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的nfp
经济学定义
5边际消费倾向:增加或减少的消费量与增加或减少的收入之比率。
6边际储蓄倾向: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是该点上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7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指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入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 APC也有递减趋势。
二是GDP计算的是经济活动,但并不是经济福利,因为GDP并不等于经济上能给人带来好处;
三是GDP难以反映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变化;
四是GDP不涉及商品和服务的分配问题。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支出法和收入法,生产法
30. 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少。
31.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一般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资源逐渐接近充分利用,产量增加导致生产要素的价格也不断提高,成本不断提高。
三部门支出法看国民收入的构成:AD=C+I+G
收入法看国民收入的构成:AS=C+S+T
经济均衡的条件:C+I+G=C+S+T
所以:I+G?=S+T,或者:I=S+(T-G)
四部门 支出法看国民收入的构成:AD=C+I+G+(X-M)
收入法看国民收入的构成:AS=C+S+T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区别,联系与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宏观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
◆ 名词解释● 失业: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 摩擦性失业:来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
● 结构性失业:这一类失业来自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的特定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
● 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
● 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
● 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 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 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 与实际GDP 之间的比率。
GDP 消胀指数=100⨯GDPGDP实际名义(>1是通货膨胀,<1是通货紧缩)● 黄金律水平:在索洛模型中,长期消费水平最高的稳态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
● 通货膨胀:是指普遍的、持续的价格上涨,它是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
● 通货紧缩:是指普遍的、持续的价格下跌,它是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
● 古典两分法:将名义变量与世纪变量分割开来犹如泾渭分明,互不影响,这种观点被称为古典两分法。
● 恶性通货膨胀:一般是指月通货膨胀率超过50%的通货膨胀。
●实际汇率:是指两国间商品的相对价格。
*P P e=ε ● 总需求(AD ):是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也就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需求。
AD=C+I+G+NX ● 总供给(AS ):是指在任一价格水平下,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因此,总供给曲线反映了价格水平和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 流动性偏好:流动性就是指持有货币在交易过程中的便利性,而人们愿意持有货币以保持这种便利性的倾向,就被称作流动性偏好。
它就是对货币的需求。
● 利率的传导机制: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利率下降,从而导致投资的增加,最终引起收入的上升,这被称作利率的传导机制。
宏观经济学常用公式
UR
=
U N
=
l
l +
f
,(U:失业人数,N:适龄工作人数,
N
=
E
+U
;E:就业人数;l:离职率;f:就职率
CPI
=
一组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 一组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
×100 ;
RI
f
=
Pt − Pt−1 Pt −1
,(
RI
:通货膨胀率
f
);
RI
f
= 货币工资增长率 − 劳动生产增长率 ;菲利普斯曲线:π
国民产出 = C + I + G 国民收入 = C + S + T 总供给 = 总需求:C + S + T = C + I + G 总收入 = 总支出:Y = C + I + G 投资 = 储蓄(私人储蓄 + 政府储蓄):I = S + (Tr − G)
消费函数
C = α + βY (α > 0, 0 < β < 1)
① GDP= 工资+ 利息+ 租金+ 间接税+ 企业转移支付 + 折旧 = C + I + G + (X − M ) = 各部门增加值合计 ; ② GNP = GDP + NFP ; ③ NDP = GDP − DP ;④ NNP = GNP − DP ;
⑤ NI = NNP − 间接税 − 企业转移支付 + 政府补助金 ;⑥ PI = NI − 社会保险税(费)− 公司所得税 − 公司未分配利润 + 政府及企业给个人的转 移支付 + 利息收入 ;⑦ PDI = PI − 个人所得税 − 非税支付
经济学重点知识点—GDP和GNP
宏观经济学指标之一GDP和GNP2.1 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2.1.1 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一个国家领土内..的价值..总和。
...某一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价值..总和。
....和所提供服务....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2.1.2 两者的联系和区别1.区别:按国土原则还是按国民原则2.联系:统计方法和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差额发生在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这一项,故有: GDP=GNP-NFP3. NFP: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
2.1.3 一些国家的GDP和GNP数据,如下表表2.1 一些国家的GDP和GNP比较国家GNP比GDPArgentina 94.17Singapore 96.88Russia 97.83Thailand 98.06China 99.82United States 100.37Japan 101.92United Kingdom 101.98Switzerland 107.93Kuwait 111.49数据来源:PWT,6.2.2.2 如何测算GDP?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2.2.1 生产法测算(1)概念生产法把GDP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个给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要注意的几点:——计算的仅仅是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不含过去产品的交易额)——而且仅仅是最终..产品和服务(不含中间品)——这些产品和服务必须用它们的市场价值....来衡量(不包括未经市场交易的情况)2.2.2支出法测算(1)说明从支出角度测算GDP,事实上是把实际经济生活中四大类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进行相加,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
(2)消费支出C本国居民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它构成一个国家总需求中最主要的部分。
宏观经济学概述复习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事前变量(计划量、意愿量):是经济变量在决策时的取值。
事后变量(实际量、统计量):是指经济变量的实际取值。
事前变量和事后变量分析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相当重要。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2.1.2 GDP的几方面意义1. GDP是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 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不计入其内。
3. GDP是一定时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不是所销售的最终产品价值。
4.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不是存量。
5.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 则是一个国民概念。
6.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GNP的概念: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 在一个封闭经济中,与其他国家不发生任何贸易往来和资本流动,GDP与GNP的值是相等的。
2 GNP以国籍为界,GDP以国界为界。
3 GNP= GDP + NFP NFP(Net factor payment) —净要素收入NFP=本国公民从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外国公·民从本国获得的要素收入4 目前,大多数国家采取GDP指标。
我国依据收入法统计GDP分四项:(1)劳动者报酬:包括货币工资、实物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等三部分。
(2)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费(因为从事生产活动使用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金、附加费和规费)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
(3)固定资产折旧:为了弥补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损耗而提取的价值。
(4)营业盈余:经济活动增加值在扣除了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之后的余额,主要指企业的营业利润。
1 国内生产总值(GDP)2 国内生产净值(NDP):NDP = GDP-资本折旧3 国民收入(NI):NI = NDP ―企业间接税和转移支付+ 补贴或NI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4 个人收入(PI):PI =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 政府转移支付5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PDI = PI ―个人所得税PDI2.1.3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三面等值原则”一、企业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生产要素的收入, 即:总产出=总收入二、企业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整个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支出, 即:总产出=总支出总结: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此式是定义性相等,或人为的相等,为恒等式。
宏观经济学概念整理
1、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1)市场价值概念,可用货币衡量(2)计算最终产品(3)计算生产的最终产品(4)是流量不是存量(5)地域概念(6)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永久居民在一定时期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GNP)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动和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完全反映一国经济福利及生活质量的唯一和完全准确的指标。
2、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3、市场价值:产品和劳务用货币衡量,即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4、国外净要素收入NFP:本国居民在外国取得的收入减去外国居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GNP=GDP+NFP5、生产法:一个国家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产出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6、支出法:从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需求(即总支出)角度来测算GDP的数值。
GDP=C+I+G+NX7、收入法:通过把参加生产过程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收入相加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
8、投资: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厂房,设备,存活,住宅)9、重置投资:重置资本设备的投资。
10、政府购买G: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付,不包括转移支付、公债利息11、净出口NX:出口额减进口额X-M12、国民生产净值NNP=GNP-折旧国民收入NI=NNP-企业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可支配收入:税后个人收入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和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13、储蓄-投资恒等式:(1)两部门经济I=S(2)三部门经济I=S+(T-G) T=To- Tr(3)四部门经济I=S+(T-G)+(M-X+Kr)14、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菲尔普斯定理
菲尔普斯定理菲尔普斯定理,又称"菲尔普斯关系",是经济学领域内的一项重要理论,它揭示了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该定理由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爱德华·菲尔普斯于1967年提出,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
菲尔普斯定理的核心观点在于,经济中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负相关关系。
换言之,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而当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较低。
这一关系被称为"菲尔普斯曲线",它呈现了经济中的短期和长期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互关系。
菲尔普斯定理的提出对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是正相关的,即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也会越高。
然而,菲尔普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在某些时期和条件下,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却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观点,对经济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菲尔普斯定理的提出使经济学家们更加关注宏观经济中的供求关系和结构性失业。
在政策制定方面,菲尔普斯定理提醒了政府和央行需要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寻求平衡,避免过度调控导致失业率上升或通货膨胀加剧。
菲尔普斯定理也为经济学家们提供了一种解释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然而,菲尔普斯定理也存在一些批评和争议。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菲尔普斯定理只适用于特定的时期和条件,而不能普遍适用于所有情况。
另外,菲尔普斯定理只关注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忽视了其他重要的经济指标和变量,如利率、财政政策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经济学家们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制定更有效的经济政策。
菲尔普斯定理揭示了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尽管存在一些争议,但菲尔普斯定理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们理解和应对经济波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经济学中的各种字母
P:价格Q:数量D:需求S: 供给E:均衡(或期望)e:弹性ed:需求的价格弹性es:供给的价格弹性exy: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U:效用TU:总效用MU:边际效用CS:消费者剩余MRS:商品的边际替代率L:劳动力K:资本TP:总产量AP:平均产量MP:边际产量MRTS:边际技术替代率C:成本STC:短期总成本TFC:总不变成本TVC:总可变成本TC:总成本AFC:平均不变成本AVC:平均可变成本AC:平均总成本MC:边际成本LTC:长期总成本LAC:长期平均成本SAC:短期平均成本LMC:长期边际成本SMC:短期边际成本TR:总收益AR:平均收益MR:边际收益PS:生产者剩余MP:边际产品VMP:边际产品价值W:劳动价格MRP:边际收益产品MFC:边际要素成本r:利率PEP:价格扩展线微观所有的公式只有两个,那就是效用论的d(U)/d(X)=0 和生产论的d π/dl=0(求k的时候就是dk),所有一切的共识全都是从这两个式子加上不同的条件推导出来的u效用,x产品(x1,x2.。
xn),π利润,l劳动,k资本D--需求,S--供给,Q--产量,P--价格,E--均衡,U--效用,M--边际,R--替代,A--平均,T--总的TFC:固定总成本TVC:可变总成本TC:总成本AC:平均成本AFC:平均固定成本AVC:平均可变成本MC:边际成本TP:总产量AP:平均产量MP:边际产量MR:边际收益AR:平均收益TR:总收益MC:边际成本AC:平均成本A --(1)总的(Aggregate),如总需求AD、总供给AS,(2)生产中的技术水平B --不确定,有预算(Budget)或债券(Bond)等C --消费(Consumption)D --需求如需求冲击(Demand shock)E --均衡(Equilibrium)e --汇率(exchange rate)F --不确定,有外国直接投资(FDI)、净要素支付(NFP)等G --政府购买支出(Goverment purchases)HI --投资(Investment)。
宏观经济学-公式总结
《宏观经济学》公式总结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国在一年内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暂住国外的本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暂住本国的外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即:GNP=GDP+NFP2.国内生产净值NNP即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之后的产值。
公式为NNP=GNP-D3.国民收入NI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4.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5.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各种所得税6.价格指数=某一年度的名义变量值/实际变量值7.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A支出法GDP=C+I+G+NX(其中NX表示净出口)B.收入法GDP=要素收入+间接税=工资+利息+利润+地租+间接税C.增值法GDP=各部门的增加值的和8.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经济恒等式1)简单的两部门(只包括生产和消费)经济恒等式:C+S=Y=C+I或S=I2)三部门的经济恒等式:政府的作用I+G=S+T即I=S+T-G。
其中T-G是政府的储蓄T>G时,差额为预算盈余,T<G 时,差额为预算赤字。
3)四部门的循环流量模型:对外贸易的作用。
公式为Y=C+I+G+(X-M)其中X为出口,M为国外要素收入总和。
9.实际支出=意愿支出+非意愿支出10.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总需求=国民收入(总供给)11.企业的意愿投资=实际投资-非意愿投资=I–非计划存货投资12.消费函数为C=a+bYd其中a为自发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bYd为引致消费,Yd为可支配收入。
13.平均消费倾向(0<APC<1)APC=CY边际消费倾向(0<MPC<1)MPC=ΔC/ΔYd14.平均储蓄倾向APS=S/Yd边际储蓄倾向MPS=ΔS/ΔYd=1-b储蓄函数:S=Yd-C=-a+(1-b)Yd15.p42APC+APS=S/Yd+C/Yd=1MPS+MPC=ΔC/ΔYd+ΔS/ΔYd=116.使用消费函数Y=a+I/1-b17.储蓄函数Y=1/S(I-So)=(1/1-b)/(a+I)18.投资乘数K=ΔY/ΔI=1/1-b19.Yd=Y-T+Tr其中T表示税收,Tr转移支付20.政府的收入来源于税收:A定量税收:T=ToB.比例税T=To+tY政府的支出:包括政府的购买支出G和转移支付T.21.1)三部门的国民收入均衡收入:{Y=C+I+GI+G=S+T得:C=a+bY=a+b(Y-T) 2)三部门收入决定模型:{Y=C+I+G C=a+bYd=a+b(Y−T)T=To或T=To+tYG=Go由此三部门的均衡收入为:在此处键入公式。
经济学中的各种字母
经济学中的各种字母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P:价格Q:数量D:需求S:供给E:均衡(或期望)e:弹性ed:需求的价格弹性es:供给的价格弹性exy: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U:效用TU:总效用MU:边际效用CS:消费者剩余MRS:商品的边际替代率L:劳动力K:资本TP:总产量AP:平均产量MP:边际产量MRTS:边际技术替代率C:成本STC:短期总成本TFC:总不变成本TVC:总可变成本TC:总成本AFC:平均不变成本AVC:平均可变成本AC:平均总成本MC:边际成本LTC:长期总成本LAC:长期平均成本SAC:短期平均成本LMC:长期边际成本SMC:短期边际成本TR:总收益AR:平均收益MR:边际收益PS:生产者剩余MP:边际产品VMP:边际产品价值W:劳动价格MRP:边际收益产品MFC:边际要素成本r:利率PEP:价格扩展线微观所有的公式只有两个,那就是效用论的d(U)/d(X)=0和生产论的dπ/dl=0(求k的时候就是dk),所有一切的共识全都是从这两个式子加上不同的条件推导出来的u效用,x产品(x1,x2.。
xn),π利润,l劳动,k资本D--需求,S--供给,Q--产量,P--价格,E--均衡,U--效用,M--边际,R--替代,A--平均,T--总的TFC:固定总成本TVC:可变总成本TC:总成本AC:平均成本AFC:平均固定成本AVC:平均可变成本MC:边际成本TP:总产量AP:平均产量MP:边际产量MR:边际收益AR:平均收益TR:总收益MC:边际成本AC:平均成本A--(1)总的(Aggregate),如总需求AD、总供给AS,(2)生产中的技术水平B--不确定,有预算(Budget)或债券(Bond)等C--消费(Consumption)D--需求如需求冲击(Demandshock)E--均衡(Equilibrium)e--汇率(exchangerate)F--不确定,有(FDI)、净要素支付(NFP)等G--支出(Govermentpurchases)HI--投资(Investment)。
《西方经济学》讲义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十二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的支出和收入的流量循环模型,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及其核算方法,名义GDP,实际GDP,潜在GDP,GDP的意义及缺陷,与GDP有关的其它宏观经济学概念以及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支出法计算GDP。
二、教学重点:重点是GDP的定义及其核算方法,名义GDP,实际GDP,潜在GDP。
三、教学难点: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辅助多媒体教学五、教学安排:本章安排4个学时六、教学步骤:(一)课程导入从绪论中我们知道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首先要有定义和计量总产出或总收入的一套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就研究这套反方法。
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下面加以论述。
(二)授课内容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其中,最终产品(final goods)是指以消费和投资为目的现期生产和出售的产品。
最终产品是和中间产品相对而言的。
GDP不包括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即用于生产其它产品的产品。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特点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这把尺度加以衡量的。
产品市场价值就是用这些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的。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通常为一年,如2000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另外,大量的地下经济活动在GDP中也没有得到反映。
国民收入均衡理论知识
加,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
而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
加,如下图中的均衡点由E1移 至E2,相应,均衡价格由P1上 升至P2,均衡数量由Q1增加至 Q2;反之,需求减少,则需求 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均衡价 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如下图
P
D3 D1 D2
S
P2 P1
E2 E1
P3
E3
中的均衡点由E1移至E3,相应,
• 总供给=总需求,即AS=AD,
• 即C+S=C+I,由于C为同一个数值,
• 则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为:
• S=I,即漏出=注入
• 即左图中的居民户把储蓄存入金融机构,而 厂商则从金融机构获得投资,如果通过金融 机构把居民户的全部储蓄都转化为厂商的投 资,两部门经济仍然可以正常运行。
总供给与总需求是决定国民收入均衡的力量。 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表明社会上需求不足,产品卖不出去,
NI=NNP–间接税 NI=劳动收入+所有者收入+租金+公司利润+净利息收入 • 个人收入:PI =NI –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 利息调整 •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 个人所得税–非税收性支付
均衡价格理论
Ⅰ均衡价格、均衡交易量 Ⅱ需求、需求量 Ⅲ 供給、供給量 Ⅳ 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线向右平移到S2曲线的位置;
反之,如其他因素变化引起供
给减少,则供给曲线向左平移,
P0
如由下图中的S1曲线向左平移 到S3曲线的位置。由供给变动 所引起的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
移动,表示在每一个既定的价 格水平供给量都增加或减少了。
0
S3 S1
S2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计算题重点
C承购应收账款:是出口商以赊销方式出售商品。
在贷物装船后,将发票、提货单及汇票等有关单据,卖断给财务公司、金融公司或其它专门组织,收进全部或部分货款的融资行为。
D掉期:是指在外汇市场上买进即期外汇的同时又卖出同种货币的远期外汇,或者卖出即期外汇的同时又买进同种货币的远期外汇F福费廷:是在延期付款的大型机器设备进出口贸易中,出口商将由进口商承兑、期限在半年至五六年的远期汇票,无追索权地卖给出口商所地的银行或大金融公司,提前取得现款的一种融资方式。
非抛补利率平价:对非抛补套利者而言,持有本币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同样是本币的利息率(rd ),但持有外币资产所获取的预期收益率不再是外币利息率(rf ) 加远期外币升水率(p),而是外币利息率加汇率上升率(πe),与抛补利率平价理论相比,非抛补利率平价理论还存在一个严格的假设:非抛补套利者为风险中立者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IS—LM模型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形式。
它描述的是开放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均衡条件。
政策含义是:一国怎样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实现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结论是: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固定汇率制度使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对收入和内部均衡的调节作用较为有效;浮动汇率制下恰恰相反。
复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的对外汇率不只有一个,而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汇率。
其目的是利用汇率的差别来限制和鼓励商品进口或出口。
G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对其一定时期内的国际经济交易,根据交易的特性和经济分析的需要,分类设置科目和帐户,并按复式簿记的原理进行系统记录的报表。
购买力平价论:是一种研究和比较各国不同的货币之间购买力关系的理论。
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以同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是一致的。
否则商品套购活动就会发生,直到其价格差异的消除Pi = e .Pi*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融机构以及由习惯和历史沿革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H货币互换:是指两笔金额相同、期限相同、计算利率方法相同,但货币不同的债务资金之间的调换,同时也进行不同利息额的货币调换货币替代:指一国居民因对本币的币值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从而外币在价值贮藏、交易媒介和计价标准等货币职能方面全部或部分地替代本币。
宏观经济学
1,三面等价原则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2,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国民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4,GDP=GNP-NFP(国外净要素支付)NFP=外国对本国的要素支付-本国对外国的要素支付GDP=C+I+G+(X-M)C,消费(支出)。
I,投资(固定投资,存货投资)。
G,政府购买支出。
X-M,净出口。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5,两部门经济:C+I=Y=C+S I=S三部门经济:C+I+G=Y=C+S+T I=S+(T-G)四部门经济:C+I+G+(X-M)=Y=C+S+T I+(X-M)=S+(T-G)6,消费函数:表示消费和收入关系的函数。
7,APC+APS=1 MPC+MPS=18,投资函数:表示投资与利率关系的函数。
资本的边际效率准则:资本边际效益大于等于利率9,乘数定义:是一个倍数,是用来表示自变量增加引起的因变量增加倍数的概念。
应用前提:(1)存在未得到利用的资源(2)投资与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3)货币供应量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10,加速原理:在原有资本存量已充分利用且技术不变的情况下,产量的增长引起的投资的加速增长。
应用前提:(1)无过剩的生产能力(2)技术水平长期不变(资本产出比不变)(3)不考虑预期(4)生产设备供给及时11,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仅包括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12,政府对总支出的影响途径(1)政府购买(2)税收(3)转移支付13,支出收入模型的理论意义:解释了一定条件下支出水平变动对收入或产出水平的影响,说明了总需求对总收入的决定性作用。
现实意义:为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依据(1)鼓励消费(2)鼓励投资(3)积极的财政政策(4)转移支付(5)限制进口14,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上均衡利率与均衡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反向)。
宏观经济学最后总结
宏观经济学最后总结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中间产品:指用于再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
最终产品: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3、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一定时期一般是一年〕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4、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的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国外净要素支付NFP:指本国国民在国外取得的要素收入与外国国民在本国取得的要素收入的差额。
6、核算GDP时要注意的问题:(1)核算最终产品的价值是用货币来衡量的;(2)GDP测量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故中间产品不计入GDP内;(3)GDP是一定时期内计算生产的而非销售掉的最终产品的价值;(4)GDP是一个流量指标而非存量指标;(5)GNP是一个国民概念,GDP那么是一个地域概念,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流动摊贩、黑市交易等非市场性活动不计入内〕7、GDP与GNP之间的关系:GNP=GDP+NFP(1)它们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活动成就的概念(2)GDP强调地域原那么,以领土为统计标准;GNP强调国民原那么,以人口为统计标准。
8、GDP的不足之处:〔理解〕(1)非市场性交易活动得不到体现(2)无法衡量收入分配的差异(3)无法反映经济增长的代价〔环境、能源问题〕(4)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真实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生活环境〕(5)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的结构和其进步(6)GDP的统计有一定误差9、支出法: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从居民、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的角度〕GDP=C+I+G+(N—X)10、投资:指生产企业投资,即物质资本存量的增加或更新,如厂房、住宅和存货存货投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再扣除当期由于价格变动而产生的持有收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中的nfp
经济学中的NFP是指非农业就业人口(Nonfarm Payrolls),它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非农业部门就业人口的增长情况。
NFP数据通常由国家劳工部门发布,被广泛关注和分析,对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NFP数据是经济学家、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研究市场和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就业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的健康状况。
非农就业人口是指除了农业部门以外的其他行业的就业人口,包括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医疗保健业等。
在经济学中,NFP数据常常被用来评估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就业状况。
如果NFP数据显示非农就业人口增加,这通常意味着经济增长强劲,劳动力市场紧张,可能会导致通胀压力增加。
相反,如果NFP数据显示非农就业人口减少,这可能意味着经济增长放缓,劳动力市场疲软,可能会导致经济衰退的风险增加。
NFP数据的发布通常会引起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
投资者会根据NFP数据的好坏来调整其投资策略。
例如,如果NFP数据超出预期,投资者可能会认为经济增长强劲,可能会增加对股票市场的投资。
相反,如果NFP数据低于预期,投资者可能会认为经济增长放缓,可能会减少对股票市场的投资。
NFP数据对货币政策决策也有重要影响。
央行通常会根据NFP数据
的好坏来决定是否调整利率和货币政策。
如果NFP数据显示经济增长强劲,央行可能会考虑加息以遏制通胀。
相反,如果NFP数据显示经济增长放缓,央行可能会考虑降息以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NFP数据并非完全准确无误。
由于样本调查和数据收集的限制,NFP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在分析和使用NFP数据时,应该结合其他经济指标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经济状况。
经济学中的NFP是非农业就业人口的缩写,是衡量一个国家非农业部门就业人口增长情况的重要指标。
NFP数据对经济学家、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他们评估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就业状况,调整投资策略和货币政策决策。
然而,需要注意NFP数据的局限性和误差,应该综合考虑其他经济指标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