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纠纷关联虚假诉讼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婚姻法中的虚假情况下的婚姻纠纷案例研究

婚姻法中的虚假情况下的婚姻纠纷案例研究

婚姻法中的虚假情况下的婚姻纠纷案例研究婚姻是社会中最基本的组织单元之一,而婚姻纠纷则是一种常见的社会问题。

根据中国的婚姻法,夫妻双方在结婚时应当有真实的婚姻意愿,但在现实生活中,虚假情况下的婚姻纠纷也时有发生。

本文将通过研究几个案例,探讨婚姻法中虚假情况下的婚姻纠纷及其解决方法。

案例一:冯某与李某的婚姻虚假情况冯某和李某在结婚时,冯某隐瞒了自己的前婚史,并不告知李某。

一段时间后,李某无意中得知冯某曾有过一段婚姻,这引发了夫妻间的争执。

李某认为冯某故意隐瞒事实,对婚姻产生了虚假意愿,要求离婚。

解决办法:根据婚姻法,如果婚姻中存在虚假情况,另一方可以要求离婚。

在这种情况下,婚姻法院应进行调解,并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结果。

如果冯某确实隐瞒了自己的婚姻情况,法院可能会判决离婚,并根据法律规定分配财产和决定抚养子女的问题。

案例二:张某与王某的婚姻虚假情况张某和王某在结婚前进行了约定,同意以假离婚的方式为王某申请购买房产所需的贷款。

他们在结婚后立即离婚,并成功获取了贷款购买了房屋。

然而,张某却没有按照约定重新与王某结婚,导致王某陷入困境。

解决办法:婚姻法明确规定,以假离婚、虚假离婚等恶意逃避履行婚姻义务的行为均无效。

在这种情况下,王某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离婚后的购房合同,并追究张某的法律责任。

案例三:刘某以劝返为目的的婚姻虚假情况刘某与赵某在婚后不久发生争执,刘某出于一时冲动提出离婚,并向法院提起诉讼。

然而,事后刘某表示离婚纯属一时冲动,他希望法院能通过此次离婚诉讼达到劝返赵某的目的。

解决办法: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应审慎处理。

如果刘某的离婚诉讼纯属虚假情况,以达到劝返赵某的目的,法院可能会视情况判决离婚无效,并通过调解帮助夫妻两人重新恢复婚姻关系。

但是,如果刘某坚持离婚,并能证明该意愿真实和恢复婚姻关系的不可能性,法院可能会维持判决结果。

总结:婚姻法中的虚假情况下的婚姻纠纷常常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在处理这些案例时,法院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解或判决。

法院虚假诉讼年度总结(3篇)

法院虚假诉讼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民法院在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虚假诉讼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公信力。

为深入剖析虚假诉讼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人民法院审判工作水平,现将本年度法院虚假诉讼情况总结如下。

二、虚假诉讼基本情况(一)虚假诉讼案件数量本年度,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虚假诉讼案件X起,较上年同期增长Y%。

其中,民事虚假诉讼案件占Z%,刑事虚假诉讼案件占A%,行政虚假诉讼案件占B%。

(二)虚假诉讼案件类型1. 婚姻家庭类:涉及虚假离婚、虚假抚养权纠纷、虚假财产分割等。

2. 劳动争议类:涉及虚假劳动关系、虚假工资支付、虚假工伤赔偿等。

3. 侵权纠纷类:涉及虚假侵权、虚假损害赔偿等。

4. 合同纠纷类:涉及虚假合同、虚假违约、虚假解除合同等。

5. 其他类型:涉及虚假证据、虚假证人、虚假鉴定等。

(三)虚假诉讼案件特点1. 虚假诉讼当事人多为有前科者,利用法律漏洞,恶意串通,虚构事实。

2. 虚假诉讼证据链条不完整,部分证据存在伪造、篡改等违法行为。

3. 虚假诉讼案件审理周期较长,部分案件甚至涉及多级法院审理。

4. 虚假诉讼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书记员、鉴定人员等存在失职、渎职现象。

三、虚假诉讼原因分析(一)当事人原因1. 违法动机:部分当事人为谋取非法利益,不惜采取虚假诉讼手段。

2. 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当事人对法律缺乏了解,误认为虚假诉讼是解决问题的捷径。

3. 道德观念缺失:部分当事人道德观念淡薄,缺乏诚信意识。

(二)法官原因1. 审判经验不足:部分法官对虚假诉讼的识别能力有限,导致案件错判。

2. 程序意识不强:部分法官对诉讼程序缺乏重视,导致案件审理不规范。

3. 防范意识不足:部分法官对虚假诉讼的防范意识不强,导致案件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

(三)社会原因1. 法律法规不完善:部分法律法规存在漏洞,为虚假诉讼提供了可乘之机。

虚假民事诉讼法律问题研究

虚假民事诉讼法律问题研究

虚假民事诉讼法律问题研究近年来,虚假民事诉讼问题日益突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也对法律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虚假民事诉讼,指的是当事人以虚假证据、捏造事实以及故意隐瞒真相等手段,通过民事诉讼程序故意欺骗司法机关,导致判决结果损害公正、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

虚假民事诉讼的典型案例之一是“李某诉王某侵权案”。

李某在制作纪录片时未经允许使用了王某创作的音乐作品,为此起诉王某,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并申请禁止王某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其音乐作品。

然而,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李某所提供的证据存在巨大的矛盾和不合逻辑之处,通过司法鉴定,其提供的音频证据被证明是与原案件无关的他人录制的音频。

最终,该案件被法院评定为虚假民事诉讼案,李某被判赔偿王某的诉讼费用和精神损失赔偿费用。

另外一个典型案例是“张某诉李某离婚案”。

张某在离婚诉讼中提出,其丈夫李某已经和其他女性发生了婚外情,导致婚姻关系破裂。

而经过法院调查后发现,张某所提供的证据全部为伪造,甚至包括对李某假冒的情妇进行了制造假证,以达到诉讼胜诉的目的。

法院最终判定该案为虚假民事诉讼案,对张某的行为进行了谴责,张某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法律责任。

最后一个案例是“徐某诉某公司合同纠纷案”。

徐某在该案中提出该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资,请求法院判令该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以及违约金和利息。

然而,法院发现徐某所主张的欠薪情况并不存在,并且合同和银行账单被证明是人工制造的。

法院最终判定该案为虚假民事诉讼案,并要求徐某对虚假证据进行公开道歉。

综上所述,虚假民事诉讼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社会稳定和司法公正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要加强对虚假民事诉讼的管控,提高当事人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同时也需要依靠法律机制和司法机构的力量,从源头上杜绝虚假民事诉讼行为的发生。

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虚假民事诉讼行为的性质、危害和法律责任,加强了对司法机关和当事人的监管和惩治力度。

关于打击虚假诉讼犯罪的调研报告

关于打击虚假诉讼犯罪的调研报告

关于打击虚假诉讼犯罪的调研报告
摘要:
虚假诉讼犯罪是指当事人故意编造事实、伪造证据、隐藏真相等手段,以虚假的诉讼请求滥用司法程序,损害他人权益的行为。

本报告通过调查分析虚假诉讼犯罪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打击虚假诉讼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一、引言
虚假诉讼犯罪现象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较为突出,给当事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有必要加大对虚假诉讼犯罪的打击力度。

二、虚假诉讼犯罪的表现形式
1. 虚假诉讼请求:包括故意夸大损失、虚报诉讼请求金额等。

2. 编造事实和伪造证据:通过虚假证明材料来获得不当法律地位。

3. 虚假行为导致他人权益受损:诬告他人、滥用司法程序等行为损害他人利益。

三、虚假诉讼犯罪的原因分析
1. 经济利益动机:为追求经济利益,当事人编造虚假诉讼请求。

2. 司法失灵:司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的瑕疵和不公正处理导致虚假诉讼现象盛行。

3. 法律规定不足:我国现有法律对于虚假诉讼犯罪的打击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人敢于冒险犯罪。

四、打击虚假诉讼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1.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虚假诉讼犯罪的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2. 加强司法监督:加大对法官和检察官的监督力度,确保司法公正。

3. 推行公开审判制度:增加公开审判的比例,减少虚假诉讼的可能性。

4. 加强当事人教育:提高当事人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合法权益保护意识。

五、结论
虚假诉讼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打击虚假诉讼犯罪,需要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司法监督、推行公开审判制度以及加强当事人教育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虚假诉讼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范文

《虚假诉讼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范文

《虚假诉讼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虚假诉讼罪作为我国刑法新近增设的罪名,旨在维护司法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虚假诉讼罪的认定与处理存在诸多疑难问题。

本文将就虚假诉讼罪的认定标准、证据收集、罪名适用以及相关疑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虚假诉讼罪的认定标准1. 虚假诉讼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虚假诉讼罪是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构成要件包括客观行为、主观故意、损害结果以及与司法活动的关联性。

2. 认定标准在认定虚假诉讼罪时,应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客观行为、损害结果以及与司法活动的关联性。

主观方面,行为人应有明显的故意,即明知自己捏造的事实而提起诉讼;客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实施了捏造事实、提起诉讼等行为;损害结果方面,需造成司法秩序的妨害以及他人合法权益的损害。

三、证据收集与证明力1. 证据收集在查处虚假诉讼罪时,应全面收集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鉴定意见等。

要重视对行为人主观故意的证明,如通过调查行为人的言行、心理状态等手段来证实其主观故意。

2. 证据证明力在审查证据时,应充分考虑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

对于存在疑点的证据,应通过进一步调查、核实等方式来提高其证明力。

同时,要重视对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四、罪名适用及疑难问题1. 罪名适用范围虚假诉讼罪的适用范围主要涉及民事诉讼领域,但并不限于特定类型的案件。

只要行为人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均可构成虚假诉讼罪。

2. 疑难问题(1)如何界定“捏造的事实”?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如何界定“捏造的事实”,存在一定争议。

本文认为,“捏造的事实”应包括完全虚构的事实以及部分篡改、伪造的事实。

(2)如何认定“妨害司法秩序”?“妨害司法秩序”是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之一。

在认定时,应考虑行为人对司法活动的实际影响以及造成的社会影响等因素。

《虚假诉讼罪若干问题的研究》范文

《虚假诉讼罪若干问题的研究》范文

《虚假诉讼罪若干问题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前的法治社会,虚假诉讼已然成为危害司法秩序和社会公信力的一种恶劣犯罪行为。

这一现象严重地侵犯了当事人合法权益,破坏了司法公正和公信力,并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虚假诉讼罪的若干问题,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

二、虚假诉讼罪的概述1. 定义与构成要素虚假诉讼罪,指的是当事人之间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因恶意行为,采取伪造证据、隐瞒事实等方式提起虚假诉讼,扰乱正常司法秩序,给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

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主观上的故意、客观上的伪造证据或隐瞒事实、以及由此造成的损害后果等。

2. 虚假诉讼罪的危害性虚假诉讼不仅侵害了被诉方的合法权益,更严重地扰乱了正常的司法秩序,破坏了司法的公正与公信力。

此外,该行为还可能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增加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损害社会诚信体系。

三、虚假诉讼罪的认定问题1. 认定标准认定虚假诉讼罪的标准主要在于查清当事人的主观故意、证据的真实性以及诉讼行为的实际后果。

同时,还应当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如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案件背景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2. 证据收集与审查在证据收集方面,应当着重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

在证据审查方面,应着重审查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以及各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

四、虚假诉讼罪的处罚与预防1. 处罚措施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构成虚假诉讼罪的行为人,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具体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罚金、有期徒刑等。

同时,对于因虚假诉讼而遭受损失的当事人,还可以依法要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2. 预防措施预防虚假诉讼罪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司法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识别虚假诉讼的能力;加强司法监督,确保司法公正;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等。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如建立案件审查机制、完善证据规则等。

五、结论虚假诉讼罪是当前司法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虚假诉讼办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虚假诉讼办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文章标题:深度探讨虚假诉讼办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当今社会,虚假诉讼办理问题日益突出,给司法机构造成严重的困扰,也对当事人、社会稳定以及司法公正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虚假诉讼办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1. 虚假诉讼的一般情况虚假诉讼是指利用法律程序和司法机构,以虚假、伪造、篡改等手段提起的官司,目的是为了达到非法目的,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逃避法律责任。

虚假诉讼案件的数量日益增多,给司法机构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也给司法公正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 虚假诉讼办理存在的问题虚假诉讼办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法律制度不完善在某些情况下,法律对于虚假诉讼的规定模糊不清,导致虚假诉讼者可以利用法律漏洞进行恶意操作,致使他益受损。

2.2 司法机构处置不当一些司法机构对于虚假诉讼的办理方式比较简单粗暴,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审判,导致错误的判决,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3 社会监督机制不完善社会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一些虚假诉讼者逍遥法外,影响了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

3. 解决虚假诉讼办理问题的方法针对虚假诉讼办理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3.1 完善法律制度应当加强对于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定,明确虚假诉讼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措施,从法律上堵住虚假诉讼的漏洞。

3.2 提高司法机构的办案能力司法机构应当加强对于虚假诉讼案件的调查和审判力度,建立完善的办案机制,确保每一个案件都经过充分的审查和审判。

3.3 加强社会监督加强社会监督,鼓励公民对于虚假诉讼行为进行举报,营造社会舆论压力,使得虚假诉讼者无处遁形。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解决虚假诉讼办理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法律、司法机构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全面、深入地改革和完善,才能彻底从根源上解决虚假诉讼问题,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

虚假诉讼办理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需要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提高司法机构能力以及加强社会监督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解决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

关于开展防范打击虚假诉讼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防范打击虚假诉讼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防范打击虚假诉讼的调研报告内容预览:
近年来,当事人双方串通、伪造证据、虚构纠纷提起诉讼,以图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虚假诉讼问题在我院审判实践中时
有发现。

虚假诉讼问题不仅严重侵害了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更造成司法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对司法公信力带来严重的损害,亟待上级法院出台相关防范和打击措施。

一、虚假诉讼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1、离婚诉讼一方当事人为被告人的借款纠纷案件。

离婚案件中夫妻一方借助虚假诉讼转移财产,逃避财产分割的现象较为常见。

此类虚假诉讼表现为在离婚诉讼中,夫妻一方串通案外人采用伪造借条、借款协议等证据虚……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这篇文章要求至少是本站的注册会员才能阅读!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虚假离婚诉讼中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研究》范文

《虚假离婚诉讼中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研究》范文

《虚假离婚诉讼中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离婚诉讼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法律现象。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虚假离婚诉讼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对夫妻双方的权益造成了侵害,同时也对债权人的利益构成了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虚假离婚诉讼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的问题,分析当前法律规定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二、虚假离婚诉讼的现状与影响虚假离婚诉讼指的是在离婚诉讼过程中,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为了达到某种非法目的而故意制造虚假事实或证据,以欺骗法院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婚姻家庭的稳定,也损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债权人在虚假离婚诉讼中往往因为缺乏法律保护而面临财产损失的风险。

三、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法律规定及不足目前,我国在虚假离婚诉讼中债权人的保护方面已有一定的法律规定。

然而,这些规定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

首先,法律对于债权人参与离婚诉讼的权益保障不够充分,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程序保障。

其次,对于虚假离婚诉讼的认定和处罚力度不够严厉,难以有效遏制虚假诉讼的发生。

最后,债权人在面对虚假离婚诉讼时往往缺乏有效的法律援助和救助机制。

四、加强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必要性与措施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保护措施。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债权人参与离婚诉讼的权益和程序保障。

例如,可以规定在离婚诉讼中必须通知相关债权人参与,并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和救助机制。

其次,加大对虚假离婚诉讼的认定和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以遏制虚假诉讼的发生。

此外,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共同打击虚假离婚诉讼行为。

五、建议措施的具体实施与优化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实施和优化。

首先,建立债权人参与离婚诉讼的制度和程序,确保债权人在离婚诉讼中能够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

其次,加强法院对虚假离婚诉讼的审查和认定力度,对涉嫌虚假诉讼的当事人进行严格调查和处罚。

同时,建立健全的法律援助和救助机制,为债权人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和支持。

关于打击虚假诉讼犯罪的调研报告

关于打击虚假诉讼犯罪的调研报告

关于打击虚假诉讼犯罪的调研报告摘要:虚假诉讼是指诉讼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故意篡改、变造或者隐匿事实、证据等。

虚假诉讼犯罪不仅严重影响司法公正,也对社会秩序和法治建设带来严重威胁。

本报告通过调查研究得出,打击虚假诉讼犯罪需要加强立法、完善司法机制、提高法律意识和加强执法力度等综合手段,以达到有效防范和打击虚假诉讼犯罪的目的。

一、引言虚假诉讼犯罪是指在诉讼活动中,当事人通过篡改、变造或者隐匿事实、证据等方式达到欺骗、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司法公正,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和法治建设。

二、虚假诉讼的现状虚假诉讼犯罪在中国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其中以民事案件为主要类型。

在一些涉及经济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民事案件中,当事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惜采取虚假的诉讼手段,以骗取法律保护。

三、虚假诉讼犯罪的危害虚假诉讼犯罪不仅严重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导致司法公正受损。

虚假诉讼犯罪还进一步加剧了当事人间的矛盾和对立,对社会秩序和法治建设带来了严重威胁。

四、打击虚假诉讼犯罪的对策4.1 加强立法:制定更加明确、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虚假诉讼犯罪的界定和处罚标准。

4.2 完善司法机制:建立健全起诉监督制度,加强对起诉机关的监管和约束,减少起诉错误和滥诉现象。

完善民事诉讼程序,加强对虚假诉讼行为的审查和排查。

4.3 提高法律意识:通过加强司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对虚假诉讼犯罪的警惕性,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正义和法制秩序。

4.4 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虚假诉讼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办案质量,加大处罚力度,形成有力震慑。

五、结论虚假诉讼犯罪是一个社会公害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立法、完善司法机制、提高法律意识和加强执法力度等综合手段,才能有效预防和打击虚假诉讼犯罪,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

在此基础上,加强人民对法律的信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离婚中的虚假诉讼和恶意拖延

离婚中的虚假诉讼和恶意拖延

离婚中的虚假诉讼和恶意拖延离婚是夫妻关系的结束,常常伴随着矛盾和纷争。

在离婚过程中,有些人采取虚假诉讼和恶意拖延的手段,以获得不当的利益或伤害对方。

本文将探讨离婚中的虚假诉讼和恶意拖延现象及其对当事人造成的影响。

一、虚假诉讼的现象虚假诉讼是指某一方在离婚案件中故意提出虚假的诉讼请求或证据,以谋取私利。

虚假诉讼在离婚案件中并不少见,例如故意瞒报财产、隐瞒收入或隐藏财产等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双方的离婚纠纷解决,也对整个法律体系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虚假诉讼的存在使得离婚案件变得复杂,法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审查证据和调查事实。

同时,虚假诉讼给对方当事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在一些情况下,被诉方可能需要聘请律师来应对虚假诉讼,增加了离婚案件的成本。

二、虚假诉讼的影响虚假诉讼对离婚案件的判决结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一方通过虚假诉讼获得了不当的财产分配或抚养费用的减少,使对方在离婚后的生活条件变得更加困难。

这种不公平的诉讼行为造成了离婚案件的不公正,破坏了社会的公序良俗。

不仅如此,虚假诉讼还影响了司法公正和法治建设。

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很难辨别虚假证据,这给虚假诉讼提供了可乘之机。

虚假诉讼的存在削弱了人们对司法系统的信任,使得司法公正的原则受到威胁,需要采取措施来应对虚假诉讼的现象。

三、恶意拖延的现象恶意拖延是指在离婚案件中,一方或双方故意延长离婚程序,以达到某种目的。

常见的恶意拖延行为包括无故延期庭审、故意不履行法院判决等。

恶意拖延使得离婚案件耗费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给当事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伤害。

恶意拖延不仅影响了离婚案件的进展,也对当事人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离婚案件通常伴随着财产分割、抚养费用等问题的解决,恶意拖延使得这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给当事人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另外,在一些情况下,恶意拖延可能导致对方当事人无法得到应有的补偿,造成了不公正的结果。

四、恶意拖延的影响恶意拖延对离婚案件的公正审理造成了障碍。

虚假法律案例分析题目(3篇)

虚假法律案例分析题目(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加剧。

在司法实践中,虚假诉讼案件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司法公信力和法律的严肃性。

本文以一起典型的虚假离婚案为例,分析虚假诉讼的特点、成因及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案例简介(一)案情简介原告甲与被告乙于2010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

由于双方性格不合,经常发生争吵,导致感情破裂。

2019年,甲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要求与乙离婚,并分割共同财产。

在诉讼过程中,甲向法院提交了一系列证据,包括双方的通话录音、短信记录等,证明双方感情确已破裂。

被告乙对甲提出的离婚请求表示同意,但认为共同财产应按照法定比例分割。

在庭审过程中,乙提交了甲与第三者通奸的证据,试图证明甲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有重大过错,要求法院多分割财产。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发现甲提供的证据存在虚假之处,如通话录音、短信记录等。

经调查核实,甲与乙并未离婚,双方仍在共同生活。

法院认为甲的行为构成虚假诉讼,遂对甲作出罚款、拘留等处罚,并驳回其离婚诉讼请求。

(二)案件特点1. 诉讼目的虚假:甲提起离婚诉讼,并非真正希望离婚,而是为了达到分割共同财产的目的。

2. 证据虚假:甲提供的证据存在虚假之处,如通话录音、短信记录等,试图误导法院。

3. 诉讼手段虚假:甲在诉讼过程中,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企图误导法院。

4. 社会危害性大:虚假诉讼不仅损害了司法公信力,还可能引发其他相关纠纷,如财产纠纷、抚养权纠纷等。

三、虚假诉讼成因分析1. 社会诚信缺失: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部分人道德观念淡薄,诚信意识不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惜采取虚假诉讼手段。

2. 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当事人对法律知识了解不足,对虚假诉讼的危害认识不清,误以为虚假诉讼是一种有效的维权手段。

3. 司法监督不到位:在司法实践中,部分法院对虚假诉讼案件的查处力度不够,导致虚假诉讼案件时有发生。

《虚假诉讼罪若干问题的研究》范文

《虚假诉讼罪若干问题的研究》范文

《虚假诉讼罪若干问题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刑法对各种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其中,虚假诉讼罪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行为,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虚假诉讼罪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虚假诉讼罪概述虚假诉讼罪,是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该罪名的设立,对于维护司法公正、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三、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1. 客观要件:虚假诉讼罪的客观要件包括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等行为。

其中,捏造事实是构成该罪的核心要素。

2. 主体要件:虚假诉讼罪的主体为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

3. 主观要件:行为人必须具有故意,即明知自己捏造的事实是虚假的,仍故意提起民事诉讼,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4. 客体要件:虚假诉讼罪侵犯的客体是司法秩序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四、虚假诉讼罪的认定问题1. 认定标准:在认定虚假诉讼罪时,应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捏造事实的情节、提起诉讼的方式、造成的后果等因素。

同时,应严格区分民事纠纷与刑事犯罪的界限,避免将民事纠纷误判为刑事犯罪。

2. 证据收集:在证据收集方面,应注重收集行为人的供述、相关书证、物证、电子数据等证据,以证明行为人捏造事实、提起虚假诉讼的事实。

同时,应加强司法鉴定、专家辅助等手段的运用,提高证据的证明力。

五、虚假诉讼罪的处罚与预防1. 处罚措施: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构成虚假诉讼罪的行为人,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具体处罚措施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

同时,对于单位犯罪的,应追究单位罚金等刑事责任。

2. 预防措施:首先,应加强司法机关的监督力度,严格审查民事诉讼案件的立案、审理、执行等环节,防止虚假诉讼的发生。

其次,应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教育,提高公民识别虚假诉讼的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对失信行为进行惩戒。

《虚假离婚诉讼中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研究》范文

《虚假离婚诉讼中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研究》范文

《虚假离婚诉讼中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研究》篇一摘要:本文通过对虚假离婚诉讼的现状分析,探讨债权人在此类诉讼中面临的风险及法律保护的必要性。

通过分析现有法律体系下的不足和现有司法实践的困境,本文提出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具体建议,旨在为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虚假离婚诉讼现象日益增多,这不仅对夫妻双方的权益造成影响,也直接威胁到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在虚假离婚诉讼中,部分当事人利用法律漏洞,通过离婚来逃避债务,使得债权人的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因此,研究虚假离婚诉讼中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对于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和保护市场交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虚假离婚诉讼现状及影响(一)现状概述虚假离婚诉讼指的是在无实际离婚意愿的情况下,通过法律手段达到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等不法目的的行为。

此类行为在近年呈现增长趋势,成为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

(二)影响分析虚假离婚诉讼对债权人产生严重影响。

一方面,债权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面临债务人财产转移的风险;另一方面,这种行为扰乱了市场交易秩序,增加了交易的不确定性。

三、债权人面临的风险及法律保护困境(一)面临的风险债权人可能因债务人的虚假离婚行为,无法及时掌握财产动向,导致债权无法得到有效清偿。

同时,法律诉讼程序繁琐,也增加了债权人的诉讼成本和风险。

(二)法律保护困境现有法律在保护债权人利益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一方面,相关法律规定不够明确、具体;另一方面,司法实践中对于此类案件的认定和处理存在差异,导致债权人权益无法得到统一有效的保护。

四、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必要性与措施(一)必要性分析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是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只有加强法律监管和司法实践的力度,才能有效遏制虚假离婚诉讼行为,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二)具体措施1. 完善立法: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虚假离婚诉讼的认定标准和法律责任,为债权人提供更加明确的法律保障。

《虚假离婚诉讼中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研究》范文

《虚假离婚诉讼中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研究》范文

《虚假离婚诉讼中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代社会,离婚诉讼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常见的法律现象。

然而,部分人为了逃避债务或其他利益关系,故意采取虚假离婚诉讼的方式,给社会秩序和法律制度带来了严重挑战。

这不仅破坏了法律的公正性,更对债权人的利益构成了威胁。

本文将就虚假离婚诉讼中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展开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地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二、虚假离婚诉讼现象分析(一)定义与分类虚假离婚诉讼指的是夫妻双方为了逃避债务、逃避赡养义务或其他非正常目的而故意进行的一种违法离婚诉讼行为。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表现形式,虚假离婚诉讼可分为多种类型。

(二)现象成因虚假离婚诉讼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法律制度的不完善、道德观念的缺失、社会监督的不足等。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部分人为了个人利益而采取虚假离婚诉讼的方式。

三、债权人利益受损的表现及影响(一)债权人利益受损的表现在虚假离婚诉讼中,债权人往往因无法及时掌握夫妻双方的财产变动情况而无法实现自己的债权。

此外,债权人还可能因缺乏相关证据而难以在诉讼中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影响及后果债权人利益的受损将导致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损害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同时,也容易导致社会信任度降低,给社会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四、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对策与建议(一)完善法律法规首先,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虚假离婚诉讼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加大违法成本,从源头上遏制虚假离婚诉讼的发生。

(二)加强司法监督司法机关应加强对离婚诉讼的审查和监督力度,对疑似虚假离婚诉讼的案件进行深入调查,确保案件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同时,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夫妻双方的财产变动情况,为债权人提供有力支持。

(三)提高债权人法律意识通过普及法律知识、开展法律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债权人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建立信用体系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对参与虚假离婚诉讼的当事人进行信用记录和公示,以提高其违法成本,遏制其违法行为。

离婚纠纷中虚假诉讼的犯罪定性问题

离婚纠纷中虚假诉讼的犯罪定性问题

1982年1月23日出生,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系浙江振 1956年10月27日出生,浙江省杭州市人,原系杭州通 离婚纠纷中虚假诉讼的犯罪定性问题【裁判耍旨】一、为多占夫妻共同财产而指使他人伪造证据并提起虚假诉讼的,构成妨害作 证。

二、妨害作证行为造成法院作出错误裁判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的,属于“情节 严重”的情形。

三、虚假诉讼的指使者与受指使参与者,分别构成妨害作证罪与帮助伪造证据 罪,而不成立其中一罪的共犯。

【案例索引】一审: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2010)杭江刑初字第261号(2009年6月3 曰)。

二审: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0)浙杭刑终字第357号(2010年7月20 曰)。

【案情】公诉机关: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陈海东,男,1981年9月17日出生,浙江省杭州市人,原系杭州通 达集团有限公司职工。

被告人:何慧强,男, 业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人:陈永根,男,达集团有限公司职工。

被告人:沈建明,男,1961年4月10日出生,浙江省杭州市人。

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査明:2008年12月25日,被告人陈海东之妻包丽雅向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诉讼过程中陈海东与其父被告人陈永根商议如何使包丽雅在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时少分财产。

后俩被告人通过他人找到浙江振业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人何慧强,与何商议此事。

何慧强提出让陈海东串通他人虚构夫妻共同债务,然后通过虚假诉讼将陈海东与包丽雅2006年10月25日共同购买的水景城3幢1单元1702号房屋用来清偿债务。

陈永根、陈海东即要求亦在旁边参与商议的陈永根之朋友被告人沈建明作为虚假债权人,沈建明当场表示同意。

之后,何慧强打印了一份空白的借款协议,并让沈建明、陈海东分别以出借方、借款方的名义在协议书上签字,何慧强又在借款协议上填写了借款用途“资金周转”、借款金额“捌拾万元”、借款时间“2006年4月20日至2007年4月19日”等内容。

何慧强同时还让陈海东书写了一份“收到沈建明借款80万元”的收条。

离婚纠纷中关联的虚假诉讼及其应对

离婚纠纷中关联的虚假诉讼及其应对

离婚纠纷中关联的虚假诉讼及其应对[论文题要]虚假诉讼,是指诉讼参加人恶意串通,虚构民事法律关系或法律事实,通过符合程序的诉讼形式,使法院作出错误裁判,从而谋取非法利益的违法行为,理论上属于恶意诉讼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从实践来看,虚假诉讼有以下几个特点:从案件类型上看,虚假诉讼多发于财产纠纷案件中。

当事人往往希望通过诉讼途径得到法院对财产权利的确认或变更,继而达到自己企图逃避债务、转移财产、规避法律的目的。

虚假诉讼侵害了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又浪费了司法资源,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司法权威。

本文旨在交流实践中离婚诉讼中的虚假诉讼的表现形式、探索寻求预防和应对虚假诉讼的处理办法,防止法院裁决成为不法分子谋取私利的手段,以维护法律的公正和权威。

[关键词]离婚,虚假诉讼恶意串通预防应对离婚案件中,随着争议标的额的不断增加,转移、隐匿夫妻共同财产、企图私吞的手段也越发五花八门。

而其中一种即行之“有效”、又不易受到法律治裁和追究的方法--虚假诉讼,在司法实践中越来越多。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81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不得申请再审,如果离婚案件的虚假诉讼一旦成功,很容易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影响和损失。

据浙江法院系统统计,截至2008年5月,浙江各级法院经审理确认属于虚假诉讼的案件107件。

据东阳市人民法院调查,近90%的办案法官表示曾接触到此类案件,80%的法官表示此类案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个别当事人,在离婚诉讼之前、或离婚诉讼过程中,与第三人串通,炮制“证据”,在配偶另一方未参加下(或被法院依法追加下),提起诉讼或仲裁,在诉讼或仲裁过程中达成调解“协议”,以确认债权、或违约,再以法院判决、调解书或仲裁裁决书固定“协议”内容,以求获得法律强制执行效力。

得逞后,再作为证据提交至离婚案件纠纷中,主张共同“债务”的承担,以达到转移、隐匿财产的目的。

一、离婚案件中虚假诉讼的表现形式1.提起虚假债权债务诉讼即配偶一方与案外人恶意串通,在不具有真实借款事实的情况下,由配偶一方向第三人出具欠条或还款协议。

浅谈离婚案件中的虚假诉讼

浅谈离婚案件中的虚假诉讼

浅谈离婚案件中的虚假诉讼论文提要:虚假诉讼,亦称诉讼欺诈,其与平时所谈论的一般的诈骗他人财产的行为有所不同,在许多情况下,诉讼欺诈只是表现为一种规避法律的行为,也就是说,钻法律程序的空子。

而且这种空子又不明显违背法律,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只是一个道德伦理问题而非法律问题。

近年来,离婚案件中的虚假诉讼即假离婚现象在虚假诉讼案件中居多,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81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不得申请再审,如果离婚案件的虚假诉讼一旦成功,很容易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影响和损失。

关健词:虚假诉讼假离婚欺诈行为婚姻问题,一直以来是人一生当中最为慎重和敏感的话题,也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人与人之间在人身权益和财产等法律方面的约束。

婚姻是神圣而又纯洁的,但是近年来,一些人为了达到某些目的,以假离婚规避法律、逃避执行的现象开始出现,而且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当前困扰法院执行工作的一大难题。

很多夫妻离婚不是夫妻感情破裂,而是怀着不可告人的意图,一方单独或双方联合通过诉讼欺诈行为,钻法律程序的空子,在法律的庇护下,最终达到实现自己的意图,这些离婚虚假诉讼行为即假离婚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离婚案件中几种常见的虚假诉讼表现1、夫妻双方假离婚,以达到拆迁补偿、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等目的。

当前市场经济下,城市建设加快,土地征用频繁,当事人以离婚为手段,达到离婚后户口分立的目的,从而获取更多的补偿、安置待遇。

某市某地曾出台一政策,规定只要拥有本市农村户口并已达适婚年龄的单身者均可在农村城镇化时分得一套一室一厅的住房外加每月百十元的补贴,当地的人们纷纷离婚并得到了优惠的待遇,这些离婚者明明都是钻了法律的空子,但又有政策的保护,所以很难说他们的做法是违法的,对他们的虚假诉讼行为只能听之任之。

以假离婚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按有关法律规定,法院在执行债务案时,债务人如果无偿还能力,一般情况下应中止执行。

为此,有些欠债人在案件执行前便千方百计处分财产,以制造无力偿还的假象来逃避法律的制裁。

虚假诉讼 调研报告

虚假诉讼 调研报告

虚假诉讼调研报告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知ingly 提出虚假的证据、虚假的诉讼请求、虚假的陈述等行为,旨在通过欺骗法院来获取不应得的利益或逃避法律责任。

虚假诉讼行为严重侵害了司法公正和法律秩序,对于保障社会正义和法治建设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虚假诉讼行为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误导司法裁判:虚假证据、陈述等行为容易误导法官和陪审团,使他们对案件的事实和法律情况作出错误的判断,损害法律的权威和公正性。

2. 浪费司法资源:虚假诉讼会导致案件耗时久、成本高,浪费了宝贵的司法资源,给其他合法合理的案件正常审理造成了阻碍。

3. 破坏社会信任:虚假诉讼行为严重损害了社会成员对于司法公正和法律道德的信任,进一步增加了社会矛盾和不公平现象,威胁社会稳定和和谐。

4. 轻易逃避法律责任:通过虚假诉讼可以使当事人逃避法律责任,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给当事人行为带来不良的示范作用。

针对虚假诉讼现象,我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和研究。

通过调查发现,诉讼中出现虚假行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利益驱动:当事人为了获得经济利益、逃避法律责任或者打击对手,动机驱使他们提出虚假诉讼。

2. 律师道德缺失:个别律师为了赢得诉讼,会不择手段,包括编造虚假的证据和陈述,从而严重损害了诉讼的实质公正性。

3. 证据收集困难:某些案件中由于证据收集困难,当事人不得不通过编造证据等手段来凑齐证明自己的主张。

针对虚假诉讼问题,下一步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强化法律教育:加强法律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增强法律道德约束力,减少虚假诉讼的发生。

2. 建立惩罚机制:加大对虚假诉讼行为的惩罚力度,对于故意虚假诉讼的当事人和律师进行依法打击,形成震慑力。

3. 加强调查取证工作:加强法院对于案件证据的审查力度,加强对证据真实性的调查取证工作,坚决防止虚假证据的使用。

4. 提高律师职业道德:加强对律师的培训和管理,强化律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心,防止律师参与虚假诉讼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婚姻纠纷关联虚假诉讼问题研究
虚假诉讼在民事审判领域可谓由来已久,近年来尤为加剧,不仅扰乱诉讼秩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也对司法权威造成不良影响。

曾经民间借贷是虚假诉讼的重灾区,一度重视并纷纷出台审查与处理意见,如今,离婚诉讼领域也充满虚假诉讼,实为令人感慨。

新修订施行的民事诉讼法明确将老实信用规定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那么,并对恶意串通虚假诉讼行为作出制裁性规定,但随着对防范虚假诉讼的重视,传统“手拉手调解”式虚假诉讼逐渐减少,而采取具有掩饰性较为隐蔽的方式呈增多趋势,如按照诉讼程序起诉、应诉,故意渲染矛盾对立,营造纠纷真实性表象,或者被告拒不到庭应诉,误导法院裁判,所以杜绝、打击虚假诉讼任重道远。

本文,笔者将围绕婚姻纠纷关联虚假诉讼作简要论述,并尝试探索相关破解之道。

一、问题提出:一起离婚纠纷与七笔民间借贷
新修订民诉法施行前夕,睢宁法院凌城法庭受理了一起普通的离婚纠纷案件,原告王某(女)与被告张某(男)结婚不到二年,没有生育子女,经征求双方同意,案件进入诉前调解程序。

调解当天,法庭又收到七份民间借贷诉状,被告是王某与张某,原告那么是张某的叔叔、表兄弟等人,考虑到离婚纠纷应当对共同债务一并处理的特殊性,法庭同时对该七笔民间借贷纠纷予以审查。

经审查发现该七起纠纷标的额不大,诉状均出自同一人即被告的委托代理律师之手,所附证据均为张某个人书写的借条,没有注明借款用途,原告诉称的借款用途多是买车、生活需要等。

面对离婚引发的七个官司,王某极其气愤,决定撤回离婚诉讼,专心应对七个借款纠纷。

法庭当即通知七人交纳诉讼费,但均没有交纳,法庭传唤也拒不到
庭,而此时尚没有充分证据认定该七人为虚假诉讼,且没有处置的法律依据,最终法庭只能按撤诉处理。

二、老实信用原那么与虚假诉讼概述
我国的“老实信用原那么”早在民法通那么中便作了规定,但此前的民事诉讼法却一直未予明确。

随着诉讼模式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过渡, 在当时人诉权扩张与法律的诉权保障中,诉权的自由化和诉权的滥用成为一个难题,民事诉讼中也出现了大量的违反诚信原那么的诉讼现象。

如滥用诉权提起毫无根据的骚扰性诉讼、利用管辖权异议、上诉等方式拖延诉讼、恶意串通进行虚假诉讼损害案外人的合法权益、调解中虚构事实以达非法目的、与案外人串通合谋恶意逃债等。

其中不乏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士参与或者指导,更有甚者,极少数法官利用职权谋取利益而参与恶意诉讼。

一方面有损他人合法权利,另一方面也使追求公平正义的民事诉讼蒙羞,甚至可以说是损害司法及法律尊严。

如果法律不予明令禁止,那么司法对社会诚信的指引作用以及对失信行为的制裁功能便化为乌有。

新修订民诉法第13条规定老实信用基本原那么的同时,在第112条将民事审判环节虚假诉讼界定为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并规定惩办措施,在制度层面上为惩治虚假诉讼行为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婚姻纠纷的关联虚假诉讼形态
(一)由第三人提起虚构债务诉讼。

夫妻一方与第三人恶意串通,由夫妻一方向第三人出具虚假借款、欠款凭证,再由第三人起诉夫妻双方,要求连带归还共同债务。

通过增加债务负担,实现共同财产多分多得。

(二)单方处分财产(主要是房屋)诉讼。

夫妻一方以房屋登记所有人的名义与第三人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为规避房屋产权管理部门的严苛要求,由第三人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房屋归第三人所有,利用司法之手实现产权转移便捷化,而剥夺另一方的财产共有权。

(三)夫妻虚假离婚诉讼。

出于逃避计划生育管理的目的,夫妻双方串通,提起离婚诉讼,但仍同居生活,以同居关系取代婚姻关系;出于躲避债务、转移财产等目的,在离婚诉讼中约定财产归一方所有,而另一方承当全部债务,突出表现在为躲避一方个人债务方面,不仅欠债一方放弃财产,而且约定高额子女抚养费,以最大限度削弱其债务归还能力。

(四)离婚诉讼中虚构共同债务。

离婚纠纷中,一方当事人与案外人串通虚构双方存在共同债务,以增加另一方负担,实现其对财产的不当多得。

就民诉法的条文解读,虚假诉讼的规定未包含一方当事人与案外人串通损害另一方当事人的情形,不得不说是一个缺憾。

尽管婚姻法对该种行为作出不利规定,但远不及民诉法的制裁规定严格,特别是当前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那么不尽完善的情况下,法律的默认推定与举证责任倒置制度,不利于保护相对方的合法权益,甚至不当或者说错误地保护了虚假债务。

四、婚姻纠纷的关联虚假诉讼成因分析
(一)虚假诉讼的共性成因。

与婚姻纠纷有关的虚假诉讼属于虚假民事诉讼范畴,所以虚假民事诉讼的成因原那么上也是其形成原因。

1.简单易行的违法。

证据乃诉讼的脊梁,书证乃证据之王。

一些人有较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