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闽西客家民俗体育资源的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闽西客家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模式——以连城姑田游大龙的考察为例

闽西客家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模式——以连城姑田游大龙的考察为例
区, 本地居民称之为“ 客家” 。 客家是汉 民族一支重要而特殊的 民 系, 闽西是中国客家文化 的发源地 。 关于“ 民俗 体育 ” 的概念 由于 个人 的观点和立场不 同, 或是研究领域 的不 同, 导致 学者们对 民
还建 有关帝庙 、 公王庙 、 观音庙 、 碧岭庙 、 土地 神等 。连城姑 田这
些优越的条件都 为姑 田游大龙 的产生 、发展和流传提供了有力 的保 证。
2 . 2 连 城 姑 田游 大 龙 的 历 史 渊 源
姑田 镇“ 游大龙” 活动 的起源在资料与族谱的记载上大都是
作者简介 : 温艳蓉( 1 9 8 7~ ) , 女, 在读硕士研究 生。研究方向 : 民族传统体 育学。
搏击・ 武术科学
2 0 1 3 年1 月
第l 0卷 第 1 期
【 民族传统体育 】
闽西客 家民俗体育 非物质文 化遗产 的传承模式
— —
以连城 姑 田游大 龙的考 察为例
温 艳 蓉 (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福建 福州 3 章以连城姑田游大龙为研究对象, 通过田野调查探析 了闽西客 家民俗体 育的传承 内容以及传 承模式。 研 究表明, 在传承方式、 制作工艺上主要靠言传身教 , 传承谱 系较为单一; 从其制作工艺来看 , 多为手
关键 词 : 客 家 民俗 体 育 非物 质 文化遗 产 连城 游大龙 传 承模 式
中图分类号 : G 8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5 6 4 3 ( 2 0 1 3 ) 0 l —0 o 9 3 —0 3
俗体育 的理解存在各方面的差异。至今 民俗体育还没有一个统
家民俗体育界定为在 闽西客家人的民俗活动中产生 ,依赖 当地 的民俗节 日发展 , 并在 一定 时空范 围内长期流传的 , 具有 闽西客 家地 区特色 的, 与健 身 、 娱乐 、 竞技 、 表演有关 的体育活动形式” 。

客家文化发展现状及发展

客家文化发展现状及发展

客家文化发展现状及发展【摘要】客家经过五次大迁徙,在赣闽粤边区形成了独特风格的客家文化,这种文化具有天下意识、亲情意识、文教意识、忧患意识。

本文就整合客家物质文化资源、整合客家非物质文化资源、发展客家文化产业等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传承;创新;客家文化;世界客都阐述客家文化,很自然涉及到客家源流。

据客家学研究者认为,客家先民经过五次大迁徙,在南方人烟稀少的赣闽粤三省交界(即赣南、闽西、粤东北)的三角地区逐渐形成客家民系的诞生地。

正所谓“逢山必见客,无客不居山”。

由于不断迁徙,客家人形成了许多特点如团结聚居、家庭民主、妇女参加劳动、尊老爱幼、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爱国爱乡等特性,加上客家人保留和发扬中原华夏文化,便形成了独特风格的客家文化。

其中梅州的客家人口最集中、文化最发达,是我国客家人最大的聚居中心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客都。

”1.客家文化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一个民族或民系的物质产生和精神生活相联系。

从客民第三次南迁开始,在赣闽粤边地区,客户(绝大部分为客民)占了主要地位,由于长期共处和交流,多数南下汉人与少数原来土著居民的风俗习惯、语言、经济政治利益、文化心理已融为一体,所以客家民系约在南宋时代就初步形成,在三江流域就出现赣州、汀州、梅州等文化城市,这些城市都留下许多客家文化的历史轨迹。

客家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多种,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

其中包括保留着浓厚中州音韵的客家方言(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富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如寨堡式的圆柱形或方形夯土围屋、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穿堂屋、锁头屋、下山虎、四点金、多杠楼屋以及中西混合式等;腔调优美,抒情隽永的客家山歌;被誉为“南国牡丹”的广东汉剧;独具特色的饮誉海内外的客家风味食品,如盐炯鸡、酿豆腐、浮水鲩丸、姜酒鸡等。

2.客家文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客家文化的发展现状。

客家文化是一种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是赣、闽、粤的资源文化。

客家文化继承了包括汉民族的语言文学、治国兴家主张和思想、忠孝节俭的礼俗道德以及宗教信仰等,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伟大精神;客家文化与各民族、各民系的文化相互渗透和融合,同时又融进了新时代的元素,从而具有多元性质。

客家土楼实践调研报告

客家土楼实践调研报告

客家土楼实践调研报告客家土楼实践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客家土楼是中国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之一,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和江西等地。

它是客家人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

本报告旨在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客家土楼的现状和实践。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使用了问卷调查和参观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居住在土楼的居民,主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维护土楼的意识和实施情况。

实地考察主要参观了福建土楼群,通过与土楼居民的交流和观察,进一步了解土楼的实践状况。

三、调研结果1.土楼的实际居住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土楼都已经改建成了民宿或旅游景点,居民人口相对较少。

土楼的居住条件相对简陋,但由于受到旅游业的带动,居民的生活状况逐渐改善。

2.土楼的维护意识:绝大多数居民对土楼的维护非常重视,认为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

部分居民自发成立了土楼保护协会,定期进行集体维护和修复。

3.土楼的实践:土楼作为旅游景点的实践非常成功。

大多数土楼都引入了旅游业,为居民带来了收入,也为土楼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了资金来源。

然而,一些土楼的商业化程度过高,居民的生活方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问题分析1.土楼的商业化对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他们的生活逐渐变得依赖于旅游业。

这种依赖程度过高,容易导致一些问题,如居民的生活质量下降、社区的凝聚力降低等。

2.土楼的保护和修复需要更多的资金和专业支持。

虽然部分居民自发进行集体维护,但仍然面临资金和技术上的困难。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土楼保护的支持力度。

五、建议1.加强土楼居民的文化自信心,提升其身份认同感。

通过加强社区建设和文化活动,培养居民对土楼的认同感,降低对旅游业的依赖。

2.完善土楼保护的政策和法规。

加大对土楼保护的经济和政策支持,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维护土楼的生态平衡。

3.加强对土楼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土楼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为土楼的保护和修复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

客家民俗调研报告

客家民俗调研报告

客家民俗调研报告1. 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客家民俗文化,并通过实地调研收集相关数据,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客家民俗。

客家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本报告将通过调研结果,对客家民俗的特点、传统习俗和民间艺术进行介绍和总结,为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采访和文献研究等。

我们选择了客家地区的代表性城市和乡村作为调研对象,与当地的居民进行交流,并观察他们的生活方式、建筑风格、传统习俗和民间艺术等。

此外,我们还查阅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以便更好地了解客家民俗的起源和发展。

3. 客家民俗特点客家民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3.1. 保守性客家民俗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相对保持了较为传统和保守的特点。

例如,在婚礼习俗方面,客家人通常秉持着严肃和庄重的态度,注重尊重和传统礼仪。

3.2. 集体性客家民俗强调集体意识和归属感。

在重大节日或庆典活动中,客家人常常会组织集体的庆祝仪式和活动,加强社区凝聚力和社会联系。

3.3. 劳动性客家人民风勤劳朴实,劳动性是客家民俗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农耕社会时期,客家人以农耕和手工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劳动习俗和节日庆典都与农事活动息息相关。

4. 传统习俗客家民俗的传统习俗丰富多样,下面列举了几个代表性的例子:4.1. 婚礼习俗客家婚礼习俗具有独特的仪式和程序。

新郎要先送媒人,然后亲自前往新娘家拜访,进行过门的仪式。

在婚礼当天,还有丰富多样的仪式和娱乐活动,如拜堂、敬茶、宴请等。

4.2. 祭祀习俗客家人民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

每逢重大节日或祭祀活动,客家人会举行祭祀仪式,向祖先和神灵表达敬意和祈福。

祭祀活动中通常还伴随着歌舞和戏曲表演等民间艺术形式。

4.3. 传统节日客家地区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如农历正月初一的迎春节、农历七月的鬼节、农历九月的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不仅是重要的传统习俗,同时也是人们交流、传承和欢庆的重要时刻。

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张国栋1(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市 400715)摘要:民俗体育作为一种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行为民俗,无论在各种民俗节日中,还是在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都展现了巨大的魅力。

当前随着与学校教育、旅游商贸经济的结合,民俗体育似乎正走向一条越发宽广道路;民俗体育的传承式微、功利化倾向是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挖掘整理、提高民众的认识、鼓励并引导良性变异将能够使民俗体育在社会发展中存活并彰显活力。

关键词:民俗体育;现状;问题;对策民俗体育正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深刻地反映了各个民族发展的历史文化、民族心理和社会生活等,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和现代城市文化向乡土社会浸透的今天,我们宝贵的民俗体育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民俗体育的概念厘析1张国栋(1979-),男,山东菏泽人,讲师,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级教育学博士生。

当前由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建立起明确的概念体系,国内对于民俗体育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许多人很容易将民俗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族体育等概念相混淆。

民俗体育是民间的各种各样体育运动和游戏的总称,与各种民俗文化紧密联系,并融于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具有鲜明的风俗性质。

民族传统体育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它强调的是体育活动的民族性和传统性。

民间体育从表层含义来看,是指区别于官方组织的或来自官方的一切体育活动形式,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和基层性。

传统体育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时代相承并流传至今的体育活动形式,它强调历史性。

而民族体育强调的是体育活动形式的民族性,即具有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价值观念的共同体所实践的体育活动。

闽西客家地区舞龙运动的现状

闽西客家地区舞龙运动的现状

闽西客家地区舞龙运动的现状1995年前闽西客家地区城乡舞龙运动的状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闽西客家地区农村、城镇的舞龙运动得到较快的发展,各县乡村举行各种舞龙活动。

如1980年春节,龙岩县(现为新罗区)城乡恢复舞狮、舞龙活动,中山公园举行全县首届舞龙、舞狮表演赛,有13个单位参加。

特别是1985年2月28日至3月1日,省体委、农委、文化厅、民委、总工会、旅游局、团省委联合制订《福建省舞龙舞狮表演赛试行规则》。

并在福州举办“福建省首届舞龙舞狮表演赛”。

1986年,龙岩市举行舞龙比赛,东肖镇盂头村、江山、小池、雁石、西陂及各街道、地区水泥厂等舞龙队参赛。

同年盂头龙灯队获闽西地区舞龙比赛第一名.获福建省舞龙比赛集体二等奖。

1987年元宵节,闽西地区举行了舞龙比赛。

1988年,漳平县文化局和体委联合举办舞龙比赛.顶郊、福满、菁东、下桂林、芦芝和县经委、林委、总工会等多个单位的舞龙队均有参与。

m武平县在2JD世纪80年代有30多支舞龙队活跃在城乡各地。

武平县搬运公司龙灯队在1986年的闽西地区舞龙比赛中获第三名。

其他各县也曾举办过各种各样的舞龙表演或比赛。

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闽西客家地区舞龙队的数量在最多时达二百多支。

他们活跃在各个城区和乡镇。

每年春节期间,各乡镇都举行舞龙表演或比赛。

如别具一格的连城县姑田镇游龙,四堡拔龙,长汀县南山镇、上杭县南阳镇游龙,漳平县新桥西埔、云墩等地的火龙等都是闽西客家地区规模较大,也较有影响的舞龙。

还有流行于各县的布龙、纸龙、香火龙、板凳龙等,在这一时期都得到空前的繁荣。

4.2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舞龙运动的发展现状4.2.1各县舞龙队的数量减少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流入,中外文化相互碰撞、渗透、交融,迪斯科、街舞、音乐茶座、舞厅、桌球室、电子游戏以及电影、电视等各种娱乐活动遍布城乡。

闽西客家地区城乡舞龙运动也受到~定的影响.各县舞龙队的数量都在减少。

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客家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民俗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客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结合客家文化的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1.受现代化影响,传统客家文化受到冲击。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传统的客家文化习俗和传统手工艺正在逐渐失传,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低。

2.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客家文化传承困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客家人逐渐迁徙至城市,导致客家文化在传承上遇到了挑战,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无法得到有效传承。

3.客家文化资源整合不足。

客家文化地域广泛,分散性强,各地客家文化传承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合作,客家文化资源无法得到充分整合和利用。

4.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

对于客家文化的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仍然存在诸多不足,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缺乏系统性,导致客家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不够完善。

二、对策建议1.加强客家文化的宣传与传播。

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如互联网、电视等媒体,加大对客家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大众对客家文化的认知度和理解度。

2.建立客家文化资源整合平台。

建立客家文化资源整合平台,汇集全国各地客家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推动客家文化各地资源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推进客家文化传统节日传承。

加强客家传统节日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举办相关活动、展览等形式,提高社会各界对客家文化传统节日的关注度,增强传统节日的传承力量。

4.加强客家文化非遗保护。

加强对客家文化非遗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构建完善的非遗保护体系,推动客家文化非遗资源的有效传承和保护。

5.注重客家文化教育。

加强客家文化教育,开设相关课程和培训,推动客家文化的传统知识和技艺在学校、社区等场所进行传授和弘扬。

6.加强社会组织参与。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鼓励设立客家文化研究机构,支持文化企业、志愿者等组织开展客家文化传承和创新工作。

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概述客家文化作为中国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之一,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语言、习俗和艺术形式。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

客家文化在许多地方逐渐失去了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其核心价值也受到了冲击和侵蚀。

因此,深入研究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1.2 背景介绍客家人作为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民系之一,其传统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网络以及特有的建筑风格等都构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和全球化影响等因素,客家人在当代社会中逐渐丧失传统身份认同感,并面临着日益减少的使用客家语言和遗忘传统习俗等问题。

同时,现代科技手段对社交媒体、电视节目以及流行音乐等新兴文化的普及,也使得年轻一代更加倾向于追求流行文化,进而对传统客家文化产生疏离感。

1.3 研究意义客家文化作为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其保护与传承关乎着整个民族的身份认同与完整性。

通过深入探讨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问题,可以增强对该文化保护工作的认识,并有助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同时,通过提出对策建议和解决方案,可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形成共识,并促进相关部门和机构采取有效措施来推动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篇长文将围绕以上大纲所列目录展开详细论述。

在"1. 引言"部分中,概述了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其背景情况,并指出了研究该主题的意义与价值。

接下来,在"2. 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分析"部分将具体分析客家文化特点、面临的问题及现有保护措施的不足之处。

在"3. 问题根源分析"部分将深入剖析导致问题存在的社会背景因素影响、文化认同和转变困境以及教育与传承问题。

随后,在"4. 对策建议与解决方案提出"部分将提出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设立客家文化保护基金及建立多元合作机制等对策建议。

近几年我国客家体育研究现状评析

近几年我国客家体育研究现状评析

第 6期
杨艳 红 , 宝椿 赵
近几 年我 国客 家体育 研究现状 评析
l1 O
体育研 究 已经 引起 了学 者们 的高度关 注和重视 , 这对 于客 家体 育 的进一步研 究 , 疑是 打下 了一 个 良好 的基 无
础.
1 2 研 究 队伍 .
从现有资料分析, 研究群体主要是赣 、 粤三省高校体育院系的教师和硕、 闽、 博研究生 , 这与客家民系纯 居住地 主要集 中在这 三 省有直接 关系 . 江西赣南 师 范学 院关于 客家体 育研究 的立项 课题 和论 文数量 比较多 , 成果 颇丰 . 广州体育 学 院和嘉应 学 院针 对客都 梅州 客家 民俗体 育文 化进行 了深人研 究 , 取得 了一些 开拓性 也 的成果 . 到 目前 为止 , 但 仅有 一位博 士 发表 了一篇 由 国家 体 育 总局 基 金 资助 的有 关 客 家 体育 的论 文 ( 龚建 林 ,0 8年 ) , 20 通过 中 国期 刊 网“ 中国优 秀博硕 士学 位论 文 全 文数 据 库 ” 的检 索 ,硕 、 研 究 生群体 选 择客 博 家体育作 为研究 的学位 论文还 没有 , 这说 明客家体 育研究 还未 引起 硕 、 究生及其 导 师 的重 视. 博研
( 赣南 师范学院 体育学 院 , 江西 赣州 3 10 ) 40 0
摘 要: 客家体育是 中华民族传 统体 育的一部分 , 该得到传 承和发 扬 , 而客 家体育研 究起 步较 晚 , 应 然 方兴 未 艾 , 必要对其研究现状进行 整理与评析. 有 文章 采用文献资料 法全 面检 索了关于客家体育研究 的基金 项 目、 学术论 文 , 集了大量报刊及 图片资料 , 收 并结合研 究 目的对客 家体育研究现状和特 点进行 了客观的分析 , 对研 究 中存在 的

客家文化传承发展现状

客家文化传承发展现状

客家文化传承发展现状客家文化是中国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之一,被誉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推进,客家文化传承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下面将从语言、建筑、饮食和传统节日四个方面,介绍客家文化的现状。

首先,客家语言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日益衰退的局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普通话的普及使用,越来越多的客家人已经不再使用客家语言进行交流。

这导致了客家语言的传承面临困境,越来越少的人能够流利地使用客家语言,这对客家文化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在客家建筑方面,传统的客家土楼是客家文化的代表,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土楼被拆除或改建,导致了传统建筑的丧失和客家文化的减弱。

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开始采取保护措施,但是客家建筑的传承和发展仍然面临很多困难。

再次,客家饮食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和认可。

客家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烹饪技巧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然而,随着现代快餐文化的兴起和西方食品的涌入,一些传统的客家美食正在逐渐被边缘化,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

最后,客家传统节日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客家人民的风俗习惯和精神追求。

然而,受到现代生活方式和快节奏社会的影响,一些传统的客家节日逐渐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和庆祝方式。

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开始重视和推动传统节日的传承,但是客家传统节日仍然面临困境。

综上所述,客家文化传承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相关的保护和宣传工作,以实现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只有如此,客家文化才能在当代社会得以传承和发展,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海峡时代”背景下闽台民俗体育文化发展SWOT分析

“大海峡时代”背景下闽台民俗体育文化发展SWOT分析
岛, 最 近 的距 离仅 为 6 8 海 里 。且 台湾与 福 建均属 中 亚热 带 向南 亚 热带 过 渡带 季风 性 气候 , 自然 生态 条 件 极 其 相似 。 大 陆汉 人 与 台湾 的交 往 始 于三 国时 期, 至1 1 7 1 年( 南 宋 乾道 7 年) 闽 南沿 海人 开 始入 台 定居 , 直至元朝 , 中国政 府 开始 在 台 湾 地 区设 立 巡
检 司t z - 。在 漫 长的社 会历 史发展 过程 中受 社 会 矛盾
福 建 与 台 湾 社 会 的 形成 都 是 以 中原 南 迁 的 移 民为 主体 , 相 对 而言 台湾 主 要是 由中原 南 迁移 民的 后裔 的大 规模 人 台而 逐 渐形 成 的 。在语 言 上 、 宗 教 信仰 上 、 民俗 上 都 与福 建 形 成 了特 殊 的文 化 共 同 体 。 台 湾 人 的 主要 祖 籍 地 是 福 建 , 在 现 代 台 湾 人 中, 闽南 语 和 客 家 话 的 构 成 了 台 湾 移 民社 会 的 主 体, 其 中说 闽南语 的约 7 5 %, 客 家话 1 3 %左右 。据 相 关学 者 考证 , 台湾 桃 园 县 族 群 中 以 闽 、 客 家 中 为 主。1 9 8 2 年, 新竹县 8 6 %的居 民为 客 家 人 , 基 本 上
础。
1 闽台民俗体育文化发展优势 ( S t r e n g t h s )
1 . 1海 峡两 岸特 殊的 文化 共同体
术、 角力 、 气功 、 围棋 、 象棋 、 宋江阵 、 龙舟竞渡 、 踏 青、 跳绳 、 踢毽子 、 醒狮舞龙等 5 0 多种都是台湾的传 统体育项 目, 是 中华传统体 育文化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不论 是 在远 古 的迁 徙 之 时 , 还 是 当前 的 “ 大 海 峡 时代 ” 背景 下这 些 项 目在 闽 台两岸 依 然 为人 们所 喜 闻乐 见 , 如 闽西 客 家地 区 的 “ 姑 田游 大 龙 ” 、 “ 罗坊 走 古事 ” 等 民俗 活动 成 为 了小城 镇居 民文化 活 动 的 点缀 , 而类 似 的 台湾 地 区的 “ 托球 舞 ” 和“ 南 管戏 ” 等 就 是 源 自于 大 陆 地 区 。 此外 闽 台客 家 民俗体 育 经 过 长 时 期 的文 化 积淀 , 其 形 成 了特 殊 的文 化 魅 力 , 彰显 着 大 陆 人 民渴 望 两 岸统 一 的心 愿 和 台 湾 同胞 的寻 根之 情 , 支 撑着 海 峡两 岸 人 民为 和平 统一 不 断 创 新 和发展 。 1 2得 天独厚 的历史 地理 条件 台湾 位 于 中 国福 建 东南 一 隅 , 与 中 国大 陆地 区 隔 海相 望 。距 离 台湾 最 近 的 大 陆地 区是 福 建 平 潭

客家民俗节日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研究

客家民俗节日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研究

客家民俗节日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研究摘要:客家文化具备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传承众多灿烂且优良的文化内涵,在民族学、民俗学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客家的民俗节日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能够充分展现出客家文化的精髓,且能够起到民俗文化传承的目的。

但是,目前梅州客家文化呈现出衰退现象,青少年不了解客家民俗文化,甚至对客家文化产生漠视心理。

之所以会出现这问题,主要是因为当地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外来文化对客家文化造成严重冲击,导致文化活动开展缺乏客家传统文化特色。

本文先介绍客家传统民俗节日的文化体系,然后分析客家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发展现状,最后给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客家文化;民俗节日;传承;创新前言生活在梅州的客家祖先后辗转多个区域,最终选择了粤闽赣边作为大本营,受当地环境影响,逐步形成了带有梅州特色的民俗文化以及地域风情。

客家人民族情节深厚,因此,大量的中原民俗文化被延续至今。

通过研究能够发现,对于客家少数民族文化系统而言,民俗风情与文化占据十分关键的影响地位,其不仅组成了精神体系,同时也在文化传播阶段内,发挥重要载体作用。

在理解客家民族文化所具备的丰富内涵条件下,其也能够对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实现起到一定影响效用。

一、客家传统民俗节日文化体系概述客家文化本身就是中华文化当中最具浓墨色彩的一笔,其包含了客家民族的艰苦奋斗过程,也包含了客家族自强自立的传统。

在传统理念以文化的方式不断积累和渗透的情况下,客家文化已经逐渐延续到人们的血液当中,并且形成了非常强悍的凝聚力[1]。

对于民族文化来讲,节日活动开展是文化精粹的重要展示,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桥梁。

汉族经过漫长的民族发展已经形成了诸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而且每一个节日都拥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但其无不以自身的组织方式来传扬文化精髓。

传统节日活动内容非常丰富,也营造出了特定的文化氛围,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和追捧。

而客家族也是中国重要的民族之一,其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节日民俗的形成也将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具备重要联系[2]。

客家文化调研报告作文范文

客家文化调研报告作文范文

客家文化调研报告作文范文客家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了解客家文化的特点和影响,本次调研旨在深入研究客家文化的历史渊源、传承现状以及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参观考察和访谈的方式进行。

首先,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普通人对客家文化的认知和了解程度。

然后,我们参观了几个著名的客家文化遗址,观察和学习了客家文化的实际传承情况。

最后,我们进行了一些访谈,采访了一些客家人士,了解他们对客家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方式。

三、调研结果1. 客家文化的历史渊源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在宋、元、明、清等时期,由于政治、军事等原因,大量客家人迁徙至南方地区。

客家文化随迁徙扩散,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特点。

2. 客家文化的特点(1)客家饮食:客家人讲究实用、营养、美味,著名的菜品有客家梅菜扣肉、客家酿豆腐等。

(2)客家建筑:客家围屋是客家村落的典型代表,具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3)客家音乐:客家音乐以激昂的节奏和深情的旋律为特点,深受广大人民喜爱。

(4)客家语言:客家话是客家人的母语,形成较早,并固定后继不变,目前在一些地区仍广泛使用。

3. 客家文化的传承现状(1)家庭传承:客家文化在家庭中传承的情况普遍较好,家庭中的祭祀活动、节日习俗等都得到了有效的保留和传承。

(2)学校教育:一些地区的学校开设了客家语言、客家文化等课程,培养了一批懂得并喜爱客家文化的学生。

(3)自治组织:一些客家地区成立了客家文化保护协会等组织,通过各种活动和项目,促进客家文化的传承。

(4)旅游开发:一些有着丰富客家文化遗址的地方通过旅游开发,提升了客家文化的传播和认知。

四、客家文化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客家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经济发展:客家文化旅游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2)建筑产业:客家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得到了广泛认可,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形式。

闽西客家地区舞龙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闽西客家地区舞龙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21 闽西客 家地 区舞龙运 动的 由来 .
闽西 客家地 区 的舞 龙运 动最早 始 于明朝 。 种类
发 展变化 。】 征华夏 民族 精神 的舞龙 。 【 - 象 广泛 流传在 祖 国的辽阔疆域 。2 【 】 客家是 中华 民族 的优秀分支 。 舞 龙 也是客家 民俗体 育 的一 项重要 内容 , 客家 人节 是
( 龙岩 学院体育 系 福 建龙岩 3 4 1 ) 6 0 2 摘要 : 舞龙运动是 我 国历 史悠 久的 民族 传统 体育 项 目之 一 。 也是 闽西客 家地 区民俗体 育 活动的 项 重要 内容 , 是客 家体 育文化 思 想的 重要 代 表 。本研 究运 用文 献资料 法 、 实地调 查 法和访 谈 法 ,

对 闽西客 家地 区舞 龙运动 的历 史和现 状进 行调 查 、 分析 , 针对 其发 展趋 势提 出对 策 , 以期 为这 项 民 族传统体 育项 目的继承 与发展提供 科 学依 据 。 关键词 : 闽西客 家地 区 ; 舞龙运 动 ; 现状 ; 策 对 中图分 类号 : 8 2 G 5. 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3 4 2 (0 90 — 0 7 0 17 — 6 92 0 )5 09 — 4
米 , 杭县 南 阳镇 的游龙 则长 达 几里 , 上 漳平 市 的火
作者 简介 : 张赐东(9 7 1 6一
)男 , , 福建永定人 , 副教授 , 主要研 究方向 : 民族传统体育、 育教 学与运动训练。 体
龙也长约两百 多米 。 游龙规 模虽大 , 只能“ ” 不 但 游 ,
南 阳镇 的游龙 也称板凳龙 。一般 长达几 百米 , 由几 十块至几百 块木板组 成 , 每块 板下有 3人支 撑 。而 上杭 县南 阳的游龙 则长达 几里 , 每家用一 块六 尺长 的木 板 扎 上 两 盏 灯 , 绳 子 连 结 , 各 村 游 灯 助 用 到

客家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客家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客家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客家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一、背景分析客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客家文化以其独特的语言、建筑、饮食、音乐、戏曲等形式,吸引了广大游客的关注。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以及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客家文化产业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然而,目前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探讨如何推动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客家文化产业的现状目前,客家文化产业在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

客家文化旅游景区、客家传统手工艺品以及客家文化节庆活动等项目已经成为客家地区的旅游名片。

比如,广东梅州的客家村落、福建南安的客家土楼、江西上饶的婺源古村落等,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同时,一些客家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如木雕、刺绣、陶瓷等也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此外,客家文化节庆活动如“三月三”龙船竞渡、端午节赛龙舟等也逐渐形成了品牌效应。

然而,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客家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

虽然客家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得到了广泛认可,但目前客家文化产业的经营主体多数还是由政府组织或民间社团经营,缺乏市场化运作的理念和能力。

二是客家文化产业的产品品质不一。

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客家文化产品的品质参差不齐,部分产品的设计和制作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是客家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不强。

客家文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元素,但在对客家文化的研究和创新上还有所欠缺。

四是客家文化产业的宣传力度不够。

客家文化产业的宣传工作相对较弱,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客家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待提升。

三、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市场化运作。

要推动客家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市场化运作,引入企业和资本参与客家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提升产业的效益和规模。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投资激励等手段,鼓励企业和创业者投资客家文化项目,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闽西客家地区龙狮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闽西客家地区龙狮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活动 , 它是在客家文化 的重要分支 , 动作 内 容 和动作形式是 以客 家武术为基础 的。这种以宗族为单位开展的传统 民俗活动有利
于促 进宗 亲和宗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而贯穿于舞龙舞狮 习练过 程的武德 教育 , 能够促进客家地 区的和谐稳定 。 由于在习练过程 中对速度 、 耐力 、 灵巧、 柔韧等身体 素质要求 较高 , 能达到“ 一动 无有不动” 的运动效果 , 它通过全方位 的身体练习来强健 客家人 的身体素质 ,而其所具有 自娱和娱 人功能又丰富 了客家人 的文 化生活『 l _ 。 通过舞龙舞狮的视 角可 以领略到客家传统文化的独特
2 . 3 闽 西客 家地 区文 化 、 自然 旅 游 资 源丰 富
闽西地处福 建西部属于亚热带和南亚热带 的过渡地带 , 气 候温和 , 森林覆盖率高。 大 自然的鬼斧神工在丹霞地貌和岩溶地 貌 的基础上造就了闽西地 区的 自然景 观,如著名 的国家 A A A A
客家地 区的龙狮运动是 以宗族为单位进行 的传统 民俗体育
商人 , 共 同的亲属关系和合作关系就逐渐被破 坏 , 这就导致 了曾
保持其整合 、并赋之 以社会化系统意义的传统文化和风俗的瓦
解” [ 3 1 。
王审知民间文化艺术节” 的每年一次的祭公太活动 , 舞 龙舞 狮是
祭祀闽王王审知的重要方式之一 。闽西客家传统节 日及其 民俗
搏击 ・ 武术科学
2 0 I 3 年2 月
第 1 0卷 第 2期
【 民族传统体育 】
闽西客家地 区龙狮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 究
黄 玮 瑛
(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 5 0 0 0 7 )
摘 要 : 闽西客 家地 区龙狮 运动 是客 家武术 的精 华 , 受 外来 文化 的 冲击 等 因素 的制 约 , 龙 狮 运 动 的发展

对闽西客家体育文化与假日体育旅游整合的探讨

对闽西客家体育文化与假日体育旅游整合的探讨

1 闽西客 家体育 文化 的内涵 与特点
11客家体育文化的内涵 .
搏 ,敢于胜 利的客家精 神 .客家 民俗 活动原 汁原 味 ,保 持 了客家人健康 向上 ,娱乐 游情的风貌 ,被誉 为 “ 中原
古文化的活化石 ”.近年来 ,每年元 宵时节 都有 不少 中 外游客特地往 连城观赏 . 12客家体 育文化的特点 . 12 1 .. .地域性 .任何一种地 域文化都是 该地 区人 民在长
苔滑 ,不时有人跌 没水 中浑 身湿透 ,但 众人仍 然群情 激 昂,水花飞溅 ,观者欢 呼雀 跃 ,直至赛 出名 次 .跑在 前 者 ,则大吉大利 ,家族兴 旺 ,显 现 了不 畏艰 难 ,敢于 拼
生机与活力 ,对发展地方 经济和促 进客 家体育 文化 的传
播与发展具有重 大的意义 .
客家体育文化是客家文化 与 当地 土著 文化交 融 的结
果 ,是客家人在 长期 的生 产劳 动 和生 活 中积 淀 下 来 的 , 充分体现 了客家人特 有的勤 劳勇敢 、勇 于开拓 、积极 进 取等一系列可贵 的精 神品质 ,反 映 了客 家人在 政治 、经 济 、文化 、宗教 、风俗 习惯 等方 面 的发展 变化 历程 ,并
体育运动都表 现了鲜明的地 域文化特征 .
12 2 . ..包容性 .闽西客家 体 育运动具 有 宽广 的包 容性 , 集 中体现了中原 汉族 体育 和 当地 民族 运动 融合 的特色 ,
从而既有北方人 民普 遍熟悉 的运动形 式 ,亦有 当地少 数
收 稿 日期 :20 0 09— 9—1 1
展也将起到推动作用 . 图分 类 号 :G 0—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8 0 09—04 (09)0 0 0 — 2 2X 20 6— 1 1 0

客家人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客家人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一、前言客家人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民族群体,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等南方地区。

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

为了深入了解客家人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色,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调研,对客家人的生产生活、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

二、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我们首先来到了广东省梅州市,这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在当地的导游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客家围屋、土楼等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了解了客家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

我们还参观了客家博物馆,了解了客家人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

2. 访谈调研在梅州市,我们采访了多位客家人,包括当地政府官员、学者、企业家和普通居民。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客家人在社会发展、文化传承、教育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还调研了当地的经济状况、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情况。

3. 社会实践活动在梅州市期间,我们还参与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务支教、扶贫帮困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客家人的热情好客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三、实践成果1. 深入了解客家人的生产生活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调研,我们了解到客家人的生产生活具有以下特点:(1)以农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商业。

(2)居住环境独特,以围屋、土楼等为代表。

(3)重视家族观念和宗族组织。

(4)崇尚文化教育,重视子女的教育。

2. 了解客家人的文化传承客家人的文化传承具有以下特点:(1)客家方言:客家方言是客家人的重要标志,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

(2)客家音乐:客家音乐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如山歌、戏曲等。

(3)客家民俗:客家民俗丰富多彩,如舞龙、舞狮、庙会等。

(4)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具有独特的风味,如盐焗鸡、炖汤等。

3. 探讨客家人的社会发展客家人的社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经济逐渐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社会稳定,治安良好。

(3)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人才辈出。

(4)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明市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明市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明市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2.17•【字号】明政办〔2021〕63号•【施行日期】2021.1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明市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明政办〔2021〕63号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三明市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2月17日三明市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的通知》(闽政办〔2019〕50号)(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全力推进三明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在落实好三明市《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分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按照《总体规划》要求,我市加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构建科学有效的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体系,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文化生态保护目标。

二、总体目标2021—2025年,三明客家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工作初见成效。

非遗传承保护环境进一步改善,有效维护文化遗产与人文、自然环境生态平衡与完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市、县两级非遗综合展示馆建设,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场所建设稳步推进,传承展示传播水平明显提升;非遗传承有序,传承实践富有活力、氛围浓厚,濒危和重要非遗项目得到有效保护,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客家文化弱势分析报告

客家文化弱势分析报告

客家文化弱势分析报告在分析客家文化弱势的报告中,我们将聚焦于探讨客家文化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和困境,以及其所处的劣势地位。

尽管客家文化在历史上曾经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但在当今社会和文化环境下,其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和消退。

以下是对该问题的分析:1. 资源匮乏:客家地区通常位于较为偏远的山区或农村地带,资源匮乏是客家文化发展面临的一大困境。

相较于大城市,客家地区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相对有限,导致文化传承和推广活动的困难。

2. 平台缺失:客家文化在媒体和文化产业方面的曝光度相对较低。

大部分的文化展示、演出和推广活动往往集中在城市地区,缺乏对客家文化的专门平台。

这使得客家文化难以进入主流文化领域,进一步削弱了其影响力。

3. 行政支持不足:有时候,客家地区的政府部门对于客家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这种情况下,客家文化的发展往往难以获得必要的经费、政策和法规保护,导致其面临着更大的困境。

4. 学术研究的不足:客家文化的研究在学术界中相对较少。

缺乏深入的学术研究和讨论,难以对客家文化的历史、民俗和语言等方面进行系统的保护和传承。

这也限制了客家文化在学术界和学校教育中的传播和推广。

5. 青年流失: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客家地区追寻更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

这导致了客家文化传承的断层,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逐渐减弱,从而加剧了客家文化的衰退。

尽管客家文化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和弱势,但也有一些积极的发展趋势。

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逐渐意识到了客家文化的重要性,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和推广客家文化。

此外,一些组织和个人积极努力进行客家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工作,为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加强学校教育以及促进文化交流,都可以是客家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总结中,我们强调了客家文化所面临的一些弱势因素,同时也指出了可能的改进方向。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才能够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闽西客家民俗体育资源的研究现状
(一)关于民俗体育的研究现状
涂传飞认为民俗是民间流行的风俗习惯,民俗体育是由一定的民众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使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习惯的文化体育活动现象。

付玉坤认为民俗体育是一种以民俗活动和体育运动作为表现形式具有生命力的文化活动。

刘昊航认为我国民俗体育文化是以东方文明价值为内核,当今民俗体育的发展困境是因为内在文化被消解和价值结构的破坏,其民俗体育文化复兴应遵循历史的范畴,不仅在继承的基础上弘扬,同时通过自身的创造进行累积来提高文化张力。

胡娟认为民俗体育的现代发展途径主要有:通过与现代体育的合流、走竞赛表演的社会化道路和散落于民间的自发方式;民俗体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有:传承主体的多元化、传承行为的理性化、传承心理的更新以及传承体系的制度化。

徐琳认为民俗体育也可以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途径今树立自己的文化品牌和地位,来得到健康和谐地发展。

宋友林认为康巴地区的民间体育建立“挖掘—包装—宣传—促销”产业链,在产业链的基础上建立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而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康巴地区。

(二)关于体育资源的研究现状
汪元榜认为体育资源一般是指人们从事体育服务产品和物质产品生产以及开展体育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各种资源。

任海认为体育资源的开发应采用通过市场运作,与政府相结合进行配置,充分利用体育与社会各种行业具有结合的特点,吸收多种渠道加大体育的投入,使原有的体育资源增值。

李艳茹认为民俗体育应该从文化资源、理论研究与创新、宣传以及民俗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四个大方面进行开发研究,使民俗体育发展更加科学现代化,从而推动社会文明建设。

王永强认为民俗体育资源引入学校体育课堂对于社会、民俗体育本身、学校、学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杨少雄,认为两岸武术资源通过武术产品整合、武术市场整合以及武术经营企业的有效整合,在产业关联结构优化的基础上打造中华武术产业价值链,促进两岸武术产业繁荣发展。

饶远用因子分析法得到促进少数民族体育资源产业化发展有八大主要因素,文化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少数民族体育资源价值最大化是主要的发展目标,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与少数民族体育资源产业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联。

(三)关于闽西客家民俗体育资源的研究现状
傅清媛认为闽西客家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目前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譬如开发形式较单一、内容不丰富、衍生品开发雷同以及宣传力度不够,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徐义强通过运用田野调查法从人类文化学的视角研究认为萨满是透视解读客家文化和客家社会的一个窗口和媒介,可以拓展对客家宗教内涵的认识。

邱立汉认为闽西客家祖地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但是由于社会的变迁,客家民俗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缺失,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在保护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文化的内涵,赋予闽西客家民俗文化新的内涵。

郭善强认为闽西客家体育文化是闽西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由于劳动斗争以及当地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交融而不断发展、逐渐积累下来的,在新时代下要想更好地保护和发展闽西客家体育文化,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加以正确引导,利用好新农村建设和休闲旅游两大平台,并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人才方面的资源优势。

许晓容认为客家民俗体育是与客家民俗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在特定的历史社会情境下客家族群所创造的文化、民俗行为,它真实地反映了客家族群的文化特征与审美特征,具有健身、社会、娱乐、象征等功能。

黄玮瑛认为由于外来文化冲击等因素的制约,龙狮运动的发展进入到了瓶颈阶段,龙狮运动要加强与客家民俗活动、闽西文化旅游建设及教育的结合度,从而促进龙狮运动的发展。

温艳蓉以游大龙为调查对象进行田野调查,认为闽西客家民俗体育的保护传承模式:在深入开展普查的同时,建立资料数据库;同时对客家民俗体育传承人加大保护和培养;以旅游发展为契机,发挥产业推动作用;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加大资金支持。

张恩赐等人认为闽西客家地区舞龙运动的发展需要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加强重视舞龙运动;积极发挥舞龙运动的文化、健身、娱乐功能;将娱乐舞龙和竞技舞龙相结合,将舞龙运动和旅游相结合,把舞龙运动打造成旅游区的一个品牌项目。

曾阿红认为闽台民俗体育具有相似性、互补性和“五缘”优势,可通过建立资料库、定期开展相关论坛以及闽台客家民俗体育相关协会间交流与合作,发挥体育资源与体育市场互补作用,融合闽台客家民俗体育,加强闽台客家民俗体育产业合作发展。

综上所述:众多学者专家在民俗体育的概念、特征、变迁和发展以及区域民
俗体育资源、民俗体育产业化、客家民俗、闽西客家民俗体育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闽西客家民俗体育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传承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对闽西客家民俗体育资源增值的研究来促进闽西客家民俗体育的发展,不仅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更是传承的需要,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