

(也可谈付出与收获对比)示例3 拟人手法运用让诗歌的情调摇曳多姿。

海燕有自知之明,他没有忘记过去,只是倍感机遇的难得,所以忙碌不停,不去想自己的身份,尽显自己的才华与心智。

但鹰隼无理猜忌让他猛然醒悟,他非常大度地向对方表明心志。

【解题探究】还可以从比喻和象征的角度谈。

注意在明辨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大胆体悟,然后运用有品位,有韵味的语言去表达,切忌语言贫乏无活力。

【诗歌鉴赏】这是一首咏物诗,叙述和议论多于精工细雕的刻画,但妙用比兴、寓意深长。

诗从海燕“微眇”写起,隐寓诗人自己出身微贱,是从民间来的,不象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

“乘春亦暂来”句,表明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如燕子春来秋去,是不会久留的。

中间四句,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作巢,来隐寓自己在朝廷为相,日夜辛劳,惨淡经营。

“绣户”、“华堂”和“玉堂”,都是隐喻朝廷。

末句是告诫李林甫: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你不必猜忌、中伤我,我要退隐了。

全诗对仗工整,语言朴素,风格清淡。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壅塞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

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

无自至则壅。

秦缪公时,戎强大。

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

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

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

秦寇果至,戎主醉而卧於樽下,卒生缚而擒之。

未擒则不可知,已擒则又不知。

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

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 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

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 宋王因怒而诎杀之。

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

如此者三,其後又使人往视。

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

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

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

将若何?” 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

”於是报於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

”王大喜。

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

”王多赐之金。

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於他国。

夫登山而视牛若羊,视羊若豚,牛之性不若羊,羊之性不若豚,所自视之势过也。

而因怒於牛羊之小也,此狂夫之大者。

狂而以行赏罚,此戴氏之所以绝也。

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

”齐王曰:“子无辞也。

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

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凡说之行也,道不智听智,从自非受是也。

今自以贤过於尧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

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

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选自《吕氏春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自至则壅.堵塞B.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牲畜C.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料想D.所自视之势过.也。

错误5 .B 考查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般要结合语法知识和语境具体分析. B项中“宰”有很多义项,如县令,主宰,宰杀,宰相,官吏通称等,这里用本义,指奴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乡之.死者宜矣B.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不足以.当此大任也C.有且.先夫死者死彼且.胡可以开说哉D.为.王视齐寇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6 .B 考查虚词,例句全部来自文内。

B项中的两个“以”,都是连词,但前一个表原因,译为”因为”,后一个表目的,译为”来”。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具体表现亡国之主不听劝阻和及其后果的一组是(3分) ()A.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戎主醉而卧於樽下,卒生缚而擒之B.宋王又怒诎杀之王自投车上,驰而走C.子无辞也说必不入,不闻存君D.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7 .D 新题型,把既表现“不听劝阻”又表现“及其后果”句子组合一起进行筛选,难度更大,较以前题型而言. D项第一句表现的是齐宣王的虚荣,喜欢别人的夸赞。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缪公用计让戎主丧失警惕而找准时机偷袭少数民族戎。

戎主不听身边人的劝告,中了圈套而被生擒。

B.宋王不分忠奸,听信佞臣的话,竟然次次处死报告实情的侦查人员。

逼得一人报告假军情而获得奖赏。

C.齐王自高自大,认为自己的才华超过尧舜。

D.齐宣王喜爱射箭,但箭术无长进,原因是佞臣奉承他,讲假话,使其不知自己拉弓所用的真正力气大小。

8 .D 该题考查对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

设题遵循原文所列举君王的顺序。

D项错误,犯了无中生有,杜撰事实的毛病。

原文并没有谈及齐宣王的箭术有无无长进。

5、断句和翻译。

(9分)(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相关句子断句。

(3分)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9.(1)答案: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解题探究】断句是新课程考试大纲要求重点检测的。

解答时要联系语境,整体把握其大意,然后根据句式特点(特别是对称句和判断句)和常用的虚词来断句。

此题抓住两个主语“世之直士”和“乱国之主”,两个表判断的虚词“也”,还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故”是解题的关键。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

(2分)答:②凡说之行也,道不智听智,从自非受是也。

(4分)答:9.(2)答案①(君王)不能够接受臣子的直谏就没有办法听到真实的情况,而贤人就不会来归顺(他).②凡是以这种行事方式为快乐的君王,所走就会是不认为听从智者的见解是明智的道路,从此就不会接受正确的意见.【解题探究】翻译时一定要坚持直译为主的原则,要掌握句式的特点,准确翻译关键实词与虚词。

①中“过”,做过错讲;“道”,做办法或者途径讲;“善”,形用名,做贤人讲。

前面一个分句缺主语“君王”或“他”,要补充。

②中“说”,读yuè,意动用法,可译为”把……当作快乐”;“道”,用作动词,取道。

两个“智”,其一意动用法,可译为“把……看作聪明的事情”,其二形用名,可译为“智者”; “是”,形用名, 可译为“正确的意见”.【参考译文】亡国的君王不可以向他直谏。

如此就没有办法听到真实的情况,从而贤人就不会来归顺。

如此,他的思想就会受到蒙蔽.秦缪公在位的时候,少数民族戎很强大. 秦缪公送给戎主一些年芳十六的女乐师和好的奴隶. 戎主因此非常高兴,日夜不停多次饮酒品尝美味. 身边告诉他秦国的贼兵已经来到国境的臣子,竟然被他拉开弓箭射杀. 秦国的贼兵果真到了, 戎主还醉卧在酒杯下.最终活活地被捉住绑缚起来.没有被捉住前不听忠告,捉住后也不明其原因.即使有善于说服君王的臣子,面对象这样的主子又能如何呢?齐国攻打宋国,宋王派人去侦察齐军到了什么地方。

派去的人回来说:“齐寇已经临近了,国人都已经恐慌了。

”左右近臣都对宋王说:“这就是所谓‘肉自己招致虫害’啊!凭着宋国的强大、齐兵的虚弱,怎么可能这样?”于是宋王大怒,屈杀了先前派去侦察的人。

接着又派人去察看,派去的人的回报仍与前一个人的一样,宋王又一次大怒,仍屈杀了他。

这样的事接连发生了多次。

后来又派人去察看,这时齐军确实已经临近了,国人确实已经恐慌了。

所派的这人在路上遇到了他的哥哥。

他哥哥对他说:“国家已经十分危险了,你还要到哪里去?”弟弟说:“去替君主察看齐寇。

想不到齐寇已经离得这么近,国人已经这么恐慌。

现在私自担心的是,先前察看齐军动静的人都是因为回报齐军迫近而被屈杀的。

如今我回报真情是死,不回报真情也是一死。

这该如何是好呢?”他哥哥说:“如果回报真情,你会比国破后被杀的人先死,比逃跑的人先逃跑。

”于是被派去的人回报宋王说:“根本没看到齐军在哪里,国人也非常安定。

”宋王十分高兴。

左右近臣都说:“可见先前被杀的人是该杀的了!”宋王就赐给这个人很多金钱。

齐兵一到,宋王自己跳上车,急急忙忙逃命去了,这个人得以迁居他国,生活非常富裕。

登上高山往下看,就会觉得牛像羊一样,羊像小猪一样。

牛其实不像羊那样小,羊其实也不像小猪那样小,之所以觉得它们如此,是因为观察它们时所站的地势不对。

如果因对牛羊这样小而发怒,这种人可算是头等的狂夫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