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串联超前—滞后校正装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设计目的-------------------------------------------------------------1
二、设计要求-------------------------------------------------------------1
三、实现过程-------------------------------------------------------------3
3.1系统概述-------------------------------------------------------- 3
3.1.1设计原理------------------------------------------------- 3
3.1.2设计步骤------------------------------------------------- 4
3.2设计与分析----------------------------------------------------- 5
3.2.1校正前参数确定--------------------------------------- 5
3.2.2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5
3.2.3 理论系统校正后系统的传递函数和BODE 图-- 7
3.2.4系统软件仿真------------------------------------------ 8
四、总结------------------------------------------------------------------15
五、参考文献-------------------------------------------------------------16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一、设计目的
(1)掌握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的步骤和方法。
(2)掌握对控制系统相角裕度、稳态误差、剪切频率、相角穿越频率以及增益裕度的求取方法。
(3)掌握利用Matlab 对控制系统分析的技能。熟悉MATLAB 这一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标准软件,能熟练地应用MATLAB 软件解决控制理论中的复杂和工程实际问题,并给以后的模糊控制理论、最优控制理论和多变量控制理论等奠定基础。
(4)提高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能力。
二、设计要求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0
K G(S)S(S 1)(0.125S 1)
=
++,试用频率法设计串
联滞后校正装置,使系统的相角裕量030γ>,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v K 10s -=
1.前期基础知识,主要包括MATLAB 系统要素,MATLAB 语言的变量与语句,MATLAB 的矩阵和矩阵元素,数值输入与输出格式,MATLAB 系统工作空间信息,以及MATLAB 的在线帮助功能等。
2.控制系统模型,主要包括模型建立、模型变换、模型简化,Laplace 变换等等。
3.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主要包括系统的各种响应、性能指标的获取、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高阶系统的近似研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的求取。
4.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主要包括多回路系统的根轨迹、零度根轨迹、纯迟延系统根轨迹和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5.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主要包括系统Bode 图、Nyquist 图、稳定性判据和系统的频域响应。
6.控制系统的校正,主要包括根轨迹法超前校正、频域法超前校正、频域法滞后校正以及校正前后的性能分析。
三、实现过程
3.1、系统概述 3.1.1设计原理
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机构或装置,使系统整个特性发生变化,从而满足给定的各项性能指标。系统校正的常用方法是附加校正装置。按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位置不同,系统校正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按校正装置的特性不同,又可分为PID 校正、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
串联超前校正是利用超前网络或PD 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前网络或PD 控制器的相角超前特性实现的,使开环系统截止频率增大,从而闭环系统带宽也增大,使响应速度加快。
在有些情况下采用串联超前校正是无效的,它受以下两个因素的限制: 1)闭环带宽要求。若待校正系统不稳定,为了得到规定的相角裕度,需要超前网络提高很大的相角超前量。这样,超前网络的a 值必须选得很大,从而造成已校正系统带宽过大,使得通过系统的高频噪声电平很高,很可能使系统失控。
2) 在截止频率附近相角迅速减小的待校正系统,一般不宜采用串联超前校正。因为随着截止频率的睁大,待校正系统相角迅速减小,使已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改善不大,很难得到足够的相角超调量。
串联滞后校正是利用滞后网络或PI 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利用其具有负相移和负幅值的特斜率的特点,幅值的压缩使得有可能调大开环增益,从而提高稳定精度,也能提高系统的稳定裕度。
在系统响应速度要求不高而抑制噪声电平性能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串联滞后校正。此外,如果待校正系统已具备满意的动态性能,仅稳态性能不能满足指标要求,也可以采用串联滞后校正以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同时保持其动态性能仍然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滞后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1(1
1
/1/11)(>++=++=
ββττβττβs s s s s G c (1-1)
它提供一个负实轴上的零点τ/1-=c z 和一个负实轴上的极点βτ/1-=c p 。零、极点之间的距离由β值决定。
由于β>1,极点位于零点右边,对于s 平面上的一个动点1s ,零点产生的向量角小于极点产生的向量角,因此,滞后校正装置总的向量角为负,故称为滞后校正。
3.1.2设计步骤
所研究的系统为最小相位单位反馈系统,则采用频域法设计串联无源滞后网络的步骤如下:
1) 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 。
2) 利用已确定的的开环增益,画出待校正系统的伯德图,求出待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c ω,相角裕度γ和幅值裕度h (dB )。
3) 如原系统的相角和增益裕量不满足要求,找一新的截止频率''c ω,在'
'c ω处开环传递函数的相角应等于-180度加上要求的相角裕量后再加上5~12°,以补偿滞后校正网络的相角滞后。
4) 根据相角裕度''γ要求,选择已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c ω。考虑到滞后网络在新的截止频率''c ω处会产生一定的相角滞后c ϕ(''c ω),因此下式成立:
''γ=γ(''c ω)+c ϕ(''c ω) (1-1)
式中,''γ是指标要求值,c ϕ(''c ω)在确定''c ω前可取为-5°,于是,可根据式(1-1)的计算结果,在γ(''c ω)曲线上可查出相应的''c ω值。
为使串联滞后校正网络的滞后相角在5~12°范围内,去之后校正装置的第
一个转折频率''c 110
1
~511ωω)(==T ,1ω确定后,T 就可以确定了。 5) 根据下述关系式确定滞后网络参数b 和T :
20lgb+'
L (''c ω)
=0 (1-2) bT
1
=0.1''c ω (1-3) 式(1-2)成立的原因是显然的,因为要保证已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为上一步所选的''c ω值,就必须使滞后网络的衰减量20lgb 在数值上等于待校正系统在新截止频率''c ω上的对数幅频值'L (''c ω)。该值在待矫正系统对数幅频曲线上可以查出,于是由式(1-3)可以算出b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