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1. 引言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关系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变化。

从最初的接触和交流,到战争和冲突,再到现在的合作与友好,中日关系见证了两国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

2. 接触与交流19世纪末,随着中国开始面临列强侵略和割地求和,日本也逐渐崛起为东亚地区的新兴大国。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中国割让台湾并赔款给日本。

这次战争对于两国间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初期,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此时的日本正处于扩张势头,并试图通过对中国实施干涉政策来加强其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

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加入了同盟国一方,并从德国手中夺取了青岛等地。

3. 战争与冲突在20世纪的前半段,中日两国的关系逐渐恶化,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

随后,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成为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导火索。

在接下来的八年中,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抗战。

然而,由于日本军队在技术和装备上的优势,中国最终未能取得胜利。

1945年,随着二战结束和原子弹爆炸事件,日本投降并结束了对中国的侵略。

4. 和解与合作二战结束后,中日两国开始进行和解与重建工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日外交关系暂时中断。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实行对华政策转变,中日之间开始展开积极的外交接触。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签署,标志着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此后几十年间,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领土争端等因素的影响,中日关系仍时有起伏。

5. 当前形势与展望近年来,中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两国高层的互访频繁,经贸往来日益密切。

此外,在人文交流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如旅游、教育、文化交流等。

然而,中日之间仍存在一些敏感问题,如历史认知、领土争端等。

近代中日关系史的

近代中日关系史的

•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2013年10月26日上午 参拜了靖国神社。这是他第二次就任日本 首相之后第一次正式参拜靖国神社,也是 自小泉纯一 八、随着“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实施,中 国在引领、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自 身也将获得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中国 的崛起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时代特征。未来 的历史趋势是,中国的整个国际地位将会 得到进一步跃升,中国在中日关系矛盾体 中处于主要方面的地位将会得到大大强化, 中日关系在又将如何发展?
近代中日关系史的八个阶段
一、1871年—1888年,是近 代中日建交的试探时期,是 中国看不起日本,日本却在 积聚力量准备侵略中国的时 期。1888年中国北洋海军成 军,引起了日本的高度警觉, 此后加快了日本准备侵略中 国的步伐;
二、1889年—1930年,是日本策划大举进攻中 国并最终形成大陆政策的时期,甲午战争发生, 《马关条约》签订,台澎被割让。日本加入八 国联军,是八国联军中军队人数最多的国家。 占领山东,提出21条。1927年召开东方会议, 形成《对华政策纲领》,确立了将中国东北 (所谓满蒙)与中国关内(所谓中国本土)相 分离的政策,决定经营满蒙,为下一步大举侵 略中国做准备。1928年发生济南惨案和皇姑屯 事件。这个时期是日本开始转变为帝国主义的 时期,是中日关系历史上日本第一次大举侵略 中国的时期;
七、2010年9月7日上午,日本海上保安厅 巡逻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冲撞一艘中国拖 网渔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 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充分的 历史和法律依据。但是,日本方面无视大 量历史事实,竟声称钓鱼岛为日本的“固 有领土”。2013年1月10日上午,中国10余 架战斗机飞近日本的所谓“防空识别圈”。 日本航空自卫队紧急出动了多架F-15战斗 机实施空中拦截,但双方没有发生空中摩 擦。这是钓鱼岛争端发生以来双方最接近 战争的一次。

中日近代关系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日近代关系和未来发展趋势

090800406孟祥意日中近代关系与未来展望一、近代,日本的崛起和东亚雄狮的衰落明治维新时的日本,正赶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由于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政策和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等,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中国在清朝政府的统治下苟延残喘,正走向封建王朝的灭亡,资本主义力量薄弱且受制于外国资本家和本国官僚的压迫。

近代中国向日本派遣了大量留学生学习现代化先进知识,不稳定的政治无法提供资本主义市场和平的发展空间,中国败在日本手下的命运无法逃避。

由于日本仿效德国建立的集权统治,而且明治维新保留的封建残余使一般民众无法参与政治。

历来一个国家在走强国之路对外扩张的争霸过程无不以损害他国利益为附加条件,日俄战争的胜利,大大扩展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

侵占朝鲜后,日本帝国主义走上了与欧美列强争夺世界霸权。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真是有野心有计划的侵略中国称霸亚洲的军国主义道路。

这与日本传统的武士精神有密切关系。

二、二战后,中日关系在曲折中发展二战后日本进行了民主改革,1947年5月日本实施新宪法,逐渐走上资本主义民主化道路,但在以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包庇部分日本军国主义势力。

五十年代冷战的发展使两国无法建立正常的外交,但中日民间的贸易和信息交流并未间断。

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日本极右势力又沉渣泛起,拒不承认对亚洲各国的侵略,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日本是中国的邻国,又是亚洲及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如何发展中日关系,实现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课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日关系既有发展又有曲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此后,中日交往日益增多,但并不一凡风顺。

尤其是日本教科书上篡改历史,拒不承认犯罪事实,让亚洲受过侵害的国家不信任和警惕防范。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一波三折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1.中日两国的敌对(1949—1971)二战后,日本处于美国的占领之下,《旧金山和约》签订后,日本吉田政府于1952年4月与台湾当局缔结《日台和平条约》,建立了所谓“外交关系”,从而为中日关系正常化设置了新的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领导人决定采取民间先行、以民促官、渐进积累的方式,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

1952年6月,中日签订了第一个战后民间贸易协定。

1953、1955、1958年又签订了三次民间贸易协定。

但1958年的“长崎国旗事件”一度导致中日贸易中断。

由于双方对发展经贸关系又很强的需求,1962年廖承志与高崎达之助签署了《中日贸易综合备忘录》,即L—T备忘录。

1963年中日友好协会成立,积极开展中日民间交流。

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使中日关系受到严重冲击。

回顾中日邦交正常化前29多年的两国关系,可以清清楚地看到中日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制约。

第一是冷战这一国际大环境;第二是日美关系;第三是日台关系。

2.中日关系的蜜月时代(1972—1991)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剧变。

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在这种形势下,日本感到震撼,谋求同中国邦交正常化的呼声高涨。

1972年9月,田中首相访华,双方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两国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1978年8月,两国又签署了《中日友好和平条约》。

10月,邓小平访日。

中日关系得到了全面、迅速的发展。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1周年。

从表面上看,中日早已和解。

但是,这些年来的事态发展证明,这两个国家远没有实现真正的和解。

究其根源,是因为中日的和解,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从上至下的安排。

两个国家的领导人为了共同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引导了41年前的正常化。

但是,从上至下的和解往往是脆弱的,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没有对过去战争历史的起码认识和反省,没有民间社会真正的对话和沟通,没有国民教育的反思,历史的旧恨随时可以被重新激活。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2)历史问题产生的积极作用:
当时日本政界大多数对侵华战争抱有很强的负 罪感,这对推动中日关系发展有利。当时对推 动中日关系发展持积极态度的力量,无论在日 本政界,还是学界、财经界,都绝对居于主流。 由此也可看出,在相关历史问题的态度,对于 中日关系的发展影响很大.
3)贸易支柱:
日本属于外向型,开拓海外市场对它的生存发 展很重要,而当时中国这一有待开发的市场显 然对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国当时白 费待兴,需要日本的官方援助、直接投资、技 术转让等。中日建交后,贸易额迅猛增长。

二、建交后中日关系的发展概况 1、1972-80年代初:蜜月期 奠基这种密切关系基础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三个: 1) 战略合作: 70年代,国际战略态势是苏攻美守,苏联的霸权 主义随其1979年入侵阿富汗发展到了恶性膨胀的 程度,进而成为当时国际和平的重大威胁。作为 同与苏联存在领土问题的中国和日本,共同反对 苏联霸权主义成为双方的共同利益,因而很自然 地成为双方合作的战略基础。当时,不仅限于中 日关系,中美关系也是,共同防苏和联手反苏都 是促进相互合作的一个重要战略条件。
三、其它问题
台湾问题
经济贸易摩擦 反恐怖主义 全球气候问题 政策上表现得亲中的首相执政时间都不长:
田中角荣、福田康夫、安倍晋三等都因丑闻 或其他而黯然下台。
四、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政治: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右翼
势力在日本政界的抬头,中日关系一波 三折,非常敏感。 经济:彼此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贸易 的规模很大、领域很广,同时贸易摩擦。 文化:交流在不断发展,其中包括学术 方面,尤其是对于二战历史的认识上, 民间的学术交流在发展,这对中日关系 的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专题一、日本史(见《面对面》P162)1、646年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天皇封建制国家,日本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但明治维新很不彻底;改革后的日本制定了侵略中国的国策,迅速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各国带来了灾难。

3、两次工业革命在日本交叉进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日本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4、一战时,日本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为首的同盟国作战。

一战后成为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攫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

5、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日本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尖锐。

为摆脱危机,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新内阁上台,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了亚洲战争策源地。

6、1936年、1937年,德意日法西斯勾结,形成了法西斯的“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即形成了轴心国集团。

轴心国集团的形成旨在重新瓜分世界,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7、1937年7月7日,日本策划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8、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9、1942年夏,日本在中途岛战役中大败。

中途岛战役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10、1945年初,美英苏召开雅尔塔会议,会议决定苏联在欧战结束三个月内对日作战。

11、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中国军队对日军发动全面反攻。

12、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东京湾举行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日本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

13、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了单独的军事占领,并对日本进行了民主改革。

随着中国国共内战的爆发和冷战的兴兴起,为遏制共产主义,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的基地,美国变削弱日本为扶植日本的政策,对日本进行了大量援助。

日本的民主改革和美国对日本的扶植,是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

研究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和趋势

研究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和趋势

研究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和趋势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和趋势是一个充满着曲折和复杂的话题。

自19世纪中叶以來,中日两个国家的关系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交错形成了中日关系近代化的历史轨迹。

一、起始点:清朝与明治维新19世纪中叶,清朝政府在面对西方诸多压力,以及洋务运动的推动下,开始了自己的政治变革。

此时的日本,国内也在进行着明治维新运动,旨在赶超西方国家,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这两个国家的发展轨迹其实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但不同的是,在与西方国家打交道的过程中,中日两国的触角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当时世界上,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是三流不如二流、二流不如一流,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相对的,日本则是被西方国家看好的对象,美国的著名黑船事件,就表明了这一点。

清朝政府在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中屡遭挫败,日本则吸收了许多先进文化和技术,有了能源供应的基础,日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快速发展起来。

20世纪初,中日两国的关系开始加深,清政府在“慈禧太后谕旨”下,指定李鸿章正式出使日本,意在改善中日两国间互动的程度,并寻求赢得日本的信任和支持。

这次的出使交流,实际上是近现代史上第一次中日两国之间的官方接触。

二、战乱与和解在近代化的进程中,中日两国经历了许多次的战争和和解。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甲午海战和中日战争。

甲午海战时,清朝政府的干预和无能导致了其战败。

而中日战争时,主要是西北边疆问题和海关税制折磨了中日两方关系。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战争历史,反映了两国之间政治、文化和经济领域上的差异和冲突,也表明了两国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战争中,中日两国间也出现了和平倡议。

甚至在战争前夕,当时与日本关系密切的陈独秀等人,提出了一次调停条约,但最终没有实现。

即使在战争进程中,也出现过康有为提出的“华日间停战协定”,但总体来说,战争成为了法器,而彼此间相互扯平了。

三、下一步的发展从上述的论述可以看出,近代中日关系的较量是错综复杂、历尽波折、曲折反复的。

中日关系历史与的发展

中日关系历史与的发展
1
2015-3-31
2




一.历史上的中日关系 (1)古代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 (2)明清时期的倭寇问题 二.中国近代与日关系 近代日本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坑日抗争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的发展
第一阶段: 时间:古代史:汉唐元明清前期
关系特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平友好交往是主流
史实再现 两汉时期: 隋唐时期: 明清时期:
隋 唐 时 期
仿照唐制
文化:
学习建筑
教授儒学
经济: 贸易往来 著名人物 吉备真备(日) ;鉴真(中)
一、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中日关系
宋元 时期
南宋和日本交往频繁
元代海船直通日本 中日贸易往来成为双方关系重要纽带
明 清 时 期
明朝 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 清朝
清朝前期,闭关锁国,中日交往基本断绝
第二阶段: 时间: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 关系特点:(关系恶化)战争侵略|经济掠夺奴化教育 史实再现 1明治维新时期至甲午中日战争(19 世纪60.70年代至19世纪末期) 2中日甲午战争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 3从“九一八”事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1931--1945) 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新中国成立 (1945--1949)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
——20世纪90年代,中日关系一波三折
中 日 关 系 的 发 展 历 程
和平友好交往
古代中日关系:和平友好交往是主流。 中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进行 友好交往。 古代中国国家实力的强大,先进的科技 文化对日本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近代中日关系:战争 日本进行战争侵略,经济掠夺,奴化教 育,扶植代理人。中日关系恶化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中日两国是地理上相邻且重要的亚洲国家,近代以来中日关系历经风风雨雨,经历过激烈的冲突与和解,对两国人民和整个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描述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中的原因与影响。

第一章:近代初期的中日关系在近代以来的初期,中日两国开始接触并展开贸易往来。

那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而日本还处于封闭的幕府时代。

随着西方列强的进入,中国与日本都面临了来自外部的压力。

战争的爆发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中国与日本之间爆发了多次战争,如第一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

这些战争深刻地改变了两国的地位,中国进一步削弱,而日本开始崛起。

第二章:中日关系的发展与波折在战争之后,中日两国的关系出现了一些波折。

日本对中国进行了殖民化,并在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如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地区以及南京大屠杀等。

这导致了两国关系的极度恶化。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进行了内外的改革,并重新与中国修复了外交关系。

两国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合作与交流,重建了互信的基础。

第三章:两国经济合作的蓬勃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持续快速发展。

日本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并成为中国的最大外来直接投资来源国。

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加,投资项目不断增多,两国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双方合作领域包括汽车、电子、化工等多个领域,为两国的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章:中日文化交流的开展在经济合作之外,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逐渐增多。

通过交流活动和互访,两国人民更加了解对方的文化和传统。

学生交流项目、文化节等活动在两国间频繁开展,使两国人民的友谊不断加深。

此外,中日两国的旅游往来也日益增长,各类旅游线路和合作项目更加多样化。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从最初的敌对到现在的合作与友好。

尽管两国间存在一些历史纠纷和敏感问题,但双方在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中日关系的发展不仅直接影响着两国人民的福祉,也对整个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日近代史大事对照表

中日近代史大事对照表

中日近代史大事对照表如下:
1. 1840-1860:中国受到西方国家的侵略,开始进行洋务运动;日本进行倒幕运动,开始学习西方文化。

2. 1861-1880:中国继续进行洋务运动;日本进行明治维新,逐渐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 1881-1900:中日关系紧张,发生了一系列冲突和战争,包括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1900-1937:中日两国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但仍然存在着许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矛盾和冲突。

5. 1937-1945:中日战争爆发,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

6. 1945至今:日本在二战后被美国占领,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和发展后,重新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中日关系逐渐恢复和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领土争端等。

近代史上的中日关系_图文

近代史上的中日关系_图文

近代史上的中日关系【考点梳理】(1)1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2)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3)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4)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并制造了南京大屠杀;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屡败的局面;洗涮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感悟】一.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经发动了哪两次侵华战争?中国在这两次战争中一胜一败,试简要分析这两种不同结局的原因。

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

1.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2)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妥协退让,经济和军事落后,而日本政治制度先进,经济和军事力量强大,蓄谋已久。

2.抗日战争:(1)结果:1937 -1945年抗日战争:中国胜利。

(2)原因:①国共两党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

②中共坚持敌后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

③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牵制了日本进攻。

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支持。

二.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或目前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日本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如: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以及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的归属问题等;三.如何正确处理目前的中日关系?(或对中日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中日关系概述

中日关系概述

中日关系概述一、近代史上中日关系近代以前,中日两国之间已经存在国家的交往,同时,民间领域的交流也在频繁展开。

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常被称为朝贡关系。

如果周边国家向中国派遣使节并进献贡品,中国就承认该国国王的权位,并回赠礼品。

之后,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内政和外交就不再进行特别的干涉。

16世纪后期以后,中国与日本已经不存在朝贡外交关系,两国关系主要以商品贸易为中心展开。

在这种大的框架下,中、日两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欧美各国为了顺利地销售商品和获取原料,开始侵占亚洲各地。

这一时期东亚的历时就不能不在欧美各国的强大压力下展开。

中国试图击退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的倾入,但是在战争中失败,被迫以不平等的关系同西方国家交往。

中国在战争中失败的的消息是日本幕府政府感到震惊。

在10年后,即1853年,当美国军舰来到日本逼迫其开港的时候,幕府在第二年就结束了持续200余年的锁国政策而开国了。

接着日本也相继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68年日本武士中反对幕府的势力上升,推翻了将军的政权,建立了新政府。

幕府被推翻,新国家诞生,这一政治、社会的巨大变化被称为“明治维新”。

新政府成立后积极向欧美学习,从而逐步实现现代化的仿真。

为此,积极展开对外交流,政府聘用了许多外国人作教师,并把留学生派往欧美。

日本新政府在成立四年后拍使节团前往欧美学习,用1年零10个月的时间考察了美国、英国、法国、普鲁士、俄罗斯等12个国家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等情况后回国。

使节团的出访清楚地表明了日本要走的道路,即脱离亚洲,加入西洋强国之中。

因为这时的主导思想是:亚洲比西洋落后,应将亚洲“先进”的日本的支配之下。

二、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与中国的抵抗通过明治维新建立了新国家的日本,随着实力的增强开始动用军队对东亚地区实施侵略。

1895年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取得胜利后,遂将台湾变为殖民地;1905年日俄战争取得胜利后,又将韩国变成保护国;在控制大连、旅顺和库页岛等南部地区的同时,日本又开始加速对大陆进行侵略。

中日关系历程

中日关系历程

中日关系历程历史以来的中日关系大体可分为古代、近代、战后至60 年代末、70 年代初以来四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又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

古代史阶段: 日本“以华为师”, 两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

近代阶段: 先是先进的中国人“以日为师”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 后由于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中日关系从友好走向战争。

战后到60 年代末, 受中美关系的影响, 可以说日本与中国的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附属品, 整体上看处于隔绝、仇视、敌对状态。

70 年代初开始, 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合作交流逐步成为主流, 但仍未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一、古代阶段, 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 共同缔造东方文明中日两国隔海相望, 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了友好交往, 可谓中日友谊源远流长。

在汉武帝时, 日本就有30 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

光武帝时赐“汉委奴国王金印”。

中国的铁器、铜器、帛等传入日本, 丰富了日本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南北朝, 中国移民到日本传播植桑养蚕、制造丝织品和冶铁技术。

3———5 世纪,汉字传入日本, 日本根据中国汉字创日本文字。

隋朝时, 日本就多次页脚内容1派使节来中国, 开始学习中国的典章制度和文化知识。

唐代, 中日友好更是盛况空前, 日本遣唐使、留学生、高僧大批来华, 如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与中国高僧鉴真都堪称中日友好使者。

日本留学生回国后, 强烈要求社会改革, 促成“大化改新”, 促进了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中国文化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宋代到清朝, 贸易往来一直是中日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

纵观古代历史, 中日两国人民在不断的交往过程中, 建立了相互尊重, 相互学习的优良传统, 形成了相互友好的深厚底蕴。

二、近代史阶段, 中日分道扬镳, 从友好走向战争1840 年鸦片战争后,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日本则通过“明治维新”全面“西化”, 与东方文明分道, 走上强国之列。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以日为师”, 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 如饥似渴的向外国学习。

中日关系专题(1)

中日关系专题(1)

中日关系专题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也积极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提倡“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成为亚洲的强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后,日本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矛头对准了朝鲜和中国:一、近代时期(1)1894年,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并打败清朝政府,强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2)1900年,日本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参与对北京的抢劫,并获得大量赔款。

(3)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略中国;(4)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7)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台湾被日本占领50年后,也回到了祖国怀抱。

二、现代时期1、对新形势下发展中日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①日本应牢记历史,正视历史,汲取历史教训②中国应警惕军国主义复活③两国人民须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共创友好和平未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④加强中日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2. 从中日战争中,日本可吸取的历史教训有哪些?①放弃军国主义,走和平发展之路;②正视中日关系史上的那段不幸经历,用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国民和青年时代;③警惕和禁止任何形式的军国主义思潮和势力的重新抬头;④要珍惜和维护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要随着时代的前进推动中日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3. 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和政治大国抬头的表现有哪些?日本右翼势力否定对外侵略的罪行;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日本对外派遣自卫队参与国际重大军事活动;日本要求修宪并要求加入联合国。

4、你认为面对21世纪的中日关系,日本应该做些什么?遏制军国主义势力的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主动承担战争责任,真诚地、公开地向中国人民、亚洲人民道歉;有远见的日本政治家应致力于精心培育和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明白中日友好关系是亚太稳定乃至世界和平发展的基础,在国际上树立起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取信于世界人民。

近代史(中日关系)

近代史(中日关系)

很高兴代表0808401班向大家展示我们的讨论成果古代中日关系大概可以分成下面几个部分一、汉魏时期——中日关系萌芽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

”这在汉书上有所记载。

而后汉书是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最早记录。

三国时期,日本出现称为邪马台的女王国,同中国关系密切。

到女王卑弥呼统治时,中国使者四次赴日。

由此中国文化进一步传入日本。

金属制品的传入使日本的冶炼术迅速提高。

当时日本对中国输入的铜镜已不能感到满足,开始自己动手制造,这点从倭镜大量出土可以证实。

图中左侧是中国的铜镜,右侧是日本的仿镜。

二、中国南北朝时期,大和国统一日本,中日之间形成朝贡关系。

大和国在五倭王时代势力强盛,与中国保持朝贡关系不仅满足自己需要,而且能借此加强在朝鲜半岛的势力。

中日通好后,中国文化不断地流入日本,为后来飞鸟文化的形成带来很大影响。

三、隋唐盛世,日本屡派“遣唐使”大举学习中国文化。

日本汲取隋唐王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化,派遣遣唐使。

遣唐使送留学生和留学僧入唐学习,接他们学成回国。

留学生和留学僧为日本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

至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后发生安史之乱和黄巢农民起义,新任的遣唐使上奏天皇,以“大唐凋敝”,“海路多阻”为理由,建议停派遣唐使,宇多天皇采用他的建议。

两国关系遂告中断。

奈良时期,佛教被日本统治阶级推崇为国家的主要统治思想之一。

天皇仿效中国建筑寺院营造大佛,希望佛教成为麻醉人民的精神工具,但现实的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

日本当时没有精通律学的高僧,没有正规的授戒大师。

于是派人来请中国精通律学的高僧鉴真,邀请他们到日本来传播戒律四、日本与宋关系的正常化和抗元斗争公元979年太宗统一了中国。

宋与日本恢复往来。

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日本积极与南宋贸易的主要原因是获取南宋的铜钱,因为那时日本自己还不能铸造铜钱。

公元1268年忽必烈命高丽使者持书赴日,书中表面上要求建交,实质是效令日本朝贡。

京都朝廷几经研究,末予回答。

公元1274年和公元1281年,忽必烈两次派兵征服日本,结果都应为台风而失败了。

近代中日关系史料汇编

近代中日关系史料汇编

近代中日关系史料汇编
1、1840年-1894年
明治维新前,中日关系挺好的,都闭关锁国,日本明治维新,中国同时展开洋务运动,中日竞争。

2、1895年-1949年
甲午战争之后,中日战争开始揭开序幕,北洋时期:部分军阀投靠日本,日本对中国的影响力扩大,民国时期,蒋*** 是亲美的,与日本矛盾日深,最后爆发八年抗战。

战败后中日关系恢复正常交往,并没有爆发战争。

扩展资料:
近代以来,日本侵略成性,侵华动作一直不断。

远的来讲,1874年日本侵袭了台湾;5年后又强行吞并中国藩属国-琉球王国;1894年他又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1904年日本硬是借助日俄战争侵犯我国东北领土和*** ,以及后来的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一项统计表明,近代以来日本共对外发动14次侵略战争,其中10次针对中国。

从技术上来讲,日本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占尽先机,往往在战争前期全速开进;但好在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一旦战事全线拉开,打一场持久战也是再自然不过,而这对于一个后备供给不足的岛国来讲是几乎是要命的。

从这个层次上来讲,日本的侵华战争注定要失败的。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经历了许多起伏和变化。

以下是对这一历程的全面回答: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列强侵略和殖民主义的威胁。

1894年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给予日本更多的权益。

这一事件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中国民众对日本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抵制情绪。

20世纪初至二战期间,日本开始追求帝国主义扩张,对中国进行侵略。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并建立了伪满洲国。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对中国进行了长期的大规模侵略。

这一时期,中日关系达到了历史的低点,两国之间的敌对和矛盾加剧。

二战结束后,日本在战败后接受了盟军的占领和改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52年,日本与盟军签订《日本国与盟军占领军订立的和平条约》,结束了占领时期。

随后,中日两国于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互相承认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

然而,中日关系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再度紧张,主要是由于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等敏感问题的影响。

其中,对日本军国主义历史的认识和争议引发了中日之间的紧张局势。

此外,中国大陆和台湾问题也对中日关系产生了影响,特别是日本与台湾的关系。

199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双方开始加强经贸合作,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双边贸易额逐年增加,日本对华投资也显著增加。

此外,人文交流和旅游合作也得到了推动,两国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然而,尽管有积极的发展,中日关系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领土争端、历史问题、军事安全等仍然是两国关系中的敏感问题。

尤其是钓鱼岛(中国称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的争议,经常导致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

总体而言,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经历了战争、敌对、和解、合作等多个阶段。

双方在经济、文化、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逐渐加深,但仍然存在一些敏感问题需要妥善处理。

中日关系 (1)

中日关系 (1)

从局 部侵 华到 全面 侵华。 阴谋 破产
知识梳理
三、现当代史上的中日关系
1、冷战对立:(1949-1972年) ——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
2、和平友好交往(1972年至今)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
3、—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日关系一波 三折
合作探究:
考考你的分析总结能力:
2.2017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72周年,纪念 这段历史,可以使我们回忆起战争给中国人民、亚洲 人民以至日本人民带来的苦难。拼死厮杀的战场已经 沧海桑田,苦难的伤口只在阴天隐隐作疼。当我们用 一个民族的诚意铸剑为犁,一衣带水的邻国却在往伤 口上撒盐:靖国神社、教科书、钓鱼岛、潜在的核大 国,昨日的侵略与今日的扩张,我们不能遗忘!请你 以中国中学生的身份,结合你所学所知的历史知识, 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封信,劝戒他们“历史不容忘却”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古代、近代中日关系如何? 你能说说其中原因吗?
分析归纳
古代中日关系:和平友好交往是主 流。 古代中国国家实力的强大,先进的 科技文化对日本发展产生了重大影 响。 近代中日关系: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后强大,推行侵略扩张, 中国政府的腐败落后。中日关系恶化 1972年建交后:和平友好交往是主流, 但在历史遗留问题上日本不能正确对 待。“摩擦中求发展”
我们青少年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忘国耻, 居安思危、奋发图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 的现代化强国。
回眸中考:
难题真的没什么!
1(山东)日本的大化改新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下列关于大化改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参照了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 B 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政治改革 C 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D 体现了日本民族善于学习的特点

中日关系的三个阶段

中日关系的三个阶段

31.2%
10
日本人的中国观、韩国观1988-2004年
内阁府“关于外交的舆论调查” 单位:%
80
70
60
对 中国抱 有亲 近感
50
对 韩 国抱 有亲 近感 认 为 中日
40
关 系良好 认 为 日韩
30
关 系良好
20
2000
2001
1990
1988
1991
1998
1989
1996
1999
1994
2004
中日关系的三个阶段
• 1972邦交正常化~70年代 【战略友好期】 中国热、友好的时期、中美苏新关系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期 【稳定期】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世界经济以及日本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援助国家、被援助国家” 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6年 【结构变动期】 后冷战与后战后
中国经济发展、2006年,中日贸易额超过2000亿美元. 日本经济低迷→“中国威胁论”、“与其说是伙伴、不如说是对手” 围绕安全保障的相互不信.台湾海峡危机,日美同盟再定义 历史问题.日本国民,战后已经结束了;中国国民,开始要求民间赔偿,战后刚刚开始.
5
内在的理论——靖国神社
• 把为天皇而死的阵亡者作为英灵而加以表彰的神社 东京招魂社1869.6→别格官币社靖国神社1879.6
• 1945年12月 GHQ(联合国军总司令部)的“神道指令” • 1952年9月 宗教法人靖国神社(厚生省) 设立日本遗族会、恢复军人抚恤金 • 向国会提出靖国神社法案→1975年放弃 • 1978年10月 悄然把14名A级战犯加以合同祭祀 • 1985年8月15日 中曾根首相、初次以首相正式身份参拜 遭到中国·韩国的激烈批判、1986年放弃参拜 1986.8.19后藤田官房长官谈话 “在旧金山和约第11条,在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我国已经接受 了东京审判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自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交往与合作发展经历了许多曲折与变化。

从开始的敌对与矛盾,到后来的和解与友好,再到现今的互利共赢与合作伙伴关系,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教训与启示。

一、战争与敌对阶段(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末,随着近代化浪潮的冲击,中日两国开始接触并逐渐展开交往。

然而,由于殖民主义的影响和冲突的加剧,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战争与敌对的阶段。

1894年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遭受了惨重的战争损失,并被迫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

此后,中国陷入了国际秩序的改变与国民意识觉醒的深刻变革之中。

此时的中日关系出现了诸多尖锐的矛盾与冲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实施了侵华侵略政策,中国遭受了极大的痛苦和伤害。

此时的中日关系达到了顶点,两国之间的仇视情绪空前高涨,关系陷入了冰点。

二、和解与友好阶段(战后至20世纪末)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冷战局势的形成,中日两国开始意识到保持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

为了改善关系,双方展开了一系列外交努力,最终走向和解与友好的阶段。

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实现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佐藤权与中国总
理周恩来进行了历史性的会晤。

此次会晤为双方进行了长期的对话与
合作奠定了基础。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日两国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并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特别是1978年中国改革开
放政策的实施,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三、互利共赢与合作伙伴关系阶段(21世纪至今)
进入21世纪以后,中日关系持续发展,逐渐形成了互利共赢与合
作伙伴关系。

双方在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逐渐深化,互利互惠成为关系的核心。

经济领域是中日关系合作的重要方面。

双方加强了经济合作与贸易
往来,推动了两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此外,人文交流的加深也为两
国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中日关系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双方之间仍存在一些历史
遗留问题和敏感问题。

例如,领土争端、历史认识等问题仍然存在,
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进行妥善处理。

总结起来,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波折与挑战。

从战
争与敌对到和解与友好,再到互利共赢与合作伙伴关系,中日关系的
转变体现了两国间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与合作共赢的原则。

建立稳定、健康、积极的中日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平
与稳定,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