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合集下载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听觉障碍是一种影响儿童听力的疾病,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语言、认知和社会能力。

针对这种情况,儿童需要特殊的心理和教育支持,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成为成功的个体。

心理问题听觉障碍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儿童可能会感到孤独、难以与他人交流,有时也会感到沮丧和失落。

因此,儿童需要得到额外的关注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发展积极的心态。

以下是一些听觉障碍儿童可能遇到的常见心理问题:1. 低自尊听觉障碍儿童可能会感到自我价值低,因为他们可能无法像其他儿童一样与他人进行有意义的交流。

2. 社交障碍缺少交流经验可能导致儿童难以适应社交环境。

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甚至可能不知道如何与其他儿童交朋友。

3. 沮丧和情绪问题由于听觉障碍儿童更容易受到排挤和歧视,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这可能会导致一些情绪问题。

教育支持儿童需要特殊的教育支持,以帮助他们处理听觉障碍。

以下是一些教育策略和支持方法:1. 辅助通讯技术(AAC)辅助通讯技术可以帮助儿童理解和表达语言。

这些技术包括手势、肢体语言、图片字和电脑软件等。

2. 提供支持和鼓励儿童需要得到支持和鼓励,以帮助他们克服听觉障碍带来的挑战。

在学校,老师和同学可以为听觉障碍儿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鼓励。

3. 教育演示教育演示是一种让儿童参与学习的方法。

这可以帮助听觉障碍儿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4. 个体化的教育计划个体化的教育计划可以根据儿童的需要进行调整,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

听觉障碍儿童需要额外的关注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处理心理和教育问题。

辅助通讯技术、教育演示以及个体化的教育计划都是有效的支持方式。

通过提供这些支持,我们可以帮助这些儿童成为自信、成功和积极的个体。

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

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

听力损失dB(分贝)
0—25dB 26—40dB 41—55dB 56—70dB 71—90dB 91—110dB 110dB以上
四、听觉障碍产生的原因
(一)、学语前的成因 1、早产或难产 2、遗传 3、麻疹 4、先天性细胞巨化病毒
(二)、学语后的成因
1、脑膜炎 2、中耳炎 3、美尼尔氏病 4、其他因素
主要内容
• • • • 一、听觉障碍定义 二、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 三、听觉障碍儿童鉴定与分类 四、听觉障碍产生的原因
• 一、什么是听觉障碍? • (医学人员与教育者对其界定的侧重点各 不相同)
二、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 (一)、感知觉方面 1、听觉损伤限制了儿童的感知觉活动的范 围和深度 2、感知觉活动缺乏语言活动的参与,使他 们的感知觉活动与学习语言的活动不能同 步进行,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出 现脱节,造成他们接触的东西多,会说得 很少。
(二)、认知方面 1、语言和思维 (1)口语书面语表达不通顺;(2)抽象 思维活动形象性;(3)多数人在学业成就 方面有严重缺陷 2、观察力与想象力 (1)想象力丰富,观察力敏锐;(2)社 会适应方面,不易交友,自成一体形成聋 人文化
(三)、情绪与行为 (1)自我表达困难,不被理解;(2)出 现情绪发展障碍的各种表现,如冲动行为 (四)、社会交往困难 (1)妨碍社会交往,难于结交同龄正常 儿童,社会表现不成熟;(2)产生自卑感, 缺少自信心,情绪不稳定;(3)与家庭成 员交流困难;(4)易受不良团体影响有反 社会行为,如偷窃
三、听觉障碍的鉴定与分类 (一)、鉴定 1、听力筛选 2、听力诊断
(二)、听觉障碍的分类 1、听觉障碍的程度 (四个级别) 2、听觉障碍的类别(三大类) 3、听觉障碍的年龄(学语前后)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教学方法1.4 学习资源第二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基本概念2.1 听觉障碍的定义2.2 听觉障碍的分类2.3 听觉障碍儿童的特点2.4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挑战第三章: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3.1 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习得3.2 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阶段3.3 促进听觉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的策略3.4 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支持与干预第四章:听觉障碍儿童的社会交往发展4.1 听觉障碍儿童的社会认知4.2 听觉障碍儿童的朋友关系4.3 听觉障碍儿童的家庭关系4.4 促进听觉障碍儿童社会交往发展的策略第五章: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支持5.1 特殊教育的重要性5.2 个性化的教育计划5.3 教育干预策略5.4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第六章:听觉障碍儿童的情绪与行为发展6.1 听觉障碍儿童的情绪识别与表达6.2 听觉障碍儿童的情绪调节6.3 听觉障碍儿童的行为特点6.4 支持听觉障碍儿童情绪与行为发展的策略第七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家庭教育7.1 家庭在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7.2 家庭教育的挑战与应对7.3 家庭支持与干预策略7.4 家庭与专业人士的合作第八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干预8.1 心理干预的重要性8.2 心理干预的策略与方法8.3 心理干预的实施与评估8.4 心理干预的专业团队建设第九章:听觉障碍儿童的未来展望9.1 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趋势9.2 听觉障碍儿童的社会融入9.3 听觉障碍儿童的职业发展9.4 社会对听觉障碍儿童的支持与接纳10.1 课程回顾10.2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10.3 教育与支持的创新方向10.4 持续学习与专业发展的道路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听觉障碍儿童的基本概念难点解析:理解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挑战,包括他们在语言、社会交往和情绪行为方面的特殊需求。

二、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难点解析:掌握促进听觉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的有效策略,包括个性化教学和辅助技术的应用。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在当今社会,有一群特殊的儿童需要我们格外关注,他们就是听觉障碍儿童。

听觉障碍儿童由于无法通过听力获得对世界的感知和交流,他们面临着许多独特的心理和教育挑战。

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支持,对于他们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听觉障碍儿童在心理层面上的独特需求。

听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官之一,它让我们能够感知声音、语言和环境的变化。

而对于听觉障碍儿童来说,他们无法直接通过听觉感知这些信息,这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不安。

他们可能感到与世界脱节,难以理解他人的语言和情感表达,甚至有时会感到孤立和失望。

因此,为了满足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需求,我们需要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首先,要树立积极的心态,鼓励他们接纳自己的不同,并且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

其次,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指导,帮助他们应对焦虑、自卑和沮丧等负面情绪。

此外,鼓励他们与其他听觉障碍儿童建立联系,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支持,也有助于缓解他们的心理困扰。

除了心理方面的支持,教育也是听觉障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

在教育方面,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首先,应该提供适当的听觉辅助工具,比如助听器和听觉训练设备,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听觉体验。

其次,需要培养他们的非听觉感知能力,比如培养触觉、视觉和嗅觉等其他感官的发展。

通过综合感知的训练,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周围的环境。

另外,我们也应该关注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由于无法通过听力获得语言输入和模仿,他们可能面临语言表达和沟通的困难。

因此,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专门的口语训练和辅助通信工具,如手语和助听狗等,以帮助他们有效地进行交流和表达。

此外,教育中的包容和友善环境对于所有儿童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对于听觉障碍儿童尤为重要。

为了创造这样的环境,我们需要加强教育从业者的培训和专业支持,提高他们对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理解和能力。

同时,也需要鼓励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参与,营造理解、尊重和接纳的氛围。

听障儿童心理课

听障儿童心理课

听障儿童心理课
标题:关注听障儿童的心理健康
听障儿童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在听力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这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为听障儿童开设心理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在听障儿童的心理课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自我认知:帮助听障儿童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感官特点,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

2. 情绪管理:听障儿童由于沟通障碍,可能会更容易产生情绪问题。

因此,教导他们如何正确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3. 人际交往:听障儿童在与他人交往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通过心理课程,培养他们的沟通技巧和社交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4. 家庭支持:家庭对于听障儿童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帮助家长了解如何更好地支持和关爱孩子,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通过为听障儿童提供心理课程,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发展积极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的个人成长,也能为他们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听觉障碍儿童的数量逐渐增加,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教育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听觉障碍儿童在心理发展和教育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心理发展1. 自我认同与社交问题听觉障碍儿童由于语言沟通的障碍,常常在自我认同方面遇到困扰。

他们可能会感到自我价值观的缺失,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知。

同时,缺乏交流的能力也给他们在社交方面带来困扰,难以与他人建立深入的友谊关系。

2. 情绪与行为问题与正常听力的儿童相比,听觉障碍儿童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和行为异常。

他们可能因为无法与他人有效地沟通而感到沮丧和孤单,表现出自闭、攻击性或易激怒的行为。

3. 学习困难听觉障碍儿童在学习上会面临很多困难。

由于无法准确听到语言,他们在语言能力的培养、文字理解和阅读能力等方面会受到较大影响。

此外,他们通常需要特殊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二、心理干预1. 提供心理支持与辅导听觉障碍儿童需要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家长应该与儿童进行深入的沟通,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学校和社会也可以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2. 社交技能培养为了帮助听觉障碍儿童改善社交能力,可以开展一些社交技能培训课程,如情绪管理、合作与交流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交组织来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培养友谊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建立自信心通过鼓励和肯定听觉障碍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成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感。

同时,还可以通过参与一些特殊兴趣小组或培训班,培养他们的特长并提高自我价值。

三、教育方法1. 使用辅助听觉设备现代技术的进步使得听觉障碍儿童能够通过辅助听觉设备获得更好的听力体验。

例如,助听器、人工耳蜗等设备可以帮助他们恢复部分听力功能,提高语言理解和交流的能力。

2. 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计划针对听觉障碍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第一章:引言1.1 目的:使学生了解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1.2 内容:听觉障碍儿童的定义和分类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教案结构和内容安排第二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2.1 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

2.2 内容:听觉障碍儿童的感觉和认知特点听觉障碍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听觉障碍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第三章: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3.1 目的:使学生了解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状况及其影响。

3.2 内容: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习得和表达能力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策略第四章: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方法4.1 目的:帮助学生掌握适合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4.2 内容: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原则和目标听觉障碍儿童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听觉障碍儿童的辅助教育工具和技术第五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干预5.1 目的:使学生了解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5.2 内容: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干预目标和原则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干预方法和技巧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干预者和合作方式第六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家庭教育6.1 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家庭教育对听觉障碍儿童的重要性,以及家长如何在家中支持孩子的心理发展。

6.2 内容:家庭教育的作用和挑战家长支持孩子的策略和方法家庭环境对听觉障碍儿童的影响第七章:听觉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7.1 目的:使学生掌握听觉障碍儿童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方法。

7.2 内容:特殊教育原则和课程设置特殊教育中的团队合作特殊教育资源和案例分享第八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评估8.1 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对听觉障碍儿童进行心理评估,以制定合适的教育和支持计划。

8.2 内容:心理评估工具和方法心理评估的步骤和技巧心理评估结果的应用和调整第九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治疗9.1 目的:使学生了解听觉障碍儿童心理治疗的类型和实施方法。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完整版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完整版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听觉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一、听觉障碍儿童概述(一)什么是听觉障碍我国在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时,将听觉障碍(hearing impairment)称为听力残疾。

所谓听觉障碍是指因听觉系统某一部位发生病变或损伤,导致听觉功能感测或理解声音的能力的完全或部分降低,造成言语交往困难,也称听力障碍、聋(deaf)、重听(hard hearing)、听力损失(hearing loss)。

值得注意的是聋未必哑,在我们的意识中常认为聋和哑是并存的,我们也常叫“聋人”为“聋哑人”,其实这是不准确的。

很多聋人的言语器官并没有,只是由于听觉的障碍致使其说话时出现发音不清等现象。

聋人由于听觉系统不完善,导致他对于自己的发音也无法准确监听,他也不知道自己说的对不对,与人交往时别人也听不清他说的什么,他说话的积极性也没有了。

长此以往,最终导致了他不爱说话,表现出“哑”。

所以大多数聋哑人就是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语言训练,最终因聋致“哑”。

(二)听觉障碍的分类听觉障碍一般按听力损伤程度分成:聋和重听。

聋又分为一级聋(听力损伤在110分贝以上)和二级聋(听力损伤在91-110分贝之间);重听又分为一级重听(听力损伤在71-90分贝之间)和二级重听(听力损伤在41-55分贝之间)。

WHO(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的划分标准将听力障碍分为:轻度(26-40dB)、中度(41-55 dB)和中重度(56-70 dB)、重度(71-90 dB)、极度聋(91-110 dB)和全聋(>110 dB)。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的分类标准又不太一样,它将听觉障碍损失程度由轻到重分为A、B、C、D、E、F、G等级,具体如下表:听力损伤程度的测量常用纯音听力计测量,若双耳听力损失程度不同,以损失较轻一耳为准。

幼儿园班级特殊孩子听力的教育方法

幼儿园班级特殊孩子听力的教育方法

对于幼儿园班级中听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教育者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1.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可以使用图片、手势、文字、符号等视觉辅
助工具来帮助孩子理解和表达。

2.创造良好的听觉环境:尽量减少噪音干扰,让孩子在安静的环境
中学习。

3.注重口语训练:对于听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口语训练非常重要。

教育者可以通过重复、强调关键词等方式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模仿口语。

4.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听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听
力问题而感到自卑,教育者可以通过鼓励、赞扬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5.与家长合作:教育者应该与家长密切合作,了解孩子的听力情况
和需求,共同制定教育计划。

对于幼儿园班级中听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教育者需要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听力障碍,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同时,教育者也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积极面对生活。

听力障碍儿童家长指导方法

听力障碍儿童家长指导方法

听力障碍儿童家长指导方法听力障碍儿童是指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听觉功能异常或听觉伴随异常的儿童。

这种障碍会影响他们的语言、认知、学习和社交能力。

对于这些家庭来说,他们需要特殊的指导方法来帮助他们的孩子更好地应对听力障碍。

以下是一些指导方法:1.与专业人士合作:家长应该与乳耳科医生、听力师和教育专家等专业人士合作,以了解孩子的听力障碍的具体情况和因素,并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2.提供早期干预:早期干预对于听力障碍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在儿童早期察觉到问题时,立即寻求专业帮助,并提供适当的早期干预措施,如听觉刺激、口语矫正和肌肉训练等。

3.创造良好的听力环境:家长应该为听力障碍儿童创造良好的听力环境。

这包括减少噪音干扰、提高声音的清晰度、使用助听器或其他辅助听力设备,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听到和理解语言。

4.使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由于听力障碍,儿童可能无法完全依靠听觉来理解语言。

因此,家长可以使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与他们进行交流,并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观点。

5.提供额外的学习支持:听力障碍儿童可能需要额外的学习支持来弥补他们的听觉缺陷。

家长可以与学校教育者合作,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使用适合孩子的教具和教材来帮助他们学习。

6.注重社交技能培养:听力障碍儿童在社交方面可能面临挑战。

家长应该鼓励他们参与社交活动,并提供适当的社交技能培养,如眼神接触、交流方式和倾听技巧等。

7.鼓励自主学习:虽然有听力障碍,但听力障碍儿童也应该被鼓励独立学习。

家长应该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并解决问题。

8.注意情绪支持:听力障碍对儿童的心理和情绪发展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家长应该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心态,并帮助他们应对可能的挫折和困难。

9.与其他家长互动:家长可以加入听力障碍儿童的支持组织或社群,与其他家长互动和交流经验。

这样可以分享彼此的困惑和解决方法,并得到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听力障碍儿童幼儿园融合教育案例研究的教学策略与心理支持

听力障碍儿童幼儿园融合教育案例研究的教学策略与心理支持

听力障碍儿童幼儿园融合教育案例研究的教学策略与心理支持在幼儿园融合教育中,如何帮助具有听力障碍的儿童更好地融入教学环境,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通过一个听力障碍儿童融合教育的案例研究,结合教学策略与心理支持的角度,探讨如何更好地支持这些儿童的教育与成长。

一、案例研究背景在某幼儿园,有一名名叫小明的男孩,他在出生时就因疾病导致听力障碍。

尽管通过努力治疗和家长的呵护,小明的听力有所好转,但仍然需要依靠助听设备。

小明的家长希望他能够接受普通幼儿园的教育,与正常听力的儿童一起学习和成长。

二、教学策略1. 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针对小明的听力障碍,教师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包括特殊的听力训练和口语训练。

结合小明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2.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师需要准备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包括视觉教具、图片故事书等,以便小明通过观察和视觉学习获取知识。

利用助听设备,让小明尽可能多地接触语言和声音,提高他的听觉感知能力。

3. 配备专职辅导员幼儿园可以配备专职的听力障碍儿童辅导员,负责协助教师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提供专业的听力康复指导,对小明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

三、心理支持1. 建立友善、包容的教学环境教师需要引导其他幼儿和家长给予小明理解和支持,避免孩子们因听力障碍而产生歧视或排斥的问题。

积极倡导友善相互帮助的集体情感,让小明获得温暖和支持。

2. 强化家校合作与小明的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从而能够及时进行调整和帮助。

教师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听力障碍儿童教育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和支持小明。

3. 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教师需要通过鼓励、表扬和积极引导,帮助小明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他的自信心和自尊感。

可以适当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小明更好地适应学校环境和人际关系。

总结回顾针对听力障碍儿童在幼儿园融合教育中的教学策略与心理支持,重要的是要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配备专职辅导员,以及建立友善包容的教学环境,加强家校合作,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

听障儿童的启蒙教育

听障儿童的启蒙教育

听障儿童的启蒙教育
听障儿童是一群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在语言交流和认知发展方面面临着独特
的困难。

因此,对于听障儿童的启蒙教育尤为重要。

在进行听障儿童的启蒙教育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全面发展。

首先,要重视听障儿童的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是听障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学习语言和认知能力的重要阶段。

因此,家长和教育机构应该尽早发现听障儿童的听力问题,并及时进行干预和教育。

通过早期的听觉和语言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听障儿童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要采用多种教育方法,满足听障儿童的学习需求。

由于听障儿童的特殊性,传统的教育方法并不适用于他们。

因此,教育者需要根据听障儿童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如手语教学、口语训练、视觉辅助教学等,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育者还需要关注听障儿童的情感和心理健康,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克服困难。

此外,要注重听障儿童的综合素质培养。

启蒙教育不仅仅是学习语言和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听障儿童的综合素质。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听障儿童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等,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听障儿童的启蒙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
需要关注听障儿童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教育方法,注重综合素质培养,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实现自我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听障儿童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拥有美好的未来。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现状和重要性,强调对其进行心理发展的研究和教育援助的必要性。

1.2 课程目标使教师了解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提高他们对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援助能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促进教师对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2.1 听觉障碍儿童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听觉障碍儿童的定义、分类和程度,使教师对听觉障碍儿童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2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听觉障碍儿童在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方面的发展特点,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需求。

2.3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挑战探讨听觉障碍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提醒教师关注并提供相应的支持。

第三章: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援助策略3.1 教育援助的原则和方法介绍教育援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个体化、差异化和多感官教学等,帮助教师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

3.2 听觉辅助设备和技术的应用介绍各种听觉辅助设备和技术的种类和功能,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帮助听觉障碍儿童。

3.3 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强调教师与家长在听觉障碍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合作重要性,提供有效的沟通和合作策略。

第四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干预和康复4.1 心理干预的重要性阐述心理干预对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使教师认识到其重要性。

4.2 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技巧介绍常见的心理干预方法和技巧,如认知行为疗法、社交技能训练等,帮助教师有效地帮助听觉障碍儿童。

4.3 康复教育的作用和实施讨论康复教育在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和实施方法,指导教师如何进行康复教育。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讨论5.1 案例介绍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描述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教育过程。

5.2 案例分析引导教师对案例中的听觉障碍儿童进行分析,讨论其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求。

听力障碍儿童的指导方法

听力障碍儿童的指导方法

听力障碍儿童的指导方法听力障碍儿童面临着沟通困难和学习挑战,因此,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指导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将从手语交流、文字和阅读、语音和口型训练、情绪和社交引导、环境适应与融入、家长和专业人士合作、提供辅助听力设备、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等方面,探讨听力障碍儿童的指导方法。

1.手语交流手语交流是帮助听力障碍儿童解决沟通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手语,听力障碍儿童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需求和情感。

为了更好地与听力障碍儿童进行手语交流,家长和专业人士需要学习一些手语技巧。

同时,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的主动沟通意识和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2.文字和阅读文字和阅读是帮助听力障碍儿童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对于有残余听力的儿童,文字和阅读可以增强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文字和阅读方面,要为听力障碍儿童提供适当的教材、资源和支持,包括使用图片、符号、口型等辅助方式进行学习。

3.语音和口型训练语音和口型训练是帮助听力障碍儿童进行听说训练的重要方法。

通过观察口型、肢体语言和语音提示,听力障碍儿童可以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语音和口型训练中,要注重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的口腔运动技能和语音辨别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和模仿语言。

4.情绪和社交引导情绪和社交对于听力障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听力障碍儿童可能会出现自卑、焦虑等情绪问题,因此,为他们提供支持和鼓励非常重要。

要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的自信心和社交技能,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5.环境适应与融入环境适应与融入是帮助听力障碍儿童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环节。

听力障碍儿童需要了解社会的规则、礼仪和文化,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要为听力障碍儿童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包括情境模拟、社交技能训练和心理咨询等。

6.家长和专业人士合作家长和专业人士的合作对于听力障碍儿童的指导至关重要。

家长需要与专业人士密切配合,共同制定适合孩子的康复计划和学习策略。

家长还可以参与各类支持小组,与其他有相似经历的家庭分享经验和资源,获取更多有益的建议和支持。

听障语言教育心得体会范文(3篇)

听障语言教育心得体会范文(3篇)

第1篇作为一名听障语言教育的教师,我有幸见证了无数学生在无声世界中找到沟通的桥梁,学会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以下是我从事听障语言教育以来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尊重差异,关注个体在听障语言教育中,首先要认识到听障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异。

他们因为听力障碍,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秉持着尊重差异、关注个体的原则。

1. 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听力程度和语言学习进度都不同,因此,我在教学中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耐心引导:听障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作为教师,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用鼓励和肯定的话语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心。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听障语言教育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特点。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教学经验:1. 视觉教学:由于听障学生无法通过听觉获取信息,因此,我会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视觉资源,如图片、视频、手势等,帮助他们理解语言。

2. 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语言,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听障语言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1. 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共同制定教育计划。

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语言教育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信任。

2. 社会支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为听障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例如,与聋人协会、慈善机构等合作,开展各类公益活动。

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听障学生在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时,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耳朵》小班科学教案:了解听觉障碍并发掘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耳朵》小班科学教案:了解听觉障碍并发掘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耳朵》小班科学教案:了解听觉障碍并发掘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听觉障碍是指由于身体不同部位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导致的听力损失。

它不仅影响了孩子的语言和交流能力,也会影响到成年后的社交和就业能力。

所以,我们需要加强对听觉障碍的认识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一、了解听觉障碍1.1 听觉障碍的种类听觉障碍可以分为传导性听力损失和神经性听力损失两类。

传导性听力损失是指由于声波无法到达内耳引起的听力下降,包括外耳、中耳、鼓膜和听骨的问题。

神经性听力损失是指耳内的神经或发出信号的大脑部位出现问题引起的听力损失,包括耳蜗、听神经和听觉皮层等问题。

1.2 音量大小与听觉障碍我们要注意的是,只有用高音量听到的才是好听的吗?实际上,过大的音量也可能引发听觉损伤,例如在音乐会中有的听众听到极大音量的声音后往往容易出现听觉障碍。

1.3 弱化听觉障碍的影响听觉障碍对孩子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途径弱化它的影响。

为孩子及时安装助听设备或人工耳蜗。

这些设备对孩子的听觉矫正非常有效。

可以考虑为孩子提供听语言训练。

这种训练可以增强孩子的理解力和表达力,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

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早期干预是指在婴幼儿时期对存在听觉障碍或学习障碍迹象的孩子进行干预。

早期干预可以促进婴儿时期大脑发育的窗口期,对于孩子后期的学习和成长都非常有帮助。

2.1 早期干预的优势早期干预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孩子言语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2)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和社会。

3)减轻家庭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2.2 早期干预的方法早期干预的方法有许多种,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都有其特殊的问题和需求,需要个性化的干预方式。

1)婴儿早期听力筛查。

从出生开始进行筛查,有助于及早发现问题,为后期处理争取更多的时间。

2)启蒙教育。

在婴儿和幼儿时期,可以通过声音和图像的刺激来帮助孩子发展。

3)个性化训练。

针对不同的问题和孩子进行不同的训练方式,提高孩子的听觉和语言能力。

影响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因素分析及教育策略

影响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因素分析及教育策略

影响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因素分析及教育策略影响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自身生理缺陷、家庭、学校、社会因素等四个方面。

通过对影响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具体方法和建议。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自我意识一、前言近几年,如何有效地对听觉障碍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国家、社会、家庭、心理学家、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二、影响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1.自身生理缺陷因素由于听力的损失或障碍,导致听觉障碍儿童对自我意识较为敏感,缺乏正确的自我观念和健康、健全的情绪生活,使得他们的学习、交往等方面遇到更多的困难,经受更多的挫折,更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2.家庭因素家庭因素主要是指家庭环境的影响,包括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教育方式及文化程度等方面。

父母对儿童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将直接影响他的心理发展状况和行为活动特点。

父母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导致听觉障碍儿童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

如果听觉障碍儿童家长文化程度低,也会对他们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如在自责倾向、恐怖倾向等方面会产生较显著的不良影响。

3.学校因素学校因素包括教师的因素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等方面。

教师因素包括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对儿童的评价态度、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等方面,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教师的心理健康又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儿童的评价,平时对儿童的态度、教育方法都将会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4.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对听觉障碍儿童所持的态度、听觉障碍儿童的就业状况等。

在现实中发现,社会往往不能正确对待、评价听觉障碍儿童,对他们的态度往往走向极端,使得听觉障碍儿童心灵遭受创伤,发生扭曲,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就业难、难就业的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使儿童心理压力增大,思想包袱沉重,产生悲观、失望、自卑、缺少自信或反社会的心理。

三、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1.学校及教师要提高对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认识目前听觉障碍儿童学校往往忽略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教学大纲

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教学大纲

《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教学大纲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of children with hearing impairment课程编码:16302190 学分:3.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计划学时:52其中讲课:44 实践/实验:8 上机:0适用专业:特殊教育专业推荐教材:王志毅主编:《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年,天津参考书目:1.张宁生主编:《听力残疾儿童教育与心理》,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大连2.贺荟中主编:《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北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聋教育中的各类教育现象、特点及其规律,培养学生运用有关听力残疾儿童心理特点的知识和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有关课程和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是研究听力残疾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以此为基础的聋教育中的各类教育现象、特点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听力残疾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基本原则、相应的课程设置、教育设施及教具等。

课程的基本要求1、通过课堂教学和小组讨论,使学生系统掌握听力障碍儿童的历史与发展现状;2、领会运用听力残疾儿童的各种认识活动特点;3、掌握听力残疾儿童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及其特点,了解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在教学中根据这些特点正确培养听力残疾儿童形成健康向上的情绪、情感和意志;4、解听力残疾儿童个性特点的概貌、自我意识的特点、个性倾向性及个性特征;理解学校教学与学校生活对其个性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掌握发展、完善听力残疾儿童个性的教育措施。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基本的听觉原理、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明确听力残疾的概念、听力残疾的分类,明了导致听力残疾的主要原因,掌握听力测查的方法及原理,会看听力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一、听觉障碍儿童概述(一)什么是听觉障碍?我国在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时,将听觉障碍(hearing impairment)称为听力残疾。

所谓听觉障碍是指因听觉系统某一部位发生病变或损伤,导致听觉功能感测或理解声音的能力的完全或部分降低,造成言语交往困难,也称听力障碍、聋(deaf)、重听(hard hearing)、听力损失(hearing loss)。

值得注意的是聋未必哑,在我们的意识中常认为聋和哑是并存的,我们也常叫“聋人”为“聋哑人”,其实这是不准确的。

很多聋人的言语器官并没有疾病,只是由于听觉的障碍致使其说话时出现发音不清等现象。

聋人由于听觉系统不完善,导致他对于自己的发音也无法准确监听,他也不知道自己说的对不对,与人交往时别人也听不清他说的什么,他说话的积极性也没有了。

长此以往,最终导致了他不爱说话,表现出“哑”。

所以大多数聋哑人就是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语言训练,最终因聋致“哑”。

(二)听觉障碍的分类听觉障碍一般按听力损伤程度分成:聋和重听。

聋又分为一级聋(听力损伤在110分贝以上)和二级聋(听力损伤在91-110分贝之间);重听又分为一级重听(听力损伤在71-90分贝之间)和二级重听(听力损伤在41-55分贝之间)。

WHO(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的划分标准将听力障碍分为:轻度(26-40dB)、中度(41-55 dB)和中重度(56-70 dB)、重度(71-90 dB)、极度聋(91-110 dB)和全聋(>110 dB)。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的分类标准又不太一样,它将听觉障碍损失程度由轻到重分为A、B、C、D、E、F、G等级,具体如下表:听力损伤程度的测量常用纯音听力计测量,若双耳听力损失程度不同,以损失较轻一耳为准。

例如某人的听力损失分别是50分贝和80分贝,那么就以损失较轻的50分贝为准,判断他听觉障碍为二级重听。

为大家提供一个资料图,方便大家理解听觉障碍儿童听力损失程度与生活声因对照情况。

二、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一)认知特点发展特点1.感知觉。

感觉和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形式,感觉只是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是知觉的基础,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知觉的完整性取决于感觉材料的丰富性。

(1)感知不完整。

听觉障碍儿童由于听觉损失,所以对来自声音的感知和认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对外界事物的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在综合运用各种感官来加工信息时,由于缺少听觉的参与而使信息变得不完整。

(2)视觉发展补偿缺陷。

由于听觉获取信息受到障碍,听觉障碍儿童主要是通过视觉来弥补。

由于听觉上的障碍,聋生的眼睛就成为最主动、最活跃、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研究表明,听觉障碍儿童观察敏锐,辨别细小物体或远处物体的技能高于听觉健全的同龄幼儿。

国外也有研究表明:聋童在一年级时,视觉反应速度比正常儿童慢,但到了三年级,聋童的视觉反应速度与正常儿童的差距缩小了,到了六年级时,聋童的视觉反应速度甚至超过正常儿童。

(3)运动觉、触觉、震动觉更显重要性。

听觉障碍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视觉、运动觉、触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触觉和震动觉在信息获取中较健听人更加重要,比如聋童学习舞蹈的时候,就更多的需要感知震动觉来把握音乐的节奏,训练也是在律动室训练,音乐课也相应成为律动课。

视觉等其他感官对听觉缺陷的补偿作用还是有限度的,不能完全取代听觉。

听觉损伤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而缺陷补偿可以帮助聋童发展语言。

例如在早期语言康复训练中,通过眼睛观察说话者发音时口形和舌位的变化,利用触觉和动觉感知发音时是否送气、声带是否振动。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活动参与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

因此,在缺陷补偿的同时,不能忽视听觉障碍学生听觉技能的培养。

2.记忆特点。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记忆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1)无意记忆占优势.学前期的听觉障碍儿童可能对背诵儿歌等需要有意记忆参与的活动会有困难,但是如果活动是他们感兴趣的,那么他们对这个活动的印象会比较深刻,比如游览动物园等。

语言康复和训练就是要利用他们无意记忆的优势,来发展语言和培养有意记忆。

有意记忆依靠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积极情绪的反映。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进步和成就,唤起积极的情绪,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达到培养有意记忆的目的。

多种感官的参与。

有实验表明,多种感官参与的记忆,其记忆效果要好于单凭一种感官的记忆。

(2)形象记忆优于语词记忆。

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识记材料,而语词记忆是通过语言形式的记忆。

由于听觉损伤,听觉障碍儿童主要以形象记忆为主。

培养学生的语词记忆,要依靠其形象记忆,在依靠形象记忆帮助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手段来促进语词记忆。

由于听觉障碍儿童接受的视觉、动作性刺激物更多,在头脑中留下的痕迹也较之言语刺激留下的痕迹容易和丰富,因此,听觉障碍儿童的记忆特点总的说是形象、动作记忆好于语言记忆。

3.思维特点。

思维是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特点主要表现在:(1)思维内容具体,多以形象性的内容作为对象。

听觉障碍儿童往往以事物的外部特征作为概念的依据,思维更容易受到知觉情境的影响,很少对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

例如在教学中学生多以具体的表象文字或数字进行思维加工,缺乏对事物的本质分析。

(2)思维发展由形象思维阶段到抽象思维阶段需要较长时间。

思维发展一般要经过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阶段,与普通学生相比,听觉障碍儿童因语言形成困难,导致其具体形象思维需要较长时间发展到抽象思维。

(3)概念的扩大化和缩小化。

听觉障碍儿童在概念形成之间,会出现概念扩大化和缩小化的现象。

(4)判断推理困难。

听觉障碍儿童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不同点,而较难找出事物之间的相同点;不善于作全面分析,常基于表面现象进行判断推理,易出现错误及片面化的问题,逆向思考困难。

培养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能力,要正确认识其思维发展的特点,切实贯彻启发式教学,把语言学习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开展系统的认知策略训练,培养聋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

言语是人们在各种活动中应用语言的过程。

听觉障碍儿童在6、7个月时,也会呀呀学语,但是由于1)得不到反馈;2)得不到强化;3)不能完全听到一个成人的言语模式。

因此,在没有正常的言语环境下,这种呀呀学语慢慢地消失,其语言表现为以下三点:(1)口语与书面语普遍落后与正常儿童。

听觉障碍儿童由于缺少听觉的帮助,在入学后才开始系统地学习口语和书面语,使得起步就相对于正常儿童晚,并因语言环境刺激较少,使得听觉障碍儿童在理解能力上落后于正常儿童,进而影响其口语和书面语发展普遍落后于正常儿童。

(2)手语是聋人沟通交往的主要工具之一。

手语在我国大陆指手势语与手指语的合称。

听觉障碍儿童与正常教师交流时,主要通过手语交流,在聋生教学过程中,手语也至关重要。

(3)听觉障碍儿童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还要使用“唇读”来获取信息。

唇读是利用视觉观察说话人口部活动及面部表情来理解说话内容的一种交往技能,听觉障碍儿童由于听力受损,常需要唇读来辅助获取语言信息。

认识听觉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有助于教师遵循规律指导他们的言语活动,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二)听觉障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特点1.情绪、情感特点心理学把人对于客观事物的体验称为情绪、情感,听觉障碍儿童情绪、情感特点表现为较易激动、更易焦虑。

由于需要并不能及时地被理解和满足,因此聋童易冲动。

进入学校后,一方面聋童学习语言,使其可以表达需要和其需要被理解;另一方面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和老师的教导帮助下,逐渐会抑制自己的冲动情绪。

高级的社会情感逐步发展与正常儿童一样,聋童的社会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也会逐渐发展起来。

社会情感是逐渐内化的过程,儿童阶段其社会情感的参照大多依靠其父母和老师。

我们经常会从儿童的口中听到,“我妈妈说:撒谎不是好孩子。

”“老师说: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等。

只是由于听觉障碍,聋童的在获取信息方面与正常儿童相比处于劣势,因此与正常儿童相比,聋童高级情感发展缓慢。

2.意志品质特点意志是人们自觉地调节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听觉障碍儿童的意志特点主要表现为自觉性低、果断性不强、坚定性和自控性不如普通学生。

低年级听觉障碍学生的行动往往需要依靠老师、家长的指导、暗示、督促、检查来完成,行为动机和目的不够稳定,对于长线任务常找借口中途退缩。

聋生往往不善于根据理智的思考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更多地受外因或情绪的影响,容易为情感所左右,遇事易冲动。

培养聋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要从长远考虑,开展目的、理想教育;在细节方面,加强意志行为锻炼,重视引导聋生意志的自我锻炼。

3.社会性发展特点听觉障碍儿童由于与人的沟通有障碍,导致他的伙伴范围狭窄,在选择玩伴时,聋生更愿意与聋人交往,进而社会常识贫乏。

因此在幼儿园或学校中,教师应当鼓励聋童参与到正常儿童的活动中,同时也要指导正常儿童如何接纳聋童,使聋童在克服自己胆怯和怕别人歧视的心理的同时,能得到更有利的交往环境的支持,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听觉障碍儿童的社会交往常只限于个别的同样是聋童的玩伴和家庭,因此社会交往欠缺,社会常识贫乏。

研究发现:父母是聋人的聋生其社会成熟度好于父母是听人的聋生。

三、听觉障碍儿童的听觉训练和语言教育(一)听觉训练的方法听觉训练是听觉障碍儿童口语训练的基础,能促使聋儿回归主流社会,还有助于聋儿的认知发展。

聋童的听觉训练方法如下:1.听觉察觉训练。

所谓听觉察觉,是指听觉系统对听刺激的感受能力,或称听感受性。

这种听觉能力是对不同性质和不同响度的声响刺激作出的一种反射性反应,并不与语言学习直接联系。

2.听觉注意训练。

所谓听觉注意是指聋童在建立了听觉察觉能力之后,能排除来自各方面的无关刺激的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在要听的内容上,激发和培养聋童聆听的兴趣和习惯。

3.听觉定位训练。

指在感知声音刺激后去寻找声源的测向定位能力。

着重培养聋童的听觉定位能力必须在听觉感知与听觉注意的基础上进行,并且应该尽量利用生活中的声音。

4.听觉识别训练。

听觉识别是在聋童已经熟悉声音的基础上,认识和识别各种声音所包含的意义和代表的事物。

5.听觉记忆训练。

聋童的听觉记忆需要反复、多次的刺激,使大脑的记忆编码得以强化。

6.听觉选择训练。

听是人的一种主动活动,它除了需要听觉器官参加外,还应包括大脑皮层的综合分析过程,在接受声音刺激后,需要注意对特定的声音指向和集中,有目的地选择某些声音。

听觉选择就是在两种以上的声音中,或者在环境噪声中选择性听取某种声音的能力,也就是指能够听取希望听到的某种声音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