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的主要成分
禹白附子与附子的区别
禹白附子与附子的区别
禹白附子和附子是两种不同的中药材,它们属于不同的科属,具有不同的性味和功效,因此在使用时应该加以区分。
禹白附子属于毛茛科植物,主要产于四川、湖北、陕西等地区。
它具有祛风除湿、解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疼痛、跌打损伤等症状。
禹白附子含有多种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肿瘤作用。
附子则属于乌头科植物,主要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
它具有温阳散寒、止痛活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阳虚寒凝引起的疼痛、关节不利等症状。
附子含有乌头碱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需要严格控制用量和炮制方法。
总之,禹白附子和附子虽然都是中药材,但它们的来源、性味、功效和应用都有所不同。
在使用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附子用法略述
附子用法略述
附子,又称附子实,是一种中药材,主要来源于植物毛茛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赤石脂附子或贵州附子。
附子的主要成分是毒性成分——赤石脂或贵附内含的赤石脂。
它具有麻醉镇痛的作用,并可用于治疗风湿骨痛、胃脘冷痛、呕吐泄泻等症状。
常用的附子制剂包括附子饮片、附子煎膏、附子粉末等。
附子的用法主要是外敷或内服,具体用法如下:
1.外敷:附子可用于外治风湿骨痛、软组织损伤等疾病。
处理方法为将附子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水或酒调成糊状,涂抹在患处,然后用布包扎固定。
外敷时应避免接触到伤口或黏膜。
2.内服:附子内服主要用于寒湿重症,如胃脘冷痛、呕吐泄泻等症状。
一般来说,附子的用量较小,需要经过炮制处理去毒后才能内服。
一般的用法是将附子研磨成细末,每次用量为1-1.5克,用热水冲服。
值得一提的是,附子的毒性较大,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必须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2.孕妇、儿童和体质虚弱者不宜使用。
3.使用后出现不适症状,如头晕、恶心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总的来说,附子在中药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使用时要注意合理用药,并遵循医生的建议,以确保安全有效。
同时,附子的毒性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可滥用或误用。
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建立
2 附子研究概况附子为亚门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侧根(子根)的加工品,其性大热、辛、甘,归心、肾,生品极毒。
中医认为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逐风通痹、温阳行水等功效。
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拘挛膝痛,不能行步[1]。
2.1 附子化学成分研究国内外学者对附子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附子的化学成分分为生物碱类物质、脂类物质和多糖类物质三大类。
其中生物碱类物质为其主要成分,包括脂溶性生物碱: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新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下乌头碱、海帕乌头碱hypaconitine),塔拉乌头胺(talatisamine),和乌胺(higeramine)棍掌碱氯化物(coryneine chloride)[2],异飞燕草碱(isodelphinine),苯甲酰中乌头碱(benzoyl mesaconitine),新乌宁碱(neoline),北乌头碱(beiwutine),多根乌头碱(karakoline),去氧乌头碱(deoxyaconitine),准葛尔乌头碱(songorine);水溶性生物碱:江油乌头碱(jiangyouaconitine),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itine)、尿嘧啶(Uracil)[3]、附子亭碱(fuzitine)、消旋去甲基衡州乌药碱(demethylcoclaurine)[4]、、附子宁碱(fuziline)、去甲猪毛菜碱(salsolinol)[5]等。
其中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为其主要成分,约占0.4%-0.8%,易溶于氯仿、苯、无水乙醇和乙醚,难溶于水,微溶于石油醚,既是附子的药效成分,又是毒性成分。
附子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附子药材名称:附子拼音名称:FUZI别名:天雄,黑附子,盐附子,淡附子,附片,白附片,黑顺片,卦片,熟附子,铁花(四川),五毒(河南)。
科属: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
产地:主要栽培于四川,销全国并出口。
湖北、湖南、陕西、云南等地亦有栽培。
性味:[性味、归经]辛、甘,大热。
有毒。
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
中成药:共有235种中成药使用附子:复方硫酸软骨素片复方硫酸软骨素片定喘膏附桂风湿膏阳和解凝膏特制狗皮膏止血复脉合剂醒脑再造胶囊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定风止痛胶囊等。
应用:1、用于亡阳证。
本品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治久病体虚,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大汗、大吐、大泻所致亡阳证,多与干姜、甘草同用,以回阳救逆,如四进汤。
治久病气虚欲脱,或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每配人参用,如参附汤。
2、用于虚寒性的阳痿宫冷,脘腹冷痛,泄泻,水肿等证。
本品辛甘温煦,有峻补元阳、益火消阴之效。
若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常与肉桂、山荣萸、熟地等同用,如右归丸。
治脾肾阳虚、寒湿内盛的脘腹冷痛,大便溏泻,常与党参、白术、干姜同用,如附子理中汤。
治脾肾阳虚的阴寒水肿,多与白术、茯苓、生姜同用。
治脾阳不足、寒湿内阻的阴黄证,可与茵陈、白术、干姜同用。
治阳虚感寒,可配麻黄、细辛同用。
3.用于寒痹证。
本品辛散温通,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
凡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者,每多用之,尤善治寒痹痛剧者,多与桂枝、白术、甘草同用。
配伍效用:1、附子配伍白芍:附子辛甘大热,入于气分,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脉,有温阳散寒、回阳救逆之功;白芍酸苦微寒,入于血分,性柔而主静,有养血柔肝、敛阴和营、缓急止痛之效。
附子得白芍,温阳散寒而不伤阴血;白芍得附子,养血和营而无寒凝之弊。
二者伍用,其温阳散寒、养阴和营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血虚寒凝之四肢麻木、关节疼痛;寒滞肝脉之胁痛;寒凝胞宫之痛经等症。
附子理中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理中的功效与作用附子,又叫附片,为马兜铃科植物附子的干燥块根茎,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味药材。
附子性温、辛、苦,归肾、心、脾、海底轮经。
附子味辛苦,性温,具有温阳散寒、祛风除湿、化痰止咳等功效。
附子的药效主要来自其中的毒性成分——游离的生物碱,如附子碱、新附子碱、附子伸等。
附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中,有着许多重要的功效和作用。
以下将对附子的功效与作用进行详细介绍。
1. 温阳散寒: 附子具有温补阳气、散寒止冷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寒是一种病理因素,可导致气血凝滞、阳气不足等病理变化。
附子可以通过温肾阳、散寒气的作用,改善气血运行,增强体内阳气的生成和运行,消除寒邪,达到温阳散寒的功效。
2. 祛风除湿:附子具有祛风除湿、散邪外感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风湿是一种致病的病理因素,可导致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病症。
附子可以通过祛风湿、活血止痛的作用,排除风湿湿邪,舒筋活络,达到祛风除湿的效果。
3. 化痰止咳:附子具有化痰止咳、平喘降气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痰湿是一种致病的病理因素,可导致咳嗽、气喘等病症。
附子可以通过温阳化痰、开窍醒神的作用,祛除痰湿,平喘止咳,达到化痰止咳的功效。
4. 养心安神: 附子具有养心安神、宁静安定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心是人体的主要脏腑之一,掌管神志,心神安定对于维护健康至关重要。
附子可以通过温煦心阳、宁心安神的作用,舒展心气,安定心神,达到养心安神的功效。
5. 拓扑透疹:附子具有拓扑透疹、溃疡生肌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湿疹、溃疡等皮肤病属于湿邪侵袭皮肤所致。
附子可以通过祛湿透疹、生肌收口的作用,排除湿邪,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达到拓扑透疹的效果。
总的来说,附子具备温阳散寒、祛风除湿、化痰止咳、养心安神、拓扑透疹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然而,附子属于毒性药材,用量需谨慎,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同时,附子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也需要加强对其生产、加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以确保其安全有效的应用。
温里药-附子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镇静作用:附子、肉桂、吴茱萸
局部麻醉作用 :附子、乌头、花椒
兴奋交感神经,使产热增加 :附子、肉桂、干姜
配 伍
外寒内侵,表寒未解—配辛温解表药(桂枝、紫苏、 防风) 寒凝气滞血瘀—配行气活血药(香附、木香、川芎) 寒湿内阻—配芳香化湿或温燥祛湿药(藿香、砂仁、 苍术、厚朴) 脾肾阳虚—配温补脾肾药(杜仲、续断、鹿茸) 气虚欲脱—配大补元气药(人参)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调节胃肠运动 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使肠管兴 奋,增强胃肠张力,促进蠕动,排出胃肠积气。 附子、丁香、小茴香等抑制小鼠的胃排空,吴茱 萸、干姜、肉桂能缓解胃肠痉挛性收缩 促进消化 干姜的芳香和辛辣成分能直接刺激口腔和胃黏膜 引起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胃液分泌增加,胃蛋白酶活 性和唾液淀粉酶活性增加,有助于提高食欲和促进消 化吸收。丁香、高良姜、草豆蔻可增加胃酸排出量, 提高胃蛋白酶活力。
盐附子
选择个大、均匀 的泥附子,洗净,浸 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 中过夜,再加食盐, 继续浸泡,每日取出 晒晾,并逐渐延长晒 晾时间,直至附子表 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 (盐霜)、体质变硬 为止,习称“盐附 子”。
黑附子(黑顺片)
取泥附子,按大小 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 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 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 水漂,纵切成厚0.5cm 的片,再用水浸漂,用 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 色,取出,蒸至出现油 面、光泽后,烘至半干, 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 称“黑顺片”。
里寒证常见症性
1)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 2)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 3)寒滞肝脉 ,少腹冷痛、寒疝作痛或厥阴头痛等 4)肾阳不足证(症见阳萎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 滑精遗尿等); 5)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 肢体浮肿等) 6)亡阳厥逆证(症见畏寒踡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 脉微欲绝等)
附子临床应用于治疗
附子临床应用于治疗附子,又名附子、砒霜、砒霜树,为罂粟科植物附子的根茎。
附子性热、味辛、微苦,归心、脾、肾经。
附子有暖中散寒、温经止痛、安胎平喘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寒痹、呕吐、泄泻、头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一、附子的化学成分附子含有多种生物碱成分,主要有附子碱、赤附子碱、砒霜碱、砒霜碱等。
此外,附子还含有多种挥发油、生物酮类等化学成分,这些成分赋予了附子其特殊的药理作用。
二、附子在中医临床应用1.治疗寒邪外袭引起的症状:附子具有暖中散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由于寒邪侵袭导致的肠胃寒痛、呕吐泄泻等症状。
2.治疗风寒湿痹:附子可温经散寒,对于风寒湿三邪所致的痹痛症状具有显著疗效,可用于关节疼痛、筋骨拘急等疾病的治疗。
3.治疗头痛偏头痛:附子具有温经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头痛、偏头痛等症状,尤其在经期头痛、阳虚头痛有良好效果。
4.治疗哮喘、心绞痛:附子可用于治疗肺胃气虚引起的哮喘、心绞痛等症状,具有安神止痛的功效。
三、应用注意事项1.用量宜小:附子属于剧毒药物,用量过大易引起中毒反应。
一般情况下,不宜单独使用附子,应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2.禁忌人群:孕妇、小儿、体质虚弱者忌用附子。
孕妇慎用附子,以免影响胎儿健康;小儿生理功能不健全,对附子的代谢能力较差,易引起中毒反应;体质虚弱者使用附子过量易出现中毒症状。
3.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在服用附子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胃肠道,影响药效。
四、附子在现代医学研究中的价值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附子具有抗肿瘤、抗心肌缺血、抗炎症、抗凝血等多种药理作用。
附子中所含生物碱类化合物对多种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
此外,附子中的一些成分还对心肌缺血、炎症性疾病、凝血功能异常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为现代医学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中医临床中,附子作为一种重要的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然而,在使用附子时应慎重对待,严格控制用量,遵医嘱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浅析附子的炮制方法及其药对减毒增效特点
浅析附子的炮制方法及其药对减毒增效特点摘要:附子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品”,具有抗击衰老、强心、抗炎、镇痛等功效。
但附子为有毒中药,对其临床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
本研究通过文献阅读,从附子的炮制方法和附子药对角度对附子减毒作用进行梳理,为其临床使用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附子;炮制方法;附子药对附子是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其主要产地有湖北、四川、陕西、湖南等地,如四川江油所产的川附子就是道地药材[1]。
附子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被称之为“乱世之良将,回阳救逆之第一品”,其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附子具有强心、抗衰老、抗休克、抗心律失常、抗炎、镇痛等功效[2-5]。
1.附子的有效成分及毒性成分附子成分中主要含有生物碱、黄酮、多糖、有机酸、有机碱、蛋白质、醇胺[1]。
其中生物碱是附子所有成分中最主要的有效成分[6]。
生物碱类既是其毒效成分,也是附子有效成分之一。
随着附子化成分学和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附子中的其他成分,尿嘧啶、多糖及微量元素也被证明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2,7]。
生物碱类特别是二萜类生物碱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二萜类生物碱可分为单酯型、双酯型、醇胺型生物碱三种。
这三者中毒性最大的是双酯型生物碱,因此临床中常以双酯型生物碱作为毒性评价的重要指标[1]。
2.附子不同炮制方法对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附子中含有的乌头类生物碱,既是其有效成分,也是其毒性成分。
为了保证附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附子一般需要经过炮制后才能使用。
附子的炮制历史悠久,早在汉代时期就有记载。
东汉《伤寒论》中就记载有“去皮”的净制方法,发展到宋代开始有“去须根”的制法[8-9]。
历代医药专著中有炮、炒、煨、蒸、煮等炮制方法[10]。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附子的炮制都是为了减少其毒性,并增加其疗效。
生附子经过炮制和加热煎煮后,其剧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则会转化为毒性较小的单酯型,可以实现减毒作用。
生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生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生白附子,又称为炮白附子,是附子的一种制备方法。
附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主要成分为皂甙类化合物,具有很多药理作用。
生白附子能够保留附子的活性成分,增强其药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一、活血祛瘀附子为活血祛瘀的药物,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病等。
生白附子作为一种常用的活血祛瘀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心脑血管负担、舒展血管、解除血液淤积等方式发挥其作用。
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例,生白附子可以通过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液流动等方式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
此外,生白附子还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凝结、增加血管壁弹性等方式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对于风湿病患者,生白附子能够舒筋活络、散寒祛湿、化瘀止痛等,改善疼痛、肿胀等症状。
此外,生白附子还可以减轻关节炎、骨质增生等慢性疾病的痛苦。
二、温肾助阳附子具有温肾助阳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肾阳虚导致的阳痿、遗精、不育等疾病。
生白附子作为活血祛瘀的药物,同时又具有温肾助阳的功效,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生白附子主要通过温补肾阳、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精力等方式来治疗肾阳虚。
生白附子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刺激性腺激素的分泌,提高睾丸功能,增强性欲和性功能。
三、消肿止痛生白附子还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肿痛、瘀痛等疾病。
生白附子中的活性成分能够舒筋活络、化瘀消肿、止痛定痛等。
生白附子能够通过活血化瘀、舒张血管、促进组织新生等方式,缓解炎症、消肿止痛。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风湿病、关节炎等,生白附子还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疼痛、肿胀等症状。
四、祛寒散寒附子具有祛寒散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寒湿所致的疾病,如寒性疼痛、腹痛等。
生白附子作为一种活血祛瘀药物,同时又具有祛寒散寒的功效,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生白附子主要通过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等方式来治疗寒性疾病。
生白附子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刺激血液循环,提高温度,缓解寒湿引起的疼痛、不适等症状。
附子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附子的功能主治是什么一、附子概述附子,又称为乌头、巴乌、续命,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天南星科附子属。
附子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临床应用。
附子主要产于我国的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其中湖北宜昌的附子品质最好。
附子的药用部分为根茎。
二、附子的功能主治附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对多种疾病有治疗效果。
下面介绍附子的功能主治及其相应的临床应用。
1.温阳补肾: 附子有温补肾阳的功效,对于肾阳不足引起的阳痿、遗精、尿频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祛寒散寒: 附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对于寒邪侵犯引起的寒痹、寒疝、中寒等病症有一定疗效。
3.祛风除湿: 附子有温通经脉、祛风除湿的效果,适用于风湿湿痹、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4.镇痛止痛: 附子能够发散寒邪、活血止痛,对于风寒痹痛、痛经、腹痛等症状有显著的镇痛止痛效果。
5.抗炎杀菌: 附子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作用,对于肺炎、肠炎、尿路感染等病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6.抗肿瘤: 附子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可用于辅助治疗某些癌症。
7.保护心脑血管: 附子对心脑血管有促进血流、扩张血管等作用,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三、附子的用法用量附子的用法主要是煎服或制成丸剂、煎剂、煎膏、散剂等。
由于附子具有剧毒成分,应严格按照药师的建议用药。
一般情况下,成人的用量为0.3~1克,一日1次或分2次服用;儿童用量需减半。
使用附子时,需注意禁忌症,尤其是孕妇、婴幼儿及体弱者应避免使用。
四、附子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1.副作用: 长期或大剂量使用附子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晕、面红等中毒症状。
2.禁忌症: 孕妇、哺乳期妇女、幼儿、高血压患者、肾功能衰竭患者、心律不齐患者等禁用;服用附子时应避免同时服用茶、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料或食物,避免加重中毒风险。
3.过敏反应: 部分人群可能出现对附子过敏反应,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治疗。
五、总结附子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简述附子的现代药理作用
简述附子的现代药理作用附子,又称制附子、地附子,是中药中常用的一味药材。
它是毒性很强的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中部地区,如湖南、湖北等省份。
附子入药的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
附子可用于中医药治疗不同的疾病,其治疗效果得到了现代药理研究的验证。
下面将分别介绍附子的现代药理作用。
首先,附子具有镇痛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附子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类活性成分,如吴茱萸碱、强降压碱等。
这些生物碱能够通过影响神经传递和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减少疼痛的感知和传导。
实验证明,附子提取物能够显著缓解小鼠行为性疼痛反应,对于神经性疼痛、胃痛等疾病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其次,附子具有抗炎作用。
炎症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特点,附子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
研究发现,附子中的生物碱成分能够抑制白细胞的增殖和介导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炎症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实验证实,附子能够减轻关节炎、痢疾等炎症相关疾病的症状,并降低炎症相关指标的水平。
此外,附子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附子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实验证实,附子提取物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系的增殖,如乳腺癌、大肠癌、肺癌等。
临床研究也发现,附子联合化疗能够提高化疗的疗效,减少副作用,对于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另外,附子还具有补心脾、驱虫和祛寒作用。
附子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脾胃功能,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脾胃寒凝等症状具有改善作用。
此外,附子还可以杀灭肠道寄生虫,如蛔虫、钩虫等,从而发挥驱虫作用。
同时,附子有暖阳的作用,能够温中散寒,适用于寒痹、寒证等寒凉类型的疾病。
综上所述,附子作为中药的一味药材,具有多种现代药理作用。
它可以用于镇痛、抗炎、抗肿瘤等多个方面的治疗,并且具有补心脾、驱虫和祛寒作用。
虽然附子具有一定的毒性,但正确使用和合理剂量下,可以发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1. 林漳贤, 黄彦华, 程文宏, 等. 细菌多糖对附子中生物碱的溶提值的影响[J]. 海峡药学, 2020, 32(4): 173-175.2. 童伍耀, 张道荣. 生物活性类生物碱的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J]. 硅酸盐通报, 2002, 21(6): 1163-1167.3. 汪磊, 杨建秋, 邹一凡. 中医药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及临床应用[J]. 日用化学工业, 2019, 39(9): 191-193.4. 李树钧, 张睿. 附子提取物功能组成的考察[J]. 黑龙江医药, 2019, 42(2): 212-215.5. 伍炽宇, 梁捷建, 张船和. 消化系统疾病及临床附子功效中药的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药, 2019, 35(4): 286-290.。
中药材附子的功效主治
中药材附子的功效主治附子: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毒。
归心、肾、脾经。
功效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主要成分附子除主要含淀粉、脂肪、蛋白、糖类、树脂杂质等一般成分外,主要的活性成分是生物碱、脂类、多糖和强心物质等,生物碱同时也是其毒性成分。
1. 乌头类生物碱在乌头属植物的化学研究上,朱任宏等首先开展了国产乌头属植物紫乌头的化学研究,陈泗英(1978)首先对我国二萜生物碱结构开展研究,这之后不断有新的研究报道。
二萜生物碱是乌头属植物主要生理活性成分及毒性成分,可分为C19和C20两大类。
C20型又可分为阿替生(atisine)型和维特钦(veatchine)型,这类生物碱含氧取代少,毒性较小;C19型又可分为牛扁碱(lycoctonine)型、乌头碱(aconitine)型和内酯(lactone)型,常为多含氧取代,或有1~2个酯基,其中乌头碱型双酯碱一般毒性很大,为该属植物中的主要毒性成分。
乌头类生物碱种类众多,包括双酯型生物碱、单酯型生物碱、胺醇型生物碱和其他类生物碱等,不同生物碱类型的生源途径不同,主要生物碱如下: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塔拉乌头胺(talatisamine),和乌胺(higeramine)即是消旋去甲基衡州乌药碱(demethylcoclaurine),棍掌碱氯化物(coryneine chloride),异飞燕草碱(isodelphinine),苯甲酰中乌头碱(benzoyl mesaconitine),新乌宁碱(neoline),附子宁碱(fuziline),北乌头碱(beiwutine),多根乌头碱(karakoline),去氧乌头碱(deoxyaconitine),附子亭碱(fuzitine),准葛尔乌头碱(songorine)尿嘧啶(uracil),江油乌头碱(jiangyouaconitine),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itine),去甲猪毛菜碱(salsolinol) 陈燕等从陕西所产秋季采集的川乌苯提取再由氧化铝层析分得二种新生物碱为川乌碱甲,熔点111℃;川乌碱乙,熔点185℃。
(整理)中药材品种数据系列之:附子.
中药材品种数据系列之:附子概述别名:乌头、堇、茛、独白草、鸳鸯菊、鹅儿花、铁花、五毒、乌喙、奚毒、即子、鸡毒、毒公、耿子、川乌头。
附子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又名卡氏乌头)茎基粗短匍匐茎上所长出的侧生块根。
乌头的母根叫乌头,为镇痉剂,治风痹,风湿神经痛。
侧根(子根)入药,叫附子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有回阳、逐冷、祛风湿的作用。
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陶弘景谓:“乌头与附子同根”。
李时珍谓:“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
”现代文献记载附子仍是由主根上的侧根膨大而成。
附子的药用历史悠久,从古代到现代,将附子列为组方的很多,其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伤寒论》中的很多方剂含附子,以后历代本草书中大多有附子的记载,在《中国药典》及卫生部标准第1~19册中,含有乌头类的中成药制剂(扣除重复品种)共约400种,所占比重很大。
由于附子具有众多的药效,一直以来受到关注,需求量较大。
附子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成分,其中乌头碱(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和中乌头碱(mesaconitine)等为主要成分,具有抗炎、镇痛、强心、抗心律失常、降血糖、抗癌、毒性以及对心血管系统和对神经系统作用等主要药理作用,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的功效。
乌头适应性强,对气候要求不严,具有耐寒与耐阴湿的特点,主产四川地区,如江油、平武、绵阳、安县、布拖和陕西地区,如城固、鄂县、勉县、南郑、汉中,产量占全国总产的90%以上,是国家确定的附子商品生产基地,产品销全国和出口;湖北、湖南、贵州、重庆、云南也有栽培。
附子的全国道地性药材最大适宜产地是四川江油,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
附子除药用外,其双酯类生物碱剧毒特性还有其他用途。
在《神农本草经》就有“名射阙,杀禽兽”的用法,民间常用来制造箭毒以猎射。
有毒中药现代药理研究之附子
附子[基原]本品为毛其科乌头屑植物乌头Af。
nj6Mmf“rMifAd?jj Debn的子根加工品。
[化学成分]含多种生物碱,总含量为o.32%,主要为海帕乌头碱(次乌头碱,hypa凹n心ne,C::H d sol。
N)约0.048%、乌头碱(aconNne,CM HM0ll N)0.01%、新乌头碱(meeacont —tine,CMHM01,H)0.006%,其次有塔拉地萨敏(tal饥t2amine,C:d H:,OsN)、川乌头碱甲(chuanwu base,C2:HMO。
N)、J1[乌头碱乙(chuanwu b69e B.CMHM0‘N)、尼奥灵(neo —1ine)、宋果灵(son80rine)、附子灵(fuz山ne)、北乌碱(beiw山tne)、单乙酰塔拉胺(mono—acctytalatisamtne)、乌头生布碱A、B(senbusine A,B)、去甲猪毛菜碱(sals01inot)、棍掌碱(cogyneine)、借碱(18narine)、禾布碱(hokbusiMe)A,D、杰沙乌头碱(jesaconitiRe)、苯甲酰乌头原碱(ben加1aconine)、苯甲酰乌头原碱(benz。
ylme:acon5ne)、苯甲酰下乌头碱(ben301hypaconine)[1d。
从日本产附于中分离出消旋去甲乌药碱(d1—demethylcoclaMrtne,N8enamine)和棍*碱(c。
rynetne),前者为水涪性强心有效成分,后者早期呈明显升压作用。
所含去甲猪毛菜碱也为水镕性强心成分。
四川江油一带产附子生物碱含量一船在I.1%一1.3%,而自四川江彰移栽于南京的附子中含总生物碱约o.77%,主要为新乌头碱(mesaconitine)约o.4%,另有海帕乌头碱,微量的川乌头碱甲及乌头碱,从附子中还分离到4种鸟头聚糖A、B、C、D(acon地n A,B,CPD).水涪性成分尿喀咬,以及消旋去甲乌药碱(ht6enamLne)。
论述附子回阳救逆的药理学基础
论述附子回阳救逆的药理学基础一、引言附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
其主要成分为毒性较大的次碱类生物碱,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
本文将从药理学角度探讨附子回阳救逆的药理学基础。
二、附子的化学成分1. 次碱类生物碱附子中含有多种次碱类生物碱,如乌头碱、士的宁、蟾酥等。
这些生物碱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和心肌毒性,能够抑制神经系统和心肌细胞功能。
2. 活性成分除了次碱类生物碱外,附子中还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挥发油、三萜皂苷等。
这些活性成分对于附子的药理作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药理作用1. 回阳救逆附子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主要是由于其次碱类生物碱对于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具有兴奋作用。
在体内进入血液循环后能够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增加心脏收缩力和心率,提高血压。
同时还能够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
2. 抗炎作用附子中的挥发油和三萜皂苷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这些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并且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3. 抗肿瘤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附子中含有多种次碱类生物碱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这些生物碱能够干扰癌细胞的代谢过程,阻止其生长和分裂,并且能够诱导癌细胞凋亡。
四、使用注意事项1. 注意剂量由于附子中含有毒性较大的次碱类生物碱,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剂量。
一般情况下建议不要超过3克。
2. 使用方法附子可以口服或者外敷使用。
口服时需要将其加工制成丸剂或者汤剂,以减少毒性。
外敷时需要将其制成药膏或者敷料,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3. 禁忌症附子具有强烈的毒性,因此在以下情况下不宜使用:(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2)患有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3)患有肝脏和肾脏功能障碍的患者;(4)对附子过敏的人。
五、结论附子作为一种常用中药,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
其主要成分为次碱类生物碱,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和心肌毒性。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并且应该避免在禁忌症情况下使用。
白芍附子最佳配伍比例
白芍附子最佳配伍比例1. 引言中药配伍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配伍能够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提高治疗效果。
白芍和附子是中医常用的两味药材,它们在中药配伍中的搭配比例对于药效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白芍和附子的最佳配伍比例,希望能为中医药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2. 白芍和附子的药理特点2.1 白芍白芍,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属于毛茛科植物,为中药材中的常用药物之一。
白芍具有活血化瘀、止痛安神、调经养颜等作用。
白芍主要成分包括芍药苷、白芍苷、黄芍苷等。
2.2 附子附子,学名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为毛茛科植物,是一种有毒的中药材。
附子具有温阳散寒、祛风除湿、镇痛止痒等作用。
附子主要成分包括丙型毒蛋白、烷基类生物碱等。
3. 白芍和附子的配伍原则在中药配伍中,白芍和附子是常用的搭配组合。
它们的配伍原则主要包括:3.1 互补作用白芍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而附子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两者配伍能够相互补充,发挥更好的药效。
3.2 辩证施治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白芍和附子的配伍比例也会有所变化。
在辩证施治中,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等特点,选择合适的配伍比例。
3.3 安全性考虑由于附子具有毒性,配伍时需要注意控制用量,避免毒副作用的发生。
合理的配伍比例可以降低毒副作用的风险。
4. 白芍和附子的最佳配伍比例白芍和附子的最佳配伍比例是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得出的。
根据研究,白芍和附子的最佳配伍比例为10:1。
这个比例是在综合考虑药物的药理特点、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的基础上确定的。
在这个比例下,白芍和附子能够发挥最佳的药效,同时又能够控制附子的毒副作用。
5. 白芍和附子的临床应用白芍和附子的配伍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
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可以灵活调整配伍比例,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5.1 血瘀证白芍和附子的配伍在治疗血瘀证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15版国家药典制附子用量 -回复
15版国家药典制附子用量-回复题目:国家药典制附子用量探析导言:国家药典是我国药品管理的重要法规依据,对于药品的规格、质量要求、制备方法、用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其中,15版国家药典对于附子的用量给出了具体规定。
本文将针对15版国家药典中关于附子用量的规定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背后的科学依据和临床应用。
一、15版国家药典附子用量的规定根据国家药典中的规定,附子的用量应为10-30g。
具体用量的选择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患者的体质、病情等综合因素加以考虑。
尤其是在应用于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由专业医生进行精确的剂量调控。
二、背后的科学依据1. 药理学研究:附子中的有效成分如热毒素、生物碱等具有剧烈的药理作用,通过刺激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调节机体功能。
用量的选择应考虑到其副作用和中毒风险。
2. 临床研究:过去的临床研究表明,适量应用附子可以治疗风寒湿痹、体虚阳痿等病症。
而高用量或长期使用附子可能引起中毒反应,如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
用量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合理调整。
三、临床应用的准则1. 个体化用药:考虑到每个患者的体质差异、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因素,应根据个体化需求确定附子的用量。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使用专业的医学知识和经验进行剂量的控制。
2. 逐渐加量:基于药物的毒性和个体差异,应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量,以观察患者的耐受性和疗效,并及时调整剂量。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和中毒风险。
3. 监测和评估:在应用附子的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命体征。
定期进行体检、测量心电图等监测手段,以及评估疗效和安全性。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应及时停止药物使用,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结论:15版国家药典对于附子用量的规定为10-30g,但具体用量的选择需要结合药理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进行合理调整。
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个体化用药、逐渐加量和监测评估的原则,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子的主要成分
附子,又称为乌头、乌头子,是中药中常用的一种药材。
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附子的主要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一、附子的化学成分
1.生物碱
附子中的生物碱主要有乌头碱、乌头酰乙酸、乌头酰丙酸、乌头酰异丁酸、乌头酰己酸、乌头酰辛酸等。
其中,乌头碱是附子的主要生物碱成分,占到了总生物碱的60%以上。
2.脂肪酸
附子中的脂肪酸主要有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麻酸等。
3.萜类化合物
附子中的萜类化合物主要有β-谷甾醇、β-胡萝卜素、麦角甾醇、三萜醇等。
4.其他成分
附子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挥发油等成分。
二、附子的药理作用
1.镇痛作用
附子中的乌头碱是一种镇痛剂,能够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减轻疼痛。
此外,附子中的其他生物碱和萜类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2.神经系统作用
附子中的生物碱能够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具有镇静、抗惊厥、抗痉挛、降低体温等作用。
此外,附子中的β-谷甾醇和β-胡萝卜素等成分也具有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
3.心血管系统作用
附子中的生物碱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对心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此外,附子中的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等成分也能够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4.抗炎作用
附子中的生物碱和萜类化合物等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5.抗肿瘤作用
附子中的生物碱和萜类化合物等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和扩散,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三、注意事项
1.附子是一种有毒的中药材,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附子的剂量应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过量使用会导致中毒。
3.附子的使用应该注意剂型和煎煮方法,以免损失药效或引起中毒。
总之,附子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中药材,其主要成分包括生物碱、脂肪酸、萜类化合物等。
但是,由于其有毒性,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引起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