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 专题讲解

合集下载

牛顿三大定律的发展与原理

牛顿三大定律的发展与原理

牛顿三大定律的发展与原理牛顿的三大定律,这可是科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啊。

别看它们就像三条简单的规则,实际上它们的影响力可大了去了。

下面就跟我一块儿,深入了解一下这三大定律的秘密吧。

1. 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1.1 定律内容牛顿的第一定律,常常被称为惯性定律。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一个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它要么保持静止,要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换句话说,物体的状态会保持不变,直到外界的力量把它搞得天翻地覆。

1.2 生活中的惯性咱们平常生活中,惯性可不是个陌生的概念。

比如,你在车上坐着,车子突然刹车,你就会有种被甩向前的感觉。

这就是惯性在作怪。

车子停了,你的身体还想继续向前运动,碰上惯性,真是有点小麻烦。

2. 第二运动定律:加速度定律2.1 定律内容牛顿的第二定律,通俗点说,就是加速度定律。

这个定律的核心就是F=ma,也就是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简而言之,施加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它的加速度就越大。

如果物体的质量越大,在同样的力下,加速度就越小。

2.2 现实中的应用这条定律在咱们的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

比如,推一个空箱子和推一个装满砖的箱子,显然前者比后者容易推动多了。

那是因为空箱子质量小,所以在同样的推力下,它的加速度大,动得更快。

3. 第三运动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3.1 定律内容牛顿的第三定律是最有趣的,它告诉我们: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也就是说,你对物体施加的力,物体也会对你施加一个同样大的反方向的力。

3.2 生活中的体现咱们日常生活中,第三定律的例子多得很。

比如你站在地上跳跃,你用脚推地,地面就用力推你,你才能跳得起来。

再比如打篮球的时候,球拍击打篮球,篮球会对球拍施加一个反向的力,所以你能感受到球的弹性。

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在发挥作用。

结论牛顿的三大定律虽说听起来挺复杂,但它们实则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

无论是车子刹车时的惯性,还是推箱子的力学原理,又或者是打篮球时的反作用力,这些定律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牛顿运动定律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牛顿运动定律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 合 =ma(1)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 合 =ma,F 合是力,ma 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F 合 =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 合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 合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4)两种类型: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中间桥梁是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的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叠加.5.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的物体和在惯性系中.6.超重和失重(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理解:①它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②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③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二: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2、理解:①瞬时性: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③同体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是针对同一物体(同一研究对象)④同一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单位统一用SI制主单位⑤相对性: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三: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理解: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3、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对于宏观物体低速的运动(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是成立的,但对于物体的高速运动(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就不适用了,要用相对论观点、量子力学理论处理.4、易错现象:(1)错误地认为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速度越小惯性越小;另外一种错误是认为惯性和力是同一个概念。

牛顿三大定律重点知识归纳

牛顿三大定律重点知识归纳

牛顿三大定律重点知识归纳牛顿三大定律的重点知识归纳一、牛顿第一定律 - 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会保持其现有的状态,不会自发地改变。

如果物体静止,则它将保持静止;如果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该定律的重要性在于揭示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性质,为后续的运动定律提供了基础。

例如,如果没有摩擦力的存在,一个滑行中的小车将会一直滑下去,直至受到外力的干扰。

另外,牛顿第一定律还解释了为什么在车辆急刹车时乘坐的人会向前倾斜,因为人的身体具有惯性,在车辆突然减速时保持了原有的运动状态。

二、牛顿第二定律 - 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产生加速度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这意味着,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将产生加速度,并且加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计算物体运动状态的工具。

通过测量力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我们可以预测物体的加速度。

这对于理解和探索各种物理现象和工程问题非常重要。

例如,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的加速度,或者推导出飞机在不同速度下的升力和阻力。

三、牛顿第三定律 - 作用-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表明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会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在作用力的施力对象上。

换句话说,对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两个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反作用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揭示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本质。

例如,当一个人站在地面上时,他会对地面施加一个向下的力,而地面会对他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向上的力。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个人可以站在地面上而不会下沉。

另外,作用-反作用定律还可以解释一些其他现象,如火箭发射时的推力和反冲力、游泳时手划水产生的推力和水对手的反作用力等。

2020年强基计划高三物理专题讲解第03讲--牛顿运动定律 (核心素养提升)(解析版)

2020年强基计划高三物理专题讲解第03讲--牛顿运动定律 (核心素养提升)(解析版)

2020年强基计划物理专题讲解(核心素养提升)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精讲1.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其他物体所作用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是质点动力学的出发点。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惯性定律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可用质量来量度。

无论是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其速度都是不变的。

速度不变的运动也就是没有加速度的运动,所以物体如果不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就作没有加速度的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只在一类特殊的参照系中成立,此参照系称为惯性参照系。

简称惯性系。

相对某一惯性系作匀速运动的参照系必定也是惯性系,牛顿第一定律不成立的参照系称为非惯性参照系,简称非惯性系,非2.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2)数学表达式:(3)理解要点ma F m F a ==∑∑或①牛顿第二定律不仅揭示了物体的加速度跟它所受的合外力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且揭示了加速度方向总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的矢量关系。

在应用该定律处理物体在二维平面或三维空间中运动的问题,往往需要选择适当的坐标系,把它写成分量形式①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力的瞬时作用规律。

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是时刻对应的,即物体所受合外力不论在大小还是方向上一旦发生变化,其加速度也一定同时发生相应的变化。

①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就如同其他力不存在—样;物体受几个力共同作用时,产生的加速度等于每个力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如图3-1-1示。

这个结论称为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①牛顿第二定律阐述了物体的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公式反映了对同—物体,其所受合外跟它的加速度之比值是个常数,而对不同物体其比值不同,这个比值的大小就是物体的质量,它是物体惯性大小量度,当合外力不变时,物体加速度跟其质量成反比,即质量越大,物体加速度越小,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惯性也就越大。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一、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的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阐明了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具体表述为:“任何物体继续自身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产生状态改变”。

这一定律的提出是对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有关力学的错误观点的彻底推翻,它极大地推动了力学领域的进步。

第一定律的精髓在于“惯性”,物体因为具有惯性而能够保持自身原有的运动状态。

比如,一个静止的物体不会自发地开始运动,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会自发地停下来或改变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这是因为物体对外界的作用力表现出了惯性,保持自身运动状态的原理方程式为F=ma,其中的m称为惯性质量,a称为加速度,F为受到的外力。

二、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的第二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它指出了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产生加速度的规律。

具体表述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作用与物体的质量乘积等于物体的加速度”。

也就是说,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产生加速度,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成正比。

第二定律可用一个简单的方程式来表示:F=ma。

在这个方程中,F表示受到的外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产生的加速度。

这个方程式揭示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加速度的规律,对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第二定律还可以进一步拓展为牛顿的运动方程:F=dp/dt,即外力等于动量随时间变化的速率。

这个公式揭示了外力与物体的动量之间的关系,动量是物体在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它对于描述物体在运动中的运动状态和动力学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牛顿的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它阐明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具体表述为:“任何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一力,另一物体必对第一个物体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个定律的提出对于描述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牛顿运动定律与动量守恒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与动量守恒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与动量守恒知识点总结一、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理解这一定律时,要注意“惯性”这一概念。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越难改变。

例如,一辆重型卡车和一辆小汽车,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重型卡车的运动状态改变更困难,就是因为它的质量大,惯性大。

(二)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其表达式为 F = ma。

这一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当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当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将产生加速度。

比如,用力推一个静止的箱子,推力越大,箱子的加速度就越大;箱子的质量越大,相同推力下产生的加速度就越小。

(三)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同时性、同性质、异体性等特点。

比如,人在地面上行走,脚对地面有向后的摩擦力,地面就对脚有向前的摩擦力,使人能够向前移动。

二、动量守恒定律(一)动量动量是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即 p = mv。

动量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二)动量守恒定律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例如,在光滑水平面上,两个质量分别为 m1 和 m2 的小球,速度分别为 v1 和 v2 ,它们发生碰撞后,速度分别变为 v1' 和 v2' 。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1v1 + m2v2 = m1v1' + m2v2' 。

(三)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2、系统所受内力远远大于外力,如爆炸、碰撞等过程。

3、系统在某一方向上所受合力为零,则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第1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第1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D.弹簧有收缩的趋势,B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上,A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下,瞬
时加速度都不为零 答案 BC 细线烧断前后两球的受力如图所示
栏目索引
栏目索引
细线烧断瞬间,弹簧的形变量不能发生突变,弹簧弹力与原来相等,对B 球受力平衡,aB=0,细线在烧断瞬间弹力立刻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 即发生突变,因此A球所受合力为mg sin θ+kx=2mg sin θ=maA,解得aA=2g sin θ,故A、D错误,B、C正确。
栏目索引
二、瞬时性问题的两种模型
刚性绳模型
代表物 不同点 轻绳、轻杆、接触面 是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 剪断(或脱离)后,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形变恢
弹簧模型
轻弹簧、橡皮绳 此种物体的特点是形变量大,形 变恢复需要较
复的时间(一般题目中所给的轻绳、轻杆和接
触面在不加特殊说明时,均可按此模型处理)
答案 C
栏目索引
物块的受力如图所示,当F不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块仍处于静止状 态,故其加速度为0;当F大于最大静摩擦力后物体由静止开始滑动,设物 块对桌面的正压力为FN',则FN'=F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FN'=ma,即F=μ FN'+ma,F与a成线性关系。选项C正确。
栏目索引
2-1-2 (2014北京四中期中,3)物块以初速度v0从底端沿足够长的斜面上 滑,该物块的速度图像不可能是 ( )
A.小车匀速向左运动 B.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加速
C.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减速
D.小车可能突然向右减速 答案 BD 原来水和小车相对静止以共同速度运动,水突然向右洒出
栏目索引
有两种可能:①原来小车向左运动,突然加速,碗中水由于惯性保持原速 度不变,故相对碗向右洒出。②原来小车向右运动,突然减速,碗中水由 于惯性保持原速度不变,相对碗向右洒出,故B、D正确。

牛顿运动定律的题型总结与练习

牛顿运动定律的题型总结与练习

牛顿运动定律【基本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二)牛顿第二定律1. 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2. 公式:理解要点:①因果性: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失;②方向性:a与都是矢量,方向严格相同;③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某物体的加速度,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力。

(三)力的平衡1. 平衡状态指的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特点:a=0。

2. 平衡条件F0。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为零,即∑=3. 平衡条件的推论(1)物体在多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的一个力与余下的力的合力等大反向;(2)物体在同一平面内的三个不平行的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3)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图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必构成闭合三角形。

(四)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公式可写为=-'。

F F【典型问题】一、临界问题例. 如图1所示,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的光滑楔形滑块A的顶端P处,细线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

当滑块以2g加速度向左运动时,线中拉力T等于多少?二、突变问题例如图4甲、乙所示,图中细线均不可伸长,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

如果突然把两水平细线剪断,求剪断瞬间小球A、B的加速度各是多少?(θ角已知)三、传送带问题例3. 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37°,皮带以10m/s的速率运动,皮带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6所示。

今=05.的小物块,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若在传送带上端A处无初速地放上一个质量为m kgm s/,则物体从A运动到B的时间为多少?传送带A到B的长度为16m,g取102四、木块、木板问题:=8的小车停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施加一水平恒力F=8N。

当小车向例4. 如图7,质量M kg右运动速度达到3m/s 时,在小车的右端轻放一质量m=2kg 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假定小车足够长,问:(1)经过多长时间物块停止与小车间的相对运动? (2)小物块从放在车上开始经过t s 030=.所通过的位移是多少?(g 取102m s /)五、超重、失重问题:例5. 将金属块m 用压缩的轻弹簧卡在一个矩形的箱中,如图9所示,在箱的上顶板和下底板装有压力传感器,箱可以沿竖直轨道运动。

高三物理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知识点精讲

高三物理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知识点精讲

高三物理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知识点精讲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之一。

在高三物理的学习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对于解决各类力学问题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梳理一下这部分的重要知识点。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这里有几个关键要点需要明确:1、“一切物体”意味着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无论是微观粒子还是宏观物体,都遵循这一定律。

2、“总保持”强调了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其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例如,在一辆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中,当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倒。

这是因为乘客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向前运动)的惯性,而刹车的力迫使汽车减速,导致乘客相对汽车向前运动。

二、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F = ma,其中 F 是物体所受的合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要注意以下几点:1、该定律揭示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当合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当合力不为零时,加速度与合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2、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始终相同。

如果合力的方向发生改变,加速度的方向也会随之改变。

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要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求出合力,再代入公式计算加速度。

比如,一个质量为 2kg 的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 10N 拉力和水平向左的 4N 摩擦力,合力为 6N,向右,加速度 a = F/m = 6/2 = 3m/s²,方向向右。

三、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表述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通过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过程,帮助我们理解运动的规律和特性。

本文将对牛顿运动定律的三个基本定律进行总结和解析。

一、第一定律 - 物体的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物体的惯性定律,它表述如下:“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

这一定律强调了物体的惯性特点,即物体会保持其原有的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的干预。

根据第一定律,我们可以解释一些日常的现象。

例如,当我们乘坐公交车突然刹车时,我们会感觉到身体向前倾斜。

这是因为公交车突然减速,而我们本身具有惯性,继续以原有的速度向前运动,导致身体倾斜。

二、第二定律 - 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和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它表述如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数学上可以用下式表示:F = ma,其中F表示作用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通过第二定律,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两个物体在受到同样大小的力作用下,质量较小的物体会获得更大的加速度。

例如,用相同的力推动一个小球和一个大球,小球由于质量较小,会获得较大的加速度,而大球由于质量较大,获得较小的加速度。

三、第三定律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是指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它表述如下:“任何作用在物体上的力都会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一定律强调了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第三定律可以解释很多力和运动的现象。

例如,当我们站在冰面上用力滑行时,我们会感受到一个向后的推力,这是因为我们的脚对冰面施加了向后的作用力,而冰面同时对我们的脚产生了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推动我们向前滑行。

结论牛顿运动定律为我们解释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涵盖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以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互相影响。

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些定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运动现象,为实际问题提供科学的解释和解决方案。

2024届高考物理强基计划专题讲座课件:牛顿运动定律

2024届高考物理强基计划专题讲座课件:牛顿运动定律
衡或抵消。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属于同一种性质的力。
返回 退出
二、力学中的常见力
1. 万有引力(universal gravitation)
存在于任何 两个物体间的相互吸引力。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F
G
m1m2 r2
其中m1和m2为两个质点的引力质量,r为两个质点
的距离,G叫做引力常量。
G 6.672 59 1011 N m2 / kg2
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
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数学形式: F ma

F
dp
m
dv
讨论
dt dt
(1)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惯性质量:平动惯性大小的量度
(3)瞬时性,矢量性
分量式: Fx=max , Fy=may , Fz =maz 或 Ft=mat , Fn=man (自然坐标系) (4)在惯性系中成立
FT
2m1m2 m1 m2
(a
g)
讨论
当a =-g时,ar=0,T=0,即滑 a1 轮、质点都成为自由落体,两 个物体之间没有相对加速度。
FT
m1 a2
m1 g
y
FT
m2
m2 g
O
返回 退出
例1-10 一个质量为m、悬线长度为l 的摆锤,挂在架 子上,架子固定在小车上,如图所示。求在下列情况
下悬线的方向(用摆的悬线与竖直方向所成的角表示)
v 2Rg cos
圆轨道的作用力
FN
m
v2 R
mg cos
3mg cos
返回 退出
2. 变力作用下的单体问题 例1-12 计算一小球在水中竖直沉降的速度。已知小 球的质量为m,水对小球的浮力为Fb,水对小球的粘 性力为Fv= -Kv,式中K是和水的黏性、小球的半径有 关的一个常量。

牛顿运动定律高一物理运动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牛顿运动定律高一物理运动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牛顿运动定律高一物理运动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物理学中的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一门学科,而牛顿运动定律则是运动学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内容之一。

作为高一物理教学中的一大重点和难点,深入理解和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牛顿运动定律在高一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主题,分别讨论其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牛顿运动定律的重点牛顿运动定律是以牛顿为名的三个基本定律,分别称为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下面将重点介绍这三个定律的内容和要点。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当一个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也就是说,物体不会主动改变其运动状态,除非外力作用于其上。

这一定律对学生来说相对简单,可以通过举例进行讲解和理解。

2.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中最为重要的定律之一。

它表明,物体所受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这个公式是运用最广泛的物理公式之一,可以通过实验、计算和举例等方式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作用力都存在着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一定律常常被形象地描述为“行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

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摔球、游泳等,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一定律。

二、牛顿运动定律的难点虽然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相对简单明了,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难点,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困惑点进行合理的授课和指导。

1. 力的概念理解困难力是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概念之一,但学生对力的理解常常存在困难。

教师可以通过剖析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引导学生从观察力的表现形式入手,逐步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 合力的计算方法掌握不熟练牛顿第二定律中,合力的计算涉及到向量的加法,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牛顿三定律解析

牛顿三定律解析

牛顿三定律解析牛顿三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揭示了物体的力学行为和相互作用。

这三个定律由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在17世纪提出,并对现代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这三个定律进行解析,并探讨它们在物理世界中的应用。

一、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的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表明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简而言之,物体会继续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改变它。

这意味着静止物体会保持静止,运动物体会继续运动。

第一定律的一个重要应用是解释为什么我们坐在火车或车辆上时会感到向后被推的力。

这是因为当车辆突然加速时,我们的身体继续保持之前的静止状态,而车辆却在加速,导致身体向后被推。

这个现象可以利用第一定律来解释。

二、第二定律:动量定律牛顿的第二定律,也称为动量定律,描述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 = 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这个定律,当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外力时,它将产生加速度,而加速度的大小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通过第二定律,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以相同的力推动两个物体,质量较大的物体会产生较小的加速度。

因为根据公式F = ma,对于相同的力F,质量较大的物体将产生较小的加速度,而质量较小的物体将产生较大的加速度。

三、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牛顿的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任何一个力的作用都会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

简而言之,如果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那么另一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这个定律可以解释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比如划船和射击。

当我们划船时,我们的桨受到了向后的推力,而水则受到了向前的反作用力。

同样地,当我们射击子弹时,子弹会向前发射,而枪身则会受到向后的反作用力。

结论牛顿三定律为我们解释了物体的运动行为和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运动定律专题一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由F=ma知,加速度与力有直接关系,分析清楚了力,就知道了加速度,而速度与力没有直接关系.【典例1】如图3-2-2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点并系住质量为m 的物体,现将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物体可以一直运动到B点.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恒定,则().图3-2-2A.物体从A到O先加速后减速B.物体从A到O做加速运动,从O到B做减速运动C.物体运动到O点时,所受合力为零D.物体从A到O的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减小解析物体从A到O,初始阶段受到的向右的弹力大于阻力,合力向右.随着物体向右运动,弹力逐渐减小,合力逐渐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向右且逐渐减小,由于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当物体向右运动至AO间某点(设为点O′)时,弹力减小到与阻力相等,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此后,随着物体继续向右运动,弹力继续减小,阻力大于弹力,合力方向变为向左.至O点时弹力减为零,此后弹力向左且逐渐增大.所以物体越过O′点后,合力(加速度)方向向左且逐渐增大,由于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故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正确选项为A.答案 A易错警示解答此题时容易犯的错误是认为弹簧无形变时物体的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从而错选B、C、D.这显然是没有对物理过程进行认真分析的结果.分析物理问题时,要在脑海里建立起一幅清晰的动态图景.【跟踪短训】1.(2013·海南卷,2)一质点受多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现使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再沿原方向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在此过程中,其它力保持不变,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a和速度大小v的变化情况是().A.a和v都始终增大B.a和v都先增大后减小C.a先增大后减小,v始终增大D.a和v都先减小后增大解析质点受到的合外力先从0逐渐增大,然后又逐渐减小为0,合力的方向始终未变,故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不变,先增大后减小,速度始终增大,本题选C.答案 C2.一皮带传送装置如图3-2-3所示,皮带的速度v足够大,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已知滑块与皮带之间存在摩擦,当滑块放在皮带上时,弹簧的轴线恰好水平,若滑块放到皮带的瞬间,滑块的速度为零,且弹簧正好处于自然长度,则当弹簧从自然长度到第一次达最长这一过程中,滑块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的情况是().图3-2-3A.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B.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解析滑块在水平方向受向左的滑动摩擦力F f和弹簧向右的拉力F拉=kx,合力F合=F f-F拉=ma,当弹簧从自然长度到第一次达最长这一过程中,x逐渐增大,拉力F拉逐渐增大,因为皮带的速度v足够大,所以合力F合先减小后反向增大,从而加速度a先减小后反向增大;滑动摩擦力与弹簧弹力相等之前,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相等之后,加速度便与速度方向相反,故滑块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答案 D专题二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及应用1.瞬时性问题的解题技巧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明确该时刻物体的受力情况或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此类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种模型:特性模型受外力时的形变量力能否突变产生拉力或压力轻绳微小不计可以只有拉力没有压力轻橡皮绳较大不能只有拉力没有压力轻弹簧较大不能既可有拉力也可有压力轻杆微小不计可以既可有拉力也可有支持力2.在求解瞬时性加速度问题时应注意(1)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时刻对应的,当外界因素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2)加速度可以随着力的突变而突变,而速度的变化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不会发生突变.【典例2】(2013·银川模拟)如图3-2-4所示,A、B球的质量相等,弹簧的质量不计,倾角为θ的斜面光滑,系统静止时,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2-4A.两个小球的瞬时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 sin θB.B球的受力情况未变,瞬时加速度为零C.A球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2g sin θD.弹簧有收缩的趋势,B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上,A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下,A、B两球瞬时加速度都不为零解析对A、B两球在细线烧断前、后的瞬间分别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细线烧断瞬间,弹簧还未形变,弹簧弹力与原来相等,B球受力平衡,mg sin θ-kx=0,即a B=0,A球所受合力为mg sin θ+kx=ma A即:2mg sin θ=ma A,解得a A=2g sin θ,故A,D错误,B,C正确.答案BC【跟踪短训】3.如图3-2-5所示,物块1、2间用刚性轻质杆连接,物块3、4间用轻质弹簧相连,物块1、3质量为m,2、4质量为M,两个系统均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两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物块1、2、3、4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a3、a4.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图3-2-5A .a 1=a 2=a 3=a 4=0B .a 1=a 2=a 3=a 4=gC .a 1=a 2=g ,a 3=0,a 4=m +M Mg D .a 1=g ,a 2=m +M M g ,a 3=0,a 4=m +M Mg 解析 在抽出木板的瞬时,物块1、2与刚性轻杆接触处的形变立即消失,受到的合力均等于各自重力,所以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 1=a 2=g ;而物块3、4间的轻弹簧的形变还来不及改变,此时弹簧对3向上的弹力大小和对物块4向下的弹力大小仍为mg ,因此物块3满足mg =F ,a 3=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物块4满足a 4=F +Mg M =M +m Mg ,所以C 对. 答案 C4.(2013·芜湖模拟)如图3-2-6所示,光滑水平面上,A 、B 两物体用轻弹簧连接在一起,A 、B 的质量分别为m 1、m 2,在拉力F 作用下,A 、B 共同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 ,此瞬时A 和B 的加速度大小为a 1和a 2,则( ).图3-2-6A .a 1=0,a 2=0B .a 1=a ,a 2=m 2m 1+m 2a C .a 1=m 1m 1+m 2a ,a 2=m 2m 1+m 2a D .a 1=a ,a 2=m 1m 2a 解析 拉力F 作用时,设弹簧的弹力为F 1.对A :F 1=m 1a ,对B :F -F 1=m 2a撤去拉力F 瞬时,弹簧的弹力F 1不变F 1=m 1a 1 F 1=m 2a 2,所以a 1=a ,a 2=m 1m 2a 故选项D 正确.答案 D专题三 巧解动力学问题的常用方法用整体法、隔离法巧解动力学问题1.整体法、隔离法当问题涉及几个物体时,我们常常将这几个物体“隔离”开来,对它们分别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其运动状态,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平衡条件列式求解.特别是问题涉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隔离法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而将相互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去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称为整体法.2.选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策略(1)当各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时,宜选用整体法;当各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时,宜选用隔离法;(2)对较复杂的问题,通常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交替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才能求解.【典例1】 (2013·福建卷,21)质量为M 、长为3L 的杆水平放置,杆两端A 、B 系着长为3L 的不可伸长且光滑的柔软轻绳,绳上套着一质量为m 的小铁环.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影响.图3-2-7(1)现让杆和环均静止悬挂在空中,如图3-2-7甲,求绳中拉力的大小;(2)若杆与环保持相对静止,在空中沿AB 方向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环恰好悬于A 端的正下方,如图乙所示.①求此状态下杆的加速度大小a ;②为保持这种状态需在杆上施加一个多大的外力,方向如何?图a解析 (1)如图a ,设平衡时,绳中拉力为T ,有2T cos θ-mg =0①由图知cos θ=63② 由①②式解得T =64mg ③(2)①此时,对小铁环进行受力分析,如图b 所示,有T ′sin θ′=ma ④图bT ′+T ′cos θ′-mg =0⑤由图知θ′=60°,代入④⑤式解得a =33g ⑥ ②如图c ,设外力F 与水平方向成α角,将杆和小铁环当成一个整体,有图cF cos α=(M +m )a ⑦F sin α-(M +m )g =0⑧由⑥⑦⑧式解得,F =233(M +m )g tan α=3,α=60°即外力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斜向右上方答案 (1)64mg (2)①33g ②233(M +m )g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斜向右上方图3-2-8即学即练1 如图3-2-8所示,两块粘连在一起的物块a 和b ,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现同时给它们施加方向如图所示的水平推力F a 和水平拉力F b ,已知F a >F b ,则a 对b 的作用力( ).A .必为推力B .必为拉力C .可能为推力,也可能为拉力D .不可能为零解析 将a 、b 看作一个整体,加速度a =F a +F b m a +m b,单独对a 进行分析,设a 、b 间的作用力为F ab ,则a =F a +F ab m a =F a +F b m a +m b ,即F ab =F b m a -F a m b m a +m b,由于不知道m a 与m b 的大小关系,故F ab 可能为正、可能为负、也可能等于0.答案 C用分解加速度法巧解动力学问题因牛顿第二定律中F =ma 指出力和加速度永远存在瞬间对应关系,所以在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动力学问题时,有时不去分解力,而是分解加速度,尤其是当存在斜面体这一物理模型且斜面体又处于加速状态时,往往此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典例2】 (2013·安徽,14)如图3-2-9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 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 和斜面的支持力N 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 )( ).图3-2-9A .T =m (g sin θ+a cos θ) N =m (g cos θ-a sin θ)B .T =m (g cos θ+a sin θ) N =m (g sin θ-a cos θ)C .T =m (a cos θ-g sin θ) N =m (g cos θ+a sin θ)D .T =m (a sin θ-g cos θ) N =m (g sin θ+a cos θ)解析 准确分析受力情况,分解加速度是比较简便的求解方法.选小球为研究对象,小球受重力mg 、拉力T 和支持力N 三个力作用,将加速度a 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两个方向分解,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 -mg sin θ=ma cos θ①mg cos θ-N =ma sin θ②由①式得T =m (g sin θ+a cos θ).由②式得N =m (g cos θ-a sin θ).故选项A 正确.答案 A即学即练2 如图3-2-10,电梯与水平地面成θ角,一人静止站在电梯水平梯板上,电梯以恒定加速度a 启动过程中,水平梯板对人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分别为F N 和F f .若电梯启动加速度减小为a 2,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图3-2-10A .水平梯板对人的支持力变为F N 2B .水平梯板对人的摩擦力变为F f 2C .电梯加速启动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D .水平梯板对人的摩擦力和支持力之比仍为F f F N解析 将人的加速度分解,水平方向a x =a cos θ,竖直方向a y =a sin θ.对于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在水平方向有F f =ma x ,在竖直方向有F N -mg =ma y ,人处于超重状态,C 错误;当加速度由a 变为a 2时,摩擦力变为原来的一半,但支持力不为原来的一半,则它们的比值也发生变化,故A 、D 错误,B 正确.答案 B附:对应高考题组1.(2012·安徽卷,17)如图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块以加速度a 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 ,则( ).A .物块可能匀速下滑B .物块仍以加速度a 匀加速下滑C .物块将以大于a 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D .物块将以小于a 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解析 设斜面的倾角为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物块的加速度a =mg sin θ-μmg cos θm>0,即μ<tan θ.对物块施加竖直向下的恒力F 后,物块的加速度a ′=(mg +F )sin θ-μ(mg +F )cos θm =a +F sin θ-μF cos θm,且F sin θ-μF cos θ>0,故a ′>a ,物块将以大于a 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故选项C 正确,选项A 、B 、D 错误.答案 C2.(2012·江苏卷,5)如图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 作用下向上提升.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M ,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 .若木块不滑动,力F 的最大值是( ).A .2f (m +M )MB.2f (m +M )mC .2f (m +M )M-(m +M )g D.2f (m +M )m+(m +M )g 解析 对木块M ,受到两个静摩擦力f 和重力Mg 三个力而向上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木块不滑动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a m =2f -Mg M① 对整体,受到两个力,即力F 和整体重力(m +M )g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 +M )g =(m +M )a ②代入最大加速度即得力F 的最大值F m =2f (m +M )M,A 项正确. 答案 A3.(2011·新课标全国卷,2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 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 增大的水平力F =kt (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1和a 2.下列反映a 1和a 2的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解析 刚开始木块与木板一起在F 作用下加速,且F =kt ,a =F m 1+m 2=kt m 1+m 2,当两者相对滑动后,木板只受滑动摩擦力,a 1不变,木块受F 及滑动摩擦力,a 2=F -μ m 2g m 2=F m 2-μg ,故a 2=kt m 2-μg ,a -t 图象中斜率变大,故选项A 正确,选项B 、C 、D 错误.答案 A4.(2011·北京卷,18)“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 的大小随时间t 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将蹦极过程视为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约为( ).A .gB .2gC .3gD .4g解析 在蹦极过程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人不再上下振动,而是停在空中,此时绳子拉力F 等于人的重力mg ,由F -t 图线可以看出,35F 0=mg ;在人上下振动的过程中,弹力向上,重力向下,当人在最低点时,弹力达到一个周期中的最大值,在第一个周期中,弹力最大为F m =95F 0=3mg ,故最大加速度为a m =F m -mg m=2g .选项B 正确.答案 B专题四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解决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应把握的关键(1)做好两个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根据物体做各种性质运动的条件即可判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加速度变化情况及速度变化情况.(2)抓住一个“桥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典例1】 (2013·江南十校联考,22)如图3-3-2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与粗糙平面的平滑连接.现将一滑块(可视为质点)从斜面上的A 点由静止释放,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C 点.已知A 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 =0.8 m ,B 点距C 点的距离L =2.0 m .(滑块经过B 点时没有能量损失,g =10 m/s 2),求:(1)滑块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2)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滑块从A 点释放后,经过时间t =1.0 s 时速度的大小.图3-3-2教你审题第一步:读题→抓关键词→获取信息关键词获取信息①光滑斜面与粗糙的水平面滑块在斜面上不受摩擦力,水平面受摩擦力②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释放滑块的初速度v0=0③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C点滑块的末速度为零④滑块经过B点时没有能量损失斜面上的末速度和水平面上的初速度大小相等第二步:分析理清思路→抓突破口做好两分析→受力分析、运动分析①滑块在斜面上:滑块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②滑块在水平面上:滑块做匀减速运动.第三步:选择合适的方法及公式→利用正交分解法、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解析(1)滑块先在斜面上做匀加速运动,然后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故滑块运动到B点时速度最大为v m,设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1,则有mg sin 30°=ma1,v2m=2a1hsin 30°,解得:v m=4 m/s (2)滑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μmg=ma2 v2m=2a2L,解得:μ=0.4(3)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t1,v m=a1t1得t1=0.8 s由于t>t1,滑块已经经过B点,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t1=0.2 s设t=1.0 s时速度大小为v=v m-a2(t-t1)解得:v=3.2 m/s答案(1)4 m/s(2)0.4(3)3.2 m/s反思总结解决动力学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跟踪短训】图3-3-31.2012年11月,我国舰载机在航母上首降成功.设某一舰载机的质量为m =2.5×104 kg,速度为v0=42 m/s,若仅受空气阻力和甲板阻力作用,舰载机将在甲板上以a0=0.8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着舰过程中航母静止不动.(1)舰载机着舰后,若仅受空气阻力和甲板阻力作用,航母甲板至少多长才能保证舰载机不滑到海里?(2)为了舰载机在有限长度的跑道上停下来,甲板上设置了阻拦索让舰载机减速,同时考虑到舰载机挂索失败需要复飞的情况,舰载机着舰时不关闭发动机.图示3-3-3为舰载机勾住阻拦索后某一时刻的情景,此时发动机的推力大小为F=1.2×105N,减速的加速度a1=20 m/s2,此时阻拦索夹角θ=106°,空气阻力和甲板阻力保持不变.求此时阻拦索承受的张力大小?(已知:sin 53°=0.8,cos 53°=0.6)解析(1)设甲板的长度至少为x0,则由运动学公式得-v20=-2a0x0,故x0=v20 2a0代入数据可得x0=1 102.5 m(2)舰载机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其中F T为阻拦索的张力,F f为空气和甲板对舰载机的阻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F T cos 53°+F f-F=ma1舰载机仅受空气阻力和甲板阻力时F f=ma0联立可得F T=5×105 N答案(1)1 102.5 m(2)5×105 N专题五对超重、失重的理解1.不论是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都不变,只是“视重”改变.2.物体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没有关系.下表列出了加速度方向与物体所处状态的关系.加速度超重、失重视重Fa=0不超重、不失重F=mga的方向竖直向上超重F=m(g+a) a的方向竖直向下失重F=m(g-a) a=g,竖直向下完全失重F=0 【典例2】在升降电梯内的地板上放一体重计,电梯静止时,晓敏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示数为50 kg,电梯运动过程中,某一段时间内晓敏同学发现体重计示数如图3-3-4所示,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3-3-4A.晓敏同学所受的重力变小了B.晓敏对体重计的压力小于体重计对晓敏的支持力C.电梯一定在竖直向下运动D.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g5,方向一定竖直向下解析由题知体重计的示数为40 kg时,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小于人的重力,故处于失重状态,实际人受到的重力并没有变化,A错;由牛顿第三定律知B 错;电梯具有向下的加速度,但不一定是向下运动,C错;由牛顿第二定律mg-F N=ma,可知a=g5,方向竖直向下,D对.答案 D反思总结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的三个技巧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3.从速度变化角度判断(1)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超重;(2)物体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失重.【跟踪短训】2.如图3-3-5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纵坐标为力(单位为牛顿),横坐标为时间(单位为秒).由图可知,该同学的体重约为650 N,除此以外,还可以得到的信息有().图3-3-5A.该同学做了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B.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且下蹲后约2 s起立C.下蹲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D.下蹲过程中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解析在3~4 s下蹲过程中,先向下加速再向下减速,故人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在6~7 s起立过程中,先向上加速再向上减速,故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选项A、C、D错误,B正确.答案 B专题六传送带模型滑板—滑块模型传送带模型1.水平传送带模型项目图示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情景1(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情景2(1)v0>v时,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再匀速(2)v0<v时,可能一直加速,也可能先加速再匀速情景3(1)传送带较短时,滑块一直减速达到左端(2)传送带较长时,滑块还要被传送带传回右端.其中v0>v 返回时速度为v,当v0<v返回时速度为v02.倾斜传送带模型 项目图示 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情景1(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情景2(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3)可能先以a 1加速后以a 2加速情景3(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3)可能一直匀速(4)可能先以a 1加速后以a 2加速情景4(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一直匀速 (3)可能先减速后反向加速 【典例1】 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如图3-3-6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 始终保持恒定的速率v =1 m/s 运行,一质量为m =4 kg 的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 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 、B 间的距离L =2 m ,g 取10 m/s 2.图3-3-6(1)求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2)求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3)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就能被较快地传送到B 处,求行李从A 处传送到B 处的最短时间和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审题指导 关键词:①无初速度地放在A 处.②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③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行李受力分析行李运动过程先匀加速后匀速直线运动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求解未知量.解析 (1)行李刚开始运动时,受力如图所示,滑动摩擦力:F f =μmg =4 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ma解得:a =1 m/s 2(2)行李达到与传送带相同速率后不再加速,则:v =at ,解得t =v a =1 s(3)行李始终匀加速运行时间最短,且加速度仍为a =1 m/s 2,当行李到达右端时,有:v 2min =2aL解得:v min =2aL =2 m/s故传送带的最小运行速率为2 m/s行李运行的最短时间:t min =v min a =2 s答案 (1)4 N 1 m/s 2 (2)1 s (3)2 s 2 m/s 反思总结 对于传送带问题,一定要全面掌握上面提到的几类传送带模型,尤其注意要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进行讨论,看一看有没有转折点、突变点,做好运动阶段的划分及相应动力学分析.图3-3-7即学即练1 如图3-3-7所示,倾角为37°,长为l =16 m 的传送带,转动速度为v =10 m/s ,动摩擦因数μ=0.5,在传送带顶端A 处无初速度地释放一个质量为m =0.5 kg 的物体.已知sin 37°=0.6,cos 37°=0.8,g =10 m/s 2.求:(1)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体从顶端A 滑到底端B 的时间;(2)传送带逆时针转动时,物体从顶端A 滑到底端B 的时间.解析 (1)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则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相对传送带向下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37°-μcos 37°)=ma则a =g sin 37°-μg cos 37°=2 m/s 2,根据l =12at 2得t =4 s.(2)传送带逆时针转动,当物体下滑速度小于传送带转动速度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上运动,则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设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37°+μmg cos 37°=ma 1则有a 1=mg sin 37°+μmg cos 37°m=10 m/s 2 设当物体运动速度等于传送带转动速度时经历的时间为t 1,位移为x 1,则有t 1=v a 1=1010 s =1 s ,x 1=12a 1t 21=5 m<l =16 m 当物体运动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瞬间,有mg sin 37°>μmg cos 37°,则下一时刻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受到传送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发生突变.设当物体下滑速度大于传送带转动速度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 2,则a 2=mg sin 37°-μmg cos 37°m=2 m/s 2 x 2=l -x 1=11 m又因为x 2=v t 2+12a 2t 22,则有10t 2+t 22=11,解得:t 2=1 s(t 2=-11 s 舍去)所以t 总=t 1+t 2=2 s.答案 (1)4 s (2)2 s滑板—滑块模型1.模型特点涉及两个物体,并且物体间存在相对滑动.2.两种位移关系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3.解题思路4.易失分点(1)不清楚滑块、滑板的受力情况,求不出各自的加速度.(2)不清楚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的条件.图3-3-8【典例2】如图3-3-8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着长L=4 m,质量为M=3 kg的木板(厚度不计),一个质量为m=1 kg的小物体放在木板的最右端,m和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今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g取10 m/s2)(1)为使两者保持相对静止,F不能超过多少?(2)如果F=10 N,求小物体离开木板时的速度?解析(1)要保持两者相对静止,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故最大加速度a=μg=1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有F m=(m+M)a=4 N(2)当F=10 N>4 N时,两者发生相对滑动对小物体:a1=μg=1 m/s2对木板:F合=F-μmg=Ma2代入数据解得a2=3 m/s2由位移关系有:L=12a2t2-12a1t2代入数据解得t=2 s则小物块的速度v1=a1t=2 m/s. 答案(1)4 N(2)2 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