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安全设置

合集下载

Linux使用注意事项与安全建议

Linux使用注意事项与安全建议

Linux使用注意事项与安全建议Linux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很高的优势。

然而,如何正确地使用Linux系统,以及采取便于保护和维护系统的安全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使用Linux系统的注意事项和安全建议。

一、系统更新与漏洞修复及时更新系统软件和补丁,以确保系统安全性。

Linux社区开发者们经常发布系统更新和漏洞修复的补丁,这些更新可以填补系统中的安全漏洞。

定期检查并更新您的Linux系统非常重要。

二、强化系统密码使用强密码可以避免被恶意攻击者猜解密码的风险。

建议密码长度不少于8位,并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组合。

避免使用与个人信息有关的密码,例如生日、电话号码等。

三、用户权限管理合理设置用户权限可以有效减少恶意软件对系统的破坏。

不要将管理员权限随意地赋予其他用户,仅将其授予真正需要从事系统管理任务的用户。

使用sudo命令提升权限可以降低意外操作对系统的影响。

四、防火墙与网络安全启用防火墙是保护Linux系统的有效方式。

配置防火墙规则以限制对系统的未经授权访问。

定期检查网络连接并监控可疑活动,同时使用可信的防病毒软件来保护系统免受恶意软件的侵害。

五、远程登录安全远程登录是使用Linux系统的常见方式,但也是系统安全风险的一个薄弱环节。

为避免被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建议使用SSH协议进行远程登录,同时禁用不安全的协议,如Telnet。

六、备份数据定期备份重要数据是防范数据丢失或遭受恶意软件攻击的重要措施。

创建有效的数据备份策略,并确保备份数据的加密和存储安全。

七、定期监测日志监测系统日志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入侵尝试或异常活动。

Linux系统提供了各种工具来查看和分析日志文件。

了解和分析日志记录对检测和防范潜在的安全威胁至关重要。

八、软件安装与更新仅从官方和可信的源安装软件,以减少恶意软件的风险。

定期更新所有软件,以确保系统软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九、物理环境安全保护Linux系统的物理环境也非常重要。

LINUX操作系统配置规范

LINUX操作系统配置规范

LINUX操作系统配置规范1.INUX操作系统配置规范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为管理员提供一个详细的LINUX操作系统配置规范。

该规范旨在确保操作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性能优化。

管理员应严格遵循该规范执行操作系统的配置。

二:操作系统安装和基础配置1.系统安装1.1准备安装介质和相关驱动程序1.2执行操作系统安装1.3设置主机名和网络配置1.4创建管理员账户和设置密码2.系统更新和补丁管理2.1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安全补丁2.2确保使用合法和可信的软件源3.防火墙设置3.11启用防火墙3.2配置适当的规则以限制网络访问3.3监控防火墙日志以及及时处理异常情况4.安全设置4.1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4.2配置安全登录设置,包括SSH以及远程登录4.3定期更新管理员密码4.4设置账户锁定策略和密码策略4.55配置主机防护工具,如SELinUX或者APPArmOr5.性能优化配置5.1合理调整操作系统参数,优化内存、磁盘和网络性能5.2配置日志管理,避免过度记录日志5.3监控系统资源使用情况,及时调整配置6.安全备份和恢复策略6.1定期备份操作系统和相关数据6.2测试备份和恢复策略的有效性6.3存储备份数据的安全策略,包括加密和存储位置7.监控和告警设置7.1配置系统监控工具,例如Zabbix、NagioS等8.2设置合适的告警策略,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异常8.日志管理8.1配置日志审计规则,记录关键系统操作8.2定期审查系统日志,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9.系统维护流程9.1定期执行系统维护任务,如磁盘碎片整理、日志清理等9.2管理接口和升级流程9.3建立系统更新和维护的文档和计划10.硬件和软件要求10.1硬件要求:根据实际需求配置合适的硬件设备10.2软件要求:操作系统版本和必要的软件组件11.系统文档11.1创建操作系统配置文档,包括所有配置的详细信息11.2更新文档以反映系统的变化本文档涉及附件:无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操作系统安装:指在计算机上安装并配置操作系统的过程。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管理办法(二篇)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管理办法(二篇)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管理办法1范围1.1为了指导、规范海南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信息系统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方法和日常系统操作管理,提高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维护水平,规范化操作,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1.2本办法适用公司信息大区所有信息系统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管理。

主要操作系统包括:AIx系统、Windows系统、Linux系统及HPUNIx系统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ISO27001标准/ISO27002指南--公通字[xx]43号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GB/T21028-xx信息安全技术服务器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2-xx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20269-xx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22239-xx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40-xx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3支持文件《IT主流设备安全基线技术规范》(Q/CSG11804-xx)4操作系统配置管理责任4.1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员是系统管理员,负责对所管辖的服务器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

4.2对于终端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应由终端管理员负责进行配置,或者在终端管理员指导下进行配置。

4.3系统管理员和终端管理员应定期对所管辖的服务器操作系统的配置、终端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配置进行安全检查或抽查。

4.4系统管理员和终端管理员负责定期对所管辖的服务器和终端计算机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的变更管理,变更应填写配置变更申请表。

4.5系统管理员和终端管理员负责定期对所管辖的服务器和终端计算机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方法的修订和完善,由信息安全管理员对操作系统安全配置修订进行规范化和文档化,并经审核批准后统一发布。

中标麒麟Linux系统安全配置指南

中标麒麟Linux系统安全配置指南

j、测试和分析策略 在上述所有的步骤完成以后,一个策略完成了,接下来要分析校验
我们的策略模块功能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我们的安全目标。即在安全开 启 的情况下软件是否能使用。
练习: 写一个office软件的策略。
SELinux编写问题总结:
➢ 搭建应用程序环境时,若安装路径不是默认路径,应与.fc文件中定 义 安全上下文的路径保持一致。
allow sysadm_t dm_exec_t:file{getattr execute}; allow dm_t dm_exec_t:file entrypoint; allow sysadm_t dm_t:process transition;
练习: 写一个office软件的域转换
默认域转换
b、创建一个初始化策略模块文件,文件dm.if和 dm.fc开始时可以是
空 的,但dm.te必须有下面的最小声明: #dm policy module declaration policy_module(dm, 1.0)
c、类型声明: dm_t :为dm进程创建的域类型; dm_exec_t:适合于dm进程可执行文件的入口点类型 。 dm_log_t:适合于dm进程日志文件的文件类型。 dm_conf_t:适合于dm进程配置文件的文件类型。
有的声明是我们自己定义的,以达梦数据库为例,如 dm_t,dm_exec_t, dm_log_t等。
域转换
进程以给定的进程类型运行的能力称为域转换,域转换只有同时满足以下 三个条件时才允许进行:
进程的新域类型对可执行文件有entrypoint访问权; 进程的当前(或旧的)域类型对入口文件类型有execute访问权 ; 进程当前的域类型对新的域类型有transition访问权。

Linux系统安全设置步骤

Linux系统安全设置步骤

Linux系统安全设置步骤一直以来,许多人认为,Linux系统本身就是很安全的,不需要做太多的安全防护,另外基于Linux系统的防护、杀毒软件目前还较少被大众认知,因而在很多时候,我们安装完linux系统,经常不知道系统本身的安全设置从何做起,有的管理员干脆不做任何设置,或者随便下载安装一个杀毒软件完事,这样的做法基本起不了什么作用。

其实如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本身也是一样,其系统自身的安全设置如果到位,对于服务器的整体安全是非常关键的。

笔者因为业务的关系,和铁通数据中心有较多的接触,通过对一些不法分子对服务器攻击方式的了解,更是深深体会到这点。

很多时候,安装完操作系统,一些看似随手进行的设置,很可能改变了操作系统的安全命运。

Linux安全配置步骤1. BIOS Security任何系统,给BIOS设置密码都是必须的,以防止其它用户通过在BIOS中改变启动顺序, 用特殊的启动盘启动你的系统.2. 磁盘分区1、如果是新安装系统,对磁盘分区应考虑安全性:1)根目录(/)、用户目录(/home)、临时目录(/tmp)和/var目录应分开到不同的磁盘分区;2)以上各目录所在分区的磁盘空间大小应充分考虑,避免因某些原因造成分区空间用完而导致系统崩溃;2、对于/tmp和/var目录所在分区,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有suid属性的程序,所以应为这些分区添加nosuid属性;●方法一:修改/etc/fstab文件,添加nosuid属性字。

例如:/dev/hda2 /tmp ext2 exec,dev,nosuid,rw 0 0●方法二:如果对/etc/fstab文件操作不熟,建议通过linuxconf程序来修改。

*运行linuxconf程序;*选择"File systems"下的"Access local drive";*选择需要修改属性的磁盘分区;*选择"No setuid programs allowed"选项;*根据需要选择其它可选项;*正常退出。

LINUX操作系统配置规范

LINUX操作系统配置规范

LINUX操作系统配置规范Linux操作系统是一种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相对于其他操作系统,Linux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Linux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配置。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Linux操作系统配置规范。

1.安全性配置:- 禁止使用root账户远程登录,使用普通用户登录系统。

-设置复杂的用户密码,定期修改用户密码。

-安装并启用防火墙,限制网络访问权限。

-安装常用的安全软件,如杀毒软件和入侵检测系统。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包,修复安全漏洞。

2.网络配置:-配置正确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 禁止使用未加密的传输协议,如Telnet,使用SSH进行远程登录。

- 使用iptables配置防火墙规则,限制网络访问权限。

-配置DNS服务器,加速域名解析。

3.磁盘和文件系统配置:- 对磁盘进行分区,并将关键目录(如/, /usr, /var等)挂载到单独的分区上,以提高系统性能和安全性。

-使用LVM(逻辑卷管理器)对磁盘进行管理,方便动态扩展和迁移。

4.内核参数配置:-调整文件描述符限制,避免文件打开过多导致系统崩溃。

-调整内核参数,优化系统性能,如内存管理、磁盘I/O等参数。

-禁用不必要的内核模块,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

5.日志监控与管理:-配置系统日志,记录关键操作和事件。

-定期检查日志文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使用日志分析工具,对日志文件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

6.服务配置:-禁止不必要的服务和进程,减少安全风险。

-配置开机自启动的服务,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设置服务的资源限制,避免资源占用过多导致系统宕机。

7.软件包管理:-使用包管理器安装软件包,避免从源代码编译安装。

-定期更新软件包,修复漏洞和提升性能。

-删除不必要的软件包,减少系统资源占用。

8.工作目录和文件权限:-限制普通用户对系统核心文件的访问权限。

-设置用户家目录的权限,确保用户的私密数据不会被其他用户读取。

实验三 Linux操作系统安全实验 (一)

实验三 Linux操作系统安全实验 (一)

实验三Linux操作系统安全一、实验目的及要求(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熟悉Linux环境下的用户管理、进程管理以及文件管理的相关操作命令。

掌握linux操作系统中相关的系统安全配置方法,建立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安全框架。

(二)实验要求根据实验中介绍的Linux操作系统的各项安全性实验要求,详细观察记录设置前后系统的变化,给出分析报告。

使用RPM对系统的软件进行管理,验证系统内软件的完整性,并分析结果。

试比较Linux下网了服务安全设置与Windows下安全设置异同。

二、实验环境安装Red hat9.0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一台三、实验内容1、账户和口令安全2、文件系统管理安全3、查看和更改PAM模块设置4、RPM软件管理5、系统安全配置四、实验步骤任务一账户和口令安全1、查看和添加账户(1)在X_Windows窗口中单击鼠标右键,选择“信件中断”,输入下面的命令行:[root@localhost root]#useradd mylist利用useradd命令新建名为mylist的新账户。

(2)输入命令行:[root@localhost root]#cat/etc/shadow利用cat查看系统中的账户列表。

用su命令切换到新建的账户,重复步骤(2),检查shadow文件的权限设置是否安全。

设置安全时,普通用户mylist应该没有查看该系统文件的权限。

在终端中出现如下的提示:Cat:/etc/shadow:权限不够2、添加和更改密码(1)在终端输入[root@localhost root]#passwd mylist为新建账户添加密码。

注意:系统管理员无需输入原来密码即可以利用passwd命令添加或改变任意用户的密码,但普通用户只能改变自己的密码。

(2)输入后依次出现如下提示:Changjing passwd for user mylist.New passwd:Retype new passwd:Passwd:all authentication tokens updated susscessfully.输入密码,Linux系统不会将输入显示出来。

linux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内容

linux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内容

linux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内容
1. 更新操作系统:确保在系统中安装了最新的安全补丁和更新,以修复已知的漏洞和弱点。

2. 强密码策略:设置密码策略,要求用户使用强密码,包括至少8个字符,包含字母、数字和
特殊字符,并定期更改密码。

3. 用户权限管理:为每个用户分配适当的权限,并限制对敏感文件和系统配置的访问权限。


免使用管理员权限进行常规操作。

4. 防火墙设置:配置防火墙以限制网络流量,并只允许必要的端口和服务通过。

拒绝来自未知
来源或可疑IP地址的连接。

5. 安全审计:启用并配置安全审计工具,以跟踪对系统和文件的访问、登录尝试和其他安全事件。

6. 文件和目录权限:设置适当的文件和目录权限,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和修改敏感文件。

7. 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以减少攻击面。

8. 加密通信:对重要的网络通信采取加密措施,如使用SSL/TLS进行安全的远程登录、传输
和数据传输。

9. 安全日志管理:配置日志记录和监控系统,以及定期检查日志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

10. 定期备份:定期备份系统和重要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恶意破坏。

11. 安全性测试和漏洞扫描:进行定期的安全性测试和漏洞扫描,以发现并修复系统中的安全
漏洞。

12. 非必要软件和服务的删除:删除不必要的软件和服务,减少系统的攻击面。

13. 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为用户提供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教育他们遵循最佳的安全实践,
如不点击垃圾邮件的链接或下载未知来源的文件。

使用Linux终端进行系统安全设置

使用Linux终端进行系统安全设置

使用Linux终端进行系统安全设置在当前数字化时代,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变得愈发重要。

随着网络攻击的不断增加,对于系统进行有效的安全设置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Linux终端进行系统安全设置,以提供给用户一个安全可靠的计算环境。

1. 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一个安全的系统应始终保持最新版本的操作系统和软件。

首先,我们需要使用Linux终端检查系统中存在的更新。

运行以下命令:```sudo apt-get updatesudo apt-get upgrade```这些命令将更新系统安装的所有软件和库。

您也可以使用`yum`或者其他包管理器实现相同的效果。

2. 加强密码策略密码是系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一个强密码策略有助于防止恶意用户或者黑客通过猜测密码进行非法访问。

Linux系统提供了密码策略工具`passwd`,可以用来设置密码的复杂性要求。

例如:```sudo passwd username该命令将允许您为特定用户设置密码,并确保密码符合您所设置的复杂性要求。

3. 创建防火墙规则防火墙是保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控制进出系统的网络流量。

在Linux终端中,我们可以使用`iptables`命令来设置并管理防火墙规则。

例如,如果要允许SSH连接并拒绝其他所有连接,可以运行以下命令:```sudo 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22 -j ACCEPTsudo iptables -A INPUT -j DROP```这将允许来自22端口(SSH)的连接,并拒绝所有其他连接。

4. 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一个安全的系统应该只开放必要的服务和端口,以减少系统遭受攻击的风险。

使用Linux终端,我们可以通过编辑相应的配置文件来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

例如,要禁用Apache服务器:```sudo systemctl stop apache2sudo systemctl disable apache2这将停止Apache服务并在系统启动时禁用它。

linux服务器的安全配置策略

linux服务器的安全配置策略

linux服务器的安全配置策略
Linux服务器的安全配置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服务器是许多网络服务和工作负载的集中点,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它。

以下是
一些基本的Linux服务器安全配置策略:
1. 更新和补丁管理:确保服务器及其软件包(如操作系统、Web服务器、数据库等)都是最新版本,并安装所有安全补丁。

2. 防火墙设置:设置防火墙规则以限制对服务器的访问。

这包括只允
许必要的网络接口和端口,并关闭不必要的服务。

3. 用户和组管理:限制对服务器的访问权限,只允许必要的用户和组
访问。

使用强密码策略,并定期更改密码。

4. 文件权限:确保文件和目录的权限设置正确,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5. 远程访问控制:限制远程访问服务器的数量和类型,并使用安全的
远程访问协议(如SSH)。

6. 日志管理:记录所有活动和错误日志,以便于故障排除和安全审计。

7. 限制根访问:禁用root用户默认登录,并限制只有必要的情况下
才使用root权限。

8. 加密和备份:使用加密存储和备份策略来保护敏感数据。

定期备份
数据,并确保备份的安全存储。

9. 防病毒软件:安装并定期更新防病毒软件,以防止恶意软件攻击服
务器。

10. 安全审计和监控:实施安全审计和监控策略,以确保服务器始终
处于安全状态。

可以使用安全监控工具(如防火墙日志分析器)来监
视和分析服务器活动。

此外,还需要考虑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风险评估,以确保服务器始终
处于最佳安全状态。

总之,确保您的Linux服务器遵循上述最佳实践,以提高安全性并降低风险。

Linux操作系统安全系统配置要求规范V1.0

Linux操作系统安全系统配置要求规范V1.0

L i n u x操作系统安全配置规范版本号:1.0.0目录1概述 (1)1.1适用范围 (1)1.2外部引用说明 (1)1.3术语和定义 (1)1.4符号和缩略语 (1)2LINUX设备安全配置要求 (1)2.1账号管理、认证授权 (2)2.1.1账号 (2)2.1.2口令 (4)2.1.3授权 (10)2.2日志配置要求 (11)2.3IP协议安全配置要求 (13)2.3.1IP协议安全 (13)2.4设备其他安全配置要求 (14)2.4.1检查SSH安全配置 (14)2.4.2检查是否启用信任主机方式,配置文件是否配置妥当 (15)2.4.3检查是否关闭不必要服务 (15)2.4.4检查是否设置登录超时 (16)2.4.5补丁管理 (17)1概述1.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LINUX操作系统的设备。

本规范明确了LINUX操作系统配置的基本安全要求,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适用于Redhat与Suse操作系统版本。

1.2外部引用说明1.3术语和定义1.4符号和缩略语(对于规范出现的英文缩略语或符号在这里统一说明。

)2LINUX设备安全配置要求本规范所指的设备为采用LINUX操作系统的设备。

本规范提出的安全配置要求,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均适用于采用LINUX操作系统的设备。

本规范从运行LINUX操作系统设备的认证授权功能、安全日志功能、IP网络安全功能,其他自身安全配置功能四个方面提出安全配置要求。

2.1账号管理、认证授权2.1.1账号2.1.1.1检查是否删除或锁定无关账号2.1.1.2检查是否限制root远程登录2.1.2口令2.1.2.1检查口令策略设置是否符合复杂度要求2.1.2.2检查口令生存周期要求2.1.2.3检查口令重复次数限制2.1.2.4检查口令锁定策略2.1.2.5检查FTP是否禁止匿名登录2.1.2.6检查是否存在弱口令2.1.3授权2.1.3.1检查帐号文件权限设置2.2日志配置要求本部分对LINUX操作系统设备的日志功能提出要求,主要考察设备所具备的日志功能,确保发生安全事件后,设备日志能提供充足的信息进行安全事件定位。

linux系统安全配置基线

linux系统安全配置基线

linux系统安全配置基线Linux系统的安全配置基线是指为了保护系统免受各种威胁和攻击,所采取的一系列配置措施和安全策略。

一个良好的安全配置基线可以有效减少系统被攻击的风险,并保护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Linux系统安全配置基线措施:1.更新和升级软件:定期更新和升级操作系统和软件包,以获取最新的安全补丁和修复漏洞。

2.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关闭不需要的网络服务和端口,只保留必要的服务,以减少系统暴露在外部的风险。

3.配置强密码策略:设置密码复杂性和长度要求,包括大写字母、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组合,并定期要求密码更换。

4.设置账户锁定策略:在一定的登录尝试失败次数后,锁定用户账户,以防止恶意破解密码。

5.使用防火墙:配置和启用系统防火墙,限制进入和离开系统的网络连接,只允许必要的通信。

6.禁用root远程登录:禁止root账户通过SSH远程登录系统,使用普通用户登录后再通过su或sudo提升权限。

7.文件和目录权限设置:将敏感文件和目录设置为只有root用户或授权用户可读写,限制其他用户的访问权限。

8.定期备份数据:定期备份系统数据和配置,以防止数据丢失或系统故障时能够恢复系统。

9.启用日志记录:启用系统的日志记录功能,并定期检查和分析日志文件,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攻击行为。

10.安装和配置入侵检测系统(IDS):通过安装和配置IDS,可以实时监控系统的网络流量和行为,并发现潜在的入侵行为。

11.限制物理访问:对于物理服务器,限制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服务器,并监控系统进出的人员和设备。

12.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发现系统中的安全隐患和漏洞,并及时修复。

13.加密通信:通过使用SSL / TLS等加密协议,保障网络通信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14.安装安全软件和工具:安装合适的安全软件和工具,如防病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等,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linux系统安全配置基线

linux系统安全配置基线

linux系统安全配置基线Linux系统安全配置基线一、概述Linux系统是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和个人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为了保障系统的安全性,需要进行安全配置。

本文将介绍Linux系统安全配置的基线要求,包括密码策略、用户权限管理、网络安全、日志审计等方面。

二、密码策略1. 密码长度:设置密码最小长度为8个字符,建议包括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定期更换密码。

2. 密码复杂度:要求密码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不允许使用常见的弱密码。

3. 密码锁定:设置密码锁定策略,限制密码输入错误次数,并设置锁定时间,以防止暴力破解。

三、用户权限管理1. 最小权限原则:给予用户最小权限,避免赋予过高的权限,以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2. 禁用不必要的账户:禁用或删除不再使用的账户,避免被攻击者利用。

3. 定期审核权限:定期审查用户的权限,及时撤销不必要的权限。

四、网络安全1. 防火墙配置:配置防火墙规则,只开放必要的端口,限制对系统的非法访问。

2. 网络服务安全:关闭不必要的网络服务,只保留必要的服务,并对其进行定期更新和安全加固。

3. 网络连接监控:监控网络连接情况,及时发现异常连接,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 网络流量分析: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流量和攻击行为,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五、日志审计1. 启用日志功能:启用系统日志功能,记录关键事件和操作,以便后期审计和溯源。

2. 日志存储和保护:将日志存储在安全的地方,并设置合适的权限,防止被篡改或删除。

3. 日志监控和告警:监控日志内容,及时发现异常事件,并设置告警机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六、软件更新和补丁管理1. 及时更新软件: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及时修补已知漏洞,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 自动更新设置:配置自动更新策略,保证系统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安全补丁。

七、文件和目录权限控制1. 文件权限设置:合理设置文件和目录的权限,避免敏感文件被非授权用户访问。

个人电脑Linux系统下的安全设置与防护

个人电脑Linux系统下的安全设置与防护
5修 改 为 p s m i ln8保 存 文 件 即 可 。 as n e
— _
密码破解的强度和难度 , 以此 来 提 高 的密 码 的安 全 性 。
2 加 强使 用权 限 的 设 置 安 全
2 1 对 ro 根 帐 户 的 保 护 性 设 置 . ot
1 2 1 使 用 s a o 的 遮 蔽 加 密功 能 . . hdw
在 v 目 录 ec 径 下 poi i t路 rfe目录下 编 辑 poi 文 件 , l rfe l
在 “ i f e i =” 目下 设 置 t u 一 3 0 。 即用 户 在 一 hs i s e 项 tl z mo t 6 0
使 用 sa o 的 遮 蔽 加 密 功 能 , 名 为 p swod项 目 hd w 对 as r 口令 进 行 加 密 。操 作 方 法 可 以从 文 件 名 为 ur 户 目录 路 s用
径下的 si bn目录 下 的 a te n i 置 工 具 打 开 s a o 隐 uho f g配 hdw 藏功能实现之 。 1 2 2 设 定 使 用 lo c n 的 密 码 验 证 .. i .o f l
取 消原 系统 中 的 默认 安 装 的 不 常 用 及 根 本 用 不 到 的 服 务 。 加 强 对 访 问 用 户 的 甄 别 及 确 认 。减 少 系 统 不 必 要 的 欢
迎 信 息加 强 系统 免 疫 及 多控 制 台登 陆模 式 。修 改“ o tc n ” 件 , 强 “ NS 解析 I h s. o f 文 加 D ” P地 址 。 关 键 词 : iu L n x系统 ; 码 安 全 ; 限 的 安 全 设 置 密 权 中国分类号 : P 1.5 T 36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18 7 ( 0 2 0 — 1 10 1 7 - 2 5 2 1 ) 10 2 - 2

Linux安全配置基线规范

Linux安全配置基线规范

SuSELinux安全配置基线规范V1.12019年3月18日目录修订记录2第1章概述31.1目的3.1.2适用范围3.第1页共15页1.3实施3.1.4例外条款4.1.5评审与修订4.第2章帐户、权限、日志42.1帐户4.2.1.1禁止多人共享账号4.2.1.2禁用存在空密码帐户52.1.3禁止存在除root外UID为0的账号52.1.4口令复杂度6.2.1.5口令生存周期6.2.2权限7.2.2.1文件与目录缺省权限控制72.2.2帐号文件权限设置7.2.2.3设置关键文件属性8.2.3日志8.2.3.1记录帐户登录日志8第3章系统服务安全93.1远程访问服务9.3.1.1限制root用户SSH远程登录93.1.2用SSH协议进行远程维护103.2协议设置113.2.1修改SNMP的默认Community113.2.2禁止Root用户登录FTP113.2.3禁止匿名FTP133.2.4Root用户环境变量的安全性143.3安全漏洞检查153.3.1OPENSSL心脏滴血漏洞检查153.3.2Bash安全漏洞检查15修订记录第1章概述1.1目的本文档针对安装运行SuSELinux系列操作系统的主机所应当遵循的通用基本安全配置要求提供了参考建议,旨在指导系统管理人员或安全检查人员进行SuSELinux系列操作系统过程中进行安全配置合规性自查、检查、加固提供标准依据与操作指导。

1.2适用范围本配置标准的使用者包括:服务器系统管理员、应用管理员、网络安全管理员。

本配置标准适用的范围包括:SuSELinux服务器系统1.3实施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本标准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属于,在本标准的执行过程中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送邮件至1.4例外条款欲申请本标准的例外条款,申请人必须准备书面申请文件,说明业务需求和原因,送交进行审批备案。

1.5评审与修订本文档由定期进行审查,根据审视结果修订标准,并颁发执行。

第2章帐户、权限、日志2.1帐户2.1.1禁止多人共享账号2.1.2禁用存在空密码帐户2.1.3禁止存在除root外UID为0的账号2.1.4口令复杂度2.1.5口令生存周期2.2权限2.2.1文件与目录缺省权限控制2.2.2帐号文件权限设置2.2.3设置关键文件属性2.3日志2.3.1记录帐户登录日志第3章系统服务安全3.1远程访问服务3・1・1限制root用户SSH远程登录3.1.2用SSH协议进行远程维护3.2协议设置3.2.1修改SNMP的默认Community3・2・2禁止Root用户登录FTP检测操作步骤检测方法1、如果是vsftp服务器,查看如下配置文件/etc/pam.d/vsftpd、/etc/vsftpd/vsftpd.conf(/etc/vsftpd.conf)。

linu安全配置规范

linu安全配置规范

Linux 安全配置规范2011年3月
第一章概述
1.1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国电信使用Linux操作系统的设备。

本规范明确了安全配置的基本要求,适用于所有的安全等级,可作为编制设备入网测试、安全验收、安全检查规范等文档的参考。

由于版本不同,配置操作有所不同,本规范以内核版本2.6及以上为例,给出参考配置操作。

第二章安全配置要求
2.1账号
编号: 1
编号: 2
编号: 3
2.2口令编号:1
编号: 2
2.3文件及目录权限编号:1
编号: 2
编号:3
2.4远程登录编号:1
编号:2
2.5补丁安全
编号:1
2.6日志安全要求编号:1
编号:2
编号:3(可选)
编号:4(可选)
2.7不必要的服务、端口编号:1
2.8系统Banner设置
2.9登录超时时间设置
2.10删除潜在危险文件
2.11 FTP设置
编号3:
附表:端口及服务。

linux基本系统安全策略

linux基本系统安全策略

linux基本系统安全策略在Linux系统中,实施基本的安全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系统的完整性和数据的机密性。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Linux基本系统安全策略:1.最小权限原则:只给予用户和应用程序完成其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

这可以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例如权限提升或数据泄露。

2.使用强密码:选择复杂且难以猜测的密码,并定期更改。

禁用或删除不需要的帐户,特别是具有高权限的帐户(如root)。

3.防火墙配置:使用防火墙限制入站和出站流量,只允许必要的网络连接。

只允许必要的端口和协议通过防火墙。

4.软件更新和补丁管理:保持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最新版本,以获取最新的安全补丁和修复程序。

定期检查并应用安全更新。

5.文件和目录权限:确保文件和目录的权限设置正确,避免不必要的用户可以访问敏感数据或执行关键操作。

6.日志和监控:启用并配置日志记录,以便跟踪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活动。

分析日志以检测异常行为或潜在的安全事件。

7.备份策略:定期备份所有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同时,确保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的位置,并且加密敏感数据。

8.使用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确保即使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被拦截,攻击者也无法轻易读取。

9.审计和入侵检测:实施定期的安全审计,检查系统的完整性。

使用入侵检测系统(IDS)监控系统活动,以检测并响应潜在的攻击行为。

10.安全审计和日志分析: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日志分析,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使用专业的日志分析工具来帮助识别潜在的安全威胁和异常行为。

11.禁用或删除未使用的服务:禁用或删除不需要的服务,以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只运行必要的服务,并确保它们受到适当的保护。

12.使用加密的网络连接:使用加密的网络协议(如TLS/SSL)来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敏感信息。

确保远程连接(如SSH)也受到保护,并限制远程访问的来源。

13.备份和灾难恢复计划:制定并测试备份和灾难恢复计划,以应对系统故障或安全事件。

确保有可靠的备份数据可用,并且可以快速恢复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安全设置Linux作为一款开源操作系统,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了广泛
认可。

然而,在使用Linux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基本的安全设置
需要注意。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安全设置,帮助用户加固系统的安全性。

一、加强用户权限管理
Linux中的用户权限管理是很重要的一项安全措施。

当有多个
用户使用同一台服务器时,每个用户应该拥有唯一的用户名和密码,并且只能访问与其授权的资源。

具体做法如下:
1. 最小权限原则:应该只将必要的最小化权限分配给每个用户。

2. 创建新用户:应该创建新的用户并允许访问受限资源。

3. 禁止root远程登录:在远程登录时要避免使用root账户进行
登录。

可以通过修改/etc/ssh/sshd_config文件中的PermitRootLogin
来实现。

二、为登录密码加强安全设置
登录密码是防止未经授权访问的关键。

主要做法如下:
1. 设置复杂密码:为了安全性,应该使用复杂密码来保护账户。

一个复杂的密码应该包括数字、字母、大小写字母和特殊字符等。

2. 逐期更新密码:为使密码更安全,应定期更新密码。

3. 使用双重身份验证:通过配置ssh-key或使用Google Authenticator等应用软件,可以实现双重身份验证,以提高登录的安全性。

三、保护Linux服务器
为了保护Linux服务器,应该设立防火墙,以保护系统免受网
络攻击。

应用防火墙可以管理入站和出站流量,拦截恶意流量并
过滤安全警告。

在Linux中,防火墙通常由iptables来实现,可以
通过/etc/sysconfig/iptables来配置。

此外,安装防病毒软件或设置
杀毒软件也是很重要的一项措施。

四、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是保证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Linux系统和软件都经过很严格的测试,并且有丰富的社区支持。

它们不仅具有高功率的技术支持,而且可以很快地解决已知漏洞,从而避免任何已知或未知的安全问题。

五、记录系统日志
日志记录是监控Linux系统活动和事件的有效手段。

在Linux
系统中,可以通过/var/log中的日志文件进行监控和调试。

一个好
的日志系统可以有效地协助系统管理者追踪系统的运行状态、网
络传输和安全事件。

总之,在使用Linux系统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安全性的意识,定期进行操作系统和软件的更新,并实施基本的安全性措施。

这些措施都将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