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病案分析专题报告
中医针灸疗法对腰肌劳损的疗效评估
中医针灸疗法对腰肌劳损的疗效评估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腰痛疾病,主要由于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过度劳累或腰部受伤等原因引起。
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是一种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在处理腰肌劳损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
本文将对中医针灸疗法在治疗腰肌劳损方面的疗效进行评估。
1. 中医针灸疗法的基本原理中医针灸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疗法。
根据中医理论,腰肌劳损是由于气血不畅、气滞血瘀所致的。
中医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消除气滞血瘀,从而缓解腰肌劳损引起的痛苦。
2. 针刺疗法在腰肌劳损中的应用针刺疗法是中医针灸的核心疗法之一。
在腰肌劳损的治疗中,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刺激神经末梢,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和新陈代谢,从而加速腰肌劳损的康复过程。
3. 艾灸疗法在腰肌劳损中的应用艾灸疗法是中医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腰肌劳损的治疗中,通过艾灸特定穴位,可以温通经络,疏通气血,消除湿气和寒气等病理因素,从而减轻腰背部的疼痛和不适感。
4. 中医针灸疗法与其他疗法的比较中医针灸疗法相比于传统的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在腰肌劳损的治疗中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首先,针灸疗法是非药物治疗方法,避免了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
其次,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刺激,个性化地进行治疗,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此外,针灸疗法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促进整体健康。
5. 中医针灸疗法的临床应用中医针灸疗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腰肌劳损的治疗。
通过临床观察和研究,发现大多数腰肌劳损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后疼痛得到明显缓解,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尽管存在个体差异,但整体来看,中医针灸疗法在治疗腰肌劳损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疗法是一种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对于腰肌劳损具有明显的疗效。
通过针刺和艾灸等手段,可以调整气血运行,消除气滞血瘀,从而减轻腰肌劳损引起的痛苦。
针灸推拿综合疗法在腰肌劳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针灸推拿综合疗法在腰肌劳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针灸推拿综合疗法在腰肌劳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方法将我院2017年3月~2019年1月确诊并收治的64名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临床组及对照组各32人。
对照组患者应用针灸疗法进行施治,临床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应用推拿手法进行施治。
疗程结束后比照两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
结果临床组总有效率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P<0.05)。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腰椎前屈及后伸幅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腰椎前屈及后伸幅度均显著改善(P<0.05),临床组其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腰肌劳损应用针灸推拿综合疗法收效显著,患者其腰部疼痛、腰部活动功能障碍显著改善,其腰部的前屈及后伸幅度显著增加。
关键词:腰肌劳损;针灸;推拿在临床上,常年从事重体力劳动、站立或久坐,腰部肌肉组织即可发生异常病变,或为损伤性病变、或为粘连性病变。
最终导致肌肉相应的供血血管发生痉挛或狭窄,诱发腰部肌肉缺血,进而诱发缺血性损伤及慢性应激炎症。
常见的发病部位为腰骶部的肌肉及筋膜等。
此病患者突出症状即为腰痛,且时而发作时而缓解,发病位置不定,可双侧疼痛也可单侧疼痛。
一般在久坐、久站或高负荷运动或劳动后可诱发或恶化,进行一定的休养痛感可逐渐消散。
本病应用现代医学手段,仅能实施抗炎镇痛治疗,但此类药物无法从根本上显著缓解症状,改善病变,只能是减轻神经系统的痛觉反射。
事实上,自古以来,祖国医学在腰肌劳损的治疗上即有明显的临床优势,通过针灸推拿对本病实施治疗效果非常突出。
我院近年来即开展了腰肌劳损应用针灸推拿综合疗法的临床研究,收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遴选病例均为我院2017年3月~2019年1月确诊并收治的腰肌劳损患者,合计64人。
其中男38人、女26人。
患者年龄31~67(40.18±8.35)岁。
腰痛针灸病历
腰痛针灸病历
患者信息:
姓名:XX
性别:女
年龄:45岁
职业:办公室职员
主诉:
腰痛持续三个月,加重一周。
疼痛位于腰部正中及两侧,伴有局部肌肉紧张和僵硬感。
久坐、久站或劳累后疼痛加剧,休息后稍有缓解。
病史摘要:
患者三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自行贴敷膏药及口服止痛药,效果不佳。
一周前疼痛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既往无腰部外伤史,无手术史,无其他慢性疾病。
体格检查:
腰部活动轻度受限,局部压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无神经根受压症状。
诊断: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腰肌劳损可能性大)
治疗方案:
1. 针灸治疗:选取肾俞、命门、腰阳关、委中、阿是穴等穴位进行针刺,配合电针刺激,以增强疗效。
每周治疗三次,共治疗四周。
2. 中药热敷:使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中药进行热敷,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3. 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腰部肌肉锻炼,如桥式运动、飞燕式运动等,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治疗过程记录:
第一次治疗后,患者自觉腰痛有所减轻,局部肌肉紧张感缓解。
治疗一周后,患者腰痛明显减轻,久坐、久站后疼痛不再加剧。
治疗四周后,患者腰痛基本消失,腰部活动自如,无压痛感。
治疗结果:
经过四周的针灸治疗及中药热敷、康复锻炼,患者腰痛症状完全消失,腰部功能恢复正常。
建议患者继续加强腰部肌肉锻炼,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期随访。
随访记录:
随访三个月,患者腰痛未再复发,生活和工作恢复正常。
针灸推拿相关病例报告
针灸推拿相关病例报告针灸推拿相关病例报告病例:腰肌劳损患者:王先生,27岁,男性主诉:右侧腰痛、僵硬,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病史:王先生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久坐少动。
近一个月来感到右侧腰部酸痛、僵硬,逐渐加重,尤其是活动后会感到明显的不适。
他曾用过一些痛经药,但效果有限。
体格检查:右侧腰部有明显的压痛点,活动受限,右侧腰肌明显紧张。
诊断:腰肌劳损治疗方案:采用针灸推拿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针灸、推拿和理疗。
针灸治疗:使用针灸直接对痛点进行刺激,选择符合腰部肌肉解析的穴位,如中脘、膈俞、肾俞等。
每次治疗时间约30分钟,每周2次,共进行了5次。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来放松腰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与水肿,降低疼痛感。
每次治疗时间约20分钟,每周2次,共进行了5次。
理疗:同时配合理疗,包括热敷、拔罐和艾灸等,以促进腰部肌肉的放松和血液循环的恢复。
疗效评估:治疗后,王先生的腰痛明显减轻,活动范围增加,能够进行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
腰肌松弛,压痛明显减轻。
讨论: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办公室病,主要由于长时间保持相同的姿势,使腰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导致疼痛和僵硬。
针灸推拿治疗通过直接刺激穴位、放松肌肉和改善血液循环,可以有效缓解腰肌劳损的症状。
结合针灸、推拿和理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总结:针灸和推拿是传统中医疗法中常用于治疗腰肌劳损的方法。
通过刺激穴位、放松肌肉和改善血液循环,可以减轻疼痛、恢复肌肉功能。
综合针灸推拿治疗方案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针灸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的治疗方法,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密集型温针灸治疗腰肌劳损60例临床观察
密集型温针灸治疗腰肌劳损60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密集型温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治疗组30例患者采用密集型温针灸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电针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
结论:密集型温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疗效显著。
标签:腰肌劳损;密集型温针灸;临床观察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腰背肌筋膜炎”或“肌纤维组织炎”等,祖国医学称为寒湿腰痛或肾虚腰痛,多由于长期腰部过度疲劳,使得局部缺血,肌肉痉挛,代谢产物积累导致组织变性,或者由于腰部急性损伤又未及时根治,使局部形成无菌性炎症,反复刺激使组织变性,刺激神经末梢而产生疼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以40~70岁的人群为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现将2年来采用密集型温针灸治疗腰肌劳损60例临床研究的有关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病区临床治疗的患者60例。
随机均分为2组。
治疗组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40~75岁,平均(57.77±12.19)岁;病程10d至3年,平均(6.33±9.16)个月。
对照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42~76岁,平均(57.90±12.10)岁;病程15d至3.1年,平均(7.72±10.35)个月。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按照1995年实施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1)主要症状为腰或腰骶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及由此引起的失眠。
2)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训练负荷加大而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训练过度又加重。
3)弯腰训练时困难。
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头击腰部以缓解疼痛。
4)腰部可有广泛压痛,多在骶棘肌处,髂骨脊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点处或腰椎横突处。
中医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的难点与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的难点与研究进展腰肌劳损是指腰椎周围肌肉因力量过度或姿势异常而造成的疼痛和不适感,是一种常见的腰背痛症。
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腰肌劳损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腰肌劳损的治疗仍存在一些难点,本文将对这些难点进行探讨,并介绍相关的研究进展。
一、难点分析1. 难点一:病因复杂多样腰肌劳损的病因较为复杂,包括劳累过度、姿势不良、过度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不同的病因导致的腰肌劳损表现和治疗方法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针灸治疗的个体化需求较高。
2. 难点二:针灸治疗技术要求高中医针灸治疗腰肌劳损需要针对不同病因和病情,选择相应的穴位和疗法。
针灸操作需要医师技术娴熟、经验丰富,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需求有准确的判断和把握。
3. 难点三:有效性和疗效缺乏统一标准腰肌劳损的治疗效果往往因个体差异而存在差异,临床上缺乏针对腰肌劳损的统一疗效评估标准。
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的可比性较差,使得对针灸治疗的效果评估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
二、研究进展目前,针对腰肌劳损的针灸治疗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重要进展。
1. 穴位选择与疗效研究一些研究关注针灸疗法中的穴位选择和疗效评估。
例如,有研究将独刺法与传统多穴位刺激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独刺法在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此外,也有研究发现腧穴刺激对于缓解腰肌劳损的疼痛和不适感具有显著疗效。
2. 针刺技术改进与创新为了提高针灸治疗的疗效,一些研究对针刺技术进行了改进与创新。
例如,有研究通过在传统穴位周围加针刺或环刺激,提高了腰肌劳损的治疗效果。
另外,一些研究结合了其他疗法,如电针、艾灸等,形成了针灸联合治疗的新方法。
3. 针灸与其他疗法的综合应用除了单独应用针灸治疗,一些研究也探索了针灸与其他疗法的综合应用。
例如,有研究将针灸与草药煎液联合使用,观察了其对腰肌劳损的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针灸联合草药治疗可以显著缓解腰肌劳损的症状。
三、结论中医针灸治疗腰肌劳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疗效,但仍面临着一些难点。
方剑乔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经验浅析
肌 紧张明显 , 严 重者可伴有体位 固定 , 行走 困难 , 腰部活
动受 限等症状和 体征 ; 深层骶棘 肌损伤则无 明显腰部压
痛、 叩击 痛 , 部 分患 者有 深 压痛 , 不 伴有 明显 的行 走 困
劳损 。 中医诊 断 : 腰痹( 寒 凝瘀滞 型 ) 。 治拟 : 温经 通络止 痛。 选双 侧 肾俞 、 大肠 俞 、 ~ 夹 脊穴 、 志室 、 腰 眼等 穴 。
关键 词 腰 肌 劳损 针 灸疗法 方剑 乔 临床经验
方剑 乔教授 系全 国名 老 中医药专 家传 承工作 室专
家、 浙江省名 中医 , 临床善用针灸 治疗各类痛证 , 在治疗
腰 肌劳损 方面 收效显 著 。 笔 者有幸 师从 方师 , 特将 其针
明, 一般单侧肌 紧张 明显 , 严 重者伴 有脊柱偏离 中线 , 双 肩 和肩胛骨高低不 平等 。
规律 研 究 , 编号 : 2 0 1 4 Z A 0 5 9
常规针 刺后 行平 补平 泻法 。 大 肠俞 行温 针灸 2 壮, 连接 “ 肾俞 ” 和“ 大 肠俞 ” 行T E A S 疗法 , 频率 2 H z , 强 度 以患者
: I c 基金 项 目 : 全 国名 老 中 医药专 家传 承工作 室建设 项 目 方剑 乔 名老 中医药 专 家传 承 工作 室 , 编号: 国 中医药人教 发 [ 2 0 1 3 ] 4 7 号; 浙 江省 名 老 中 医专 家传 承 工 作 室建 设 项 目方 剑乔 名老 中医专 家传 承 工作 室, 编号: G Z S 2 0 1 2 0 1 4 ; 浙 江省 中 医药科技 计 划 项 目方剑 乔教 授针 灸 治痛 学术 思 想及其 用 穴
腰肌劳损针灸治验浅析
将针尖刺 向下肢 ,能促经气下行 ;听 宫穴刺 以补法 ,进 针后只 以捻转手法行针 ,拇指偏重 向前推 ,不提插 ;以 平补平泻手法针 刺阴陵泉健脾祛湿 。留针 3 分钟 。因患 0 者小便频数 ,夜尿较多 ,出针后 以艾条温灸关元穴 与中 极穴 ,加强 固摄与气化功能 。嘱其 回家后仍可 以艾条温 灸腹 部神 阙、气海 、关元等穴位 ,加强疗效 。 三诊 :患者诉经 昨 日治疗后 ,耳鸣及眩晕症状减轻 , 精 神改善 ,思食 ,小便次数减少 ,昨晚夜尿 1次 。察其 舌 脉,舌淡苔薄 ,脉细 ,故为前法合度 ,症续改善 ,取 穴: 百会 、 翳风 ( ) 命 门、 双 、 大肠俞 ( ) 阳陵泉 ( ) 双 、 双 。 百会 、命 门、大肠俞均 以补法刺 之;以平补平泻刺翳风 、 阳陵泉,进针后只 以捻转手法行针导气 ,不提插 。配 以 艾灸膈俞 ( ) 双 、足三里 ( ) 双 。留针 3 m n 0 i。 四诊: 患者喜诉经 3 天针治后, 困扰多年之腰痛消失 , 现步履如常,腰部活动 自如,食欲增进 ,已无耳鸣眩晕。 视之精神爽利 ,察其舌苔薄润 ,脉平 ,病已愈 ,乃除去右 耳之贴压,治疗守上方巩 固疗效。嘱其平素注意避免腰部 受寒 ,适当参加运动 ,可预防发作、增 强体质。 按 :本病证属 肾气亏虚 ,寒湿阻络 ,治疗重在壮腰 、 健脾 、补 肾。补法针刺 肾俞健 肾壮腰 ;气海俞调补 阳气 ; 大肠俞 能疏通局部 经气 ;脾俞健脾祛 湿 ;诸 穴合 用达温 寒祛 湿、补 肾壮腰 、疏 通膀胱 经经脉 而去腰 酸痛之 功 ; 命 门通督脉 ,刺之 能治虚损腰 痛。阳陵泉刺之 能疏 筋活 络 而去腰 痛。泻刺委 中有通络 活血之 效。 因患者兼有眩 晕耳呜 、食欲 不振之讧 ,故刺 听宫、 翳风能直接调 和耳 部 气机 而去呜音 ;补刺 百会 以升 清阳而定眩晕 ;阴陵泉 健脾祛湿 而增食欲 。患者肾气亏虚 ,气虚 则固摄无 力, 故夜尿频数 ,除针刺补 肾穴位 外,配以艾条 温灸关元 、 中极 ,可加 强固摄与 气化功能 而治夜尿 。膈俞 为血之会 穴 ,关元俞能 治风寒 劳损腰痛 ,两穴温灸共奏补益血气,
针刺治疗腰间盘突出之腰痛案例分析
针刺治疗腰间盘突出之腰痛案例分析王某,女,28Y,自由职业。
2010年3月21日来诊。
自诉:3年前,因腰部外伤致腰间盘突出(当时医院拍片示:L4-5椎间盘向后突出,余无异常)。
经某医院治疗后康复。
近日,因腰扭伤后复发而来寻求针灸治疗。
证见:痛苦面容,腰不能前屈后伸,动则腰部痛甚,无下肢放射痛,但可自主慢行、轻移步,余无不适。
查体:腰前屈后伸10度,左右侧弯10度,直腿抬高试验(-),L4-5椎体棘突及椎旁压痛明显。
诊断:腰突急性发作。
处理:给予针刺治疗。
方法:取人中穴(双),后溪穴(双),悬钟穴(双)。
患者端坐位,三穴均常规针刺。
先刺人中,再刺后溪,后刺悬钟。
刺后溪时,针尖指向劳宫穴。
悬钟得气后,针尖斜向上巨虚穴。
人中,后溪平补平泻即可,且需间断行针20-30min。
悬钟穴针刺得气后需强刺激,间断行针8-10min后即可出针。
然后,患者带针进行腰部的各方向运动以带动腰部气血运行,比如:作下蹲、前屈、后伸、左右侧弯等等。
此患者按上法针后,1次疼痛大减,前屈、后伸幅度大为增加,2-3次后腰基本不痛,7次腰恢复如常。
临床痊愈。
并嘱其平时注意腰部保养。
体会:(1)上法对各种急慢性腰痛皆有佳效,举凡急性腰扭伤,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针灸临床常见之疾用之皆有显效。
(2)人中为督脉穴,督脉为阳脉之海。
后溪为手太阳之穴,手足太阳同气相求,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针之可疏通太阳经和督脉经气。
悬钟为足少阳经穴,为八会穴之髓会。
三穴共针之可疏通督脉、足太阳经、足少阳脉气,提振腰部诸阳,阳气盛则经络通,通则不痛。
(3)腰突通常有几个常见之痛点,治法各有不同。
即腰部痛点,一般在突出之椎体棘突及棘突旁。
臀部痛点。
承扶穴痛点。
委中穴痛点。
昆仑穴痛点。
放射痛一般两条线:膀胱经一线和少阳经一线。
5年前,余治腰突之腰痛一般选“靳三针之腰三针”即两侧肾俞,两侧大肠俞,两侧委中穴,随证加减之。
偶或对证状轻者,以单穴疗法治之,如选后顶穴,针刺方法很重要:中央型的针尖朝向风府穴刺入1.2寸左右。
针灸病例深度剖析
针灸病例深度剖析1. 病例基本信息1.1 患者信息- 姓名:张三- 年龄:35岁- 性别:男- 职业:职员- 就诊时间:2023年2月15日1.2 病例摘要患者张三,35岁男性,职员。
因“腰痛伴右下肢放射痛”就诊。
患者自诉疼痛已持续3个月,加重1周。
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药物治疗及按摩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
2. 病例分析2.1 诊断分析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发生退变、破裂,导致髓核组织突出至椎管内或椎间孔外,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2.2 针灸治疗原则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则为疏经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调整骨骼。
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调整腰椎力学平衡的目的。
3. 针灸治疗方案3.1 治疗方案1. 选用穴位:阿是穴、腰痛点、大肠俞、关元俞、委中、足三里。
2. 操作方法:采用毫针刺法,进针后行捻转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
3. 治疗频率: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4周。
3.2 辅助治疗1. 拔罐疗法:在腰背部疼痛区域进行拔罐,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2. 红外线照射:照射腰背部疼痛区域,以促进炎症吸收,缓解疼痛。
4. 病例追踪与评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周进行一次病情评估,主要包括疼痛程度、疼痛范围、活动受限程度等方面的评估。
治疗4周后,患者腰痛及右下肢放射痛明显缓解,活动受限程度减轻。
继续巩固治疗,以期达到最佳疗效。
5. 结论本病例中,患者张三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腰痛及右下肢放射痛,经过针灸治疗,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副作用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但在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结合其他疗法,以达到最佳疗效。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肾虚型腰肌劳损30例疗效观察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肾虚型腰肌劳损30例疗效观察目的通过针刺结合中药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应用,探讨提高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减少患者痛苦。
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中药,对照组只采用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刺结合中药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标签:针灸;中药;腰肌劳损慢性腰肌劳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病势缠绵、易于复发为特点。
目前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方法较多,效果不一,笔者采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慢性腰肌劳损3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来自本院国医堂,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 例;年龄21-60岁,平均(41.6±9.9)岁,病程6个月~16 a,平均(3.52-7.2)a。
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l-64岁,平均(48.6±10.3)岁;病程8个月-11 a,平均(2.97-7.6)a。
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1.3纳入标准符合腰肌劳损的诊断标准,病情半年以上,中医辨证属于肾虚型。
2治疗方法2.1治疗组针刺选穴:肾俞(双)大肠俞(双)阳陵泉(双)委中(双)腰阳关及阿是穴,针具选择为华佗牌针灸毫针,规格为0.25×40 mm,操作方法:了解患者疼痛感受之后再给予针刺,对于选取穴位进行直刺,进针1寸,正常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手法为平补平泻;同时给与中药汤剂每日1剂,煎煮40 min,早晚分服各100 mL,药物组成如下:熟地20 g,山药15 g,山茱萸15 g,丹皮12 g,泽泻12 g,茯苓15 g,川断15 g,杜仲15 g,寄生15 g。
2.2对照组予单纯针灸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中医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的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的研究进展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腰痛疾病,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僵硬和酸胀等症状。
中医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针灸通过在特定的穴位刺激,调节机体的脏腑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中医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的研究进展。
一、腰肌劳损的中医理论解释中医认为,腰肌劳损与肝肾不足、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之气血不足则会导致腰肌劳损。
因此,中医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的关键是调节和补充肝肾之气血。
二、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的有效穴位1. 腰阳关穴:位于腰椎旁开窍下1.5寸处。
刺激该穴可缓解腰肌劳损引起的腰痛症状。
2. 腰俞穴:位于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每侧各一。
刺激该穴可调节肝肾之气血,改善腰肌劳损。
3. 腰五穴:包括腰阳关、腰俞、委中、腰眼、委中,五个穴位构成,共同调理腰肌劳损。
三、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及机制多项研究表明,中医针灸治疗腰肌劳损具有良好的疗效。
通过刺激穴位,针灸能够调节脊柱神经节神经元的兴奋性,改善局部的气血循环,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和痉挛。
此外,针灸还能够调节人体内的内源性物质,如内啡肽、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进一步提高疗效。
四、针灸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与传统的西医治疗相比,中医针灸治疗腰肌劳损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针灸疗效确切而持久,能根治疾病的根源,而非局部症状控制。
其次,针灸具有较低的副作用和风险,适合广大患者使用。
此外,针灸操作简便,临床上容易推广和应用。
五、中医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进展近些年来,许多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已经证明了中医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
例如,某研究发现,通过针灸治疗腰肌劳损,患者的腰部疼痛明显减轻,且不良反应较少。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针灸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功能。
六、总结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在治疗腰肌劳损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通过调节肝肾之气血,针灸能够缓解腰肌劳损引起的疼痛和症状,促进康复。
中医针刺疗法对腰肌劳损康复的影响研究
中医针刺疗法对腰肌劳损康复的影响研究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腰背疼痛症状,常出现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过度使用腰部肌肉或肌肉疲劳时。
中医针刺疗法作为传统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广泛用于腰肌劳损的康复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针刺疗法对腰肌劳损康复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
一、中医针刺疗法的基本原理中医针刺疗法是通过特定的穴位刺激,调节体内的气血、经络、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或改善健康状况的目的。
它基于中医学的理论,通过在人体穴位上应用针刺的刺激,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恢复腰肌劳损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与康复。
二、中医针刺疗法的应用中医针刺疗法在腰肌劳损的康复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临床研究表明,中医针刺疗法能够缓解腰肌痛、增加腰部灵活性、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等。
常用的针刺疗法包括经络针刺、腹针、艾灸等。
针刺疗法通常与其他物理疗法如理疗、按摩结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三、中医针刺疗法对腰肌劳损康复的影响1. 缓解腰肌疼痛针刺疗法的刺激可以激发机体神经系统的反应,释放内源性物质如内啡肽、花旗参皂苷等,缓解疼痛感受。
一些研究发现,经过针刺治疗后,腰肌劳损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2.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针刺疗法通过刺激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
研究发现,经络针刺能够扩张血管,增加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组织缺氧,提高腰肌劳损康复的效果。
3. 促进组织修复与康复中医针刺疗法还能促进组织修复和康复。
通过调节体内气血运行,针刺可以刺激生理功能的调整与恢复,加速腰肌劳损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四、中医针刺疗法的安全性中医针刺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穴位的选择、技术的操作和卫生的要求,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等,应谨慎使用针刺疗法。
综上所述,中医针刺疗法在腰肌劳损康复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其通过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增加局部血液供应,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康复。
针灸结合推拿疗法治疗腰肌劳损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结合推拿疗法治疗腰肌劳损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针灸结合推拿疗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腰肌劳损患者81例为本组研究对象,并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1),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推拿疗法给予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腰肌劳损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针灸结合推拿疗法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患者腰背部功能恢复。
标签:针灸;推拿疗法;腰肌劳损;临床疗效腰肌劳损是腰背部一种常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坐、站长时间或劳累后腰部疼痛,休息后疼痛得到缓解,局部有压痛、叩击痛等,腰部功能受限,对生活及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应加强对腰肌劳损的防治工作[1]。
近年来在腰肌劳损治疗中常规西医治疗主要是以消炎止痛为主,但患者常常出现消化系统不适等症状,而通过中医理疗、针刺、功能训练等多种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本组在对我院收治的81例腰肌劳损患者采用针灸结合推拿治疗,其临床效果良好,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腰肌勞损患者81例,所有患者均经西医诊断确诊,符合腰肌劳损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风寒湿邪,因寒冷或阴雨天气加重。
排除有其他疾病,如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经X线检查无腰椎病变,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患者腰背部压痛范围广,腰椎横突和竖脊肌存在压痛点。
触诊时腰部肌肉痉挛,有肥厚感或硬结。
其中男性47例,女性34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1.06±2.7)岁。
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1),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病案分析专题报告
刘*,男,61岁,初诊日期:202*年5月。
主诉:间断腰痛2个月余。
病史: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痛,久坐或久站后加重,改变体位可缓解,未诊治。
1个月前,于前倾体位时腰痛加重,弯腰或转身时加重,直立位略缓解。
晨起有僵硬感,活动后可缓解。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阳性指标):腰痛重着,痛连臀胭,转侧不利,遇阴雨天加重;苔白腻,脉沉迟缓。
西医诊断:腰肌劳损
中医诊断:腰痛证候诊断:脾肾阳虚证
治疗原则: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针灸取穴:金门、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秩边、飞扬、委中、昆仑。
治疗过程:患者取俯卧位,腰部患侧沿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作常规消毒至金门穴。
选用0.3OmnI*75mm毫针。
先作腰部按诊,寻至腰痛最明显的部位(常为气海俞或大肠俞或关元俞)后进针,施以提插泻法使针感沿足太阳经下传即出针;再刺其下方的秩边穴,使针感下传后出针;再刺委中穴,针感下传后依次再刺飞扬、昆仑两穴,不留针;刺至金门穴施提插泻法3min后留针,嘱患者起身走下诊床,作腰部前、后及左、右两侧适当运动和以腰椎为轴的运动,逐渐加大运动幅度,直至正常范围,活动约5min,再以提插泻法行针3min,嘱患者继续活动5min即出针。
出针后,再予金门穴隔姜灸:取2.5CnI*2.5CnI大、0.5Cm厚鲜
姜1片,以三棱针刺8-10个小孔,上置艾柱如莲子大,共灸3壮。
上述治疗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2-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中药:干姜苓术汤加减
干姜g、桂枝g、牛膝g、独活g
茯苓g、白术g、杜仲g、桑寄生g
续断g、苍术g、慧技仁g、甘草g
水煎服,日一副
其他辅助治疗方案:耳穴法:腰椎、舐椎、肾、神门等。
治疗结果:4个疗程后腰痛感觉消失,腰部运动自如,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语:急、慢性腰痛以是太阳膀胱经痹阻不通者多见。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夹脊下行抵腰中,若经气痹阻不通,则发为急、慢性腰痛。
笔者选用足太阳经郑穴金门,以郅穴为经气浮聚处之故,刺之以治急症、痛症。
针刺金门穴并施提插泻法,可疏泄风、寒、湿邪及瘀血,随即令患者带针活动,可立即改善运动功能,患者症状很快减轻或疼痛消除,对急性腰痛患者尤为适用。
隔姜灸金门可温通经脉、宣散寒湿,对慢性腰痛有明显的通经止痛效果;点刺放血可活血散瘀止痛,且能很快消除腰部肿痛拒按等症状,恢复自主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