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范文 肝硬化

合集下载

肝硬化治疗简述综述

肝硬化治疗简述综述

1.无并发症的腹水腹水分级和治疗建议腹水分级定义治疗1 级腹水少量腹水,仅通过超声检测到无需治疗2 级腹水中量腹水,明显的中度对称性腹部膨隆限制钠的摄入和利尿剂3 级腹水大量或严重腹水,显著的腹部膨隆腹腔穿刺大量放液,随后限制钠的摄入和利尿剂(除非患者为顽固性腹水)诊断意见•所有新发2 级或3 级腹水,以及所有腹水恶化或有任何肝硬化并发症的住院患者,应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术(Level A1)•应行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腹水培养(在床旁接种至血培养瓶中),以排除细菌性腹膜炎(Level A1)•测定腹水总蛋白浓度是重要的,这是由于腹水蛋白浓度低于15g/L 的患者发生SBP 的风险增加(Level A1),并且可从预防性抗生素治疗中受益(Level A1)•当临床肝硬化诊断不清,或者肝硬化患者疑是非肝硬化性腹水时,测定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有帮助(Level A2)处理:1 级或少量腹水目前尚无1 级腹水自然史方面的资料,也不清楚1 级或少量腹水患者发展为2 或3 级腹水有多快。

2 级或中量腹水中量腹水患者可在门诊治疗,而不需要住院,除非他们有其它肝硬化并发症。

大部分患者肾钠排泄并无严重受损,但钠排泄相对低于钠的摄入。

治疗目标是,拮抗肾钠潴留,以达到负钠平衡。

可通过减少钠摄入和服用利尿剂增加肾钠排泄来进行。

•限钠:适量限制钠盐摄入是腹水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钠摄入80-120 mmol/d,相当于钠4.6-6.9 g /d)(Level B1).,这大体相当于避免预先准备的饭菜添加钠盐饮食。

•利尿剂:首发的2 级(中量)腹水患者应接受一种醛固酮拮抗剂治疗,例如单独安体舒通,起始100mg/天,如无应答,每7 天(每次100mg)逐步增加直至最大剂量400mg/天(Level A1)。

醛固酮拮抗剂无应答的患者,定义为每周体重下降小于2 kg,或出现高钾血症的患者。

则应加用速尿,从40mg/天逐步增加直至最大剂量160mg/天(每次40mg)(Level A1)。

科研课题论文: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与护理

科研课题论文: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与护理

66523 临床医学论文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与护理1.临床资料我院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共收治69例肝硬化患者,发病原因为肝炎所致58例,酒精所致6例,药物所致3例,其他因素所致2例。

其中男62例,女7例,平均年龄50岁。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2例,肝性脑病3例。

总结69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治愈、好转64例(82%),自动出院10例(13%),死亡4例(5%)。

通过对患者实施恰当而合理的护理措施,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2.临床治疗2.1.支持治疗静脉输入高渗葡萄糖液以补充热量,输液中可加入维生素C、氯化钾等。

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病情较重者可输入白蛋白、新鲜血浆。

2.1.1肝炎活动期治疗可给予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如肝泰乐、维生素C。

必要时静脉输液治疗,如促肝细胞生长素,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类制剂等。

2.1.2口服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治疗心得安:应从小量开始,递增给药;硝酸酯类:如消心痛;钙通道阻滞剂:如心痛定,急症给药可舌下含服;补充B族维生素和消化酶:如维康福、达吉等。

2.1.3脾功能亢进的治疗可服用升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药物(如利血生、鲨肝醇、氨肽素等),必要时可行脾切除术或脾动脉栓塞术治疗。

2.1.4腹腔积液的治疗卧床休息,限制水、钠摄入;如双氢克尿噻,隔日或每周1~2次服用。

氨苯蝶啶,饭后服用。

主要使用安体舒通和速尿。

如利尿效果不明显,可逐渐加量。

利尿治疗以每天减轻体重不超过0.5公斤为宜,以免诱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

腹水渐消退者,可将利尿剂逐渐减量。

2.2并发症的治疗2.2.1肝肾综合征的治疗肾功能的改善有赖于肝功能的好转,故治疗重在肝脏原发病的治疗。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治疗。

控制输液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扩容治疗选用右旋糖酐、白蛋白、血浆、全血及自身腹腔积液浓缩回输等,少用或不用盐水。

可与利尿剂及小剂量强心药联用。

肝硬化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研究的参考论文

肝硬化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研究的参考论文

肝硬化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研究的参考论文肝硬化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研究的参考论文肝硬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肝细胞坏死,使残留的肝细胞出现结节性再生,以及结缔组织的增生,形成纤维隔,造成肝小叶组织结构的损坏,导致肝脏变硬、变形而逐渐发展成肝硬化。

由于肝硬化的病情通常较重,发展较快,死亡率较高,而且患者容易出现感染、消化道出血、肾衰竭与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因此患者需要足够的休息,以及预防并发症出现的护理干预。

在肝硬化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如何实施护理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一直是肝硬化治疗的重点问题[2]。

本研究从中医角度入手,对本院收治的45例肝硬化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乙肝后肝硬化51例,酒精性肝硬化27例,药物性肝硬化9例,其他因素肝硬化3例。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经过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标准[3],同时排除心脑肾等严重疾病、神经疾病以及严重意识障碍的患者。

将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6~68岁,平均(47.5±6.4)岁;病程1~7年,平均(3.2±0.8)年。

对照组45例,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34~67岁,平均(47.1±6.7)岁;病程10个月~8年,平均(3.5±1.1)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具体有以下内容。

1.2.1情志护理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肝硬化患者多伴有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或气滞血瘀等症状,临床护理应加强对患者情志的调畅护理。

针对不同病因的患者要采取合适的护理方法,对于肝失疏泄导致肝气郁结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以开导鼓励为主,语气注意要缓慢温和,对患者的疑问回答时要有耐心,向患者解释肝硬化的发展过程和可治愈性,消除患者的疑虑、自卑和恐惧的心理;而对于肝疏泄过度引起肝气上逆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注意理智地与患者交流,及时告知患者个人情志与病情之间的辩证关系,与患者一起交流“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中医理论,帮助患者慢慢接受治疗,消除其烦躁、易怒的临床指征[5]。

肝硬化患者的研究报告

肝硬化患者的研究报告

肝硬化患者的研究报告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是由于肝脏长期受到损害或慢性炎症引起的纤维组织增生而导致肝功能减退的疾病。

肝硬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容易并发多种并发症,如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等,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对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疾病进展和影响因素。

我们随机选取了100例已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一年的随访观察。

首先,我们统计了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等。

结果显示,本次研究的100例肝硬化患者中,男性占63%(63例),女性占37%(37例);平均年龄为55岁;大部分患者为已婚或丧偶,占82%(82例);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占65%(65例),从事脑力劳动的患者占35%(35例)。

其次,我们分析了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

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腹胀、乏力和纳差,分别占82%(82例)、76%(76例)和70%(70例)。

此外,部分患者还出现了黄疸、肝区疼痛和消瘦等症状,分别占32%(32例)、28%(28例)和24%(24例)。

然后,我们对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展进行了观察。

结果显示,在一年的随访期间,36%(36例)的患者病情稳定,49%(49例)的患者病情恶化,15%(15例)的患者病情有所好转。

其中,多数患者的肝脏功能明显减退,血清胆红素(TBil)、血清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超出正常范围。

最后,我们分析了影响肝硬化患者疾病进展的因素。

结果显示,年龄、病程、病因和治疗情况是影响肝硬化患者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

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病因多样性和治疗情况不良的患者,疾病进展越快。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10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一年的随访观察,揭示了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疾病进展和影响因素。

这对于加深对肝硬化疾病的认识,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长期随访观察,以更全面地了解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发展趋势。

1955年资料11 邢锡波 肝硬化在中医文献中的考据和临床的体会

1955年资料11 邢锡波 肝硬化在中医文献中的考据和临床的体会
治肝脾肿大,及肝功能不正常的方剂
生箭芪 二丑面 茯苓 甲 血琥珀 青皮腹皮 三稜 桃仁 木香 砂仁 麝香
此方服用时,可根据病人体质和脉象的虚实,来掌握攻补剂量之比重,如用药不符合病情,治疗的成绩就不会合乎理想。如有静脉怒张时,可酌加活血破瘀之品,有黄疸加茵蔯蒿汤。
服药后的观察:在加减濬川丸服后二小时,排尿量即显著增加,到四小时后排尿次数和尿量增多的最为明显,在未服药之先,昼夜排尿180—200 西西,可增至700—800西西,有时在大便排水1500 西西左右,到第三日又逐渐少,可能因为发生抗药性之故。此时可将甘遂芫花易商陆续随子,而尿量又复增加。到六七日审其体质壮实,加豆霜与服,服时在早晨空腹时,服后十五分到二十分钟,有轻度的恶心,或呕吐,至半小时,腹部作痛,同时腹鸣音亢进,继之腹泻,初一二次,排杂有粪汁之稀便,继之水洩,每次量多时达至700—900西西,六小时内排泄到13—18次,嗣后腹痛渐趋缓和,便洩亦稍差,可进稀粥以和胃肠,总计服巴豆霜一次,可排水3000—5000西西,后去巴豆仍用原方调理。
张石顽谓:“先胀于内后胀于外,小便赤濇,大便秘结,气色光亮,声音高爽者实也;先胀于外,后甚于内,小便淡黄,大便不实,气色枯白,语言低怯者虚也。”根据以上的说法,必须确定虚 实;再立攻补之法,或寓攻于补,或寓补于攻,或攻补兼施,或寒热杂投,必须辨明虚实,用药方无顾忌。
疗法:中医治疗肝硬化的原则,据各种医籍的记载,及个人临床的体会,大概可分为两种,一为肝硬化兼腹水的治法,一为肝硬化无腹水而挟有轻度黄疸的治法。
臌症的分晣和简史:臌症在我国发现最早,远在战国以前,已有详细之记载,内经水胀篇谓“臌胀何如?岐伯曰:腹胀皆大,大与肤胀等,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这几句经文,已把肝硬化的症状活跃的描画出来,腹大是形容腹水,色苍黄,是描写因肝脏的病变而发生黄疸,腹筋起,是因门静脉循环受到障碍,而诱起静脉弩张,由于肝脏病变,引起腹水,而有轻度的黄疸和静脉弩张同时发现,在外观上看,肝硬化的可能性为最多。

护理论文肝硬化

护理论文肝硬化

护理论文肝硬化整体护理是我国护理工作一项重大改革,它是中国护理和护理临床业务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

目前“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在各医院逐步推广。

我院通过建立“模式病房”、分组并确定主管护师,进行系统性、连续性整体护理。

患者反馈满意率高达98%以上。

现将笔者主管的一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整体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患者,女,59岁。

因反复腹胀、纳差、呕血、黑便近一年,咳嗽、咳痰、伴腹胀加剧12天,于1998年6月1日以“肝硬化腹水”收治入院。

缘于1997年7月无诱因出现呕血,为咖啡渣样液体,含暗红色血块,约1500ml,并解黑色稀水样便300ml,伴意识不清,当晚送当地县医院就诊。

B超示“肝硬化腹水”予输血800ml,并予垂体、甲氰咪呱、白蛋白、利尿剂等对症支持治疗,出血停止后出院。

1998年5月15日,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呕血2000ml,黑便1000ml,性质同前次,再次送当地县医院,予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出血停止。

5月26日因受凉出现咳嗽、黄色粘痰,且腹胀加重,故于6月1日入院。

入院护理查体:体温36.7℃,脉搏97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05/60mmHg,精神、食欲差,慢性肝病容,极度消瘦,意识清楚,巩膜、皮肤轻度黄染,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腹部膨隆,呈“蛙状腹”,枕后有一3cm×5cm皮肤擦伤,背部右肩胛骨下有一2cm×3cm擦伤,五官、肢体发育均正常。

入院后给予保肝、利尿、白蛋白等支持治疗,一周后食欲、精神好转,腹水明显消退,病情稳定,住院14天。

2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2.1 体液过多患者大量腹水,入院护理查体呈“蛙状腹”,腹胀明显,与肝功代谢失调、门脉压增高、低蛋白血症及血清胶渗压低有关。

护理措施:(1)限制患者液体的入量,并向患者讲解限制液体入量对治疗疾病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理解,积极配合治疗。

(2)每日晨起同一时间测体重,午后3点测脐部腹围,并做好记录。

肝硬化论文

肝硬化论文

[论文关键词] 肝硬化;肝腹水;辨证施治[论文摘要]探讨肝硬化腹水,病因是虚、瘀、水三者相因。

从气虚血瘀,把握虚实,补脾益中,补肾化气几个方面论述了本病的辨证施治。

肝硬化腹水,属“膨胀”范畴,由于病情复杂多变,预后欠佳。

本病的病机是虚、瘀、水三者相因,其辨证当把握好病机,治疗上通常达变,以期逆转病势,并力争治愈,确是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此,谈谈对此病论治的点滴体会。

1从气虚血瘀论治中医辨证肝硬化,往往以气虚血瘀或其他证兼有血瘀为常见,采用益气健脾,改善消化吸收功能,活血化瘀,减少病人缺血,防止肝细胞坏死。

有文献报道,“凝血蕴里”是本病的机理焦点,肝为藏血之脏,瘀血蕴机则肝肿大坚硬,淤阻肝脾脉络,散发于皮腠之间,故见颈胸部等处出现血痣,脉血淤阻不通,则右肋引痛,痛有定处,固定不移,面色晦暗或黧黑也是血行不畅,脉络淤滞而之于外的表现。

由于淤积日久,肝脾损伤,其表现多本虚标实,总以气血淤滞,瘀凝脉络为主要矛盾,其临床表现为舌暗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涩,皮肤见蛛丝纹缕,肌肤甲错,青筋暴露,腹内积块等。

治疗宜及早使用活血化瘀、软坚消积之,以治疗本病气结血瘀之本,使肝脏变软,脾脏回缩,治疗药物选用丹参、桃仁、田七、茜草根、当归、红花、赤芍、郁金、泽泻、鳖甲、龟甲等组方治疗。

活血祛瘀消积之法不但可以改善症状和体征,而且使肝脏功能也有明显改善。

活血祛瘀软坚消积的治疗对提高本病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而且丹参、鳖甲、田七等有抑制纤维组织增生,促进肝纤维化重吸收等作用。

当归能改善肝内循环和病理改变的减少。

2从虚实论治膨胀之病,乃水聚腹中,虽积水为实,而其本则多由虚所致,辨治大要在于评审虚实之轻重,不可轻投攻逐和滥用滋补。

《寓意草》云:“单单腹肿,则中州之地,久室其四运之轴,而清者不升,浊者不降,互为结聚,牢不可破,实因脾气衰微所致,而泻脾之药,尚敢漫乎。

”关于辨治要点,景岳谓:有气寒而胀者……有气湿而胀者……有气实而胀者……凡此虽皆胀病,而治之之要,则全在查其虚实,其治疗大法,前贤早有昭示,如《统旨》谓:胀病多因以渐而成,非一朝一夕之故,必须分其有余不足,新久深浅寒热之异,然后或分消或消导,或升降或散坚,或健脾胃,或扶正气。

肝硬化护理文献范文

肝硬化护理文献范文

肝硬化护理文献范文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脏组织受损并逐渐呈现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肝功能受损。

肝硬化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长期过度饮酒、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脂肪肝等等,而且其病情也可能逐渐恶化,最终导致肝细胞癌或肝衰竭的发生。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肝硬化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有助于减轻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首先,肝硬化患者的营养支持是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方面之一、患者常因胃肠道出血或营养吸收障碍等原因出现营养不良。

护士应该制定良好的营养计划,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

定期评估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并根据需要调整饮食内容和营养补充剂的使用。

其次,护士需要密切关注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和并发症的发展。

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肝酶、胆红素和凝血功能等,以便及时发现任何反常情况。

此外,护士还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另外,护士还应该积极参与肝硬化患者的康复护理。

针对肝硬化患者常见的疲劳、肌无力和贫血等问题,护士可以开展康复训练,包括适量的运动、物理治疗和心理支持等。

此外,护士还可以通过教育患者并帮助其改变生活方式,例如戒酒、戒烟和饮食调整等,以减轻病情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最后,对于肝硬化患者的临终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肝硬化晚期,患者可能会出现极度乏力、极度消瘦和智力下降等症状,这时候护士需要提供终末关怀,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安宁。

护士可以通过合理的疼痛管理、病情解释和心理支持等方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焦虑。

总结起来,肝硬化患者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从营养支持、监测肝功能、康复护理到临终护理,各个方面都要关注。

通过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问题,护士可以为肝硬化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帮助他们改善病情和生活质量,并为患者的康复和福祉做出贡献。

肝硬化的防治综述

肝硬化的防治综述

肝硬化的防治综述前言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普遍的折射出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其中肝硬化已经成为我们现代生活中绝不可忽视的健康"杀手"。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

早期肝硬化通过及时防治可以逆转或不再进展,而晚期将不可逆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肝硬化的治疗以及预防措施已经刻不容缓。

我们将从肝硬化的病因及病理入手,深入了解肝硬化的发病根源,进而得出其诊断治疗或预防的方法。

正文:一、肝硬化病因二、肝硬化病理和特点<一>病理肝硬化病理核心是肝脏结缔组织弥漫性增生伴有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肝脏受致病因素作用后,肝细胞变性、坏死,有炎性反应,肝细胞冉生,最后导致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和血管改建,肝脏变形、缩小、变硬而成肝硬化根据病理可分类为:(一)病理表现1.早期肝硬化肝大小止常.质稍便主要特点是纤维增生括跃.形成大小不一的纤维束,但再生结节不均匀。

仅少数假小叶形成。

2.晚期肝硬化肝体积缩小.表面不平.质硬。

纤维隔充满,有较大的多小叶性再生结节形成.肝细胞辐射状排列的小叶个复可见。

假小叶广布肝实质。

(二)病理形态1.小结节型肝硬化其特点为结节大小比较一致,多数结节直径为l~3mm。

纤维隔的宽窄也比较一致,多在2mm以内。

2.大结节型肝硬化结节的大小不等,直径一般超过3m。

大的可达3cm.常由许多小叶构成。

纤维隔宽窄不等,一般较宽3.混合型肝硬化兼有大小结节的肝硬化.大小结节接近等量。

早期肝脏体积正常或稍大,晚期缩小,重量减轻(可降至1000g以下,成人肝脏平均重达1500g),质地变硬,包膜增厚,整个肝表面呈颗粒状或小结节突起,直径多在1.0~1.5cm之间。

肝脏一般呈黄褐色,如脂肪变性明显则呈黄色,切面满布与表面相同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结节,结节周围被增生的灰白色纤维组织包绕。

组织形态学上,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被假小叶取代。

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

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

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目录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 (1)引言 (1)肝硬化的定义和背景 (1)研究目的和意义 (2)病例概述 (3)患者基本信息 (3)主要症状和体征 (4)诊断过程和方法 (4)病因分析 (5)酒精性肝硬化 (5)病毒性肝硬化 (6)其他病因相关因素 (7)病理生理变化 (8)肝脏组织结构改变 (8)肝功能受损 (9)其他器官受累情况 (10)治疗方案和效果评估 (11)药物治疗 (11)支持性治疗 (12)手术治疗 (12)治疗效果评估 (13)并发症和预后 (14)肝癌发生风险 (14)腹水和肝性脑病 (16)预后评估 (16)结论 (17)病例总结 (17)对肝硬化的认识和建议 (18)引言肝硬化的定义和背景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其特征是肝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进行性损害,导致肝脏逐渐变硬和萎缩。

这种疾病通常是由长期的肝炎、酒精滥用、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性代谢疾病等引起的。

肝硬化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肝硬化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直到19世纪末才被正式命名和定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肝硬化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肝硬化的主要特征是肝脏组织的纤维化和结构改变。

正常情况下,肝脏是一个重要的代谢器官,负责合成和分解多种物质,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和药物等。

然而,当肝脏受到损伤时,肝细胞会逐渐死亡,导致纤维组织的增生和沉积。

这种纤维化过程会导致肝脏的结构紊乱,影响其正常功能。

肝硬化的病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长期的肝炎感染,特别是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这些病毒会引起肝细胞的炎症和损伤,进而导致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展。

此外,长期的酒精滥用也是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酒精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并引起炎症和纤维化反应。

其他引起肝硬化的因素还包括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性代谢疾病、药物和毒物的滥用等。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速度。

模板BMJ综述:肝硬化肝性脑病

模板BMJ综述:肝硬化肝性脑病

BMJ综述:肝硬化肝性脑病每年显性肝性脑病影响大约20%肝硬化患者,它是肝功能衰竭的一个特异性症状,亦是急诊入院的常见原因之一。

显性肝性脑病影响患者和亲属的生活质量,标志着肝硬化患者的不良预后指标,发作三年后存活率仅为23%。

众所周知,旨在阻断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的治疗有助于减少住院次数,提高患者生存率。

研究显示,英国慢性肝病的患病率不断升高,部分归咎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酒精相关的肝脏疾病及丙型肝炎的患病率升高。

因此,临床医生需要能够识别那些未得到慢性肝病诊断患者的肝性脑病的症状和体征。

一项发表于《BMJ》的综述讨了肝性脑病的流行病学、分类、诱发因素、管理及治疗手段,旨在强调识别慢性肝衰竭肝性脑病的重要性,并基于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ASL)与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最近的指南框架,提出一种实用的基于证据的管理方法。

以下为基础部分:肝性脑病的症状和体征肝性脑病呈一系列神经精神异常,从轻微的精神变化到发展为扑翼样震颤、嗜睡,进而昏迷,引起患者的肝功能受损和门体分流。

首个出现的神经心理症状为精神运动迟缓,其可由心理测试,如肝性脑病心理测量得分(PHES)测得。

目前,尚无公认的“金标准”测试,不同的测试,患者可能有不同的评分。

因此,测试应被视作更广泛临床评估的一部分。

测试的选择取决于设备的可用性、培训人员及当地偏好。

精神运动迟缓可能进展为轻微的认知障碍和注意力障碍。

一些患者的早期迹象为出现逆转睡眠-觉醒周期。

此外,也会观察到情感变化,包括抑郁症和偶尔的人格改变(如易激惹和不适当行为)。

激越与攻击行为可以进展为急性紊乱进而导致渐进性木僵和昏迷。

扑翼样震颤的颤动频率为3-5赫兹,表现为不规则的负性肌阵挛并且没有姿势性张力。

扑翼样震颤呈双侧或不对称的,通常见于手部,但也可以影响躯体的其他部分。

肝性脑病必须与其他导致认知改变的原因进行区分——如电解质紊乱、中毒、脑缺血、缺氧、败血症以及更多的慢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症。

1958年资料4 治疗185例肝硬化观察报告

1958年资料4 治疗185例肝硬化观察报告

肝硬化患者在早期多呈现食欲不好,腹部胀满,小便少呈红黄色,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情况,晚期腹胀加重,有腹水及水肿出血等现象,一部分病例出现黄疸蜘蛛痣等,大多数可以在左肋缘下查到脾肿大,一部分可在右肋缘下查到肝肿大,晚期患者于腹部可查到水波感或移动性濁音,一部分病例有程度不同的腹壁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等症状。肝硬化的脉象多“弦”,弦大有力为邪实,弦软无力为正虚,弦而兼缓滑的易治,兼细弱濇数的预后不好,舌苔多呈黄白濁厚,剥落不匀为中气伤残,如舌质光绛阴分亦伤为难治,紫暗为有瘀血,在化验检查方面表现血浆白蛋白降低,白蛋白球蛋白的比值倒置,麝香草酚混濁度增高,有的胆红质增高,凡登白氏试验亦不正常,少数病例作过马尿酸试验,有的排泄不好,表示肝对毒物的屏障机能有损害,尤其有一部分病例作了食道X线摄影发现静脉曲张更具诊断上的意义。
6.血胀:烦燥漱水,迷妄惊狂,痛闷呕逆,小便赤,大便黑,又胁满,小腹胀满,身上有血丝缕,是为血鼓。
7.蠱胀:胁痛面黑是气蠱。
以上的分类,不但按祖国医学理论原则将临床上的现象作了分类,同时亦对肝硬化各个病程阶段的症状予以分别描述,对于系统研究和临床治疗都提供了实用的资料。
诊断
1.寒胀:腹满濡时减,吐利厥冷。
2.热胀:胀而口苦,唇焦、烦热、小便黄赤、脉数、舌赤苔黄。
3.谷胀:朝能食暮不能食,嗳气作酸,饱闷腹胀。
4.水胀:脾土受湿,水积于肠胃而溢于皮肤,漉漉有声,怔忡喘逆,是为水肿。
5.气胀:七情郁结,气道壅塞,上不得降,下不得升,身体肿大,四肢瘦消,是为气胀。
肝硬化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文献上一般记载以中年后期最为常见,朱金二氏报告101例中有84%系20 -60岁之间Rotnoff及Patek二氏为40-59岁者占66%,本文之185例中以30-49岁者最多占62.1%。

肝硬化的科研进展与学术前沿

肝硬化的科研进展与学术前沿

肝硬化的科研进展与学术前沿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肝脏组织的纤维化和结构改变,导致肝功能逐渐丧失。

近年来,针对肝硬化的科研进展和学术前沿取得了显著的突破,为肝硬化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 肝硬化的病因与发展机制肝硬化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长期酗酒、慢性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这些因素导致肝脏受损后,机体的修复反应会引发炎症反应和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的发展。

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了一系列与肝纤维化相关的分子机制,如乙醇代谢产物、炎症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成分等,这些成果对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肝硬化的诊断与评估肝硬化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在疾病进展到晚期时才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

因此,早期的诊断和评估对于肝硬化的治疗至关重要。

近年来,医学界在肝硬化的诊断与评估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例如,通过肝脏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可以非侵入性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为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此外,血清标志物的研究也为肝硬化的诊断与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如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如HA、PIIINP等)和肝细胞凋亡标志物(如CK18等)的检测。

3. 肝硬化的治疗进展肝硬化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病因的治疗、症状的缓解和并发症的防治。

近年来,针对肝硬化的治疗策略不断完善和创新。

例如,在病因治疗方面,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毒性肝硬化患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戒酒和营养支持是重要的治疗措施。

此外,对于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腹水等,内镜治疗、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4. 肝硬化的预防与康复肝硬化的预防和康复是肝硬化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肝硬化的预防方面,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避免滥用药物和酒精等是关键措施。

此外,疫苗接种和传染病控制也对于预防病毒性肝硬化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在肝硬化的康复方面,肝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肝硬化病历范文

肝硬化病历范文

肝硬化病历范文病历病人信息:姓名:XXX年龄:XX岁性别:男住院号:XXX主诉:患者主诉乏力、食欲差、腹胀、腹水。

现病史:患者于XX年XX月XX日开始出现乏力、食欲差、腹胀等症状,逐渐加重。

XX年XX月XX日开始出现腹水,并于XX 年XX月XX日入院。

既往史:患者无特殊过敏史,无手术史。

个人史:患者过去无吸烟、饮酒史。

家族史:患者家族无肝病史。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患者精神状况差,消瘦,倦怠。

皮肤黄疸,可见谵妄表现。

心肺听诊:无异常。

腹部触诊:腹部明显膨胀,可见腹水波动感,肝脏肋缘下3cm,质较硬。

肝脏叩诊:肝脏叩击音呈浊音。

其他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4.3×109/L,红细胞计数3.92×1012/L,血红蛋白106g/L,血小板计数65×109/L,血尿素氮7.8mmol/L,肌酐89μmol/L。

肝功能检查:血清总胆红素35umol/L,直接胆红素19umol/L,谷丙转氨酶80U/L,谷草转氨酶65U/L,白蛋白30g/L,凝血酶原时间14秒,凝血酶原活动度78%。

血型:O型。

诊断:1. 肝硬化,失代偿期;2. 腹水。

治疗方案:1. 对症处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补充维生素,改善营养状况。

2. 减少水钠负荷:限制摄入盐和水,口服利尿剂,如利尿酮。

3. 引流腹水:对于明显腹水者行腹水穿刺,引流腹水。

4. 改善肝功能:给予抗病毒治疗,如干扰素α和抗病毒药物。

5. 并发症的预防:预防和治疗门脉高压症、消化道出血、脑功能异常等并发症。

随访计划:患者需定期复查肝功能、血常规以及腹水引流情况,并定期进行B超检查。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签名:医生姓名日期:XX年XX月XX日。

关于对肝硬化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

关于对肝硬化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

2015.10临床研究57关于对肝硬化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李 超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1【摘 要】本文主要对肝硬化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别先后阐述了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治疗研究进展及中西医结合的肝硬化治疗研究进展,为当前肝硬化治疗提供部分参考资料。

【关键词】肝硬化;治疗;研究进展肝硬化具有极高的发病率,是临床常见慢性、疑难疾病的一种。

该病是由于某种或多种病因长时间或者多次发作而导致肝细胞弥漫性及实质性病变,主要由肝细胞变性、坏死与再生构成[1]。

本文主要对目前中西医治疗肝硬化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的阐述。

1 关于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治疗研究进展1.1 调节免疫疗法当前临床应用较多的免疫调节剂为甲氨蝶呤,可对淋巴细胞增生、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及中性粒细胞产生粒细胞趋化因子等形成抑制作用。

国外研究报道,若胆汁淤积的熊去氧胆酸应答效果不明显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纤维化、生物化学指标等。

但是Bach 等专家给予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发现甲氨蝶呤对疾病进展预防效果不大。

因此,甲氨蝶呤的远期疗效还需临床研究。

1.2 熊去氧胆酸近来不少临床研究报道证明熊去氧胆酸可有效改善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肝脏生化指标,降低患者移植的可能性。

我国某项临床报道显示对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采取熊去氧胆酸治疗,通过开展为期2a 随访,发现患者并发症显著被改善。

国外相关标准证明,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肝硬化1a 后,患者肝脏生化指标水平明显降低,其存活率与正常人大致相同。

1.3 看纤维化疗法纤维酸衍生物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甘油三酯酶活性,使其甘油三酯氧化降解与低密度脂蛋白分解代谢进一步被增进,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非诺贝特、苯扎贝特是纤维酸衍生物中具有代表性的贝特类降脂药[2]。

若胆汁淤积熊去氧胆酸单药治疗效果不明显时,联合贝特类降脂药能使患者的组织学改变与肝脏生化指标被明显改善。

全垂体功能减退合并肝硬化3例及文献综述

全垂体功能减退合并肝硬化3例及文献综述
(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内分泌重点实验室, 协和转化医学中心,北京 100730;29)
摘 要 目的 分析全垂体功能减退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垂体功能减退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 3例全垂体 功能减退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及 PubMed数据库检索 2017年 7月前的中英文文献。结果 北京协和医院 3例全垂体功能减退合并肝硬化患者,年龄 25~29岁,均未 接受规律激素替代治疗,肝脏活检证实为肝硬化 1例,依据临床表现明确诊断 2例。生化检查均有血象、凝血功 能及肝功能异常,规律激素替代治疗后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文献检索到 17篇英文文献,其中病例报道 10 篇,论著 4篇。文献报道的垂体功能减退患者中 NAFLD的患病率(2.4% ~77.3%)显著高于普通人群。10篇 病例报告中 11例患者平均(24.4±9.5)岁,其中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5例,全垂体功能减退 6例,大部分未接受激 素替代治疗,诊断为肝硬化 7例(64%)。结论 全垂体功能减退患者更易发生 NAFLD,且易进展为肝硬化,对 于全垂体功能减退患者需重视规律激素替代治疗。
Abstract:Objective Toanalyzethe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threecasesofpanhypopituitarypatients withcirrhosis.Methods WeretrospectivelyreviewedthemedicalrecordsofthreepatientsinPUMCH who werediagnosedaspanhypopituitarism complicatedwithcirrhosis.A systematicliteraturereview wasper formedandthecharacteristicof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withhypopituitarism inhypopituitarypatients weresummarized.Results NoneofthethreepatientsinPUMCHreceivedregularhormonereplacement,two ofwhom wereclinicallydiagnosedascirrhosisandanotheronewascytologicallyconfirmedascirrhosis.Af terundergoingregularhormonereplacement,therewassomeimprovementobservedinthehepaticfunction ofpatientsinPUMCH.Byliteraturereview,wefound17Englisharticlesonhypopituitarism complicatedby NAFLD,including10casereports,4originalarticlesand1review article.Thereisincreasingprevalenceof NAFLDinhypopituitarypatientsespeciallyforwhom theregularhormonereplacementwasnotreceived. Conclusion Withinthepatientsofpanhypopituitarism,NAFLDisparticularlysevereandmoreeasilyprogres sestoNASHorevencirrhosis.Regularhormonereplacementshouldbeemphasizedandadministratedasear lyaspossible.

肝硬化综述

肝硬化综述
肝硬化综述
主讲人:
什么是肝硬化?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 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 害。
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 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病理组织学上有 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 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 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 硬化。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 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 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 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 发症。
肝硬化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肝硬化患者往往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严重者可影响疾病的治 疗。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向患者耐心讲解肝硬 化的相关知识,安慰、鼓励患者,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更加积 极地配合治疗。 2.休息与活动护理 指导患者适当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病情允许者,可参加轻松的 活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3.皮肤护理 有黄疸者,容易产生皮肤瘙痒,应叮嘱患者勿抓挠皮肤,以防破溃感染。 对于有腹水和下肢水肿的患者,应指导其穿宽松的衣服,避免皮肤破溃。 4.病情观察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心悸、头晕等出血前兆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进行抢救。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变化,以便及时发现有无肝性脑病 发生。观察患者粪便的颜色和性质,如出现黑便应及时送检。 5.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患者保肝药、利尿药,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还要遵医嘱补 充电解质。 6.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 忌酒,避免进食粗糙、坚硬、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对于肝功能损害 者,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肝硬化健康宣教
1.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2.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膳食。 4.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如出现乏力毒性肝炎的防治。早期发现和隔离病人给 予积极治疗。注意饮食,合理营养,节制饮酒,加强劳动保健, 避免各种慢性化学中毒也是预防的积极措施。对于有上述病因而 疑有肝硬化者应及时进行全面体检及有关实验室检查,争取在代 偿期得到合理积极治疗,防止向失代偿期发展。定期体格检查, 同时避免各种诱因,预防和治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推荐下载】中医学3500字:肝硬化

【推荐下载】中医学3500字:肝硬化

中医学3500字:肝硬化论文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以下就是由编辑老师为您提供的中医学论文3500字。

  肝硬化腹水属祖国医学积证、鼓胀的范畴。

笔者体会,由肝硬化到腹水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肺脾肾及肝脏的关系密切。

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肝失疏泄,气滞血瘀,不但引起积聚?瘕,且伤及脾致运化失常,水湿停聚成鼓胀。

据本病发展及临床症状的不同须分清寒、热、虚、实,治疗上大致可分如下几种方法。

 1.清热利湿: 行气除满法本法适用于湿热内蕴,水气不化所致的鼓胀。

症见:病程急短,体质健,有或无黄疸,两胁胀满,腹膨隆,纳差,食后腹胀,尿黄或短赤,脉弦滑,苔腻或白或黄。

方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茵陈蒿汤合五苓散加减。

药物组成:茵陈蒿30g,茯苓、败酱草各20g,木通、汉防己、厚朴、陈皮、郁金、大腹皮各10g,猪苓15g,香附子16g,车前子12g.加减:黄疸明显者加栀子、大黄;肝脾肿大者加穿山甲、牡蛎、鳖甲等;纳差者加焦山楂、麦芽、鸡内金等。

 2.行气化瘀: 健脾利水法本法适用于气滞血瘀,水湿不化所致的鼓胀。

症见:腹渐大而胀,伴积聚痞块,四肢渐瘦,腹壁始有青筋暴怒,胸胁及腹部胀满,尿短赤,脉弦滑或滑涩,苔白或滑,舌质紫。

方用:自拟化瘀汤合五苓散加减。

药物组成:丹参30g,茯苓、泽泻各15g,猪苓、厚朴各13g,青皮、地龙、汉防己各12g,红花、三棱各10g,木瓜20g,八月札50g,桂枝4g.加减:血瘀明显者加穿山甲、莪术、虫等。

 3.养阴清热: 凉血健脾利湿法本法适用于阴虚血热、脾湿不运所致的鼓胀。

症见:腹中积聚痞块(脾肿大),伴发热(低热或高热)手足心热、午后加重,便秘,尿短赤,四肢倦怠,口渴思冷饮,脉细涩或浮数而濡,舌质赤苔黄或腻。

方用:青蒿鳖甲汤合茵陈五苓散加减。

药物组成:芦根、茅根、玄参各20g,黄芪、龟板、青蒿、泽泻各15g,猪苓、麻仁、地骨皮、茯苓、王不留行各13g,穿山甲、车前子各10g,八月札50g,鳖甲18g,通草5g.加减:有黄疸者加栀子、茵陈蒿、金钱草;纳差者加太子参、焦山楂、麦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课文献综述题目: 肝硬化病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姓名:学院: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 武枫林职称: 教授2010 年6月 6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肝硬化病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作者:*** 指导老师:***摘要:肝硬化是不同病因慢性肝病导致的肝脏再生结节、纤维组织增生及门腔静脉分流的最终病理改变。

本文概述了肝硬化的两种主要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肝硬化的治疗以及肝硬化患者护理。

本文的目的在于普及肝硬化预防和治疗的知识,减轻肝硬化患者生理病痛,帮助患者自我了解生理状况,注意调理身体,使得肝硬化的治疗更加普及有效。

目前肝硬化的治疗方法有很大的不足,本文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对未来肝硬化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肝硬化;并发症;病因;治疗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在人体中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因此,肝脏的疾病不容忽视。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肝脏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

肝硬化是不同病因慢性肝病导致的肝脏再生结节、纤维组织增生及门腔静脉分流的最终病理改变,其中肝炎肝硬化在肝硬化分类中居首位[1]。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肝硬化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对肝硬化的预防和治疗也有很多新的发现。

1 肝脏的结构与功能人的肝脏位于腹腔中,分左右两叶,是人体最大的腺体,也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腺体,重约1.5kg。

肝由几十万个肝小叶组成。

每个肝小叶中央为一条小静脉,四周被放射状的纵多肝细胞层层包裹。

肝门的右前方有胆囊,容量约50mL[2]。

它在人体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肝脏的消化作用,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可直接经胆管流入十二指肠,也可流入胆囊中暂时贮存,浓缩后经胆管进入十二指肠,参与脂肪的消化;肝脏对糖类代谢的调节作用,肝是人体内贮存糖的主要器官,在维持血糖的稳定方面起决定性作用;肝可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贮存起来,也可进行糖原分解作用,将已经贮存的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除糖原外,肝还贮存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等;肝也是将糖变为脂肪的主要器官;肝脏对氨基酸代谢的调节作用,肝能将血液中氨基酸保留下来,然后逐渐在释放到血液中,由血液运送到身体各处;肝是蛋白质代谢中负责转氨和脱氨的器官;肝还有合成各种蛋白质及其他物质的功能;肝脏还调节脂肪的代谢,机体饥饿时,脂肪组织就要被分解利用,甘油转化为了磷酸甘油醛,脂肪酸在肝中掺入脂蛋白,为各种组织用作能源[2]。

2 肝硬化的病因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由一种或几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饮酒和肝炎是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因素[3]。

有研究显示从1992到2007年的15年间,肝炎肝硬化比例上升至42.2%,酒精与肝炎病毒共同损伤降为15.2%;单纯酒精中毒作为单独致病因素所致肝硬化上升为21.9%[4]。

这表明在我国肝炎病毒感染,尤其是HBV感染仍然是导致肝硬化的首要病因,但是嗜酒作为单独的病因明显上升,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其与肝炎病毒共同损伤在导致肝硬化的病因中亦占有相当比例,后两者已成为肝硬化的第二和第三大病因。

下列病因即是较为常见的几种: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80%~90%由肝脏代谢,其代谢中间产物乙醛有相当大的肝毒性,长期酗酒者主要引起肝脏损伤[5]。

肝脏损伤可进一步恶化成肝硬化。

肝炎后肝硬化。

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期大部分都要经过肝硬化阶段,病因的不同,肝硬化出现的时间、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等均有一定的差异[4]。

酒精和肝炎共同损伤。

嗜酒是肝炎病毒的易感因素,而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肝炎感染的几率更高,二者对肝细胞的损伤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酒精合并HCV感染的肝硬化患者与单纯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相比住院时间延长且死亡率增加[6]。

原发性胆汁肝硬化。

这是一类以肝内小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破坏性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发病于中老年妇女,国内外均有发生[7]。

3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肝硬化的临床表现有重叠,但按其发生率的高低排在前十位的症状与体征依次为脾大、腹水、腹胀、乏力、食道静脉曲张、黄疸、下肢浮肿、肝掌、蜘蛛痣和肝区疼痛。

除了常见的脾大、腹胀、腹水之外,酒精相关的肝硬化患者中乏力、黄疸和蜘蛛痣均有较高的倾向,另外,酒精相关的肝硬化患者中食道静脉曲张的发生率较高,尤其合并肝炎病毒感染时更高。

单纯肝炎病毒感染和单纯酒精相关肝硬化相比,除蜘蛛痣外,其他症状和体征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4]。

在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中,要仔细观察症状,以防误诊。

4 肝硬化的并发症肝硬化是不同病因的共同结果,并发症也有多种。

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上消化道出血占42.0%,尤以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硬化为主,合并饮酒者发病率更高;其次为原发性肝癌占28.7%;继发感染占16.1%和肝性脑病占11.2%,其在饮酒者中有更多的倾向;而肝肾综合征及肝肺综合征相对少见。

在慢性肝炎病毒感染和单纯酒精相关肝硬化中,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单纯酒精中毒与酒精合并肝炎病毒感染所致肝硬化患者中,后者更易发生原发性肝癌[4]。

肝硬化的治疗主要以治疗并发症防止病情恶化为主。

5 肝硬化的预防肝硬化可以分为四期:Ⅰ期,无食管胃静脉曲张、无腹水;Ⅱ期,有食管胃静脉曲张但无腹水且无曲张静脉出血;Ⅲ期,有腹水,可有或无静脉曲张;Ⅳ期,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可有或无腹水[8]。

由于肝硬化的两大病因是饮酒和肝炎,所以预防主要从这两方面着手。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做到不酗酒,酒精可以引起肝损伤,而长期饮酒是发生酒精性肝硬化的重要原因;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劳逸结合,不过度疲劳,保证足够的睡眠。

其次,要预防感染肝炎病毒,特别是乙肝病毒。

当已经感染肝炎,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饮酒。

另外,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预防应该以注意日常饮食和作息,调理身心为主。

6 肝硬化的治疗6.1 肝硬化并发症的治疗肝硬化引起的脑病和腹水是病情恶化的主要因素,积极采取中西医药进行治疗,是控制并发症发展的有力措施,也是控制肝硬化恶化的主要措施。

肝性脑病患者,轻者神情淡漠定向力和理解力减退,有明显的扑翼样震颤;重者神志错乱,或昏迷等[9]。

控制肠道血氨的产生是防止肝性脑病的一个有利措施,所用药物有:新霉素(抑制肠道细菌,减少血氨生成),阿莫西林(抑制幽门螺杆菌,减少血氨生成),甲硝唑(抑制幽门螺杆菌,降低血氨含量),奥美拉唑(抑制幽门螺杆菌,减少血氨生成),乙酰氧肟酸(抑制尿素酶,血氨减少),辛酰氧肟酸(抑制尿素酶,血氨减少),乳果糖(降低产氨菌的蛋白水解活性),乳梨醇(刺激细菌摄取氨合成自体蛋白,减少血氨);加快体内氨的清除是治疗肝性脑病的另一个有效措施,所用药物有:左旋鸟氨酸(氨转化为尿素),左旋天冬氨酸(氨转化为谷氨酰氨),醋酸锌(参与氨转化为尿素的形成),氟马西尼(协同GABA增强对中枢神经的抑制),支链氨基酸(减少血内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而促醒)[9]。

肝腹水也是肝硬化常有并发症。

中医认为,肝硬化腹水为臌胀病,又称膨胀病,他与血瘀气滞导致水停有关。

根据临床表现将臌胀病分为血瘀型血臌、气滞型气臌、水停型水臌三种,治则针对不同类型分而治之[9]。

最终目的都是要化瘀散结,调肝补肾。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处病变引起的出血。

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或便血,病死率较高。

治疗方法有:保肝、补充清蛋白;大量腹水者限制水钠摄入,腹腔穿刺放腹水,少尿者利尿;合并原发性腹膜炎者予以抗感染治疗;休克者予以输血、扩容、使用血管活性药;给予足够的能量,支持氨基酸、血浆及抗生素;保护肾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10]。

6.2 肝移植随着器官保存及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免疫抑制药物的有效利用,肝脏移植病人及移植物存活明显提高,肝移植可作为终末期肝硬化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是肝移植后影响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因素很多,包括缺血再灌注损伤、排斥反应、机会性感染、药物毒性反应以及原发疾病的复发。

免疫耐受的诱导是使移植物长期存活的有效途径[11]。

免疫耐受指在没有免疫抑制剂的作用下对自身或外来抗原特异的不反应。

现在理论认为,免疫耐受可以通过清除受者体内中枢或外周T细胞,或者进行免疫调节(免疫无能、免疫偏差、有效的抑制)受者的活性细胞来实现[12]。

7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13]全面系统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密切护患关系,并为患者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7.1 心理护理肝硬化患者由于极度乏力、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腹痛、腹部膨隆、行走和呼吸困难等不舒服症状和自身形象改变,很容易产生焦虑、烦燥和恐惧的心理,对患者护理人员要给予细致耐心的解释、鼓励和安慰,取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消除其顾虑,保持乐观的心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指导家属给予心理支持,多与患者沟通,使患者处在最佳心理、生理状态下主动接受治疗及护理操作,并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感受,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7.2 休息与体位轻度腹水患者可采取平卧位,对于大量腹水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可采取舒适体位或半卧位以降低横膈缓解呼吸困难或心悸,水肿明显者可适当抬高双下肢,以降低膈肌缓解呼吸困难。

按时协助患者翻身,观察受压处皮肤,定时更换受压处棉垫、水垫或气圈等,阴囊水肿者使用阴囊托,保持患者床铺清洁平整,预防压疮的发生;有皮肤瘙痒者,可用温水擦拭以保持皮肤清洁,或遵医嘱涂抹炉甘石洗液止痒。

7.3 环境准备室温保持在25℃左右,湿度保持在40%~60%,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患者得到充分休息,严格控制参观及探视人员,努力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7.4 饮食护理正确的饮食护理是缓解稳定肝硬化腹水患者病情的重要手段,进食高蛋白、丰富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低盐或无盐饮食;限制水钠摄入,水限制在1000 mL/d左右,钠限制在210 g/d,蛋白质以1~115 g/kg为宜,最好是含有各种氨基酸的牛奶、蛋类、鱼类等高价动物蛋白为佳。

摄入食物应新鲜可口,柔软易消化,无刺激性,少食多餐,严禁饮酒,勿进食粗糙、坚硬及带刺食物,防止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可进食如香蕉、柑橘等含钾高的食物,或遵医嘱正确口服氯化钾,预防低钾血症;并适量进食瘦肉、蛋类、乳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以利腹水消退和体质恢复,但如有肾功能下降或肝昏迷先兆时应控制蛋白质摄入,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

7.5 排便护理便秘可使腹压增加发生脐疝,宜给患者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及易消化的食物,如若发生便秘,可给予缓泻剂,忌用肥皂水灌肠,以免诱发肝性脑病。

7.6 皮肤护理护理上要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完整性,因患者腹部膨隆,皮肤绷紧发亮,变薄,很容易擦伤引起感染等,应给患者穿着宽松的棉质内衣,温水擦浴,出汗多时及时擦干更衣,如有臀部、阴囊、下肢水肿,可用棉垫或水垫垫于此处受压部位,以减轻局部压力,改善血液循环,并定时协助翻身,翻身时动作轻柔,以免擦伤皮肤,防止褥疮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