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分析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分析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作者:赵平歌张格红杨学福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33期
[摘要] 為了实现高等教育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工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结合泵与泵站课程,分析了课程各章节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从爱国主义、工匠精神、经典传承、政治认同以及可持续环保五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思政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泵与泵站及相关课程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泵与泵站;思政元素;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144-02
高等教育不仅要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要解决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进入新时代,科技飞速发展,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也不再是以往单纯的象牙塔,高校学生如何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适应这些科技变革,就要求各高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课程的育人功能,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泵与泵站是面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为水的动力输送和良性循环提供技术支撑,维持整个给水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泵的正确选型以及泵站的合理建设不仅关系到整个给水排水系统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也对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泵与泵站课程介绍
泵与泵站课程以流体输送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水泵和水泵站为重点,从应用的角度介绍了泵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主要工作特性以及泵站设计方法等。通过课程理论知识和设计实践的学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叶片泵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能够理解水泵装置系统的运行工况;理解水泵机组的运行调节及节能原理;能够完成泵站的机组选型、管道布置以及辅助设施的选择和敷设,具有初步设计水泵站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以及未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泵与泵站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高校教师在工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的综合素养,因材施教,适应时代的发展。基于工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结合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相融合,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既精通所学专业知识,又能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不仅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同时注重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本文以许仕荣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泵与泵站》(第六版)教材开展分析讨论。泵与泵站课程由浅入深,从绪论出发,前三章分别以叶片泵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以及运行调节和其他泵的结构性能为主,后两章以给水泵站和排水泵站的分类、特点以及设计方法为主。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梳理以及分析,可将课程所包含的思政元素整理如表1。
三、课程思政元素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绪论——“爱国主义”教育
在泵与泵站绪论章节中对我国泵与泵站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结合我国提水设备的开发与建设历史,通过介绍不同时期的提水工程,挖掘、弘扬优秀历史,融入传统文化和专业发展文化,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勇于肩负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我国水工程历史发展的案例包括远古时期的尖底瓶取水、辘轳取水、近代的水车应用、农田灌溉、防洪排涝以及现代的长距离输水工程等,这些相关案例充分表明了我国的悠久历史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通过这些耳熟能详的案例,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从内心感染学生,鼓励学生立志学好本门课程服务社会。同时通过介绍其他国家泵与泵站的发展,拓宽学生视野,与国际接轨,使学生在国际视野中理解“家国情怀”的深刻含义,建立尊重历史发展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叶片式泵——“工匠精神”教育
一流的制造需要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技术则需要一流的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有人将工匠精神的内涵总结为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坚守专注的意志品质、自我否定的创新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近年来,叶片泵的结构形式、材料及制造等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使单个泵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单级泵到多级泵、从定速泵到变频泵的发展都为泵站的场地节约和节能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些成果都依赖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泵的运行是为了满足工程需要,其运行工况的合理化既要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又要满足经济性需求,工程师在水泵运行的优化以及机组的使用性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都是未来的工程师,我国泵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工程师的精益求精以及专注创新,通过这些案例逐步形成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制造创新的兴趣,养成专注、坚守、耐心以及不断创新的优良品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其他泵与风机——“经典传承”教育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实践,有人曾说过,“经验,制造一切未来;经验,是所有过去的成果”。实际工程总是千变万化的,面对复杂的问题,人们结合实际发展了多种类型的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公元前3世纪由阿基米德发明的螺旋杆,可以平稳连续地将水提升几米高,其原理同样为现代螺旋泵(也称“阿基米德螺旋泵”)所采用。公元前200年左右,古希腊工匠戈特西比乌斯发明的灭火泵是一种最原始的活塞泵,已具备典型往复泵的主要元件。而我国明代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中记载的木风箱,作为古老的活塞式鼓风机,一直沿用至今。这些传统的经典设备不仅为泵的现代科技开创了应用理论,同时拥有现实的使用意义,通过这些案例的讲授,学生学习了人类悠久的文化,学生认识到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因素。科技的发展要靠人去认识,而其发展规律要靠人去掌握。一项科学技术由认识发展到实践应用,可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需要人努力克服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才能使其规律最终被人类驾驭、为人类服务。面对新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培养学生传承经典、不怕吃苦、敢于挑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大学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