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心理活动,都有生理基础!
基础心理学(深圳大学)习题
![基础心理学(深圳大学)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480dd9b04a1b0717fd5ddd7.png)
02心理与脑1、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________。
A 精神活动;B 反射活动;C 意识活动;D 技能活动。
2、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来,是下列________反射。
A 无条件反射;B 第一信号的反射;C 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D 本能的反射。
3、下列________属条件反射。
A 眨眼反射;B 吸吮反射;C 膝跳反射;D 信号反射。
4、一个原本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多次重复后,该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该反射被称为________。
A 操作性条件反射;B 无条件反射C 经典性条件反射;D 第一信号系统5、下列哪个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________?A 见风流泪;B 谈梅生津;C 望梅止渴;D 吃梅生津。
6、食物直接刺激口腔引起唾液分泌,这种现象是________。
A 无条件反射;B 经典性条件反射;C 操作性条件反射;D 反射。
7、一名学生穿着红色衣服参加考试,得了高分,以后他总是穿着红衣服去考试。
这一心理现象是________。
A.脊髓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无条件反射D.经典性条件反射8、大脑皮层部位由于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抑制过程是________。
A 正诱导;B 负诱导;C 扩散与集中;D 相互诱导。
9、小孩临睡前兴奋的“闹觉”,这是________所致。
A 扩散;B 集中;C 正诱导;D 负诱导。
10、“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属于________现象。
A 扩散;B 集中;C 正诱导;D 负诱导。
11、以下各项中的________项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
A 脑干;B 小脑;C 脊髓;D 自主神经。
1.大脑皮层主要分为__________、顶叶、额叶和枕叶四个区。
2.人的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_____________两部分构成的;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___________。
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ef65772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e.png)
研究内容
生理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它除用人为研究对象外还用各种实验动物为对象,研究心理 行为活动的生理学机制。随着心理科学、生物学、神经科学和新技术的发展,生理心理学超越了传统生理心理学 的视野和方法,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自身多学科交叉的发展特点和趋势。科学家们延伸了这个领域,给这个领域 起了很多名称,如生物心理学(Biopsychology),行为神经科学(BehavioralNeuroscience),行为脑科学 (BehavioralandBrainSciences)等,这些名称也都反映出揭示行为的脑机制的基本目标。这一学科的发展促进 了将行为水平的研究方法渗透到神经生物学微观领域,同时将神经生物学研究方法渗透到心理学领域。从多学科、 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对心理行为现象展开研究。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期,各类心理疾病(如抑郁症、自杀、 社会适应障碍、行为问题)和心身疾病(如冠心病、癌症)的发病率持续升高,已成为21世纪中国最令人的心理卫 生课题。我国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也正密切地心身健康领域的基础研究。与此相配合,该专辑收录了19篇文章,内 容涉及应激、精神疾病、抑郁、成瘾、认知神经科学、和学习记忆等多学交叉性研究,从不同侧面概述了国内外 生理心理学研究进展。
20世纪初,英国生物学家C.S.谢灵顿开始研究感觉心理学,发表了颜色视觉、闪光视觉以及触觉和肌肉动觉 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内感受器、外感受器和本体感受器等术语;他阐述了神经元、突触和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的 概念,并且研究了脊髓的反射机制。他强调人类意识的独特性质,认为不能将心理简化为脑功能,因此他的心理 学被认为是二元论的。差不多与谢灵顿同时代,但观点相反的是苏联的生理学家И.Π.巴甫洛夫;他认为动物有 两种类型的反射活动:①无条件反射,等同于物种的本能行为;②条件反射,即学习的行为。两者都属于第一信号 系统。
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
![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472eb4f49e31433239689367.png)
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昨天在区进修学校听了邹局长的课。
阐述了自己的精彩观点,使我对新形势下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教师法》第八条第一项规定:教师要“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下一代的神圣使命,一言一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当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经法律确认,即具有法律规范的意义。
下面就新时期教师应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谈谈我的一些拙见,请大家不吝赐教。
重视师德修养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
“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俯首甘为孺子牛”“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这正是对教师优秀道德品质的真实写照。
人们把教师喻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喻为吐尽最后一根丝的春蚕,也正说明教师道德的高尚。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从我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广大教师更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优秀教师的高尚道德品质,并不断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全方位地磨砺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
所谓师德,就是从事教育这个职业的人们,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具体体现。
人民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应具有高尚的师德,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强调崇尚教师的师德对“科教兴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
爱岗敬业是师德的核心,是精神。
教师首先要确立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理想,坚定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要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忠于职责、关心学生、乐于奉献、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具备为科学事业、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不计名利、不计个人得失,宁肯牺牲自己。
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视教师为自己的楷模,视教师为自己道德的领路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这种角色期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换的,而是客观存在的实事。
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学基础
![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00de8e7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8.png)
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学基础引言情绪和情感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喜悦、悲伤、愤怒还是惊恐,情绪和情感对我们的思维、行为和身体状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情绪和情感的生理学基础,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情绪和情感的产生机制。
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情绪是指个体对特定刺激产生的主观感受和生理反应,包括但不限于喜悦、悲伤、愤怒、害怕等。
情感则是情绪的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包括对他人、事物、环境的喜好、厌恶或冷漠等态度和情绪体验。
二、神经生理学基础1. 大脑结构情绪和情感的产生与人脑的结构密切相关。
大脑中的杏仁核和垂体扁桃体是情绪调控的核心区域,它们可以感知和处理来自内外部的刺激,进而激活其他大脑区域。
2. 神经递质情绪和情感的产生与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
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在大脑中起到调节情绪的重要作用。
它们的不同水平和分布可以导致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三、情绪和情感的生理反应情绪和情感的产生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包括但不限于心率的改变、血压的升高、呼吸加快等。
这些生理反应是身体为了应对外界刺激而做出的自动调节。
1.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两个主要部分。
情绪和情感的变化会促使这两个部分的活动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进而影响整个机体的状态。
2.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内分泌系统中的激素也参与了情绪和情感的调节过程。
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激素的释放会在情绪激动时出现变化,进而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
四、情绪和情感的影响情绪和情感对人类行为和心理状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 认知功能情绪和情感可以改变注意力、记忆和思维的方式,影响个体对信息的处理和判断能力。
2. 行为表现不同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不同的行为表现,如愤怒可能促使人产生攻击行为,而喜悦则可能促使人表现出友好和合作。
3. 生理健康情绪和情感与生理健康密切相关。
长期的负面情绪和情感会增加心脏病、抑郁症等疾病的风险,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则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身体健康。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生理学心理学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生理学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e873845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0.png)
释放或突触后膜对递质的反应,从而影响心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03
受体与信号转导
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与特定信号分子结合的蛋白质,通过信号转
导机制将胞外信号转化为胞内效应,进而引起细胞生理反应和心理现象
的产生。
03 感知觉过程生理机制
视觉感知过程及视皮层功能区域划分
视觉感知过程
光线通过眼球的折射系统投射到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 胞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视觉中枢进行处理和解析。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生理学心理学
目 录
• 生理学心理学概述 • 神经系统与心理现象 • 感知觉过程生理机制 • 记忆、学习和认知功能生理基础 • 情绪、动机和意志行为生理基础 • 睡眠、觉醒和生物钟调节机制
01 生理学心理学概述
生理学心理学定义与特点
定义
生理学心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特别 是人类生理机制与心理活动之间 关系的一门科学。
生理学心理学与相关领域关系
与神经科学的关系
神经科学是生理学心理学的重要基础,提供了对神经系统 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理解,促进了生理学心理学的发展。
与心理学的关系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科学,生理学心理学是心 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关注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
与生物医学的关系
生物医学是研究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科学,生理学心理学 借鉴了生物医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影像学、生物化学 等,以揭示心理与生理的相互关系。
智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1 2 3
智力发展
受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决定 了个体智力的上限,而环境因素则决定了个体智 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智力发展的生理基础
大脑的发育和神经元的可塑性变化是智力发展的 生理基础,包括大脑皮层的发育、突触的形成和 修剪等过程。
关于大脑机制的心理生理学阐释
![关于大脑机制的心理生理学阐释](https://img.taocdn.com/s3/m/d7183d1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c.png)
关于大脑机制的心理生理学阐释人类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心理活动是人脑的精神活动。
心理生理学观点强调,心理的实质即是脑的机能。
人类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大脑皮层。
每一心理现象的实质都是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的。
不管你是在学习,记忆,在思维,还是在模仿,都是在由生物学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些生物进程也是毫无疑问可以人为调整的。
关于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包被大脑半球沟和回外层的灰质,是调节机体机能的最高部位。
哺乳动物出现了高度发达的大脑皮层,并随着神经系统的进化而进化。
新发展起来的大脑皮层在调节机能上起着主要作用;而皮层下各级脑部及脊髓虽也有发展,但在机能上已从属于大脑皮层。
高等动物一旦失去大脑皮层,就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
人类的大脑皮层更产生了新的飞跃,有了抽象思维的能力,成为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
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约有140亿个,面积约2200平方厘米,主要含有锥体形细胞、梭形细胞和星形细胞(颗粒细胞)及神经纤维。
按细胞与纤维排列情况可分为多层,自皮层表面到髓质大致分为六层。
皮层的神经元之间联系十分广泛和复杂,在皮层的不同部位,各层的厚薄、各种神经细胞的分布和纤维的疏密都有差异。
根据皮层的不同特点和功能,可将皮层分为若干区。
机体的各种功能在皮层具有定位关系,如运动区、感觉区等。
但这仅是相对的,这些中枢也分散有类似的功能。
如中央前回(四区)主要管理全身骨胳肌运动,称运动区,但中央前回也接受部分的感觉冲动。
中央后回主管全身体躯感觉,但刺激该区也可产生少量运动。
皮层除一些特定功能的中枢外,人类皮层大部分区域称联合区。
临床实验证明,某一中枢的损伤,并不使人永久性完全丧失该中枢所管理的功能,经过适当的治疗和功能锻炼,常可由其他区域的代偿而使该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当动物萎靡不振,昏昏欲睡时,它们的大脑是否也处于混沌状态?以色列研究人员在研究了猫的大脑活动后提出,动物即使是闭着眼睛打盹,其大脑也许仍会下意识地产生视觉图像。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相关知识总结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相关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d77634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8.png)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知情意)。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无脊椎动物:感觉;脊椎动物:知觉;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人类:思维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科学事实,充分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盖伦:在西方首次提出“气质”这个概念人性善恶的问题上,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世硕主张人性有善有恶,告子主张人性无善无恶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学派纷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方向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自我实现信息的输入、编码、转 换、储存和提取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神经系统有两大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细胞体——信息整合树 突——接收作用 轴 突——传递作用 神经元及其功能:外周神经系统 功能上分为: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如出汗、心跳、消化和血液循环。
根据自主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副交感神经: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地状态脑干,包括延脑(又叫延髓)、桥脑和中脑三个部分。
脑干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脑干网状结构,其神经纤维弥散性的投射,调节着脑结构的兴奋水平,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
间脑丘脑:除嗅觉器官以外,其他感觉器官来的神经元都要在丘脑换一个神经元,才能到达大脑。
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
下丘脑:是自主神经系统在大脑皮层下重要的神经中枢,它调节着内脏系统的活动。
心理的生理基础
![心理的生理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a98715b0daef5ef7ba0d3c92.png)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第一节神经系统一、神经元1.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人的一切活动,都要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
2.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一个典型的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3.轴突通常又称为神经纤维。
4.神经元根据其功能特性,可以分为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
5.突触——两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是控制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
不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突触进行的。
6.神经细胞的膜有一定的通透性,在一般情况下,它不让正离子进入,也不让负离子出去,保持膜内外的电位差,叫做极化状态。
二、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1.人的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2.人脑包括延脑、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
通常把前三部分合称为脑干。
网状结构在脑干中占很大比例,它由灰质和白质相混杂而成。
3.间脑被称为在脑的中间,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4.人的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能力。
5.人的大脑的两个半球表面覆盖着面积很大的灰质,称为大脑皮层。
6.大脑中枢——人的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最大结构,大脑皮层是脑的最高级部位,是心理活动的最重要器官。
大脑半球表面有三条重要的沟裂:外侧裂、中央沟、顶枕裂,这三条沟裂将大脑皮层划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大区。
7.听觉中枢——位于颞叶。
视觉中枢位于枕叶。
第二节反射和反射弧1.反射和反射弧——反射是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最基本的方式。
2.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一般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
3.反射有同时进行的两条渠道:反射弧的特殊通路和非特殊通路。
非特殊通路是通过脑干网状结构来实现的。
健康从心开始绽放生命之美含义
![健康从心开始绽放生命之美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4210bd2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00.png)
健康从心开始绽放生命之美含义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怎样才能拥有真正的健康?过去人们理解的健康就是身体没有缺陷、没有疾病,主要是从生理角度来看的。
而现代人对健康的理解不仅包括生理健康,而且还包括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其核心是强调心身一体的健康观。
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不容忽视,但心理健康总是被很多人忽视。
健康从心开始。
从人的机体功能来说,身体中没有哪一种器官能像心脏那么重要了。
只要它还在跳动,它就将含氧的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处,成为你整个生活中一种持续存在的有节律的伴奏。
然而,也正是因为它的默默无闻,人们常常忽视对心脏的维护,从而导致心脏的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巨大杀手。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约60%以上的现代疾病,都与心血管系统的病变有关。
一旦心脏出现“休息”或者“罢工”情况,那也就昭示着人的生命随时将会就此终止。
心灵健康,才是真健康。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60%~80%的现代疾病,都是由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各种压力、烦恼等心灵问题造成的。
虽然药物能够缓解人们身体上的病症,滋补品能够提高人们生理的抵抗力,但它们都无法从根本上摆脱疾病对人们的困扰和侵袭。
从现代保健观念来讲,要想拥有真正的健康,我们必须具有身心合一的健康观,即不仅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灵,通过调养心灵的健康,来造就身体的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的新定义里明确界定为:躯体没有不适,心理精神完善健全,社会适应良好。
其实这三要素中心理健康的成分占据了绝对主要的位置。
因为一旦出现心理问题,轻则使人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重则可诱发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还大大降低人体免疫力,招致癌症等恶性疾病出现;而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否良好,关键也在于人本身心理健康的水准,只有那些心胸开阔、心态平和的人才能够真正实现与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共荣共生。
著名的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多次指出,心理健康了一切都健康,心理不健康一切都没有,无论是应对疾病的挑战,还是缓解亚健康趋势,保持良好的心态,维护心理健康才是最好的对策。
04462设计心理学资料
![04462设计心理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ae999ec844769eae109ed1e.png)
一、概念和研究现状【设计⼼理学】它是设计艺术学与⼼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既是应⽤⼼理学的分⽀,也是艺术设计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研究艺术设计领域中设计主体和设计⽬标主体(⽤户或消费者)的⼼理现象,以及⼼理现象的相关因素的学科。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个体⼼理⾏为的四⼤因素】(1)第⼀部分是基础部分,包括⽣理基础和环境基础,其中⽣理基础是主体⼀切⼼理活动和⾏为的内在物质条件,环境基础是⼼理活动和⾏为产⽣的外在物质条件。
(2)第⼆部分是动⼒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念等,这是⼈的⼼理活动和相应⾏为的驱动机制。
(3)第三部分是个性⼼理,包括⼈格和能⼒等;它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因素,并使个体的⼼理、⾏为存在独特性和稳定性。
(4)第四部分是⼼理过程,普通⼼理学将其分成知、情、意三个部分。
综上,⼼理活动发⽣的过程,是主体认知内、外环境的刺激或信息,在动⼒系统的驱使下,受个性⼼理的影响⽽产⽣相应⼼理活动和⾏为的全过程。
三、历史和相关学科(①审美心理学、②应用心理学、③经验知识)【⼼理美学】也称“美学⼼理学”、“审美⼼理学”,它是以⼼理学的研究⽅法研究审美、创造美的⼼理过程、个性⼼理及其规律的美学分⽀学科。
【实验⼼理美学】德国⼼理学家费希纳。
通过实验法、观察法和内省法研究形式与审美之间的关系。
【移情说】最早由德国费肖尔夫⼦提出,代表⼈物是德国⼼理学家⽴普斯。
把⾃⼰的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去,将⾃⾝的情感与审美对象融为⼀体,即“由我及物”或“由物及我”。
【距离说】代表⼈物:瑞⼠⼼理学家爱德华·布洛。
距离说认为审美需要保持⼀定的距离,即“距离产⽣美”。
要摆脱功利的、实⽤的考虑,⽤⼀种纯粹的精神状态来关照对象,才能产⽣美感,距离过远或过近都⽆法引起美感【投射法】挖掘消费者的潜在的动机和需要。
具体⽅式是提供给被试者⼀种⽆限制的、模糊的情景,要求其作出反应,绕过他们⼼理防御机制,透露其内在情感。
【格式塔⼼理学】格式塔可以直译为“形式”,但是与我们理解形式的意义不⼀样,所以又译为“完形”,格式塔⼼理学又称完形⼼理学。
人体心理学知识点
![人体心理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9a869a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1.png)
人体心理学知识点人体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与生理过程的关系的学科,它深入探讨了人体各个方面对心理思维和情绪变化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人体心理学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心状态。
1. 心理生理学心理生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生理变化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通过研究人体器官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人类思维、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规律。
例如,神经系统对心理活动的调节作用,内分泌系统对情绪的影响等等。
2. 情绪与心理健康情绪是人体心理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受到大脑神经元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情绪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体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是由于情绪的失衡,例如焦虑、抑郁等,因此,通过学会调节情绪,可以有效维护心理健康。
3.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活动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知觉、思维、记忆、学习等认知过程。
人体的感知、思考和记忆都受到认知心理学的影响。
通过了解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改善自己的认知能力。
4. 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研究生理过程与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了人类大脑活动、感觉接受和记忆形成等生理基础,以及它们对心理行为的影响。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于理解人体心理活动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5. 心理社会学心理社会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了人类在社会环境下的心理表现和行为,以及社会因素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人体心理活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心理社会学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人类行为。
通过对人体心理学知识点的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人类心理活动与生理过程之间的复杂关系。
掌握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心状态,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调节心理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读者通过本文能够对人体心理学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从中受益。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a9731a58f5f61fb6366624.png)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4. 理论知识 5.理论知识单项选择题1.神经元的功能是()。
A.产生感觉、引起运动B.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C.传入刺激、产生感觉、引起运动D.接受刺激、传入刺激和传出刺激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2.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来进行的。
A.细胞体B.细胞核C.树突D.突触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3.外周神经可分为()。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B.脑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C.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D.脊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正确答案:C解析: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包括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
知识模块: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4.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A.脑和脊髓B.脑和躯体神经系统C.脑和交感神经系统D.脑和自主神经系统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5.脑干包括()。
A.脑桥、下丘脑和中脑B.延髓、中脑和下丘脑C.延脑、脑桥和中脑D.桥脑、丘脑和下丘脑正确答案:C解析:脑干位于颅腔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三部分。
它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知识模块: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6.()控制体温调节、心跳、呼吸等生命的基本活动。
A.脑干B.中脑C.延脑D.桥脑正确答案:A解析:脑干位于颅腔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三部分。
延脑中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下丘脑控制体温调节。
知识模块: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7.()是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相联系的,它的发展最晚。
A.颞叶B.顶叶C.枕叶D.额叶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8.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A.额叶B.顶叶C.颞叶D.枕叶正确答案:D解析: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功能。
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顶,躯体感觉中枢在中央后回,躯体运动中枢在中央前回,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额中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切心理活动,都有生理基础!
伤心,会流泪。
害怕,脚会迈不动。
开心,脸上就有笑容,生气,可能会胸口疼。
心理活动,会带来生理变化,这已经是常识。
反过来,生理变化,也会带来心理变化,这一点,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
其实,一切心理活动,都有生理基础!只是什么样的生理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与之对应的心理变化,这个课题太大了,现在无法弄清楚。
爱因斯坦的老师,量子理论之父,马克斯·普朗克博士,他在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曾经发出感叹:我对原子的研究最后的结论是,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由快速振动的量子组成!从他这里开始,精微物理学,开始深入研究量子。
普朗克博士还说:所有物质,都是来源于一股令原子运动和维持紧密一体的力量,这个力量的背后,应该是意识和心智,心识是一切物质的基础。
类似的科学论断,非常多,不一一列举。
如果你真正看懂了这段话,你不难明白,物质和意识,它是一个东西。
所谓的心理和生理,在根源处,它也是一个东西。
我们现在喜欢说,生理学和心理学,如果追到根子上,不但这样分科是错的,就连这两个名词都是不准确的。
那为什么还要这样分呢,你要深入的研究它,就必须把它切开。
你要正确的区分它们,就必须给它们取个名字。
本文,无意做量子物理的科普,这个东西,科学家们都不一定能讲清楚,我听过一些院士的讲座,确实是很难讲清楚,所以本文就更加不能说了。
引入这些内容,是为了告诉大家一个事实:一切生理活动,都有心理基础,同样的,一切心理活动,也都有生理基础。
上面写的,是比较专业的论述,那么这种规律,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有没有相应的表现呢?一定是有的。
并且每一件事,都遵循这个规律。
心理活动,带来生理变化,这在文章的一开头,已经写过了。
这里只说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变化。
累了,就不想说话,没睡好,心情就不好,吃饱了,心情就好。
生病了,心情就很低落。
例子太多,不一一说了。
这是大家,根本不用思考,就知道的规律。
如果你仔细想想,其实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遵循这一规律。
有了这个认识之后,你会发现,懒惰,自控能力差等等,各种所谓的性格问题,其实都有生理基础。
性格,是心理习惯,当然受生理制约。
简单说,就是生理上不好,影响心理。
心理上不好呢,又反过来影响生理。
互为因果,反复循环。
规律是这样,但如何利用这种规律,既能让生理疾病康复,又能让心理疾病康复,做起来比较难,尤其是靠外人更难。
心理问题和生理问题,纠缠在一起,裹挟不清,我们应该从哪里入手呢?信息调动能量,能量改变物质,心理活动属于信息变化,生理活动,属于物质和能量的变化,也就是说,能量是一个连接的桥梁。
所有的身心合一,形神兼养,性命双修,都是以能量为线索。
如何正确的使用生命能量,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世界卫生组织,提到健康有四大基石:营养、心理、运动和睡眠。
这四大基石,是什么关系,其实都指向能量。
饮食气和睡眠,是为了补充恢复能量,心理和运动,是正确的使用能量。
(原创:身体自愈研究者,百家号或微信内搜索“身体自我修复研究者”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