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结构诗句作用知识讲解
诗歌形式知识:诗歌创作的内在逻辑与框架结构有哪些
诗歌形式知识:诗歌创作的内在逻辑与框架结构有哪些诗歌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形式,它的表现方法极其多样,但是其创作的内在逻辑和框架结构却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诗歌的基本形式,句式结构和韵律格律等方面详细介绍诗歌创作的内在逻辑和框架结构。
一.诗歌的基本形式诗歌常见的基本形式包括诗和词。
其中诗一般是指汉语五言、七言、律诗等形式。
词则是以七言、绝句等形式演绎出的短诗。
这些基本形式的存在为诗歌的表现提供了约定俗成的方法和规范。
因此,在创作诗歌时,我们需要首先清楚自己所选择的诗歌形式。
二.句式结构在创作诗歌时,作者应该注意到句式结构的合理配合。
汉语诗歌的句式结构可以分为长短句结合、对仗句、押韵结构等几种。
长短句结合是指长句和短句在文本中有合理的配比。
对仗句是指在诗句的结构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音节和汉字的句子形成映衬的关系,更好地表达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押韵结构是指在句中通过同音词、相似音词或者完全押韵从而形成诗歌的韵律格律。
以上三种句式结构是诗歌创作不可或缺的部分,作者应该熟悉、运用得当。
三.韵律格律在创作诗歌时,作者应该注意到韵律格律的合理性。
韵律是指音韵的变化,在诗歌中用于表现语言的韵味和音美。
格律是指诗歌的形式,在诗歌中用于表现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组成。
具体而言,韵律通常包含平仄、押韵等要素。
平仄是指声调的不同,按照平声、仄声等进行区分。
平声是指声调平而发音不上扬的字,仄声则是指声音带有上扬或拐弯而发音比较高的字。
押韵则是指诗歌中同一句子中的结构和语调一样的单词相互呼应,一致的发音形成美丽的韵律。
由此可知,创作诗歌,需要注意韵律和格律的合理性,通过押韵或颠、仄等手法创造美好的音乐效果来增加诗歌的艺术魅力。
四.结构和立意诗歌的韵律和格律虽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仅仅依靠它们是不够的。
在创作诗歌时,良好的结构和深刻的立意是不可或缺的。
结构是指诗歌的整体构成,由引子、承接、高潮等部分组成,其目的是要让整篇诗文紧凑扣人心弦。
古诗鉴赏结构图
古诗鉴赏一、体裁四言五言七言杂言隋唐时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词(亦称“乐府诗”)诗绝句:四句,首联颔联律诗:四联八句必须对仗(格律诗) 颈联尾联排律:多于八句小令:58字以内从篇幅上看: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可配乐歌唱句式参差不齐,可长可短从形式上看:有词牌、题目词分上下阕,或称上下片又称“诗余”古典诗歌“长短句" 调有定格“曲子词”从格律上看:句有定数“填词”字有定声“倚声”内容:多描写闺情相思,反映对大婉约派: 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柳永、李清照等风格:明快、妍丽、清新.从风格上看内容:描写广阔的社会人生,抒发爱国情怀,描写农村生活。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风格:写景状物,谈禅说理小令:一支曲牌构成的散曲。
最短的有16字,称“十六字令”。
从篇幅上看:套数: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组成的曲子。
散曲配乐曲演唱的唱词从形式上看:有宫调、曲牌、题目曲句式更加灵活多样,语言更趋通俗化又称“词余"关汉卿杂剧:元曲四大家白朴(供演出的剧本) 马致远郑光祖二、类别写景抒情诗从艺术手法上分即使感怀诗咏物言志诗写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游赏送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耳闻眼见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怀念;山水田园诗:是诗人把山水景物、田园风光以及人文景观作为对象,加以生动形象的描摹刻画,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从表现内容上分的生活,使之成为世人抒发情怀、表情达意、寄托理想、娱乐遣兴的有声有色的画卷;(题材)咏物言志诗:一般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比兴等手法,托物寓意,借题发挥,由此及彼,抒情言志;边塞羁旅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劝勉之情;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谈蝉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对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
诗歌结构知识点总结
诗歌结构知识点总结一、诗歌的基本结构1. 诗歌的形式诗歌是一种通过语言运用艺术加工的文学形式。
它以一定的音韵和节奏组织表达思想感情。
在形式上,诗歌可以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
韵文是以韵脚为主要特征并且具有鲜明的音乐性,散文则是以抒情为主要特征,并且具有自由度较大的表达,没有规定的韵脚和节奏。
2. 诗歌的节奏诗歌的节奏是指诗歌在语言与韵脚结构上的组织形式。
节奏是诗歌的骨架,是诗歌音响美的基础。
诗歌的节奏可以通过句子的长短、音节的重复、韵脚的运用等来体现。
3. 诗歌的韵脚韵脚是指诗歌中的音韵结构,是由同音节所组成的。
韵脚在诗歌中的运用可以增强诗歌的音律美,是诗歌语言的一种艺术手段。
常见的韵脚有押韵、叠韵、寓韵等。
4. 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是指诗歌使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诗歌的语言需要具有诗意,也就是具有文学性和审美性,能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诗歌语言的使用需要注意形象语言的运用,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二、韵律的运用1. 诗歌中的音乐性诗歌具有音乐性,音乐性是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
通过句子的长短、韵脚的运用等,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使得诗歌更加动听。
2. 韵脚的运用韵脚是诗歌构成的基本单位,通过不同的韵脚排列,可以形成诗歌的韵律美。
常见的韵脚有押韵、叠韵、对仗、绕口等。
3. 篇章的分布诗歌中的篇章可以通过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来组合,使得整个诗歌具有韵律美。
可以通过重复、回环、摹拟等方式来加强诗歌的韵律感。
三、形象的描绘1. 比喻的运用比喻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段,通过比喻可以表达诗歌的内在含义,增强诗歌的形象感。
2. 拟人的表达拟人是指用人的属性来描绘自然界的事物,能够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3. 夸张的手法夸张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通过夸张可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四、节奏的运用1. 句子的长短诗歌中的句子需要具有韵律感,可以通过句子的长短来营造节奏感。
2. 音节的重复音节的重复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能够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诗词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诗词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诗词的历史渊源1. 诗的起源:中国古代诗歌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歌谣和歌辞,最早的诗歌是用于宗教祭祀和祈福的歌谣,后来在礼仪、宴会等场合中也开始有所应用。
2. 词的起源: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楚辞、国风等,最早是作为一种民歌而出现,后来在汉代开始有文人创作,进而发展成为具有严格格律的文学体裁。
3. 诗、词的结合:诗与词在中唐时期开始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学形式——词。
这种文学形式具有较为独特的韵律格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诗词的基本结构和形式1. 诗的基本结构:诗的基本结构一般由词、韵、律、曲和字等组成。
词指的是诗的主要内容;韵是指诗句的韵脚,是诗歌的一种声韵形式;律是指诗的韵律格律,包括平仄、押韵等;曲是指诗的曲调,是在演唱时所取的调子;字是指诗歌的语言文字。
2. 词的基本结构:词一般由曲子和词牌组成,曲子用以配合歌唱,唱词时使用;词牌是指一种特定的韵文模式。
3. 诗的形式:古代诗歌的形式很多,有长短句、平仄、切韵等不同方面的要求,常见的诗体有诗三百首、唐诗宋词等。
4. 词的形式:古代词的形式有很多种,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牌、歌谣等。
五、诗词的艺术特点1. 含蓄、抒情:诗词以及词牌的表现形式基本上都是含蓄、抒情的,善于通过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情感,显示出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2. 清新、婉转:诗词的表达形式往往清新、婉转,用词简练、意境深远,深得人心,给人以美的享受。
3. 寄托思想:诗词常常借助音乐、曲调、韵律等手法,通过意象的融合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审美追求,达到美的境界。
4. 丰富表现:诗词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如偶作、对仗、转折、排比、夸张、比喻等,使诗词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六、诗词的流派和代表作品1. 唐诗: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包括了300多种格律体制,属于古典诗歌的一种。
代表作有:《静夜思》《登鹳雀楼》《长恨歌》等。
诗歌篇章结构作用
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 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 托作用的。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 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 是为抒情作铺垫。
照应: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 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 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 • • •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 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 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诗歌的全文结构
• 先景后情、先情后景、首尾呼应、重章叠句、 • 起承转合、总分(总领 总结 分写)、诗眼、 • 线索、伏笔 、 悬念、层层深入
诗歌各联手法及结构作用 • 首联:照应题目、统领全诗、开门见山、 交代时令、环境…营造氛围(渲染)——烘托心境、奠定 感情基调、为下文感情的抒发作铺垫 中间: 过渡:由上句…过渡|转而写到下句… 铺垫蓄势 照应题目、开头 具体解说、层层深入 尾联:总结全诗、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深化主旨、 直抒胸臆、表达情感 照应题目、呼应前文 以景结情、意犹未尽 全文:先景后情、先情后景、首尾呼应、重章叠句、起承 转合、总分(总领 总结 分写)、诗眼、线索、伏笔 、 悬念、层层深入
知识点梳理 在诗歌的结构安排上,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常用 的有: 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是指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如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 里之遥,远远望去,只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 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的所在了。这第 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这两句又一问一答 ,自开自合。
•
舟中寒食 汪茂麟 落花风,寒食雨。几阵廉纤,催送春何遽!闲倚 篷窗临古渡,野店青帘,飘在垂杨树。 日归迟,时节误。暝色高楼,望断河桥路。燕子 来时愁欲暮,波上双双,飞过桥头去。 注:廉纤:小雨。 (1)概括 “落花风,寒食雨”在全词中的作用。 (5分) (2)作者在下阕中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请 简要赏析。(6分)
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手法技巧(解析版部编版)
2023年备战中考古诗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手法技巧(解析版)一、知识点讲解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⑷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2.解答分析: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3.答题步骤:⑴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⑵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5、常用手法及其作用讲解(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3.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4.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作者…感情)、借代、通感;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诗句结构作用
转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 泛菊:饮菊花酒。Βιβλιοθήκη • 吹梅:吹奏《梅花烙》。
•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 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 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白居易
•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 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 情。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 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 “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 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 自然引出“影”,而“伴”字 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 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估 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这充分反映作者思家时的一种 孤寂的心情。
• 荦确:山多大石。
• 问: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问: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
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 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 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
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承
•结构上,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般,承句多为写景或事。
邯郸冬至夜思家
• 邯郸驿里逢冬至, • 抱膝灯前影伴身。 • 想得家中夜深坐, • 不应说着远行人。
诗 歌 的 章 法 结 构
诗歌的章法结构
起:起句。 承:承接。 转:转句,表明诗意的转 折变换。 合:结句,点明题旨,收 束全主主诗。
起
统帅全诗内容。 奠定感情基调。 渲染气氛、营造某种氛围。
诗歌的章法结构—起承转合
诗歌的章法结构——“起、承、转、合”一、概述章法指的是诗词的结构谋篇。
元代范德玑在《诗格》中写到“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后来我国清代学者刘熙载《艺概·文概》再一次引申:“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
”对这一说法进行了拓展。
二、“起、承、转、合”的含义与作用起者,开端也。
“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往往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
承者,承接也。
“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
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
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转者,变化也。
“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
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
合者,结尾也。
“合”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或点明主题,或启发联想,或耐人寻味。
简单来说,即:起,引领的作用。
(引领主题)承,扩展的作用。
(扩展主题)转,转变,由景转向情,或由情转向景。
(相对于起承的转变)合,回扣主题,概括全篇。
例: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起句:开篇以急风、高天、长啸的猿声,清渚、白沙、盘旋的飞鸟这六个秋天特有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萧瑟、肃杀的三峡秋景图,奠定了全诗低沉的基调。
承句:“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为仰视所见;“长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乃俯视所得,无边落木潇潇之声与不尽长江滚滚之势将秋意推向深广,境界更为阔大、旷远,从而使后面抒发的老病孤愁之情也有了更有力的依托。
转句: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尽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
诗歌的章法结构—起承转合
诗歌的章法结构——“起、承、转、合”一、概述章法指的是诗词的结构谋篇。
元代范德凯在《诗格》中写到"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后来我国清代学者刘熙载《艺概•文概》再一次引申:"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
”对这一说法进行了拓展。
二、“起、承、转、合”的含义与作用起者,开端也。
"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往往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
承者,承接也。
"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
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
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转者,变化也。
"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
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
合者,结尾也。
"合"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或点明主题,或启发联想,或耐人寻味。
简单来说,即:起,弓恰页的作用。
(引领主题)承,扩展的作用。
(扩展主题)转,转变,由景转向情,或由情转向景。
(相对于起承的转变)合,回扣主题,概括全篇。
例: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起句:开篇以急风、高天、长啸的猿声,清渚、白沙、盘旋的飞鸟这六个秋天特有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萧瑟、肃杀的三峡秋景图,奠定了全诗低沉的基调。
承句:"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为仰视所见;“长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乃俯视所得,无边落木潇潇之声与不尽长江滚滚之势将秋意推向深广,境界更为阔大、旷远,从而使后面抒发的老病孤愁之情也有了更有力的依托。
赏析古代诗歌名句的方法及句子的作用
赏析古代诗词名句的方法及句子的作用知识导向:杜甫有言“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句话说明诗歌语言在诗歌意境营造,诗歌主题表现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只有精妙的诗歌语言才能准确的表达诗歌的内涵与主题。
对诗歌语言的赏析是高中诗歌教学的一个重点,赏析诗歌中的名句实则是赏析句子的含义及其句子中的手法以及句子在全诗中的作用(或者诗句与诗歌主题、情感的关系)教学课时:3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准确辨析诗词中重点句子的类型及作用2、归纳出相应的答题思路与技巧一、诗词中赏析的重点句子分类(一)景物描写句子的赏析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问题: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在诗中的作用。
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含节令,描绘出南国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如: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说说“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残”紧扣暮春时节景物特点,渲染离别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之感。
小结:古诗词中的描写环境的句子的作用(赏析)的答题步骤:①点明时令②渲染了……氛围③烘托了作者……感情。
(二)修辞手法句子赏析法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征,诗人把满腔的悲愁和深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隔千里的天涯沦落人,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
如: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的思想感情。
如: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诗歌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快哉亭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试分析诗歌首联是如何写登亭所见之景的。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 步 骤”],分条答题)
①首联采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明技巧)②“江”与
[应用体验] (2014·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 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出嫁。② (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zhē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 表
义)
象征、想象、联想、曲笔(从对方如笔,展开想象)、衬托、烘托、
现 (10种) 渲染、对比、比兴、用典、
手
法 修辞方法
( 广
(12种)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谐音)、反问、反复、 顶真、反语、通感、排比、叠字(词)
义
先写景后抒情、先记事后抒怀、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 结构技巧
卒章显志、开门见山、以景结情、伏笔铺垫、以小见大、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 步骤”], 分条答题)
①妙在用三层对比(明技巧)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 胸的未绝壮志。(析作用)②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 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 一短:(释运用)三层对比,(明技巧)层层递进,准确地表达了 作者的内心世界。(析作用)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 步 骤”],分条答题)
诗歌的常识及基本常识
一、诗歌体裁及情感1、山水田园诗内容情感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2、边塞军旅诗内容情感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3、怀古咏史诗内容情感4、托物言志诗内容情感怀古伤今-借古伤己-借古讽今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5、羁旅思乡诗内容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6、送别怀人诗内容情感标题中有送别赠酬等“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7、爱情闺怨诗内容情感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结构思路(解析版部编版)
2023备考年中考古诗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结构思路(解析版)一、知识点讲解行文结构(构思立意)方面的技巧及鉴赏术语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寄寓寄托、怀古伤今、起兴、做铺垫、埋伏笔、呼应照应、水乳交融、浑然天成、以动写静、点面结合、想像联想、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首尾圆合、伏笔照应、点题、委婉、以乐写哀、以景结情。
1.提问方法:⑴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⑵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2.解答分析:诗歌有思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
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3.答题步骤:⑴概述诗句的内容。
⑵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⑶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4.答题示例:山房春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步骤一)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
(步骤二)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
(步骤三)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
二、专项演练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重章叠句。
【解析】1.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
《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这一章法叫作重章叠句。
《桃夭》的三章之间只是变换了个别词语,运用了重章叠句的写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诗歌形式知识:现代诗里常见诗句结构有哪些
诗歌形式知识:现代诗里常见诗句结构有哪些现代诗是指二十世纪末以来的诗歌形式,其特点是开放性、自由性和多元化。
在现代诗中,诗句结构的多样性十分突出,包括了常见的句子、断句、独立成句的词语、定语从句、并列句等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现代诗里常见的诗句结构。
1.句子结构句子结构是现代诗歌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其主要由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情感词等构成。
这种结构形式主要强调完整的语句,能够表达出作者完整的思想和意境。
例如:突然秋空,预示着离别在淡淡的月色下,我们相视着往事涌上心头默默地,我们已成陌路人2.断句结构断句结构是现代诗中另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其主要是通过断句来表现出诗歌节奏和韵律感。
断句的位置、长度和数量等都会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细雨如愁的记忆竖琴轻轻的弹奏那么失落像窗外被吹乱的黄叶3.独立成句的词语在现代诗中,有时候会出现独立成句的词语,这种结构形式常常用于表现特定情感或象征意义。
例如:躊躇落花寂静4.定语从句定语从句是一种用于描述名词或代词的句子结构,其主要作用是紧跟名词或代词的后面,进一步说明其性质或特征。
在现代诗中,定语从句常用于描写自然景观、人物特点等方面。
例如:山峰高立的地方,那群自由的鸟儿在高歌自然的和声抚慰了我压抑的心灵5.并列句并列句是现代诗中另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主要是通过成对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并列,表达出不同的意义或信息。
并列句可以强调诗句的复杂性、矛盾性和对立性,能够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例如:清风拂面,花香浓郁我在这春夜,在这花海中等待总的来说,现代诗里常见的诗句结构十分丰富多样,诗人可以通过不同的结构形式来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情感和意境。
但无论哪种结构形式,都需要表达出完整的意义和信息,保持韵律和节奏的协调。
因此,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结构形式,才能写出更加出色的现代诗歌作品。
现代诗歌必备知识
现代诗歌必备知识(一)类型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
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都属于这一类。
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如颂歌、挽歌、牧歌等。
格律诗: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
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都有严格规定。
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词”和“曲”等。
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诗体。
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和音调都比较自由。
如惠特曼的《草叶集》。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
如鲁迅的《野草》。
(二)鉴赏方法从语言方面:反复诵读,品位韵律。
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
而诗歌一般都具备旋律、节奏、押韵这三个韵律要素,适宜反复诵读;抓关键词,推敲语言。
诗是精炼的语言,一句话乃至一个字,其中都蕴藏着深厚的旨趣,所以诗家以一字称工,刻意锤炼,以求其精深。
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等都是关键词。
从形象方面:捕捉意象,体味诗情。
必须在利用已知条件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诗歌的风格情感基调。
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从想象中体味形象,对诗人的想象活动进行再经历和再体验,体味在诗歌抒情中寄托的情思。
调动想象,领略意境。
在充分理解诗句并将诗句散文化的基础上,概括出其所表现的意境的特点。
从情感方面:知人论世,找准情感。
诗歌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情感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比喻象征,发掘内涵。
一些诗歌的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义、象征义来体现的.故应先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情感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的实指性。
诗歌篇章结构作用
(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 远 杜 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5分) •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 请作简要分析。(6分)
• (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 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 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 独,烘托出思归之情,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 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 (2)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 •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 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 • 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 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 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 • 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 生姿的语 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 第八句总括全诗、卒章显志。 • “短愁”二字涵盖了上文提到的“孤灯”“一雁” 所表之情,“离心”“乡梦”之感。 • 首联写无家可归的凄苦, • 颔联写餐风露宿的艰辛, • 颈联写“落叶 ”引发乡愁, • 最后一句点明主旨, “短愁”指羁旅之愁、思 乡之感,表达归乡无期的愁苦。
• (1) • “迸”在诗中用以形容树叶凋落之态。“迸” 字显示了力量,树叶也因难以承载离别之情而 坠落,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 • “入”字,形容出乡愁和江水浑融无迹之态, 梦本无形,化入江水,又成有形,水之澎湃, 愁之无限,凄清惨淡,溢于言表。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 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 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 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 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 “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 而意犹未尽。
诗歌结构诗句作用
古诗鉴赏之诗句作用诗歌的篇章结构考查1、直接考查:1问某一句诗的作用开头句、结尾句、中间句2问全诗的结构特点2、间接考查:1问诗句的妙处思路:艺术手法+结构作用2问前后两句的句间关系思路:翻译诗句+结构作用一般来说,也要从内容与结构等方面去考虑答题;诗歌首联或首句在全诗中的作用:1总括全诗,领起引起下文,引起读者注意;2点明时令、地点,交待心情;3为下文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做铺垫、埋下伏笔;4奠定某种情感基调;5暗合照应题目,切入主题;6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某种情绪形象;7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二、中间句转承句的结构作用:1、过渡、承上启下、2、打伏笔,做铺垫3、转换话题. “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转”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过片”而言;它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品味出作者的情感诗歌主旨;诗歌尾句或尾联的作用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4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古诗鉴赏之诗句作用诗歌的篇章结构考查1、直接考查:1问某一句诗的作用开头句、结尾句、中间句2问全诗的结构特点2、间接考查:1问诗句的妙处思路:艺术手法+结构作用2问前后两句的句间关系思路:翻译诗句+结构作用一般来说,也要从内容与结构等方面去考虑答题;诗歌首联或首句在全诗中的作用:1总括全诗,领起引起下文,引起读者注意;2点明时令、地点,交待心情;3为下文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做铺垫、埋下伏笔;4奠定某种情感基调;5暗合照应题目,切入主题;6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某种情绪形象;7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二、中间句转承句的结构作用:1、过渡、承上启下、2、打伏笔,做铺垫3、转换话题. “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转”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过片”而言;它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品味出作者的情感诗歌主旨;诗歌尾句或尾联的作用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4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古诗鉴赏之诗句作用诗歌的篇章结构考查1、直接考查:1问某一句诗的作用开头句、结尾句、中间句2问全诗的结构特点2、间接考查:1问诗句的妙处思路:艺术手法+结构作用2问前后两句的句间关系思路:翻译诗句+结构作用一般来说,也要从内容与结构等方面去考虑答题;诗歌首联或首句在全诗中的作用:1总括全诗,领起引起下文,引起读者注意;2点明时令、地点,交待心情;3为下文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做铺垫、埋下伏笔;4奠定某种情感基调;5暗合照应题目,切入主题;6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某种情绪形象;7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二、中间句转承句的结构作用:1、过渡、承上启下、2、打伏笔,做铺垫3、转换话题. “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转”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过片”而言;它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品味出作者的情感诗歌主旨;诗歌尾句或尾联的作用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4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
诗歌结构的特点及作用
诗歌结构的特点及作用
诗歌结构是指诗歌中的形式和布局。
它可以影响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意义。
以下是诗歌结构的几个特点及其作用。
1. 韵律和节奏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是诗歌结构的基本元素。
通过选择特定的音节和重音模式,诗人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
韵律和节奏可以提升诗歌的美感,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2. 押韵方案
押韵是指诗句中重音音节之间的音韵相似,是诗歌结构中常见的一种特点。
押韵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感,使诗歌更加凝练和易于记忆。
不同的押韵方案也可以传递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3. 行与节
在长诗或史诗中,诗歌结构通常包括行与节。
行是诗歌中的一个独立单位,由一行或多行组成。
节则是由若干行组成的更大的单位。
通过行与节的组织,诗人可以展现更复杂的叙事结构和思想发展。
4. 重复和变奏
重复是诗歌结构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反复使用某个词语、短语或句子,可以强化表达的效果。
变奏则是对重复进行改变和发展,使诗歌更加丰富多样。
重复和变奏可以增强诗歌的连贯性和表现力。
5. 图像与隐喻
诗歌结构也可以通过图像和隐喻来传递意义。
通过组织和排列图像与隐喻,诗人可以创造出独特的形象和意象,使诗歌更具艺术性和寓意。
通过以上的特点,诗歌结构可以为诗歌赋予韵律感、增强表达力、丰富意义、打造形象和引起读者情感共鸣。
它是诗歌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为诗歌带来独特的美感和文化价值。
诗歌结构知识点总结归纳
诗歌结构知识点总结归纳一、诗歌的长度诗歌的长度是指诗歌的篇幅或长度。
根据长度的不同,诗歌可以分为长诗和短诗。
1. 长诗长诗是指篇幅较长的诗歌,一般包括数百行或更多的诗句。
长诗通常围绕一个主题或故事展开,内容丰富,结构复杂,语言深奥。
长诗的结构要求严格,需要有一定的章回分节,使得整个诗篇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2. 短诗短诗是指篇幅较短的诗歌,一般包括几十行或更少的诗句。
短诗常常以一个意象或情感为中心,紧凑简洁,表现力强。
短诗的结构也是严谨的,要求每个诗句都精炼简洁,表达准确。
二、诗歌的韵律韵律是诗歌中用来构成音韵美的重要手段。
诗歌的韵律可以分为韵脚和节奏两个方面。
1. 韵脚韵脚是诗句中一定位置上的韵母的重复。
韵脚有不同的组合形式,包括押韵、搭配韵、交替韵等。
合理运用韵脚可以增加诗歌的韵律美,使诗歌更加动听。
2. 节奏节奏是指诗歌中音节的长短、重轻、快慢等方面的表现。
不同诗歌有不同的节奏,如古体诗的骈文、现代诗的自由节奏等。
节奏的合理运用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使诗歌更加富有韵律美。
三、诗歌的排比排比是指诗歌中句与句、词与词之间在意义、形式或音韵上的对应关系。
排比可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使诗歌更加生动和形象。
1. 对仗排比对仗排比是指诗歌中句与句、词与词之间在音韵上的对应关系。
对仗排比包括平起平收、仄起仄收等不同形式,可以增加诗歌的音乐美和艺术感染力。
2. 夸张排比夸张排比是指诗歌中用夸张的手法对比描绘事物,增加诗歌的艺术张力和表现力。
3. 对比排比对比排比是指诗歌中对比描绘事物的一种手法,通过对比使诗歌更加生动和形象。
四、结构的合理运用诗歌结构的合理运用可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使诗歌更加生动和形象。
在诗歌创作中,需要注重结构的合理运用,包括长度、韵律和排比等方面。
只有把握好结构,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诗歌作品。
结语:诗歌结构是诗歌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合理运用诗歌的长度、韵律和排比等结构要素,可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使诗歌更加生动和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结构诗句作用
古诗鉴赏之诗句作用
诗歌的篇章结构考查
1、直接考查:(1)问某一句诗的作用(开头句、结尾句、中间句)(2)问全诗的结构特点
2、间接考查:(1)问诗句的妙处(思路:艺术手法+结构作用)(2)问前后两句的句间关系(思路:翻译诗句+结构作用)
一般来说,也要从内容与结构等方面去考虑答题。
诗歌首联或首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1)总括全诗,领起(引起)下文,引起读者注意。
(2)点明时令、地点,交待心情。
(3)为下文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做铺垫、埋下伏笔。
(4)奠定某种情感基调。
(5)暗合(照应)题目,切入主题。
(6)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某种情绪形象。
(7)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二、中间句(转承句)的结构作用:
1、过渡、承上启下、
2、打伏笔,做铺垫
3、转换话题. “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转”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过片”而言。
它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品味出作者的情感诗歌主旨。
诗歌尾句或尾联的作用
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
4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
古诗鉴赏之诗句作用
诗歌的篇章结构考查
1、直接考查:(1)问某一句诗的作用(开头句、结尾句、中间句)(2)问全诗的结构特点
2、间接考查:(1)问诗句的妙处(思路:艺术手法+结构作用)(2)问前后两句的句间关系(思路:翻译诗句+结构作用)
一般来说,也要从内容与结构等方面去考虑答题。
诗歌首联或首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1)总括全诗,领起(引起)下文,引起读者注意。
(2)点明时令、地点,交待心情。
(3)为下文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做铺垫、埋下伏笔。
(4)奠定某种情感基调。
(5)暗合(照应)题目,切入主题。
(6)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某种情绪形象。
(7)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二、中间句(转承句)的结构作用:
1、过渡、承上启下、
2、打伏笔,做铺垫
3、转换话题. “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转”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过片”而言。
它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品味出作者的情感诗歌主旨。
诗歌尾句或尾联的作用
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
4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
古诗鉴赏之诗句作用
诗歌的篇章结构考查
1、直接考查:(1)问某一句诗的作用(开头句、结尾句、中间句)(2)问全诗的结构特点
2、间接考查:(1)问诗句的妙处(思路:艺术手法+结构作用)(2)问前后两句的句间关系(思路:翻译诗句+结构作用)
一般来说,也要从内容与结构等方面去考虑答题。
诗歌首联或首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1)总括全诗,领起(引起)下文,引起读者注意。
(2)点明时令、地点,交待心情。
(3)为下文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做铺垫、埋下伏笔。
(4)奠定某种情感基调。
(5)暗合(照应)题目,
切入主题。
(6)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某种情绪形象。
(7)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二、中间句(转承句)的结构作用:
1、过渡、承上启下、
2、打伏笔,做铺垫
3、转换话题. “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转”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过片”而言。
它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品味出作者的情感诗歌主旨。
诗歌尾句或尾联的作用
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
4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