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画讲堂】吴可人:越南磨漆画解读

合集下载

《漆艺》学习指南

《漆艺》学习指南

教案具体内容第一章:漆艺历史讲解第一节、源远流长的中国漆艺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时期,处于原始社会时期的部落祖先就开始了对漆的认识,中国人最早认识了漆,也最早使用了漆,从而揭开了漆艺的历史。

1977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第三文化层中,发现了一件朱红色木胎漆碗,是我国最早对漆器的发掘,也是至今为止世界漆器最早的发掘。

商代青铜器文化处于鼎盛时期,在漆器方面除了继承原始社会的黑漆,朱漆等素漆形式以外,逐渐出现了黑漆朱地及朱漆黑底的装饰,开始了漆器的装饰功能。

春秋战国时期,漆器逐渐以它轻、薄、保温、耐腐的效果取代了青铜器重、厚、笨的地位,漆器发展进入了空前繁荣,其中以楚国的漆器最为发达。

由于楚国地处长江汉水流域,有着肥沃的土壤和温和的气候,适宜于大量漆树的生长,为漆器的发展开创了先决条件。

这个时期的漆器装饰手法有彩绘、针刻技法,线条流畅,装饰细腻,主要用于杯、碟、碗、盘、乐器及祭祀的棺木装饰。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鸳鸯形漆盒,器形为鸳鸯,背部有孔可以注水,身腹部绘有精美漆画,是集器、塑、画于一身的漆器精品。

秦汉时期精巧华丽的漆器进一步取代了青铜器,广泛应用于贵族生活,并用于建筑和屏风。

装饰手法上有堆漆、金银镶嵌、戗金、犀皮等新技法。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184件漆器,是数量最大,保存最好的一次发掘。

堆漆彩绘棺木分为两层,具有很好的防腐作用,内部有保存完好的千年女尸。

内层为朱底,外层微黑底,会有上百个图像,极其精美秉赋与浪漫主义色彩,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大兴,夹纻脱胎技法被广泛运用于佛教造像,漆艺雕塑功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唐宋时期是我国漆器艺术的鼎盛时期。

进入唐宋时期,由于唐代金银工艺的发展,对漆器上金银平托技法起了引导作用,《金银平托飞凤花鸟镜》,直径36cm,中间嵌金银片,镂刻八瓣莲花座,四周满布花鸟飞蝶,是金银平托的代表作。

唐代还发明了雕漆,开创了之后盛行雕漆的先河。

撒金技法后来发展成日本的莳绘工艺。

“漆画”浅析

“漆画”浅析

“漆画”浅析作者:王俊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1年第10期中国是最早使用漆的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

漆画是在中国古代传统漆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漆艺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

漆在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中,由涂料渐渐转变成为颜料,漆器从实用品走向装饰品,最后步入艺术品。

逐渐漆脱离了它的载体,从漆器中跃然于纸上,由此造就了漆画艺术。

这种画科是集材质、技术、工艺为一体的艺术创造形式,在各种材料及独特技法的运用中,产生朦胧、神秘的美感。

漆画曾作为文化交流赴苏联、日本、韩国、越南等地进行展览,受到广泛赞誉,使各国开始模仿我国绘制漆画。

由此中国传统的漆艺有了新的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绘画的创新。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漆画在漆艺的基础上得到空前的发展,逐步成为我国的一个新画种。

漆画具有工艺美术和绘画的双重性,精美的图案、幻化的色彩、怪异的肌理、含蓄神秘的效果,使之产生了无限的视觉震撼。

而漆画的制作却要经过多种繁杂的工艺技法,就像其本身从漫长、曲折的远古漆艺历史中走出。

一、漆画绘制的工序1.制板选用胶层板,刷漆,刮漆泥做底漆,打磨平整,一般底漆为黑色。

2.拷贝拷贝图案,也可用白色特殊铅笔在板上直接起稿。

3.材料镶嵌贝壳、蛋壳、色漆粉、金、银、铜、箔等,镶嵌的媒介材料可使用漆液,亦可使用白胶,粘贴成型。

待干燥后用刻刀切去多余部分,处理后保留完整的形象。

4.填漆按形象的主次,使用笔等工具进行色漆的填充,并采用不同表现手法描绘。

色漆未干时可根据需要撒贴蛋壳粉、金属粉、贝壳粉、色漆粉等材料。

5.罩漆根据画面要求,使用透明漆或透明色漆,在画面上罩染或局部渲染、描绘。

6.研磨研磨是漆画创作过程中重要的表现手法。

研磨后画面的形象和肌理若隐若现、或明或暗,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7.抛光使用花生油、茶油、菜油等植物油,用脱脂棉摩擦漆画,再采集推光细瓦灰均匀擦拭漆面,后用脱脂棉把泥灰擦净,画面即可光亮,有条件的可再次罩漆、抛光,阴干24小时后,效果更佳。

当代越南漆画创作路径探究

当代越南漆画创作路径探究

当代越南漆画创作路径探究摘要:本文通过越南当代漆画考察,详细介绍越南漆画的“学院派”、美协作品的风格特征以及当代艺术家个案分析,进而深入探讨越南当代漆画的发展现状与特质。

关键词:越南漆画;创作路径;当代性;装饰性;六月中旬,由我国著名漆画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蔡克振老师带队,广州市漆画艺委会组织的近30多人一行参观了越南河内美术学院、越南美协和越南画院,同时采访了越南当代漆画家工作室。

该项活动以参观考察、讲座、座谈的形式展开,是中越两国漆艺探索发展的深度交流,也是增进两国人民友谊的积极探索。

笔者有幸参加了该次活动,本文便是此次越南当代漆画考察侧记。

冀望通过笔者的观察感受向国内漆画界介绍越南当代漆画的发展现状与特质,将有助于国内漆画的发展。

众所周知,漆艺是由中国传到越南,在越南发展为漆画,然后又反过来影响着我国漆画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受周总理的嘱托,蔡克振老师是国家首批委派到越南学习漆画的研究生之一。

蔡老师学成归国之后,一直坚持将越南漆画的发展传统介绍到国内漆画界。

此次,年近80多岁的蔡老重回母校,在越南河内美术学院举办了专题交流座谈会,值此机会,我们与河内美术学院漆画教师进行了学术交流。

通过交流,笔者注意到越南河内美术学院的漆画发展具有如此特点:一是强调漆画的工艺性,同时能将工艺技巧与绘画创作结合得十分到位。

尤其是强调创作的绘画性,充分发挥漆画创作中的肌理因素与过程中可变性的特质。

二是能吸收法国印象派的色彩语言和野兽派以来的平涂语言,强调画面效果的感受力与物理亲缘性。

这与越南老一辈漆画艺术家一方面继承传统漆艺的装饰语言,另一方面吸收国外艺术精华息息相关。

三是多以越南地方民族性风情为创作母题,尤其是乡村妇女生活场景为创作题材,赋予了漆画创作的地域性特征。

如果说河内美术学院漆画创作风格代表了越南当代漆画创作的“学院派”的话,那么,越南美术家协会的漆画创作则是另一种创作套路的展现。

尽管越南美术家协会的艺术家成员绝大多数毕业于美术学院,具有“学院派”的创作功底,但整体而言,越南美协漆画风格较为靠近绘画创作的当代性。

融合·借鉴——越南磨漆画发展初探

融合·借鉴——越南磨漆画发展初探

理论研究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越南的漆艺历史相当久远。

大约在李朝时(公元1100年左右,相当于我国北宋时期),越南人就已经使用漆装饰宗祠中的窗栏、门栏,以及亭台楼阁、庙宇等建筑。

漆工艺多是附着于礼仪和实用物品上的装饰,那时候,漆工艺是由父亲传给儿子的手工艺,这项手工艺在每个地区甚至每个家庭都是保密的。

阮朝初年,越南人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漆艺,漆画艺术得到了长足发展,漆工艺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从种植漆树到漆液加工(尤其是黑漆制造)均有独到之处。

20世纪初,法国在越南成立美术学院,学生在学习西方油画的同时,结合越南本地的传统漆艺,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探索,创造出新的绘画品种——磨漆画。

为丰富磨漆画的表现语言,他们又借鉴了日本运用金粉、金箔的传统漆艺技法,以及中国“彰髹”“刻填”的传统漆艺技法,使得越南磨漆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现技法体系。

一、越南漆艺术与法国绘画的融合20世纪30年代,由于装饰艺术运动的出现,越南漆画因自身优势受到法国艺术家的推崇,这也与一直以来法国人对东方传统工艺的喜爱有关。

法国人在越南成立的美术学院的绘画教育并没有全部传授西方美术技法,而是鼓励学生发掘本土的传统艺术,特别是漆艺术。

于是,学生开始探索如何将越南传统漆艺和现代绘画融合。

为摆脱传统绘画的束缚,学生把西方绘画观念融入磨漆画创作,他们甚至把色漆当作油画颜料作画。

越南磨漆画在萌芽之时就把法国油画的教学与创作紧密地交融在一起,也被融入不同画种绘画方式的优点和特点,其中油画的绘画方式占主要地位。

当时,法国现实主义绘画对磨漆画有着直接影响,从绘画的表现形式和审美上都有相应的体现。

从一些漆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大量的黑漆线条被用来勾勒人物和景物的轮廓。

越南画家明显受到法国油画技法的影响,同时保持了越南传统绘画的特色,绘画的基本元素得到完整保留,在气氛渲染上更具有整体的视觉体验。

总体看来,越南磨漆画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受传统漆绘技法的限制也越来越少。

浅谈漆画创作的思考

浅谈漆画创作的思考

浅谈漆画创作的思考作者:吴思冬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11期一、传承和发展说到漆画,就不得不讲它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具史书记载,在15世纪,越南就与中国开始有漆艺交往,后黎时期(1443-1460年)曾经派了一位中文译音叫谭相功的使节来到中国考察并学习漆艺,他回国以后在越南京都地区推广,此人至今仍被认为是越南的“漆祖”。

所以越南的磨漆画始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这有一批美术工作者和印度支那美术学院的学生将传统的漆艺髹涂工艺和漆艺材料,大胆尝试运用到平面绘画中,创作出以漆作材料,表面磨平推光的平面绘画作品,这就是磨漆画的由来。

后来经我国国内漆艺师的兼收并蓄,形成具有华夏风格的磨漆画艺术,将磨漆画艺术推至一个鼎盛颠峰。

1984年第6届全国美展把漆画列入正式画种,于是漆器便转化为纯艺术的形式,并再次获得了蓬勃的生命。

漆画原本属于漆器上的图案装饰,后独立出来,并赋予它更多艺术的禀性。

漆制品都可称为漆艺。

在中国,漆艺受到外来影响较少,具有强烈的传统民族风格。

二、磨漆画与漆画既然说到了磨漆画,那么就不得不说一说磨漆画和漆画的区别了。

区别主要是从制作方法而言,两者最终的创作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平常说的漆画,泛指原料为漆类的画,而磨漆画除了主要材料是漆外,在制作中主要表现手段即制作方法为一“磨”字,即研磨的工艺以及磨显的过程。

磨漆画是磨出来的,可以理解为,以磨代画,当然并非就指省略了“画”的这一过程。

观看漆画犹如雾里看花、水中观鱼,有一种朦胧的美感。

说他具有朦胧美也好,神秘感也罢,均是来自大漆的半透明特性,来自精心研磨的技巧。

通常来说,采集来的生漆经过搅拌晾晒,脱去部分水分,精制加工成熟漆,方能应用。

熟漆可分为黑推光漆、红推光漆和透明漆三种。

漆艺家经常为调制高纯度的彩漆而抱怨透明漆的不够透明,却往往忽略了正是由于透明漆的半透明,才给漆画带来了朦胧、神秘的特殊效果,因为只有半透明漆(包括半透明彩漆),罩涂在具有反射能力的金银或红、黄等浅色的漆地上,因罩涂的厚薄不同,或研磨的轻重不一,而产生的极为细腻的明暗层次,才使画面产生变幻迷离之感、神秘朦胧之美。

对中国漆画认识

对中国漆画认识

浅谈对中国漆画的认识漆画是以漆为基本的物质材料,以漆工艺技法为基本造型手段,吸取其它画种的可用技法,利用能与漆相处的各种物质媒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绘画。

一、漆画的产生中国漆画作为独立的画种,仅有几十年的历史。

然而,作为装饰纹样依附于漆器的“漆画”,却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

但作为中国的漆画,只能是说中国屏风了。

20世纪上半叶,国际的漆艺运动对于中国现代漆画的诞生也起着催化作用。

20世纪初的欧洲在包豪斯艺术和工艺相结合的思想倡导下,又在日本和中国漆艺的直接影响下而兴起了漆艺运动,产生了英国的艾琳格瑞(eileengray)、法国的让杜囊(jean dunand)等杰出的漆艺家。

让杜囊的成就更为突出,他一生留下了家具、屏风、首饰以及瓶瓶罐罐等上千件漆艺作品。

他为“诺曼底”号轮船以《捕海豹》、《狩猎》、《摘葡萄的时候》、《掷标枪的人》等为题材的漆壁画,一直为后人所称道,其《夫人像》更是纯粹的独幅漆画。

1.法国的漆艺对中国的影响法国的漆艺运动对于中国的影响,在雷圭元先生身上可以表现出来。

雷先生1929年留学法国期间,曾勤工俭学于仿制中国古代漆器的作坊,由此,他对中国古代的髹漆技法有所了解,1931年回国后,在杭州国立艺专任教期间,著有《工艺美术技法讲话》,其中就有漆艺的内容。

他还创作了《泉边》等漆画作品。

2.日本漆艺对中国的影响日本的现代漆艺对中国的影响不可低估。

20世纪20~30年代李芝卿先生和沈福文先生先后到过日本,学习了日本的莳绘、变涂等技法。

他们的作品,如沈先生的《金鱼盘》、《太阳盘》中的彩绘、罩漆、研磨技法,以及李先生的《百幅漆艺技法样板》,成为中国现代漆画的技法基础。

此外,沈先生还创作了《研磨彩绘敦煌壁画屏》、《堆漆鲤鱼画屏》等富有启示性的漆画作品。

3.越南漆画影响了中国现代漆画的创作风格法国也好,日本也好,虽然开拓了漆艺的现代生活空间,也出现了有绘画倾向的平面作品,但还没有突破装饰艺术的范畴,没有产生以漆画为绘画的观念。

漆画之美,正当青春盛年

漆画之美,正当青春盛年

漆画之美,正当青春盛年作者:暂无来源:《收藏/拍卖》 2016年第10期文:菡阁要感谢20世纪60年代初,越南磨漆画首次在中国展出,这是越南用传统漆艺与现代绘画相结合后积累30年产生的艺术成果。

这给当时围观的中国艺术家们带来了一束光。

他们开始回首中国历史长河里已经闪耀了几千年的传统漆艺技法,然后不断从民间艺术中汲取养分,并赋予其崭新的构想和独特的创造力。

这些努力,最终达成在漆板上表现现实生活,传达现代观念,终于使中国的漆画脱胎成为一个新的独立画种。

工艺之美漆画是以天然漆为主要媒介而进行的绘画创作。

中国漆画属现代漆艺中的一部分,是从中国古代传统漆艺中脱胎而来的。

漆画独特的材质和独特的工艺所形成的独特的视觉美是漆画的魅力所在,是漆画的优势。

日本著名陶艺家八木一夫说过“: 纯绘画是用颜料进行创作,而工艺美术是用工艺材料和技法去搞艺术创作。

在创作时首先想到的是它的工艺,如果不懂材料、技法、工艺或不对它进行研究,搞创作只不过是一句空话。

”漆材料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综合性,它可髹、可描、可镶、可磨、可刻、可堆、可雕。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使用漆的国家,这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

而天然漆的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级的材料。

干燥后的天然漆经过打磨和推光后,具有一种其它材料所没有的赏心悦目的光泽。

它光可鉴人、润如肌肤,触摸起来温暖而滑润。

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从触觉上均给人以很舒适的感觉。

而人生理上的愉悦往往会转换成心理上的美感。

天然漆本色为棕红色,它给人以温暖、亲切、质朴之感。

黑漆代表了漆最为本质的特征,漆黑是黑的极致。

正如吴冠中所说“: 素白的宣纸与墨黑的漆都极美,朴素大方之美是我国传统艺术栖止的温床”。

其中常见的朱红漆极具华彩而又沉稳,且经久不变色,代表着喜庆吉祥和安康。

中国传统漆艺技法渊源流长,仅明代黄大成所著《髹饰录》就记载上百种漆艺技法。

运用最广的是利用漆的粘性来粘贴天然美材。

蛋壳,是漆画里见到最多的技法元素。

【推荐下载】磨漆画步骤 立体感十足的磨漆画

【推荐下载】磨漆画步骤 立体感十足的磨漆画

[键入文字]
磨漆画步骤立体感十足的磨漆画
很多爱画之人都非常欣赏福州独有的磨漆画,福州磨漆画的创作题材有人物、走兽、山水、花鸟、鱼虫以及仿古图案等。

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是以油漆作为原材料创作出来的。

磨漆画风格独特、画面唯美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什么是磨漆画?磨漆画是以漆作颜料,运用漆器的工艺技法,经逐层描绘和研磨而制作出来的画。

磨漆画在借鉴传统漆器技法的基础上,溶入现代绘画艺术手法,将画和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制作出来的画具有色调明朗、深沉,立体感强,表面平滑光亮等特点。

磨漆画步骤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吧。

 【磨漆画具体步骤详解】
 一、木工工艺
 一般漆器漆画家具的用材和生产工艺与其它木器家具生产工艺基本相同。

高档漆器漆画产品的框架需采用楠木、红木、紫檀等名贵材种,雕刻以各种精美的图案花纹。

80年代初,屏风木坯由拼木工艺改为夹板压制工艺。

 二、髹漆工艺、涂灰、上灰、髹漆
 1、木胚涂灰:涂灰是进行装饰工艺和增加坯胎强度的一道重要工序。

灰料分生漆灰、猪血灰和合成灰三种。

70年代以前均使用猪血灰,80年代以后大部改用聚乙烯醇合成灰。

漆灰料制作
(1)、生漆灰:用生漆和石膏或瓦灰,加适量的水及少量煤油调和而成。

 (2)、猪血灰:以新鲜猪血加适量生石灰搅拌成熟后,再加入不同细度的瓦灰而成。

分粗灰(60目)、细灰(160目)、浆灰(200目)三种,习称宝塔灰。

 (3)、漆画合成灰:在聚乙烯醇内加入一定数量的清水,煮沸。

另以松香、清漆
1。

浅议漆画的发展立足点

浅议漆画的发展立足点

Artscircle 2013/12++浅议漆画的发展立足点一、对于漆画的误解我们在做漆画或漆器时常常会碰到有行业外的朋友问及专业相关的问题,其中最常问的就是“你用油漆画画吗?”其实漆艺作为中国先人一项重要的艺术与智慧结合的结晶,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之久,早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河姆渡文化中就已经出现了用生漆髹涂的日用器物。

《周礼·考工记》是西汉时期献王刘德取其补入《周官》改称而来。

里面分散地谈到漆工艺的内容,都较简短,但却是考古文献中关于漆艺记载的难得资料。

自古以来,漆器就受到中国人的喜爱,并且作为一种贵重器物使用,不论木胎、泥胎或金属胎的器物,表面上髹漆后都能起到较好的防潮、防虫、保鲜的作用。

因此漆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宫廷贵族的各种日常用器物,大到房屋庙宇的柱梁、佛像,小到酒杯、梳篦,都有着各种不同的漆工艺融入其中,而且漆这种材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由此可发展出各种特殊的工艺,如脱胎漆器,在造型上也达到了极度细腻的程度,如清代的雕漆家具,艳丽的正朱红色的层层大漆底子上雕刻出繁复细腻的浮雕纹样,有的皇家用品上的浮雕甚至密布整件家具,而看似简单的髹漆器物,其工艺却是经历了多道工序,反复地髹与磨,黑漆表面光可鉴人。

在这样悠久的漆工艺的发展基础上,发展出了独立画种漆画。

漆画在我国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上成为独立画种。

相较于其他画种,它发展得比较晚,但却在中国美术界的画种分类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这都得益于漆画家们做出的巨大努力。

二、邻国的漆艺民族性格的形成与比较与中国最为临近的国家中,有三个国家都突出地传承了漆工艺,并且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日本将漆艺作为一种国宝级艺术传承下来,是日本手工艺的无形文化财富之一,在社会上得到较高的重视,并且漆艺方面的“人间国宝”就有21人,有松田权六、寺井直次、大场松鱼等等,他们的作品主要是漆器,日本社会对漆艺的认识非常普遍。

他们把浮世绘中具有装饰性的画面感融入到了漆器的创作中,漆器作品都带有一种禅的意境。

大美漆画从历史中走来

大美漆画从历史中走来

大美漆画从历史中走来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之友》 2019年第4期漆画工艺制品饱含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沉淀,是一种采用传统手工艺制作的艺术精品。

漆画之美在于它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多样的技艺手法以及广阔的包容性。

描漆似工笔之美,画漆似重彩之美,刻漆似版画之美,堆漆似浮雕之美,刮漆似油画之美,泼漆似水彩之美……漆画带着丰富多彩的美从历史中缓缓走来。

大漆艺术穿越历史而来我囯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是大漆髹饰技艺的发祥地,《韩非子·十过篇》即有“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

禹做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的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由于光亮洁净,具有轻便、隔热、耐腐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替代了青铜器。

汉的夹纻,唐的堆漆、金银平脱,宋的素髹与雕漆,清的脱胎,悠悠八千载,大漆艺术穿越历史而来,为中国人的生活增添了千文万华的精彩。

漆画是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的绘画。

作为中国大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漆画具有绘画和工艺双重属性,它既是艺术品,又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装饰品,成为壁饰、屏风和壁画等的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漆画所依附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有在各种器型上作装饰的,也有在屏风上作寓意故事主题绘画的,更有在建筑家具上描绘的,木制、皮胎、竹胎等日常用具多用漆髹彩绘。

漆画既有装饰性、抽象化的动植物纹样,也有写实性的情景绘画,其内容多与器物造型紧密配合。

漆画所需材料除漆之外,还有金、银、铅、锡以及蛋壳、贝壳、石片、木片等。

入漆颜料除银朱之外,还有石黄、钛白、钛青蓝、钛青绿等。

此外,漆画技法繁多,依据其技法不同,又可分为变涂、堆塑、磨绘、刻填、镶嵌、描绘、罩染、髹凃等八种。

从出土文物看漆画历史中国漆画的历史可以从出土文物中窥见一斑。

浙江余姚河姆渡发掘的朱漆碗已有7 000年的历史,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漆瑟有2 000余年的历史。

著名的还有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漆棺、山西大同出土的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等。

中国漆艺的历史是从7 000年以前河姆渡文化时期开始的,197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第三文化层中发现了一件朱色木胎漆碗,这是世界上至今发现的最早的漆器。

漆画工艺与赏析ppt课件

漆画工艺与赏析ppt课件

画面形式
主体图形:是画面的趣味中心和兴奋点 对称:是被人较早发现的造型法则,对称造型具有神圣庄严, 安定稳固的属性 均衡:视觉的均衡,包含多样的统一 疏密对比:可以产生富有节奏变化的视觉均衡,疏可跑马, 密不透风 曲线与直线:是一种对比关系,是造型艺术中常用的线条, 线条具有一定的象征寓意 透视关系:就是构图的视觉中心,采用不同的视角观察对象, 就会产生意境各异的造型及构图
意象:由主观意志所构想,它和客观物体在空间占有位置形态不同。包括几何形
态,有机形态,自由形态,,个性象征的形态,无规则形态等等。
9
漆 画 工 艺| 漆画的 创 作 4 漆画的造型
图例
作品在波浪形的柏树枝上有三只猴子,造型简练概括,线条流畅, 特别是从背部到尾部的黑色线条,在表现猴子柔美身躯的同时,也形 成了欢快的旋律,带来了画面的动感。
漆画的造型4444图例在残阳夕照新月初升的高原旷野名的惆怅扑面耄来使我们联想起法国画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和晚钟的情调在技法上采用了在铝箔粉上先用针刻画再用漆罩染最后研磨的方法表现了特定时间下的素描关系把西洋画中的明暗法融进中国漆画给人以新的面目
漆画工艺与赏析
主讲:万婷
1
漆艺简介
漆艺是一门具有浓郁民族性的艺术。天然漆产生于东方的风土之中,具 有明显的本土文化身份特征。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保持自己的 民族特征,在世界艺术中有鲜明的特点,是当前中国艺术界正在思考的问题。 无疑,天然漆以地域性和优质性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东方符号,是越来越多 艺术家所喜好的表现媒材。
山崎觉太郎:莳绘屏风 猿图
10
漆 画 工 艺| 漆画的 创 作 4 漆画的造型
图例
在残阳夕照,新月初升的高原旷野 上,似站似走的两个捻线臧女,一种莫 名的惆怅扑面而来,使我们联想起法国 画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和《晚钟》 的情调

漆性材质语言的扩展——吴可人与他的漆画

漆性材质语言的扩展——吴可人与他的漆画

作者: 尚辉
出版物刊名: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页码: 91-92页
主题词: 材质语言 漆画 本体语言 语言特质 漆艺 髹漆工艺 中国漆 《虞美人》 特殊材质 中国艺术
摘要: 本体语言观念的确立,使90年代后的中国艺术开始普遍关注对艺术媒体中材质所富有潜在美感的挖掘.运用传统髹漆工艺的技巧与材料,并试图从油画、国画、版画等其他画种的夹缝中寻求自己语言特质的漆画,正是对漆艺特殊材质所具有潜在表现力的开发和拓展.传统髹漆工艺中的镶嵌、漆塑、罩明和磨显成为现代漆画表现。

浅析越南漆艺的传承与革新

浅析越南漆艺的传承与革新

浅析越南漆艺的传承与革新越南的传统漆绘工艺历史悠久,与古代中国漆艺一脉相承,在中国漆文化的濡养下形成了具备本土特色的形态。

自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越南的漆艺界在越战时期经历了剧烈变化,升华为架上艺术形式的漆画。

越南漆画饮誉世界,不断推陈出新,中国应加强与越南漆画界的交流学习。

标签:越南漆画;印度支那高等美术学校;“越南磨漆艺术展”1越南的传统漆绘文化越南地处地球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

年平均气温在24℃左右。

年平均降雨量约1800~2000mm。

独特的气候特征让越南的漆树产业格外繁荣,漆树科植物约66属500余种,品类繁多,这给越南的漆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障。

越南的漆文化距今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今见最早的越南漆艺遗迹出自东山文化时期(约公元前100年-公元300年),可见其发展几近与中国秦汉时代同时。

越南自古就受到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的濡染,宗教、艺术、风俗等都体现出这一特征。

据记载,越南的后黎时期(1443-1460),越南派出了一位名叫陈相功的官员,专门到中国的湖南学习并考察漆工艺,继而带回了整套技术,在越南的京都地区推广和发展。

陈相功迄今仍被认为是越南漆艺界的“漆祖”,享受漆工们的世代香火供奉。

越南传统的漆绘多为统治者服务,表现出对封建统治者的圣化,体现出民间崇拜的导向性,并透露出明显的民族情感,当中又包含着祈求人神庇佑的愿望。

越南美术博物馆所藏的《李南帝后像》是越南早期漆画精品中的代表作。

作品中明显地反应出了越南的宗教文化和艺术受到了中国的浓重影响。

这幅作品的绘制时间至今仍不明确,大致作于后黎朝至阮朝之间,其绘制的主题和工艺特色都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越南的传统漆绘风貌。

《李南帝后像》长170厘米,宽100厘米。

画中虽然由三块模板组成,却被中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其中央以李南帝及其皇后的画像为核心。

李南帝身着华衣,头戴金冠,左手置于胸前,右手握笏板轻举于右膝之上,并盘膝而坐;皇后同样身着华服,头饰凤冠,耳戴珠翠,左手轻放于左腿之上,右手执笏板、手肘靠在右膝之上,右腿半跪,单腿盘坐。

浅谈中国漆画的发展和应用

浅谈中国漆画的发展和应用

浅谈中国漆画的发展和应用摘要:古代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有着温润的气候,所以不乏生长着大片的漆树,漆树为落叶乔木,生长在山区,漆树生长五至十年就可以割漆,漆树破皮流出的汁液就会粘附在刀斧上,也可滴流在器皿上,使汁液顺着器皿流出,接受漆液,干燥之后成为模具,坚固且美观,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无意的将化学原理也应用在了其中,将漆作为一种防护材料和装饰原料也应用在当中,中国对漆的发现和使用都是最早的,也可以说是使用天然漆最早的国家,就截止至目前所出土的文物来说,中国制造漆器已经长达了七千多年的历史。

所以说漆器的制造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更是一项很伟大的发明。

而漆画艺术,更是我国古代漆艺传统在当代的一种新发展和一种新的形式,同时也为了研究古代传统技艺和艺术提供了最真实的材料。

关键字:中国漆画;发展;应用大概在七千多年以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能通过天然漆来创造漆器了。

其依据就是1978年在浙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里发现了朱漆木碗和朱漆筒,经过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其涂料均为天然漆。

漆器达到了鼎盛时期是在汉代,而由于原料和手法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日益需求,到了唐代漆器便在民间开始普遍的应用,于是漆器到达了空前的水平。

到了明清,尤其是明代,漆艺的成长更是胆大了繁盛的阶段,不仅在宫廷中呈现出了漆艺的高峰期,而且民间的漆器行业越加发达。

中国漆画是由中国的漆器演变出来。

最开始的漆器是以人民的实用性为最基础的目的的,并没有考虑其装饰作用,后来因为人们审美的提高以及宫廷的大量奢华的需求进一步才赋予了它审美的这一项功能,南北朝时期瓷器品的兴起后,过去普通漆器于是在人民的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就受到了一定性的阻碍和摒弃,应人们将眼光进一步的放在了审美上,对于实用性的要求自然就没有了过去要求那么高了,于是在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以审美为主要目的的陈设性的漆器(也就是在漆器的基础上加上了漆画的的应用)来替代过去的普通型的漆器,这样实用性依旧存在,另外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加上了装饰,起到了美观的作用,这也符合了当时人们对于审美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了漆画的发展,同时以实用性为主要目的的漆器和以审美为主要目的的漆器,在历史进程的推动下一直都在相互影响一路前行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漆画讲堂】吴可人:越南磨漆画解读
《百合花》作者:蔡克振70cmx70cm 1979年公元1450年左右,中国漆工艺被带到越南,并被推广。

越南的漆画很早就和西方油画相结合,并发展了蛋壳镶嵌技术,越南的现代磨漆画用传统漆工艺表现当代现实题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现代漆画。

越南磨漆画值得我们深入解读。

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当我们欣赏越南磨漆画特别是早期作品时,扑面而来的是其强烈的生活气息与民族特色——一种越南的、绘画性的、漆味浓郁的印象。

在许多有影响的磨漆画作品中,可以看到很生动的形象和富有感情的生活:竹丛、槟榔、树林、屋檐、湖水的倒影、斑驳的白墙、耀眼的阳光、金色的黄昏、澄澄的稻田、翠绿的青山、皑皑的白云、层叠的峰峦、山坡上逆光的榕树、村庄边曲折的小路、湖边的渔船与渔民、舞蹈的少数民族、反映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战士、飞行员和民兵及当今改革开放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可以看出:越南磨漆画的内容题材和形式风格十分贴近生活,反映了越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显示了越南民族的时代风貌,富有思想内涵和纯朴的民风,作为民族绘画形式而成为越南画坛的瑰宝。

如何用漆这一独特材质去表现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的、东方
的漆画艺术,这是我们在研究越南磨漆画时必须去深刻感悟的。

漆画需要走向现代,但现代化不是西方化,不是不要传统,不要民族特色。

我们不反对现代感,可以去研究漆画的构成、去研究漆的表现性、实验性,但民族特色不能丢。

比较中国漆画要警惕偏于唯美功能而忽视教化功能,关注现代感而脱离民族特色,防止作品在反映生活时的概念化、矫饰化、简单化倾向,要多出现史诗性、民族性、生活气息浓郁和现代漆艺视觉美感强烈的漆画作品。

《鱼米之乡》作者:吴可人180cm x 60cm 1984年二、绘画性与漆性、工艺性的统一总体看来,越南磨漆画具有较强的绘画性。

这里,绘画性主要是指越南漆画家善于用绘画工具和漆的材质、运用油画技法绘制所具有的特性;漆性指天然大漆所呈现内蕴温和的质感、半透明棕褐色素、黏稠性、防腐、耐热、具有光泽等特性;而工艺性则指艺术家用物质材料以手工制作作品所具有制作感的特性。

绘制漆画,既需要有很强的绘画能力,需要深谙漆性;又需要有运用漆艺技术制作的能力,而越南磨漆画家成功地将这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他们发现了漆艺的魅力是其他画种所不可替代的,将这种绘画称为“磨漆画”,因为它除了调色、髹涂、罩漆、描金、镶嵌外,还需要经过研磨才能出现效果。

越南漆画家们尝试用磨漆质料表现风景和人物,并借以装饰屏风。

他们运用传统的镶嵌螺钿的办法,在装饰技法上开始使用蛋壳镶嵌工艺。

以代替螺钿
和解决调配高白度色漆的困难,而且利用蛋壳的多种贴法和不同的冷暖色彩,去表现不同的色泽和美妙的肌理。

为了实现使磨漆技术更好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可能性,他们又研究了日本的漆艺技术,并结合了越南漆艺的传统技法,创造性地使用金粉、银粉和罩明技法结合的装饰方法,即将金银箔放在网筛中碾碎后,根据纹样需要撒在色漆上,或金银箔贴在平纹上或贴在漆粉上表现“光和影”的效果,即结合罩明技法在金银箔或色漆上罩半透明大漆,由于厚薄、打磨轻重不同而产生光与影效果。

如表现田野上充沛的阳光;用一层干的朱漆粉撒在褚色漆上用来表现闪烁的水波、表现逆光和迎风摇晃的竹丛等。

“他们尝试漆与材质的各种可能性,将油画技法中的生动和写实的表现手段来探寻和创造出许多别具风格的技法和质感”,以求达到漆性、工艺性与绘画性的统一。

磨漆画通常要通过层层相叠的色层通过最后打磨才能最终看出色层复合而成的色彩效果。

因此,作画过程中要依赖画者的经验来把握整体色彩、肌理和光影效果。

从这些操作的要点来看,漆画技法与古典油画十分相似,都注重多层绘画的方法,强调绘画经验和造型能力,具有很强的绘画性和制作性特点。

越南磨漆画中可以看到大量使用黑漆线条或漆色线条勾勒人物和景物的作品,越南漆画家在接受法国油画技法的同时,仍保持了民族绘画传统。

线条的互相呼应和自身特点烘托出了一种整体的视觉效果,漆线条的提按、转
折、轻重具有超越表现对象的特殊美感,画面的形色通过线条而存在,同时线条也赋予了画面以精神与力量。

他们学习和研究了中国的漆屏风艺术,运用了刻漆填彩工艺。

即在黑漆地、朱漆地或色漆地上(如褐色底、银灰色底、罩金银底)刻出一些预先描好的纹样,如具有越南特点的祠堂、庙宇、山水风景和人物,然后在刻出的轮廓内用胶水调成的色彩填上去,最后再罩一层极薄的透明漆。

经过对线条和色彩的研究,注意运用粗细、浓淡、深浅、明暗、冷暖的对比,使之仍能表达感情和事物的质料。

漆画不仅是绘制,同时还需要设计。

除了造型、构图、色彩外,还需要工艺设计,即制作步骤的安排。

通常我们认为越南磨漆画是“画”出来的,而我们的漆画大多是“做”出来的,但不管画与做,只要深谙漆画的魅力,不离开漆艺的航道,画和做都能达到灵动、感人便是好漆画。

问题是越南磨漆画通常要通过“做”来完成画面,但其松动感让人感觉是画出来的,而我们的许多漆画仍停留在“做”上。

漆画制作过程是一种状态,一种心境,这种状态留下的痕迹,产生变化莫测的肌理,成为一种意境,由此引发的色彩、肌理及光泽效果变化具有偶然性和随意性,这种偶得天成、自然洒脱的手工印记,时而跳跃,时而含蓄,时而张扬,时而神秘,加强了漆画作品的绘画效果、视觉感染力及艺术深度,使漆画的表现语言更具趣味。

解读越南磨漆画便可得到那种率真、自然、洒脱的感受,值得我
们借鉴。

《渔舟飘至》作者:汤志义180cm ×140cm 2004年三、传统媒材的坚守时至现代化学工业飞速发展的今天,越南磨漆画坚持使用天然漆为主要媒材没有变。

越南的漆器艺人具有割漆、炼漆、配制色漆的技术。

在红河流域地区,如富寿省一带产的生漆最适宜于制造黑漆,越南制造黑漆的方法除在生漆搅拌过程中加硫酸亚铁外,还要适当加入松香溶液和鲜茶叶水,制成的黑漆光亮丰厚,色泽深沉,耐磨,耐晒性能极好。

为提高彩漆的鲜明度,他们用生漆调配桐油成为油光漆,这种漆可以调配和调制各种色漆。

“由于漆材料的半透明性,使画面有深度,加上金银粉、贝壳、蛋壳以及多种新颜料,使艺术家更有条件以特有风格表达自己的新感情、民族自豪感、对战士的深切爱护和对集体劳动的热爱”。

同时还改进了推光和抛光的技术。

这些研究成果为越南漆画艺术的装饰方法开拓了广泛的前景。

局限中寻求无限,大漆的深棕色素调制色漆后,再涂与画面会有一个“开”的周期,故调制鲜明色彩有难度,同时需要有荫房,干燥时间长等麻烦,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正是这一局限形成了它的特性:如罩明后表现光影下若隐若现的效果,调制的彩漆内蕴厚重,易于起皱产生肌理,操作从容等优点。

中国漆艺界尚有一些作者仍坚持大漆进行漆画创作,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但是还有一些问题干扰着中国漆画的发展。

首先在漆画队伍内部对以天然漆为主导媒材
的问题还未能达成共识,连‘多种材料不限,提倡天然漆’的导向都通不过,运用合成涂料的漆画家成为主流,中国漆画存在着演化为综合材料绘画的趋势。

当然这也不是坏事,但对新生的中国漆画来说却不是好兆头,因为它动摇了漆画赖以生存的基础。

”天然大漆是涂料之王,任何涂料都无法与之比拟,通过原作可以比较出来,我们无意于全盘诋毁合成化学漆,现代化学漆在某些方面可辅助漆画的效果,但正如乔先生所担心的:“如果我们中有百分之九十的人不搞天然漆了,那就成问题了。

《爱之梦》之四作者:苏星四、结语通过解读越南磨漆画的主要艺术与技术特点,再观日韩漆艺对传统媒材始终如一的重视和坚守,我们的漆画、漆工艺家将如何面对未来是应该值得深思的!(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1]蔡克振,《漆画漆话》,自编文集。

[2][越南]陈文谨,《越南的漆和磨漆画》。

①+分享如果您喜欢微信内容,请分享到朋友圈;
②+关注请添加微信号dangdaiqihua,或是点击文章开头“当代漆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