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第三中学高中数学必修3《3-3 几何概型》课例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三章3.3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三章3.3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三章3.3几何概型教学设计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三章3.3几何概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教材人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三节的第一课,它在课本中的位置排在古典概型之后,在概率的应用之前.我认为教材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为了体现几何概型(3.31)和古典概型的区别和联系,在比较中巩固这两种概型;并引入了均匀随机数的产生(3.32)二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一种简单可行的概率求法,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首先通过实例对比概念给予描述,然后通过均匀随机数随机模拟的方法的介绍,给出了几何概型的一种常用计算方法.与本课开始介绍的P(A)的公式计算方法前后对应,使几何概型这一知识板块更加系统和完整.这节内容中的例题既通俗易懂,又具有代表性,有利于我们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学重点是几何概型的计算方法,尤其是设计模型运用随机模拟方法估计未知量;教学难点是突出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把求未知量的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求概率的问题.二,学情分析通过最近几年的实际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特别容易和古典概型相混淆,把几何概型的“无限性”误认为古典概型的“有限性”.究其原因是思维不严谨,研究问题时过于“想当然”,对几何概型的概念理解不清.因此我认为要在几何概型的特征和概念的理解上下功夫,不要浮于表面.另外,在解决几何概型的问题时,几何度量的选择也是需要特别重视的,在实际授课时,应当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出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前面学生在已经掌握一般性的随机事件即概率的统计定义的基础上,又学习了古典概型。

在古典概型向几何概型的过渡时,以及实际背景如何转化为长度比、面积比、体积比时,会有一些困难。

但只要引导得当,理解几何概型,完成教学目标,是切实可行的。

根据学生的状况及新课程标准,对教材作了如下处理:开头的两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说出结果,师生共同纠正。

之后的探究处理成演示试验,以强化数学知识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三《几何概型》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三《几何概型》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三《几何概型》说课稿一、引入大家好,今天我将给大家讲解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三中的《几何概型》这一单元。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几何概型的概念、性质和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型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几何概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掌握几何概型的构造方法和判断几何图形是否相似的准则;3.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几何概型的构造方法;2.理解几何概型的相似性质;3.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合理运用几何概型的知识。

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学生对几何概型的抽象理解、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相似性质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导入、理论探究、拓展应用和归纳总结。

1. 导入在导入环节中,我将通过提问或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所学的内容,激发他们的兴趣并铺垫本节课的教学。

2. 理论探究在理论探究环节中,我将向学生详细介绍几何概型的概念和性质,重点讲解几何概型的构造方法和判断几何图形是否相似的准则。

我会使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些概念和性质,并通过示意图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问题解答、讨论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 拓展应用在拓展应用环节中,我将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几何概型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答,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几何概型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能力。

4. 归纳总结在归纳总结环节中,我将提醒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并梳理几何概型的核心知识点。

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和分享,巩固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也会进行重点知识点的强调和回顾,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五、教学手段本节课的教学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示意图、实例演示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点。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三教案:3.3 几何概型典例剖析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三教案:3.3 几何概型典例剖析

几何概型典例剖析一、几何概型的基本特性解决几何概型的求概率间题,关键是要构造出随机事件对应的几何图形,利用图形的几何度量来求随机事件的概率.几何概型的两个特征:(1)试验结果有无限多,(2)每个结果的出现是等可能的.事件A 可以理解为区域Ω的某一子区域,事件A 的概率只与区域A 的度量(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正比,而与A 的位置和形状无关.事件A 若满足几何概型,则事件A 的概率计算公式是: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A P =. 与古典概率一样,几何概率也具有非负性(对任意事件A ,有0≤P (A )≤1)、规范性(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和有限可加性(当事件A 1、A 2 、…、A n 互斥时,P (A 1+A 2 +…+A n )= P (A 1)+P (A 2)+…+P (A n ).另外几何概率还具有完全可加性,即当事件A 1、A 2 、A 3 、……互斥时,则∑∑∞=∞==11i i i i A P A P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随机事件所在区域是一个单点,因其长度、面积、体积均为0,所以其出现的概率为0,但它不是不可能事件;如果一个随机事件所在区域是全部区域扣除一个单点,则其出现的概率为1,但它不是必然事件.二、几何概型的应用2.1 与(时间)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例1.国家安全机关监听录音机记录了两个间谍的谈话,发现30min 长的磁带上,从开始30s 处起,有l0s 长的一段内容含两间谍犯罪的信息,后来发现,这段谈话的一部分被某工作人员擦掉了,该工作人员声称他完全是无意中按错了键,使从此处起往后的所有内容都被擦掉了,那么由于按错了键使含有犯罪内容的谈话被部分或全部擦掉的概率有多大?分析:包含两个间谋谈话录音的部分在30s 到40s 之间,当按错健的时刻在这段时间之内时,部分被擦掉,当按错健的时刻在0到40s 之间时全部被擦掉,即在Os 到40s 之间,也即Omin 到32min 之间的时间段内按错键时含有犯罪内容的谈话被部分或全部擦掉,而Omin 到30min 之间的时间段内任一时刻按错健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所以按错健使含有犯罪内容的谈话被部分或全部擦掉的概率只与从开始到谈话内容结束的时间段长度有关,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解析: 设事件A"按错健使含有犯罪内容的谈话被部分或全部擦掉”,事件A 发生就是在Omin 到32min 时间段内按错键,所以点评:此题有两个难点:一是等可能的判断;二是事件A 对应的区域是Omin 到32min 的时间段,而不是21min 到32min 的时间段.2.2 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例2.射箭比赛的箭靶涂有5个彩色的分环,从外向内:白色、黑色、蓝色、红色,靶心为金色.金色靶心叫“黄心”,奥运会的比赛靶面直径是122cm,靶心直径12.2cm ,运动员在70米外射箭,假设都能中靶,且射中靶面内任一点是等可能的,那么射中“黄心”的概率是多少?分析:由于箭都能中靶,且对中靶面的任一点是等可能的,因此符合几何极型的特征,可用几何概型的求概率公式求解.解:记“射中黄心”为事件B,由于中靶点随机地落在面积为41π×1222cm 2的大圆内,而当中靶点满在面积为41π×12.22cm 2的黄心时,事件B 发生,于是事件B 发生的概率:答:“射中靶心”的概率是0.01.点评: 在几何区域D 内随机取一点,记事件“该点落在其内部的一个区域d 内”为事件A,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 的度量的度量D d A P )(.2.3 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例3.在1L 高产下麦种子里中混入了一粒带麦锈病的种子,从中随即取出10mL ,含有麦锈病种子的概率是多少?点拨: 病种子在这1L 种子中的分布可以看作是随机的,取得10mL 种子可以看作区域d,所有种子可视为区域D.解:取出10mL 麦种,其中“含有麦锈病种子”这一事件记为A ,则P (A )=.1001100010==所有种子的体积取出种子的体积点评: 本题事件A 的度量是用种子的体积,应用问题的度量视具体情况而定.2.4 创新应用型几何概型例4. (会面问题)热恋中的甲、乙两人约定在7时到8时之间在某处见面,并约定先到者应等候另一个人一刻钟,过时即可离去.求两人能会面的概率.解析:以x 和y 分别表示甲、乙两人到达约会地点的时间,则两人能够会面的充要条件是:|x-y|≤15,在平面上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则(x ,y )的所有可能结果是边长为60的正方形,而可能会面的时间由图中的阴影部分所表示.这是一个几何概率问题,由等可能性知两人能会面的概率是P (A )=167604560222=-=S S A 几何概型中有无限多个试验结果,只要明确几何概型的定义,掌握几何概型中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几何概型中的三种基本度量为长度、面积和体积,在解题时要准确把握,要把问题向它们作合理地转化.O x y 60 60 15 15。

高中数学《几何概型》说课稿 新人教A版必修3

高中数学《几何概型》说课稿 新人教A版必修3

《几何概型》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几何概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反思及教学设计说明五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新教材人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它安排在“古典概型”之后,是对古典概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

教材这样安排的作用:一是体现了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区别,在类比中巩固这两种概型,二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①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特点;②会用几何概型概率公式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2)难点:①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来判断一个试验是否为几何概型,②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概型。

3、教学目标:①学生通过转盘游戏,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及概率计算公式。

②通过情境创设与例题教学使学生掌握几何概型的判断及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③采用类比发现和归纳发现,让学生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④通过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发现”中体验成功,养成主动探索求知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高中新课程中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及内容特点,我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通过转盘游戏,使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引导学生主动概括与归纳出几何概型定义及公式,从而突破重点。

再通过情境创设与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明确几何概型的应用,来突破难点。

整堂课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学法分析从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创设出发,以类比方式让学生体验两种概型的差异,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这一创设既贴近了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又把新知识设定在学生思维的最近的发展区内。

2020高中数学 3.3几何概型教材分析 新人教A版必修3

2020高中数学 3.3几何概型教材分析 新人教A版必修3

2020高中数学 3.3几何概型教材分析新人教A版必修3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概率》中“几何概型”第一课时。

本章的核心是运用数学方法去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让学生初步形成用科学的态度、辩证的思想、随机的观念去观察、分析研究客观世界的态度,并获取认识世界的初步知识和科学方法。

本小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般性的随机事件即概率的统计定义的基础上,继古典概型后对另一常见概型的学习,对全面系统地掌握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辩证思想的进一步形成具有良好的作用。

2、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是学习几何概型,教学安排是1课时。

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与数学模型理解基本事件的概念和几何概型的两个特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推导几何概型下的概率公式,并通过几个典型例题加以引申,让学生初步学会把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古典概型问题。

这节课在解决概率的计算上,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尝试猜想和类比古典概型等方法,让学生感受无限过渡到有限的方法。

高中数学必修3《几何概型》教案和教案说明

高中数学必修3《几何概型》教案和教案说明

教案和教案说明课题:几何概型(第一课时)教材:高中数学必修3(人教版)《几何概型(第一课时)》教案与教案说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深入了解几何概型的两个特征,并会用几何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2.能力与方法目标: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鼓励学生体验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能力,同时更好地培养数形结合的转化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了解概率的意义,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数学思维情趣,以科学的态度去评价身边的一些随机现象,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能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和特点,并会用它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为几何概型,弄清在一个几何概型中构成事件A的区域和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法的选择:本课重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培养,重视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针对一所新学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特点,我设计了三个游戏,剪绳子,投镖中奖,取虫子,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分别从长度、面积、体积的角度,让学生亲身体验概型的产生背景,自主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达到自觉应用的目的。

2.学法的指导:在学生学法的指导上,让学生在游戏中观察发现,在发现中类比归纳,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达到会应用的目的。

3.实验材料:长度为30厘米的绳子,剪刀,飞镖,镖靶,烧杯,水,豆粒等。

A B解析:是几何概型。

绳子所在的线段思考与讨论:1)这是什么概型,为什么?BAO的蒸馏水,假定里面有一个杂质,的蒸馏水,则抽到杂质的概率为。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第三章 概率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第三章 概率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与反思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突出内涵揭示关注知识建构——“几何概型”教学设计与反思摘要:几何概型是继“古典概型”之后的又一类等可能概率模型,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本节课学生通过对丰富而具体的实例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亲历几何概型的概念建构过程, 并在运用中进一步理解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关键词:几何概型;基本事件;等可能概率模型2012年11月,笔者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第六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进行了课题为“几何概型”的教学展示,获一等奖并被评为最优秀展示老师.赛后,笔者对这节课进行了回顾与反思,认为要上好一节数学概念课,前提是教师要在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围绕数学概念的核心展开教学.一、教学内容解析《几何概型》是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3.3节(第1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概率的统计定义和等可能定义之后学习的. 它是在古典概型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继“古典概型”之后的第二类等可能概率模型,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 本节内容作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知识”,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学好几何概型,对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概率知识及辩证思想的进一步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几何概型的关键是寻找合理的几何模型,通过建立无限个等可能基本事件与几何模型中特定区域的对应关系,用几何区域的测度刻画无限个等可能基本事件,达到求解相关概率问题的目的,体现了抽象概括建立模型的思想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概率问题与几何问题的一种完美结合.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几何概型概念的建构和建立合理的几何模型进行简单的几何概率计算.二、教学目标设置结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对几何概型的教学要求:“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会进行简单的几何概率计算”,立足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特点,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1.通过对具体实例的观察和分析,了解几何概型的两个基本特点,并会判断实际问题中的概率模型是否为几何概型.2.经历几何概型的概念建构过程, 感受数学的拓广过程,体会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提高数学归纳能力和数学抽象能力.3.会通过建立合理的几何模型进行简单的几何概型概率计算, 注重建模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说明: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师要摒弃对“高、大、全”的“三维目标”的简单罗列,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其特点设置恰当的课堂教学目标,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否则课堂将不堪重负.三、学生学情分析初中教材中已涉及到个别简单的几何概型问题,学生凭借直觉与生活经验能把问题的结果计算出来,但缺少从数学的内部对问题本质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也正是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对概念的完善与系统化.在本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概率的统计定义和古典概型,掌握了两种计算随机事件发生概率的方法:一是用频率估计概率;二是用古典概型的公式来计算概率.在《古典概型》一节中学生已经会把事件分解成等可能基本事件,知道它的两个特点是等可能性和有限性,并经历了从基本事件的角度建构了古典概型的定义和概率计算公式.类比古典概型,通过分析基本事件,学生容易知道几何概型中基本事件的特点是等可能性与无限性.但学生对无限个等可能基本事件的量化具有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在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合适的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几何概型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笔者所在学校为农村普通高中,招收的学生大部分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进入高一,虽然能领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但还没有形成完整、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对问题的探究能力也有待培养.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几何概型概念的建构及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从背景中确定特定几何区域及其测度.四、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结合启发式教学原则,采用学生探究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前苏联数学家斯托利亚说过:“积极地教学应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是数学活动的结束——数学知识的教学.”因此,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对丰富而具体的实例的观察、分析、归纳、抽象,亲历几何概型的概念建构过程,使学生经历对事物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逐步养成透过事物的表象把握本质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为突破难点,在概念建构过程中结合分析内容形成框图,利用框图直观地表示无限个等可能基本事件与几何模型中特定区域的对应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并为在实际应用中合理建模打下基础.五、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激活思维情境1取一个边长为2a的正方形及其内切圆,随机地向正方形内投一粒米,假设米粒能落在正方形内任意一点且米粒的面积不计,求米粒落入圆内的概率.(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P147试验与探究)问题1:请解答并说明解答依据.教学预设:学生用内切圆与正方形面积之比表示所求概率,但无法说出这样计算的理论依据.【设计意图】“米粒问题”是教材上的例1,但初中教材选学部分就已经出现过这个问题,本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的教学原则,笔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这个问题作为了导入情境.事实上,学生凭借直觉与生活经验能够用内切圆与正方形面积之比表示所求概率,但却缺少从数学的内部对问题的理解.以此作为导入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促使学生对问题由感性认识转向理性思考.问题2:这样计算究竟是否合理呢?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已有哪些求随机事件概率的方法?教学预设:通过问题让学生回顾已有的两种计算随机事件概率的方法:随机事件概率的统计定义和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教师追问两种概率计算方法的注意点,强化古典概型计算公式的使用条件,即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满足等可能性和有限性两个特点.【设计意图】必要的复习铺垫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回忆学习新知所需要的相关旧知.在学生无法回答情境1的解答依据时,通过引导他们回顾已有求随机事件概率的方法去寻找理论支撑.虽然已有的两种方法不能解释答案的合理性,但为接下来从数学内部研究情境1提供了“先行组织者”,学生可以类比古典概型的研究思路对此进行探究.2.合作探究,启迪思维问题3:你准备从什么角度对情境1展开分析?教学预设:通过教师追问,引起学生思考.生:我们也从基本事件角度对情境1展开分析.师:具体分析哪些问题?生:①试验中每一个基本事件是什么?②每个基本事件是否等可能?③所有基本事件共有多少个?④指定事件中有多少个基本事件?师: 请大家就以上4个小问题对情境1展开分析.(教师等待,学生思考)生:试验中的一个基本事件应该是米落在正方形内的一个点,每一个基本事件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这样的基本事件共有无限个,指定事件含有的基本事件也是无限个.师:是古典概型吗?生:不是,古典概型中所有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而这里是无限个.师:那我们就无法用数值来表示基本事件的个数m 和n 了.那它与古典概型有相同之处吗? 生:有,每一个基本事件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类比熟知的古典概型问题,从基本事件的角度出发对问题1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此问题仍是一个等可能模型,不同于古典概型的是基本事件的个数由有限个变成无限个,无法用数值刻画,从而形成认知冲突.问题4:如何刻画不易计数的无限个等可能基本事件?教学预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个基本事件与正方形内一个点对应,所有基本事件与正方形内所有的点对应即与正方形对应,指定事件与内切圆对应,从而用内切圆与正方形的面积之比合理地替代了基本事件的个数之比,解决了无限性无法计算的问题.教师强调之所以能这样对应,是因为每个基本事件都是等可能的,也即每个基本事件所对应的点在正方形内是均匀分布的.结合分析过程,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上述对应关系:A 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内切圆的面积基本事件的总数正方形的面积【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具有难度,这时需教师及时作出引导.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得到基本事件与点对应,所求事件与几何图形对应,从而用几何图形的面积之比合理地替代了基本事件的个数之比,说明计算方法的合理性,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以形代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同时为后面形成几何概型形式化的定义做铺垫.问题5:你有办法验证结果的正确性吗?教学预设:学生提出验证的试验方案与试验注意点,教师多媒体演示投米粒试验,师生合作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设计意图】尽管问题4的处理过程说明了用面积比表示概率是合乎情理的,但初次接触几何概型的学生对此还是缺乏一定的认同感的.这时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另一种求解随机事件概率的方法,即通过多媒体演示投米粒实验,用频率估计概率,来进一步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使学生体会到推理成功的喜悦,使数学的严密性得到保证.问题6:请同学们观察试验,当投到正方形内的点数足够多时,你有什么发现?教学预设: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这些点几乎把整个正方形填满了,进一步体悟到所有的基本事件与正方形相对应的合理性,并再次感知数形结合思想.教师追问:将情境1中的红色区域改变形状、移动位置,概率发生变化了吗?改变红色区域的大小呢?由此你能发现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对试验的观察以及情境中几何图形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几何概型本质特征的思考,帮助学生理解“事件A发生的概率只与红色区域的面积成正比,而与其位置、形状无关”.在整个对情境1的分析过程中,教师始终以“问题串”为载体,引领学生经历猜想,推理到验证的研究过程.问题7:请参照情境1的研究思路对情境2和情境3进行分析.情境2取一根长度为3m的绳子,将绳子拉直后, 在绳子上随机选择一点, 在该点处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m的概率有多大?情境2 情境3情境3一个棱长为20cm盛满水的正方体水池中有一个病毒, 病毒可能出现在水池中的任意一个位置, 它距离水池底不超过5cm的概率是多少?教学预设:学生自由选择情境,类比情境1展开分析,给出解答并说明理由,学生相互予以点评.教师结合学生分析进行板书.【设计意图】情境2、情境3分别是以长度之比、体积之比表示概率的,采用不同的度量量之比,目的是给予学生更丰富的体验.在这两个情境的探究过程中,始终将对“基本事件”的分析作为解决概率问题的着眼点,进一步从等可能性、无限性两方面来区别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深化学生对几何概型基本特征的体会.3. 抽象概括,建构概念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概念教学的核心就是“概括”.因此,在突破概念建构这个难点时,笔者采取的第一个策略就是让学生在已有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概括.第二个策略是结合学生概括内容进一步完善框图,利用框图直观的表示无限个等可能基本事件与几何模型中特定区域的对应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并为在实际应用中合理建模打下基础.问题8:请结合前面的分析,总结三个试验具有的共同特点.教学预设:先以活动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总结发言.教师结合学生的分析,引入测度的概念,并完善框图,将无限个等可能基本事件与几何模型中区域的对应关系直观体现:至此,几何概型的特点、几何概型的概念和概率计算公式都经由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抽象,自然形成.(1)几何概型中基本事件的特点:每个基本事件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所有的基本事件有无限个.(2)几何概型的定义:对于一个随机试验:每个基本事件可以视为从某个特定的几何区域D 内随机地取一点,且区域D 内的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而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可以视为恰好取到区域D 内的某个指定区域d 中的点.用这种方法处理随机试验,称为几何概型.(3)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d P A D =的测度的测度. 结合对三个情境的分析,指出: ①D 的测度不能为0;② “测度”的意义依D 确定;③ 事件发生的概率与d 的形状和位置无关.【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对丰富而具体的实例的观察、分析、归纳、抽象,亲历几何概型的概念建构过程,使学生经历对事物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逐步养成透过事物的表象把握本质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几何概型的定义是一种描述性定义,涉及的文字较多,新名词较多.教学过程中通过以活动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并辅以框图,可以使学生在熟悉概念定义的每一个“构建”基础上自然生成定义. 只要学生理解了、抓住了概念的本质就可以了,不要死记硬背定义,不必字字合于教材.4. 数学应用,升华概念数学概念学习理论已揭示:概念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因此,概念运用的价值不仅仅为了巩固概念,最为重要的是为了理解概念.笔者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适当改造和增补例题与练习,讲练结合,注重引导学生对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总结,逐步提高思维的层次,深化学生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例1 射箭比赛的箭靶涂有五个彩色得分环.从外向内为白色、黑色、蓝色、红色,靶心是金色.金色靶心叫“黄心”.奥运会的比赛靶面直径为122cm ,靶心直径为12.2cm.运动员在70m 外射箭.假设射箭都能中靶,且射中靶面内任一点都是等可能的,那么射中黄心的概率为多少?教学预设:学生分析试验中的基本事件及其特点,判断该问题为几何概型,确定D ,d 区域及测度.教师板书示范解题过程,并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步骤:记→判→算→答.【设计意图】例1是对所学概念和公式的一个简单应用.其形式与情境1类似,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已由感性上升至理性,开始尝试着运用所学理论从数学内部对问题展开分析和解答. 解题步骤的归纳让学生体会规范的书写是思维过程的完美再现.练习 在1L 高产小麦种子中混入了一粒带麦锈病的种子,从中随机取出10mL ,其中含有麦锈病种子的概率是多少?教学预设: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学生总结解决几何概型问题的分析思路:分析基本事件,根据基本事件的特点确定概型,如果是几何概型,再确定区域D 和d ,最后确定他们的测度.【设计意图】练习题中的背景没有例1直观,需要学生理性分析,抽象出基本事件对应的几何区域,有助于学生养成透过事物的表象把握本质的思维方法.例2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在斜边AB 上任取一点M ,求AM 小于AC 的概率.例2图 变式图教学预设:学生判断出点M 落在斜边AB 上的每一点都是一个基本事件,由于在斜边AB 上任取一点M ,所以基本事件具有等可能性和无限个的特点,这是一个几何概型.线段AB 是区域D ,在线段AB 上存在一个特殊的点C ',使得A C '=AC ,线段A C '就是区域d .教师提问:如何确定点C '?学生AB. A B M C判断:以A 为圆心,AC 为半径作弧,与AB 的交点就是C '.问题9:请同学们比较例1和例2 ,哪个问题简单点?为什么?【设计意图】例2中的区域d 需要学生确定,这是建模的一个难点.这里通过对两个例题的比较,提炼出“确定区域找临界”这一方法,从而突破了这个难点.变式探究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过直角顶点C 在∠ABC 内部任取一条射线CM ,与线段AB 交于点M ,求AM 小于AC 的概率.教学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解法.解法一:同例2,因为在∠ACB 内部每作一条射线CM ,都会与斜边AB 产生一个交点,射线CM 与斜边AB 的每一个交点就是一个基本事件,都是等可能的……所以区域D 是线段AB ,区域d 是线段AC ',他们的测度是长度,概率P(E)= AC AB '解法二:每一个基本事件就是在∠ACB 内部任作一条射线CM ,他们都是等可能的.所以区域D 是,当这条射线作在ACC '∠内时,事件发生了,区域 d 是ACC '∠.他们的测度应该是角度,概率P(E)=ACC ACB '∠∠ =34.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发现问题,使学生在讨论中互相纠错,进而得出正确解法.教师适时辅以多媒体演示,说明在∠ACB 内等可能的取射线不能等价于在斜边AB 上等可能的取点.强调解决具体问题时不仅要关注试验中的每一个基本事件是什么,更主要的要看每一个基本事件的发生是否等可能的.【设计意图】变式设置的目的让学生在理解概念及其反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对细节问题、变化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加强学生对几何概型本质的进一步认识,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而通过对这两个背景相似而基本事件不同的问题的对比研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当等可能的角度不同时,测度不同,其概率值也会发生改变,从而突破确定测度这一难点.5.回顾小结,理清脉络问题10: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经历了怎样的研究过程?获得了什么体会?你还有什么疑问?教学预设:学生思考,回答,教师适当点拨,补充.【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串引领学生进行回顾总结,归纳本课内容,提炼思想方法,总结学习经验,并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关于本课内容的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6.分层作业,延伸思维(略)六、设计反思本节课在展示时受到较高的评价,与课前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了如下的特点:1.体现了过程性----数学教学的本质数学思维研究中主要问题是问题解决,而问题解决的核心又是对概念的深刻理解.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仅学习概念的知识---形式化的结论内容,而且必须学习概念的产生过程与运用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提供丰富而具体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想、推理、验证、概括与交流,亲历了几何概型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促进了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2.体现了问题性----课堂教学的关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里提出了课堂教学的问题性.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对教材的二次开发,设计出恰时恰点,能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问题.教学中以“问题串”为载体,以问题引领教学,以问题驱动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合作探究,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体现了主体性----实现目标的保障传统的教学侧重于教师“教”的设计,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以及思维特点,并以此为教学起点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搭建了有层次的学习平台,无论是探究分析、建构概念还是数学应用,都能做到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当然,课堂是开放的,在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载体、追求过程性的数学课堂上,生成是必然的.但预设是生成的基础,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前提下,才能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才能切实搞好“思维的教学”.参考文献:[1]章建跃.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0(12):3-7.[2]徐新民.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过程性、问题性、主体性[J].基础教育参考,2011(11):33-37.[3]李善良.现代认知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几何概型》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几何概型》说课稿

《几何概型》说课稿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第三章第三节几何概型(第一课时)。

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说说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几何概型”这一节是安排在“古典概型”之后的第二类概率模型,是对古典概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是基本事件数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

这部分内容是新增加的内容,介绍几何概型主要是为更广泛地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

这充分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关系,来源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学好几何概型可以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有利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教材处理:根据学生的状况及新课程标准,对教材作了如下处理:开头的问题,设计成往正方形内撒豆问题,以便于学生更容易地抽象出几何概型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例题、习题的选用,尽可能地选用能更加激发学生思维,易于拓展的题目3、学情分析:我班学生基础一般,在古典概型向几何概型的过渡时学生应该会比较好地接受到,但对于如何建立具有实际背景的随机事件与几何区域的联系时,预计学生会有一些困难。

但只要引导得当,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探究、概括、归纳和动手尝试相结合,理解几何概型,完成教学目标,是切实可行的。

4、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特点、新课标教学大纲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三个不同的方面(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定了教学目标.重视几何概型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对概念本质的认识;强调几何概型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生活数学的抽象概括能力。

(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特点;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②、会区分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③、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问题来解决。

(2)、过程与方法:①、从有限个等可能结果推广到无限个等可能结果,通过撒豆问题,引入几何概型定义和几何概型中概率计算公式,感受数学的拓展过程;②、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实例感受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掌握基本事件等可能性的判断方法,逐步学会依据具体问题的实际背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荐-新人教版高中数学《3.3几何概型》教案必修三

推荐-新人教版高中数学《3.3几何概型》教案必修三

第六课时几何概型一、教学任务分析: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几何概型的特点,明确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

2、通过学生玩转盘游戏、教师分析得出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

3、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并理解均匀分布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及应用。

(2)如何利用几何概型,把问题转化为各种几何概型问题。

难点:正确判断几何概型并求出概率。

三、教学基本流程:四、教学情境设计:问题问题设计意图师生活动(1)谁能叙述古典概型的有关知识吗?复习上节课相关知识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生:回忆、概括。

(2)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无穷多的情况,如何计算概率?引出课题:几何概型。

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生:思考。

(3)学生玩转盘游戏,猜想在两种情况下,甲获胜的概率是多少?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几何概型的特点及计算公式。

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猜想,得出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生:观察、思考、猜想。

(4)你能说说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吗?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更加深对几何概型的理解。

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概型的区别,明确几何概型要求的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明确几何概型的复习古典概型的概念提出问题,引入课题学生玩转盘游戏、猜想甲获胜的概率几何概型的概念、特点、与古典概型的区别例1 的教学,明确几何概型的计算步骤练习和小结计算公式。

生:思考,比较,理解。

(5)例题,P 147练习。

通过例1明确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概率的求法。

在练习中设置与角度、面积、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概率求法。

师:引导学生把问题抽象为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问题,并明确求解步骤。

师生共同完成解题过程,然后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练习,教师进行点评。

引导学生阅读书本P 131明确均匀分布的概念。

生:思考完成练习。

(6)小结,作业布置P 149习题A 组1、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3.3《几何概型》参考教案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3.3《几何概型》参考教案1

3.3.1 几何概型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掌握并运用几何概型解决有关概率问题;2、能够正确区分几何概型及古典概型;3、提高学生判断与选择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几何概型的特点及其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的判断与选择;难点: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的判断与选择教学方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性学习模式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知识回顾】古典概型的特点及其概率公式: (1)1 (2) 2A () A P A ⎧⎧⎨⎪⎩⎪⎪⎨=⎪⎪⎪⎩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古典概型的特点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古典概型包含基本事件的个数、事件的概率公式:基本事件的总数【课前练习】(赌博游戏):甲乙两赌徒掷色子,规定掷一次谁掷出6点朝上则谁胜,请问甲、乙赌徒获胜的概率谁大?学生分析:色子的六个面上的数字是有限个的,且每次都是等可能性的,因而可以利用古典概型;学生求解:1;6p =甲16p =乙。

(转盘游戏):图中有两个转盘.甲乙两人玩转盘游戏,规定当指针指向B 区域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在两种情况下分别求甲获胜的概率是多少?① ②学生分析:1、指针指向的每个方向都是等可能性的,但指针所指的位置却是无限个的,因而无法利用古典概型;2、利用B 区域的所对弧长、所占的角度或所占的面积与整个圆的弧长、角度或面积成比例研究概率;学生求解:法一(利用B 区域所占的弧长):1(1)();2B p B ==所在扇形区域的弧长整个圆的弧长3(2)().5B p B ==所在扇形区域的弧长整个圆的弧长 法二(利用B 区域所占的圆心角):1801(1)();3602B p B ︒︒===所在圆心角的大小圆周角336035(2)();3605B p B ︒︒⨯===所在圆心角的大小圆周角 法三(利用B 区域所占的面积):1(1)();2B p B ==所在扇形的面积整个圆的面积3(2)().5B p B ==所在扇形的面积整个圆的面积 【问题猜想】1.两个问题概率的求法一样吗?若不一样,请问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2.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3.有什么方法确保所求的概率是正确的?学生对比分析:。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几何概型》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几何概型》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几何概型》说课稿《几何概型》说课稿开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第三章第三节几何概型(第一课时)。

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说说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几何概型”这一节是安排在“古典概型”之后的第二类概率模型,是对古典概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是基本事件数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

这部分内容是新增加的内容,介绍几何概型主要是为更广泛地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

这充分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关系,来源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学好几何概型可以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有利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教材处理:根据学生的状况及新课程标准,对教材作了如下处理:开头的问题,设计成往正方形内撒豆问题,以便于学生更容易地抽象出几何概型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例题、习题的选用,尽可能地选用能更加激发学生思维,易于拓展的题目3、学情分析:我班学生基础一般,在古典概型向几何概型的过渡时学生应该会比较好地接受到,但对于如何建立具有实际背景的随机事件与几何区域的联系时,预计学生会有一些困难。

但只要引导得当,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探究、概括、归纳和动手尝试相结合,理解几何概型,完成教学目标,是切实可行的。

4、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特点、新课标教学大纲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三个不同的方面(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定了教学目标.重视几何概型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对概念本质的认识;强调几何概型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生活数学的抽象概括能力。

(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特点;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②、会区分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③、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问题来解决。

(2)、过程与方法:①、从有限个等可能结果推广到无限个等可能结果,通过撒豆问题,引入几何概型定义和几何概型中概率计算公式,感受数学的拓展过程;②、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实例感受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掌握基本事件等可能性的判断方法,逐步学会依据具体问题的实际背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 331几何概型教案 新人教B版必修3 教案

高中数学 331几何概型教案 新人教B版必修3 教案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特点,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2)会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来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实例感受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掌握基本事件等可能性的判断方法,逐步学会依据具体问题的实际背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掌握数学思想与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情境引入,通过师生共同对“问题链”的探究,运用观察、类比、思考、探究、概括、归纳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的过程,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小组的探究讨论,让学生学会分享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是贴近生活,体会概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随机试验多,学习时养成勤学严谨的思维习惯。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生活和学习中与几何概型有关的实例,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适当地增加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二、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几何概型的概念和公式的应用,注意理解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与联系2.教学难点:在几何概型中把试验的基本事件和随机事件与某一特定的几何区域及其子区域对应,并且从中理解如何利用几何概型的知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各种几何概率问题,进而熟练应用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计算相关事件发生的概率。

三、教学设计情境引入设计意图问题1:若A={1,2,3,4,5,6,7,8,9},则从A中任取出一个数,这个数不大于3的概率是多少?变式1:若A=(0,9],则从A中任意取出一个数,则这个数不大于3的概率是多少?问题2:2008年奥运会期间,某厂商为推销其生产的福娃产品,特举办了一次有奖活动:顾客随意掷两颗骰子,如果点数之和大于10,可获得一套福娃玩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何概型》课例分析
嘉兴三中
活动背景:
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高中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我市数学骨干教师的队伍建设,本学期举办高中数学教师培训班,培训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专家引领,分别听取沈新权、沈顺良、刘舸及吴明华四位专家的专题报告,第二阶段:同伴互助,分别在海盐元济高级中学和南胡高级中学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上课、听课、评课),探究高中教学核心知识突破,第三阶段:自学研修,通过学习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课例分析及课件制作。

本课例就是这次培训的学习内容之一,恳请专家及学员指导。

课堂再现:
课题:几何概型
一、复习引入:
1、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征;
2、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3、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无穷多的情况,如何计算概率?举例:往一个边长为4的方格中随意扔一粒芝麻,如果方格内有一个半径为1的圆,问芝麻落在圆内的概率是多少?引出课题。

二、新授内容:
问题1、学生玩转盘游戏,猜想在两种情况下,甲获胜的概率是多少?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几何概型的特点及计算公式。

问题2、说出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概型的区别,明确几何概型要求的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明确几何概型的概念和概率的计算公式。

解决复习中引例。

三、讲解范例:
例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在斜边AB上任取一点M ,求AM 小于AC 的概率.
例2、某人午觉醒来,发现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报时,求他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

教师在此题分析时引导学生把问题抽象为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问题,并明确求解步骤。

练习:A是半径为5的圆O上的一个定点,现随机在圆上取一点B,求弦AB 的长超过圆内接等边三角形边长的概率。

(此题学生容易把B点在圆上动转移到内接三角形的边上,混淆了点B的活动区域。


变式:上题中在圆内随意取一点E,求OE长大于2的概率。

例3、在边长为6的正方形桌面上随机扔一枚半径为1的硬币,记硬币所在圆的圆心落在桌面内为一次有效实验,求硬币全部落入桌面内的概率。

四、小结
五、课后作业:
课堂实录:
从本节课内容来看,核心知识主要有:
1.通过复习和实例引出几何概型的概念
2.归纳几何概型的特征和概率计算公式,并与古典概型进行比较
3.通过三个例题巩固与长度、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概率求法,几何概型中动点的活动轨迹动画演示。

(借助几何画板)
从本节教学方法上看,主要采用观察实验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具体实验归纳新知识,通过一系列的例题巩固了几何概型的概率求法。

课例分析:
经过听课、评课及讨论,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建议如下:
1.几何概型概念及特征的教学:几何概型也是一种特殊的概率模型,它的特征与古典概型的最大本质区别在于可能结果的无限性,这种特性在线段的
长度、图形的面积、角度及物体的体积中经常体现,几何概型的无限性需
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如可提供:问题1:一根长为3米
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那么剪下的两端的长度不小于1米的概率
是多大?问题2:往一个边长为4的方格中随意扔一粒芝麻,如果方格内有一个
半径为1的圆,问芝麻落在圆内的概率是多少?问题3:一个半径为3cm的装满纯
净水的球形容器内不小心混入一个感冒病毒,从中任取1ml水,则得到的水中含有
病毒的可能性有多大?从几个不同类型的问题中学生很自然而形象的发现这类试验
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无限的,而且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让学生感性地通
过发现法获取新知识。

再通过转盘游戏的实验让学生对几何概型的特征就更加理解,进而可给出几何概型的定义。

2.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的教学:有了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为基础,学生在解决前面提到的问题时,已经结合初中知识及生活经验把每个问题的
结果算出来,在计算的过程中已经体现了公式的摸样,只要把具体的问题
一般化即的概率的计算公式,而需强调的是计算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
(面积或体积)是学习中需要解决的实质问题。

3.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运用和举例的教学:由简单例题得出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后,就不必再重复练习直接套用公式的简单题目,例题的选择
上要尽量体现2中提到的能反映公式实质的不同角度的题型,重在培养学
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本堂课的难点----把求未知量的具
体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求概率的问题。

可安排如下例题:例1,即为书上
136页例1,学生学会把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概型,并能准确指出活动区
域是用长度来计算的,以课堂再现中的例1与例2的练习作为本例的变式
训练,巩固把问题抽象为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问题的数学思维方式。


2即为课堂再现中的例3,此题比较抽象,通过图形演示把实际问题数学
化,并抓住硬币的活动轨迹是由圆心决定的这一关键点,找到解题的突破
口。

此外,还可增加一例:甲、乙两人相约10天之内在某地会面,约定
先到的人等候另一人,经过3天以后方可离开,若他们在期限内到达目的
地的时间是随机的,则两人能会面的概率为多少?此题重在如何把实际问
题中的两个未知量用坐标联系起来,用线性规划的思想画出图形,从而求
的构成事件的区域面积,让学生的数学提炼能力得以提升。

活动反思:
通过此次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感受颇深,收获很多:
1.听取专家的报告后,使我们的一线教师得到理论上的提升,把专家用长期教学经验提炼的学术报告和我们的课堂教学相结合,使我们对新课程的教学和教材等方面的把握更上一层,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

2.通过学习和参与,让我们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追求,对课堂教学后的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及课例分析有了全新的理解,对什么是一堂好课和什么是一位好教师有了更深的认识和辨别。

3.通过此次培训,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做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师,不能一味的埋头做事,更需要抬头看天,把一路的美好风景好好品尝,做一名会思考的智慧型教师,让我们的学生值得做我们的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