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分析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设计与应用
16研究与探索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智能制造与趋势中国设备工程 2021.01(上)《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设计与应用刘丽霞(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摘要:近年来,随着“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与模式逐渐走进我们的教学当中。
其倡导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将思政教学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确保各门课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设计初步》这门专业基础课程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挖掘适合本课程的思政元素,通过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现将教学经验与大家分享交流。
关键词:设计初步;课程思政;思政元素;应用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711(2021)01(上)-0016-021 课程思政的目标(1)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行业法律、法规,严谨认真的工作、学习态度,传承“工匠精神”,促使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2)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建立友善的人际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
(3)展示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是大学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的前提和保证。
2 思政元素的主要内容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课堂教学中,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上进,学习上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沓,不抄袭,不弄虚作假。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热爱自己的专业,追求“匠心”。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创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友善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团结,包容,互相帮助,协同合作,取长补短。
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特长进行分组,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形成你追我赶,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助友善的合作精神。
思政元素与融入点
思政元素与融入点
思政元素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法律法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
在教育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以下是一些思政元素融入点的示例:
1. 思想道德修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法律法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和法律素养。
3. 爱国主义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历史和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在教育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需要结合具体的学科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过程的途径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过程的途径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的途径近年来,高校教育中一直强调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思政元素的融入专业教学过程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的途径,以期提供对教师和学生有益的指导。
一、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是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的首要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在专业课程中增加公共课程或专门设置思政类课程,让学生接触到思政知识。
同时,教师应选择一些教材或文献,其中蕴含有思政元素,并能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
二、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专业领域中的道德、伦理、法治等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例如,在工程管理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工程伦理和职业道德,使学生在技术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重伦理修养。
三、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将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接触到思政元素,并深刻体验思政教育的价值。
例如,在农学专业中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农业活动,让他们体验到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从而促使他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引入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选取与专业相关的案例,通过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思政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思政教育在专业实践中的重要性。
例如,法学专业中可以选择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法律道德问题,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五、开展团队合作学习团队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专业项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学习。
这不仅促进了专业能力的提升,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说课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运用
课程思政在说课专业课程中实
03
施路径
教学目标设定与思政元素融合
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说课专业课程中,明确教学目标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课程 内容的政治正确性,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
融入思政元素
结合说课专业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如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法律法规等,将其自然融入教学 目标中。
采用案例教学法融入思政元素
通过引入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深入理解专业知 识,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如职业道 德、职业素养等。
采用小组讨论法融入思政元素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小组合作中的思政元素,如团队协作、 沟通能力等。
实践环节体现思政元素设计
积极开发适用于本课程的思政教 学资源,如优秀案例、先进人物 事迹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
素材。
开展课程思政研讨
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研讨 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思政 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 径,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政教育能
力。
案例三:某高校《XXX》课程思政成果展示
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
课程思政成果受到认可
03
02
应对时代挑战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前所 未有的挑战。课程思政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 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增强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思政注重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有助于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通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方 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 思政元素,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 性和实效性。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类专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类专业涉及的知识和技术使得学生们能够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工具,提高其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
单纯追求技术的发展却容易忽略人文精神的培养,在信息类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具有重要意义。
“思政元素”是指在信息类专业教育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
它不仅仅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内容,还专门针对信息类专业的特点,融入了相关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
加入“思政元素”能够使信息类专业课程更加贴近实际,帮助学生们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信息类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的运用,不仅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来实现,还可以通过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讲解来体现。
课程设置上可以加入相关的思政教育内容。
在计算机科学课程中,可以加入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的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到信息技术的进步带来的社会问题和伦理难题。
教学方法上可以运用案例教学、讨论和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们思考专业知识与思想道德的关系,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
课程内容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在信息类专业课程中选取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进行讲解,例如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网络伦理等,引导学生们反思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否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平正义。
在实际教学中,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需要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并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
在教师的思政素养方面,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把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融合,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教材编写和选取方面,需要有针对性地为信息类专业课程设计相应的教材,突出思政元素的运用和体现。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问题导入、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们思考专业知识的伦理和社会责任,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课程思政元素材料
课程思政元素材料
课程思政元素材料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这些元素可以包括:
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例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3. 课堂互动:通过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4. 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实践活动,例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现象和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5. 学术论文:通过撰写学术论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某一领域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些课程思政元素材料的应用,有助于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信息时代,信息类专业的发展日益迅猛,涵盖了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信息类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他们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应运而生,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过去,信息类专业课程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类专业人才的社会责任更加凸显。
引入“思政元素”成为信息类专业课程更新迭代的必然选择。
通过在信息类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2 问题提出在信息类专业课程中,如何有效地引入“思政元素”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类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求他们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更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当前信息类专业课程往往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思政元素”的引入,导致很多信息类专业学生在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
如何在信息类专业课程中有效引入“思政元素”,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旨在探讨在信息类专业课程中运用“思政元素”的意义和方法,以期为信息类专业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3 研究意义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在当今社会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对于信息类专业学生而言,除了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外,培养其思想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同样重要。
探讨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以及其运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将思想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使其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能全面发展个人素质。
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探索以《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为例
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探索以《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高等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探索,并以《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为例,详细分析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专业教学中,以期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双重目标。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希望能够为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课程思政在《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中的实践探索在《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不仅是对传统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深化,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尝试。
以下是对课程思政在该课程中的实践探索的详细阐述。
我们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和定位。
在《软件项目管理》中,我们强调项目管理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操作,更是对人、团队和资源的全面管理。
因此,我们将课程思政的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水平。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例如,在讲述项目管理的伦理和职业道德时,我们引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责任等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这些价值观。
同时,我们还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和实际问题,如软件项目的质量控制、信息安全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互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使其在实践中深化对课程思政的理解。
我们还注重课程思政与其他课程的有机结合。
在《软件项目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与其他课程如《计算机伦理》《软件工程》等进行交叉融合,共同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
这种跨课程的融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的应用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的应用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其应用的总结:
1. 教学内容和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应包括以下内容:国家法律法规、宪法和国情教育、民主和法治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
同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2. 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意识,以及尊重他人、遵守法律和道德等品质。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
学校可以通过讨论和辩论等活动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4. 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学校应该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校园氛围,倡导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巧。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专业的思政教师,提供他们专业化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中的应用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批判思维能力,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课程思政在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课程思政在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思政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中职学校的基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中职课程思政教育尤为重要。
但是,在中职思政教育中,还存在着较多问题,如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教师的教学较为单一等。
本文主要从中职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课程思政” 对于中职学生教育的实际意义,提出了一些关于课程思政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为推动课程思政发展提出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 中职学校; 职业教育; 应用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依据专业指导计划,结合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培养出高素质的中职人才,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力量。
所以中职学校应该提高对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视力度,注重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德,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修养,从而更好的去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帮助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中职学校课程思政教育现状分析当代中职学校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人比较少,多数学生学习没有目标,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当前有少数中职学校把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教学的每个阶段,不管是哪一门课,课前都会进行思政讲解,将课程思政教育渗透到各个地方,学校能够积极打造思政教育和专业课。
仍然有多数中职学校在课程思政中的理念意识不强,在专业课上渗透不足,很多专业课老师觉得是在浪费时间,把课程思政当做是思想政治课,认为这些事应该是专门的思政教师完成,专业课教师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手法单一,新媒体、时政等材料应用较少。
而且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点不能够完全融合。
二、课程思政在中职学校的目的和意义(一)课程思政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现实意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全面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毕业的升学及就业等,一些企业都会比较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介绍课程思政元素及其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
介绍课程思政元素及其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课程思政元素是指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思想政治要素,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The elements of mor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refer to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Chinese Dream and oth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urriculum, aim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patriotism, collectivism, and socialist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实和道德价值问题。
Teachers can integrate the elements of moral and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daily teaching through classroom lectures, discussions, case analysis, etc., guiding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social reality and moral values.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现实案例、进行思辨讨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By guiding students to analyze real-life cases, engage in speculative discussions, and other activities, the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the students can be enhanced.还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课堂活动和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深入理解和接受课程思政元素。
管理类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及其运用
2020年第01期作者简介:郭邦顺(1984-),男,土家族,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人,硕士,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高职教育。
收稿日期:2019年12月2日。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育工作当中充分地结合思政元素,尽可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传授给高校学子,在一定程度上诱发高校学子将为中华之崛起,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1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的含义及意义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不是在专业课教学过程当中,合理的融入思政课教学知识点,而是尽可能在专业课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合理的挖掘专业课内部含有的思政元素知识。
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主要是通过,合理的运用品德教育的学科思维理念,尽可能将专业课程知识含有的思想品德政治相关的一系列知识内容有效提炼,将专业课教学过程转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载体。
尽可能实现在专业课教学过程当中合理的融入学生精神层面的信仰培养,进一步落实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
2管理类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2.1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主要指的是,用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法去解决某一种困难问题,对待事物要打破常规的惯性思维,用不同的视觉去思考问题,尽可能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
管理类课程中蕴含的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各个企业的创新管理工作上。
在我国网络技术刚刚出现的时候,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信息技术会像现在这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用自己的创新思维改变了传统网络技术对于人们仅仅只是通话黄页的状况。
淘宝与支付宝的更新,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网络信息时代。
不仅如此,中国过去的四大发明分别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以及印刷术。
而网络技术新时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则是共享单车、扫码支付、网购以及高铁[1]。
时代的创新充分地体现在了企业创新工作模式,而高校的管理学专业的教学工作者需要与企业创新有效地联合在一起,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高校管理类课程的教师需要注重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培养学生可以从未开发的市场中,创新自身思维找到潜在市场,提升自己的管理综合素质能力。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简介:本文主要探讨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结合具体案例介绍其运用方法和效果。
一、什么是“思政元素”“思政元素”是指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机结合。
具体来说,思政元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法律法规及其执行情况。
2.中外文化及其传承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及其创新实践。
4.大学生政治素质、道德修养等。
5.时事热点、社会民生等问题。
二、思政元素的运用方法思政元素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和新的思考视角,使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增长了社会和政治的见识,提高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思政元素在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具体运用方法:1.根据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入思政元素在信息类专业课程中,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入相应的思政元素,比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可以介绍我国网络安全法有关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使学生明确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数据库系统课程中,可以讲解我国公司法规定的数据保护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现状和应对策略等等。
2.结合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结合案例,将抽象的思政元素转化为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大数据分析课程中,可引用百度地图、微信支付等案例探讨大数据采集、整理、分析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个人信息泄露、隐私保护等问题,激发学生对信息安全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3.注重课程实践环节课程实践是思政元素运用的重要平台之一,在实践中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专业知识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比如在信息系统开发课程中,安排学生前往社区机构或学校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践系统设计、开发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同时还可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要求,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系统开发中应重视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
2024年说课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运用
说课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运用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已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课专业课程作为培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在课程中有效运用课程思政,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课程思政的内涵、说课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的运用原则和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是指在课程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思政强调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旨在通过课程教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说课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的运用原则1.目标导向原则课程思政的实施应紧紧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说课专业课程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确保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全程育人原则课程思政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评价反馈等环节。
说课专业课程中,教师应从课程设计入手,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实现全程育人。
3.协同育人原则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形成协同育人的格局。
说课专业课程中,教师应积极与家长、社会力量合作,共同推进课程思政的实施。
4.知行合一原则课程思政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说课专业课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实现知行合一。
四、说课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的运用策略1.优化课程内容教师应结合说课专业特点,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
例如,在讲解教学设计原理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德育功能。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学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以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为例
一、前言《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基本健全,高校立德树人成效进一步提高。
”[1]由此可见,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及学生管理人员的责任,高校专业课教师也有责任、有义务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2017年,教育部提出建设“新工科”,旨在培养大批具备更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够解决现实工程问题,还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工程类新型人才。
新工科建设理念是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而生的,也是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能够引领未来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而生的,其可以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高,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2]。
那么,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师该如何按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培养具备专业素养、“工匠精神”及对社会有着强烈责任感的高素质新工科人才呢?本文以生物工程专业新工科学生的培养为目标,以“酶工程”“发酵工程与工艺综合实验”“生物工程专业导论”等生物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为例,借助信息化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设计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将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巧妙融合,并引导学生付诸实践的方法,以期有效达成做深、做实、做透课程思政,努力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学目标。
二、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学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目标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师应根据工程专业教育认证标准,深度挖掘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专业课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将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理念和要求与专业课课堂教学隐性思政教育功能巧妙融合,在实际课程教学中合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以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有效落实“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归类与教学内容设计——以“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例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归类与教学内容设计——以“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例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归类与教学内容设计——以“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例引言: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水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之一。
因此,开设“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如何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不仅满足知识传授的要求,更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呢?本文从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归类思政元素,以及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以“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实现思政与专业的有机融合。
一、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在设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时,首先要有意识地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具体而言,可以从课程目标、知识体系、教学过程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挖掘。
1. 课程目标挖掘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基础,也是实现思政与专业融合的首要要素。
在“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中,课程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对水污染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水污染问题的能力等。
2. 知识体系挖掘在“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中,无论是水污染的成因、分类,还是水污染控制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都离不开环境保护的理念和铺垫。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关环保政策、法规进行学习,使他们了解到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以及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3. 教学过程挖掘在课堂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需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思维方式,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4. 评价体系挖掘评价体系是考察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中,可以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综合考察学生在知识掌握、实践操作以及环保意识培养等方面的表现,从而促进学生思政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思政元素归类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归类可以更好地把握这些元素的内在联系,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的有机融合。
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分析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以泵与泵站课程为例
[摘要]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工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结合泵与泵站课程,分析了课程各章节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从爱国主义、工匠精神、经典传承、政治认同以及可持续环保五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思政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泵与泵站及相关课程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泵与泵站;思政元素;思政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33-0144-02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分析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以泵与泵站课程为例赵平歌,张格红,杨学福(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21)高等教育不仅要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要解决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进入新时代,科技飞速发展,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也不再是以往单纯的象牙塔,高校学生如何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适应这些科技变革,就要求各高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课程的育人功能,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泵与泵站是面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为水的动力输送和良性循环提供技术支撑,维持整个给水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
泵的正确选型以及泵站的合理建设不仅关系到整个给水排水系统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也对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泵与泵站课程介绍泵与泵站课程以流体输送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水泵和水泵站为重点,从应用的角度介绍了泵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主要工作特性以及泵站设计方法等。
通过课程理论知识和设计实践的学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叶片泵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能够理解水泵装置系统的运行工况;理解水泵机组的运行调节及节能原理;能够完成泵站的机组选型、管道布置以及辅助设施的选择和敷设,具有初步设计水泵站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以及未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思政元素”是指在信息类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信息类专业课程,如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通信工程等,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在这些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1.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信息伦理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信息伦理问题也日益突出。
在信息类专业课程中,可以通过讲授信息伦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遵守信息伦理规范,不参与非法活动和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信息类专业课程培养的学生通常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社会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帮助他们了解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
3.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科技伦理。
在信息类专业课程中,可以通过讲授科技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培养学生善用科技、科学创新和发展的意识,不仅要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要关注科技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努力推进科技与人文的有机结合。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信息类专业课程培养的学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工作压力,容易对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迷茫。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勤奋创新的精神,努力追求个人的理想和社会的发展。
“思政元素”的运用可以使信息类专业课程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信息类专业的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育目标的达成,合理融入思政元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类专业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仅仅培养信息技术的技能和知识并不足以满足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还需要注重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
“思政元素”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信息类专业课程有机结合,通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安排,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授,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道德素养。
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信息类专业课程中,可以使学生在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思政元素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设置来体现。
信息类专业课程可以增加与社会、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网络安全、信息伦理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可以将相关的思政理论有机融入到具体的技术知识中,通过具体案例的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在社会实践中的价值和意义。
思政元素可以通过教学形式的设计来体现。
信息类专业课程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课堂辩论、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观企业、开展社会调研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思政元素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来体现。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及时互动,分享最新的思政理论和行业动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教师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项目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思政元素的价值和意义。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路径,通过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可以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信息人才。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日新月异的信息科技中,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需要教育界、学生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信息类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优秀的信息人才。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类专业课程在高校中日渐重要。
这些课程通常涵盖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数据科学等领域,旨在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以满足信息技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然而,仅仅掌握技术和知识是不够的,这些专业人才在工作中还需要具备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意识。
因此,在信息类专业课程中引入“思政元素”是非常重要的。
“思政元素”是指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要求的内容或方法。
在信息类专业课程中,这些“思政元素”可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伦理与道德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技术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伦理和道德困境,例如隐私保护、信息安全、数据滥用等问题。
在信息类专业课程中,教师应当教授学生伦理和道德的基本原则,并在案例分析中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
2. 社会责任从个体到企业,每个人都有社会责任,这也适用于信息技术领域。
在信息类专业课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考虑,并向他们展示信息技术如何影响社会。
例如,在教授数据科学时,可以讨论数据的公平使用和公正分布,以及开发一些有意义的应用程序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
3. 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行业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的需求。
因此,信息类专业课程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在教授计算机科学或项目管理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或者如何改善现有技术。
那么,如何运用这些“思政元素”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1. 引入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伦理和道德问题。
例如,在教授网络安全时,可以讨论网络攻击的伦理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
2. 好的宣传文化教师可以利用宣传工具,如海报或广告牌,将伦理和道德问题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面对信息安全或隐私泄露问题时,这种宣传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重视这些问题。
3. 独立思考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的问题,认真分析和评估不同观点,从而形成自己的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分析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作者:赵平歌张格红杨学福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33期
[摘要] 為了实现高等教育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工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结合泵与泵站课程,分析了课程各章节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从爱国主义、工匠精神、经典传承、政治认同以及可持续环保五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思政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泵与泵站及相关课程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泵与泵站;思政元素;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144-02
高等教育不仅要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要解决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进入新时代,科技飞速发展,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也不再是以往单纯的象牙塔,高校学生如何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适应这些科技变革,就要求各高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课程的育人功能,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泵与泵站是面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为水的动力输送和良性循环提供技术支撑,维持整个给水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
泵的正确选型以及泵站的合理建设不仅关系到整个给水排水系统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也对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泵与泵站课程介绍
泵与泵站课程以流体输送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水泵和水泵站为重点,从应用的角度介绍了泵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主要工作特性以及泵站设计方法等。
通过课程理论知识和设计实践的学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叶片泵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能够理解水泵装置系统的运行工况;理解水泵机组的运行调节及节能原理;能够完成泵站的机组选型、管道布置以及辅助设施的选择和敷设,具有初步设计水泵站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以及未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泵与泵站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高校教师在工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的综合素养,因材施教,适应时代的发展。
基于工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结合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相融合,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既精通所学专业知识,又能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不仅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同时注重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本文以许仕荣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泵与泵站》(第六版)教材开展分析讨论。
泵与泵站课程由浅入深,从绪论出发,前三章分别以叶片泵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以及运行调节和其他泵的结构性能为主,后两章以给水泵站和排水泵站的分类、特点以及设计方法为主。
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梳理以及分析,可将课程所包含的思政元素整理如表1。
三、课程思政元素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绪论——“爱国主义”教育
在泵与泵站绪论章节中对我国泵与泵站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结合我国提水设备的开发与建设历史,通过介绍不同时期的提水工程,挖掘、弘扬优秀历史,融入传统文化和专业发展文化,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勇于肩负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我国水工程历史发展的案例包括远古时期的尖底瓶取水、辘轳取水、近代的水车应用、农田灌溉、防洪排涝以及现代的长距离输水工程等,这些相关案例充分表明了我国的悠久历史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通过这些耳熟能详的案例,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从内心感染学生,鼓励学生立志学好本门课程服务社会。
同时通过介绍其他国家泵与泵站的发展,拓宽学生视野,与国际接轨,使学生在国际视野中理解“家国情怀”的深刻含义,建立尊重历史发展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叶片式泵——“工匠精神”教育
一流的制造需要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技术则需要一流的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
有人将工匠精神的内涵总结为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坚守专注的意志品质、自我否定的创新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
近年来,叶片泵的结构形式、材料及制造等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使单个泵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单级泵到多级泵、从定速泵到变频泵的发展都为泵站的场地节约和节能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些成果都依赖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泵的运行是为了满足工程需要,其运行工况的合理化既要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又要满足经济性需求,工程师在水泵运行的优化以及机组的使用性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都是未来的工程师,我国泵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工程师的精益求精以及专注创新,通过这些案例逐步形成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制造创新的兴趣,养成专注、坚守、耐心以及不断创新的优良品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其他泵与风机——“经典传承”教育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实践,有人曾说过,“经验,制造一切未来;经验,是所有过去的成果”。
实际工程总是千变万化的,面对复杂的问题,人们结合实际发展了多种类型的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公元前3世纪由阿基米德发明的螺旋杆,可以平稳连续地将水提升几米高,其原理同样为现代螺旋泵(也称“阿基米德螺旋泵”)所采用。
公元前200年左右,古希腊工匠戈特西比乌斯发明的灭火泵是一种最原始的活塞泵,已具备典型往复泵的主要元件。
而我国明代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中记载的木风箱,作为古老的活塞式鼓风机,一直沿用至今。
这些传统的经典设备不仅为泵的现代科技开创了应用理论,同时拥有现实的使用意义,通过这些案例的讲授,学生学习了人类悠久的文化,学生认识到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因素。
科技的发展要靠人去认识,而其发展规律要靠人去掌握。
一项科学技术由认识发展到实践应用,可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需要人努力克服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才能使其规律最终被人类驾驭、为人类服务。
面对新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培养学生传承经典、不怕吃苦、敢于挑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大学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四)给水泵站——“政治认同”教育
给水工程对保障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在给水排水事业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实现了多个长距离跨区域输水工程,保障了广大人民的用水需求,如“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黄入京”工程等;在抗击“非典”时,短时间内我国建立了应急医院,保证了供水供电需求;这些伟大的工程都依赖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和社会主义政策的实施,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我国水资源丰富,但是人均水平并不高,这就要求给水泵站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安全供水需要,还要实现“节水节能”。
节约作为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不仅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工程实践中。
给水泵站中变频泵的使用、机组运行的优化设计、泵站智能控制等措施都大大节约了能源。
这些给水工程实际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国家政策对工程实践发展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对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学习,引领学生在应用专业技术开展工程实践时注重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使学生对我国相关政策法规有一定的认识,拥护党的领导,实现政治认同教育。
(五)排水泵站——“可持续环保”教育
人类、环境与发展是全世界都在讨论的课题。
水作为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水资源环境保护是给排水人必须肩负的责任。
长期以来,国内工业生产污废水、生活污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而直接外排引起的环境问题屡见不鲜,污水处理厂的建立以及排水泵站的合理选址与设计,对水污染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来,我国在农村乡镇逐渐建立起污水处理厂及泵站,减少了直接排放到河流水域的污水量;同时雨污分流建立雨水泵站既保证了城市的安全,又减少了污水处理厂的负荷;一些“一体化排水泵站”“环保理念的排水泵站”都为水环境保护提供了思路。
泵与泵站作为学生专业教育的入门课之一,这些案例有助于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同时树立给排水行业对社会应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建立对专业的自豪感,实现可持续环保教育。
四、结论
现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获取信息的渠道各种各样,接受新事物更快。
本文以泵与泵站为例,引入工程案例,在教育教学中结合专业知识,积极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信息,启发学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的同时实现育人,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素质优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燕华.创新教学管理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9(5):55-59.
[2]许仕荣.泵与泵站(第六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3]马成俊.浅析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养成教育[J].传播力研究,2019(27):246.
◎编辑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