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文学史意义
汪曾祺散文赏析
两位作家都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情感,但沈从文的文字 更加质朴,更接近自然,而汪曾祺的语言则更加典雅,富 有诗意。
主题思想
沈从文的作品常常关注人性、命运和自然,而汪曾祺则更 注重生活琐事、人情世故和历史文化。
与贾平凹的异同点
地域文化
贾平凹和汪曾祺都来自中国西部地区,贾平凹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了 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而汪曾祺则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
汪曾祺的散文作品强调了人性的善良 与纯真,倡导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关 爱,对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疏离的现象 具有启示意义。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汪曾祺的散文作品扎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 的窗口。
汪曾祺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注重创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意识相结合,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
汪曾祺散文赏析
目录
Contents
• 汪曾祺生平与创作背景 • 汪曾祺散文风格特点 • 汪曾祺散文代表作解析 • 汪曾祺散文的影响与评价 • 汪曾祺与其他作家的比较研究 • 汪曾祺散文的当代意义与价值
01 汪曾祺生平与创作背景
生平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 高邮人,中国现代作家、散文 家、小说家、戏剧家、翻译家。
《大淖记事》
要点一
总结词
通过对一个小镇上人们的生活状态的叙述,展现了人性的 复杂和生活的真实。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汪曾祺的《大淖记事》以一个小镇为背景,通过描绘镇上 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人际关系,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 真实。小镇上的人们既有善良和纯真的一面,也有虚伪和 自私的一面,他们的生活状态既有快乐和幸福,也有痛苦 和无奈。汪曾祺通过《大淖记事》表达出对人性复杂的理 解和对生活真实的感悟。
汪曾祺的故事
汪曾祺的故事汪曾祺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中国现代文学大师,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汪曾祺,原名汪健,生于1906年,祖籍浙江绍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文学创作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著称,作品涉及小说、散文、诗歌等多个领域,深受读者喜爱。
汪曾祺的故事从他的成长经历开始。
他在家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自小就展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他的父亲是一位文学爱好者,经常给他讲述古代文学作品,这对他的文学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家庭的熏陶下,汪曾祺从小就喜欢读书,对文学充满了热爱。
汪曾祺的故事还与他的求学经历密不可分。
他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来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主修政治经济学。
在留学期间,他接触到了西方文学,受到了欧美文学的熏陶,这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在海外的求学经历不仅开阔了他的视野,也为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汪曾祺的故事还与他的文学创作密切相关。
他的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著称,深受读者喜爱。
他的作品多以乡土生活为题材,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描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他的代表作品有《白鹿原》、《暗夜奇遇》等,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界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也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汪曾祺的故事还与他的人生态度息息相关。
他一生坚持文学创作,不断追求文学的艺术境界。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展现出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汪曾祺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中国现代文学大师,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成长经历、求学经历、文学创作和人生态度都是他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风采,也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汪曾祺的故事将继续激励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文学的艺术境界,不断追求人生的价值意义。
论汪曾祺小说的文体意义
体制中, 受戒》 《 的出现 , 使人们看 到了文学艺术
【 收稿 日期] 0 00 — l 2 0 — 5 3 【 作者简介1 熊修雨 (9 3 ), 江西九江 人, 1 7一 男. 南京大学中文 系 19 9 9级博 士生。
文学政 治社会学 的审美范畴之中( 诸如题材 的重 大性 、 主题的政治功利性、 格调 的时代性等 ) 并 , 不能 给 人 们 以新 的审 美 享 受 。 当时 整 个 文 学 的
天 空 彤 云密 布 , 阴沉 死 寂 ,这 是 所 谓 的阵 痛 时 刻 。文学 期待着 突破 , 们 也渴 望 着 新 的美 学风 人 格 作 品 的诞 生 。 汪 曾棋 的 作 品 就 是 在 这 样 的 背 景 下 走 上 文 坛 的 。 18 夏 秋 , 已 6 9 0年 年 0的汪 曾 棋 先 试 着写 了 《 秉 》, 是 将 过 去 遗 失 的 旧稿 重 写 , 没 异 这 但
维普资讯
20 0 2年 1月
湖 北大学学报 ( 学社 会科 学舨 ) 哲
J I 叫Ⅱ }山 iU i he n ( 口0I n oi  ̄mc 自p r dSc l qa aS e
Jn .0 2 a . 2 0
Vo. 9 H0 1 12 . _
没 有什 么 新 的特 色 , 为它 仍局 囿于 “ 因 十七 年 ”
个文 体 家 ,= ,】 ]
这 的确 是不 移 之 论 。 受他 的
老 师沈 从文 的 影响 ,汪 曾棋 是 成 熟于 4 O年代 而 在 新 时 期 得 以崭 露 头 角 的 优 秀 的 小 说 文 体 家 。 不 明 白这 一 点 , 不 明 白汪 曾祺 在 小 说文 体 上 的 贡 献 和 意 义 ,那 是 难 以 理解 汪 曾祺 的意 义 和 价 值 的 。汪 曾祺 的作 品在 中 国 当代 文坛 的出现 , 改 变 了人 们 的审 美 观念 , 促进 了新 时 期 小 说观 念 的更 新 , 有深 远 的 文 学 史 意 义 同时 , 文 化 具 从 学 角度 看 , 体 不 仅 仅 是 语 言 符 号 的编 码 方 式 , 文 而 且 是文 化 的 表 征 , 文 体 的 演变 折 射着 人 的 生 活 方 式及 人对 自身 与 世 界 的 理解 方 式 。正 如 著 名 艺 术 史 家伍 尔 夫 林 所 指 出的 ,艺 术 风 格 的 变 化 总 是 能 成 功 地 表 现 其 时 代 的 生 活 理 想 、 感 觉 方 式 以及 人 与世 界 之 关系 的 变 化 I 。 而 , 】 ” 因 新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大师,汪曾祺先生的文学创作一直备受广大读者和文学界的推崇,他的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汪曾祺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深远,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在于其对中国传统文学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汪曾祺小说多取材于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运用古文化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注重情感的描写和人物的塑造,同时又注入了当代的思想和观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
他以古典艺术为基础,在创作中融入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内容,充分展现了中西文化融合的特色,为当代小说提供了宝贵的范本和启示。
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在于其对形式的创新与突破。
汪曾祺的小说在叙事技巧和结构上呈现出多样化和灵活性,在小说的叙述手法上常常采用“倒叙”、“抽象”等先锋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叙述方式,使小说的形式更具有变革性和新颖性。
他将小说写作提升至一种艺术创作的高度,使当代小说文体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内涵,对中国当代小说的文体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还在于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关注与反映。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大多表现了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农村、城市、人情、风土等各个方面,通过对人物的心灵和行动进行描写,深入探讨了现代人的处境和命运。
他从古老的中国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通过对当代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进行了精准的创作,使其小说充满生活的张力和时代的韵味,成为当代小说中的一面旗帜。
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还在于其对人性的关怀与探索。
汪曾祺多以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为创作主题,借助小说的形式对人性进行深刻的剖析和思考,使其小说呈现出丰富的情感和饱满的人物形象。
他在小说中对人性、情感和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呈现了当代人内心的真实状态和生活的本质,使其小说具有普世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多方面而深远,其在文学形式、叙事技巧、社会生活和人性等方面的创新和探索,为当代小说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和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汪曾祺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其小说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
地位。
其小说作品既具有现实主义的特点,又有着浓厚的人情味和幽默感,其对于当代小
说文体的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首先,汪曾祺的小说作品突破了传统文学的刻板印象,注重生活的真实和细腻,以及
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揭示。
他的小说作品在许多方面展现出了现实主义的特征,描写了百
姓的生活、社会风俗和历史事件,反映了社会的现状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种写作方式,
对于当代小说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最后,汪曾祺的小说作品特别关注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小说这种
形式,展现了他对于文化传统的认同和对于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
他的小说作品中经常涉
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他善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展现了传统文化在
当代社会中的现实价值和生命力。
这种关注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态度,为当代文学提
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也对于当代小说文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在当代小说文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他的小说作品既承
传了中国文学传统,又在文学上进行了全面的创新和突破,开创了新的文学风格和写作方式。
其小说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也对于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追求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汪曾祺的小说作品,认真研究他的创作经验和文学思想,为当代小说文体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汪曾祺作品中的文化趣味
汪曾祺作品中的文化趣味汪曾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家,在其作品中,不乏文化趣味的体现。
汪曾祺的作品中蕴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从民俗习惯到饮食文化,无不体现出汪曾祺对中华文化的深沉理解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本文将从以下九个方面展开对汪曾祺作品中文化趣味的探讨:一、历史文化的呈现在汪曾祺的作品中,历史文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元素。
他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描绘,将历史的变迁、人文景观传递给读者。
例如《新容城》中,汪曾祺描写了府城的旧貌,让读者深入感受到阔别多年的历史文化,通过对这些遗产保护与更新问题的探讨,使人们对历史文化拥有更多的认识和敬意。
二、文学艺术的魅力汪曾祺的作品中不仅呈现了历史文化,他的文学创作也是另外一个亮点。
他将文学创作的过程、艺术特点直接融入作品中,让读者深度体味文学艺术的魅力。
例如《篱笆女人和狗》中,汪曾祺将文学创作的过程贯穿于故事情节之中,透过作品呈现了文学创作的艺术特点,使读者双重领略了文学艺术的魅力。
三、传统文化的渗透汪曾祺作品中还呈现了传统文化的渗透,用文字形式将传统文化活化并形成独特魅力。
例如《围城》就充满了传统文化元素的塑造,其中对于四书五经、名人典故的运用深刻传达了中华文化的底蕴和智慧,洋溢出浓郁的人文气息。
四、风土人情的描绘作为一名描写生活、人情的作家,汪曾祺的作品充满了风土人情的描绘。
他透过对地方文化的发掘,让人们了解到了这个时代的风俗习惯、民间文艺等。
例如《黄菊音》中,几个小故事展现了农村女子黄菊音的人生历程,深入剖析了乡村的兴衰变迁,真实反映了人性的种种变脸。
五、艺术趣味的体现汪曾祺作品中的艺术趣味不仅仅在于对文学艺术的追求,还融入了对视觉、听觉、肢体方面的独特体验。
例如《温良与野性》中,汪曾祺讲述了两位音乐家的生涯,透过音乐的听觉与观赏来表达音乐的包容性与价值,深刻反映了文学创作力与艺术感染力的结合。
六、人性、社会的反思汪曾祺作品中的文化趣味甚至触及了人性、社会的种种问题,县通过对于矛盾的揭示、心理的描写等等,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多变之处,让人们反思当代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汪曾祺作品中的文化趣味
汪曾祺作品中的文化趣味汪曾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细腻的笔墨、深刻的思考和文化趣味著称。
本文从汪曾祺作品中的文化趣味出发,探讨其作品的内涵与价值。
一、汪曾祺作品中的文化符号汪曾祺的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文化符号,比如“旗袍”、“大轿”、“年货”等等,这些符号不仅具有文化特征,也体现了作者对时代背景的深刻关注。
二、汪曾祺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作为一位饱读诗书的作家,汪曾祺对民俗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作品中不乏反映民俗文化的情节和艺术形式,比如《窗外》中的“分财饼”和《生活在光辉中》中的“戏台”。
三、汪曾祺作品中的传统文化汪曾祺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在作品中随处可见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和拓展,例如《太阳》中的“四字箴言”、“金钱镇”中的民谚等。
四、汪曾祺作品中的历史文化汪曾祺的作品也涉及到历史文化方面的内容,他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反映了历史对当代生活的影响和启示。
五、汪曾祺作品中的艺术文化作为一位文学大师,汪曾祺的作品中不仅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还具有强烈的艺术性,他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精湛的文学技巧使其作品深具魅力。
六、汪曾祺作品中的地域文化汪曾祺的创作思路常常源于他广泛的阅读和对生活的观察,因此他的作品中也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
七、汪曾祺作品中的传统价值观作为一个身处现代文明的作家,汪曾祺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也有着深刻的反思和探讨,他用自己的作品传达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文关怀。
八、汪曾祺作品中的时代精神汪曾祺的作品贯穿于中国现代历史和社会变迁中,他的作品中体现的时代精神具有普遍意义,为读者提供了解析当代中国的一种思路和视角。
九、汪曾祺作品中的文化认同汪曾祺的作品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和坚守,这种文化认同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 汪曾祺作品中的文化符号汪曾祺的作品中出现了很多文化符号,如旗袍、大轿、年货等,这些符号有着浓厚的文化特征,同时也展示了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汪曾祺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小说作品以古朴自然、文情并茂、情感真挚、语言简洁为特色,被誉为“笔下语言朴实,人情味儿极浓”的高峰。
汪曾祺先生的小说作品对当代小说文体具有很大的启示和意义。
首先,汪曾祺先生的小说作品关注社会的基层生活,写实真切、情感真挚,强调尊重生命、关注人性。
当今社会,小说作品更多关注的是富人、名人、权贵的故事,而汪曾祺先生的小说作品则将目光聚焦于普通人的生活,通过真切的刻画和细腻的描写来表现他们的内心活动和生命价值。
这样的创作理念也是当今小说文体需要回归的道路,倡导文学回归人性、回归生命的本质,去探讨更多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
其次,汪曾祺先生的小说作品极富生命力,其文学表现手法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他的小说在文学表现手法上极为纯熟,笔法精练而不失情感,人物形象刻画淋漓尽致。
他的小说作品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出自然、生活、人的关系,并将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强烈的文化特色。
这样的文学表现手法对当代小说的创作具有启示意义,鼓励小说作者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关注细节,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深入探讨人的内心世界、感受情感变化,并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来创作出新的、有感染力的小说作品。
另外,汪曾祺先生的小说作品在语言上也具有很大的魅力。
他的语言简练流畅,情感真挚,读来让人感到共鸣。
他写作的语言丰富而又不夸张,富有审美意识,却不失接地气。
他的语言运用恰到好处,情感真挚,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小说中所描述的场景、人物和情感。
这样的语言风格对当代小说的语言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总的来说,汪曾祺先生的小说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比拟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的创作理念、创作手法和语言风格都对当代小说文体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汪曾祺先生的小说作品告诉我们,小说应该回归生活、回归人性,关注基层生活的问题,挖掘生命中的小事,通过纯熟的语言表达和艺术手法的运用来表达人的内心世界,这是当代小说的方向和必由之路。
辅导和延伸材料
《受戒》辅导和延伸阅读材料汪曾祺网站:汪曾祺作品在线阅读:/Wangzengqi/index.htm一、汪曾祺生平及创作概况汪曾祺生平1920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高邮。
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
1943年毕业后在昆明、上海执教于中学,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
1948年到北平,任职历史博物馆,不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行至武汉被留下接管文教单位。
1950年调回北京,在文艺团体、文艺刊物工作。
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
1958年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
1962年调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
1963年出版儿童小说集《羊舍的夜晚》。
“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
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
80年代以后写了许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受到很高的赞誉。
出版了小说集《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论文集《晚翠文谈》等。
1981年作品《大淖记事》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受戒》、《异秉》等。
1997.5.16因病逝世。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
他的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都曾获奖,一些作品还被翻译到国外。
他还曾创作和改编了京剧《范进中举》、《王昭君》及现代京剧《沙家浜》等。
如今,汪曾祺平中显奇,淡中有味的作品,备受众多读者的真心喜爱,并在海外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剧作家沙叶新评价他的作品是“字里行间有书香味,有江南的泥土芳香”,可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锦绣江南,历史悠久,名城座座,人文荟萃。
汪曾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多年,对博大精深的吴文化尤感兴趣。
1947年,汪曾祺到上海一所中学教书,星期天除了听戏写作外,他最爱看戏考。
一日,他又兴致勃勃地翻看一本老戏考,上面有一段滩簧,其中有句唱词“春风弹动半天霞”,令他大为惊异,并夸道:“这是李贺的诗!”汪曾祺对昆曲也情有独钟。
1940是如何通向1980的_再论汪曾祺的意义
·113·一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语境中,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讨论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汪曾祺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
《十月》杂志2008年第1期以“汪曾祺早期作品拾遗”为题,发表了十篇他写于40年代的短篇小说和散文,都是《汪曾祺全集》漏收的篇什,其中短篇小说《悒郁》最初发表于1941年元月昆明出版的《今日评论》周刊第5卷第3期,而作者在篇末注明完成于“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即1940年11月21日,收集整理这些作品的解志熙认为这很可能是汪曾祺小说的“处女作”,并且进一步坐实《悒郁》是汪曾祺在西南联大上沈从文所开“各体文习作”课上的作业,后经沈从文之手发表,因为沈从文是《今日评论》的文学编辑。
同时解志熙也认定《悒郁》在语言、故事乃至风格上“都打上了沈从文式的烙印”,所以他称这部小说是“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汪曾祺版”。
尽管这篇颇有些“文艺腔”的小说以乡村为背景,写的是少女银子朦胧的成长意识,但却很难简单地归于“乡土抒情小说”一类,因为汪曾祺在手法上颇受他当时喜爱的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吴尔芙的影响,当然这一影响在他后来写的《复仇》中更加明显。
不过,将“汪曾祺”和“沈从文”联系在一起,并非毫无道理。
按照我的理解,这个“道理”不单是大家津津乐道的所谓“师承”关系,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学史”的叙述策略,一种将“断裂”的“历史”重新“接续”上去的努力。
汪曾祺在“文革”后正式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骑兵列传》(载《人民文学》1979年第11期),这是根据他1974年写剧本《草原烽火》时,在内蒙古采访几个老干部的经历而写成的。
很显然,这类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非他所长,作品发表之后几乎没有影响。
一年后,汪曾祺先是把32年前的旧稿重写了出来,那是一篇叫《异秉》的小说,接下来就是给他带来巨大声誉的《受戒》。
这篇本来只是在朋友间私下传看的小说,一经正式发表,无论从褒贬两面来看,都面临着“事后追认”谱系的任务。
日常生活的诗情——汪曾祺的文学意义
尽 管汪 曾祺 一度成 为文坛上 的热点 人物 , 从文 学史 的 角度考 察 , 曾祺 在传 统 的文 学 史上 却是 但 汪 始终处 在边缘 的角色 ; 于主流 意识 的文学 而言 , 曾祺 的作 品始 终被 排斥 在 国家主 流意识 形态 之外 , 对 汗 没有成 为’ 国家权利 意志支持 的所谓“ 堂文 学” 庙 。他 自己曾说 :我 的作 品不是 , 不可 能成 为 主流 。∞ “ 也 ” 如果对汪 曾祺 的创作 经历进行 考察 的话 , 一点 就尤 为 明显 。老作 家柯 灵 曾对 张爱 玲 的命 运感 叹 说 : 这 “ 中国新文学 运动从来 就和政 治浪潮配合 在一起 , 因果难 分 。五 四时代 的文 学革命 —— 反 帝反 封建 ; 三
收 稿 日 期 :0 9—0 20 6—0 8
作 者 简 介 : 学 武 (9 8 ) 男, 南 潢 川人 。 海 交通 大 学人 文学 院 副 教授 。 文 16 一 , 河 上
① 汪 曾祺 :晚 翠 文 谈 ・ 《 自序 》 《 曾 祺 文 集・ ,汪 文论 卷 》 南京 : 苏 文 艺 出版 社 ,9 4年 , 2 9页 。 , 江 19 第 2 ② 柯 灵 :遥 寄 张爱 玲 》 见《 爱玲 与 苏青 》 合 肥 : 徽 文 艺 出版社 , 9 4 , 1 7页。 《 , 张 , 安 19 年 第 3
始 发 表 文 学 作 品 的 , 时 正 是 抗 日救 亡 、 当 民族 图 存 、 与 火 交 织 的 年 代 , 写 民 族 战 争 的 救 亡 文 学 理 所 血 描
当然地扮 演 了中心 的角色 , 相反任何 淡 化这 种 民族斗 争 的倾 向都被 看 作 不合 时宜 的 , 从 左翼 作 家 当 这 时对梁实秋 、 沈从文 、 朱光潜 等人所持 的严厉态度 就可 以清楚 地看 出 。然 而 , 曾祺 初涉 文坛 拿 出的却 汪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在这一发展趋势中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家,汪曾祺就是其中一位。
他的小说很有代表性,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神,并且这种传统文化的表达是不掺杂任何商业性的,一方面抒发了中国所特有的人文情怀,另一方面则在字里行间传达出了较抒情的人道主义,他是一个温暖的抒情者和传统文化的阐述者。
汪曾祺的代表作品主要有《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初访福建》等。
他的每部作品都向人们传递着浓浓的温情,对我国当代小说的文体也有一定的启发,基于此,笔者对汪曾祺的文体特色进行了分析,以期人们可对汪曾祺的作品和艺术成就有所了解,进而可更好地了解其作品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在无形中提升人们的鉴赏价值和审美价值,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汪曾祺;小说;当代小说;文体意义汪曾祺在我国当代文坛中是较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他所有的作品无不向人们显示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艺术精神和独特的审美特征。
他较常采用的是清新的散文体,在色彩并不浓厚的描写中人们感受到是质朴语言传达出来的别样趣味,既能显示出市井中的烟火气又能将人带入现实生活中,使人深入其中,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
另外,汪曾祺作品的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当代小说的内容,使我国的小说内容朝清新化发展,一定程度上洗涤了人们的心灵,为人们带来了一方净土,也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味性,可充分从文字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汪曾祺对当代小说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且长久的,人们在观赏他的作品的同时,也应学习他的写作长处和优点,进而在借鉴和鉴赏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汪曾祺小说的基本特征(一)汪曾祺小说语言清新淡泊、平静自然汪曾祺的小说看似散其实不然,在看似并没有联系的语言中隐藏着一定的关系,他精心雕琢的文字朴实中隐藏着一些道理,清新淡泊中也突出了一定的语言特色,更让人在平静中感受到自然和朴实的力量,进而充分感受到汪曾祺语言的魅力。
散文家:汪曾祺(中国)人物简介
汪曾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存在问题
• 研究深度不够,对汪曾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挖掘不够深入
• 研究视野狭窄,对汪曾祺作品的国际影响关注不够
原因
• 研究资料不足,汪曾祺的著作、手稿、书信等资料不够完善
• 研究力量不足,专门从事汪曾祺研究的学者较少
汪曾祺研究的未来展望及建议
未来展望
• 随着汪曾祺研究的深入,将对汪曾祺的生平、创作、思想等方面有更多的发现
深刻的人生哲理
• 作品关注人性、人情,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点,揭示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独特的历史视角
• 作品涉及中国近现代史,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描绘,展现了
历史的风云变幻
• 通过独特的历史视角,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汪曾祺散文的审美价值
01
意境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葩”
《端午的鸭蛋》
• 是一部以端午节为题材的散文集,通过对端午节风俗的描绘,展现了
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 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
《受戒》
• 是一部以故乡生活为题材的散文集,通过对故乡人物、事件的描绘,
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 作品具有很高的人性价值,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描绘,引导读者对人生
• 注重语言的音韵美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音乐般的韵律
幽默、诙谐的个性特点
• 作品中常常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使文章具有趣味性
• 通过幽默、诙谐的表达,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和世态炎凉
⌛️
汪曾祺散文的文化内涵
浓厚的乡土气息
• 作品以江南水乡为背景,描绘了水乡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
• 通过乡土文化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摘要】汪曾祺的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的作品启示了当代小说的发展方向,尤其在创新小说叙事方式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
他通过弘扬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结合,创造出新的叙事风格,丰富了当代小说的形式和内容。
这种创作理念为当代小说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促进了当代文学的发展。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在当代小说创作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当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研究和借鉴汪曾祺的作品,可以更好地推动当代小说文体的发展,促进当代文学的繁荣与进步。
【关键词】引言、当代小说文体、汪曾祺、启示、创作影响、叙事方式、传统文化、现代价值观、叙事风格、积极影响、形式内容、文学发展。
1. 引言1.1 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汪曾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家。
他的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独特的情感体验而闻名。
汪曾祺的小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观的结合,丰富了当代小说的形式和内容,为当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今天这个文学发展迅速的时代,汪曾祺的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他的作品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启示和启发。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对生活、对情感、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在当代小说创作中,我们可以借鉴他的叙事方式、情感表达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从而开拓出更多新的创作思路。
本文旨在探讨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通过对他的作品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小说成就以及对当代文学的影响,从而推动当代文学的发展。
2. 正文2.1 对当代小说文体的启示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对当代小说文体具有启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汪曾祺的小说作品注重人物塑造和情感描写,对当代小说的人物描写提供了重要参考。
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实、生动,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这种写实的创作手法为当代小说家提供了写作范本,启示他们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需注重细节,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塑造具有立体感的人物形象。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1. 引言1.1 引言汪曾祺是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他的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闻名于文坛。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对当代小说文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不仅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思考。
他以平实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将人性的善恶、矛盾和纠葛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他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问题的根源。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不拘泥于传统的叙事方式,而是尝试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叙事技巧。
他善于运用夸张、幽默和讽刺的手法,使作品更具张力和生命力。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思考。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开拓了文学创作的思路,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他强调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创新,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风格构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学世界,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和典范。
2. 正文2.1 对当代小说文体的影响汪曾祺的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强调人物的情感体验和内心矛盾的描写,使人物更加立体和丰满。
这种表现手法在当代小说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小说更加具有情感共鸣和现实感。
汪曾祺的小说也注重描写生活的细节和日常的场景,将平凡的生活转化为文学艺术的表达,赋予小说更加丰富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方式激发了当代作家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细节的重视,使当代小说更加注重真实和细腻的叙述。
汪曾祺的小说受传统文学的影响,注重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他在小说创作中融合了传统文学的意境和格调,使小说更加具有文学的深度和内涵。
这种对传统文学的借鉴和发展也为当代小说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文学渊源和创作方向。
汪曾祺的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的作品不仅在叙事方式和人物描写上开拓了新的可能性,还强调了对生活的关怀和对传统文学的继承。
他的作品为当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对当代小说文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汪曾祺的文学地位
汪曾祺的文学地位 翻开当代的文学 史,汪曾祺 的地位有些尴尬,在潮流之外,在专章论述之外,常常处于 “ 还有 ”之列。
“还有”在文学史的编写范畴中,常常属于可有可无 之列,属于边缘,属于后缀性质,总之,这样一个大师被遮蔽了,为何会如此呢? 汪曾祺的文学史意义 20 世纪 40 年代汪曾祺在文坛崭露头角, 80 年代初期重返文坛后, 他的小说 创作无论题材、人物还是叙事方式、情感格调,都与“伤痕”、 “反思”文学拉开了距离, 显示出“陌生化”的倾向。
他 始终是一个边缘化的作家。
汪曾祺之于新时期文学的意义是一个具有文学史价值 的命题, 他使人们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小说”有了全新的认识。
汪曾 祺在新时期文坛的出现绝不仅仅具有形式革命的意义, 而更具有观念革命的意义。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所作的开拓都是首屈一指的。
普遍认为刘心武的 《班主任》 是新时期小说的开山之作, 但从新的视角分析, 1980 年发表在《北京文学》l0 月号上的汪曾祺的《受戒》才是具有全新意义的 小说。
正如马风所说:“真正使新时期小说步入新的历史门槛的,应该是 手里擎着《受戒》的汪曾祺。
”《受戒》让人们看到了小说的另一种写法, 从选材到技巧都令人耳目一新。
“新”在与“十七年” 形成的小说创作态势表现出格外明显的差异和隔膜,这一点恐怕是以《伤痕》和 《班主任》 为代表的“伤痕”、 “反思”文学所无法相比 的,汪的小说促使人们思考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小说”。
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简介1. 汪曾祺的生平汪曾祺(1920年3月3日-1997年12月14日),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作家、翻译家。
他的文学创作涵盖了小说、散文、翻译等多个领域,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之一。
汪曾祺成长于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
他的祖父汪锡良、父亲汪化中都是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
汪曾祺自小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教育,培养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才华。
2. 汪曾祺的文学成就2.1 小说创作汪曾祺的小说作品以写实主义为基调,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生活和人物形象。
他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鲜活的形象塑造,展现出农村人民的乡土情感和深厚的人情味道。
代表作品有《生死场》、《白鹿原》等。
其中,《白鹿原》是汪曾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该小说通过对白鹿原上一个家族的兴衰历程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好评,也在国际上获得了许多奖项和荣誉。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并被世界各地的读者所喜爱。
2.2 散文创作除了小说创作,汪曾祺还以散文作品闻名。
他的散文作品主题广泛,内容丰富。
有的作品以描写中国农村社会的生活和风土人情为主题,有的作品以抒发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思考为主题。
汪曾祺的散文作品通常以淡雅的笔触和自然的语言表达,给人一种亲切而舒适的感觉。
他以细腻的观察力和独到的思考,将平凡的事物和日常的场景转化为文学的艺术形象。
2.3 翻译工作除了自己的创作,汪曾祺还致力于文学翻译工作。
他将外国文学经典引入中国,为中国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文学选择。
他翻译的作品涉及多个国家和多个文学流派,包括英国、美国、法国、俄国等。
在翻译工作中,汪曾祺注重保持原作的风格和特点,力求做到忠实而准确地传达原作的思想和意境。
他的翻译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为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汪曾祺的影响汪曾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和翻译家,他的作品和贡献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汪曾祺散文赏析范文
汪曾祺散文赏析范文汪曾祺是迄今为止争议最小的当代作家:他的美学气质、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学史意义得到评论界、创作界的一致肯定。
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
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他的小说《受戒》、《大淖纪事》、《陈小手》都是当代文坛的经典名篇,对于他的小说吸收他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京派小说风范评论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且他的小说那种淡泊恬淡的田园感受,也让很多读者流连忘返。
我个人就非常喜欢他的小说,比如看过《受戒》脑子里经常会浮现小和尚和一个小姑娘坐在穿上的画面,也经常会想到两个天真少年在岸边留下的那一对小脚丫。
今天我们就来重点探讨一下他的散文。
汪曾祺的散文大多数都写得随意感性又兴致盎然,更接近通常意义上的随笔。
汪曾祺的作品多是随随便便、任心闲话、兴之所至的的闲话。
他自己曾说,散文是一个大类,也说自己实在无法区分散文和随笔,于是将自己作品中稍长的称为散文,短的称为随笔。
《汪曾祺散文随笔集》自序。
他的散文题材非常广泛:个人经历、天文地理、民情风俗、饮食男女、街头巷议、人生世相、文坛曲艺等等无不可以入文。
《文集自序》“此集诸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
间作小考证,亦可喜。
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
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
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
”他认为散文是一种见性情,见人品,见功底的文体。
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境的淡泊和对人情世故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
其实“随缘任运”是汪曾祺所有作品体现出来的一种风格。
代表的有《随遇而安》、《猴年说命》、《平心静气》、《觅我游踪五十年》、《我的创作生涯》、《自报家门》、《认识到和没有认识到的自己》、《老年的爱憎》等。
他在《随遇而安》中开篇就说:“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的一生就更平淡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军:汪曾祺的文学史意义20世纪40年代汪曾祺在文坛崭露头角,80年代初期重返文坛后,他的小说创作无论题材、人物还是叙事方式、情感格调,都与“伤痕”、“反思”文学拉开了距离,显示出“陌生化”的倾向。
他始终是一个边缘化的作家。
汪曾祺之于新时期文学的意义是一个具有文学史价值的命题,他使人们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小说”有了全新的认识。
汪曾祺在新时期文坛的出现绝不仅仅具有形式革命的意义,而更具有观念革命的意义。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所作的开拓都是首屈一指的。
普遍认为刘心武的《班主任》是新时期小说的开山之作,但从新的视角分析,1980年发表在《北京文学》l0月号上的汪曾祺的《受戒》才是具有全新意义的小说。
正如马风所说:“真正使新时期小说步入新的历史门槛的,应该是手里擎着《受戒》的汪曾祺。
”《受戒》让人们看到了小说的另一种写法,从选材到技巧都令人耳目一新。
“新”在与“十七年”形成的小说创作态势表现出格外明显的差异和隔膜,这一点恐怕是以《伤痕》和《班主任》为代表的“伤痕”、“反思”文学所无法相比的,汪的小说促使人们思考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小说”。
同期美国的一所大学把《受戒》编入教材,将它作为研究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标本。
评论家李庆西认为,汪氏小说是一种新笔记体小说,它体现着一种新的小说观念,这种自由、随意的文体将文学从一种既定的对客体的认识手段转化为对主体的自我体验,正在这一点上,它开拓了现代小说的天地。
它的价值或许在于“它为今后的形态发展进行着艺术准备。
它在艺术的高级层次上对小说技巧作出了富于诗意的概括,揭示着小说审美关系和叙事形态变革的可能途径。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实验性作品,是面向未来的先锋派”。
汪曾祺对新时期小说观念发生影响的同时,也以“小说写什么”给人们以启发。
汪曾祺的小说题材绝大多数取自民间,主要以其早期生活的地方为背景,反映的是一种民间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
“通常意义上不真实的故事,在民间却会有另一种评判标准,也自会有一种存在方式。
”但走向民间并不意味着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放弃,相反倒有可能使知识分子精神获得更有意义的一种存在形式,关键是看知识分子以怎样的价值立场和方式走向民间。
汪曾祺试图在民间中把自己的精神追求与民间中富有活力的、自由的、生机勃勃的文化因素联系在一起,使自身的精神价值立场变得更有现实意义。
他说:“我写《受戒》主要想说明人是不能受压抑的,反而应当发掘人身上美的诗意的东西,肯定人的价值,我写了人性的解放。
”在《岁寒三友》、《大淖记事》、《艺术家》等其他作品中都寄托了作者对健康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礼赞及美好人性的向往。
汪曾祺这种人道主义追求,反映了整个民族在经历了一场巨大挫折之后的情感抚慰与精神追寻。
认为汪曾祺走向民间就失去了启蒙精神和放弃了社会责任的承担,是对“民间”与“启蒙”的过于简单化的看法,汪曾祺在知识分子精神与民间精神的联系中不断赋予民间以新的内涵。
正如陈思和先生在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说创作的民间化倾向时指出,“民间立场并不说明作家对知识分子批判立场的放弃,只是换了知识者凌驾于世界之上的叙事风格,知识者面对着无限宽广、无所不包的民间的丰富天地,深感自身的软弱和渺小,他们一向习惯于把自己暴露在广场上让人敬慕瞻仰,现在突然感到将自身隐蔽在民间的安全可靠:以民间的伟大来反观自己的渺小,以民间的丰富来装饰自己的匮乏,他们不知不觉中适应了更为谦卑的叙事风格。
”不可否认,汪曾祺对民间文化怀有强烈的情感认同,然而,这种认同并没有导致他放弃一个现代作家对民间文化应有的批判姿态,丧失现代性立场。
民间文化中固然有许多民主性的精华,但是这些精华往往又和糟粕交杂在一起,构成了“藏污纳垢的独特形态”。
汪曾祺在纷然杂陈的民问文化形态面前,保持冷静的头脑,对其糟粕做出理性的批判,表现出作家对民间文化形态中潜在的国民劣根性始终充满深刻的忧虑。
汪曾祺关注的民间是“文人化”了的民间,这使他和刘绍棠、莫言等相区别。
汪曾祺小说的回忆性题材刻意反映民间生存状态,应和了现代主义作家从远古、从原始状态中寻找人性的对人生原型式的思考,也诱发了新时期中国文学中的寻根小说的产生,对寻根文学“原始生命派”、“忧患派”对生命内质的探索,对生命体验的传达,对人性的重建都有着启发意味。
当然他们走得更远,做得更“西方化”一些。
但是从钟阿城、贾平凹、韩少功等人的小说中,都可以寻找到一点汪曾祺的痕迹,不同的是,汪曾祺的“民间”虽然是一个离开今天有一定距离的民间,但毕竟还是一个今人所熟悉的实体,而寻根作家寻得的民间却是已带有非本土特征的观念意义上的民间。
汪曾祺对新时期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对中国现代派文学具有先导意义。
“传统/现代”、“中/西”的冲突是20世纪中国文化的基本语境。
汪曾祺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但现代主义的文艺思想对他的创作影响很大。
早在40年代,西南联大出身的汪曾祺就对现代小说的创作进行了系统理论思考及大胆实践。
汪曾祺的现代性因素中,最显著的莫过于他对传统语言观、小说叙事风格的突破了。
汪曾祺是一位有着强烈的语言意识的作家,对新时期现代小说发生深刻影响的是他的“语言游戏”和“近似随笔”的写法。
汪曾祺极力主张打破小说、诗歌和散文的界限,对“小说”这个概念进行一次冲决,并将这种理念融汇到他的创作中去。
汪曾祺小说表现出强烈的反传统情绪,消解故事情节,强调小说氛围营造,推崇客观原则,以及作者与读者同构的美学观,为中国小说的进一步现代化开辟了道路,成为新时期小说文体的先锋人物。
汪曾祺认为语言是本质的东西,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将语言由工具论提升到本体论。
如果说汪曾祺对小说语言文化性的探寻还只是实现了新时期小说观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话,那么汪曾祺对“语言游戏”的倡导则是对传统小说观念的一次彻底性的颠覆。
作为这种颠覆的直接标志就是“先锋文学”的产生。
马原被认为是新时期先锋小说的开拓者,但新时期以来,将小说与游戏最先结合起来的,恐怕是汪曾祺,自此,新时期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开放的多元的新时期。
虽然“先锋文学”主要受国外“横向移植”的影响,受汪曾祺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汪曾祺对“语言游戏”的倡导和实践,在某种程度上恰好充当了先锋文学的肇始者和开山人,其给予“先锋文学”的点化和启示,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从这个意义上讲,汪曾祺的“语言游戏”开辟了一个文学新时代。
汪曾祺强调“一个当代中国作家应该是一个通人”。
“我们很需要有人做中西文学的打通工作”,这里的“通”主要是指打通、沟通古今中外文学的工作。
他自己就是这种打通工作的倡导者、实践者。
汪曾祺认为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可以并存,并且可以溶合;民族传统与外来影响(主要是西方影响)并不矛盾,坚持20世纪的文学应更广地接受西方影响。
但他不赞成中国有所谓纯粹的现代主义文学,认为新时期一些小说家借鉴了“荒诞”、“新写实”、“实验”等观念而意欲完全摈弃传统,这不是明智之举。
汪曾祺既不一味地标榜传统,也不无度地认同现代,主张应从世界获得文学先锋性的资源,但他强调这种吸纳如不在中国体验中找到结合点,就不能立足存活。
汪曾祺不赞成把现代派作为一个思想体系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来,他一再重申:“关于现代派,我的意见很简单: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接受外来影响,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吸收现代派的某些表现手法。
”“文化可以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但是一种文化就是一种文化,没有办法使一种文化和另一种文化完全一样。
”汪曾祺对先锋派文学革命的矫枉过正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的认识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一个作家无论怎样具有独创性,都无法脱离传统。
传统总是潜移默化地渗入到每一个人的精神深处。
作家只有在对传统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才能使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在对传统的态度上,汪曾祺不是像“五四”作家那样持简单的否定方式,而是呼吁复兴民族文化和重塑民族文学。
汪曾祺是较早意识到要把现代创作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的当代作家。
和传统文化脱节,在他看来“是开国以后当代文学的一个缺陷”。
“我希望能做到融奇崛于平淡,纳外来于传统,不今不古,不中不西”。
伽达默尔说:“传统并不只是我们继承得来的一种先决条件,而是我们自己把它生产出来的,因为我们理解着传统的进展并且参与到传统的进展之中,从而也就靠我们自己进一步地规定了传统;”他主张:“时间距离并不是某种必须被克服的东西。
……事实上,重要的问题在于把时间距离看成是理解的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可能性。
”汪曾祺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文人传统的“复活”与“转化”。
“复活”是针对很长时间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十年人文传统的“断裂”而言的,“转化”则是指接受者赋予传统以“当代性”。
汪曾祺是用现代意识观照传统,对传统进行了跨时代的打通融汇和借鉴,成功地实现了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总之,汪曾祺大力提倡的“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是经他丰富了内涵的新型的现实主义,新的民族传统,新的人文精神。
汪曾祺的现代主义小说理想是“通过纯粹中国的气派与风格来表现的”,汪曾祺的现代小说理想是融汇了东西方美学理想的。
只是到汪曾祺的复出,新时期的文学才真正接通与40年代文学也就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
有人把他归入“新京派”之列,亦很有意义。
如果以20世纪30年代京派作家为参照系,可发现现代文学对汪曾祺的影响以及他融人自己艺术个性上的重构,大体有如下几点:其一,京派文学作品中凝结了西方人道主义和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本思想,偏重于表现长期凝固在乡野人物身上的原始强力和自然的质朴单纯,这在汪曾祺的新时期小说中都有所表现。
此外,我们会发现汪曾祺与沈从文代表风格体现出中西方文化交汇的特点。
其三,京派作家使鲁迅开端的抒情写意小说文体走向一个新阶段,汪曾祺将西方文学中纪德、里尔克、阿索林等的诗体小说、散文体小说与以废名、沈从文等为代表的京派抒情小说进行融汇,他的小说趋向诗化和散文化,淡化情节结构,融汇传统绘画的技法,注意诗意的建构和意境的营造,把中国抒情小说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可以说,从“五四”到“新时期”,中国现代抒情小说这条审美线索一直或隐或显地存在着,汪曾祺是个不可或缺的连接点。
在他的影响下,许多青年作家,如贾平凹、钟阿城、何立伟等,在创作上呼应着汪曾祺,使抒情小说在新时期获得了迅猛发展,这是当代文学史上从未有过的。
综上所述,汪曾祺对新时期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但这种影响又是不自觉的,正如他并不刻意追赶“现代”而具有现代意义。
我们从汪曾祺的小说中可见庄子、归有光、契诃夫、阿索林、纪德、里尔克、伍尔夫、鲁迅、废名、沈从文等古今中外文学家的影子,这使他的小说成为20世纪80年代当代文学与40年代现代文学的一个“中介”。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在兼收并蓄、博采精粹的同时表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
他继承传统又打破了传统,进行了多元化重构,小说有这样写的吗?一时间争议纷起。
正如钱理群先生所说:汪曾祺是个很难归类的独特的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