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治疗
新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

01
根据症状和体征,初步 判断是否为哮喘。
03
对于疑似哮喘的患儿, 建议进行支气管舒张试 验或激发试验,以明确
诊断。
05
进行体格检查,注意肺 部听诊有无哮鸣音。
02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如血常规、痰液检查 、肺功能检查等,以协
助诊断。
04
鉴别诊断
喘息性支气管炎
多见于3岁以下的患儿,喘息症状 多于2岁后缓解,但反复发作的喘
经过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小明咳嗽、气喘症状明显缓解 ,过敏原检测显示尘螨特异性IgE水平降低。
病例二
小红接受紧急治疗,包括氧疗、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症状迅 速缓解。
患者随访与预后评估
病例一
随访1年,小明哮喘控制良好,无急性发作,肺功能检查正常 。
病例二
随访3个月,小红症状稳定,未再出现急性发作,家长接受哮 喘教育,掌握哮喘管理技能。
作为基础治疗药物,用于控制 哮喘症状和预防哮喘发作。
短效β₂受体激动剂
用于快速缓解哮喘症状,如沙 丁胺醇。
白三烯调节剂
用于减轻哮喘症状,改善肺功 能。
抗过敏药物
如抗组胺药,用于缓解由过敏 引起的哮喘症状。
环境控制
01
02
03
04
避免过敏原
减少室内过敏原暴露,如尘螨 、霉菌等。
控制室外过敏原
减少室外过敏原的吸入,如花 粉、烟尘等。
治疗策略
新版指南提出了更为个性化的治疗策略,根据患儿的病情 严重程度、过敏状态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 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长期管理和监测
新版指南强调了长期管理和监测在哮喘治疗中的重要性, 要求定期评估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以实现哮喘的有效控制。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点是阵发性的喘息、咳嗽和呼吸困难。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主要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调节失衡有关。
正确的诊断和防治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介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防治指南。
一、诊断标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主要依据儿童的临床表现和肺功能检查。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包括阵发性的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夜间症状加重,呼吸音减弱等。
肺功能检查主要是通过肺活量、峰流速、肺活量百分比等指标来评估儿童的肺功能。
根据国际儿童哮喘管理指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主要满足以下标准:1.存在频繁发作的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2.有可逆性的气道梗阻;3.排除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4.有相关的家族史。
二、防止发作的措施1.避免诱发因素:家长应引导儿童注意避免与诱发因素接触,如烟雾、霉菌、花粉等。
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室内湿度过高和灰尘的积聚。
2.规律作息: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当调整睡眠时间,增加户外活动,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促进肺部功能的恢复和增强免疫力。
3.药物治疗: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常规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病情和医生的指导,可以使用吸入型β受体激动剂、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物等,以控制症状和阻止发作的发生。
4.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家长应及时记录儿童的发作情况,包括发作时间、持续时间、症状严重程度等,以便及时向医生反映病情。
同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有助于掌握病情变化,进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定期随访: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及时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并给予相关的教育和指导,提高儿童和家长对疾病的认识和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
三、紧急处理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间,家长和儿童应保持镇静,迅速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患儿头部稍微抬高的姿势,帮助其呼吸道畅通。
2024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最新诊治规范

2024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最新诊治规范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2024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最新诊治规范。
该
规范是基于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旨在提供给医生和护理人
员在诊断和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时的指导。
诊断标准
根据2024年版规范,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应基于以下标准:- 患有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或呼吸困难
- 喘息发作通常在夜间或清晨加重
- 有家族史或个人过敏史
- 肺功能检测显示可逆性气流受限
治疗策略
2024年版规范强调个体化治疗,并提供以下治疗策略:
1. 教育与自我管理:患者及其家人应接受关于支气管哮喘的教育,研究自我管理技巧,如正确使用吸入药物和避免诱发因素。
2.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包
括控制性药物和急性发作时的缓解药物。
3. 长期控制治疗: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长效控
制药物,如吸入型皮质类固醇。
4. 环境控制:减少儿童接触到的过敏原和刺激物,如室内空气
污染和宠物毛发。
5. 支持性治疗: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康复护理,帮助儿童恢复肺
功能和生活质量。
随访与评估
规范建议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估,以监测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病情
和治疗效果。
随访内容包括病史询问、肺功能检测、药物依从性评
估和生活质量评估。
总结
2024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最新诊治规范提供了基于最新研究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对于医生和护理人员来说,遵循这些规范能够更
好地管理和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
以上是2024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最新诊治规范的概述。
2024年新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建议

2024年新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建议一、前言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治水平,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我们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对2024年新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建议进行修订。
二、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1)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尤其在夜间和(或)清晨加重。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后缓解或消失。
(4)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
2. 辅助检查(1)肺功能检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70%。
(2)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3)昼夜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20%。
三、病情评估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临床表现、肺功能指标和过敏史等因素,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型。
四、治疗方案1. 急性发作期治疗(1)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给药,如沙丁胺醇。
(2)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给药,如福莫特罗。
(3)抗胆碱能药物:吸入给药,如异丙托溴铵。
(4)糖皮质激素:吸入给药,如布地奈德。
(5)必要时给予氧疗、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衡等支持治疗。
2. 慢性持续期治疗(1)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给药,如福莫特罗。
(2)抗胆碱能药物:吸入给药,如异丙托溴铵。
(3)糖皮质激素:吸入给药,如布地奈德。
(4)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口服给药,如孟鲁司特。
(5)免疫调节剂: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6)教育患儿和家长,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五、随访与评估定期随访,监测肺功能指标、症状控制情况和药物副作用。
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六、预防措施(1)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物,如烟草烟雾、尘螨、花粉等。
(2)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3)定期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4)教育患儿和家长,加强个人防护。
最新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修订)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修订)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2008年修订) 前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
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诊断]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完整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完整版)哮喘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免疫和神经等方面。
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过敏原、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病毒感染等。
在儿童中,哮喘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密切相关。
3.诊断标准儿童哮喘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肺功能检查。
根据指南,儿童哮喘的诊断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2)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排除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能性。
二、常见疾病鉴别哮喘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时相似,容易造成诊断上的困难。
常见的需与哮喘鉴别的疾病包括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综合判断,以确保正确诊断和规范治疗。
三、诊断和监测指标评估哮喘的诊断和监测需要依靠客观指标,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常用的指标包括峰流速、呼气峰流率、肺功能试验、气道炎症标志物等。
在评估指标时,应充分考虑患儿的年龄、身高、性别等因素,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四、难治性和重症哮喘的诊治流程部分儿童哮喘患者由于病情较为复杂或治疗效果不佳而被归为难治性或重症哮喘。
对于这类患者,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治疗,包括确定诱因、加强药物治疗、应用生物制剂等。
必要时,可以考虑使用呼吸支持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
五、哮喘分级治疗方案哮喘的治疗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分级标准包括GINA和NHLBI等。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并在治疗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
在治疗中,应注意避免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以免产生副作用和耐药性。
六、医患沟通和患儿教育医患沟通和患儿教育是哮喘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医生应与患儿及其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详细了解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应加强患儿的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培养其自我保健和疾病预防的意识和能力。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指南(2024年修订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指南(2024年修订版)目录1. 引言2.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3. 诊断标准4. 评估和监测5. 非药物治疗6. 药物治疗7. 预防措施8. 总结9. 参考资料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提供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指南。
该指南基于2024年修订版,旨在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简明、准确的指导。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特征为支气管高反应性和可逆性阻塞性通气障碍。
其主要症状包括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和胸闷感。
诊断标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应基于以下标准:- 症状: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呼吸困难或胸闷感。
- 支气管高反应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肺功能检测显示可逆性阻塞性通气障碍。
- 排除其他疾病:排除其他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
评估和监测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评估和监测,应包括以下方面:- 病史:详细了解患儿的症状、发作频率等。
- 肺功能检测:评估患儿的肺功能,包括峰流速、用力呼气容积等。
- 控制水平评估:评估患儿的病情控制程度,包括症状频率、夜间症状等。
- 预后评估:评估患儿的预后和发展趋势。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措施:- 触发因素避免:避免患儿接触可能引发哮喘发作的触发因素,如烟雾、过敏原等。
- 支持性护理:提供适当的支持性护理,如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
- 教育和自我管理:向患儿和家长提供相关教育,包括哮喘的认识、正确使用雾化器等。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以下药物:-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用于缓解急性哮喘发作,如沙丁胺醇。
- 长效控制药物:用于维持哮喘症状的长期控制,如吸入型皮质类固醇。
- 其他辅助药物:根据患儿情况,可酌情使用其他辅助药物,如抗白细胞介素治疗。
预防措施为预防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和加重,应采取以下措施:- 预防性药物治疗:根据患儿的病情,合理使用预防性药物,如吸入型皮质类固醇。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1. 引言1.1 概述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该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气喘、咳嗽、胸闷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由于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学习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和科学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围绕着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展开讨论。
首先会对该疾病进行定义和解释,并详细介绍其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
之后将深入探讨目前广泛应用的诊断标准,包括相关检查手段和评估方法。
接着我们将介绍非药物治疗措施和药物治疗方案,强调个体化治疗与管理策略的重要性。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我们还会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对治疗原则的应用进行分析,并介绍常用的效果评估方法。
最后,我们将通过患儿家庭的反馈和满意度调查来评估治疗原则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并总结文章主要内容。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准确地诊断患儿的哮喘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等方法,探讨这些治疗原则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希望能够为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家庭负担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并为今后改善治疗策略和发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2.1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定义: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呼吸道疾病,具有多样化的临床表现,包括反复发作性咳嗽、哮鸣音和呼吸困难。
这种疾病通常与气道高反应性增强有关,并且在遇到触发因素后会出现急性发作。
2.2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症状及表现形式:- 反复发作性咳嗽:特别是在夜间或清晨时分更为明显。
- 哮鸣音:受限空气通路造成的呼吸音异常,在听诊胸部时可听到。
- 呼吸困难:孩子可能感到气短或呼吸急促,并且会出现胸闷感。
- 运动诱发:体力活动容易引起呼吸困难或加重已有的症状。
- 气候变化影响:季节变化、寒冷空气等环境因素可以引起或加重症状。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8年修订)前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
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诊断]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2024年新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建议

2024年新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建议简介本文档提供了2024年新版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治建议。
这些建议基于最新的研究和临床经验,旨在为医生和患儿家长提供指导。
诊断-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应基于患儿的症状、体征和肺功能检测结果。
- 医生应仔细询问患儿的症状,包括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并了解这些症状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 肤试和肺功能检测是确诊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手段,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治疗非药物治疗- 教育患儿家长和患儿本人关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等。
- 避免接触可能引发哮喘发作的触发因素,如烟雾、过敏原和空气污染物等。
- 定期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
- 尽量避免感冒和其他呼吸道感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药物治疗- 基于患儿的症状和肺功能检测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是急性哮喘发作的首选药物,可通过雾化或吸入给药。
-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通常与吸入型皮质类固醇(ICS)联合使用,以控制哮喘的持续症状。
- 对于频繁发作的儿童,医生可以考虑使用抗白细胞介素-5(IL-5)治疗。
- 吸入型皮质类固醇(ICS)是预防性治疗的首选药物,对于持续性哮喘有效。
- 医生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治疗反应进行个体化的药物调整。
随访和评估- 医生应定期随访患儿,评估哮喘的控制情况和治疗效果。
- 根据患儿的症状和肺功能检测结果,医生可以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 医生应鼓励患儿和家长积极参与治疗,遵循医嘱,定期复诊。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2024年新版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治建议,包括诊断、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随访和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建议旨在帮助医生和患儿家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儿童支气管哮喘,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前两种类型的儿童喘息只能通过回顾性分析才能做出鉴别; 儿童喘息的早期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控制,不宜对患儿进行初始治疗时即进行如此分类。
识别出高危持续性哮喘患儿的重要性
80%以上的哮喘起始于3岁前 持续性哮喘的肺功能损害往往开始于学龄前期 早期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控制
哮喘预测指数:识别持续性哮喘高危患儿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内容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分期与分级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儿童哮喘防治教育与管理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
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
可逆性气流受限
气道高反应性 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炎性细胞、气道结构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
• 症状反复发作 • 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 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PEF占正常预计值或本人 SABA治疗后:
最佳值的百分数(%)
>80
SABA治疗前: >50~80; SABA治疗后:
>60~80
SABA治疗前:≤50; SABA治疗后:≤60
无法完成检查
血氧饱和度(吸空气) 0.90~0.94
0.90~0.94
0.90
<0.90
注:(1)判断急性发作严重度时,只要存在某项严重程度的指标,即可归入该严重度等级;(2)幼龄儿童较年长儿和成 人更易发生高碳酸血症(低通气)
➢肺功能变化特征 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和气道反应性增加
哮喘症状
慢性气道炎症
气道高反应
气道重塑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哮喘的诊断标准(1):具备典型症状者
具备典型的临床症状或体征:
1. 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 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 作或加剧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4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4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4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
着重大影响。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中国儿科学会呼吸
学分会于2024年制定了《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以下将对
该指南进行详细介绍。
该指南提出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分级标准。
首先,根据患儿病
史和症状,需要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气喘发作,如外源性过敏性鼻炎、颅
内压增高等。
其次,根据儿童的哮喘症状和肺功能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
3个级别:轻度、中度和重度。
其中,轻度儿童支气管哮喘根据症状和每
年发作次数分为两个亚型:间歇型和持续型。
针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措施,该指南提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避
免吸烟和被动吸烟环境。
吸烟和被动吸烟是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和加重的
重要因素,应尽量避免。
其次,建立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根据儿童的病情
和哮喘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使用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方面,按照病情分为控制性治疗和急性发作时的缓解性治疗。
非药物治疗方面,包括环境治疗、过敏源控制和运动锻炼等。
此外,该指南还提出了儿童持续性支气管哮喘的持续治疗方案。
对于
一些重度持续性支气管哮喘的儿童,需长期使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皮
质类固醇等药物,同时配合使用呼吸康复和心理支持等非药物治疗措施。
对于间断性和轻度持续性支气管哮喘的儿童,应根据情况灵活调整药物剂
量和治疗方案。
儿童支气管哮喘管理问答题

儿童支气管哮喘管理问答题1. 问: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常见症状有哪些?答: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常见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尤其是夜间或清晨加重)、胸闷和呼吸困难。
有时咳嗽可能是唯一的症状。
在哮喘发作时,孩子可能会表现出胸部紧绷、呼吸急促、使用额外的肌肉来呼吸(如颈部肌肉),以及在呼吸时胸部两侧的拉扯现象。
2. 问:如何诊断儿童支气管哮喘?答: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通常基于病史、体检和肺功能测试。
医生会询问孩子的症状、症状发作的模式、家族病史以及是否有过敏史。
肺功能测试(如峰流速测试或肺活量测定)可以帮助评估孩子的呼吸状况。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需要进行过敏原测试、血液检查或其他诊断程序。
3. 问:哮喘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哮喘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控制症状、维持正常的活动水平(包括体育活动)、预防哮喘发作的发生,并确保孩子有最佳的肺功能。
此外,避免或减少需要紧急治疗的次数,减少对急救药物的依赖,以及最小化药物的副作用也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 问:支气管哮喘的长期治疗通常包括哪些类型的药物?答:支气管哮喘的长期治疗通常包括两类药物:长效控制药物和快速缓解药物。
长效控制药物,如吸入性皮质类固醇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用于日常管理以减少和预防症状。
快速缓解药物,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用于快速缓解急性哮喘症状。
有时还会使用其他类型的药物,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免疫调节剂或口服皮质类固醇,具体取决于哮喘的严重程度和对治疗的响应。
5. 问:家庭如何帮助管理儿童的支气管哮喘?答:家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管理儿童的支气管哮喘:确保孩子遵循医生的治疗计划,并正确使用药物。
监测孩子的症状和肺功能,以便及时调整治疗。
识别和避免触发孩子哮喘发作的因素,如烟草烟雾、尘螨、宠物皮屑、霉菌和花粉。
确保孩子的学校了解他们的哮喘状况和应急计划。
教育孩子关于哮喘的知识,使他们能够参与自我管理。
保持定期与儿童哮喘护理团队的沟通,包括医生、护士和其他健康专业人员。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2020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2020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国际学术界制定了一份《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2020》。
本指南旨在提供全面、科学、规范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以帮助医生和家长更好地应对儿童支气管哮喘。
一、诊断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家族史和肺功能检查。
根据指南的建议,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和呼吸困难,尤其在夜间和清晨加重。
同时,儿童有家族史、过敏史或其他相关疾病史的情况下,也应高度怀疑支气管哮喘。
肺功能检查是确诊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键步骤,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峰流速测定和肺泡一秒容积测定。
二、治疗根据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病情轻重,治疗分为控制治疗和急性发作治疗。
1. 控制治疗控制治疗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基本治疗策略,旨在预防和减少哮喘发作。
常用的控制药物包括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肾上腺素激动剂(LABA)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
ICS是控制治疗的首选药物,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肺功能。
对于需要更强效治疗的患儿,可以考虑联合应用ICS和LABA或LTRA。
2. 急性发作治疗急性发作治疗是针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主要采用的药物包括短效β2-肾上腺素激动剂(SABA)和口服糖皮质激素(OCS)。
SABA是急性发作治疗的首选药物,能迅速扩张支气管,缓解呼吸困难。
OCS主要用于重度哮喘发作,可有效控制炎症反应。
三、预防和控制除了药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和控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避免致敏因素: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室内灰尘、花粉、宠物毛发等。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清洁和更换床上用品。
2. 积极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儿童的免疫力和呼吸系统功能。
3. 健康饮食:保证均衡营养,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避免过多食用油炸、辛辣刺激食物。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最新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8年修订)前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
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诊断]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治疗支气管哮喘是以嗜酸细胞、肥大细胞为主的气道变应原性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多种刺激因素时,气道发生阻塞和气流受限,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诊断要点一、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②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一是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发剂(如沙丁胺醇)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二是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三是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符合第(1)~(4)条或第(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标准(1)咳嗽持续>4周,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以干咳为主;(2)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3)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和(或)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6)个人或一、二级亲属有特应性疾病史,或变应原检测阳性。
以上(1)~(4)项为诊断基本条件。
三、哮喘的分期及病情分级1.哮喘的分期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急性发作期是指突然发生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慢性持续期是指近3个月内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临床缓解期是经过治疗或未经过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2.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主要用于初次诊断或已诊断但尚未按哮喘规范治疗的患儿,作为制订起始治疗方案级别的依据。
儿童哮喘严重程度分级3.哮喘(急性发作期)严重程度分级对哮喘急性发作期严重程度的分级是对病情做出正确的评估,便于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
哮喘(急性发作期)严重程度分级注:(1)正常儿童清醒时呼吸频率上限:<2个月,<60次/分;2~12个月,<50次/分;1~5岁,<40次/分;5~8岁,<30次/分;(2)正常儿童脉率上限:2~12个月,<160次/分;1~2岁,<120次/分;2~8岁,<110次/分;(3)小龄儿童较年长儿和成人更易发生高碳酸血症(低通气);(4)判断急性发作严重度时,只要存在某项严重程度的指标(不必全部指标存在),就可归入该严重度等级。
4.哮喘控制水平分级用于评估已规范治疗的哮喘患儿是否达到哮喘治疗目标及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
哮喘控制水平分级注:(1)评估过去2~4周日间症状、夜间症状/憋醒、应急缓解药使用和活动受限情况;(2)出现任何一次急性发作都应复核维持治疗方案是否需要调整。
四、5岁以下儿童喘息特点喘息分为3种临床表型:早期一过性喘息、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迟发型喘息/哮喘。
80%以上哮喘起病于3岁前,具有肺功能损害的持续性哮喘患者,其肺功能损害往往开始于学龄前期;有相当比例5岁以下患儿哮喘症状自然缓解,对此年龄儿童的控制治疗方案每年至少进行两次评估。
5岁以下喘息儿童具有以下临床特点,应考虑支气管哮喘的诊断:①多于每月1次的频繁发作性喘息;②活动诱发的咳嗽或喘息;③非病毒感染导致的间歇性夜间咳嗽;④喘息症状持续到3岁以后。
五、哮喘危重状态(哮喘持续状态)指哮喘发作在合理应用常规缓解药物治疗后,仍有严重或进行性呼吸困难者。
表现为哮喘急性发作,出现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和烦躁不安,甚至表现出端坐呼吸、语言连贯不通、严重发绀、意识障碍及心肺功能不全征象。
如支气管阻塞未及时得到缓解,可迅速发展为呼吸衰竭,直接威胁生命,此时称之为危及生命的哮喘发作(Lifethreateningasthma)。
六、辅助检查1.肺功能检测肺功能测定有助于确诊哮喘,也是评估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于FEV1≥正常预计值70%的疑似哮喘患儿,可选择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气道反应性,对于FEV1<正常预计值70%的疑似哮喘患儿,选择支气管舒张试验评估气流受限的可逆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或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均有助于确诊哮喘。
2.过敏状态检测对于反复喘息怀疑哮喘的儿童,尤其无法配合进行肺功能检测的学龄前儿童,均推荐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测定,以了解患者的过敏状态,协助哮喘诊断。
3.气道无创炎性指标检测痰或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可作为哮喘气道炎性指标。
4.胸部X线检查在无并发症的哮喘患者中,肺部X线检查大多无特异性。
但在重症哮喘和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时,较多见两肺透亮度增加或过度充气征象。
七、鉴别诊断支气管哮喘应与毛细支气管炎、肺结核、气管异物、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畸形、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等鉴别;咳嗽变异性哮喘应与支气管炎、鼻窦炎、胃食管反流、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鉴别。
治疗原则总的防治原则坚持长期、持久、个体化、规范化的防治,以达到并维持哮喘临床控制为治疗目标。
急性发作期以快速缓解症状为主,如抗炎、平喘治疗。
常用药物有β2受体激动剂和M受体阻断剂、糖皮质激素及氨茶碱。
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以防止症状加重和预防复发为主,如避免诱发因素、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防止气道重塑,并做好哮喘的长期管理。
最佳用药途径为吸入疗法。
一、急性发作期的治疗1.一般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湿化呼吸道,患儿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有缺氧症状时吸氧,注意饮食及休息。
2.病因治疗避免接触过敏源,积极治疗和清除感染灶,去除各种诱因,疑伴有呼吸道感染时,需同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
3.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使用氧驱动(氧气流量6~8L/min)或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第一小时每20分钟一次,以后根据病情每1~4h吸入一次重复吸入治疗,常用药物为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
无雾化吸入器时,可使用压力型定量气雾剂,每次单剂喷药,连用4~10喷,用药间隔与雾化吸入方法相同。
无条件使用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可使用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每次剂量为1∶1000肾上腺素0.01ml/kg,最大剂量不能超过0.3ml,必要时可20min重复一次,但不超过3次,应注意观察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不良反应。
经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无效时,可静脉应用β2受体激动剂,常用沙丁胺醇15μg/kg缓慢静脉注射(静注时间持续10min以上),病情严重需静脉维持滴注时剂量为1~2μg/(kg·min)[≤5μg/kg·min],应注意β2受体激动剂引起的心律失常或低钾血症等]严重不良反应。
必要时进行心电图、血气和电解质等方面的监测。
4.糖皮质激素口服泼尼松1~2mg/(kg·d),重症患儿可静脉注射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每次5~10mg/kg,根据病情可间隔4~8h 重复使用。
也可选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悬液1毫克/次,每6~8h应用一次,但病情严重时不能用雾化吸入替代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
5.抗胆碱药是儿童危重哮喘联合治疗的组成部分,药物剂量:异丙托溴铵每次250~500μg,加入B2受体激动剂溶液作雾化吸入。
6.氨茶碱负荷量4~6mg/kg,缓慢静脉滴注(滴注时间20~30min),继之根据年龄持续滴注维持剂量0.7~1mg/(kg·h);亦可采用间歇给药方法每6~8h缓慢静脉滴注4~6mg/kg。
7.硫酸镁按25~40mg/(kg·d)(≤2g/d),分1~2次,加入10%葡萄糖溶液20ml缓慢静脉滴注(20min以上),酌情使用1~3d。
输注过程中可出现一过性面色潮红、恶心等。
如药物过量可静注10%葡萄糖酸钙拮抗。
二、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的治疗主要采取长期治疗方案,常用的方法为糖皮质激素及β2受体激动剂吸入疗法及口服茶碱类药物和白三烯调节剂。
常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有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二丙酸倍氯米松,应用分级治疗方案(表4-5)。
原则是尽可能用最小剂量的吸入激素预防哮喘发作。
其他控制治疗药包括白三烯调节剂(LTRA)剂、小剂量的氨茶碱、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
当在某一级别的治疗使哮喘达到控制并维持控制水平至少3个月,可以降低治疗级别;如部分控制可考虑升级治疗。
三、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治疗应尽早行抗哮喘治疗,治疗方案相似。
四、哮喘持续状态的处理1.氧疗立即吸入氧气,需用密闭面罩或双鼻导管给氧,最好以氧气为驱动将沙丁胺醇溶液稀释后雾化吸入。
2.注意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糖皮质激素必须早期、足量、短程、静脉使用。
氢化可的松每次5~10mg/kg,或地塞米松每次0.25~0.75mg/kg静脉滴注,6~8h1次,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或改为口服。
4.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可用吸入型速效B2受体激动剂或肾上腺素皮下注射;静脉滴注氨茶碱及抗胆碱能药物。
5.镇静剂的使用可用水合氯醛,慎用或禁用其他镇静剂,不宜使用麻醉剂和巴比妥类,因可引起呼吸中枢抑制。
6.控制感染感染是儿童哮喘持续状态的常见诱因,且痰液潴留也易继发细菌感染,应选择两种敏感抗生素联用。
7.机械通气治疗儿童哮喘危重状态经氧疗、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B2受体激动剂等治疗后病情继续恶化者,应及时给予辅助机械通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