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管桩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预应力管桩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一、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预应力管桩施工为即打即隐蔽的工程,出现问题无法在施工完成之后再进行整改,只能采取补桩等措施补救,因此,必须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质量,每一步骤都要按照标准严格进行。

1、桩体倾斜

二、产生原因

(1)施打前未按要求双向校核垂直度。

(2)遇有地下障碍物。

(3)场地不平整,桩机底盘不稳固水平。

三、防治措施

(1)施打前,应按要求在桩机的正方和垂直的管桩侧面双向架设经纬仪或线坠,垂直度满足要求(小于0.5%L)后方可起锤,打入约1m左右再用仪器校核一次桩的中心位置和垂直度,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常施打。

(2)地下障碍物如果较浅,可以先将桩拔出,清除障碍物后,将坑填实填平,重新放点打桩;如果障碍物较深,无法处理,可会同监理、设计院等单位商议解决办法,更改桩位。

(3)场地应平整坚实,一般不宜大于9°,符合桩机行走条件。桩机下方应垫好枕木,保持桩机底盘稳固水平。

2、焊缝不饱满,接桩处开裂

四、产生原因

未按规定进行焊接作业,未分层焊接。

五、防治措施

(1)接桩前,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水份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件清洁。

(2)接桩时,两节桩应在同一轴线上,焊接预埋件应平整,焊接层数不得少于2层,焊接时必须将内层焊渣清理干净后再焊外一层,坡口槽的电焊必须满焊,电焊厚度宜高出坡口1mm。

3、贯入度剧变

产生原因

(1)地质情况不明,地下存在有空洞、溶洞、夹层、古墓等。

(2)地下持力岩层起伏大。

(3)桩身破碎断裂。

防治措施

(1)在施打过程中,出现贯入度突然变大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可采取超前钻等方法,先探明桩位处的地质情况,将空洞、溶洞等先用中砂或粘土等填塞密实后再重新打桩,或改用其他形式的基础处理方法。

(2)在即将收锤时,遇到贯入度突然加大的情况,一般均因地下持力岩层起伏大导致桩身折断或桩身自身破碎造成的。这种情况下,采用从桩身内孔吊灯和吊重物检查桩身的完整看是由何种原因造成。

①如是因地质起伏大造成的,则需采用特殊桩尖,采用嵌岩力强的桩尖进行施工;

②如是桩身自身破碎造成的,则需对进场的管桩质量进行检查,采购质量合格的管桩;管桩桩身强度必须达到100%时方可使用;同时,在施打过程中,要控制好总锤击数,PC桩总锤击数不宜超过2000,最后1m锤击数不宜超过250;PHC桩总锤击数不宜超过2500,最后1m锤击数不宜超过300。

4、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

产生原因

(1)桩基础密集,土饱和密实,桩间距较小,在沉桩时土被挤到极限密实度而向上隆起,相邻的桩浮起。

(2)在软土地基施工较密集的群桩时,由于沉桩引起的孔隙水压力把相邻的桩推向一侧或浮起。

防治措施

(1)采用“植桩法”(先钻孔,钻透硬夹层,将桩插入孔内,打至设计要求)以减少土的挤密及孔隙水压力的上升。

(2)采用开口型桩尖,让部分土体进入桩空腔内,减少土体挤密;同时采用“跳打法”施工,控制每天打桩根数,同一区域内不宜超过12根桩。

(3)采用井点降水、砂井或盲沟等降水或排水措施。

(4)沉桩期间不得同时开挖基坑,沉桩完毕后相隔适当时间方可开挖,相隔时间应视具体地质情况、基坑开挖深度、面积、桩的密集程度及孔隙水压力消散情况来确定,一般应在两周左右。

5、桩身断裂

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突然增大。

(1)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过程中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

(2)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3)稳桩不垂直,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移架方法校正,使桩身产生弯曲。

(4)两节以上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

(5)制作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够,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

防治措施

(1)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钻探了解。对桩构件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L/1000)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的不宜使用。

(2)在稳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压入一定深度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执行。

(3)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时不得使用。

6、桩顶掉角、碎裂

(1)预制的混凝土配比不良,施工控制不严,振捣不密实或养护时间短,养护措施不足。

(2)桩顶面不平,桩顶平面与桩轴线不垂直,桩顶保护层过厚。

(3)桩顶与桩帽的接触面不平,桩沉入时不垂直,使桩顶面倾斜,造成桩顶面局部受集中应力而掉角。

(4)沉桩时,桩顶衬垫已损坏,未及时更换。

(5)桩锤过大,跳动过高。

防治措施

(1)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桩顶的加密箍筋要保证位置准确;桩成型后要严格加强养护。

(2)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检查,检查桩顶有无凹凸现象,桩顶面是否垂直于轴线,桩尖有否偏斜,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宜使用,或经过修补等处理后才能使用。

(3)检查桩帽与桩的接触面处是否平整,如不平整应进行加垫等处理才能施工。

(4)沉桩时稳桩要垂直,桩顶要有衬垫,如衬垫失效或不符合要求时要更换。

(5)施工时应根据地质条件,桩断面尺寸及形状,合理选择桩锤。并采用“重锤低击”的方法,严格控制桩锤的跳动高度,禁止高起高落。

7、沉桩达不到要求

管桩是以最终贯入度和最终桩长作为施工最终控制,一般情况下,以最终贯入度控制为主,结合以最终桩长控制参数,有时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最终控制要求。

产生原因

(1)勘探点不够或勘探资料粗,对工程地质情况不明,尤其是对持力层起伏标高不明,至使设计考虑持力层或选择桩长有误。

(2)勘探工作是以点带面,对局部硬夹层、软夹层不可能全部了解清楚,尤其在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下,还有地下障碍物,如大块石头、混凝土块等。压桩施工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施工控制标准。

(3)以新近代砂层为持力层时或穿越较厚的砂夹层,由于其结构的不稳定,同一层土的强度差异很大,桩沉入到该层时,进入持力层较深才能达到贯入度或容易穿越砂夹层,但群桩施工时,砂层越挤越密,最后会有沉不下的现象。

防治措施

(1)详细探明工程地质情况,必要时应作补勘,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

(2)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合理地选择施工方法及压桩顺序。

8、先打桩后挖基坑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8.1在部分有地下室的工程中,由于基坑不大,开挖后无法进桩机施工管桩基础,只能采取先打桩后挖基坑的方法进行施工。

8.2施工时,坑内的桩尽可能采用长送桩器送至基坑底部,但因地质情况不明确,部分仍不可避免高出基坑底部。为此,在开挖前,应标明高出的部分桩的位置,开挖时采取环向开挖的方法,以保持高

出的部分桩四周的土体开挖基本上在同一个平面位置。不得先在一侧开挖,使桩两侧的土体形成一个落差很大的土壁。这样容易使土的侧压力过大导致桩体倾斜,甚至断桩。

8.3在基坑上口和基坑壁的桩,由于不可避免的形成两侧土体高差过大,容易将桩挤偏挤断,必须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一方面,采取保险系数较大的基坑支护方法,降低基坑壁的水平位移;另一方面,可以在该部分管桩上口采用钢丝绳、钢筋等拉结,牵拉至后方不受基坑土方影响的位置上锚固,抵消部分土体侧压力。

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中容易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践提出质量控制措施与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静压管桩;问题分析;质量控制;处理措施 1、引言 静压管桩施工无噪声、无振动,很少因施工扰民而引起投诉。管桩工厂化制作、质量有保证、型号规格多、设计选择余地大、单桩承载力高,在城乡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近几年静压管桩施工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提高,但还是经常出现一些施工质量问题和工程事故,有的已对静压管桩的应用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根据多年来在静压管桩施工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参照有关国家和地方规范规程,对静压管桩的施工提出一些质量控制措施和常见问题的防治处理方法。 2、施工质量控制 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地质条件方面的、有桩身材料质量方面的、有设计方面的,也有制桩或压桩施工管理方面的,工序多,涉及环节多,任何阶段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质量事故或质量隐患。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讨论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控制。 2.1静压沉桩机理 静压沉桩是依靠压桩机械设备的自重和压重对预制桩施加垂直压力,将桩压入或挤入土中。压桩结束后,桩周土体内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土体产生径向固结,桩侧摩阻力增大,土体强度得到恢复。压桩一般分节压人,逐段接长,同一根桩各工序应连续施工,防止中途停歇过久而压不下去,影响桩的极限承载能力。 2.2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2.1工程施工图纸准备 根据工程勘察报告和桩基础施工图纸,结合现场情况及相关标准规范,认真组织图纸自审,图纸会审,形成会审纪要;涉及变更的,应有设计单位的书面变更手续,使工程施工依据准确、合理。 2.2.2 施工技术资料准备

预应力管桩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预应力管桩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一、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预应力管桩施工为即打即隐蔽的工程,出现问题无法在施工完成之后再进行整改,只能采取补桩等措施补救,因此,必须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质量,每一步骤都要按照标准严格进行。 1、桩体倾斜 二、产生原因 (1)施打前未按要求双向校核垂直度。 (2)遇有地下障碍物。

(3)场地不平整,桩机底盘不稳固水平。 三、防治措施 (1)施打前,应按要求在桩机的正方和垂直的管桩侧面双向架设经纬仪或线坠,垂直度满足要求(小于0.5%L)后方可起锤,打入约1m左右再用仪器校核一次桩的中心位置和垂直度,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常施打。 (2)地下障碍物如果较浅,可以先将桩拔出,清除障碍物后,将坑填实填平,重新放点打桩;如果障碍物较深,无法处理,可会同监理、设计院等单位商议解决办法,更改桩位。 (3)场地应平整坚实,一般不宜大于9°,符合桩机行走条件。桩机下方应垫好枕木,保持桩机底盘稳固水平。 2、焊缝不饱满,接桩处开裂 四、产生原因 未按规定进行焊接作业,未分层焊接。 五、防治措施 (1)接桩前,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水份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件清洁。 (2)接桩时,两节桩应在同一轴线上,焊接预埋件应平整,焊接层数不得少于2层,焊接时必须将内层焊渣清理干净后再焊外一层,坡口槽的电焊必须满焊,电焊厚度宜高出坡口1mm。 3、贯入度剧变

产生原因 (1)地质情况不明,地下存在有空洞、溶洞、夹层、古墓等。 (2)地下持力岩层起伏大。 (3)桩身破碎断裂。 防治措施 (1)在施打过程中,出现贯入度突然变大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可采取超前钻等方法,先探明桩位处的地质情况,将空洞、溶洞等先用中砂或粘土等填塞密实后再重新打桩,或改用其他形式的基础处理方法。 (2)在即将收锤时,遇到贯入度突然加大的情况,一般均因地下持力岩层起伏大导致桩身折断或桩身自身破碎造成的。这种情况下,采用从桩身内孔吊灯和吊重物检查桩身的完整看是由何种原因造成。 ①如是因地质起伏大造成的,则需采用特殊桩尖,采用嵌岩力强的桩尖进行施工; ②如是桩身自身破碎造成的,则需对进场的管桩质量进行检查,采购质量合格的管桩;管桩桩身强度必须达到100%时方可使用;同时,在施打过程中,要控制好总锤击数,PC桩总锤击数不宜超过2000,最后1m锤击数不宜超过250;PHC桩总锤击数不宜超过2500,最后1m锤击数不宜超过300。

预应力砼管桩倾斜和裂缝原因分析及控制处理措施体会

预应力砼管桩倾斜和裂缝原因分析及控制处理措施体会 针对软弱土地区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出现裂缝、桩身倾斜等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和处理桩基质量的一般方法和相关施工措施,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Key words:weak soil;pile;cracks;stake inclination;deviation broken pile;reinforcement treatment;quality control 前言:先张法混凝土预应力管桩(以下简称管桩)具有抗压强度高、方便施工、缩短工期、施工不受季节限制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房屋建筑和市政等各类工程的基础中,但管桩抗侧弯较薄弱,在软土地基中施工,或在挖土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发生倾斜、裂缝。从而影响工程质量乃至整个工程的安全。而在浙江湖州市,西南分区和仁皇山分区的软弱土层很弱、很厚,曾出现大量的混凝土管桩倾斜、裂缝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施工实践,在分析各种原因的基础上,我们总结了一些控制和加固处理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1.管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1.1裂缝 在管桩施工完成后,在桩顶或浅部出现裂缝,出现这种情况多数是采用顶压式静压桩机或锤击式桩机施工,在桩尖下部有相对比较坚硬的土层时,静压值过大或锤击数过多造成的。而裂缝位置如发生在深度8~10m以下时,一般是由于地基土上部软土层较厚,在上下二节桩的接桩位置出现,大多发生在接桩部位和桩箍筋间距变化处。此类管桩为缺陷桩,桩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大大降低。 1.2倾斜 管桩下部垂直,上部倾斜而无裂缝或出现少量的微裂缝,大多发生在地基土上部软弱土层较厚的情况,由于上部土层的抗剪强度C和内摩擦角?值较小,在桩机施工过程中,桩机的行走重压、或土方开挖过程中造成管桩上部发生倾斜。桩倾斜度超过0.5%,有的甚至达到了3%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桩虽未有裂缝,但弯曲部位桩身可能已产生较多的微裂纹。倾斜桩的危害在于倾斜桩虽然未出现大的裂缝,但其承载能力已大大降低。此时如桩倾斜的偏心距与所受荷载之积大于桩的抗弯能力,桩在受力的状态下可能发生脆性破坏,突然断裂而丧失承载力,由此可见桩倾斜度超过一定界限时必须处理。 2.导致管桩倾斜、裂缝的主要原因 2.1沉桩施工方法选择不当 地表土层较软,施工时未采取宕渣回填,提高地耐力的相应技术措施,桩机

管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 1、挤土效应和振动影响 原因分析: 静压法施工预应力管桩属于挤土类型,往往由于沉桩时使桩四周的土体结构受到扰动,改变了土体的应力状态,产生挤土效应;桩机施工过程中焊接时间过长;桩的接头较多而且焊接质量不好或桩端停歇在硬夹层;施工方法与施工顺序不当,每天成桩数量太多、压桩速率太快、布桩过多过密,加剧了挤土效应。 防治方法: (1)控制布桩密度,对桩距较密部分的管桩可采用预钻孔沉桩方法,孔径约比桩径小50-100MM,深度宜为桩长的1/3-1/2,施工时应随钻随打;或采用间隔跳打法,但在施工过程中严禁形成封闭桩。 (2)控制沉桩速率,一般控制在1m/min左右;并制定有效的沉桩流水路线,并根据桩的入土深度,宜先长后短、宜先高后低,若桩较密集,且距建筑物较远,场地开阔时,宜从中间向四周进行;若桩较密集,场地狭长,两端距建筑物较远时,宜从中间向两端进行;若桩较密集,且一侧靠近建筑物时,宜从相邻建筑物的一侧开始,由近向远进行;桩数多于30根的群桩基础,应从中心位置向外施打;承台边缘的桩,待承台内其他桩打完并重新测定桩位后,再插桩施打;有围护结构的深基坑中的静压管桩,宜先压桩后再做基坑的围护结构,这样的施工顺序可以避免由于基坑四周的围护结构使压桩的土体

无法扩散,造成先施工的管桩被后施工的管桩挤上来,使桩的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又避免了在基坑的压桩过程中土体扩散而挤坏四周的围护结构及降低基坑围护结构的止水效果;同时应对日成桩量进行必要的控制。 (3)设置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消除部分超孔隙水压力,减少挤土现象;设置隔离板桩或地下连续墙;开挖地面排土沟,消除挤土效应。 (4)沉桩过程中应加强临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的观测、监护,对靠近特别重要的管线及建筑物处可改其它桩型。 (5)控制施工过程中停歇时间,避免由于停歇时间过程,摩阻力增大影响桩机施工,造成沉桩困难。同时,应避免在砂质粉土、砂土等硬土层中焊接,制定合理的桩长组合。桩机施工时应注意同一承台内的群桩,需接桩的接头不宜在同一截面内,应相互错开,避免产生土压力以及水压力效应较大时,对整体桩身产生剪切破坏;同时应认真查看地质报告,了解土层分布情况,合理确定桩体组合长度,避免接头处于土层分界处及土层活动较多处,以防土层活动时对桩身的破坏。 2.沉桩时遇到浅层障碍无法继续沉桩 原因分析: 由于地质勘察报告中未能特别强调浅层障碍物及局部的土层分布深度和性质,导致沉桩时遇到浅部(3-4M)的老基础、大孤石,较深部(20M左右)的硬塑老粘土和非常密实砂层、沙砾石层等情况

预应力管桩施工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

预应力管桩施工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在建筑施工当中,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通常都会受到地质条件、挤土效应以及收锤标准控制不当等等这一系列的影响而造成很多的质量问题,那么,本文就这一系列的问题来进行分析,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预应力;管桩;施工事故;原因;对策 一、易导致预应力管桩施工事故的因素 (一)地质条件 预应力管桩由于具有质量可靠、承载力较高、无污染、综合造价低等优点,近几年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预应力管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预应力管桩的持力层可以选择强风化岩层、坚硬的黏土层、密实的砂层以及密实的碎石层等等,通常情况下,通常情况下它能够打入强风化岩层的厚度为1米至3米,但是是不能够打入到中风化岩以及微风化岩当中。也就是说,如果在中风化岩或者是微风化岩当中,在这种情况下,岩基上部的强风化层十分的薄,甚至是没有强风化层,如果在这种地层当中施打预应力管桩,那么,必定是十分容易损坏的。 (二)挤土效应 在具体的沉桩过程当中,会有和桩的体积相当的土体会向四周排挤,从而使得周围的土遭受到严重的扰动,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径向位移,桩尖以及桩周围的很大范围之内都会受到不排水剪切以及水平挤压,这样,桩周土体就十分类似于非压缩性,从而就有很大的剪切变形产生出来,这就形成了具有很高的孔隙水压力的扰动重塑区域,使得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大大降低,进而使得桩周围的土体由于不排水剪切而造成破坏,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和桩的体积等量的一些土体就会在具体的沉桩过程当中,朝着桩周围产生范围比较大的侧向位移以及隆起。在地面附近的土体变得向上隆起,但是对于在地面以下比较深的土体来讲,会因为受到上面覆盖土层的压力作用而不能够向上隆起,而是朝着水平的方向挤压。那么,在裙桩施工过程当中,就会由于跌加作用而使得已经打入进土层的桩和与之向邻近的管线产生比较大的侧向位移,并且这一产生的侧向位移和桩群的密度成正比,通常情况之下,地面的隆起能够高达50厘米至60厘米,有时候甚至还会达到70厘米至80厘米。 (三)收锤标准控制不当 所谓的收锤标准也就是终此打桩的控制标准,这一标准关系着打桩工程的质量,收锤标准通常都是以最后三击贯入度为主,同时参照入土深度、总锤击数及最后1米沉桩锤击数,既要定性控制,还要定量控制。

预应力管桩的制作-施工-质量控制及问题处理

预应力管桩的制作\施工\质量控制及问题处理 摘要:本文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生产制作和技术特性、静压法预应力管桩的施工、质量控制及常见问题处理进行论述。 关键词:预应力管桩;制作;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处理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型静力压桩机械的开发,压桩力的大幅度提高,以及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开发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桩基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受到建筑界的普遍青睐,特别是在软土地基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甚至呈现出取代钻孔灌注桩的趋势。 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生产制作和技术特性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下简称管桩)分为后张法管桩和先张法管桩。后张法管桩采用离心→碾压→振动复合工艺成型,管桩外径800-1200mm,壁厚120-150mm,每节长约4-6m,混凝土强度等级C80以上,横截面上均匀地预留20个Φ30的通长预留孔,使用前将多节管桩接起来,每个孔内穿一股高强钢绞线,张拉后对孔道注浆,使之成为一根长桩,最长可达60-70m。后张法管桩多用在海洋、港口和码头工程。先张法管桩的制作工艺包括钢筋笼制作,高标号混凝土制备、主筋预应力张拉、布料合模、离心工艺成型、蒸汽养护六大工序。钢筋笼制作是对管桩主筋高精度切断,墩头后用自动滚焊编织机滚焊成笼。预应力张拉是用千斤顶张拉管桩的纵向主筋并锚定在端头板上。离心工艺成型,蒸汽养护达到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管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50,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管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80。先张法管桩由圆筒形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箍组成。 管桩沉桩方式主要有:捶击法、静压法、预钻孔法和中掘法等,而以捶击法和静压法用得最多。捶击法沉桩震动剧烈,噪音大。近年来,为适应市区施工需要,各地相继开发出新型大吨位静力压桩机械和压桩工艺,最大压桩力达5000-6000KN,能将600管桩压到设计需要的持力层,从而大大推动了管桩的应用。 三、预应力管桩的施工及质量控制(静压法):施工工艺:桩位测量定位→桩机就位→吊桩→对中→焊桩尖→压第一节桩→焊接接桩→压第N节桩→送桩→终压→(截桩)。 1、压桩前的准备工作: 1)管桩进场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并对桩身的外观质量进行全数检查。管桩堆放不得超过4层。

预应力管桩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预应力管桩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引言 预应力管桩因施工工艺简单且便于管理、施工质量有保证、工期短、投资省等优点,近年在我省得到广泛应用。自推广采用预应力管桩以来,目前在桩基工程中其应用比例高达80%以上,已发展成为一种较成熟的桩型,大大促进了桩基工程质量的提高。但正是由于预应力管桩质量较有保证,因此施工过程中往往较易忽视一些施工环节,导致质量事故的出现。笔者通过大量工程实践,总结了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探讨其解决方法,仅供参考。 二预应力管桩施工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地质勘探报告的准确性 如地质勘察深度不足,未按有关规范规程要求进行,故未能较好揭示场地内土(岩)层分布及不良地质情况等。目前地质勘察市场竞争激烈,存在竞相压价的情况,勘察费用过低将导致其质量得不到保证,如勘察布点稀疏,技术人员水平低或责任心不强等,均可能导致对土质和岩层分布判断不准确等后果。地质勘探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90)的要求进行布点,如 遇基岩起伏较大或场地内有孤石、不明建筑基础等不良地质情况时应适当加密钻探点。 2桩基选型的合理性若桩基选型不合理,则会给施工带来一定难度,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也会较多,甚至引起重大质量事故。管桩因具有诸多优点而受到业主和施工方的欢迎,甚至某些业主在地质情况明显不适用时也要求设计采用管桩,这就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施工问题。如某住宅花园,地堪报告揭示场地内强风化岩层厚度较小甚至局

部缺失,且埋深较浅,局部岩面起伏较大。由于当时业主提出要求必须采用管桩,而设计方对管桩应用经验不足,为了满足业主要求而选用管桩基础。笔者作为现场监理曾向业主指出该场地不适合采用管桩,应改用其它桩型保证质量的意见,但一直未被业主采纳。果然在施工中陆续发生断桩事故,局部甚至根本无法成桩,最后还是对局部采用改桩型的办法进行补救才得以解决。在对已施工完的管桩进行静载检测时也发现多根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只好加大检测比例并结合多种检测方法,发现缺陷桩时再进行补桩,既拖延了工期,又耗费了资金。在不适用管桩的场地盲目使用管桩是造成管桩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施工前期应做好合理桩型的选择,以保证桩基施工顺利进行。 3打桩机具和施打参数的选择管桩应按“大锤打大桩、小锤打小桩、重锤轻击”的原则选择机具及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常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锤型选择合理,但由于施工方一来担心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二来结算时按管桩施工总长计算,故导致施工方将贯入度控制得很小,造成对管桩施打过度而造成损坏。 (2)锤型选择不合理,采用小锤施打大直径桩或高承载力桩,当管桩进入土层一定深度后,小锤已无法再将管桩打进,而施工人员若经验不足就会认为已达到收锤标准而停止施打,使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只有在开工前制定详细全面的试桩计划,通过试桩选取合适的机具和施打参数,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中严格控制,才能保证管桩施工质量,同时试桩中采用PDA进行监控对机具和施打参数的合理选取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4合格的选材选用的管桩应具有合格证、检验报告等技术资料,进场时应严格检查其外形尺寸和外观质量等,对有裂缝、崩角等较大缺陷的管桩应严禁使用,进场后的堆放和施工时取桩都应注意方法以免损伤管桩。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的是基础施工,桩基础是建筑施工特别是高层建筑施工中最为常见的基础形式,桩的种类及其施工方法因上部建筑物或载荷情况不同而多种多样。随着我国预应力和混凝土技术的高速发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房屋建筑的基础工程中。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优点,所以在我国得到迅速的发展,然而不同地质情况、施工机具的性能、人员的技术实力,往往也会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本文就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问题做如下探讨。 标签: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常见问题;质量控制 一、标准规范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中的要求 根据《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等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现场应配备桩身垂直度观测仪器(长条水准尺或经纬仪)和观测人员,随时量测桩身的垂直度。 2、锤击桩打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桩插入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 (2)打桩应符合下列规定:管桩施打过程中,宜重锤低击,应保持桩锤、桩帽和桩身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并随时检查桩身的垂直度。当桩身垂直度偏差超过0.8%时,应找出原因设法纠正;在桩尖进入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 (3)当打桩过程中遇到贯入度突变、桩头桩身混凝土破裂、桩身突然倾斜跑位、锤击数过多以及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等情况时,应暂停打桩,并及时与设计、监理等共同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4)当遇到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破碎等情况时,应暂停打桩,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3、静力压桩施工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第一节桩下压时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 (2)压桩过程中应测量桩身的垂直度。当桩身垂直度偏差大于1%时,应找出原因并设法纠正;当桩尖进入较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机架等方法强行纠偏。

管桩在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管桩在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第一节前言 预应力砼管桩具有单桩承载力大、质量可靠、造价便宜、检验方便、施工速度快,对地质适应性好,工地施工文明等诸多优点,在沿海地区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前景广阔。根据公司今年的销售量,可以肯定地说,管桩是“好桩”——一种很好的桩基材料。 在管桩的推广销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管桩损坏的问题。那么管桩损坏原因何在?公正地讲,施工中管桩损坏问题主要矛盾在于施工。以三七开而论,则三分是管桩质量问题,七分是施工上问题。如果管桩的生产制作和施工都严格遵循标准和规范,那么管桩的损坏率可以降低到万分之几的程度,但不可能为零。因为这与勘察设计还有关系。若地质勘察报告提供数据不准,或设计单位桩型选择与持力层选取择不正确,都将导致管桩损坏或承载力不足等质量问题。因此,好桩并不必然产生“桩好”的结果。 基于上述原因,我认为作为一名管桩的销售员工,具备对管桩产品好的信心是前提,但也必须清楚地看到管桩生产、运输、装卸、施工、开挖验收,以及勘察设计等诸多因素对管桩最终成形的影响。那么了解管桩损坏的各种情况,及时预防,不盲目无知,既对工程负责,又有利于销售货款的回收,产生“好桩、桩好、销售越来越好”的良性循环! 第二节管桩施工的几种方法及优缺点 一、桩基基础工程沉桩施工中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1、锤击沉桩法[自落锤、单动蒸汽锤、柴油锤(导杆式柴油锤、筒式柴油锤)] 2、静力压桩法(顶部施压法,侧向夹紧施压法) 3、中掘沉桩法(半中掘沉桩、半锤击沉桩法) 4、植桩法(预钻孔,再放入管桩的方法) 5、水冲沉桩法 二、各种施工方法的优缺点: 1、目前施工采用最多的是“锤击法”(以柴油锤为主): 柴油锤,1938年由西德DELMAG公司首先开发,很快在世界各地推广供用,积60多年的经验,锤型从0.5T—12T,设备已十分成熟,它的优点是:施工灵活、进退场容易,施工速度快,操作方便,地层穿透性好。

锤击预应力管桩施工问题分析与处理

锤击预应力管桩施工问题分析与处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施工日益增多,预应力管桩作为 一种常用的建筑支撑结构材料,承载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 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当,导致预应力管桩出现了锤击等问题,给 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从锤击预应 力管桩施工的问题出发,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解决 方案。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1.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 预应力管桩的锤击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方式,但如果在操作过程 中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就会对管桩本身造成一定的损害。比如,在锤击时采用的是过长的钢管,这样容易引起管桩本身的破 损或者是裂缝。另外,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者没有经过系统培训, 对锤下的力度和频率掌握不当,也容易导致管桩变形或者是破坏。 2.材料质量不过关

预应力管桩是建筑中的重要支撑结构,因此其材料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质量和安全。如果在选择预应力管桩的时候没有经过严格的材料检测,就会出现质量问题,导致施工过程中的锤击等操作出现问题。 二、问题的解决方案 1.制定严格的工作规范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如果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规范,并对操作者进行系统的培训,就能够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所导致的问题。比如,对钢管的选择和使用进行规定,对锤击力度和频率进行科学合理的掌控,这样能够避免管桩本身出现破损或者是裂缝等问题。 2.提高材料质量 为了保证预应力管桩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材料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因此,采购预应力管桩的时候必须经过严格的材料检测,

并选择有正规资质的厂家进行采购。如果能够提高材料的质量, 就能够有效地预防锤击产生的问题。 3.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除了制定严格的施工规范和提高材料的质量外,还需要针对具 体的工程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这样能够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钢管的长度和直径,科学掌握管桩锤下的力度和频率等,避 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害。 结语 预应力管桩是建筑支撑结构中的一种重要材料,其施工质量和 安全关系到整个建筑的安全。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 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并对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和采购。合理的施工方案也是避免问题产生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 预应力管桩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预应力管桩施工不合格造成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预应力管桩施工不合格造成的常见问题 及处理方法 摘要:预应力管桩施工中或桩已施工完后在软土地基开挖土方时不注意质量管控,容易发生桩身倾斜、偏位、桩身出现裂缝导致完整性为Ⅲ、Ⅳ类桩时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预制桩。笔者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设计经验,对预应力管桩施工不合格造成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并举例介绍中山某18层建筑由于在软土地基上开挖地下室土方时导致已施打完毕的管桩偏位、倾斜和断桩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桩偏位;桩倾斜;桩身完整性;桩身缺陷 引言: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由于具有桩身强度高、耐打(或耐压)性好、施工工期短、综合造价低、成桩质量可靠等优点,在广东省内以及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应用。通常的项目中由于管桩数量较多,施工时质量管控措施存在误差,导致或多或少会出现管桩偏位、倾斜、桩身完整性等问题,需要设计人员对问题桩进行处理。 1.管桩偏位问题 1.1管桩偏位允许值限值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标准》(JGJ/T 406-2017)[1]第7.2.1条、《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2]第7.4.5条都分别对单桩台、两桩台及多桩承台的最外边桩、中间桩的允许偏差值限值作了有关规定。 1.2桩偏位处理方法 管桩偏位如果超过《桩基规范》[2]和《管桩技术标准》[1]的限值,则必须由设计人进行复核,并根据管桩不同的偏位方向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1)单桩承台和两桩承台发生平面外偏位(即垂直两桩连线方向偏位),此时可通过增加通过承台上柱位的地梁或增大原有地梁的方法来分担由于桩偏位而产生的附加弯矩。这种处理较为简单方便。 (2)两桩承台管桩沿两桩连线方向偏位时,当两桩向同一方向偏移导致靠近柱的桩竖向力增加,此时可增大平面内与相邻承台相连的地梁刚度(即增大梁截面,特别要增大梁高),使偏位的两桩受力更加均匀。若两桩分别向相反方向偏位,这将导致承台弯矩增大,此时可通过计算增加承台配筋。 (3)对于三桩及以上承台,当桩内偏时,承台平面尺寸可按原设计施工;当桩向外偏位时,必须相应加大承台平面尺寸,以保证承台外边缘到管桩外边缘的距离不小于管桩半径。 2.管桩倾斜问题 2.1管桩倾斜率限值 《桩基规范》[2]没有规定管桩倾斜率限值,第7.4.5条只规定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度正切的15%,对于垂直管桩,《桩基规范》[2]第7.4.3条第4款只规定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而《管桩技术标准》[1]第7.2.1条第2款规定沉桩后的最终桩身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100。 2.2管桩倾斜问题的处理 当遇到管桩倾斜,可采用下列方法中的一种或同时采取几种方法处理: (1)若承台内向两个相反方向倾斜的桩数目相同,则倾斜水平力可以互相平衡抵消,此时水平力假如较大时就必须复核由于桩倾斜在承台内产生的拉力对承台的影响,必要时需增大增强承台配筋。 (2)可利用地梁将所有承台连成整体,若果向两个相反方向倾斜的桩数目基本相等,则因倾斜产生的水平力通过地梁相互平衡;若向两个相反方向倾斜的桩数目不相等,则两个方向倾斜桩水平力抵消后剩余部分由承台外土体的被动土

管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方案

管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方案 一、露桩和短桩 由于持力层高低起伏,设计对桩长未及时调整,当桩插入持力层一定深度(一般为2米)就无法打入而终止,使桩身露出设计桩顶过多(一般1-2米,多则5-6米)而形成露桩。同样,由于持力层起伏变化,沉桩到设计标高还未进入持力层或贯入度还很大,仍需继续沉桩,就形成了短桩。 (一)原因分析 1勘测资料误差较大或勘测精度不够,未能查清持力层起伏变化情况和持力层性质。 2、持力层变硬,沉桩时难以继续打入。或持力层变软,沉桩时贯入度太大,还要继续沉桩。 3、打桩机械与设计桩长及持力层性质不匹配。打桩机能量小,使本来还可继续打入的桩而被迫终止;或打桩机能量太大,使本来已满足贯入度要求的桩还能继续打入。 (二)防治及处理方法 1、查清原因。首先从分析勘测资料入手,在持力层起伏变化较大处补充勘测。重要柱子位置应布置钻孔查清持力层深度和性质。对于重要建筑物,勘测单位应提交"持力层等高线图"或"持力层等深线图"。 2、现场试桩时根据试桩情况确定终止打桩的标准。一般情况下实行"双控"既控制桩 长又控制贯入度。对摩擦端承桩,应以贯入度为主,桩长为副。锤击式桩机,贯入度受锤重和打桩机械的影响较大,应加以注意。静压式桩机,可以桩机上液压表读数来控制。据笔者经验,液压表上显示的最终压力达到2.0-2.5倍设计单桩承载力即可终止。如杭州某小高层基础采用管桩,设计单桩承载力为1600KN,沉桩时静压桩机最终压力表读数达到400OKN即可终止,打桩结束

后,做单桩静载荷试验,单桩极限承载力大于3500KN,满足了设计要求。 3、设计单位应根据试桩资料及时调整桩长,并通知管桩生产厂家,及时调整每节桩长与桩身匹配。 4、如因打桩机械能量太小或太大,无法与桩长及地质条件相匹配,那就更换打桩机。 5、对露出地面的桩应截桩。截桩可采用人工凿桩,方法是先将不需截除的桩身端部用钢抱箍抱紧,然后沿钢箍上缘凿沟槽,再行扩大截断,钢筋可用气割法切断。严禁使用大锤硬砸。 6、短桩需要用高标号位接桩。 7、持力层起伏变化很大地段及石灰岩地区采用管桩应特别慎重。 二、朝 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垂直偏差太大(规范规定,垂直偏差不得超过桩长的0∙5%)形成斜桩。据有关资料介绍,倾斜偏位超过25Cm的管桩,承载力就会明显不足。 (一)原因分析 1打桩机自重加配重总重量很大,如天海1号5500KN步履式液压静力压桩机自重达2200KN,配重180OKN,总重量达4000KN o打桩机基础如果不平整坚硬,沉桩加压后,基础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桩极易发生偏斜。 2、采用锤击式打桩时,桩不垂直,桩帽、桩锤及桩不在同一直线上。 3、沉桩时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如老兽出、古河道石驳勘、大块石等,把桩挤向一侧,发

静压预应力桩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静压预应力桩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摘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静压预应力桩施工是一种常见的深基础施工类型,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这是由于静压预应力桩施工具有成本低、施工快、无噪音污染等应用优势。静压预应力桩施工通常用于对承载力低的地基加以处理。本文主要结合静压预应力桩的施工原理和施工工序,对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相关处理措施进行了相关分析与讨论,希望能够加强静压预应力桩的施工运用。 关键词:静压预应力桩;施工;常见问题;处理措施 静压预应力桩在实际工程运用过程中,具有单桩承载力度大、噪音污染少、成桩质量稳固可靠和施工速度快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性。静压预应力桩通常需要借助静压桩机被压入土层,这种操作方式的弊端在于容易引发挤土效应。如果静压预应力桩的施工速度相对较快,就会使得土层应力得到不均匀性的释放,使得深层土体沿桩分布轴线产生一定程度的位移,进而导致周边道路发生隆起或者沉降等问题,甚至会对地下管线造成不同程度上的破坏。对此,加强静压预应力桩施工的管理与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1静压预应力桩沉桩机理 在静压预应力桩的沉桩过程中,首先是桩尖进入到土体中,对土体自身原有的应力状态造成破坏。随着桩体的不断深入,桩贯入压力也随之增加。一旦桩尖处土体所受到的应力超过其自身的抗剪强度时,土体就会产生大幅度的形变,发生塑性流动、挤密侧移、下拖等问题,在这种形变的影响下,如果地表为黏土土质,就会发生向上隆起的现象。如果地表土质为砂性土,就会发生拖带下沉的现象[1]。土层压力的不断变化,使得土体沿桩周水平方向不断挤开,这样桩周处土体结构就会受到破坏。而桩身也会在土体的法向抗力作用下承受更大的桩周摩擦力和桩尖阻力。当桩顶的静压力大于沉桩总阻力时,桩体就会持续下沉。反之,桩体就会停止下沉。 2静压预应力桩的施工工序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常见质量缺陷的产生及预防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常见质量缺陷的产生及预防(1) 第一节外观质量管桩的外观质量包括粘皮和麻面、漏浆、空洞和蜂窝、表面露筋、表面裂纹、镦头脱落、端面平整问题、桩身弯曲、露石等,外观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外观销售能力,也是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体现。下面详细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般的解决办法。 一、粘皮和麻面 粘皮是指管桩表面的混凝土与模具粘连,拆模时局部混凝土从管桩外表面撕裂的现象;而麻面是指脱模后管桩外表面的局部混凝土呈现无强度,表面有细小孔洞,颜色一般与正常混凝土相异,成类似粘土粉状的浅黄色。上述缺陷有时也修补的,但严重影响管桩的耐久性,特别是有腐蚀性的土壤中使用。粘皮和麻面均发生在管桩的外表面。粘皮严重时甚至预应力钢筋均能肉眼见到;而麻面的管桩外表面 可用钢筋等硬物刮去。 1、粘皮产生的原因及处理 1)管桩混凝土的脱模强度不足 按国标要求,管桩的脱模强度必须达到C40以上,但编者认为一般以控制在C50左右为宜,否则脱模时很容易出现粘皮现象,即便不出现粘皮现象,外表面也不是很光滑,特别是采用自用锅炉供蒸汽的情况,由于蒸汽一般为过饱和蒸汽,管桩外表面强度往往比同条件养护的试块要低,这一点尤其要引起重视。 合理的养护制度对达到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要注意充分的静停时间和控制升温曲线,在冬季生产时显得较为突出。当然符合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是前提,当采用多组分矿物外加剂如粉煤灰、矿渣微粉等设计混凝土配方时,为达到较合理的管桩脱模强度,可适当提高蒸汽养护的恒温温度,可比纯硅 酸盐水泥配方提高5--10度。 2)脱模剂性能问题及涂抹工作不到位 脱模剂对管桩外表面的质量起到关键作用,能否把混凝土在终凝前及在蒸汽存在条件下有效的隔离模具和混凝土是至关重要的。一般常用的脱模剂分为皂化油和不饱和酸酯等,国外现在有使用矿物油做脱模剂的,但总的来说,脱模剂要求有较好的挥发性、耐磨性、蒸汽稳定性、无毒及一定的保护厚度。 冬季和夏季使用的脱模剂要有区分,否则容易出现问题。性能良好的脱模剂应在使用后3--5分钟就在钢模内形成一层厚约0.5mm左右的较光滑的憎水性保护膜。脱模剂使用时一定要做到热模热涂,等完全干燥后才能浇注混凝土,这点在冬季生产时要特别注意,有的厂家往往未等干透就去喂料,加上冬季室温低,很容易 产生粘皮。 涂刷时要做到面面俱到,不遗漏一处,必要时可补涂一次。有时在雨天,由于脱模剂一般容易与水形成乳液,第一次刷完后,空气中的水分较多,往往需 刷二次才能解决问题。 3)模具内壁粗糙及清理不干净 模具内壁的粗糙度也会影响脱模效果,但这种情况一般较少见,关键是要把内壁清理干净,不留余渣,必要时可用砂轮机打磨光滑。 2、麻面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麻面产生的原因较简单,一般为钢模过热所致,高温使新拌混凝土失水严

预应力管桩沉桩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及施工处理措施

预应力管桩沉桩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及施工处理措施 摘要:本文论述了预应力管桩工程试桩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结合工程实例重点 从勘察、施工等不同角度分析其原因,给施工沉桩提出一些处理措施,从而更好 地的提高桩基施工的质量,为工程建设服务。 关键词:预应力管桩试桩压桩力质量控制 0 引言 近来年,预应力管桩在建筑工程基础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其自身的优点 已得到了许多设计、施工、建设等单位的认可。预应力管桩具有规格化生产、成 桩质量易于控制和检查,施工周期较短,沉桩质量比砼灌注桩有保证,经济性较 实心方桩好,施工现场噪音小、对环境污染小、振动小、检测方便等特点。苏州、无锡地区已有很多工程的成功经验,但试桩和施工沉桩中经常出现异常情况(贯 入困难、压桩力达不到设计值、桩身砼承受不住压应力而被压坏等情况),作者 作为一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通过许多工程的实践,从岩土工程勘察角度分 析其原因,给施工沉桩提出一些处理措施,从而更好地提高桩基施工的质量,为 工程建设服务。 1 沉桩机理 沉桩施工时,桩尖“刺入”土体中时原状土的初应力状态受到破坏,造成桩尖 下土体的压缩变形,土体对桩尖产生相应阻力,随着桩贯入压力的增大,当桩尖 处土体所受应力超过其抗剪强度时,土体发生急剧变形而达到极限破坏,土体产 生塑性流动(粘性土)或挤密侧移和下拖(砂土),在地表处,粘性土体会向上隆起, 砂性土则会被拖带下沉。在地面深处由于上覆土层的压力,土体主要向桩周水平方 向挤开,使贴近桩周处土体结构完全破坏。由于较大的辐射向压力的作用也使邻 近桩周处土体受到较大扰动影响,此时,桩身必然会受到土体的强大法向抗力所 引起的桩周摩阻力和桩尖阻力的抵抗,当桩顶的静压力大于沉桩时的这些抵抗阻力,桩将继续“刺入”下沉。反之,则停止下沉。 2 工程实例 某高层4#、5#住宅楼22层,长32米、宽13.6米;6#住宅楼22层,长57 米、宽13.6米,位于无锡市北塘区,为旧房拆迁场地,设计采用Ф500砼管桩, 桩长32米和38米,持力层选用⑥-5粉砂夹粉土层及⑦-1粉质粘土层。 2.1 地基土分层如下: 2.2 试桩情况说明及原因分析 2.2.1 按程序计划先打试桩,试桩数量由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等各方确定,4#楼、5#楼、6#楼各二根。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设计要求,4#楼、5#楼的持力 层为⑥-5粉砂夹粉土层,桩长32米;6#楼的桩尖持力层因⑥-5粉砂夹粉土层厚度往东逐渐变薄,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设计选取⑦-1层粉质粘土层作为桩尖持力层,桩长38米。 2.2.2 试桩情况介绍:C56#孔试桩压桩力为4092KN,进入持力层约2.2米; C67#孔试桩压桩力为4464KN,进入持力层约3.0米;C58#孔试桩压桩力为 4836KN,进入持力层约3.5米;C67#孔试桩压桩力为4464KN,进入持力层约3.0米;C77#孔试桩压桩力为4650KN,进入持力层约5.0米,出现桩被压坏;C47#孔试桩压桩力为2952KN,进入持力层约5.0米。 2.2.3 情况说明及原因分析: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桩周土摩阻力及桩端 土的端阻力,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94-2008)计算的各试桩单桩极限承载

浅谈预应力管桩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

浅谈预应力管桩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及 防治 摘要:高强型预应力管桩,简称PHC预应力管桩,是一种使用先张法和离心 成型技术加工生产而成的空腹圆筒型细长砼预制件,一般的抗压强度达到了C80,由于具备施工简单、工效快、桩体质量容易保证、单桩承载力高,耐久性好、施 工成本低等优点,在国内获得了广泛使用,发展迅猛。不过,由于施工过程中可 能存在大型机械行走碾压、施工顺序不当、挤土效应、桩身土开挖方法不合理、 施工人员工艺认知过低等诸多因素,容易导致桩身倾斜断裂、桩位偏差、沉桩达 不到设计要求等各种工程质量问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将会给 工程的安全及质量留下隐患,不但造成工期拖延、工程造价增加,严重引起重大 事故,因此我们需要对预应力管桩的质量问题的原因和防治方法进一步进行分析 并总结。 关键词:预应力;施工;防治 1 预应力管桩构造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属于挤土桩,是有良好抗弯、抗压性能的受力杆件。其构 造形式为空腹圆筒形桩身、端头板等。预应力管桩外径常见在400~800mm,壁厚 60~130mm。600mm管径的PHC预应力管桩,承载能力达到约2500~3200KN,能适 应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地基的使用要求。 2 预应力承载力特性 预应力管桩基础按其桩头形状可以分十字型、圆锥型和开口型三种。前面两 者都是封闭的,封闭桩头的预应力管桩具有相似于一般混凝土桩的承载力,其承 载力一般包括了桩周的侧向摩擦力和桩端的端部反力。开口型预应力管桩,当沉 桩完成后,其底面约有三分之一的内腹被填充,这样降低了排土的压力,其内腹 土为预应力管桩内的摩擦力提供了较好的缓冲,也因此提高了预应力管桩的承载

管桩施工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管桩施工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管桩由于具有桩身强度高、耐压(或耐打)性好、施工工期短、综合造价低、成桩质量可靠和文明环保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由于相对大直径桩(特别是大直径嵌岩桩),管桩承载力较低,因此,单体工程中管桩桩数较多 (一般都有上百根桩,甚至几千根桩),导致施工中或多或少会出现管桩偏位、倾斜、承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设计人员帮助处理。本文就管桩施工常见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1、管桩承载力不足的处理方法 当管桩检测承载力不满足设计承载力时,一般有如下处理方法: (1)当管桩检测承载力与设计承载力相差不大时,可增大与其相邻承台相连的承台梁刚度 (增大梁断面,特别要增大梁高)和配筋(承台梁纵筋应贯穿承台),将管桩承载力不足的承台承担的部分荷载转移到周边其他承台上。这是最简单、最经济的处理方法。 (2)当管桩检测承载力与设计承载力相差较大时,应采取补桩、将上部内隔墙取消或将上部内隔墙改成轻质隔墙,甚至减少楼层数等措施。补桩一般应遵循对称补桩和桩间距不小于原设计的原则。至于非对称补桩,由于承台形心与上部荷载重心不重合,导致桩受力不均匀,不宜采用。如在原有管桩中间补桩,将导致管桩间距变小,由于管桩为挤土桩或部分挤土桩(不带桩尖时),容易将原有管桩挤偏位甚至挤断,只有当桩间土质较松散(不是饱和淤泥),且经试桩确有把握

时才能在原有管桩中间补桩;如管桩为非挤土桩,可考虑在原有管桩中间补桩,但也宜先进行试桩验证。 图1、补桩平面布置图(斜线填充的桩为补桩) 2、管桩偏位问题 2.1、规范允许偏差 2.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7.4.5条:打入桩(预

预应力管桩常见质量问题、原因与预防措施

预应力管桩常见质量问题、原因与预防措施 1、桩身断裂 (1)现象:在开展压桩工序时,桩身如果突然倾斜错位,而桩尖处土质无特殊变化,贯入度却突然加大,施压油缸的油压表计显示突然下降,机台晃动亚种,这时可能就发生桩身断裂的质量问题。 (2)原因:①桩身加工的弯曲度超过规范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过大,压桩过程中桩体倾斜或弯曲;②桩入土后,遇到坚硬障碍物(岩石、旧埋设物),把桩尖挤到一侧;③插桩本身不垂直,在压入某深度后,用移机方法来纠正,使桩体产生弯折;④多段桩施工时,相连接的两段桩不在同轴线位置上,焊接后产生弯曲;⑤桩材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在堆放、吊运准备工作中已经产生裂纹或断裂而没被发现。 (3)预防措施:施工前应该清理干净桩位下的障碍物,必要时应该对每个桩位用针探检查;②加强桩材检查,如果桩身弯曲超过规定(L/1000且<20mm)或者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不能使用;③在插桩施工中已经发现桩身不垂直就立即纠正,桩压入一定深度后若发生严重倾斜。不能采用移机方法处理。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段桩在同轴线上。端面间隙应该加垫铁片并塞牢;④桩的堆放和吊运应严格执行规范规定,若桩身出现裂缝且超过验收标准必须严禁使用。 2、桩顶损坏 (1)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损坏。

(2)原因:①桩材混凝土配合比不好,施工中控制不严格,养护做的不好;②桩顶端面不平整,导致桩顶端面与桩轴线之间不垂直;③桩顶与送桩杆的接触部位不整齐,送桩时导致桩顶端面局部应力集中而损坏。 (3)预防措施:①制作桩体时,离心要均匀,桩顶加密箍筋要确保位置准确,并按规范养护;②沉桩前必须检查桩顶是否有凹凸的现象,保证端面垂直于轴线,桩尖不得偏斜,若不符合规范要求严禁使用,或经过必要修补处理合格后才能使用;③检查送桩杆与桩身的接触面平整度,如不平整必须开展相关处理才能使用。 3、桩位偏移 (1)现象:在静力压桩过程中,相邻桩身产生横向位移过大或桩身上浮。 (2)原因:①桩进入土层后,可能遇到大块坚硬的岩石,将桩尖挤到一侧;②多段桩施工时,相接的两段桩轴线不一致,焊接后管桩整体弯曲;⑧桩基数量过多且桩距不大,静力压桩时土层被挤压到极限后必然向上隆起,相邻的桩被拔起;④在软土地基场地中施压密集群桩时。由于压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过大将相邻的桩体推向一侧或起浮。 (3)预防措施:①静力压桩前要先将桩位下的岩石等障碍物去除干净,加强桩身外观检查,如果发现桩身以及弯曲(超限)或桩尖与桩纵轴线不统一;②在压桩过程中,如果发现桩身不垂直要立即纠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相连接的两段桩在同一竖直轴线上,开展焊接要严格执行规范要求; ③采用井点降水、盲沟或砂井等降排水措施;(压桩期间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