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化学教案1
水的组成优秀化学教案

水的组成优秀化学教案教案标题:水的组成优秀化学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水的组成以及水分子的结构。
2. 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掌握水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水的组成和水分子的结构。
2. 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 水的制备方法。
2. 水的应用领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实验报告本。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水的不同形态(液体、固体、气体)以及与水相关的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讲解:2. 介绍水的组成: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化学式为H2O。
3. 解释水分子的结构:水分子呈V形结构,氧原子位于中心,两个氢原子分别与氧原子形成共价键。
4. 探讨水的物理性质:液体状态下,水具有流动性、透明性、表面张力等特点;固体状态下,水具有结晶性和融化性;气体状态下,水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
5. 分析水的化学性质:水具有酸碱性,可发生电离反应,形成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
实验操作:6. 进行水的制备实验:通过加热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氢溶液的反应,观察水的生成过程。
7.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
讨论与总结:8.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水的制备方法和反应原理。
9. 引导学生总结水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联系。
拓展活动:10. 邀请学生自主调查和研究水的应用领域,如饮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等,并制作海报或展示文稿进行展示和交流。
作业布置:1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水的组成和性质的理解。
12. 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观察结果和实验结论。
教学反馈:13.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和练习题答案,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延伸:14. 鼓励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竞赛或科技创新项目,进一步拓展水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掌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观察、思考等方法探究物质组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
2. 难点:电解水时,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解水装置、氢气收集瓶、氧气收集瓶、火柴、试管等。
2. 教学课件:水的组成相关图片、视频等。
3. 教学素材:有关水的组成的文章、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2. 探究水的组成:介绍电解水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
4. 讲解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解释电解水时,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的原因。
5. 巩固知识: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水的组成的掌握情况。
6. 拓展延伸:介绍水的净化、水资源保护等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的组成及其重要性。
8.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水的组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1. 学习水的分子结构,理解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 掌握水的化学式H2O,并了解其含义。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思考并描述水的电解过程。
2. 讲解水的分子结构,用模型或图示展示水分子的构成。
3. 解释水的化学式H2O的含义,强调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关系。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书写水的化学式,并解释其含义。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有关水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激发学生对水的组成的探究兴趣。
教学内容:1. 回顾水的性质和用途。
2. 提出问题: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教学活动:1.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关于水的资料,共同分享水的性质和用途。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并提出问题。
第二章:理论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分子式H2O,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水的分子式H2O,理解氢元素和氧元素在分子中的比例关系。
2. 分析水的电解过程,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教材或资料学习水的分子式H2O,理解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比例关系。
2. 教师演示水的电解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水的组成。
第三章:实验探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水的组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加深学生对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理解。
教学内容:1. 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2.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水的电解实验,亲身体验水的组成。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结合。
第四章:知识拓展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水的组成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 了解水的组成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资料或课堂讲解学习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水的组成的知识。
教学内容:2. 学生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教学活动: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享学习收获。
第六章:课堂练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对水的组成的理解。
2.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分析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组成元素;掌握水的化学式H2O;理解水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水的组成。
1.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珍惜水资源。
1.2 教学内容分析水的组成:氢元素和氧元素;水的化学式:H2O;水的分子结构: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液体,具有溶解性、导电性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水的组成元素;水的化学式H2O;水的分子结构。
2.2 教学难点水的分子结构的理解;水的性质的探究。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通过观察水的性质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水的特点;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水的组成,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问题解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展示水的分子结构模型和实验过程;实验器材:准备实验器材进行水的性质实验。
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通过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特点和重要性;提问学生对水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学习兴趣。
4.2 水的组成讲解介绍水的组成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讲解水的化学式H2O,解释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比例关系;讲解水的分子结构,展示模型或图示。
4.3 水的性质实验进行水的性质实验,如溶解实验、导电实验等;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水的性质特点。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水的组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合作能力。
5.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反思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出改进措施。
化学《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化学《水的组成》教学设计化学《水的组成》教学设计化学《水的组成》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氢气的基本性质,认识到氢气是一种环保燃料。
2.根据氢气的燃烧实验推断出水的元素组成。
3.了解电解水实验,并通过实验推断出水的元素组成。
过程方法1.学习运用活动探究以及知识归纳方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获取新知识。
2.通过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体会探究的过程。
3.运用Flash动画展示一些微观的情景和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学习的能力。
2.通过设计氢气燃烧和电解水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可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的规律,来推测未知物质的成分,体会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知识的方法过程。
3.通过记录现象、分析数据,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1.根据氢气的燃烧实验推断水的组成。
2.通过电解水实验推出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解水实验,分析出水的组成。
二、学生认知分析学生在以前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的学习中,不仅知道了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对水的物理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水的组成,学生并不完全了解。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了解到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来源于水,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视频:“烧”氢气的环保汽车】,介绍一种利用氢气作燃料的环保汽车。
且启发学生,氢气既然可以作燃料,说明氢气可以燃烧,那么可以随意点燃吗?观看视频,学生情绪瞬间高涨,对氢气作燃料,产生很大兴趣。
但又对氢气燃烧时,有可能产生爆炸担忧。
教师引导学生,纯净的氢气可以安静地燃烧,不纯的氢气,点燃,有可能引起爆炸。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验纯氢气的方法。
学生产生疑问,该如何对氢气进行验纯呢?学生认真观察环节二、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问题1】氢气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呢?启发学生进行猜想,可能答案有:水,双氧水,甚至有猜二氧化碳的。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的组成》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介绍水的组成和水的性质。
本章通过介绍水的组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分子结构,以及水分子的组成元素。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水的化学性质和水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对原子和分子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水的组成和水分子结构的认知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组成,掌握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知识。
2.了解水分子的结构,能描述水分子的组成元素。
3.能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并理解其原因。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的理解。
2.水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然后提问:“我们知道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让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呈现(10分钟)使用PPT课件呈现水的组成的知识,介绍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知识,并呈现水分子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分子的组成。
操练(15分钟)进行水的电解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加深对水的组成和性质的理解。
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水的组成和性质,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和性质与其他物质的关系,如二氧化碳、硫酸等,并进行小组讨论。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回顾水的组成和性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篇1课型:试验探究课课时:1课时学问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通过电解水的试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科学素养目标:初步培育同学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依据电解水的试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试验器村,同学电源1只,霍夫曼水电解器1只,玻璃水槽1个,长导线2根,小试管两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木条1根。
教学过程:复习争论:讨论性学习,调查本县的空气,水源等污染状况,同学们调查状况如何,相互展现成果,污染现状如何,污染缘由有哪些,应如何消退或削减污染。
参考要点:①污染形势较为严峻。
②污染缘由a工业“三废”b农业生产上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的污染。
c生活上的污染③消退或削减污染的建议a严控工业“三废”b严控农业上的污染c严控生活上的污染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洁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叙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掩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
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特别亲密,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晰有关水的学问,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叙述:下面大家一起来观看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关水的物理性质?同学争论:小组汇报要点:1、无色无味液体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3、40℃时密度最大,为1g/cm34、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同学试验:讨论水的组成(试验3-1)经过试验,同学得到下列结论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同学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育严谨的科学态度。
同学试验:(试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推断是何种气体。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应,同学结合上述试验结论争论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2. 知道水的组成。
3. 掌握制备水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水的组成。
2. 制备水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量筒、烧杯、导电计、电极。
2. 实验药品:NaCl、HCl、MgSO4。
四、教学过程
1. 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引导学生探究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当学生了解到水的分子式是H2O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水分子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并且把水的组成部分列在黑板上。
2. 水的组成
介绍水的组成,包括元素和结构,其中结构可适当用图示进行讲解。
教师还可以介绍水的各种性质、用途和种类。
3. 制备水的方法
实验制备水,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制备过程。
实验步骤如下:
1) 取一定量的NaCl、HCl或MgSO4,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然后搅拌。
2) 将导电计的电极浸入烧杯中,调整电极间距,启动导电计。
3) 在导电计上观察电极的振荡和颜色变化,当振荡停止和反应结束时,用量筒测定制得的水的体积。
4) 当实验结束时,用药材清洗试管和实验台。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还深入
了解了水的组成,掌握了制备水的方法。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
思考水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
人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4.1《水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4.1《水的组成》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的组成》是人教版化学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讲述了水的组成及分子、原子的概念。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水的认识从日常生活上升到微观粒子的第一次跨越,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水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水的一些基本性质,如透明、无色、无味等。
但是,对于水的组成和微观粒子层面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人手,逐步过渡到微观粒子层面,从而深入理解水的组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组成,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掌握分子、原子等基本概念,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过渡到微观粒子层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组成,分子、原子等基本概念。
2.难点:分子、原子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水的组成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直观地了解水的组成。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3.采用讲解法,对概念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火柴等。
2.教学课件:水的组成相关图片、视频等。
3.教学素材:有关水的组成的阅读材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水相关的图片,如雨滴、河流等,引导学生回忆起对水的认识,然后提问:“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水的电解实验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能否解释这个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学生能通过电解水实验观察到氢气和氧气的生成,从而证明水的组成。
3. 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1. 水的组成及其实验证明。
2.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及区分。
教学难点:1. 水的电解实验操作及观察。
2.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电解水装置、电源、氢氧化钠溶液、试管、火柴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水是什么?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对人类生活、动植物生长都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水的组成。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水的化学式H2O,引导学生猜测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 学生猜测后,教师提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
三、电解水实验(15分钟)1. 教师演示电解水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 学生观察到氢气和氧气生成后,教师解释实验原理:水在通电的条件下,氢元素和氧元素分离,生成氢气和氧气。
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水的组成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四、概念讲解(10分钟)1. 教师介绍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
2. 学生通过举例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的组成及其实验证明。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这一结论是通过电解水实验得出的。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电解水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氢气和氧气的生成,从而证明水的组成。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兴趣盎然。
水组成教学设计(共3篇)

水组成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水的组成”教学设计1 设计思路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从学生熟悉的水对生命的重要性引入。
学生对水的最直观的认识是水的物理性质,老师与学生共同回忆生活中水的应用和水的物理性质,在探究中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去认识水,强化化学用语和表达标准等相关知识,理解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试验探究,明确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 教学目的:2.1 知识与才能: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氢气〔H2〕的制取与物理、化学性质,理解水的组成及其化学式确实定。
2.2 过程与方法:通过H2的制取与燃烧、电解水等探究实验,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根本方法,体验通过科学探究获得科学结论的过程。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了实验是化学探究的根底,明白化学与生活是严密相联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 教学重点:3.1 H2燃烧的现象及其产物,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2 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进一步探究水的组成,通过实验产物的体积比是V〔H2〕:V〔O2〕=2:1,进一步理解水的化学式――H2O。
4 教学难点:H2燃烧,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理论上的推断,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充分证实了推断是正确的,讨论并确定了水的化学式。
5 教学过程:5.1 创设情景引入主题[老师]〔出示烧杯盛装的水〕说出水的重要性,你们对水的理解有多少?[学生]答复。
[老师]这是从那个角度对水的认识?[学生]这是从物理性质的角度认识。
[老师]导入新课:水的组成。
5.2 H2的仪器介绍和制取原理[老师]在理解如何制取氢气前,我们先理解一下我手中的这套仪器----启普发生器,〔讲启普发生器的作用〕。
实验室是用锌片和稀硫酸反映制取,如今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为什么不用稀HCl来制取氢气。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1一、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电解水实验装置、火柴、图片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电脑显示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素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提问: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地方存在水吗?[追问]还有什么地方有水?结合教材P46的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提问:(1)水对于我们人类重要吗?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2)水除了可以孕育和维系生命,还有什么作用?总结水的用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6第2自然段。
内容1:实验探究水的组成[过渡语]水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它的组成。
(1)水在化学中用H2O表示,大胆猜测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呢?提供资料:氧汞→汞+氧气告知学生: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提问:回忆如何检验氧气?指导学生自学教材P47第2自然段学习氢气的性质及检验方法。
(3)展示电解水装置,开始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由于此实验速度较慢,反应开始一会后,可配合此实验的录像课件,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正氧负氢,体积比1:2,写出此反应文字表达式,说出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
内容2:(电解水的过程中)学习研究水的组成的思路。
从上述思路中我们整理出科学探究过程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探究实验→现象论证→结论推理内容6:体验感悟,形成概念:提问:自然界中的'水如:河水,矿泉水…等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氢气,氧气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强调:如果只说水就指的是纯净物。
以水、氢气、氧气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组成上的不同,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概念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水的定义和特性水的用途和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水的概念和特性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用途和重要性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讨论水的用途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兴趣。
讲授水的概念和特性:讲解水的定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水的用途和重要性,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二章:分子的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分子在水中扮演的角色。
2.2 教学内容分子的定义和特性分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分子的概念和特性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2.4 教学活动复习水的概念:回顾上一章的内容,提醒学生水的定义和特性。
引入分子概念:讲解分子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三章:原子和离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3.2 教学内容原子的定义和特性离子的定义和特性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原子的概念和特性以及离子的定义和特性。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3.4 教学活动复习分子的概念:回顾上一章的内容,提醒学生分子的概念和特性。
引入原子概念:讲解原子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
讲解离子概念:介绍离子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了解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四章:水分子的组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分子的组成。
让学生理解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
4.2 教学内容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为2:1。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分子的组成和氢原子与氧原子的比例。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水分子的组成和氢原子与氧原子的比例。
水的组成化学实验初中教案

水的组成化学实验初中教案
实验目的:
1. 理解水的化学组成;
2. 掌握检验水溶液中氢氧的方法;
3. 学习使用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
实验材料:
1. 水样;
2. 硫酸;
3. 碘酸钾;
4. 碘液。
实验步骤:
1. 取一小部分水样倒入试管中;
2. 向试管中滴加少量碘酸钾试剂,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 如果颜色变为紫色或蓝色,则表明含有氢氧;
4. 取另一小部分水样倒入试管中;
5. 滴加硫酸试剂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碘液;
6. 如果观察到气泡产生,并且试管内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水样中含有氢氧。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小心操作硫酸,避免接触皮肤或溅入眼睛;
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实验区域干净,避免混淆实验试剂。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可得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H2O。
延伸实验:
1. 可以尝试用电解法制备氢氧化合物;
2. 可以用其他方法检验水溶液中氢氧的存在。
实验拓展:
1. 可以通过探究水的性质和应用领域,深入了解水分子的结构和特性;
2. 利用实验数据,绘制氢氧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并进行讨论。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水的组成及其化学性质,掌握检验水中氢氧的方法,并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组成成分;2.掌握水分子的化学式和结构;3.能够描述水的性质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水的组成成分2.水分子的化学式和结构3.水的性质和特点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杯水,向学生引导提问:水是由什么组成的?2.让学生观察水的状态、颜色、气味等,并进行描述。
步骤二:水的组成成分1.教师介绍水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氢和氧元素。
2.引导学生回忆原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氢和氧是两种不同的元素,它们分别是H和O的化学符号。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氢和氧的化学符号,推断出水的化学式为H2O。
4.教师解释H2O的意义是,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步骤三:水分子的化学式和结构1.教师出示水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向学生讲解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
2.教师解释共价键的意义是,氧原子和氢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使得水分子稳定存在。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水分子的结构,了解水的分子量为18克/摩尔。
步骤四:水的性质和特点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水的性质和特点,比如: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水的密度较大、水在0℃时可以凝固成冰等。
2.教师解释这些性质和特点与水分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有关。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冰点等。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水的性质和特点。
步骤五:拓展1.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一些与水有关的实际应用,如:水的净化方法、水的运输和储存等。
2.引导学生思考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教学总结1.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强调水的组成成分、水分子的化学式和结构以及水的性质和特点。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如:水的电解现象、水的导电性等。
2.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科普书籍或文章,拓宽对水的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成分、分子结构,以及水的性质和特点。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组成和构成元素,能够正确描述水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加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了解水的组成和构成元素。
2.掌握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到实验现象。
教学难点:1.理解水的组成和构成元素。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新知教师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引入新知,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的物质是什么?”“你们了解水的组成是什么吗?”让学生对水的组成进行初步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实验活动教师将实验所需材料和操作步骤准备好,并告知学生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水的组成。
a)实验材料:蜡烛、酒精灯、硬玻璃试管、减压球、盛水的容器。
b)实验步骤:1.将蜡烛点燃,将试管倒立放在蜡烛火焰上方。
2.观察试管内壁出现的现象。
3.再将减压球套在实验室台上的水龙头上,打开水龙头,将实验室里的水流到减压球中,然后关闭水龙头,拔下减压球。
4.将减压球套在实验室台上的酒精灯上,调大酒精灯的火焰,加热减压球。
5.观察减压球内的现象。
c)实验现象:1.试管内壁出现水珠,水缓慢地进入试管。
2.加热减压球后,减压球内产生水滴。
Step 3 总结规律通过实验现象,教师向学生引导总结出水的组成元素:氢气和氧气。
Step 4 深化学习让学生重点学习水的组成元素和它们之间的化学组合。
通过一些示意图或实际物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a)示意图:氢气(H2)+氧气(O2)→水(H2O)b)实际物质的例子:将两个氢气和一个氧气的气球搅拌后,气球破裂时发现水。
Step 5 随堂练习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尝试回答,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a)水的组成元素是什么?b)氢气和氧气通过什么化学组合形成水?c)请写出氢气和氧气化学组成独有的符号。
Step 6 拓展活动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知识或实验,加深学生对水的组成的理解。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的教案通用5篇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的教案通用5篇【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会分析水的电解实验。
2.理解并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重点难点】1.水的电解实验2.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使用说明】1.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第三单元课题1,努力识记概念,然后合起课本,独立完成学案(展示时要求脱稿)2.自学完后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将实验部分完成3.将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学案中出现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集中讨论解决水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之一,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你能你说出水的那些物理性质?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有一种元素组成的吗?【自学指导】一、结合课本P46-47回答下列问题1.水的电解实验:实验现象①通电后,两极上都有_________;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____,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___,体积比大约是___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产物检验①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是_____;②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
实验结论①水是由______和_______元素组成的;②化学变化前后________不变。
2.思考与讨论:(1)实验前在水中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什么?(2)实验开始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请分析可能的原因?3.知识链接:氢气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密度_______。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____火焰,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
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必须_____________,试管口___,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靠近火焰,移开拇指,发出____________表明氢气不纯,声音_____表示氢气较纯。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的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包括氢元素和氧元素。
让学生掌握水的化学式H2O,并理解其含义。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变化,加深对水的组成的理解。
1.2 教学内容水的组成介绍水的化学式H2O的意义实验观察水的变化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水的组成和相关概念。
采用实验法,进行水的变化的实验观察。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和水的组成。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的组成和相关图片。
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水的变化的实验。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回顾水的常识,激发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水的组成,介绍氢元素和氧元素。
第三步:讲解水的化学式H2O的意义,解释其表示的水分子结构。
第四步:进行水的变化的实验观察,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水的组成的理解。
3.2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讲解水的组成:15分钟讲解水的化学式:10分钟实验观察:1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水的组成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水的变化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给予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讲解其他液体的组成,让学生了解不同液体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意义。
5.2 教学拓展进行水的净化的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水的节约和保护的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材料准备6.1 教学资源教案与课件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盐酸等参考书籍与资料6.2 材料准备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文并茂的讲解和实验过程的展示。
第七章:教学注意事项与安全措施7.1 教学注意事项实验操作前,向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理解并遵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水的组成》化学教案《水的组成》化学教案1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才能。
如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堂中学生上台展示预习的内容,在课中实验活动探究中,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学生来展示自己当堂所学,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分成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另外,让学生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与训练,并且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本质性教学活动。
3、运用科学探究的手段来攻破教学难点。
水的组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本节课对课本的实验[3-1]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实验室中水电解器上的电极有问题不能做实验),这样全体学生都能看到,防止了演示实验时有一局部同学看不到的敝处,而且现象比拟明显,还节省了时间,当然不能用多媒体演示代替实验。
这个探究过程中贯穿以“提出问题—作出猜测—设计实验—进展实验—表达与交流—得出结论—知识应用”的科学探究环节,学生对这个探究实验很感兴趣,参与度较高,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此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才能、合作才能、表达才能、动手才能和应用才能,进步了科学素养。
4、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进步学生的科学素养。
展示我们的地球,同时展示没有水的火星,在强烈的比照下,让同学们体会到水对我们地球上一切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命的一种情感。
此外,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仍存在需要改良的地方,尤其是在学生进展了探究活动后,应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展学习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客观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有待进步的方面,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
例如,在课堂达标检测中,有的学生的正确率不高,未能当堂及时给与指正和评价,这些存在的问题假设能及时向学生指出,那么更有利于他们下一阶段的开展。
二、教学施行过程中的反思整节课的教学过程顺畅,教学节奏还行,语言的感染力有点欠缺,需要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进步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以下两个方面也有待改良:《水的组成》化学教案2 目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
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p 、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展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以及归纳总结才能。
方法:实验探究手段:多媒体课时:一课时实验准备:直流电、水电解器,试管、酒精灯、火柴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空气的组成如何?2、情景导入: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消费亲密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今天开场学习自然界中的水。
3、讲授新课:讨论:地球上哪里有水?水有什么用处?存在:江河、湖、海占地球外表积的3/4;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地层、大气中也含有水;总量很大〔14亿立方千米,2×8吨〕分布很广,但不均匀。
用处:孕育和维系生命;水是生命之,农业之本;水力发电;水运航道和宜人的环境想一想:1、水是纯洁物还是混合物?2、留意过我们身边的天然水都是纯洁物吗?3、水终究是由哪些元素组成?[实验3-1]:水的电解现象:1、两极都产生无色的气体2、与电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3、与是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4、与电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讨论: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结论::有氢气和氧气生成,说明电解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H2O H2 +O2 分解反响介绍氢气: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验纯方法:如下图讨论:氢气H2 氧气 O2 水H2O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从元素种类的角度去考虑〕元素种类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组成:纯洁物混合物物质种类:总结:略练习:课后习题作业:练习册课后反思《水的组成》化学教案3 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1)现象:出现气泡,V正极∶V负极=1∶2(体积比)(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H2O)(H2)(O2)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单质和化合物1.单质:如O2、H2、N22.化合物:如H2O、CO2、Fe3O4、Al2O3、P2O53.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其他任何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布置作业1.水是①单质②化合物③纯洁物④混合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2.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A.氧气B.水C.蛋白质D.脂肪3.关于水的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水由水元素组成B.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水的组成很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4.以下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空气B.河水C.冰D.红磷答案:1.B2.B3.C4.C教学反思本课题通过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学生比拟有兴趣,也很容易掌握,在介绍反响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时学生很容易明白,并且掌握较好。
介绍有关单质等概念老师语言不宜过多,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学的方式理解概念,然后通过练习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备课资料水与日常生活人类社会为了满足生活需求,需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的水。
除饮用外,水也是人们进展炊事、洗涤、沐浴、清洁等所必需的物质。
有人估计人的生理需水量约为2.5升/日,但每日全部生活用水量却需要数十升至数百升。
饮用水是指作为人们日常生活饮用或炊事用的水。
其水质是否良好,直接影响人们的安康。
为此,各个国家对饮用水都规定有水质标准。
饮用水的水可采用河水、湖沼水和地下水等自然水,但由于其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杂质,需要经过适当处理才能饮用。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供水设施较完备,通过自来水厂能为人们提供比拟卫生的饮用水,但广阔农村绝大多数仍以河水、井水等自然水直接作饮用水,应指出的是近年来许多农村也建立了自来水设备。
作为生活饮用水,首先要求对人体安康无害而有益,要不含病菌、病毒,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并且要含有人体所需要的成分。
当然在感官上也要求无色、澄清和无臭味。
我们国家的人习惯饮用煮沸过的水,是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
饮用水不是越纯越好。
像有些地区饮水中缺碘,就易使人造成智力低下(这些地区政府部门特配给人们含碘食盐)。
饮用水中缺氟易使儿童生龋齿。
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一)实验——学习化学的手段化学是以实验为根底的自然科学。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二)观察实验要与考虑相结合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响前→反响中→反响后”的顺序,分别进展观察。
观察的同时还要积极地思维。
例如:在观察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时,要想为什么会看到锌放在稀硫酸中会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呢?通过考虑,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获得较深的认识: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4 教学目的: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氢气是一种理想能的涵义。
起点分析^p :在上节课学生已经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绘,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响的本质。
教学重点:1、通过对水分解反响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响,理解分解反响和化合反响,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响进展分类。
教学难点:1、知道化学反响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一样,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见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假如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活动天地]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探究目的: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2、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搜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设计实验并进展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与电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与电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渐渐翻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渐渐翻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分析^p 归纳:1、电解水是变化。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和,二者的体积比为。
交流与反思: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和改变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响物分子的重新组合成新的。
知识应用:1、以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D.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3、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水受热蒸发和电解水这两个变化。
[板书]一、电解水1、水通电氢气+氧气分解反响: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响。
[分析^p ]讨论分析^p 图片获得的信息2、化学变化的本质: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变化。
[说明]水、氢气、氧气由分子构成,也有的'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
3、原子:构成物质的一种根本微粒,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性质。
[练习]做P38[在线测试][小结]教学反思:学生初步建立了微观想象第二课时[创设问题情境]氢气和氧气反响结果是不是还能生成水呢?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测?[实验探究]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用手轻轻触摸烧杯。
[友谊提示]本实验导管点火的一端不要用普通玻璃管,最好用铁管、铝管或瓷管、石英管,这样才能看到氢气燃烧时的淡兰色火焰。
[板书]氢气+氧气→水[讨论]该反响是否是分解反响?[板书]化合反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响。
[描绘]氢气作为新型燃料的优点,学生辨证地看问题。
[交流共享]从分子变化的角度分析^p 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的反响。
化学反响的本质:分子分割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