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2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卖火柴的小女孩》优质教案(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2de0097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8.png)
3.交流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不同表现。
(1)提问:小女孩从第一次擦燃火柴到第五次擦燃火柴,她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又擦了一根。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预设:第一次,小女孩“终于抽出”是犹豫了好久才抽出一根的;最后一次,是“赶紧擦着”很迫切,毫不犹豫。
第四次
思考: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圈划相关词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象。
预设:在温暖、食物和快乐的愿望后,小女孩更渴望得到家人的疼爱,因此出现了慈爱奶奶的幻象。
第五次
思考: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圈划相关词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象。
预设:表达了小女孩渴望生活在光明和快乐中的美好愿望。
④交流现实情况,根据表格复述故事。
渴望温暖
第二次
喷香的烤鹅
渴望食物
第三次
美丽的圣诞树
渴望欢乐
第四次
慈爱的奶奶
渴望家人疼爱
第五次
和奶奶一起飞走
渴望光明和快乐
③入情入境,感受小女孩的愿望。
第一次
思考: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圈划相关词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象。
预设:小女孩极度渴望温暖,所以眼前出现了温暖的大火炉。通过对幻觉的描写反衬出现实之中的小女孩是多么寒冷。
提问:每一次点燃火柴,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吗?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小组讨论填写表格第四列。
师生共同交流、完善,如下:
次数
幻象
愿望
现实
第一次
温暖大火炉
渴望温暖
寒冷
第二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片段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片段](https://img.taocdn.com/s3/m/ba3ba56a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18.png)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片段尽管在这个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尽管小女孩又冷又饿,尽管她是这样的可怜,但小女孩仍有自己的向往,仍有自己的幸福,仍有自己的期望。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片段,大家可以参考借鉴一下。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一):一教材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写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风雪交加的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
当时她冷饿到了极点,实在无法控制自己,最后擦燃了第一根火柴第二根她从五次点燃的火光中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飞走了,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构成了鲜明的比较。
小女孩看到的幻象都是作者的想象,是合情合理的,贴合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和她当时的心理。
作者透过这个凄婉的故事,也充分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二学生特征分析1.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比较熟练,都能运用网络查寻收集有用的资料帮忙学习,有一部分学生还能制作简单的电子制品。
2.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有必须的自学潜力,尤其对借助网络学习的潜力较强。
3.学生对十九世纪丹麦的社会状况了解不够。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方法1.在教学中,我借助于制作的课件录象,合理运用创造思维与个性教学的十大策略中定时打破创造过程容忍暧昧辨认科技综合五大策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资料,突出教学训练重点。
2合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有关安徒生的资料七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理出重点师:同学们必须都读过童话故事,那你们当中有没有谁明白“安徒生”呢?生: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ad33b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5.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卖火柴的小女孩》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结合本单元和课文的训练重点,借助课件,紧扣本单元训练重点:阅读时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的命运。
以“享受读书”为主题,以情感为线索,以读为载体培养孩子们爱读书,读好书的兴趣,交流感受名篇名著给人们带来的共同的精神财富。
2.《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前为了暖和暖和,她擦燃了一根根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想的情景。
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掌握了基本的识字方法。
语文学习的重点,也从第一课时的识字、写字转向学阅读、学表达。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许多童话故事,对这一体裁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具有了初步的童话阅读能力。
为本课深入学习做好了铺垫。
所以我采用第一次点燃火柴的部分,由师生共学。
而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点燃火柴自学的方法,这样就降低了难度。
【设计理念】:《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精读课文,是安徒生童话经典之作,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生情。
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作家和作品的解读,培养学生一种悲悯情怀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教学重点】:体会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其命运的悲惨。
【教学难点】:感悟含义深刻语句的思想感情。
8《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 教案-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8《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 教案-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bb544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6.png)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体会卖火柴小女孩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2.了解作者基于现实展开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并尝试改编故事结局,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然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教学难点】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过程活动导入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示例:不幸、悲惨、穷苦、美丽、可怜…朗读1-4自然段课文中,小女孩的“可怜”是如何具体体现的?示例:将“可怜”具体分为寒冷、害怕、饥饿、孤独四个方面。
寒冷: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儿,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害怕: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饥饿: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儿,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孤独: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她觉得更冷了。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课文里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示例1:一双小脚。
A.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
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B.小女孩儿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总结:“冷极了”让我们感受到天的寒冷,那么冷的天,又下着雪,小女孩赤着脚,可以想象小女孩是多么的冷。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c129f0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7.png)
(一)导入新课
我以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导入新课:“你们曾经在寒冷的冬夜中渴望过什么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个发生在寒冷冬夜里的感人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带着期待和好奇进入文本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首先通读全文,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我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如小女孩卖火柴的过程、她幻想火柴燃烧的场景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同时,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火柴的象征意义,解释其在文中的作用,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解读文学作品。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
一、案例背景
在六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堂上,我作为一名特级教师,针对人教版教材中《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本案例背景紧密结合课程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情感和人文关怀为目标,力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问题导向
1.在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系列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如:“小女孩为什么要卖火柴?”“她为什么要幻想火柴燃烧的温暖和光明?”“现实生活中,如何关爱像小女孩这样需要帮助的人?”等。
2.通过问题导向,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设置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本,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评价方式上,我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同时,我还设置了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简)《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推荐5篇]
![(简)《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5621ea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c.png)
(简)《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推荐5篇]第一篇:(简)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关注人物命运。
3.引导学生了解童话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4.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的表达效果。
5.感受小女孩在面临的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执著追求,让学生在小女孩身上看到如何面对苦难,从而汲取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的表达效果。
2.感受小女孩小女孩在面临的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体会“幸福”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感受可怜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1—4自然段,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可怜的小女孩)板:可怜为什么说她很可怜?生交流师:真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
大年夜应该是无比温暖,无比快乐的,小女孩却——(出示课件)生齐: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师:本来她应该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但是——(出示课件)生齐: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师:本来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可是——(出示课件)生齐: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二、对比阅读,感悟幻景(一)生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1)第一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出示课件:大火炉)(2)这是怎样的一个大火炉?看到大火炉小女孩的心情怎样?生交流。
(3)带着这种感受自读第一次擦燃火柴的相关句子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8.《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2024年)
![8.《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76c9c5b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8.png)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想,感受童话的神奇魅力。
3.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想,体会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话的魅力。
3.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童话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谁能来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呢?生: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又冷又饿,最后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师:非常好。
那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生:小女孩很可怜。
生:小女孩很勇敢。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
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故事,去感受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和她内心的渴望。
(二)精读课文1.分析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至四自然段,找出描写小女孩悲惨遭遇的语句。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相关语句)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大家找到的语句。
谁先来呢?生:“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这句话写出了小女孩在大年夜里还在外面卖火柴,天气又冷又黑,她很可怜。
师:非常好。
你找得很准确。
那这句话中的“大年夜”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生:大年夜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但是小女孩却在外面卖火柴,更加突出了她的可怜。
师:非常正确。
还有其他描写小女孩悲惨遭遇的语句吗?生:“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这句话写出了小女孩没有卖出一根火柴,也没有得到一个硬币,她很饿很冷。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2762695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2.png)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一、课堂导入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前期知识,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背景、作者、以及故事的主要内容。
可以通过简短的讲解或提问学生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故事复述让学生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进行复述,可以通过全班交流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或问题来引导学生复述故事,例如:•小女孩的家庭背景如何?•小女孩为什么要卖火柴?•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在哪里?•小女孩遇到了什么困境和挑战?•故事结局如何?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确保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三、词汇学习在故事复述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故事中的重要词汇进行学习。
可以通过展示词汇卡片、以及相关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书写,并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词汇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四、角色扮演为了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投入,可以进行一次角色扮演活动。
教师可以将故事中的角色分配给不同的学生,并给予一些场景或情境,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来表演故事的情节。
在扮演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角色的内心感受和行为动机。
五、情感教育《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童话故事,它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教育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可以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对小女孩的遭遇有何感受?•我们能从小女孩身上学到什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情感责任感,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人。
六、思考拓展在教学的最后,可以给学生一些思考拓展的题目,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表达。
例如:•如果你是小女孩,你会怎么做?•你有没有类似的故事或亲身经历可以分享?•在你的生活中,还有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通过思考拓展的环节,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能力。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精选7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2247c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b.png)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精选7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童话故事相信每个同学都曾读过,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你已经有了不同以往的感悟。
好书不厌百回读,老师建议同学们再找出《安徒生童话》读一读。
一起看一下这篇人教版《卖火柴的小女孩》文章的教学实录吧。
下面是整理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篇一教学目标:学习作者基与现实进行幻想的表达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对残酷社会现实的不满,从内心和作者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准备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你们知道他的哪些童话(教师点名说)请同学们观看动画片《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新课看了同学们的表演,你从的哪些地方体会出小女孩的悲惨(提出内容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然后和同学交流。
(板书:痛苦的生活)指名读有关句子,师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的可怜。
(板书:光头赤脚又冷又饿不敢回家)教师相机出示大年夜幸福人家欢乐的情景和小女孩在街头卖火柴的情景。
指名读句子。
(示画面)(板书:悲惨结局冻死街头)如果你看到小女孩冻死在街头,你会怎么说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联系第刚刚学习的一段,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明明那么悲惨不幸,为什么却用两个幸福说她是幸福的(学生提出第二个内容问题)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第二段。
(黑板旁注:为什么说小女孩幸福)出示研读专题(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她看到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她的幸福了吗)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指名回答1,2两个问题。
(板书: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飞走了)你体会到她的幸福了吗她擦燃火柴看到暖和的火炉时是幸福的。
她为什么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火炉( 出示画面) 指名读第五段她感到幸福的句子。
以第一次擦燃火柴为例,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自信能读好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读出幸福的感觉。
8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8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34f45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a.png)
8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节,识别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故事中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善良品质。
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详细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背景和主题。
2. 人物分析:分析小女孩、路人等人物形象,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社会问题和道德观念,如贫富差距、同情心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和复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故事主题。
2. 难点: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社会问题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善良品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故事动画或展示相关图片。
2.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和文具,用于记录重点和心得。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故事动画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内容讲解: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背景和主题。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1. 故事情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
2. 人物形象:小女孩、路人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3. 主题探讨:贫富差距、同情心等社会问题和道德观念。
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写一篇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梗概,要求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
2. 小组作业: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撰写一份小组报告。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作业和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优质教学实录.doc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优质教学实录.doc](https://img.taocdn.com/s3/m/e890f1a3cc7931b764ce1599.png)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教学实录】师: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生1: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位孤零零的小女孩徘徊在街头卖火柴,纷纷扬扬的大雪洒落在她金黄的、打着卷儿的头发上,看上去那样美丽!生2:我接着他的说,在小女孩美丽的背后,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人人团聚、34562019-11-25【教学实录】师: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生1: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位孤零零的小女孩徘徊在街头卖火柴,纷纷扬扬的大雪洒落在她金黄的、打着卷儿的头发上,看上去那样美丽!生2:我接着他的说,在小女孩美丽的背后,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人人团聚、34562019-11-25【教学实录】师: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生1: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位孤零零的小女孩徘徊在街头卖火柴,纷纷扬扬的大雪洒落在她金黄的、打着卷儿的头发上,看上去那样美丽!生2:我接着他的说,在小女孩美丽的背后,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人人团聚、34562019-11-25【教学实录】师: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生1: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位孤零零的小女孩徘徊在街头卖火柴,纷纷扬扬的大雪洒落在她金黄的、打着卷儿的头发上,看上去那样美丽!生2:我接着他的说,在小女孩美丽的背后,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人人团聚、34562019-11-25【教学实录】师: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生1: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位孤零零的小女孩徘徊在街头卖火柴,纷纷扬扬的大雪洒落在她金黄的、打着卷儿的头发上,看上去那样美丽!生2:我接着他的说,在小女孩美丽的背后,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人人团聚、34562019-11-25【教学实录】师: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生1: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位孤零零的小女孩徘徊在街头卖火柴,纷纷扬扬的大雪洒落在她金黄的、打着卷儿的头发上,看上去那样美丽!生2:我接着他的说,在小女孩美丽的背后,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人人团聚、34562019-11-25【教学实录】师: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生1: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位孤零零的小女孩徘徊在街头卖火柴,纷纷扬扬的大雪洒落在她金黄的、打着卷儿的头发上,看上去那样美丽!生2:我接着他的说,在小女孩美丽的背后,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人人团聚、34562019-11-25【教学实录】师: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生1: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位孤零零的小女孩徘徊在街头卖火柴,纷纷扬扬的大雪洒落在她金黄的、打着卷儿的头发上,看上去那样美丽!生2:我接着他的说,在小女孩美丽的背后,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人人团聚、34562019-11-25【教学实录】师: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生1: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位孤零零的小女孩徘徊在街头卖火柴,纷纷扬扬的大雪洒落在她金黄的、打着卷儿的头发上,看上去那样美丽!生2:我接着他的说,在小女孩美丽的背后,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人人团聚、34562019-11-25【教学实录】师: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生1: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位孤零零的小女孩徘徊在街头卖火柴,纷纷扬扬的大雪洒落在她金黄的、打着卷儿的头发上,看上去那样美丽!生2:我接着他的说,在小女孩美丽的背后,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人人团聚、3456。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6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127f5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a.png)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6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6篇课堂实录需要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问题,以便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希望你喜欢。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回忆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段、段意、主要内容、学习第一段)说说段意(幻灯一)通过对第一段的学习,你有哪些感受?交待目标: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文中情感;学习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
(幻灯二)学习第二部分快速浏览课文第二部分,思考: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幻灯三)学习第一次幻像小女孩看到了怎样的幻像,仔细读读,想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幻像?(幻灯)理解重点语句从哪看出她很冷?(抓住关键词语“冻僵”“哪怕”)(幻灯)理解:“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幻灯)小结:小女孩渴望温暖,然而没有人能够满足她的小小的愿望,现实世界给予她的只有彻骨的寒冷。
作者运用这种强烈的对比,更加突显了小女孩的不幸。
学习二、三、四次幻像接下来,小女孩陆续又擦燃了几次火柴,她分别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幻灯)学生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练习有感情朗读。
)小女孩为什么接二连三的擦燃火柴?作者为什么把幻像写得这样美?学习第三部分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一次次看到了美好的幻像,结果却一次次让她失望,最后她擦燃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她留住了奶奶吗?默读第三部分,划出语句,想想该怎样理解?(幻灯重点句)有感情朗读全文让我们再来重温一遍课文,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练笔读得真好,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怎能不使人同情?有一位叫刘倩倩的同学,在学习了本文之后也深受感动并写下了一首诗,想读读吗?指名读你也愿写几句吗?交流结束语阅读名著,同名作家对话,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7ef582c450e2524de4187e0c.png)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
本节课重点研读课文第二部分,倡导个性化阅读,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并设置情境导入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卖火柴的小女孩》(生齐读课题)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1至4自然段,谁来说这4个自然段主要写一件什么事?生:一个大年夜,天冷极了,下着雪,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叫卖火柴。
师:能告诉老师这时你的心情怎样?生:我的心情很沉重,我很同情这个小女孩。
大年夜,我们都在家里高高兴兴地玩,穿着新衣服,吃着香喷喷的饭,而小女孩却在街上叫卖火柴。
师: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来叙述这件事吗?生再次带着沉重的心情叙述这件事。
(师播放课件)师:这是一个大年夜,一个举家欢庆的日子,街上烤鹅的香味,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却在风雪弥漫的街头叫卖火柴,她又冷又饿,孤苦伶仃,横冲直撞的马车差点把她撞死,素不相识的小男孩欺负她,街上没有人理她。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风呼呼地刮着,雪纷纷扬扬地下着,这时的小女孩是多么寒冷,多么饥饿,多痛苦,这个现实是多么残酷啊。
(师指着板书)让我们带着对小女孩同情的心情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二、从课文中找出结局,确定研究主题师:新年的脚步近了,而小女孩的结局呢?生:冻死在街头。
师:这个结局,你们觉得怎么样?全体学生:很悲惨。
师板书:悲惨的结局:冻死了师: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
生: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的火柴梗。
(师投影出示句子)师: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我来。
师:此时,你的心情怎样?生1:难过。
生2:伤心。
生3:沉重。
师:谁能带着这样的心情朗读这段话。
生读这段话师:谁来说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她读得很有感情,但是声音太小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9534b3a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c.png)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一、教材说明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课文的重点是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
幻象是由幻觉产生的形象,是并没有实在事物出现的虚假的感觉。
人在神志不清或精神不正常的情况下都有可能出现幻觉。
小姑娘从擦燃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种种幻象,说明她长时间受冻挨饿,已经神志不清,濒临死亡了。
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疼爱,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得到食物,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得到欢乐,得到圣诞礼物,多么想念疼爱她的奶奶啊!这些是她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得到的,而又是她迫切需要的,因而在她临死前产生了这样的幻觉。
这些幻象与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
课文的难点是最后含义深刻的话。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联系前文的内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离开了这个世界,就是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
说得直白些,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这是作者在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鸣不平。
二、学生分析学生比较喜欢童话,爱看童话。
三、教学理念1根据课文特点和教学目标,首先应认真地通读几遍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初步整体把握故事的内容;然后,讨论理清课文思路,引导学生精读。
精读“擦火柴”这部分,应先整体默读这一部分,启发学生说一说,小女孩共擦燃几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讨论:她为什么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整体把握幻觉与现实的关系。
再以第一次擦燃火柴为例指导精读,读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气,读出火柴光焰的奇异,读出小女孩面对美丽温暖的大火炉那喜悦舒服的感觉,读出火柴光亮熄灭回到现实的冷酷无情。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6b80841d580216fc700afd2c.png)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第二课时)师: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品读了文章的第一段。
下面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注意全部听完后,再动笔写。
擦燃、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生:(动笔默写)师:现在看老师在黑板上默写,请你校对。
听写的词语全对的同学请举手。
生:(举手,个别学生有错)师:写错的同学请说说都错哪儿了?生:我将“烤”写错了,多写了一横。
生:“诞”,右边写成了“廷”。
师:好,看仔细了,也记住了,马上订正。
生:(快速订正)师:同学们,请你用上这五个词语,连起来说一段话好吗?来,先轻声自由说说。
生:(自由说)[既是富有新意和实效的词语默写检查,也是课文内容的巧妙梳理。
把五个词语连说,更是别出心裁的设计。
]师:好,谁先来说?生:卖火柴的小女孩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了幻景,她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生:卖火柴的小女孩擦燃火柴,她看到了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
师:说的好,不仅能用上这五个词语,而且概括得很好。
这就是课文第二段的内容。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着重讨论、学习这些幻景,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二段中有关描写幻境的语句,先体会一下这些幻景给你的感受怎样,用一个词来说说。
[由课文内容的概括,直接转入对发现目标的揭示,不停留于情节,而启发思考对幻景怎样描写的探究]生:(读课文)师:能说了吗?生:这些幻景是幸福的。
生:我觉得这些幻景给人以美妙的感觉。
生:不,应该是美好的感觉。
生:我感受到幻景显得很温馨。
生:好象梦幻一样的。
师:你看用词多么丰富啊。
大家感觉到实在太“美好”了。
(板书:美好)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和小女孩一起来感受这些美好的幻景吧。
请看(录像;幻景中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出现时的片断)高兴时你可以笑,也可以叫。
生:(看录像,高兴、激动)师:多美的幻景啊!我看到许多同学都幸福地笑了,在这些幻景中你对哪次幻景感兴趣?。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_1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_1](https://img.taocdn.com/s3/m/189ee0afa8956bec0875e350.png)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按教材定制 / 内容可编辑 / 提高备课效率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5月23日,首届全国“两岸四地同文异教”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逸夫会馆拉开帷幕,来自台湾、香港、澳门和内地11个省市自治区的四百多位教师参加了这次会议,本刊记者陶继新应邀在现场对一些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专家评点”。
本刊选取了江苏省张家港教研室钱爱萍老师执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实录和她的以《有文化地炒鸡蛋》为题的现场发言,以及陶继新先生的现场点评《优秀老师要有文化素养圈》照录如下,以飨读者。
师:十九世纪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写过许多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其中最感人的作品。
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卖了一整天火柴,最后冻死街头,这情景化为永恒的痛,打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每读一次,心就痛一次。
读完这个故事,你觉得用哪个词来形容这个小女孩,最合适?生:感人生:痛苦生:可怜(生写黑板上)生:悲惨(生写黑板上)生:凄美动人师:小女孩有多可怜?继续读课文。
出示: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两生读。
(教师评价正确、流利。
)师:再读。
哪些地方打动了你?生:打动我的是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今天是大年夜,可是她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走,是非常难受的。
师:一个词打动你!当时的天气呢?再读第一句。
生读后:她一定非常冷,冷极了。
生:打动我的是大年夜。
因为每当过年,家里都是欢声笑语,可是这个小女孩,却独自一人在街上走。
师:她发现很重要的一点:故事发生的时间。
一起来看: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特别强调:最后一天——大年夜,今天是平安夜啊!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啊!这一天,别人家全家团聚、高高兴兴装饰圣诞树、舒舒服服地烤着火,准备平安夜精美食物,多快乐哪!可这个小女孩却一个人在街上走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2篇Teaching record of the second class of the littl e match girl《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2、篇章2:《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篇章1:《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教学实录】师: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生1: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位孤零零的小女孩徘徊在街头卖火柴,纷纷扬扬的大雪洒落在她金黄的、打着卷儿的头发上,看上去那样美丽!生2:我接着他的说,在小女孩美丽的背后,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人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大年夜里,她却孤苦伶仃在街头卖火柴,让人顿生怜惜之情!师:是呀!怜惜之情油然而生,文中究竟怎么写的?请孩子们打开书,自由读文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概括读文后的感受。
(既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又自然地导入本堂课。
)生1:从课文和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命运很悲惨,我很同情她。
生2:我很难受,在人人同乐的大年夜里,她不但不能和家人团聚,还独自一人忍饥挨冻,实在让人可怜。
生3:……师: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让人心生怜悯之情!这是怎样的一个小女孩呢?生:一个可怜的小女孩!生齐读这句话。
师:孩子们,拿出你的笔,读课文第一部分,勾画出你是从哪些语句里感受到小女孩可怜的?(抓住重点句“可怜的小女孩”,让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感悟。
)生1:“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我认为在这举家团聚的日子里,街上行人稀少,该买的东西早就准备好了,谁会在今天去买小女孩的火柴?生2:“在这又黑又冷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从这句话里边我认为她没人可怜。
生3:“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小女孩在大年这天还要去卖火柴,足可见她家境的贫困,父亲的虐待,让她有家而不敢归,实在是太可怜了。
生4:“他们头上只有……灌进来。
”家里和街上一样冷,这样的家,回与不回又有多大关系呢?……师:孩子们,家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什么感觉?生: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
每当我有忧愁、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想到我的家以及家人,他们总会给我勇气,勇敢地让我去面对生活的一切。
生:家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的,每逢我有解不开的疙瘩时,爱我的爸爸、妈妈就不厌其烦给我讲道理,我一下子就豁然开朗。
生:我的家是一个和睦的家庭,爸爸、妈妈比较开明、民主。
每当我做了错事,他们总是耐心地教育我,让我下不为例。
……师:孩子们,你们是幸福的,都有一个温暖的家。
在家中被家人浓浓的爱所包围,以致让文中的小女孩羡慕而渴望能拥有。
(家是温暖而幸福的,唤起学生对家温馨的回忆,为后文作好铺垫。
)师:然而,卖火柴的小女孩却有家不能归,不敢归。
文中有一句话强调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小女孩也忘不了。
谁能告诉我是哪一句?生:“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师:大年夜是人们一年一度团聚的时刻,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人,毕竟还是个孩子,也毫不例外地希望在这大年夜里能和家里的人团聚在一起,如此小小的要求,都得不到满足。
这更让我们对她产生同情。
孩子们,大年夜这三个字,你能联想到什么?生: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年夜饭,饭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整个家里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生:我们全家人先吃年夜饭,饭后一起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午夜钟声一响,我们就放鞭炮,那真是“爆竹声声将岁除”,让人幸福,甜蜜。
生:……师:小女孩的大年夜,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生:我仿佛来到了遥远而古老的丹麦,安徒生的家乡,看到了形单影只的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
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根不少,因为一整天根本没人来买。
她更冷更饿,原因在于街上时时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
这更让她不能忘记今天是大年夜。
多么凄惨的一幅画面呀!生:我心情很难受,眼前总是出现着小女孩的身影。
她独自一人在街头卖火柴,大雪纷飞的年夜里,任凭雪花飘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还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那样地美丽。
如此美丽的小女孩,却不敢回到跟街上一样冰冷而无温暖的家,与家人团聚,多让人替她难过呀!(紧扣可怜,将它与我们的大年夜相比,更突出小女孩的痛苦与孤独。
)师:两个孩子说得多动情,多凄美呀!你的难过,小女孩的悲惨,作者用了一句话概括出来。
生齐读“可怜的小女孩!”师:在大年夜,这个又冷又饿、无人关心、无人疼爱、有家不敢回的小女孩,只有在一座房子的角落里,蜷缩下来。
天气太冷了,从后文哪句话里可看出?生:“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师:正因为要冻僵了,她才产生了什么愿望?(巧妙地过渡到第二部分的内容,不留痕迹。
)生:她想到擦火柴,因为她太需要温暖呀!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
师:于是,小女孩用火柴擦燃的火焰来取暖,在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
这正是文中第二部分的内容。
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二部分,先体会一下这些幻象给你的感受如何?用一个词来说说。
生自由说。
(幸福、温馨、美好、像梦幻一般。
)(所体会的幻景越美好,与出现破灭的结果一旦相联系,则更显凄凉,为后文的比较作基础。
)师:故事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小女孩擦火柴的部分。
几次擦火柴都出现什么样的幻象?生齐说。
(第一次:火炉第二次:烤鹅……)生:五位同学读这五次擦火柴的部分。
每读完一次,师用语言将它们连接起来。
师:这种种幻象中,你最感兴趣是哪次?同桌互说感兴趣的理由。
生:(读文,同桌说原因。
)师: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象?生:再次读文。
(提出问题,再次读文,让学生从文中进行发现交流。
)生:因为小女孩又冷又饿。
所以她会想到火炉、烤鹅。
生: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小女孩是寒冷、饥饿、痛苦的,她想得到温暖和幸福,所以她会想到这些。
生:小女孩无人关爱,她渴望得到温暖、幸福、快乐,因此,她的眼前出现了种种美丽的幻象。
师;讲得多好!是呀,小女孩的现实生活中只有寒冷、饥饿、痛苦与孤独。
她渴望拥有这一切。
当她擦燃火柴从幻象中,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毕竟,火柴是要熄灭的呀,火柴一灭,所有的渴望没有了?结果怎样?作者又是怎么写?读文,找出相关语句。
(现实与幻象的比较,更突出小女孩的寒冷、饥饿、痛苦、孤独。
)生:(读文,勾画语句。
)出示:“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的眼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只见圣诞树的烛光……一道细长的红光。
”生:从火柴灭了,小女孩温暖没有了,烤鹅不见了,她只有寒冷和饥饿。
生:从星星的滑落,让小女孩想起了唯一疼她的奶奶,小女孩对奶奶大声的叫喊,以及哀求奶奶带她一起走,这更让人体会到小女孩孤苦无助的痛苦生活,奶奶是她唯一的依靠、唯一的希望。
师:掌声鼓励这位同学。
小女孩为了留住奶奶,再一次的擦燃火柴,这一次与第一次相比,有明显的不同。
读这两次擦火柴,从哪些字词里体会到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生读句,思考,交流。
生:第一次里的“敢”,其实是说小女孩是不敢的,但从“终于”这个词里,说明小女孩实在是太冷了,她顾不了那么多,犹豫着终于抽出了一根,让自己感受一下温暖。
生:小女孩她第一次擦火柴是经过思想斗争,犹犹豫豫的,但最后一次,是很干脆,毫不犹豫的,因为她只想留住唯一疼她的亲人——奶奶。
师:孩子们,他俩讲得多好!(两相比较,紧扣重点字词,学生领悟到:残酷的现实迫使小女孩从开始的犹豫到最后的果断,只为了幻景永不消逝。
)师:谁来读读这两句话?出示:“她敢从……终于抽出一根。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抽生读。
师指导读,齐读。
师:此时的小女孩已经很虚弱了,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赶紧读这段话,边读边想,怎么理解“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生读,思考。
生:这句话告诉我们小女孩死了。
生:小女孩太可怜了,因为她是活活冻死、饿死的。
师:孩子们,我们该怎样来读读这句话?生自读,齐读。
(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应该感受更深。
)师:你们都说小女孩很可怜,可是安徒生却在课文结尾中写道,小女孩曾经很快乐,很幸福的。
请同学们快速找出这句话来,读一读。
生齐读。
出示: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这一切是真实的吗?小女孩看到什么美好的东西会使她感到那么幸福呢?生:她曾经看到过美丽的东西是火炉、烤鹅、圣诞树。
师:同学们,课文中哪些词句,你能看出小女孩认为这些东西是美丽的?请自由读课文有关的段落,勾划出来读一读。
生勾画句子,交流。
生: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象生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生: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鹉正冒着香气。
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又,瞒珊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生: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样,在向她眨眼。
生:齐读。
师: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小女孩和奶奶在一起很幸福?请大家再从课文中找找、划划。
并把它读出来。
生:“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象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生: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来,搂在怀里。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师:这样的地方,是多么的快乐,多么的幸福呀!假如你就是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和奶奶一起到了这样一个幸福的天堂里去生活,你怎么读,读出这幸福生活的心情?自由读,范读,指名读,齐读。
师:是呀,小女孩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呀!所以作者说:生:齐读。
师:可是,上课开始时,你们都说小女孩很“可怜”,怎么现在又都说小女孩很“幸福”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怎样理解安徒生写这句话的含义?生:这句话是说小女孩因为现实中的寒冷、饥饿、痛苦、孤独,才擦燃火柴想到的,而不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