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课的现代诗讲授_多媒体课件制作要领

最近看了长春希望中学张冬颖老师讲戴望舒的《雨巷》的录像,很有感触,“新课标”推动的语文课改的确有成效。刚好北大网络学院有语文课改培训的计划,要我来参与,我想就从评课开始做点工作。

张冬梅是长春希望中学的老师,她主讲的戴望舒的《雨巷》,收在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课本的第一册,是高一第一学期的课。总的来看,张老师这节课设计得非常好,能较好体现新课标精神。首先,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了以往常见的满堂灌的做法,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的开头老师先朗读作品,让同学对作品有初步印象,随后又由学生朗读两遍,一遍是个人读,一遍是集体朗诵,每读一遍老师都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感受。接着是同学的发言,谈各自对诗歌的印象,较多的是“凄清”、“迷惘”、“寂寥”,等等,大都只是摘取诗中某个词语来表达。老师及时抓住同学们的感受,逐步往诗作的基调与氛围上引导。这些引导显得很自然,因为紧密结合学生的“第一阅读印象”,并非髙头讲章,也不是一味灌输,这样,同学们不知不觉就沉浸到诗作的氛围之中,阅读、感受和理解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讲语文课特别是文学作品,阅读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或者朗读,才能更好地进入作品世界,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和想象中得到熏陶,提升审美能力。以往常见的教学模式主要由教师讲,而且往往是一背景,二词语,三段落大意,四主题归纳这样一类老办法,学生难于产生兴趣。特别是诗词课,更加要求阅读主体的融入,讲求氛围的浸润,没有阅读的引导,那情味就出不来。张老师这堂课强化朗读的效果,并力图以此调动学生的感受与体验,是对路的,也符合“新课标”提倡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精神。

这堂课还有一点比较成功,就是既放得开,又不面面俱到,要解决的问题比较集中,整个安排干净利落,井井有条。课程前半部分反复阅读课文,从中穿插引导学生去感受诗作氛围,并不时抓住同学们普遍都能体会到这首诗“很美”,顺势提出要探讨“美的原因”;接下来用细读方法,重点分析“油纸伞”、“丁香”等意象,讲得很深入,又能够密切结合学生的感受,顺理成章就把学生的想象力与感受

力引发出来了。最后则提升一步,重点解说形成诗作“美”的主要原因――意境之美,说明意境在诗歌创作与欣赏中的作用。这样,就把《雨巷》的艺术特色勾勒出来了,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意境之美”对于诗歌的重要性。

新课标是提倡启发式教学的,所谓启发式,很重要一条就是善于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探讨去逐步加以解决,感受力、理解力与表达能力都很自然得到提高。张老师这个课就是注重启发式的,课的每一段都不断引发学生感受与思考,是在不断提问与引导中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计划。其实怎样引导提问,怎样层层推进,很有讲究。所提的问题要深浅适当,有层次感,又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让学生有兴趣,这并不容易。如讲到“油纸伞”这个意象,老师问同学有什么联想,学生想到电视剧《白蛇传》中的许仙就是常打着油纸伞的。老师就顺势让学生从“朴实“、“古老”等方面去体会“油纸伞”这一意象所唤起的感觉。这里我替张老师补充一点:“油纸伞”其实是比较传统(不宜用“古老”这个词)的日常用具,也比较优雅,很适合《雨巷》的氛围。不妨让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不是“油纸伞”,而换成“塑料雨衣”,那质感不同,味道也就两样,诗味就会失去。所以应当让学生全身心去体验,才能发现诗美。张老师的这节课的节奏掌握也比较好,没有哗众取宠的表演性质,比较放得开,但又能扣住教学的基本要求,实现教学目标。

但如果从更高的标准来要求,张老师的课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或者应当改进的地方。我这里结合自己对戴望舒《雨巷》以及现代诗歌的理解,同时考虑到在高中一年级如何讲现代诗,谈一点意见。

一是应当重视阅读的“第一印象”。讲诗歌课一定要非常重视阅读,只有反复阅读,才能沉浸到作品氛围中,获得自己的感受。这一点张老师的课已经做得不错,课的开头大约三分之一时间都用来引导朗读,效果不错。但对于“第一印象”强调不够。张老师只是一再提醒学生阅读时把握“思想情感”,这当然没有错。但是“思想情感”这个词用得太多了,就如同以往常常要求的“主题归纳”一样,学生可能已经有“固定反应”,不利于引发兴趣。如果改动一下,不用

“思想情感”,而要求学生把握并说出各自读诗后的“第一印象”,大家可能会更有兴趣。“第一印象”也就是直观感受,对于文学作品阅读欣赏,特别是诗歌欣赏来说,是头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其实张老师也有一处提到了“直观感觉”,可惜未能突出起来,也未能帮助学生了解怎样去获取这“直观感觉”或者“第一印象”。

也就是说,有必要启发学生学会如何接触一首诗,特别是带有象征与朦胧色彩的现代诗。应当向学生提示,“第一印象”获取必须通过“整体感受”。就是说,读一首诗,不要一开始就字斟句酌,不妨整个作品一气读完后,体会一下其中给自己最突出的感觉与印象是什么。这“第一印象”就是欣赏分析一首诗的前提与基础。文学课讲究情感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感受和印象的引发是题中应有之义。从张老师的课堂效果看,学生是有他们的阅读印象的,如果老师能就此强调这个“前提”对于诗歌欣赏的重要性,并引申一步,让学生了解这是一种读诗的方法,那教学效果就会凸现出来。

我的第二点建议,是应当给学生提示,诗的欣赏“不宜直解”。张老师大约会同意我的建议,因为她也不止一次说到诗的“多义性”。也许是课的内容安排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在强调“多义性”时,是否还要象传统的讲法那样,介绍一下创作背景和思想,这时张老师就显得有些犹疑。当第二遍朗读完了,张老师问大家感受如何,同学们谈到各种印象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现代散文的情与理》黄子会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课题现代散文中的情与理课型新授授课年级高一年级授课人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黄子会教学目标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交流能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知识目标:通过群文阅读掌握作者通过写景抒发情感和说理的艺术手法。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掌握作者通过写景抒发情感和说理的艺术手法。学情分析高一年级学生由于刚从初中进入高中阶段,基于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基础,对散文具备了一定的语言鉴赏能力,但是对于同一类型的散文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能力,通过这次教学,以教材为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散文中的情感和哲理的分析理解能力。选文分析必修二第一单元主要是学些写景状物散文,通过对《故都的秋》进行精细讲解,学生了解了郁达夫在写故都的秋景时,融入了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审美趋向,掌握了情景交融的手法。面对四季不同景物,名家大师也有着自己不同的情感。所以除了《故都的秋》外,我还选取了三篇不同季节的散文。其中《茶园之春》是我自己创作的一篇散文,教师自己的作品更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给学生树立一个写作的榜样。《茶园之春》和《故都的秋》属于同一类型散文都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情感的散文。贾平凹的《冬景》和简媜《夏之绝句》都分别写出了冬季和

夏季的不同特点。都是通过由写客观景物转入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和理想思考。议题现代散文如何通过写景来抒情、说理议题分析(一)议题要具有可讨论性如果“议题”不具备可讨论性,那么从课堂效果上看就没有意义,就不利于语文核心素养中提出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议题应为教师、学生、文本和作者之间的多边对话奠定基础,并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尽可能地激发师生的思维和表达。”一个有效的可讨论的议题,才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例如,必修二第一单元主要学习写景状物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和《囚绿记》三篇散文都是通过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由于郁达夫特殊的个人经历,在创作《故都的秋》时,郁达夫不仅仅描绘了北平的秋景,也将个人的主观情感融入了秋景之中,所以整篇散文读起来有一种沉郁悲凉的味道。学生在学习了《故都的秋》之后,了解了作者在赞秋却将秋写得那么悲凉的原因是因为他性格抑郁,多愁善感,审美上以冷色调和素雅为美,所以《故都的秋》被称为是“一曲悲凉的颂歌。”高中散文的学习也重在培养学生对描绘的客观景物融入主观情感进行虚构的能力,以及转向对人生和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和理性思考能力。所以现代散文是如何通过写景来抒情、说| |理为议题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议题。此外,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或者作品的写作技巧、表现的主题都可以作为议题。结合学情,综合比较,我选择了“现

关于高中语文课的现代诗讲授_多媒体课件制作要领

最近看了长春希望中学张冬颖老师讲戴望舒的《雨巷》的录像,很有感触,“新课标”推动的语文课改的确有成效。刚好北大网络学院有语文课改培训的计划,要我来参与,我想就从评课开始做点工作。 张冬梅是长春希望中学的老师,她主讲的戴望舒的《雨巷》,收在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课本的第一册,是高一第一学期的课。总的来看,张老师这节课设计得非常好,能较好体现新课标精神。首先,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了以往常见的满堂灌的做法,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的开头老师先朗读作品,让同学对作品有初步印象,随后又由学生朗读两遍,一遍是个人读,一遍是集体朗诵,每读一遍老师都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感受。接着是同学的发言,谈各自对诗歌的印象,较多的是“凄清”、“迷惘”、“寂寥”,等等,大都只是摘取诗中某个词语来表达。老师及时抓住同学们的感受,逐步往诗作的基调与氛围上引导。这些引导显得很自然,因为紧密结合学生的“第一阅读印象”,并非髙头讲章,也不是一味灌输,这样,同学们不知不觉就沉浸到诗作的氛围之中,阅读、感受和理解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讲语文课特别是文学作品,阅读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或者朗读,才能更好地进入作品世界,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和想象中得到熏陶,提升审美能力。以往常见的教学模式主要由教师讲,而且往往是一背景,二词语,三段落大意,四主题归纳这样一类老办法,学生难于产生兴趣。特别是诗词课,更加要求阅读主体的融入,讲求氛围的浸润,没有阅读的引导,那情味就出不来。张老师这堂课强化朗读的效果,并力图以此调动学生的感受与体验,是对路的,也符合“新课标”提倡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精神。 这堂课还有一点比较成功,就是既放得开,又不面面俱到,要解决的问题比较集中,整个安排干净利落,井井有条。课程前半部分反复阅读课文,从中穿插引导学生去感受诗作氛围,并不时抓住同学们普遍都能体会到这首诗“很美”,顺势提出要探讨“美的原因”;接下来用细读方法,重点分析“油纸伞”、“丁香”等意象,讲得很深入,又能够密切结合学生的感受,顺理成章就把学生的想象力与感受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意地栖居4中国现代诗二首(一)再别康桥》221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佛说:人生有七大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和求不得。我们前面通过《雨巷》的学习,品味到了“求而不得之苦。”人生第六苦就是“爱别离”。别离是一种执着的苦。人生本来聚少离多,“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首描写离别的诗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二.关于标题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标题,只读标题。再读一遍,再读一遍,在没有读文章的情况下,你觉得标题告诉了你哪些情况? 明确:“再别”是什么意思?再次离开,说明他以前来没来过?来过,却又再次离开。其实我想告诉大家,这是徐志摩第三次告别康桥。第一次是1922年,徐志摩从剑桥进修回国,留下了长诗《康桥,再会罢》,第二次是1926年,第二次旅游该国后,留下了著名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第三次是1928年,诗人第三次旅游英国,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谁也不通知地去看他康桥的英国朋友。可是不巧,由于事先没约好,朋友们都不在,只有康桥默默地、一如既往地等候着他。在康桥边上,七八年前的美好回忆接踵而来,在回国途中的中国海上,思绪不能自禁,留下了著名诗篇《再别康桥》。 《我所知道的康桥》: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康桥造就了一个诗人的灵性,徐志摩对康桥充满了眷恋,康桥于他又有怎样的意义?这个我们就必须来说一说徐志摩在康桥的一段故事。 1、关于志摩 自古江南多才俊,徐志摩就出生在浙江海宁的一户殷实人家之中。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剑桥就是诗歌中的康桥。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新月诗派的主要人物。1928年诗人重游英国,在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歌。1931年11月19日,诗人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爱、自由和美。胡适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合在一个

诗歌组课堂实录——学写现代诗 高中语文

诗歌组课堂实录——学写现代诗 课堂实录背景: 课前一晚,我让学生回顾高中所学现代诗并总结现代诗与古体诗的异同点。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对现代诗歌还是比较陌生的。长期的“功利”的高中教学,几乎让学生断绝了与文化的亲密交流,日常学习中与文化、情怀渐行渐远。于是我临时调整课堂突破点,重点给学生分析意象,感知情怀,带其入门,学写现代诗。 课堂实录: (PPT展示)同学们看到什么?想看全脸吗?你觉得这双眼睛下会是张漂亮的脸吗? (PPT展示)这是上世纪最美的一张脸,因为她有双最美的眼睛。我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心灵的钥匙,就是因为眼睛最能传递情绪,眼睛是一张脸的灵魂。 那么,诗歌作为最自由最抒情的文体,它的灵魂是什么?一首诗中,最能够传递情感的是什么? (PPT展示)好,不着急,先请同学们看2幅图片,并用一句古诗来形容你看到的景象。 这里有什么呢?沙漠、落日、长河,我们一看就知道是塞外、边关、西北。把这些景物组合起来,你会想起哪一句古诗? (PPT展示)对。就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这句古诗也写得传神。好,现在老师有个问题,我们把图片去掉,只留下这句古诗让你们去想象画面,你觉得诗句中的哪些景物最能展现这大漠的广袤、雄奇、壮阔? 沙漠、落日、长河,非常好。我们不但能从这些景物中感受打磨的风光,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能感受到作者对这风光的赞叹。你看,这沙漠、落日、长河,它们传递了作者的赞美,承载了作者的情意,它就是一首诗中最能传递的情感的,它就是一首诗的眼睛、灵魂。它就是意象。(板书)意象就是中最能传递的情感的字眼,就是一首诗的眼睛、灵魂。 (PPT展示)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我们来看,一首诗《一碗油盐饭》。 一碗油盐饭黛妹 前天,我放学回家 锅里有一碗油盐饭 昨天,我放学回家 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 今天,我放学回家 炒了一碗油盐饭 放在妈妈的坟前

第一单元写作学写现代诗歌课件(共38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写作学写现代诗歌课件(共38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 册 (共38张PPT) 在我们常读的杂志中,我最喜欢的是《读者》,这本书中专门有一页叫“诗笺”,里面摘录了中外现当代诗歌,静读一首诗,心灵也会澄澈。人生就像这本书,总要留一页给诗篇,喧嚣的世俗中,总要构建一座诗意的城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学写现代诗歌”专题。 导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回顾已学的教材中现代诗歌的特点,感受意象,品味语言,体验诗中情感。 2.思维发展与提升:补充特点鲜明、形式相对简单的现代诗歌作品,进一步探索诗歌创作的方法与技巧。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会围绕主题,运用技巧创作简单的诗歌。在同伴互助中修改自己创作的诗歌作品,力争有较成熟的诗作呈现,最后编成班级诗集。 4.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构建诗歌富有生命力的情感世界,热爱生活,热爱诗歌。 什么是诗?

“凡有情而美的东西便是诗。” (现代人的说法) “诗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古人的说法) 什么是诗? 现代诗,简单地说,就是: 心象(情感)+物象(美景)=诗。 张诗筠《迎春花》: 细细的枝条, 像一根根电线; 小小的黄花, 像一盏盏发亮的电灯; 大地,像一个 春天的发电厂。 什么是诗? 现代诗的基本特点: 对于现代诗的创作,首先必须了解一下现代诗 的特点,这对于我们学习创作现代诗显得异常重要。 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就是说,要融 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 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

内容分行。 我的关注点是什么 我要用什么形象来写 我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我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什么 我会不会注意诗歌的韵律 我打算分成几个章节来写 思 寻找诗情,学写诗歌 1、以捕捉意象开始 意象,又称艺术形象,是构成文学艺术大系 统的细胞。 提高认识: ⑴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扑捉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焦点。 ⑴有意象就有诗味,无意象就无诗味。 ⑴诗歌写作忌有意无象,或有象无意。 怎样写诗? 提高认识: ⑴意境是意象的高级形态,一个个意象以一定的联系方式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构时,进入诗的意境。 ⑴诗人把真挚强烈,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浓缩于有限的生活图景中,使作品具有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即“情景交融” 。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的语言》段赵可欣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望海潮》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 1. 精读优秀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 根据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 结合所阅读的作品,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二、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品味语言,学习赏析词句的方法。 2.通过课内学习和课外链接,学习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品味语言,学习赏析词句的方法。 2. 难点:学习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并尝试运用到写作中去。四、教材分析:本文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为宋词。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通过对本单元所选的宋词珍品的研习探究和欣赏,我们将感悟到其中的艺术妙趣,得到审美愉悦,丰富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这对我们将来更全面了解宋词宝库中的各种珍宝,将起到启发和向导的作用。 五、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一第一单元里已初步接触到词

的相关知识。在必修三第二单元的学习中了解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但基本上还停留在对某一具体的诗词|的理解上,未能经过归纳总结而上升为鉴赏评价的能力。《望海潮》是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对学生领悟并掌握宋词鉴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望海潮》是柳永歌颂城市繁华富庶的代表作。这首词意象多,情感充沛,共一百零七字,属于长调慢词,难于理解的词句较多,对于学生来讲,鉴赏有一定难度。六、教学安排:1课时七、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法、诵读法、讨论法、提问法、讲授法八、教学过程:(一)导入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1)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2)此词传唱竟让金主起了觊觎江南之意,虽然是传说,但也能说明此词的感染力之强,流播之广、影响之大。(二)赏析诗歌 1、诵读感知(1)初读音律,扫清字词障碍,朗读时注意节奏韵律。(2)再读内容,由读入境,把握情感基调。诵读指导:①开头三句要总起夺势,“繁华”处升调且停顿。层层递进,到“竞豪奢”处达到高潮。②“怒涛”、“霜雪”、“天堑”词句短小,要读的急促且有气势。③下片节奏平和舒缓,要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词要读的恳切。恳切。慢词之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教案现代诗歌的意境与艺术特色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教案现代诗歌的意境与艺 术特色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教案 课题:现代诗歌的意境与艺术特色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概念和特点。 2.分析现代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欣赏现代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4.掌握现代诗歌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现代诗歌的意境。 2.分析现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1.导入(5分钟) 通过投影展示一幅现代诗歌作品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诗歌的主题和表达方式,引起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 2.课堂讲解(15分钟)

介绍现代诗歌的概念和特点,包括:与传统诗歌的区别、自由的形 式结构、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方式等。并引导学生思考现代诗歌的 意境和艺术特色。 3.分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现代诗歌进行分析和讨论。要求学 生通过诗歌的语言、意象、节奏、韵律等方面来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 术特色。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个人见解,并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 4.展示和评价(15分钟) 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对其他小组的分析 进行评价和讨论。通过展示和评价,加深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欣 赏能力。 5.创作实践(25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创作一首现代诗歌。学生可 以选择任何主题和表达方式,但要求体现现代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的思路和技巧,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6.总结(10分钟) 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和收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回答一些 问题,如:你对现代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吗?你觉得写一首现代诗歌 有难度吗?你在创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等。 四、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案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案 一、介绍现代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现代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其独特且多样的表达方式,以及对语言形式的突破和创新,使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传统诗歌相比,现代诗歌更富有表现力,更能与学生的内心产生共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本篇教案旨在介绍如何在高中语文课程中教授现代诗歌,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艺术形式。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定义、特点和发展背景; 2.学会分析现代诗歌的语言、意象和主题; 3.培养学生欣赏现代诗歌的能力,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 1.现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由于现代诗歌形式的多样性,难以给出明确定义。然而,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相比,更注重对内心世界和情感的表达,对语言形式的突破和创新,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通过教师对现代诗歌历史的介绍以及一些典型作品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分析现代诗歌的语言、意象和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中的语言运用、意象描绘和主题思考来分析现代诗歌。通过对具体诗歌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对诗歌形象化的理解能力,同时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现代诗歌中深层次的情感表达。

3.欣赏现代诗歌并表达感受 教师选择一些深入浅出的现代诗歌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来感受诗歌的美。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个人视角去解读这些作品。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语言的魅力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重要性和魅力。通过一些相关的实例和教材资料,让学生体会到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的独特之处,并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 2.了解现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并通过一些经典诗歌作品展示现代诗歌的多样性。 3.分析现代诗歌的语言、意象和主题 教师选择一些兼具代表性的现代诗歌作品,通过分析语言、意象和主题的元素来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理解。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效的分析方法和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诗歌中隐藏的意义。 4.欣赏现代诗歌并表达感受 教师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现代诗歌作品,请学生阅读这些诗歌并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个人演讲的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评价

高中必修上册《24致云雀》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上册《24致云雀》优质课教案 教学设计 以“青春”为主题的诗歌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 高一 4课时 现代诗歌鉴赏 主题单元概述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三千余年来,诗歌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丰富多彩,蔚为大观。在新诗的世界里,诗人们则摆脱了格律的束缚,时而低回浅唱,时而大声疾呼,创作形式更为多样,内容也更为自由。 我们所要研究的第二课所选诗歌,有闻一多的《红烛》、XXX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XXX的《峨日多雪峰之侧》以及XXX的《致云雀》,皆为现代形式的诗歌。诗人们通过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吟唱,从不同侧面抒写了“青春”这一主题。 主题研究目标

1.了解XXX、XXX、XXX、XXX等中外诗人的简历及其不同的创作风格。 2.咀嚼诗歌语言,把握两首诗的意象,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研究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4.感受诗歌不同的语言风格。 5.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文化背景及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青年对祖国、对人民、对生命的不同理解,对青春不同含义的诠释。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行标准》(统编版) 1.从哪几个方面欣赏现代诗歌?主题单元问 题设计 2.怎样理解XXX《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意象? 3.若何了解XXX《峨日多雪峰之侧》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如何理解XXX《红烛》和XXX《致云雀》中的意象象征意义? 专题一:走进现代诗歌 专题划分 专题二:欣赏《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专题三:欣赏《红烛》

专题四:会商《致云雀》《峨日多雪峰之侧》 专题四致云雀 所需课时 专题四概述 1 本专题主要内容是赏析XXX的诗《致云雀》 本专题研究目标(描述本专题研究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诗人XXX 2.了解浪漫主义诗歌风格 3.联系创作时期文化背景与形象特征解读诗歌意蕴 4.体味墨客的情感表达 5.体会诗歌风格 1.你对浪漫主义诗歌有哪些认识? 2.XXX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本专题问题设计 3.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这首诗有如何的风格特征? 5.你觉得这首诗的翻译语言好吗?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研究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

说“木叶”林庚 高中语文课教案

说“木叶”林庚高中语文课教案 课题:《说木叶》和林庚 一、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能够: 了解林庚作为一位现代诗人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分析《说木叶》这首诗的主题和意象。 理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和表达。 培养学生对诗歌艺术和自然之美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材料: 林庚的诗歌作品《说木叶》。 相关的文学评论或分析资料。 白板、彩色粉笔或马克笔。 三、教学过程: 引入(5分钟): 介绍林庚作为一位现代诗人的背景和成就,引发学生对他的兴趣和好奇。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对自然的印象。 解读(20分钟): 分发《说木叶》的诗歌文本,让学生先阅读诗歌,并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阅读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表达方式。 分析诗歌中的自然元素和人生哲理,理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和表达。讨论(15分钟):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索《说木叶》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学生以小组形式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欣赏(10分钟): 谈论学生对《说木叶》的感受和理解,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指导学生从诗歌中欣赏和体会自然之美,培养对诗歌艺术和自然的欣赏能力。总结(10分钟): 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林庚在诗歌中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表达。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诗歌艺术的价值。 拓展活动(根据需要): 探索林庚的其他诗歌作品,比较他的不同创作风格和主题。 邀请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以自然为主题或灵感来源。 进一步研究现代诗歌和诗歌批评的相关内容,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具体学校的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进行调整和修改。

高中语文《1现代诗歌》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1现代诗歌》优质课教案、教 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学会分析和欣赏现代诗歌的手法和意境;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现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2. 现代诗歌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 3. 优秀现代诗歌的欣赏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 1. 师生互动,提问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2. 引导学生了解现代诗歌并简要介绍现代诗歌的特点。

活动二:研究现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1. 教师讲解现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跟随教师朗读并欣赏几首现代诗歌,体验其情感和意境。 活动三:研究现代诗歌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 1. 教师讲解现代诗歌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包括自由诗、象 征手法等; 2. 学生分组进行现代诗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表现形式和写作 技巧创作自己的现代诗歌。 活动四:欣赏和分析优秀现代诗歌 1. 教师选取几首优秀现代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学生自由讨论,分享他们的感受和理解。 活动五:总结和展示 1. 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现代诗歌; 2.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确保学生对现代诗歌有全面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 1. 课堂互动表现评价;

2. 学生现代诗歌创作作品评价; 3. 课后作业评价。 五、教学资源: 1. 资源一:《现代诗歌鉴赏》教材及课后题; 2. 资源二:电子课件、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工具; 3. 资源三:学生现代诗歌创作实践材料。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既注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 造性思维,又培养了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通过创作 实践和欣赏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语文现代诗歌公开课教案高中

语文现代诗歌公开课教案高中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风貌; 2. 能够鉴赏和欣赏现代诗歌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激情。 二、教学重点 1. 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风貌; 2. 现代诗歌的鉴赏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现代诗歌的语言和意象; 2. 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复印课文《白日梦之笔记》; 2. 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3. 提前选取若干现代诗歌作品。 五、教学过程

导入: 1.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和独特。(5分钟) 2. 引出现代诗歌的话题,了解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认识和理解。(5分钟) 主体: 1. 介绍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风貌。(15分钟) a. 现代诗歌与古典诗歌的区别; b. 现代诗歌的新形态和表现手法; c. 现代诗歌的题材和内容。 2. 分析课文《白日梦之笔记》。(20分钟) a.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 b.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c. 探讨诗歌的语言风格和抒发方式。 3. 欣赏现代诗歌作品。(25分钟) a. 选取多种类型的现代诗歌作品; b. 分析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c. 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4.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25分钟)

a. 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的能力; b.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c. 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和交流。 总结: 1.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5分钟) 2. 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5分钟) 六、巩固和拓展 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首自己的现代诗歌作品; 2.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创作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 3.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现代诗歌作品,拓宽自己的诗歌视野。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对现代诗歌的介绍、课文分析和诗歌欣赏,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激情。但是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创作过程和互评环节需要更多的细节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诗歌创作的质量和水平。

高中语文教案深入解读现代诗歌

高中语文教案深入解读现代诗歌现代诗歌是现代文学的重要体裁,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将深入解读现代诗歌,包括其特点、鉴赏方法以及教学设计等方面,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和学习现代诗歌。 一、现代诗歌的特点 现代诗歌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首先,现代诗歌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主观体验,鲜明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其次,现代诗歌以形式的创新著称,诗歌的语言、形象和结构都更加多样化和富有创意。再次,现代诗歌关注社会现实和时代变迁,反映了当代人的思考和触动。 二、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1. 注重整体感受。现代诗歌的特点决定了鉴赏者需要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验其中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2. 重视形象感受。现代诗歌以形象的建构和表达为特色,鉴赏时应注重抓住诗歌中的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和诗意内涵。 3. 理解作者意图。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手法、结构和内容等来解读诗人的意图,理解其对于社会现实和人生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三、现代诗歌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的要求,进行以下设计:

1. 初步接触:通过阅读一些经典的现代诗歌作品,帮助学生对现代 诗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感受。 2. 深入鉴赏:选择一篇较短的现代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深入鉴赏, 理解诗歌的意境、主题和情感表达。 3. 分析语言:分析诗歌中使用的语言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等,理解其在诗歌中的功能和效果。 4. 探究主题: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深入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思想 内涵,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5.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现代诗歌的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 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水平。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鉴赏现代诗歌,培养其 对诗歌的热爱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水平。 总结 现代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 意义。通过深入解读现代诗歌的特点、鉴赏方法和教学设计,可以帮 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感受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学 鉴赏水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 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现代诗歌的学习和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 努力和不断探索。希望本文能为广大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入解读 现代诗歌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教案现代诗歌的阅读与鉴赏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教案现代诗歌的阅读与鉴 赏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教案现代诗歌的阅读与鉴赏 一、引言 现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通过对现代诗歌的阅读与鉴赏,学生可以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本节课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常见修辞手法以及鉴赏方法。 二、教学内容 1. 现代诗歌的特点 - 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的对比 - 现代诗歌的自由度和表现手法 2. 常见的现代诗歌修辞手法 - 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应用举例 - 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3.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 - 从主题、形式、语言等方面分析诗歌 - 运用背景知识和个人理解进行解读

4. 阅读与讨论 - 选择多首现代诗歌,进行诗歌阅读与解析 - 学生进行诗歌分析与交流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 通过展示一幅现代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对现代文艺表现形式的兴趣。 -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的区别,并写在黑板上。 2. 介绍现代诗歌的特点(15分钟) - 给学生播放一段现代诗歌朗读,让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自由与表现力。 - 分组让学生讨论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的不同之处,并选择几个代表性的现代诗歌进行解读。 - 引导学生总结现代诗歌的特点,并在展示板上进行梳理。 3. 探究现代诗歌的修辞手法(20分钟) - 呈现几个现代诗歌片段,并请学生分别找出其中的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并理解其在诗歌表现中所起的作用。 - 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修辞手法的效果,并在黑板上列举丰富的例子。

4. 指导学生进行现代诗歌鉴赏(30分钟) - 选择一首现代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其主题、形式、语言等要素。 - 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解读角度,并讨论不同解读下对诗歌的理解与感受。 -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或分组进行现代诗歌鉴赏与讨论。 5. 结束与总结(10分钟) - 学生展示自己的鉴赏成果,并进行互动交流。 -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强调对现代诗歌的理解与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 提供拓展阅读资料,鼓励学生深入阅读现代诗歌,拓宽诗歌鉴赏的视野。 四、教学资源 1. 现代诗歌选集:提供多种现代诗歌进行学生阅读与鉴赏。 2. 多媒体设备:播放现代诗歌朗读等相关素材。 3. 展示板与黑板:整理梳理学生集体讨论的内容和要点。 五、课堂评估 1. 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程度,给予积极参与的学生鼓励和表扬。

统编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现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为青春举杯”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现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学习情境与任务】 本课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本课由四首现代诗歌组成。四首诗歌作品抒发的主题是“青春情怀”。基于此,本篇教学设计以“为青春举杯”为议题组织诗歌群文阅读,旨在引领学生在真实的学习任务情境中知人论世,在歌以咏志中品味青春诗歌的意蕴和价值。 现代诗人席慕容在诗歌《青春》中写道:“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北宋词人苏轼也在他的词中感叹道“诗酒趁年华”。青春是如此美好,令人沉醉;青春又是如此短暂,令人迷茫。 如果青春如一樽精美而易碎的高脚杯,我们在青春时代该往里面加些什么品质才能使之丰盈饱满,不留遗憾呢? 今天,我们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学习四首不同时代的青春赞歌,在学习中诵读青春,体验青春的激情,明确青春的使命。 【学习内容与目标】 1.从生活出发,选择自己喜欢的与青春有关的中外诗歌,策划青春诗歌专栏,描绘出心中的青春印象。 2.基于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视角,设置任务情境,以“现代诗歌群文阅读”的学习方式在诵读和探究本课四首诗歌作品中感受革命先驱们的伟大抱负,理解诗歌中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理解青春的价值。 3.结合本单元青春诗作的学习,尝试以青春为主旋律创作诗歌,致敬青春。 【学习资源】 课内诗歌: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闻一多《红烛》,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雪莱《致云雀》 课外诗歌:里尔克《安魂曲》,马克思《感触》 【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示意图】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任务一:描绘青春印象 1.课前准备: 用A4纸绘制属于你的青春专栏,请给专栏起一个名字; 专栏版块要划分得当,力求条理清晰; 版块之间应过渡自然,有所呼应; 给专栏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解说词; 以你喜欢的方式进行适当修饰完善。 2.课上交流、讨论、小组推选青春代言人,为同学们描绘你的“青春印象”专栏。 学生青春印象专栏作品示例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蛇》徐永华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蛇》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三中学校 徐永华 【教学背景】 《蛇》在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三单元“爱的心语”的第一课,此诗以其意象的智化选择在海峡两岸都拥有极多的注目和掌声,对于此诗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理解作者新奇的创作手法,体味本诗的奇特之美。 本课参与授课的学生是文科普通班学生,他们语文的基本素养较好,理解能力较强。【本课分析】在冯至的《蛇》中,诗人一改我们心目中“蛇”的原型特征,使它轻灵忧伤、至情至性,在表现手法上既有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美意境,又创造性的融合了象征派诗歌的要素,是代表性极强的一首诗歌。【教学目标】 1、分析诗中意象的运用,理解“蛇”这一

意象的隐喻。 2、通过诵读与意象分析解读作者的情感走向。 3、 理解以丑为美的诗歌审美特征。 【教学重点】分析理解“蛇”这一意象的隐喻。【教学难点】理解以丑为美的诗歌创作手法。【教学方法】诵读发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蛇”的习性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与“蛇”有关的成语及故事,进而总结出“蛇”在人们心里的一贯印象---冰冷、狠毒、无情。 二、了解作者及背景(多媒体展示) |1、冯至代表作品《十四行集》《杜甫传》,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2、 背景:社会背景与个人创作历程相结合。 三、诵读全诗 1、 教师范读 2、散读 3、随机抽人读,教师点评。 四、讲授新课 1、 研习第一节(多媒体展示)(1)指生读、齐读 (2)小组研讨五个问题,公布答案,教师依次点播。 2、

研习第二节(多媒体展示)(1)指生读、齐读 (2)重点分析谐音双关这一手法的运用 3、 研习第三节(多媒体展示)(1)指生读、齐读 (2)小组研讨五个问题,重点研讨“梦境”与“绯红的花朵”的隐喻 4、 思考:诗人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蛇?诗人笔下的蛇给人以怎样的感受?诗人为什么把“蛇”写成一个可爱、亲切的形象?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受和渴望? 5、 探究艺术手法(1)奇特幽深的比喻(2)兼具中外诗歌特色(3)结构富于波澜、诗趣(4)委婉曲折的抒情方式 五、拓展延伸 徐玉诺的《跟随者》中“蛇”的隐喻探究 六、作业 阅读冯至的另外一首爱情诗《我是一条小河》,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 |七、板书设计

高中语文《动人的北平》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二选修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掌握阅读散文从“形”入手,把握“神”的方法思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赏析文本,体会北平的动人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林语堂特殊的生活经历,理解林语堂对北平复杂而深厚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有人钟情于清新自然、悠然闲适的田园风光,亦有倾心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繁华而现代的都市生活。 你喜欢哪一种生活呢?田园还是都市?(田园。都市。两者都要。) 有没有一个地方既有田园风光又有都市风情呢?(有吧) 故都北平就是现代著名散文家、小说家、学者林语堂先生实现他“田园都市”梦想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跟随林语堂先生再次翻开历史的旧照片,一同去欣赏上个世纪初的动人的北平。 二、以“形”读文 1、预习要求是画出文中显示文章思路的概括性语句。学生前后四人组成小组,互相对照自己所画的语句,并补充完整。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按顺序依次齐读这些语句。 读完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些概括性语句多出现在哪里? 学生找出规律(多出现在段落的开头,且多为判断性语句。) 我们以后在做阅读时就可以通过找概括性语句来梳理文 《动人的北平》教学反思 《动人的北平》是《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单元第一篇,是一篇精读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把握散文的“形”与“神”,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就是抓住“形”,体会“神”。 本课篇幅长,内容与学生很有距离感,且的确写的很散,让学生一节课学完并完成教学目标并非易事,所以充分预习是很必要的。在授课过程中,对北平动人之处的分析花费时间较多,导致了对“神”的分析时间很紧X,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整个过程流畅,学习目标突出,学生活动积极而充分,但最后超时了4分钟。下面我主要谈谈通过准备这次观摩课,我的发现和思考: 首先是思路狭窄。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是把握文意,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就是思考如何教、怎么教的问题。本学期我集中看了一部分优秀的课例,目的就是拓展视野,能够有一套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考。可是真正拿到一篇课文时,我依然是按照常规思路来设计教学过程,没有新的思考,也不敢有新的想法,直接跳入常规模式,总觉得看了那么多的课例和教学设计没有太大用处,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其次是文章挖掘不深不透。不得不承认我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希望能够有些新的东西出现,一定程度上对文本挖掘不够深入,不够透彻。听了某某专家的讲课后,突出的感受就是老师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我想单老师是没有看教参的,完全是自己的解读,将自己最直接而本真的解读告诉学生,在思想上独树一帜,有自己的一套理念,所以操作起来得心应手,这是很值得青年教师学习的。教师驾驭文本要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吃透文本。 还有就是我的教学心态不够平和,有些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我对自己、对学生都做了很多要求,其实一节课能完成一个必须解决的学习目标就已经很好了,学生就已经很有收获了,而事实上,我却强迫学生完成了不少我认为他们应该需要的内容,现在想来,多而不精,多而不透,多而无用。

高中语文说课稿《再别康桥》(通用5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再别康桥》 高中语文说课稿《再别康桥》(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说课稿《再别康桥》(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说课稿《再别康桥》1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诗歌——《再别康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向各位老师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为诗歌,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优秀诗篇是高中阶段文学鉴赏的开始《再别康桥》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鉴赏其他现代新诗的基础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因为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

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探索

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探索 第一篇: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探索 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探索 摘要:现代诗歌教学应当把阅读和理解放在第一位,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体会形象,品味情感,领悟个性应当成为唯一的中心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用心灵和自己的生活参与诗人的创造,让学生在阅读和创造过程中展现自身的本质力量。 关键词:现代诗歌教学方法形象品味 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淹没了现代诗歌的澎湃激情 “假如我们对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感到乏味,那是教育没能在我们的内心开拓理智的以及精神的反映,而这些反映是欣赏万变的生活所必须的。” 多年来,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就陷入了这种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到乏味的悲惨境地,面对那些千古绝唱,我们力不从心,没办法开拓学生的精神世界,没办法让他们欣赏美好的生活,使得诗人的活生生的生命之花在我们苍白生硬的甚至强加于人的讲解之下萎谢凋零。 诗歌是用语言培育的生命,欣赏诗歌要用生命去灌溉每一个灵动的字眼,诗人和读者要有心灵的碰撞。也就是说诗歌是人和人之间建立的一段亲情,是人和人之间建立的一段血缘关系,任何站在这关系之外的居高临下都是装腔作势。 我们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还远远没有触摸到诗歌的本质。 首先,支离破碎的讲解分析断送了诗歌美好的意境。如果说世界上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那就是艺术,就是诗歌,把诗歌当作一般意义上的课文来教,就断送诗歌,断送了生活,也断送了学生最美好的想像。一首诗虽然有其特定的表达思想感情的思路和方式,但是仅仅分析段落,明确夸张、比喻、象征、排比等手法对理解诗歌的意境帮助不大。诗是一副完整的画,它的任何一部分都不容割裂,甚至一个虚词一个标点也要放到整个意境之中去理解。完整的诗是美的,点点滴滴都会润物无声地渗入读者心里,支离破碎而又无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