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学习资料(小组建制)
英语生本课堂之小组合作学习

英语生本课堂之小组合作学习摘要:随着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需要越显迫切,在英语生本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模式。
它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生本课堂小组合作合理分工评价方式果。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因此教师需转换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帮助学生构建学习共同体,即帮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平等地交流和探讨,提出自己独特见解、奇特想法,激励学生,最终提高课堂和学习效率。
1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环顾我们目前的教学情境,小组合作学习虽已进入课堂,但要做到高效仍是个难题。
尤其在现行的大班授课制下,师生互动被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的课堂交往对象主要是教师,即使有小组学习,也往往成为一种形式,其效果难以断定。
教师又往往忽视了学生展示个人能力的天性。
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锻炼,这一教学模式也直接影响学生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校采用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唯有在上课方式有所突破才有利于学生成长,因此,在学生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尤为必要。
它将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同时又培养学生能与人和谐共处、通力合作的意识与本领,从而达到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的目的。
2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存在的问题2.1学生参与不均衡教学过程中,在合理安排学生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走过场、无目的、无针对性、无必要性的小组合作仍大面积存在。
这样的小组安排导致学生毫无兴趣,甚至有时会趁机聊天,成绩落后的学生坐等答案,习惯于当听众,成绩好的学生没有成就感。
2.2学习合作不深入有些课堂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而且形式多样,课堂活跃,可为了赶课,提供给学生讨论的时间短,学生刚投入,有的学生还没来得及阐明自己的观点,教师就拍手叫停,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浅谈生本教学学习小组的建构

浅谈生本教学学习小组的建构生本教学不是不要管理,而是学生管理学生。
首先要建立小组长及其科学的运行机制,才能有效地把学生组织起来。
小组的构建是做好生本教育的基本保证。
构建好纵横小队,期望纵横小队在行动中为学生带来整体提升。
1、纵向分组。
二个智囊团长----四个部长(大组长)-----四个处长(小组长)------四个组员(一对一组合)二个智囊团长:正副两个二个智囊团长负责英语学习所有问题,只有他们有权向老师请教,但只解答四个部长(大组长)所提的问题。
四个部长(大组长):每四个处(小组)一个部长(大组长),负责管理本部各学习处长(小组长)、各处(小组)作业对调批改、错题统计工作,还负责解答本部(大组)各学习处长(小组长)提出的问题,英语学习问题各学习处长(小组长)只能问他,不得越级。
二个智囊团长和四个部长(大组长)为核心领导小组成员。
每部四个处长(小组长):我觉得每个处(小组)四个人为宜,分别为学习处长(负责学习,各成员作业对调批改、错题统计工作,学习问题本处成员只能问他,不得越级。
负责自学单词、词组、课文)、检查处长(负责作业检查落实)、统计处长(各项分数统计)、纪律处长(负责任何时候的纪律)。
小队逢双设立的目的是便于对调检查和批改作业。
组建小组应遵循男女搭配、素质均衡、行为习惯相对平均的原则,这样就组成了“异质同组,组间同质”4人学习小组。
分组方式:第一阶段:刚开始自然分组。
第二阶段:了解后一般二个月后在学生自愿,老师适当调配基础上均衡分组(根据学生成绩、能力、性格、等情况)。
学生民主选出处长(小组长)(能力强、责任强、成绩好),实行处长(小组长)负责制。
第三阶段:处长(小组长)定期轮换,以培养每个人的能力。
2、横向分组:根据需要设置,要什么小队设什么小队。
如:策划小队、统计小队、纠错小队、订正小队、复查小队、纪检小队、海豹突击队等。
主要负责考核督检工作,保证每个同学都认真执行,每项工作都能落实到位。
小学数学生本课堂中建立学习小组规范性要求

小学数学生本课堂中建立学习小组规范性要求一、小组建设学习小组是生本课堂进行的基本单位,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
它是高效课堂的两条支柱之一(一)建设好学习小组的意义:(1)打破了原来单一授课方式,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2)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学习的本身;(3)培养了小集体的团队精神;(4)分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后进生参与课堂展示的机会更多了;(5)有利于落实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小对子帮扶工程;(6)有利于实行分层次教学,教学中更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7)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更有利于班主任的管理;(二)小组成立的原则小组划分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基本编组原则。
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
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6人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差生,其余是中等生;同时,全班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水平又基本相同,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每个小组都应是全班的缩影。
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包括:(1)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2)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
(3)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好。
(4)阶段性随机调整。
(三)组内人员分工为了避免合作学习中出现“自由市场”的局面,每个小组成员应确定分工:一名组长,一名中心发言人,一名噪音控制员,一名监督员。
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
(四)小组长的选拔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只有明确了小组长的职责,开展系统有效的培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产生实效。
“352”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学习资料(一)

“352”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内涵”:1、课堂时间划分:课堂上教师讲解、引导、点拨的时间约占30%(即不超过10分钟),课堂上学生讨论、展示、点评时间约占50%(即20至25分钟);课堂上学生总结、归纳、检测的时间约占20%(即5分钟归纳总结或A帮B、C,最后5分钟达标检测)。
2、课堂知识掌握:20%的知识由学生自学掌握,50%的知识靠小组合作探究掌握,30%的知识由教师提示、点拨、讲解掌握。
3、学生的组成划分:30%是优秀生,50%是中等生,20%是待进生。
4、“3”(1)指学生学习分三段:第一学习时间:预习的实施——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第二学习时间:合作探究,展示点拨——合作互助,解惑(方法)释疑(盲区);第三学习时间:反刍总结、达标检测(课内当堂检测和课外周补测)——归纳反思,能力升华。
(2)教师教学用三案:教师教学用好学案、教案和练案。
(3)教学过程分三层:按ABC三层要求进行问题设计分层,学生讨论分层、目标达成分层。
“5”指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指导学习、自学自探第二环节:合作探究,讨论释疑第三环节:互动展示,点评精拨第四环节:总结反刍,当堂检测第五环节:周日结清,诊断补救“2”是指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抓好备课、编好学案,随时了解学生学情,定时进行训练、检测。
第二个重点:抓学习小组和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互助互管,由他律转化为自律3、“生本”:以学定教,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本,以提高学生学力为本。
纳溪中学“352生本课堂”模式程序为提高课堂魅力的十句温馨提示凡是学生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教师决不替代。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希望寄托于课堂,把希望寄托于学生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
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地方。
课堂时间主要是学生学习用的,应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就是把学习能力乃至于生存权利还给学生。
生本课堂小组学习

生本课堂小组学习民族小学五年级(一小组)阳光小组组训:我们阳光,我们快乐!组长及成员承担职责程雪玲(组长):作业检查,组织讨论,辅助成员。
(第五发言人)贯有铭:小组记录。
(第四发言人)贯大超:小组纪律监督员。
(第二发言人)魏广林:小组卫生监督员。
(第一发言人)张明国:接受组长的辅导。
(第三发言人)(二小组)精灵小组组训:可爱精灵,永远开心!组长及成员承担职责:吴佳瑶(组长):作业检查,组织讨论,辅助成员。
(第四发言人)任荣:小组记录。
(第二发言人)王鑫林:小组纪律监督员。
(第一发言人)王家敏:小组卫生监督员。
(第三发言人)(三小组)炫彩小组组训:炫彩炫彩,炫出风采!组长及成员承担职责:胡兴梅(组长):作业检查,组织讨论,辅助成员。
(第四发言人)王康阳:小组记录。
(第一发言人)贯禹:小组纪律监督员。
(第二发言人)周佳:小组卫生监督员。
(第三发言人)(四小组)希望小组组训:勇往直前,走向明天!组长及成员承担职责:周媛媛(组长):作业检查,组织讨论,辅助成员。
(第四发言人)王萍;小组记录。
(第三发言人)范灵:小组纪律监督员。
(第二发言人)周慧:小组卫生监督员。
(第一发言人)(五小组)团结小组组训:团结就是力量!组长及成员承担职责:王永娜(组长):作业检查,组织讨论,辅助成员。
(第四发言人)杜军:小组记录。
(第三发言人)贯锦茹:小组纪律监督员。
(第二发言人)郭建军:小组卫生监督员。
(第一发言人)(六小组)聪明小组组训:聪明第一,学习第一!组长及成员承担职责:王缤琦(组长):作业检查,组织讨论,辅助成员。
(第四发言人)蒋光鑫; 小组记录。
(第一发言人)高林杰:小组纪律监督员。
(第三发言人)贯林:小组卫生监督员。
(第二发言人)(七小组)天使小组组训:美丽天使,展现自我!组长及成员承担职责:杨红莲(组长):作业检查,组织讨论,辅助成员。
(第四发言人)李雨彤:小组记录。
(第三发言人)魏秀林:小组纪律监督员。
(第二发言人)胡艳玲:小组卫生监督员。
小组建设学习资料

小组建设学习资料(一)一、如何组建学习小组?新模式下如何组建学习小组?1、掌握学生情况。
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学生的学习、性别、性格、喜好等具体情况,基本情况掌握越具体越有利于建立各方面均衡的良性小组。
2、将学生分层。
根据成绩、性别、性格等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分层时应综合考虑学生情况,切忌简单以一方面为标准分层。
3、初步分组。
根据学生数量和拟分小组数量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到各组。
此时更要慎重,既要考虑小组学习实力的均衡,又要考虑性别、性格、喜好等问题,因为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一个群体,而是一个有凝聚力团结协作的团队。
4、细化小组。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根据小组人数依据下面两种形式将小组细化:(1)小组人数较少,可以建立为组长领导对子组的形式;(2)小组人数较多,可以建立以组长领导A/B组、A/B组长领导对子组的形式。
5、确定组长。
无论是组长还是A/B组组长,都会是小组的中坚,都会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所以组长的选择不仅要看学习成绩,还要看组织能力、责任心、亲和力等各方面。
6、确立组号。
建议根据学习程度把小组成员编号,也就是说程度相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组里应该拥有同一个号码,便于以后课堂中检测、抽号展示等。
(建议把潜能生编为1号,依次类推)7、划分对子组。
根据已划分的小组将小组成员划分为2人对子组,为以后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打下基础。
划分对子组低年级以帮带为目的,高年级以相互提高为目的。
建立对子组时要考虑性格差异,也就是互相合作的问题。
二、合作小组由几个人组成更优化?合作小组学习小组人数因学段高低的不同而不同,确定小组人数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大小和自主性强弱等因素,根据学生年龄的大小,自主性的强弱适度增减小组人数。
年龄越小,自主性越弱,合作小组人数就越少;反之合作人数可以适度递增。
一般每组6——8人,每班6组为宜。
(小学二年级可以考虑每组4人,一年级可以考虑每组2人)。
若班额较大、组员较多时,还可以组内再分为2个小组。
生本新课堂培训材料之一学生合作

生本新课堂培训材料之一:小组合作一、现状合作是形式,是少数学生参与,合作是每个学生仍然都坚持自己的观点合作是给少数学生创造霸语权的机会合作是几个学生凑在一起思考:小学生知道不知道怎样合作?教师有没有引导孩子进行合作?二、小组合作应该是什么样子?“合作”不是“合座”,交流是合作的灵魂。
理想的小组合作应该是全员参与,应该是有充分的交流,应该是每个同学都在积极地思考,应该是活而有序的研讨现场,应该是每个同学都有更多收获的合作,应该是能够基本达成共识的合作。
思考学生知道怎么合作吗?怎样分组?几人一组合适?小组中有哪些角色?各个角色负责哪些工作?怎样组织小组发言?谁先发言?谁来组织?发言怎样记录?记录后怎样梳理总结?小组交流时,怎样倾听?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后的总结?谁来总结?大组汇报时,谁来汇报?怎样汇报?三、怎样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1.遇到不善于发言的同学,应该鼓励他:“没有问题,我们听一听你的意见。
”2.遇到讲得过多的同学,应该提醒他:“我们是不是听一听……意见?”3.面对完全认可或相同的意见,应该鼓励对方:“我同意他的…”“我与他的一样…”“我支持他的观点…”“我欣赏他的这一点…”4.同意部分的观点,应先肯定对方,同时补充自己的观点:“我同意他的这一点…不过我也有补充…”5.如果别人的意见与你完全不同,讲出自己的观点但不指责:“我与他的不同,我想讲一讲我的观点……不知是不是合适?”“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因为…”“我认为你的观点存在下面的问题…”6.如果你是争论者,还要考虑到其他同学:“就我们两个争了,你们也讲一讲。
”“你同意谁的观点?”“你说我的这一观点有没有道理?”7.即使你不是直接争论者,你也要积极参与:“我同意(不同意)××的观点…”“我不同意你们两个的观点,我认为…”“我认为你们两个实际上讲的是一个问题…”学习体会:。
生本课堂理念下小组建设

小组长的责任: (1)检查组员的课前小研究、课后的练习。 (2)课堂带动组员参与课堂的小组讨论、 交流、分工、展示、评价、帮教中,并安排 好小组展示的顺序与小组上台的礼仪。 (3)小组长做好榜样并监督好组员的纪律。 (4)做好小组成员的评价,还要及时向老 师报告该组成员的表现。
小组长的作用
(1)小组长的带动作用。学习中积极主动,课堂中积极参与,勇于展示,敢于点评,善于补充,做学生学习 的榜样,更好的带动同学们去展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榜样的引领,我们还愁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得不到 提升吗? (2)小组长的组织管理作用。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固定的学习组织,组长要充分发挥其组织管理的作用,带领 学生遵守班规和组规,按规定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课前组织好前置性作业和课本的预习,课中组织好各个环节 的学习和活动管理,课后跟踪各项作业的完成情况。管理作用具体表现在: ①课前准备:要起到提醒、督促作用。提醒组员及时就位、摆放好学习用品、清理好桌面、等待上课。 ②管理好本组的学科代表、学习对子。要组织、督促他们各施其职。 ③理解、熟悉课堂各个环节的要求,并切实组织好课堂上的各个环节。 ④关注组员状态、落实对组员的过关检测和帮扶措施。 (3)小组长的帮扶作用。在小组排位时,小组长和自己组内的后进生同时也是帮扶小对子,这样便于进行兵 帮兵,兵强兵。自己学习好不是真正的好,只有让组内的每位同学因自己的努力而有所进步和提高,让班级因 自己的努力而有所进步,这才是真正的好。树立小组长的集体责任心,为小组、为班级添光彩这是我们教育的 最高境界。老师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如果说班长是联系老师与同学的纽带,那么小组长就是联系组员与老师 的纽带和桥梁。如果你我们能充分利用好小组长,那么我相信我们的班级一定会成为优秀的班级。 (4)组长的检查、评比作用。作为小组长,应对组员的学习过程及时进行检查评价,课堂中组内同学能否全 身心地投入学习、学习的效果如何、配合程度如何、参与性如何……课堂中学习效果要发动小组长去检查,这 样同一时间内,有小组长的帮助对组内所有成员进行检测,单位时间内效果落实的效率会提高很多。 (5)小组长的跟踪反馈作用。老师不可能时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跟踪反馈,但是如果善于发动小组长的 话,让他们随时随地的对本小组同学上节、上周、上月的学习效果及课前预习及前置性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检 查,那么对于老师来说复杂难办的事情会变得非常简单。 (6)与组员及时进行思想沟通。小组长每天都与组内同学交流,共同评议在课堂中谁最积极主动,谁的学习 效果好,谁能主动的进行点评、质疑,谁不太投入,谁的积极性差,并且共同约定下一节课的改进计划,不达 标的,不发言的同学有时也会做出保证,作为小组长应该及时的和组员进行沟通,特别是组内特殊的同学,从 而让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非常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
生本教育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学习材料

龙江中学生本教育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实施方案一、如何开展生本教育小组合作学习(一)什么是生本教育小组合作学习生本教育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班级成员划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单位,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学习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理解:第一是小组合作分工学习。
即将某一大问题或大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在各自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总结。
第二是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即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第三是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即针对某一问题,小组成员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二)生本教育小组合作学习的“十个”作用1.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2.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沟通协调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中认真探讨、课后主动完成作业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
4.有利于培养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鼓励的精神。
5. 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6. 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学生间的彼此了解,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
7.有利于解放学生,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潜能。
8.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9. 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打造高效的课堂;10.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健康成长。
(三)如何实施生本教育小组合作学习3.1.1、科学、合理分组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得到有利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为了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为了让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创设快乐有趣的情绪氛围,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推动学生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努力,实现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情商的发展,必须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
中学“生本课堂”理论学习小组活动方案(二篇)

中学“生本课堂”理论学习小组活动方案为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推进“有效教学”课堂变革的开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鹿城区教育局《鹿城区教育局___开展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工作___》(___教___发【___】___号)、《江临中学“生本课堂“实施方案》精神,根据《江临中学___学年第二学期校本研训计划》特成立江临中学“生本课堂”理论学习小组。
一、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核心,以“生本课堂”教学实践为载体,营造“有效教学”课堂变革氛围,促进教师学习“生本课堂”理论知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二、生本课堂简介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该教育思想主张将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生本教育教师观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
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___引导下的自主学习。
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
在教学___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
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
生本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认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感悟的形成。
生本教育的评价观生本教育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科任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
到了学生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建设

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建设近几年来,生本教育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教育科研领域中一个新的生长点。
作为开展这种教学的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一一四人小组活动,也由此而受到重视。
四人小组就是班里前后4人组成的一个小集体,大家在一起相互讨论、交流学习上的问题,一同探索解决疑难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一种集体学习形式。
小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共享,并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这是最根本、最核心的理念。
学生在小组活动过程中。
能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管理的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价值观念、团结协作精神、专业学习兴趣及科学探求精神,并从中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发挥岀其他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怎样在课堂中开展小组活动才能发挥它的实效性呢?我在生本数学教学中一直探索着这个问题,以下就是我的点滴研究成果,仅供老师们参考。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小组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接受性学习,它的过程相当复杂•难度也较大。
因此,教师需要运用促进性教学方法,对学生在课前就以下几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
(1)引导学生正确选题,使课题不仅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而且还有利于他们在认知、技能、情感和品质等方面的共同发展。
(2)介绍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了解科研的基本思路、过程和手段,减少盲目性。
(3)解答学生疑难。
提供反馈意见•并就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提问和启发,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始终处于教师的指导与监控之下。
(4)提供研究资源。
如有关信息、资料、物品、经费等。
以保证探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当然,在学生没有请求帮助时。
教师也不要过多地打扰”以免影响他们的自我指导和独立创造。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就是在每节新课前发一份《课前小研究》给同学们回家先做,上课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看法。
二、讲清评价标准教师必须对学生讲清你所希望看到的好的具体行为•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岀现你所期待的行为。
生本教育: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策略

学习小组长:全面负责小组本学科的管理与学习 1.组织自学时独立思考,提醒保持安静。 2.组织进行“对子”、“角色”互学,合作学习。提 醒组员不转移话题,控制音量,不影响其他组。 3.选派成员参加班级展示,并给予帮助、补充。
4.检查成员学科作业。做好登记,汇总课堂生成问题
及时反馈。
学习小组角色分工与职责
小组学习的过程管理——培训
2. 内容规范
无论是组内交流还是组间展示,既要讨论答案对错,又 要搞清为什么、错在哪里、症结何在、包含了哪些知识点、 运用了哪些方法等。
3. 机会规范 课堂上要对强势学生进行发言调控(“学霸生”)
对希望学生或学困生进行发言鼓励
在评分标准上,可向希望生或学困生进行倾斜
链接
小组合作学习公约
学科话语要养成,表达精练扣中心
学会倾听不插嘴,注视对方负责任
支持对方露微笑,点头称赞多鼓励
帮助他人双进步,话语幽默多激励
求助同学要真诚,得到指导要谢谢
进行小组学习培训
1. 仪态规范
“自学”——小组成员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不交流,不讨论。 “互学、助学“——大胆发言,懂得礼让,轮流发言,他人发言时要注意 倾听,做好记录。
一、选好小组长,明确职责,做好培训。
二、课前集体备课,进行学习问题研究, 加强校 本研修。 三、 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合作学习、有效评价。 四、课后与班主任、小组长有效沟通与反馈。
(角色培训——问题研究——引导评价——反思沟通)
1.成立小组,明确职责
2.制定细则,实施培训
3.过程管理,长效评价 4.重视反馈,反思提升 5.建构文化,彰显特色
6、不定期向各小组长收集班级小组管理意见与建议,及时反馈给班主任。
生本课堂的小组建设和小组评价

“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建设与小组评价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来自龙坪镇中心学校,是一名普通的教学一线教师。
今天能和领导们、同行们、朋友们在一起学习交流,我感到莫大的荣幸,但心中又不胜惶恐,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怕耽误大家宝贵的时间,讲得不对的地方,请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我县英语于2009年开始着力研究推进英语“5P”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全县推广普及,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全县英语教师的英语课堂教学基本功得到了进一步的夯实和提高。
在新一轮的“生本课堂”理念下的教学改革,全县英语教学工作者都十分的关注。
如何将“5P”课堂教学模式与“生本课堂”理念进行有机的整合,是所有老师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今天,我想就现在较为成熟的“5P”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我对“生本课堂”理念的理解,谈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小组建设和小组评价。
建设高效的学习小组小组建设是生本课堂实施的首要前提条件,它为学生的合作、交流与探究提供了一个平台。
小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一、小组建设的原则:小组建设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
”的原则,“组内异质”是为了让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组间同质”是为了使小组之间的合理、公平竞争意识形成,又促进组内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小组内同质结对,开展学习竞赛,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带普的帮带活动。
在成立学习小组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差异,更要关注学生的性格差异。
在成绩上,一个学习小组既要有学进生,也要有学困生。
在性格上,既要有乖孩子,也要有“坏孩子”。
小组内的成员选取在学习上、生活上、爱好上有共同语言,共同话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小组组员不仅是学习上的朋友,更是生活上的朋友。
这样的小组在交流合作中才能做到团结一致,共同提高。
二、小组的划分:小组在确定小组成员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家庭背景等。
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建设

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建设——摘自郭思乐《生本教育体系实践案例》近几年来,生本教育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教育科研领域中一个新的生长点。
作为开展这种教学的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四人小组活动,也由此而受到重视。
四人小组就是班里前后4人组成的一个小集体,大家在一起相互讨论、交流学习上的问题,一同探索解决疑难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一种集体学习形式。
小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共享,并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这是最根本、最核心的理念。
学生在小组活动过程中。
能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管理的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价值观念、团结协作精神、专业学习兴趣及科学探求精神,并从中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发挥出其他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怎样在课堂中开展小组活动才能发挥它的实效性呢?我在生本数学教学中一直探索着这个问题,以下就是我的点滴研究成果,仅供老师们参考。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小组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接受性学习,它的过程相当复杂.难度也较大。
因此,教师需要运用促进性教学方法,对学生在课前就以下几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
(1)引导学生正确选题,使课题不仅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而且还有利于他们在认知、技能、情感和品质等方面的共同发展。
(2)介绍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了解科研的基本思路、过程和手段,减少盲目性。
(3)解答学生疑难。
提供反馈意见.并就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提问和启发,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始终处于教师的指导与监控之下。
(4)提供研究资源。
如有关信息、资料、物品、经费等。
以保证探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当然,在学生没有请求帮助时。
教师也不要过多地“打扰”,以免影响他们的自我指导和独立创造。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就是在每节新课前发一份《课前小研究》给同学们回家先做,上课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看法。
浅谈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5篇范文

浅谈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5篇范文第一篇:浅谈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浅谈“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小学*** 时光飞逝,转眼一年的生本课堂教学改革过的真快,从效仿学习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从理论学习到运用理论,一路走来,有喜有忧,有得有失,在生本教育的道路上让我不断地收获着幸福和感动。
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在生本课堂实践中所做的一些粗浅的尝试。
合作学习是生本课堂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高效的合作学习能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全员参与、高效参与的最基本途径和基础性环节。
学会尊重别人,倾听别人,是“合作学习”的本质。
在“生本”课堂中,每天的学习任务必须要靠小组合作来完成。
小组合作安排在学生独立研究后,班级汇报交流前。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间互帮互学,以优帮差,以差促优。
一、小组成员合理搭配,明确分工。
为了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在动脑的基础上动口动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我首先划分了学习小组。
我对每个学生进行了认真分析,根据学生数学学科的成绩、思维水平、性格特点、语言表达能力、书写水平等不同,把学生分成了四人一组。
然后,让他们自己选出最相信的人做组长,组长负责活动的组织。
小组内的分工、发言次序、重点讨论的问题、组内评价要由组长依据具体情况灵活确定。
组员分别承担一项或两项具体任务的完成。
在小组交流之前,我对小组合作提出明确的要求:组长要给小组同学分好工,谁汇报哪个问题,谁记录在交流时必须安排好。
例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一课时,四人为一小组,一人整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人整理《三角形的面积》,一人整理《组合图形的面积》,组长汇总各部分内容并汇报,这样使得每个同学在独立思考的结果都得到了展示,而且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得到共同提高。
二、落实小组交流的有效指导,让学生在做中学。
小组交流是生本课堂中的一种常规化模式,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到成功的喜悦。
生本课堂的点睛之笔——记我校学习小组文化建设

生本课堂的点睛之笔——记我校学习小组文化建设王小五你对珠中的生本课堂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是什么?李小男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学生很自信熟练地在台上向同学们讲授自己对知识的解析吧。
王小五我印象深刻的是同学们在课堂上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很好,要一起来具体了解下他们学习小组的文化吗?李小男好啊,他们学生之间的互动我看着也觉得很棒呢。
我校的生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我们课堂上很重要的环节,通常是4、5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学习。
小组成员们会为了让自己的小组博得头筹,会在平时的课堂中积极思考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同时提高竞争意识,不过这种竞争是良性的,它会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更重要的是会提高同学们的成绩。
此外,正因有了小组之间的熊熊斗志,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这也让同学们更加投入课堂,收获更多知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学习小组平时在课堂中的表现吧!1、拿着自己的组牌,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仿佛都在说:“老师,选我选我选我”!2、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互相学习!3、小组成员互相配合,一起讲课~以上就是我们的精彩学习小组在生本课堂上的表现,这样就结束了吗?肯定不是啦,接下来一起看看我们学校学习小组的“组牌文化”吧!每个学习小组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的,组员们对小组的期待和想法都体现在他们的组牌上,以初一(13)班的“组牌文化”为例,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珠中生本课堂中学习小组的精彩文化内涵吧!1每个小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独特设计的组牌2每个小组的组牌文化内涵文化是多种多样的,瑰丽多彩,大到八大奇迹,小到人们平常的闲谈,或小巷里的葫芦串。
不论是大是小,文化间总是有根相同的线连着的----那就是文化中都有别致的韵味。
因此,就让我将初一(13)班这个小地方的组牌,称之为一种文化;也就让我,去展现一下这“文化”的风采吧。
第一小组:天道酬勤如他们的组名一般,这的确是一个霸气外露的小组。
鲜艳的颜色,苍劲的笔触,现出这一个小组的奔腾豪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BXX-2019-001一年级部生本课堂学习资料生本,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新的教育道路,它的方向很明确,就是以学生为主人的教育。
学生既然是教育的主角,那么他就必须有展示的舞台,就像明星需要宽阔的舞台一样。
但你有没有想过,其实每个明星闪耀璀璨的背后,往往都会有一群人员为他出谋划策。
我们的学生需要展示,但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需要小组作为他的后盾,这样才会获得成功。
不单单是展示,贯穿于整个学习,小组的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生本的前提必须生成小组的力量,这就要从小组的建设上下功夫。
一、观察了解,均衡分组。
对于小组建设的最初的第一步就是分组,那么,究竟怎么个分法呢?当你面对一个班的时候,不要急着把学生按高矮肥瘦盲目进行分组。
可以先对各个学生进行具体而综合的一个观察了解,也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等进行摸底,观察一段时间后,结合其他科任老师的意见、学生间的评价、家长的反馈等等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定位。
然后把学生分类,主要有两大分类方向:一是成绩,把学生归类为好、中、差三种;二是性格,把学生归类为活泼、一般、文静三类,于是就在这几类中进行均衡的搭配,一般每组4-5个同学。
如我班有55位学生,我把学生总共分为14个小组,只有一组是3人,其他小组都是4人;14个小组又分为4个中组,1列为一个中组,每个中组3-4个小组;4个中组又分为2个大组,2列为大组,每个大组里有7个小组。
(下边附教室小组座位表)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知道,人是会转变,同时认识也会有所变化,所以一段时间后我就会针对自己的观察、小组的意见反馈以及科任老师的反映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调整,当然这已不是大动干戈的调整了,而是微调,以此来达到小组间组合的优化、完善。
二、合理分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小组成立后,这只是形式上达到要求,接着下来就是分工。
小组内各个成员无论学习还是能力都是有所差异的,那么这个分工就不能随意而为,不能强人所难,同时也不能偏其一方。
刚开始的时候,我是这样构想,每个小组分别有一个主组长,是统筹整个小组学习和工作。
七年级主科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和政治四大课,四个人分别负责一科,分为语文组长、数学组长、英语组长和政治组长。
但实验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某些同学由于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低以及自控能差,他们根本就不能胜任科目组长一职。
我觉得生本就是要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某些学生真的暂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时,我们不要强他们所难,如果我们非得让这些学生去做他们难以完成的事情,这本身就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进行了调整,让那些有能力的学生多兼任一科科目组长,而原来的同学要协助。
同时,让那些不当科目组长的同学当然小组的记录员、纪律员等,当然往后还可以一直做内部调整,这样一来,小组内每个成员就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最充分地运用人力资源。
三、小组定位,形成文化建设框架形成之后,小组要鲜活起来,就必须要有小组灵魂,这就是文化建设。
各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商议制定:组名、祖训、组规、小组公约、奋斗目标等等,先让学生大干特干,再由教师进行把关,把不合实际的成分剔除,并加上教师的建议,然后再返回给学生修改。
为了提高学生小组的集体荣誉感,我要求每个组员必须清楚了解自己小组的相关文化建设内容,并把小组的文化建设在班内进行了展示,要求本小组成员对其他同学进行介绍,同时,也可以对其他小组的文化建设“指手画脚”,给予建议。
我给每个小组发了一本专门记录小组文化建设的本子,要求各个小组一段时间就进行一些调整、修改,每个月上交一次记录本,让教师能够了解各小组的发展动态,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肯定。
四、合理规范,形成良好习惯,建立帮扶和竞争制度。
小组组成后就必须投入运行,运行过程中不能随意任之,必须有个统一规范,在此基础上再各施己术,共性跟个性统一,达成小组的合理规范。
首先,无规不成方圆,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跃发言,乐于展示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其纪律,相反这一切的有序进行必须要建立在良好的纪律上。
我给每个小组发了一本纪律记录本,专由小组记录员进行记录,记录好的,如:2012-4-25 周三语文刘焯平同学积极投入讨论交流,乐于展示。
也可以记录不好的,2012-4-25 周三数学刘浩东同学讨论时开小差。
组长针对记录情况,结合组员进行监督教育,教师进行把关,并把这些记录与德育评分进行挂钩,这样就能为课堂的纪律做好了保障。
其次,生本课堂的核心环节是学生的交流、讨论以及展示,虽然做了不少的思想工作,还做了鼓励工作,但效果甚微,当需要某个同学展示时,他们一般都会扭扭捏捏,学生还没能真正地形成展示自己的习惯。
究其原因,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些小组流于形式,表面热闹,却没能真正交流讨论问题,即便有些小组真的讨论了,但要真正上去展示时,又发现没有素材可展示。
针对这个问题,我给各小组发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的交流记录本,科目组长负责调动小组成员发言交流,记录员负责记录,每周教师进行一次把关了解。
当然这只是交流讨论的初级阶段,为的是形成学生积极讨论、并做好记录的习惯。
当习惯形成后一切就好办了。
再次,建立小组的帮扶制度和竞争制度。
小组内形成对口的帮扶,一对一,针对情况进行表扬奖励。
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小组间进行小组PK,个人也进行PK,可以把竞争进行公开处理,形成竞争氛围。
五、积极鼓励,培养人才,善用人才分工明确之后,学习工作的真正开展落实才是重点,现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能够化知识为能力的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组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让学生意识到,当组长既能增进知识,同时也能锻炼能力,使得学生心甘情愿地当好自己的职务,做好自己的工作。
同时,要及时肯定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这就需要长期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
可以先培养主组长,让他明确当组长的要求、职责,帮助他在小组内先形成威信,培养他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如怎样在小组内进行分工、怎样完成前置作业、怎样组织讨论交流并做好记录,怎样展示成果、怎样评改作业等等,以及要协调小组内的关系,及时实事求是地向教师反馈情况。
然后让主组长带领其他科目组长、记录组长、纪律组长做好工作,由点到面进行培养。
刚开始时,每周开一次组长会议,后来两周开一次。
同时,对那些工作到位的组长,要在班里公开表扬肯定,也可组织“最好的组长”评选活动,并作相关奖励,以此来提高组长工作的积极性。
刚起步,不能要求面面俱到,也不必操之过急,要给学生成长的时间和空间,静待花开。
六、评价制度和激励方案评价制度和激励方案是生本实施的润滑剂,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良性竞争。
评价对象分为个人和小组,评价内容分为前置作业、课堂表现和课后练习,评价方式分为组内评和教师评,前置和课后主要由组内评,课堂主要由教师评,每个月评一次,评出优秀个人和优秀小组。
附小组评比加分、扣分细节:(一)加分:1、小组合作愉快(组员都乐于听从组长安排的)每人加2分;2、小组讨论积极热烈、纪律好(没人讲话、开小差、睡觉、吃东西)的每人加2分;3、积极主动发言的加2分,声音响亮再加1分,回答正确再加1分;4、主动评价、补充其它小组(同学)的加2分,评价好的再2分;5、主动展示交流成果的加2分,展示效果好的再加2分;6、抢答多、好的加2分;7、按要求做好笔记的加2分;8、主动帮助别人的加3分,帮助成功的加2分;9、每次默写、听写、背书,小组所有组员都过关的,每人加2分;10、每周所有作业,小组所有组员都按时完成的,每人加5分11、每次测试,平均分第一名的小组每人加6分,第二名的小组每人加4分,第三名的小组每人加2分,第四名的小组每人加1分;12、主动承担讲课的加5分;上得好的每人加3分。
(二)扣分:1、整节课都不回答问题、也不评价他人的小组,每人扣2分;2、小组不积极交流、纪律差(讲话、开小差、睡觉、吃东西)的,每人扣3分,攻击、讥讽他人的扣3分;3、没按要求做笔记扣2分,每次不交作业扣3分;4、每次默写、听写、背书,不过关的扣2分;5、月考、期中、期末考,平均分倒数第一名的小组每人扣6分,倒数第二名的小组每人扣4分,倒数第三名的小组每人扣2分。
(三)个人、小组评价每月总结一次,(个人评前5人,小组评前2组)下个月从零开始;中组每2个月(每次大考后进行,一学期评四次)评比一次,下个月的评比从零开始;大组每个学期评两次,期中考试后一次,期末考试后一次,下一次从零开始。
(四)小结排后的小组,从下两个周里可以申请一组人帮自己提高,如果下次总结有提高的,本小组加分,进步一名的为小组加5分,进步两名的为小组加10分,如此类推。
而另一帮助提高的小组,也会加分,同样是进步一名加5分,进两名加10分。
如此类推。
(五)小组回答不能只是个别同学,如果一个组内的同学第一次是他回答,可以为小组和个人加分;当第二次还是他回答的话,就不能为小组及个人加分。
只有组内轮完一圈回答后,那个同学回答的话,就可以重复加分。
附登分表(节选):附激励方案:1、免一次搞卫生(由最后一组补上)2、情况允许的话,奖一节课自由活动。
3、在班公布栏上公布表扬4、奖笔5、奖笔记本6、在学校范围,与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包括校长)合照一张,并在班公布做留念7、给家长发喜报,喜报加电话表扬8、在升旗台上进行全校表扬9、晚修时间观看一场电影10、要求家长奖励一本书11、自己提出合理要求,只有合理,老师全力帮忙配合以上只是本人对生本小组的建设的皮毛认识,还有很多要完善、改进的地方。
生本道路是教育的一条新道路,方向明确,我们不应死守陈旧,应转变观念,承认新事物,接受新事物;同时,生本道路还是一条艰难的道路,由一种教育模式走向另一种教育模式,这本身就不是件易事,它需要我们有走下去的坚定信心,同时教师也需要被鼓励和肯定,毕竟生本是由教师开始的,我们必须上下一心齐走生本路,希望生本之花能在我们学校早日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