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

一、听觉障碍儿童概述

(一)什么是听觉障碍?

我国在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时,将听觉障碍(hearing impairment)称为听力残疾。所谓听觉障碍是指因听觉系统某一部位发生病变或损伤,导致听觉功能感测或理解声音的能力的完全或部分降低,造成言语交往困难,也称听力障碍、聋(deaf)、重听(hard hearing)、听力损失(hearing loss)。

值得注意的是聋未必哑,在我们的意识中常认为聋和哑是并存的,我们也常叫“聋人”为“聋哑人”,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很多聋人的言语器官并没有疾病,只是由于听觉的障碍致使其说话时出现发音不清等现象。聋人由于听觉系统不完善,导致他对于自己的发音也无法准确监听,他也不知道自己说的对不对,与人交往时别人也听不清他说的什么,他说话的积极性也没有了。长此以往,最终导致了他不爱说话,表现出“哑”。所以大多数聋哑人就是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语言训练,最终因聋致“哑”。

(二)听觉障碍的分类

听觉障碍一般按听力损伤程度分成:聋和重听。聋又分为一级聋(听力损伤在110分贝以上)和二级聋(听力损伤在91-110分贝之间);重听又分为一级重听(听力损伤在71-90分贝之间)和二级重听(听力损伤在41-55

分贝之间)。

WHO(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的划分标准将听力障碍分为:轻度(26-40dB)、

中度(41-55 dB)和中重度(56-70 dB)、重度(71-90 dB)、极度聋(91-110 dB)和全聋(>110 dB)。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的分类标准又不太一样,它将听觉障碍损失程度由轻到重分为A、B、C、D、E、F、G等级,具体如下表:

听力损伤程度的测量常用纯音听力计测量,若双耳听力损失程度不同,以损失较轻一耳为准。例如某人的听力损失分别是50分贝和80分贝,那么就以损失较轻的50分贝为准,判断他听觉障碍为二级重听。

为大家提供一个资料图,方便大家理解听觉障碍儿童听力损失程度与生活声因对照情况。

二、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

(一)认知特点发展特点

1.感知觉。

感觉和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形式,感觉只是反映事物的个

别属性,是知觉的基础,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知觉的完整性取决于感觉材料的丰富性。

(1)感知不完整。听觉障碍儿童由于听觉损失,所以对来自声音的感知和认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对外界事物的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在综合运用各种感官来加工信息时,由于缺少听觉的参与而使信息变得不完整。

(2)视觉发展补偿缺陷。

由于听觉获取信息受到障碍,听觉障碍儿童主要是通过视觉来弥补。由于听觉上的障碍,聋生的眼睛就成为最主动、最活跃、最重要的感觉器官。研究表明,听觉障碍儿童观察敏锐,辨别细小物体或远处物体的技能高于听觉健全的同龄幼儿。国外也有研究表明:聋童在一年级时,视觉反应速度比正常儿童慢,但到了三年级,聋童的视觉反应速度与正常儿童的差距缩小了,到了六年级时,聋童的视觉反应速度甚至超过正常儿童。

(3)运动觉、触觉、震动觉更显重要性。听觉障碍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视觉、运动觉、触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触觉和震动觉在信息获取中较健听人更加重要,比如聋童学习舞蹈的时候,就更多的需要感知震动觉来把握音乐的节奏,训练也是在律动室训练,音乐课也相应成为律动课。

视觉等其他感官对听觉缺陷的补偿作用还是有限度的,不能完全取代听觉。听觉损伤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而缺陷补偿可以帮助聋童发展语言。例如在早期语言康复训练中,通过眼睛观察说话者发音时口形和舌位的变化,利用触觉和动觉感知发音时是否送气、声带是否振动。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活动参与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因此,在缺

陷补偿的同时,不能忽视听觉障碍学生听觉技能的培养。

2.记忆特点。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听觉障碍儿童的记忆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1)无意记忆占优势.学前期的听觉障碍儿童可能对背诵儿歌等需要有意记忆参与的活动会有困难,但是如果活动是他们感兴趣的,那么他们对这个活动的印象会比较深刻,比如游览动物园等。语言康复和训练就是要利用他们无意记忆的优势,来发展语言和培养有意记忆。有意记忆依靠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积极情绪的反映。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进步和成就,唤起积极的情绪,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达到培养有意记忆的目的。多种感官的参与。有实验表明,多种感官参与的记忆,其记忆效果要好于单凭一种感官的记忆。

(2)形象记忆优于语词记忆。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识记材料,而语词记忆是通过语言形式的记忆。由于听觉损伤,听觉障碍儿童主要以形象记忆为主。培养学生的语词记忆,要依靠其形象记忆,在依靠形象记忆帮助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手段来促进语词记忆。

由于听觉障碍儿童接受的视觉、动作性刺激物更多,在头脑中留下的痕迹也较之言语刺激留下的痕迹容易和丰富,因此,听觉障碍儿童的记忆特点总的说是形象、动作记忆好于语言记忆。

3.思维特点。思维是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特点主要表现在:

(1)思维内容具体,多以形象性的内容作为对象。听觉障碍儿童往往以

事物的外部特征作为概念的依据,思维更容易受到知觉情境的影响,很少对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例如在教学中学生多以具体的表象文字或数字进行思维加工,缺乏对事物的本质分析。

(2)思维发展由形象思维阶段到抽象思维阶段需要较长时间。思维发展一般要经过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阶段,与普通学生相比,听觉障碍儿童因语言形成困难,导致其具体形象思维需要较长时间发展到抽象思维。

(3)概念的扩大化和缩小化。听觉障碍儿童在概念形成之间,会出现概念扩大化和缩小化的现象。

(4)判断推理困难。听觉障碍儿童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不同点,而较难找出事物之间的相同点;不善于作全面分析,常基于表面现象进行判断推理,易出现错误及片面化的问题,逆向思考困难。

培养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能力,要正确认识其思维发展的特点,切实贯彻启发式教学,把语言学习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开展系统的认知策略训练,培养聋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言语是人们在各种活动中应用语言的过程。听觉障碍儿童在6、7个月时,也会呀呀学语,但是由于1)得不到反馈;2)得不到强化;3)不能完全听到一个成人的言语模式。因此,在没有正常的言语环境下,这种呀呀学语慢慢地消失,其语言表现为以下三点:(1)口语与书面语普遍落后与正常儿童。听觉障碍儿童由于缺少听觉的帮助,在入学后才开始系统地学习口语和书面语,使得起步就相对于正常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