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3.4.1《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苏教版选修4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 专题三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沉淀的溶解平衡教案(4) 苏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专题三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沉淀的溶解平衡教案(4) 苏教版选修4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四单元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本节教材分析(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

(2)能描述溶解平衡,能写出溶度各的表达式,知道溶度积常数(溶度积)的含义。

(3)知道溶度积是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4)能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能对相关实验的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分析,建立起溶度积概念。

(2)通过对溶度积的分析,了解在溶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情况。

(3)运用溶度积知识对溶液中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进行理论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沉淀的转化及其应用知识的学习,认识其中蕴涵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和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2)结合实验现象以及对生产、生活中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的某些现象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教学重点溶度积常数的含义,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

(3)教学难点沉淀的转化。

(4)教学建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为《化学反应原理》(选修)中的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四单元。

本节内容是本专题的一个重点,也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不但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此部分内容与与科研、生产等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前面对化学平衡衡理论的深入探讨,学生已初步具备运用平衡原理的观点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方法,并形成了一些固有的思维方式;此时再来学习沉淀溶解平衡,学生比较轻松的就能掌握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本节教材按照由简到繁、逐步递进的原则构建。

首先分析单一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行为,建立起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引入描述这种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在此基础上分析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最后考虑比较复杂的沉淀转化问题。

苏教版化学选修4 专题3 第四单元 沉淀溶解平衡1 沉淀溶解平衡(学案)

苏教版化学选修4 专题3  第四单元 沉淀溶解平衡1 沉淀溶解平衡(学案)

苏教版化学选修4 专题3 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1 沉淀溶解平衡(学案)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难溶强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解速率和生成沉淀速率相等的状态。

2. 溶解平衡的建立固体溶质溶液中的溶质①v溶解>v沉淀,固体溶解②v溶解=v沉淀,溶解平衡③v溶解<v沉淀,析出晶体3. 溶解平衡的特点4.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①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这是决定因素。

②外因以AgCl(s)Ag+(aq)+Cl -(aq)ΔH>0为例外界条件移动方向平衡后c(Ag+)平衡后c(Cl-)K sp升高温度正向增大增大增大加水稀释正向减小减小不变加入少量AgNO3逆向增大减小不变()A. 加热B. 加少量水稀释C. 加入少量盐酸D. 加入少量AgNO3思路导航:加热促进AgCl固体溶解,c(Ag+)增大,A项错;加少量水稀释,由于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AgCl固体,所以溶液仍饱和,故c(Ag +)保持不变,B项正确;加入盐酸,c(Cl-)增大,抑制AgCl固体溶解,c(Ag+)减小,C 项错;加入AgNO3,c(Ag+)增大,D项错。

答案:B例题2 下列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K sp(AB2)小于K sp(CD),说明AB2的溶解度小于CD的溶解度B. 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蒸馏水,氯化银的K sp增大C. 在碳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稀盐酸,沉淀溶解平衡不移动D. 向氯化银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碘化钾固体,氯化银沉淀可转化为碘化银沉淀思路导航:A错误,AB2与CD的物质类型不同,不能根据K sp数值的大小来判断溶解度的大小。

B错误,温度不变,K sp不变。

C错误,在碳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稀盐酸,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平衡右移。

D正确,难溶的沉淀能转变为更难溶的沉淀。

答案:D例题3 已知25 ℃时,Mg(OH)2的K sp=5.6×10-12,MgF2的K sp=7.4×10-11。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案例章节《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

内容分析(1)沉淀溶解平衡内容既包括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溶解过程和沉淀过程,又牵涉到平衡知识。

所以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化学平衡知识之后,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最后一单元。

使得学生能够从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溶解,离子生成沉淀,难溶强电解质溶解和生成沉淀速率相同而达到平衡状态三个层次上来学习研究这部分知识,即能用已学的离子反应和平衡的知识来帮助解决本节课中所遇到的化学问题。

(2)沉淀溶解平衡知识无论对于化学本身还是对化工生产及人们的生活实际都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判断沉淀能否生成或是溶解;如何使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更加完全;如何创造条件,只使某一种或某几种离子从含多种离子的溶液中完全沉淀下来,而其余的离子却保留在溶液中,这些都是实际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3)沉淀溶解平衡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中的补充使得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更加完整。

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制订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2.理解溶度积的概念,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溶解;3.知道沉淀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4.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的关系,领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分析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2.运用溶度积规则判断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沉淀的转化;3.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分析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2.知道沉淀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学习从接触化学学习就开始了,特别是通过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进行了系统的反应原理的学习,特别是学到整本书的最后一个专题的最后一个单元的内容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学习方法,他们在学习沉淀溶解平衡知识块的时候,教师只要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如生活和工业生产真实的情境和探究实验,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就能结合前面学习过的平衡的知识解决部分问题。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溶解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4. 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溶解度表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难点: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沉淀溶解平衡的微观过程。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沉淀溶解平衡的变化。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沉淀现象,引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3. 知识讲解:讲解溶解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进行解答。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知识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与评价1. 教学策略:情境创设: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让学生感知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

问题解决: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与讨论。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促进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智慧共享。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沉淀的与溶解过程。

2. 评价策略: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和溶解度积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教学设计苏教版选修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教学设计苏教版选修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教学设计广东省廉江市第三中学化学科组一、教材来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科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4《沉淀溶解平衡原理》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总体难度不大,有了前面学习的化学平衡原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基础,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显得相对比较容易。

但是由于认识的思维惯性,要循序渐进改变学生难溶就是绝对不溶的思想上还是得下功夫。

首先通过教材87页活动与探究引发学生知识探究的渴求,然后通过实际例子建立起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引入描述这种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进而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析教材88页问题解决的思考。

本节教材设计中始终依据实际例子来诠释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分析带动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平衡移动的一般规律一步步揭示沉淀溶解平衡的本质。

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2、理解溶度积的概念,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溶解。

3、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特点,正确理解和掌握溶度积K SP 的概念。

4、能够设计实验方案,使沉淀溶解平衡向特定方向进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集体讨论、习题练习、讲解启发、自主阅读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集体讨论、自主阅读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会探究、思考、合作、交流的品质。

2、通过对生产、生活中某些现象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领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溶度积定义、掌握溶度积规则利用Ksp判断深沉的溶解与生成。

难点: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五、教学方法习题练习、讲解启发、实验法、合作探究六、教具准备试剂:饱和NaCl溶液、浓盐酸、PbI2固体、硝酸银溶液。

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

七、教学过程学生熟悉教材:学生先朗读一遍教材87页到88页内容。

[引入新课][演示实验] 向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浓盐酸[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理解产生现象的原因,引人新课。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沉淀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
3. 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沉淀反应的条件和特点;
2. 沉淀溶解平衡的含义和表达式。

三、教学内容:
1. 沉淀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
3. 沉淀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展示一种沉淀反应,引出沉淀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授课: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以及平衡常数的定义;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计算题目,加深对概念和表达式的理解;
4. 实验:设计一个涉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结果;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手段:
1. 实验仪器及实物展示;
2. 多媒体辅助教学;
3. 计算题目练习;
4. 讨论和合作学习。

六、教学反馈:
1. 教师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经验;
3. 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七、延伸拓展:
1. 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研和实践活动;
3. 探讨沉淀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和意义。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相关知识。

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对化学平衡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祝愿本节课取得圆满成功!。

高中化学 专题三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沉淀的溶解平衡教案(1) 苏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专题三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沉淀的溶解平衡教案(1) 苏教版选修4

第四单元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教学设计bB (s)ZnS(s)八:板书设计§3.3 沉淀溶解平衡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2、定义: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形成电解质的饱和溶液,达到平衡状态,我们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3、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1)逆:沉淀生成过程与沉淀溶解过程是可逆的。

(2)等: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沉淀溶解速率与沉淀生成速率相等(3)定: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溶质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4)动:动态平衡,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沉淀的生成与溶解仍在进行,其速率相等。

(5)变:沉淀溶解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当条件改变,会建立新的平衡。

4、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溶度积)(1)定义: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时,其平衡常数为离子浓度系数次方的乘积,为一定值,这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为溶度积,用Ksp表示.(2)表达式:(3)拓展(4)单位:(mol.L-1)(m+n)4、溶度积性质:(1)溶度积(Ksp )的大小与难溶电解质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

(2)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相同类型(化学式所表示的组成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的难溶电解质的Ksp越小,溶解度越小,越难溶。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沉淀的溶解与生成(1)原理Q = K sp时难溶电解质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溶液是饱和溶液。

Q>K sp溶液中将析出沉淀,直到溶液中的Q = K sp为止。

Q<K sp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将足量的难溶电解质固体放入此溶液中,固体将溶解,直到溶液中Q = K sp时,溶液达到饱和。

(2)应用实例:例、已知BaSO4与BaCO3都难溶于水,且K sp相差很小,利用X射线进行消化系统透视时,却用BaSO4而不用BaCO3作造影剂,原因何在?2、沉淀的转化1、沉淀转化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掌握溶解度和溶度积的概念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1.2 教学内容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溶解度和溶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际应用举例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利用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引导学生通过实际应用,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重要性第二章:溶解度与溶度积2.1 教学目标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理解溶度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掌握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2.2 教学内容溶解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溶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2.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通过例题,讲解溶度积的计算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第三章:沉淀的形成与溶解3.1 教学目标理解沉淀的形成过程掌握沉淀溶解的原理了解影响沉淀溶解速率的因素3.2 教学内容沉淀的形成过程及机理沉淀溶解的原理影响沉淀溶解速率的因素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理解沉淀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和例题,讲解沉淀溶解的原理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了解影响沉淀溶解速率的因素第四章: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4.1 教学目标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掌握溶度积常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因素4.2 教学内容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溶度积常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因素4.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通过例题,讲解溶度积常数的计算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因素第五章: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5.1 教学目标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掌握沉淀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5.2 教学内容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沉淀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5.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讲解沉淀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操作6.1 教学目标学会进行沉淀溶解平衡实验的操作步骤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理解实验结果与沉淀溶解平衡原理之间的联系6.2 教学内容沉淀溶解平衡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6.3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操作,讲解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实验与理论之间的联系第七章:沉淀溶解平衡的图解法7.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图解法表示沉淀溶解平衡掌握图解法在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中的应用理解图解法与代数法的相互转化7.2 教学内容图解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图解法在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中的应用图解法与代数法的相互转化讲解图解法的原理和表示方法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图解法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图解法和代数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第八章: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际案例分析8.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实际案例中的沉淀溶解平衡问题掌握实际案例中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8.2 教学内容实际案例中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描述和分析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实际案例中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价值8.3 教学方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描述和分析方法通过例题,讲解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方法讨论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第九章:沉淀溶解平衡的拓展与应用9.1 教学目标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其他学科领域的拓展与应用掌握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在其他学科领域的拓展与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讲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其他学科领域的拓展与应用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0.1 教学目标评价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进一步学习兴趣10.2 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沉淀溶解平衡的进一步学习的建议10.3 教学方法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学习效果提出进一步学习的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这部分明确了整个教学过程的目的和预期效果,是整个教案的指导思想。

高中化学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苏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苏教版选修4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5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案苏教版选修4一、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三第四单元。

它包含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含溶度积)(第一课时)及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第二课时)两部分内容,是无机化学电离理论中的一部分。

此部分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的内容标准为: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考纲要求为: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不要求计算)。

所以,总的看来,总体难度不大,在教学中,首先应注意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适当控制内容的深广度和份量。

由于该知识点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较多,加上学生已经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等相关知识,并具备应用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中,学生将继续应用化学平衡的观点研究新的一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此前,学生已学习了沉淀生成和溶解的初步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完善学生对与沉淀相关的生成、溶解、转化过程的认识,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本质。

二、指导思想与设计思路理论研究的作用是发展认识和指导应用,体现科学本质和科学价值。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变化过程涉及的原理较多,只有揭示其过程的本质,掌握变化的规律,才能形成较好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学生才能基于一般原理,解决多样化的具体问题。

理论分析与实验探究并重。

重视学习过程的作用,本节课首先运用实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然后采用类比思想,形成沉淀溶解平衡的模型,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动态过程,让学生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利用K与Q的关系顺利过渡到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基本目标(1)知识与技能:关注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化学行为,初步认识难溶电解质存在的溶解平衡及其特征,理解K SP的含义及初步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常见实例引课,结合实验探究,认识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化学行为。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理解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

2.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表达式2. 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3.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4. 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5. 实验操作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2. 教学难点:沉淀溶解平衡的表达式、溶解度积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沉淀溶解平衡的奥秘。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思考。

2. 理论讲解: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表达式,讲解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

3. 实验演示:进行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实验现象,探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

5. 案例分析: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沉淀溶解平衡在生活中的意义。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化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的教学设计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的教学设计
Qc = Ksp,沉淀和溶解达到平衡,溶液为饱和溶液。
Qc<Ksp,溶液未达饱和,沉淀发生溶解。
课下问题探讨
1、因为X射线对钡的穿透能力差,医学上常使用BaSO4做造影剂,同样是沉淀为什么不能使用BaCO3?
2、FeS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盐酸,为什么?
布置作业
课本p67页,第2、3、5、6题
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过渡】
溶解平衡也是一种平衡,它的平衡常数应如何表示呢?
【板书】
三、溶度积常数(Ksp)
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离子浓度保持不变。其离子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方的乘积为一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sp表示。
Ksp =C(Pb2+) C(I-)2
【随堂练习】
写出下列难溶物溶解平衡和溶度积表达式:
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可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请根据下表分析,溶度积与溶解度有什么关系?溶度积表示难溶盐的溶解能力时是否与溶解度矛盾?
(表格见PPT)
3、溶度积规则:
离子积Qc=c(Mn+)m· c(Am-)n
Qc>Ksp,溶液处于过饱和溶液状态,生成沉淀。
Qc = Ksp,沉淀和溶解达到平衡,溶液为饱和溶液。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理科班学生。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了溶解性、溶解度的知识;在必修一已经学习了电解质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在本书中又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以及平衡常数,在知识上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能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对问题进行简单探讨,为该节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四、教学重点、难点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名师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名师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能说出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2.理解和掌握溶度积Ksp的表达式、含义。

3.能够用沉淀溶解平衡理论解释生活中相关问题,进一步体会化学对生活的影响,感受化学的魅力。

4.通过通过自主先学、实验探究、展示交流和反思评价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教学重难点1.重点:建构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2.难点: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溶度积Ksp的含义学情分析学习者为高二学生,学习过了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平衡建立及平衡移动的知识,沉淀溶解平衡是平衡理论的一个重要应用,教学时只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旧知识作为基础去探究新的知识,同时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和正向迁移能力,本节学习目标能顺利达成。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复习、预习复习化学平衡的建立及平衡移动等相关知识有利于新课知识的自主建构、触类旁通创设情境 1.播放高露洁广告观看广告,做出广告真伪激发学生的探究兴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或巩固应用看书P87-88,完成学案【自主先学】第二部分内容: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3.小组代表讲解(1)用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画出v-t图,区别该难溶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2)说出动、变的含义(3)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填写的条件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并分析原因,其他同学可以修改、补充(4)若学生对于Ksp自学内容没有疑问,则以题目的形式来检测自学情况了知识,也暴露了问题,其他同学质疑和补充,整个过程学生完成了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的自主建构。

这部分内容设计成表格而不是给定条件填写平衡移动方向,旨在让学生思考影响平衡移动的外因有哪些,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其实是对前面所学原理的应用。

活动三:质疑拓展问题解决1.探究一:在AgCl悬浊液中AgCl(s)Ag++Cl-,若改变下列条件,对平衡移动方向、c(Ag+)、c(Cl-)、Ksp有何影响?2.探究二:设计实验方案,促使沉淀溶解平衡向碳酸钙溶解的方向进行?提出通入二氧化碳的方案后,引出天然溶洞的形成原因1.探究一:填写表格,实物投影出某一学生的答案,其他同学找出疑惑或者错误的地方,并说明原因,双方可以辩驳2.探究二:学生讨论可行方案。

苏教版化学选修4《沉淀溶解平衡》word教案

苏教版化学选修4《沉淀溶解平衡》word教案

第3章第4单元(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下列化学原理的应用,主要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的是()①热纯碱溶液的洗涤油污能力强②误将钡盐[BaCl2、Ba(NO3)2],当做食盐使用后,常用0.5%的Na2SO4溶液解毒③溶洞、珊瑚的形成④碳酸钡不能做“钡餐”而硫酸钡则能⑤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A.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热纯碱溶液的洗涤油污能力强,是由于碳酸钠的水解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因而溶液的碱性越强,除油污的效果自然就强了;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也运用了盐类的水解原理,只是强度更大,能够进行得更彻底。

【答案】 A2.一定温度下,在Ba(OH)2悬浊液中,存在Ba(OH)2固体与其电离出的离子间的溶解平衡关系:Ba(OH)2(s)Ba2+(aq)+2OH-(aq),向此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Ba(OH)2粉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中Ba2+数目减少B.溶液中c(Ba2+)减小C.溶液中c(OH-)增大D.pH值减小【解析】向Ba(OH)2悬浊液中加Ba(OH)2粉末时,要析出Ba(OH)2·8H2O晶体,使体系中溶剂减少,溶解的Ba(OH)2减少,Ba2+及OH-数目均减少,但温度不变时,Ba(OH)2的溶解度不变,各离子的浓度不变,pH也就不变,故A正确。

【答案】 A3.往含I-和Cl-的稀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沉淀的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原溶液中c(I-)/c(Cl-)的值为()A.(V2-V1)/V1B.V1/V2C.V1/(V2-V1) D.V2/V1【解析】从图象变化情况看,O→V1段主要生成AgI沉淀,V1→V2段主要生成AgCl沉淀,所以溶液中c(I-)/c(Cl-)=V1V2-V1。

【答案】 C4.一定温度下,将足量的AgCl分别放入下列物质中,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①20 mL 0.01 mol/L KCl溶液②30 mL 0.02 mol/L CaCl2溶液③40 mL 0.03 mol/L HCl溶液④10 mL蒸馏水⑤50 mL 0.05 mol/L AgNO3溶液A.①>②>③>④>⑤B.④>①>③>②>⑤C.⑤>④>②>①>③D.④>③>⑤>②>①【解析】AgCl(s)Ag+(aq)+Cl-(aq),由于K sp=c(Ag+)·c(Cl-),当Q c>K sp时平衡逆移,使AgCl溶解度减小,即:c(Cl-)或c(Ag+)越大,越能抑制AgCl的溶解,AgCl的溶解度就越小。

3.4沉淀溶解平衡学案(苏教版选修4)

3.4沉淀溶解平衡学案(苏教版选修4)

3.4 沉淀溶解平衡学案(苏教版选修4)疏导引导知识点1:沉淀溶解平衡1.易溶物质的溶解平衡以蔗糖为例,在一定温度下,把适量的蔗糖溶解在水里,蔗糖分子便不断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水溶液开始逐渐变甜;另一方面,溶解在水里的蔗糖分子又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蔗糖溶解的速率逐渐减小,结晶的速率逐渐增大,最终这两个相反过程的速率会相等,于是蔗糖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形成了饱和溶液,此时溶液最甜,我们就称之为达到了溶解结晶的平衡状态。

但在此溶解结晶的平衡状态中,溶解和结晶这两个相反的过程并没有停止,只是速率相等而已,因此,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溶解和结晶的平衡也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果改变温度、改变浓度也会使溶解和结晶的平衡破坏。

2.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物质溶解性的大小是相对的,AgCl、BaSO4等的难溶也不是绝对的不溶。

20 ℃时,AgCl 的溶解度是1.5×10-4 g,BaSO4的溶解度是2.4×10-4 g,可见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

在AgCl的溶液中,一方面,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Ag+和Cl-脱离AgCl的表面溶于水中AgCl====Ag++Cl-;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正、负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的表面析出沉淀,Ag++Cl-====AgCl↓。

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便得到了AgCl的饱和溶液,即建立如下动态平衡:AgCl(s)Cl-(aq)+Ag+(aq)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也是有条件的,条件变化,平衡破坏。

如上述的沉淀和溶解平衡就受温度、浓度等的影响,通过条件的变化可以使沉淀生成、沉淀溶解,也可以使沉淀转化。

3.溶解平衡特征(1)“动”——动态平衡,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的速率并不为0。

(2)“等”——v(溶解)=v(沉淀)。

(3)“定”——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4)“变”——当改变外界条件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教案-3.4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教案-3.4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学习目标:1、了解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2、理解溶度积的概念,了解溶度积常数的意义,会书写溶度积表达式。

3、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和转化)学习过程:活动与探究一: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和方程式实验1:(1)取一支试管,向其中滴加2mLNaCl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2滴等浓度AgNO3溶液(2)取上层清液,加入试管中,加入几滴KI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讨论:根据操作(1)两种试剂的用量,思考哪种离子过量?哪种离子应完全反应了?操作(2)的现象说明了上层清液中含有什么离子?用你所学的化学平衡的知识解释上述实验现象。

试一试:写出下列难溶物溶解平衡表达式和溶度积表达式:BaSO4,Fe(OH)3,Ag2S ,想一想:下列条件的改变能让下列平衡向沉淀溶解方向移动的是()AgCl(s)Ag+(aq)+Cl-(aq)A.加水B.加入NaCl溶液C.加入AgNO3溶液D.加入KI溶液活动与探究二:活动与探究三:交流讨论:从化学平衡移动角度,解释AgCl平衡体系中加入I-对平衡的影响。

从化学平衡移动角度,解释AgI平衡体系中加入S2-对平衡的影响。

学以致用:一、沉淀溶解的应用问题解决:1.你知道奇形异状的溶洞是怎样形成的吗?2.给结石病患者的建议:肾结石的主要成分及对应的K SP请写出CaC2O4、Ca3(PO4)2沉淀平衡的表达式、你知道吗?(1)很久以前,美国密歇根州大学健康系的教授格雷对肾结石患者提出几点建议:①多喝水,尤其夏天;②少喝牛奶,尤其睡前;③合理补钙,控制用量(2)医学研究表明,若增加50%的尿量,可使肾结石发病率下降86%思考:①为何夏季是肾结石的高发季?②从化学角度如何理解格雷教授的建议?学以致用:二、沉淀转化的应用问题解决:3.龋齿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1) 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a5(PO4)3OH 5Ca2+(aq) +3PO43-(aq) +OH-(aq) K SP=2.5×10-59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0192/143.3=1.34×10-5(mol·L-1)
根据AgCL在溶液中的离解:
溶液中应有[Ag+]=[Cl-]=1.34×10-5 mol·L-1
所以AgCl的Ksp=[Ag+][Cl-]=(1.34×10-5)2=1.80×10-10
例题2:在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克CaO后充分搅拌,静置恢复到原来温度,发现澄清石灰水下有白色不溶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二、溶度积Ksp=c(M+)mc(A-)n
反馈

教学重点
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
教学难点
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基础知识]
1、填写下表
物质
NaCl
AgCl
Ca(OH)2
Fe(OH)3
硫酸钡

解性
2、在微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温度一定时,各离子浓度幂之乘积为一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符号Ksp表示
⑵小组成员一致认为两个方案中可供选择的溶液A和B有很多,你认为在两个方案中溶液A和B均可选用的是。(填编号)
A.稀盐酸B.氢氧化钠溶液C.硫酸铜溶液
⑶小组成员为探究Cu2+、Al3+在溶液中是否可以依次转化为沉淀而析出,设计了如下实验:向含有0.01molHNO3、0.001molCu(NO3)2、0.045molAl(NO3)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NH3·H2O溶液,使混合溶液的PH值不断升高,当加至溶液的体积为45mL时Al3+开始反应生成成沉淀,当加至溶液的体积为50mL时Cu2+开始反应生成沉淀。(不考虑溶液的体积变化)
[课堂练习]
1.现有100 mL溶质为Mg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其中c(Cl-)=1.0 mol·L-1,c(Mg2+)=0.2mol·L-1。若不考虑水解因素,则要使其中的Mg2+全部转化为Mg(OH)2沉淀而分离出来,至少需要4mol·L-1的NaOH溶液的体积是C
A.25mL B.5mL C.30mL D.100mL
答案:
1.⑴Ⅱ (1分)
⑵AB (每个1分,2分)
⑶①(计算到)c(OH-)=1.0×10-11mol·L-(1分),PH=3(1分)
②(计算到)PH=5,Cu(OH)2开始析出(1分)
(计算到)PH≈4.7,Al(OH)3沉淀完全(2分)
Al(OH)3沉淀完全时,无Cu(OH)2析出。
板书
一、沉淀溶解平衡
A.溶液中Ca2+数目减少B.溶液中c(Ca2+)增大
C.溶液pH值不变D.溶液pH值增大
[作业]
1.(08苏锡常8分)为了测定一定质量的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
方案Ⅰ:铜铝混合物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方案Ⅱ:铜铝混合物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
回答下列问题:
⑴小组成员一致认为两个方案都可行,你认为在实验室中选择方案更便于实施。
A、白色不溶物为CaO,其质量为5.6克。
B、白色不溶物为Ca(OH)2,其质量为7.4克。
C、 石灰水的质量和浓度均不发生变化。
D、石灰水的质量会将会减少,PH不变。
[分析]温度不变时,物质的溶解度、物质的量浓度、饱和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不变。“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CaO+H2O=Ca(OH)2,消耗水而使一部分溶质析出。
s表示固体,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化学平衡常数为:
C[MA(s)]是常数,可以并入常数项中,得到
[M+][A-]=K[MA(s)]=Ksp(2-8)
式(2-8)表明:在微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温度一定时,各离子浓度幂之乘积为一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符号Ksp表示。
对于MmAn型电解质来说,溶度积的公式是
1、下表是五种银盐的溶度积常数(25℃):
化学式
AgCl
Ag2SO4
Ag2S
AgBr
AgI
溶度积
1.8×10-10
1.4×10-5
6.3×10-50
7. 7×10-13
8.51×10-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五种物质在常温下溶解度最大的是Ag2SO4
B.将氯化银溶解于水后,向其中加入Na2S,则可以生成黑色沉淀
教学
课题
专题
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单元
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
节题
第一课时:沉淀溶解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
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中事例,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沉淀产生的意义,感受化学对生活的影响。
C.对于氯化银、溴化银和碘化银三种物质在常温下的溶解度随着氯、溴、碘的顺序增大
D.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是有条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也会发生移动
2.纯净的氯化钠是不潮解的,但粗盐很容易潮解,这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MgCl2等杂质的缘故。为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有人设计了一个实验:把买来的粗盐放入纯氯化钠饱和溶液一段时间,过滤,洗涤,可得纯净的氯化钠晶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Ksp=c(M+)mc(A-)n
动态平衡—动、等、定、变的特征。
理解
在一定温度下,Ksp为一常数。它的大小反映了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如:表3—4
[典型例题]
例1:25℃时,AgCL的溶解度是0.00192g·L-1,求它的溶度积.
解: AgCL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3.3,AgCl饱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知识要点]
一、沉淀溶解平衡
电解质的溶解度在每100g水中为0.01g以下的,称为难溶电解质。
(分析)25℃时,AgCl溶解度为1.5×10-4g,存在平衡:
[回忆]初中学过知识
P81
“一定条件”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二、溶度积
在一定温度下,当水中的微溶电解质MA溶解并达到饱和状态后,固体和溶解于溶液中的离子之间就达到两相之间的溶解平衡:
【查阅资料】:常温下Ksp[Al(OH)3]=1.0×10-33mol·L-4,
Ksp[Cu(OH)2]=2.0×10-20mol·L-3。
①Al(OH)3开始析出时溶液的PH值?
②若溶液中离子的浓度约为1.0×10-5mol·L-时可视为沉淀完全,则当Al(OH)3沉淀完全时Cu(OH)2是否析出?
A.粗盐的晶粒大一些有利于提纯
B.在整个过程中NaCl饱和溶液浓度会变大(温度不变)
C.设计实验的根据是MgCl2比NaCl易溶于水
D.设计实验的根据是NaCl的溶解平衡
3.把Ca(OH)2固体放入一定量的蒸馏水中,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
Ca(OH)2(s) Ca温度保持不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