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大学校园广场空间活力研究

合集下载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E080101)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至今),共计140项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E080101)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至今),共计140项
戴晓玲
浙江工业大学
25
201301-201512
51208132/E080101
基于参数化建模与数据分析的大跨建筑结构形态推演
董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5
201301-201512
51278122/E080101
基于类设计理论的历史街区动态保护及其社区再造模式研究
关瑞明
福州大学
80
201301-201612
华霞虹
同济大学
25
201301-201512
51278263/E080101
基于结构分析的建筑形态生成研究
黄蔚欣
清华大学
80
201301-201612
51208419/E080101
农业转型期西北旱作区乡村聚落形态演进机制及营建模式研究
靳亦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5
201301-201512
51278415/E080101
川西北嘉绒藏族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研究
李军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80
201301-201612
51278340/E080101
基于生态化模拟的城市高层建筑综合体被动式设计体系研究
李麟学
同济大学
80
201301-201612
51278194/E080101
岭南汉民系乡村聚落可持续发展度研究
陆琦
华南理工大学
80
彭昌海
东南大学
80
201301-201612
51208306/E080101
基于赛后利用原则的重大体育赛事场馆规划设计研究
彭小松
深圳大学
25
201301-201512
51268011/E08010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及应用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及应用研究
1 2 区域 创新 能 力包含 的 内容 .
创新 能力是 由若 干能 力要 素组合 而 成的概 念 . 本文 认为 区域创 新 能力 包 括 以下五个 方 面 : 知识 创新 能力 知识 流动 能 力 毋 庸 置疑 。 知识 创新 能力 应该 是 区域 创新 能 力 的基 础 、 核心 部 分 , 意 味着 区域所 具 它 库 克l 认 为“ 新 ” 2 创 是知 识 的商业 化 , 知识 的利 用 过 程 , 新 可 定义 为“ 功 地利 用 是 创 成 有 的现实 和潜 在的科 技创新 能 力大 小 , 从根 本上 反 映 了区域技 术创 新 能力 的强 弱 . 它 新 的知识 ” 按 照对创 新 的这 种 理解 , . 区域 创新 就是 “ 区域成 功地利 用 新知 识 的能 力” .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 9 期 20 06年 9月








J RN L OF S OU A HAO I G UN V RST X N I E IY
V0 .6 No. 12 9 S p.0 6 e 20
基于 因子 分 析 法 的 区域 创新 能 力评 价 及 应 用研 究
企业 创新 能力 企业 的创 新能 力是 区域 创新 能力 的重 要环节 . 业 是经 济 活动 的主 体 . 加强经 济建 企 要
没, 必须提 高企业 的盈 利 能力 , 而要 提高 企业 盈利 能 力就必 须提 高企 业 的创 新能 力 . 以说 , 所 区域创 新能 力 最终 作用 于企业 身上 , 并通 过企 业 的创新 活 动表现 出来 . 技术 创新 环境 区域创 新 离不 开一 个 良好 的创新 环境 . 创新 环境 既 包 括政 府提 供 的服 务 , 也包 括 民间 自发形成 的社 会环境 ; 仅包括 基 础设施 、 律环 境 、 不 法 政策 环境 、 资环境 、 场 环境 , 且包 括 同样 重要 的 融 市 而

因子分析在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实际案例分析(Ⅱ)

因子分析在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实际案例分析(Ⅱ)

因子分析在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实际案例分析教育质量评价是教育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帮助学校和教育机构了解教学质量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因子分析是一种多变量统计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变量之间的内在结构,并找出潜在的因子。

在教育质量评价中,因子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育质量。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探讨因子分析在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案例背景某市教育局想要对该市中小学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价,并且希望通过评价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学校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育局决定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水平、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期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数据收集教育局首先收集了相关数据,包括学校的师生比、师资水平、学生素质等多个变量。

这些数据既包括客观指标,如教师的学历、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包括主观指标,如教师对学校教学环境的满意度、学生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等。

因子分析在收集完数据后,教育局委托统计专家对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专家发现在所收集的变量中,存在一些内在的联系,例如教师的学历、教学经验和对教学环境的满意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通过因子分析,专家将这些变量归纳整合,得到了几个潜在的因子,如“教师水平”、“学校教学环境”等。

结果解读通过因子分析后,教育局得到了一些关键的结论。

首先,教师的学历、教学经验和对教学环境的满意度等因素构成了“教师水平”这一因子,这表明学校可以通过提升教师的学历和经验,改善教学环境来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的学习氛围等因素构成了“学校教学环境”这一因子,这表明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提高教学质量。

改进建议基于因子分析的结果,教育局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建议。

针对“教师水平”这一因子,教育局建议学校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针对“学校教学环境”这一因子,教育局建议学校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学校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因子分析在社会调查中的实际案例分析(Ⅲ)

因子分析在社会调查中的实际案例分析(Ⅲ)

因子分析在社会调查中的实际案例分析引言社会调查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信息来了解社会现象和人们的态度、行为等。

在社会调查中,因子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变量之间的内在结构和相关性,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因子分析在社会调查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我们以一项关于消费者偏好的社会调查为例,调查包括食品、服装、娱乐等多个领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大量数据。

研究者希望通过因子分析来探索这些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找出消费者偏好的潜在因素。

首先,研究者进行了数据清洗和预处理,包括缺失值处理、异常值检测等。

在进行因子分析前,这些步骤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保证后续的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接下来,研究者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

在进行因子分析时,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因子提取方法和旋转方法。

在这个案例中,研究者选择了主成分分析作为因子提取方法,并采用了方差最大化旋转方法。

通过因子分析,研究者发现了几个潜在的因素,比如“健康饮食”、“休闲娱乐”、“时尚购物”等。

通过因子分析,研究者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比如,他们发现“健康饮食”因素包括了对有机食品、健康食品的喜好,而“休闲娱乐”因素包括对电影、音乐等娱乐活动的态度。

这些发现为研究者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偏好和行为。

此外,因子分析还让研究者发现了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比如,他们发现“健康饮食”和“休闲娱乐”这两个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意味着一些消费者更倾向于追求健康生活,同时也对休闲娱乐有一定的需求。

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因子分析在社会调查中的实际应用。

因子分析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变量之间的内在结构和相关性,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潜在的因素和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因子分析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比如教育、医疗等,为社会调查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统计学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统计学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统计学毕业论文题目选题统计学毕业论文题目选题【1】1、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检验2、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3、统计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分析4、区域社会保障水平统计评价5、_省各地区人口素质差异的统计分析6、我国统计数据质量分析7、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分析8、_市通货膨胀的统计测度与分析9、我国收入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10、我国股市收益率分布特征的统计分析11、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12、投资回收期统计技术应用分析13、_社区便民服务商业发展趋势统计技术应用分析14、统计方法对中国汽油消费的分析和预测15、我国第三产业水平及结构的统计分析16、我国住房价格数据统计失真的原因探析17、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统计测度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统计调查体系发展的思考19、_省经济运行质量的统计分析20、_商圈未来发展趋势统计技术应用分析2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分析22、浅议劳动工资统计的问题和策略23、统计数据生产的博弈分析24、失业统计方法的缺失与完善25、_本土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统计分析26、浅谈统计评估在证券市场分析中的应用27、_市(西南地区)餐饮业发展状况统计研究28、_省经济运行状态的统计描述及政策选择29、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及变化情况统计分析30、统计方法及其在某种商品市场营销中的应用31、企业绩效评价中的统计方法“或者”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比较研究“3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统计分析33、深沪股市收益率分布特征的统计分析34、_市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统计分析35、_省国民经济的统计分析与预测36、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质量研究37、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研究38、对统计调查质量特征的探讨39、_省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统计测度40、证券投资组合统计技术应用分析41、_市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率趋势统计技术应用分析42、_市涉外保险未来趋势统计技术应用分析43、宏观经济统计中相关数据的分析44、城镇居民的耐用消费品消费差异的统计比较45、_市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统计研究46、企业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应用47、消费质量的统计测度研究48、从统计调查看科大学分制推行的经验及其不足49、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5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研究统计学毕业论文题目选题【2】1._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的长期均衡及短期波动的实证分析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分析3.PPl 和CPI传导效应实证分析4._市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分析5.产业集群量化分析方法研究6._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7.部门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率关联性分析8._省城乡协调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9._市城乡收入差距分析10._市工业的单位能源变化趋势分析11._汽车消费需求的动态分析与预测12.我国对外贸易公司盈利能力分析13.中国人口受教育程度不平等测算与分析14._省各区市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的产出弹性分析15._省经济增长中高新技术产业贡献的计量分析16._省各县市产业结构的聚类分析17._省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实证分析18.基于面板数据的外商投资(FI)对GDP增长的实证分析19.进口与FDI对我国国内产出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20.因子分析在企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21.东_收入差距分析22.中外女性失业人员及影响因素分析23._地区区域工业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分析24._市信息化水平的测度分析25.基于logit模型的居民住房购买行为分析26.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27.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差异分析28.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模型及实证分析29.联合分析在笔记本电脑配置定型中的作用研究30.地区经济实力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31.基于因子分析法的_省城乡统筹发展评价32.基于消费意愿的量价模型分析33.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34.现阶段中国房地产产业价格调整影响实证分析35.因子分析在_省利用外资效果评价中的应用36.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分析37.工资增长与CPI相关分析38.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分析研究39.城乡统筹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分析40._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41.基于通货膨胀预期的我国货币政策实证分析42._市经济增长效率的随机前沿分析43.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与评价44.城市化进程中_市就业态势与趋势分析45.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与股票投资收益率的相关性分析46._省消费拉动第三产业增长的实证分析47._市居民收入水平和结构的分析48.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调控效应的实证分析49.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外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比较研究50._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率的时间序列分析毕业论文写作步骤: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实证研究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实证研究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实证研究张经强【摘要】技术创新能力是评价一个地区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是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竞争的决定因素.对此,采用因子分析法,运用SPSS15.0软件,选取19个原始指标对我国31个省市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地区间产生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技术创新能力与地区科技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从而为各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制定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政策提供了依据.【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0(030)005【总页数】3页(P16-18)【关键词】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因子分析法;评价指标;实证研究【作者】张经强【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1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4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指在一个区域范围内,以增强区域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区域技术创新的行为组织,包括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科技中介服务及金融机构、政府等的技术创新积极性,以人力资本集聚为核心,高效配置技术创新资源,将技术创新构想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综合能力系统。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加深,区域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成为地区经济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全面评价和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有效配置区域内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外学者研究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主要集中在区域创新战略、区域技术计划与转移、区域创新政策等方面[1-3]。

国内研究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文献较多,设计的评价指标也有多种,如张欣等提出用科技投入、R&D投入、教育投入、人均生产能力、劳动生产率、科技转化能力、专利数等科技成果产出指标来评价区域技术创新能力[4];吕永波等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分为研究与开发阶段、设计与试制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并对每一阶段设置了相应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指标[5];陈艳艳则从经济发展、技术投入、技术可持续发展、技术产出等四个方面来研究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并分别设置了相应的评价指标[6]。

第十一届山东省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第十一届山东省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第十一届山东省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书籍类一等奖1. 山东省民营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构建研究杨涛山东英才学院二等奖1.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知识创新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问题研究王玉梅烟台南山学院2. 中国国民收入核算矩阵的编制与应用研究周南南等青岛科技大学山西财经大学3. 统计实务徐冰济宁市统计局三等奖1. 扶贫互助资金合作社运行现状及运行机制研究——以山东省为例高杨山东青年政治学院2. 海洋生态经济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陈东景青岛大学3. 2016青岛市统计课题研究与分析汇编李刚青岛市统计局4. 供应琏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张先敏青岛科技大学5. 临沂统计治理现代化探索与实践张凡春临沂市统计局优秀奖1. 基于性别视角的收入分配研究高艳云青岛大学2. “十二五”青岛发展统计报告李刚青岛市统计局3. 薛暮桥在山东解放区时的对敌经济斗争张凡春等临沂市统计局4. 煤矿动力灾害危险性预测方法研究边平勇山东科技大学5. 教育统计的世界——统计原理与SPSS应用张黎青岛大学6. 统计学基础阮红伟青岛大学7. 山东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研究李波临沂大学课题类一等奖1. 济南市科技创新报告肖辉等济南市统计局2. Hadoop技术在政府统计大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胡宝芳等山东女子学院3. 建立人才发展统计体系的对策研究司江伟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4. 青岛工业转型升级实证探析与提质增效路径研究尹正德青岛市统计局5. 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关系及优化研究单宝艳等山东建筑大学6. 不同养老模式下养老机构老年人医疗服务评价研究吴炳义等潍坊医学院7. 大数据背景下的超网络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索琪青岛科技大学8. 一体化住户调查数据质量控制及评估方法研究王象永等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9. 大数据视角下基于“一套表”的工作模式研究张芳丽等山东农业工程学院10. 青岛市从需求侧总量拉动向供给侧结构推动的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张德祥青岛市统计局11. 乘势经济新常态力拔江北第一县——“千年商都”即墨案例研究宋书国即墨市统计局12. 基于空间统计技术的中国省域人力资本空间聚集和溢出效应研究徐珊等山东青年政治学院1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优势统计研究郭思亮齐鲁师范学院14. 现代科学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王霞等山东建筑大学15. 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刘中文等山东女子学院16.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与融合——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研究杜培林等济南大学17. 生产安全事故大数据处理及其开发应用研究周江涛等滨州学院二等奖1. 新型城镇化驱动下山东省单位型就业空间布局优化策略研究赵虎等山东建筑大学2. 山东省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测评及影响因素研究王能等德州学院吕晶等枣庄市统计局3. 转型升级结硕果突破瓶颈谋振兴——“十二五”末期枣庄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探析4. 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测度模型研究李娜等山东协和学院5. 山东省生态效率统计测度方法研究宗科等山东科技大学6. 提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与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关系问题研究徐晶济宁市统计局7. 低碳经济下我国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高朋钊等山东女子学院8. 经济时序数据的季节调整方法及应用研究刁艳华等山东协和学院9. 济南市区域性经济中心建设的数量分析孙夕良等济南市统计局10. 山东省城乡社会保险非均等程度测定及其改进路径研究黄俊祺等山东女子学院11. 大数据背景下旅游统计创新研究单铭磊等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王东翔青岛市统计局12. 青岛市金融业和“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现状评价及加快发展的对策研究13. 新常态下枣庄县域经济协同发展问题研究陈成等枣庄市统计局14. 山东省各地市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协调发展分析戴金辉等山东工商学院15. 加快“文化+”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换档提速林清济南市统计局16. 县级政府资产负债表及其信息披露研究国凤兰等山东科技大学17. 综合化网络问卷调查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盛雯雯等日照职业技术学院18. 德州市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关系研究张学荣德州市统计局19. 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田刚元等滨州学院20. 山东省宏观税负水平测度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徐维爽齐鲁师范学院21. 即墨市“智慧统计”建设与应用研究宋书国即墨市统计局杨世涛等德州市统计局22.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德州市区域经济实力比较及加快发展路径研究23. 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与CFO性别相关性的模型构建与统计分析吕宏等山东女子学院24. 山东省区域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李婧等山东协和学院25. 青岛市市北区产业竞争力评价薛纪宾市北区统计局26. 山东省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模型研究李吉英等滨州学院27. 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王象永等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28. 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研究王战友等山东管理学院29. 基于二维不确定语言变量定性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应用研究荣丽丽等山东广播电视大学30. 基于贝叶斯统计的供应琏金融风险测度分析刘建勇等鲁东大学31. 基于SPS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大学生创业影响模型构建研究赵德忠等淄博职业学院32. 滨州市“四上”企业现状、问题简析及促进纳新工作对策王智童等滨州市统计局33. 依托物联网无缝数据采集技术提升工业能源数据统计质量对策研究贾萍等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于海生等鲁东大学34. 青荣城际铁路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影响的测度研究及实证分析35.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以中小企业为例谭振梅等山东女子学院三等奖1. 培育枣庄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战略思考沈道坦等枣庄市统计局2. 从经济普查看德州市工业发展王惠德州市统计局3. 基于SWOT分析模型的青岛市民营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刘俐娜青岛市统计局4. 基于Agent建模与仿真的低碳生态城市统计测度方法及应用研究刘中文等山东女子学院5. 抢抓“全域旅游”新机遇打造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周晓静曲阜市统计局6. 生态文明建设统计测度方法研究于法家等菏泽市统计局7. 城市商业综合体数据贡献现状调查报告刘晓彬市南区统计局8. 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李华等淄博职业学院9. 新常态下临沂经济增长动力研究程凯等临沂市统计局10.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绿色房地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刘桂菊等泰山学院11. 变点检测问题的现代非参数统计推断及其应用李强等泰山学院12. 服务业品牌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李画画等山东科技大学13. 我国新能源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赵克杰山东建筑大学14. 以技改投资为突破创新驱动青岛工业转型升级王元青岛市统计局15. 基于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山东省低碳旅游景区门票动态定价研究高朋钊等山东女子学院16. 基于因子分析的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定量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刘凯等滨州学院17. 新型城镇化测度及其与经济发展关系统计研究——以山东城市群为例于晓红山东英才学院18. 缺失数据下可加部分非线性模型的统计推断及应用周小双等德州学院19. 青岛海洋经济发展路径及前景目标的展望与研究刘俐娜青岛市统计局20. 银信合作视阈下影子银行统计监测研究林飞等山东协和学院2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智慧旅游综合评价研究张孝丽等山东协和学院22. 莱西市石墨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孙世盛莱西市统计局23. 山东省汽车运输企业能源消耗统计模型的研究李秀芬等日照职业技术学院24. 基于ESDA的山东省城市化格局及演变研究王林林等滨州学院25.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吕鹏山东英才学院26. 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的相关性研究崔元丽等山东协和学院27. 新型城镇化对青岛市居民生活用能影响的实证研究王东翔青岛市统计局28.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能源利用效率评价研究黄利国等滨州学院29. 基于Hadoop的数据挖掘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王黎峰等山东青年政治学院30. 枣庄绿色发展的SWOT分析于亚波等枣庄市统计局31. “互联网+”时代的政府统计创新研究侯延香等山东建筑大学安洪庆等潍坊医学院32. 基于倾向指数模型的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程度测度及实证应用研究33. 空间统计方法在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杨丽等潍坊医学院34. 基于云平台的海量交通数据统计分析孙洪峰等山东女子学院35.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看枣庄工业转型吕晶等枣庄市统计局36.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效益的产生与作用机理研究张国宾等李沧区统计局37. 文化产业统计系统优化路径探析郭继文山东交通学院38. 黄河三角洲绿色制造绩效评价及实施模式研究王伟等滨州学院39. 基于个人效用与健康的最优退休年龄实证分析张智涛等滨州学院40. 基于ISO26000中国产品海外形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吕臣等泰山学院41. 贝叶斯分层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研究张凡春等临沂市统计局42. 联网直报背景下区县政府统计管理体制优化研究王娜娜泰山区统计局43. 我国保险业统计分析与建模研究赵长利等山东交通学院44. 山东省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与评价方法研究姜山等滨州学院45. 新常态经济背景下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投入统计指标因素分析白丽苹等泰山医学学院46. 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董凤鸣等菏泽学院47. 我国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赵小燕等山东管理学院陈绍武等曲阜市统计局48. 释放政策减税红利激活企业发展动能——“营改增”对曲阜企业发展和财税收入影响的调研分析优秀奖1. 山东省食品产业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王辉等德州学院2. 特征价格方法在房地产价格指数编制中的应用研究袁忠香等临沂大学3. 山东省上市公司商业信用风险机理与评估研究张文华等淄博职业学院4. 济南城镇中低收入阶层住房保障体系研究高斌等山东女子学院5. 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治理研究——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李晓泰山医学学院6. 移动互联时代山东零售服务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秦晓庆山东英才学院7. 空间统计方法及其在大气污染统计中的应用研究闫保英等山东农业工程学院8. 基于制度系统灰关联熵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度量与实证分析刘伟等潍坊学院9. 当代女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与能力培养研究高斌等山东女子学院10. 推动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统计研究苏玉等日照职业技术学院11. 关于山东省制造业民营企业发展状况的调研分析谷振涛等山东英才学院12. 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杨静等淄博职业学院13. 县级医院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李磊等泰山医学学院14. “互联网+”模式应用思考与研究——平度“农村淘宝”项目运纪春英平度市统计局营情况调研报告15. 枣庄电子商务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于亚波等枣庄市统计局16. 新常态下县区经济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统计研究于晓丽等泰山区统计局17. 县乡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研究尹德玉等日照职业技术学院18. 山东体育旅游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刘林星等滨州学院19. 基于区位商视角下的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刘娜等滨州学院20.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融资风险评价研究——以山东省建筑业许凤玉等滨州学院上市公司为例21. BSC视阈下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王申等等山东现代学院22.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众包模式运行效率统计测度研究李瑞雪等山东协和学院23. 山东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温艳等青岛大学24. 基于供给角度的枣庄市经济增长动力分析侯方等枣庄市统计局25. 新常态下枣庄市房地产业发展新特征研究孟祥焱等枣庄市统计局26. 黄河三角洲区域内金融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分析研究彭伟等滨州学院27. 山东省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时亚栋等菏泽学院28. 基于云存储环境的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研究徐栋等日照职业技术学院29. 政府部门间数据资源共享研究任敏等滨州学院30. 环保支出统计研究隋涛等滨州学院31. 非线性季节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杨华等淄博职业学院32. 物流产业统计核心指标体系及管理研究解京淑等淄博职业学院33. 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产业数据管理与共享机制研究郑志新等聊城大学34.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体系研究魏青琳等山东协和学院35. 工效学用户测评抽样设计及抽样精度研究李莉莉青岛大学36. 经济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统计研究周志刚等潍坊学院37. 大数据背景下统计理论和方法创新研究报告康梅娟等临沂大学38. 大数据背景下政府统计管理及质量创新研究张晓敏等临沂大学39. 山东省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切入路径与模式选择赵琳等山东英才学院40. 基于大数据的小微企业信息采集及挖掘研究赵红艳等山东英才学院41. 新型城镇化测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统计研究张玲菏泽学院42. 基于实时数据交换的统计方法与平台研究陈卓艳等山东科技大学43. 大数据时代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与预测方法研究黄培花等滨州学院44. 非结构化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董茜等山东管理学院45. 网络入侵异常行为检测统计方法研究冯敏等泰山医学学院46. 大数据环境下云计算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王晓燕等山东协和学院47. 抢抓“互联网+”重大机遇着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曲阜市电子商务现状调研分析张婷婷等曲阜市统计局曲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48.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旅游消费的关系研究宗荃等山东女子学院49. 构建国家诚信体系背景下高校就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孙士生等临沂大学50. 时间序列数据的小波分析方法研究王怀亮等菏泽学院51. 曲阜市镇街主体功能区建设调研报告陈绍武等曲阜市统计局52. 大数据背景下政府统计模式改进研究王红娟等临沂大学53.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政府统计改进研究李明娟等临沂大学54. 低相关序列在统计信息安全中的应用任文丽等德州学院55. 随机辛算法在统计力学中的应用尹秀玲等德州学院56. 金融随机模型参数估计及其算法研究韩潇等山东农业工程学院57. 曲阜市企业上市资源情况调研报告陈绍武等曲阜市统计局曲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58. 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陈巩等滨州学院59. 基于S-粗集理论的数据分析模型及其在德州市经济数据统计中的应用于秀清等德州学院60. 建筑业总部与分部统计规范的实践讨论张祥伟等阳谷县统计局61. 基于Ontology的数据挖掘研究贾保先等聊城大学论文类一等奖1. 基于HADOOP的大数据描述统计分析宋廷山等齐鲁师范学院2. 我国公路运输价格指数编制研究——以济南市为例胡海清等山东英才学院3. 第三产业份额提升是结构红利还是成本病李翔等曲阜师范大学4. 补齐软实力“短板”拓展“走出去”空间——青岛市建筑业“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路径研究孙辉等青岛市统计局5.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演进分析吕晓等曲阜师范大学6. 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协调效应研究王文波等青岛大学7. 关于改进综合考核群众满意度调查工作的若干思考沈道坦枣庄市统计局8. 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视阙下的区域创新平台构建——基于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的研究李治国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9. 制度变迁、路径依赖与经济增长的模型与实证分析——兼论中国制度红利杨友才青岛科技大学10. 基于线性协整与面板协整的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促进就业功能研究董芳等滨州学院11. 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空间关联效应分析——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林春艳等山东财经大学二等奖1. 青岛民生服务业发展品质探析姚栋青岛市统计局2.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长度和上游度的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研究马风涛山东科技大学3. 平阴县金融运行分析报告李新平阴县统计局4. 青岛市快递业发展研究石岩青岛市统计局5. 基于SBM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中国海洋经济效率评价研究赵林等曲阜师范大学6. 平阴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分析麻荣玉等平阴县统计局7. 资本深化与我国消费率的关系研究丁建勋青岛理工大学8. 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助推消费品市场升级发展刘琴等槐荫区统计局9. 逐鹿江北:竞争力视野下的即墨市——全国十强县(市)比较分析研究赵玉梅即墨市统计局10. 城镇化进程中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决策行为及影响因素于伟等曲阜师范大学11. 组合类信用互换BDS的定价研究吴健华等济南大学12. 结构参数,出口固定投入成本与贸易扩展边际张凤青岛理工大学13. 中国财税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张玉青岛科技大学14. 基于实物期权法的海域使用权定价研究闻德美等山东科技大学15. 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路径研究李厚银菏泽市统计局16. 我国城镇社会保障均等化的省域差异及空间格局时涛等泰山医学院17. 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协调发展的测度戴金辉等山东工商学院18. 中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研究:基于ZPP和KMV模型李莉莉青岛大学19. 基于非参数统计方法对股票收益率的实证分析孔令苹微山县统计局20. 基于变结构copula模型的股票市场分析刘昆仑齐鲁师范学院21. 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及其应用沙秀艳等曲阜师范大学22. 大数据视角下关于跨部门基本单位名录库的思考陈爱伟等山东农业工程学院23. 滨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陈淑清等滨州学院三等奖1. 从统计综合指数视角探寻青岛如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李刚青岛市统计局2. 复杂统计方法在黄海西海岸极端降水趋势及成因研究中的应用王怀亮等菏泽学院3. 临沂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及对策研究张凡春临沂市统计局4. 金融业发展对即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赵玉梅即墨市统计局5. 交通基础设施空间非均衡测度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吕承超青岛科技大学6. 互联网+时代对德州传统制造业转型的思考刘行德州市统计局7. 滨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政策支持研究宋晓健滨州市统计局8. 即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探析丁松兵即墨市统计局9. 企业能源统计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周红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彭利达等山东管理学院10. 机构投资者是现金分红的内生动力吗——基于异质机构投资者的经验研究11. 基于非期望产出SBM模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测算王景波山东科技大学12. 大数据时代统计创新能力分析赵明霞阳谷县统计局13. 基于财政金融激励视角的特色小镇统计评估体系研究赵锦华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央商务区开发建设管理服务中心14. 要素价格扭曲、资本深化与我国消费率朱晓媛等青岛理工大学15. “中国梦”实现过程的中国经济总量和人民生活水平预测吴庆军曲阜师范大学16. 非寿险未决赔款准备金评估的平滑化方法研究邱艺伟滨州市统计局17. 基于改进LDA主题模型的社会网络话题发现算法iMLDA 仇丽青等山东科技大学18. 我国金融生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非线性特征解析逮进等青岛大学19. 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估计研究吴健华等济南大学20. 非寿险公司经营风险统计模型研究闫春等山东科技大学21. 浅议新常态下工业结构调整的必然性赵明霞阳谷县统计局22. 新常态下济宁市产业转型升级问题探究孔令苹等微山县统计局23. 纵向数据下变系数部分非线性模型的经验似然推断周小双等德州学院24. 基于随机模拟的统计模型计算及实证分析邵伟等曲阜师范大学25. 内生性回收率与信用风险度量研究吴健华等济南大学26. 山东省县域经济的空间分异及其成因杜霞枣庄学院27. 因子模型中正交旋转方法的改进张颖等济南大学28. 基于GM(1,1)幂模型的振荡统计数据预测陈继光山东英才学院29. 社会转型时期城市阶层的阶梯消费王琪等青岛科技大学30. 中国低碳经济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张庭发齐鲁师范学院31. 山东省移动终端消费习惯分析李雪萍等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统计局32. 浅谈设施农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范荣梅平阴县统计局33. 变结构pair copula模型在金融危机传染分析中的应用刘昆仑齐鲁师范学院优秀奖1. 山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测度及动态融合关系实证检验刁艳华等山东协和学院2. 应用新方法 HOMR-HOM均一化1961~2010年北疆最高和最低气温张延伟济南大学3. 滨州市城区苔藓植物主要重金属含量的调查与分析李玉玺等滨州学院4. 依法治统势在必行武颂沂水县统计局5. 输血病案质量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于龙广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6. 浅析二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孔令苹微山县统计局7. 如何减小问卷调查中的调查员相关误差胡顺奇枣庄学院8. 基于组织层面变量企业文化的测量方法王炳成等山东科技大学9. 平阴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状及问题的探讨范荣梅平阴县统计局10. 县域经济由经济增长型向统筹发展型的转变探析赵明霞阳谷县统计局11. 社区文化认同响应旅游开发的模型研究及个案分析单铭磊山东青年政治学院12. 欧元区国家银行风险与主权风险的关联性研究杨继梅青岛科技大学。

校园公共空间的活力评价及其策略研究——以湖北大学(武昌校区)为例

校园公共空间的活力评价及其策略研究——以湖北大学(武昌校区)为例

2024年第6期现代园艺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中指出,“要更好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城市公共空间是人民舒适生活与友好交往的主要媒介,而校园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承载着城市开放包容的精神内涵。

公共空间由“公共”和“空间”2部分组成。

“公共”的含义为所有人共同享有,本身就包含聚集的意思,并象征着很高的活动本质,同时有社会性象征意义。

“空间”是环境、功能、行为等不同因素发展和整合的结果,因此,公共空间不仅是物理公共空间,更应该是人们精神行为依托的重要场所。

“活力”一词源于生态学,被定义为生物体能够维持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具有活力的校园公共空间在学校教育、社交和文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学生、教职工和访客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场所,促进了交流和互动,增强了共同意识和归属感。

目前,很多校园公共空间都面临功能匮乏、文化淡漠、无系统标识、灯光照明系统不够完善、后期维护管理极度缺乏等问题,吸引力较低,甚至形成消极户外空间。

校园公共空间作为校园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活动开展的主要载体及师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公共空间。

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犹如校园公共生活中的起居室,既能提供校园公共生活场所,又能促发人的行为与活动。

1活力调查研究1.1研究对象此次研究将湖北大学(武昌校区)整体公共空间分为4个类别(教学区、居住区、体育活动区、休闲开放区),从活力的角度将4个类别分为3个层次(低活区、中活区、高活区)。

其中教学楼类别的2号、3号、6号、13号、17号场地属于低活区,居住区类别的5、19号场地属于中活区,其他场地属于高活区。

从不同活力度的场地中分别选取1~2块进行研究,最终确定以本校区内教学楼3号场地、居住区19号场地、体育活动区8和9号场地、休闲开放区15和16号场地的公共空间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见图1)。

符号的魅力 墨尔本penleigh and Essendon支法学校高中校区

符号的魅力 墨尔本penleigh and Essendon支法学校高中校区

符号的魅力墨尔本penleigh and Essendon支法学校高中
校区
McBrideCharlesRyan
【期刊名称】《《室内设计与装修》》
【年(卷),期】2013(000)007
【摘要】澳大利亚的设计师McBrideCharlesRyan曾以克莱因瓶这个数学概念设计了以此为名的别墅,得到业界的一致好评,也让人们对数学与建筑的结合有了新的认识。

而此次,他又带领自己的设计团队以数学领域中的另一个概念——“无穷大”为主题设计了PenleighandEssendon文法学校(以下简称PEGS)的高中新校区。

【总页数】6页(P40-45)
【作者】McBrideCharlesRyan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7
【相关文献】
1.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大学校园移动用户满意度研究--以苏州大学东校区在校本科生为例 [J], 杭叶;王义忠;刘田田;柏雅萍
2.符号的魅力墨尔本 Penleigh and Essendon 文法学校高中校区 [J], 和维
3.现代大学校园“流动空间”界面设计手法初探——以南京河海大学江宁校区建筑
为例 [J], 叶建功
4.基于AHP-FCE法的大学校园景观评价——以贵州大学西校区为例 [J], 陈斯琪
5.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大学校园广场空间活力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为例[J], 陈功;蔡燕歆;陈彬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

201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

201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类(省劳科院立项名单)(一)一般项目:1.就业与再就业L2012A001高职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蒋晓冬,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L2012A002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王娟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A003高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育研究,伊娜,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A004浙江省农民创业支持体系研究,张惠君,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A005“蚁族”群体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高永良,浙江理工大学L2012A006劳动力回流的经济影响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刘央央,浙江财经学院L2012A007 "民工荒"视域下建筑业农民工就业的制约因素和对策研究,侯玲,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08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就业困境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贾淑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09高校就业困难学生援助体系研究,姚华儿,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0浙江大学生就业“逆城市化现象”研究——基于台州四个农村的调查,郑苍钧,台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1浙江省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及培育路径研究,杨振华,湖州师范学院L2012A012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工程研究——以浙江省为例,杨勇,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3网络创业人才培养视阈下的网上公共创业基地运营机制研究——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朱宝宏,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4分层次递进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研究,王美云,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5浙江省电子商务发展与就业变化关系的研究,唐伟,浙江科技学院L2012A016农民创业培育对策研究——基于湖州农村中小企业实证分析,王柱国,湖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7民办高校大学生传承浙商文化与创业教育研究,陶元,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8诚信缺失视界下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的研究,杨洁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9区域经济转型与高职创业教育互动机制研究,伍小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0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研究与实践——以温州市平阳县为例,应巨林,温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2A021“开放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研究,朱敏洁,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2基于国际化视角下宁波创业型城市发展研究,翟东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3大学生网店创业的现状与生态环境构建——基于浙江省高校的研究,曾骊,丽水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4创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杨金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5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余益峰,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6新媒体与就业:网络传播的崛起对新生代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徐晓昀,浙江工业大学L2012A027实践导向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与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王林祥,浙江工业大学L2012A028 90后职场新人“高离职率”问题研究—基于新入职毕业生的职业-组织双重承诺视角,陈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L2012A029基于“校-企-政”合作模式的海岛农村转移劳动力再就业培训研究——以洞头县为例,於佩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L2012A030基于体教结合视角下的退役职业运动员再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浙江省退役职业运动员为个案,许为东,嘉兴学院L2012A031产业结构调整下促进高职生就业研究,傅琼,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2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研究,洪琳,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3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现状研究,汤国英,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4乡村旅游开发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研究——以义乌为例,李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5人才供需平衡促进大学生就业——以嘉兴商贸流通业为例,项捷,嘉兴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6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林海斌,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7就业文化研究——以杭州市为例,陈旦秋,杭州就业管理服务局L2012A038“两创”战略下的绍兴创业型城市建设研究,吴永生,绍兴市就业管理服务局L2012A039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王丁路,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社会保障L2012B001 基于IPD背景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构建中政府责任的研究,张盈,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L2012B002 浙江省水库移民养老问题研究,陈海生,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L2012B003 浙江省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进程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证分析,毛通,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B004 社保基金管理风险控制研究,徐冯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B005 构建农村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研究,郭玲,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B006 基于医疗保险对家庭消费影响研究——以浙江为例,张少华,浙江理工大学L2012B007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徐磊,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2B008 对我国运动员的社会保障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项蔓,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2B009 激励相容约束视角的我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构建,崔庆,浙江外国语学院L2012B010 浙江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孟晋霞,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B011 浙江省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研究报告,朱俊华,浙江鑫旺矿业集团有限公司L2012B012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社区养老保障的优势与发展路径,肖娟,浙江工业大学L2012B013创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工作的思考,吕美忠,东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B014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研究,卢纯佶,东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B015浙江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运行情况研究,方科,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养老保险处L2012B016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及基金平衡研究——以宁波市为例,戚伏堂,宁波市养老保险管理中心L2012B017 对加强社保基金阳光监管的对策研究,杨旭明,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B018 浙江省社会保障“一卡通”应用研究,周翠元,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L2012B019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与城乡居民和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并轨的可行性分析,裘凯音,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3.职业能力建设L2012C001 浙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以萧山地区为例,廖君,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L2012C002基于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杨玉泉,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L2012C003 高等教育国际化视域下的翻译类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胡囡囡,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C004 提升高职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探究,贾丽君,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C005 高职教育区域性技能人才整合开发的系统性研究,陈民,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C006 面向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游戏研究,傅晶,浙江理工大学L2012C007 服务业技能人才专业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为例,林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L2012C008技能与人格培养相融合的高职营销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朱伯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09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研究,颜碧宇,温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0 杭州中小制造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杨国强,杭州市轻工技工学校L2012C011 大学生公共就业培训服务均等化的对策研究,付姝兰,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2 基于群岛新区背景下的舟山海洋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杨奇美,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3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与质量监控研究,林海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4 台州产业结构与高等职业教育结构的互动效应研究,张三,台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5 基于隐性知识管理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研究,夏天,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6 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孙建军,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7 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陈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8 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张启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9 提升职业能力促进技能成才创新培训模式研究,叶旻,浙江公路技师学院L2012C020 城市化进程中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化”的对策研究,张英,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L2012C021 基于职业能力建设探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庄永达,宁波大学L2012C022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以中国美院为例,郁新亚,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3 校企合作视阙下浙江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实践研究,葛军燕,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4以评价为手段的高职综合实践项目化教学质量监控探索,沈建国,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5 基于职业生涯辅导师制度的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韩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6 基于杭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研究,陈立旦,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7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赵艳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8 汽车金融服务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吴庆念,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9 基于校企合作体制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黄象珊,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0 浙江省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汪永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1 职业技能鉴定的探索与实践——以汽车营销员为例,童旭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2 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研究--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方军霞,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C033 产业升级背景下温州市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研究,钟小娜,温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2C034 退役士兵就业能力培养研究——以高职院校为载体,徐娜,温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2C035 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吕凤军,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6 汽车服务企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研究,郭宏伟,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7 基于现代生态学的汽车服务企业高技能人才整体开发研究,张杰,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8 基于以信息化为主线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1320”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孙秋高,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9 保安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构建研究,张绪梁,浙江警官职业学院L2012C040 涉外护理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研究,张艳萍,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1 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培训政策研究,韩娟,浙江财经学院L2012C042 职业素养视角下的窗口行业礼仪培训体系构建研究,张淑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3 浙江省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胡晓敏,浙江工业大学L2012C044 基于“集群效应”的工学结合实效模式构建及运转探索——以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为例,张素颖,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5转型升级背景下浙江高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朱一佳,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L2012C046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潘亚儿,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7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研究,吕杰林,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8 基于胜任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某高职学院餐饮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例,胡叶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9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义乌国际性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佘曙初,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50 体育锻炼行为对职业能力影响研究——以浙江省为例,许锁迪,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2C051 国家新职业标准开发与研究——以龙泉青瓷为例,蔡志阳,丽水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L2012C052 加强本土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和研究,马金德,杭州市余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C053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衢州市为例,王国忠,衢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4.收入分配及劳动关系L2012D001职工收入公平感与组织稳定的结构研究,胡坚,浙江理工大学L2012D002城镇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周琼,绍兴文理学院L2012D003基于财务绩效视角下职业年金DB模式与DC模式比较及应用对策研究,周艳,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2D004基于岗位绩效的劳务派遣工薪酬问题研究,姚钟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05慈善事业在收入分配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吕鑫,浙江工业大学L2012D006最低工资对浙江省农民收入的影响--兼论收入效应的城乡差异,刘恩猛,中国计量学院L2012D007关于基层欠薪防控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余瑞,象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D008劳动关系相关法学概念辨析——以劳动法律关系二元结构为视角,金荣标,浙江丽水广播电视大学L2012D009员工满意视阈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以浙江民营企业为例,邹非,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10浙江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隐性冲突研究——基于员工沉默行为的视角,佟雪铭,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2D011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民营企业员工满意度研究,马正义,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L2012D012浙江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李宏宇,宁波大学L2012D013协商民主视角下劳资利益表达机制研究,封红梅,宁波大学L2012D014构建浙江省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的长效机制研究,边浩毅,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15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与城市融入研究,舒岳,丽水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16浙江省行业劳资集体谈判研究,胡靖春,浙江工业大学L2012D017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支持体系构建研究,徐晋,浙江工业大学L2012D018企业劳动关系动态预警和分级响应机制研究,施卓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19基于社会资本视域的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构策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胡洪彬,浙江旅游职业学院L2012D020民营企业家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理念认知及行为选择——以宁波为例,吴小蕾,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21转型升级背景下浙江服务外包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顾玲妹,嘉兴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22社会责任标准(SA8000)与义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朱简,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23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转向及秩序构建——以浙江省劳资群体性事件为例,宋红岩,浙江传媒学院L2012D024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探索和实践——以慈溪市为例,周干尔,慈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D025加强基层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陈建兴,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D026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情况的调研报告——以衢州市为例,陈连金,衢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资助项目:5.浙江家庭服务业问题研究L2012E001 浙江家庭服务业的需求空间、现实困境、制度安排及发展趋势,徐建军,宁波大学L2012E002 浙江家庭服务业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朱红缨,浙江树人大学L2012E003 浙江省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基本状况研究,赵逸斌,杭州就业管理服务局L2012E004 家庭服务业经营管理模式转型研究 ,方义桂,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2E005 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险权利及其实现--基于杭州家政市场的调查与分析,高周荣,浙江工业大学L2012E006 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劳动权益立法保护模式选择研究,周述荣,嘉兴学院文法学院L2012E007 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素质提升问题研究,于海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E008 浙江发展月嫂服务业的对策研究,胡晓东,杭州市江干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E009 家庭服务业项目开发视域下的体育与健康咨询服务体系构建研究,黄国平,宁波大学L2012E010 京沪家庭服务业发展经验对浙江的启示,严先锋,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二、公共行政和人才人事类(省人科所立项名单)(一)一般项目:1.公共行政管理与公务员队伍建设R2012A001杭州市城乡人力资源一体化开发研究,王加良,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2A002 12333公共服务热线品牌塑造研究,沈珏,杭州市劳动保障咨询服务中心R2012A003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统筹城乡工会帮扶网络研究,薛圣白,杭州市总工会R2012A004 政府化解网络舆情能力研究,刘召靖,浙江工业大学R2012A005 基于心理资本视角的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王尧骏,浙江理工大学R2012A006 高校创业教育社会价值的回归研究,杨勐,浙江理工大学R2012A007 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研究,邬红波,宁波大学R2012A008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研究,郁峰,中国计量学院R2012A009 网络时代的政府公共危机处理能力研究,朱丽峰,浙江传媒学院R2012A010大学校园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以及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裴剑平,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1 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均等化研究,林依娴,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2区域产业结构变迁背景下技术应用型人才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构建,吴佳瑜,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3转型时期政府治理结构变革中的行业协会职能发挥研究,白峰,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2A014 食品安全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朱金福,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5 网络危机传播与地方政府应对策略研究,温敏,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6 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研究,邵阳,温州科技职业学院R2012A017 区域动态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陈亮,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8 科举考试回避制度及其对现代公务员招考的借鉴价值研究,刘希伟,杭州师范大学R2012A019浙江省乡镇公务员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应激励机制的构建,杜熙垚,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20 公务员结构化面试信度实证研究,邵锦平,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人才与人才队伍建设R2012B001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研究,钱逸昀,浙江工业大学R2012B002 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开发模型与实证研究,陈晶晶,浙江工业大学R2012B003 高校校办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人力资本运营研究,郭振华,浙江工业大学R2012B004 促进知识型员工人才队伍稳定的对策研究,邱晓雯,浙江工业大学R2012B005 校企联合培养旅游本科人才的实践研究,宋国琴,浙江工业大学R2012B006 浙江企业家跨国并购能力提升研究,贺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R2012B007 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朱麟飞,浙江理工大学R2012B008 浙江省服装企业版师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夏帆,浙江理工大学R2012B009浙江省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的对策研究,邵慰,浙江财经学院R2012B010高等教育国际化影响企业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包晓峰,浙江传媒学院R2012B011宁波市金融业对英语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分析,罗丽莉,浙江万里学院R2012B012浙江省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章迪平,浙江科技学院R2012B013经管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赵晶,浙江外国语学院R2012B014浙江金融人才需求分析研究,姚星垣,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2B015基于企业需求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唐春宇,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2B016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何学军,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17 转型升级变迁下高技能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陈晓宇,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18 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对我国的启示,王珏,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2B019 浙江国际旅游传播人才需求特征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敬科,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2B020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法与实证研究,丘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2B021 浙江省民航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宋静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2B022 高职院校数字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陈律薇,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23 艺术设计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研究,陈秀,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24 基于创新思维能力与训练基础上的高职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蓝少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25 经济转型期中小科技企业的团队建设研究,黄秋华,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26 产业调整视阈下人才队伍建设实证研究,周鸣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27 创新型高技能人才能力内涵研究,杨侃,浙江艺术职业学院R2012B028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研究,周春芬,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2012B029 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建斌,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30 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郑荷芬,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31 杭州市技能型动漫人才培养研究,黄璐,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32 中高职一体化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王丽霞,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33 淘宝类网商人力资源开发的案例及政策需求研究,江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34 建设义乌国际贸易综合试验区紧缺人才研究,高彩云,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35 双因素理论下海外留学人才价值探究,吕宜之,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2B036 转型升级背景下家族企业接班传承路径研究,李繁,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2B037 基于“双元制”的企业储备人才培养研究郑秧军,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2B038 国际货代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刘淑娟,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39 基于市场需求导向的高技能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刘锋,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40 温州民营制造业企业育人环境研究,王永华,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41 地方本科院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汪浩鸿,嘉兴学院R2012B042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王家庆,嘉兴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43 衢州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下的人才结构优化路径研究,蓝晓宁,衢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44 浙江省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李茂松,绍兴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45 产业结构调整下的人才结构研究,赵益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46 高校人事管理队伍建设中人本思想的研究,陈定樑,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47 浙江中小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与创新研究,许世亮,台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48 新疆少数民族旅游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刘根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49 浙江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及对策研究,邵燕翔,金华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50 金义都市新区人才集聚策略研究,陈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51 改革试点背景下物流人才“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楼前飞,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52 浙江中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策略研究——以浙江省中医院为例,张清阳,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53 浙江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旅游管理为例,赵肖,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3.人事工作与制度改革R2012C001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柳胜伟,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2C002 人事争议仲裁公正性研究,蒋灵峰,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2C003 农业科研人员绩效评价体系研究,黄帼,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结果公示名单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结果公示名单

学生姓名 李牧恬 段二超 陈旦 关飞 林晖 崔静 罗乔慧 吴翔 何鹏鹏 边天剑 尹卫平 陈飞宇 徐颂 陈晓红 李国颖 周洋 李梦媛 吴方振 范舟 徐林 许新 李学骏 庄煜阳 陈圆缘 徐白冰 王秋慧 王国良 王骏 王梓秋 孙英萃 张祎敏 和玉君 张金花 李圣殷 黄亨明 洪美娜 陈立立 王浩炎 成月佳 许欣悦
学生姓名 孙凌霄 夏聪 沙金成 仝塞 孙萍 谷用 陈静 朱程 王兆磊 刘佳兴 李鸿清 印圆圆 陆冉 杨荣慧 肖超 夏岚 张诚成 温开源 陶松男 阳析 罗晨阳 王昊鹏 姚洋阳 周正 周明 陈竹 王丹 卞金梁 陈曦 李奇岚 伍晓燕 吴陈飞 曹润铎 王斌 袁周致远 诸竹君 刘臻晨 史国强 袁宇翔
52 南京大学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一种压力机用新型凸轮控制器电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校园屋顶花园设计探讨—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研发楼屋顶花园为例 基于GSM网络的智能语音家庭助手 Ni-Cu/γ -Al2O3催化剂上月桂腈的加氢性能 基于Android的农产品质量追溯手机客户端软件设计与实现 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桥施工监控技术研究 花语*堂新概念鲜花连锁企业可行性分析报告 基于VERICUT软件的TOROIDAL-LENS透镜的设计与制作 基于工程量计算之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姜黄素α -H取代衍生物合成研究 90“西迹”艺术工作室设计 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物与药品中钻的研究 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改造设计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市场化新路径探索——以湛江模式与太仓模式为例 高速公路3D“虚拟现实”原型系统设计及技术实现 基于BOTDR的高铁声屏障受损监测技术 土钉拉拔机理的理论及试验研究 虚拟网络嵌入算法研究 格物正心——明式家具的再设计 基于能量收集的绿色物联网无线传感技术及其实现 金属基超材料新型单元结构设计 沥青及混合料疲劳自愈特性研究 汽轮机密封内流场及激振力分析与试验研究 Ni辅助化学腐蚀法制备单晶黑硅及其性能研究 电磁矢量传感器MIMO雷达的参数估计 复杂型面电解加工流场仿真与试验研究 航空自组织网络链路稳定性预测研究 基于双级式矩阵变换器的起动/发电系统发电控制策略研究 人行横道智能交通信号灯的关键技术研究 室内复杂曲面的形态设计研究——以某别墅为例 儿茶酚紫基碳纳米管电化学传感器的构筑及其应用 具有可重构行走机构小型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及控制研究 某制导弹药内弹道过程仿真与参数设计 超声臭氧蔬菜清洗机的整机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 钢箱梁疲劳裂纹特征分析及检测技术研究 江苏省外商投资环境评价的实证研究 西南地区极端气象干旱天气系统异常分析 综合GPS和InSAR技术监测地表形变方法研究 利用已知的T-DNA突变体库筛选与基因沉默相关的突变体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数 机 控床
1 数 控机床 的工作 原理 . 1 数控 机床 的工作原 理就是 将加工 过程所需 的各种 操作
大 庆产 业 转 型 的 S OT分 析 矩 阵 W 级指 标 二 级 指标 创 新人 力 三 级 指 标 R D 人 员数 & 科 技创 新 团 队数 R &D机 构 数 科 技 机 构 重 点 实 验 室 数
1 高校科技创 新能 力的构成
高校 科技创 新能 力是指 高校有 目的、有意识 地依靠 自

[ 文章编 号 ]10 — 4 2 (00 1 03 — 2 05 63 2 1 )3 — 13 0 果 ,具 体体 现 为 高 校 科 技 创新 基 础 、知识 创 新 、技 术 创 新 、科技 成果转 化 、创新 人 才培 养 五个 方 面 的指 标 反 映 。 最终构建 了由 5个评 价模块 ( 一级指 标 ) 4个评 价 项 目 、1 ( 二级指 标 ) 3 个 评价 指标 ( 、0 三级 指 标 )构 成 的 高校 科 技创 新能 力量化 综合评 价指标 体 系 ,如下 表所示 。
子分 析法进行 实证 分析 。利用 S S P S软件 ,采 用 F c r a s 模块 对所 选择 的 1 省 市的高校科技 创 新能 力进 行评 价。 at l i o An y s 0个 排名 顺序为 北京 市、上海 市、 江苏省 、浙江省 、 山东省、安徽 省 、黑龙 江省、辽 宁省 、湖 南省 、重 庆市 ,综合得 分 较 高
王艳秋 :基于因子分析 法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 究

理 论研 讨
基 于 因子 分 析 法 的 高校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评 价 研 究
王 艳秋
( 北 石 油 大 学 经 济 管理 学 院 ,黑 龙 江 大庆 13 1 ) 东 6 38

因子分析在社会调查中的实际应用(十)

因子分析在社会调查中的实际应用(十)

因子分析在社会调查中的实际应用社会调查是了解人群行为和态度的重要手段,而因子分析作为一种统计学方法,在社会调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因子分析在社会调查中的实际应用,包括其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案例。

1. 因子分析的基本概念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因子分析的基本概念。

因子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旨在识别一组观测变量之间的潜在结构。

通过因子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变量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因素,从而减少数据维度,简化数据结构。

在社会调查中,常用因子分析来探索人们的态度、价值观、消费偏好等方面的内在结构。

2. 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因子分析常常需要经过一系列步骤。

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变量,这些变量可以是问卷调查中的各个问题,也可以是观测到的行为和表现。

然后,使用适当的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和主轴法。

在得到因子载荷矩阵后,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和旋转,以便更好地理解因子结构。

最后,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进行实际应用和解释。

3. 应用案例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因子分析在社会调查中的应用案例。

在一项关于消费者购物偏好的调查中,研究者收集了一系列关于消费者购物行为和态度的数据,包括对品牌的偏好、购物频率、购物渠道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因子分析,研究者发现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两个潜在因子:品牌忠诚度和购物频率。

这意味着消费者的购物偏好主要受到品牌忠诚度和购物频率这两个因素的影响。

这样的结果对于制定营销策略和促进消费者忠诚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一个案例是关于员工满意度调查的研究。

通过对员工工作环境、薪酬福利、晋升机会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者利用因子分析发现这些变量可以归纳为工作满意度、薪酬福利满意度和晋升机会满意度这三个潜在因子。

这样的结果有助于公司了解员工对工作的整体满意度以及对不同方面的满意度情况,有利于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总结因子分析作为一种统计学方法,在社会调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十七届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竞赛

北京大学第十七届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竞赛

北京大学第十七届“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竞赛
获奖名单
团体奖、优秀组织奖获奖情况
团体一等奖(王选杯):元培学院
团体二等奖(优胜杯):
社会学系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物理学院工学院
光华管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心理学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团体三等奖:
法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基础医学院深圳研究生院
人口研究所信息管理系
历史学系教育学院
政府管理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哲学系
药学院外国语学院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
优秀组织奖:
元培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法学院
光华管理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学院
人口研究所社会学系
信息管理系哲学系
政府管理学院艺术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个人奖获奖情况
优秀指导老师获奖名单(24)
特等奖获奖名单(20)
一等奖获奖名单(29)
二等奖获奖名单(35)
三等奖获奖名单(27)
跨学科奖获奖名单特等奖获奖名单(3)
一等奖获奖名单(5)
二等奖获奖名单(5)
三等奖获奖名单(5)
特别贡献奖获奖名单特等奖获奖名单(6)
一等奖获奖名单(11)
二等奖获奖名单(17)
三等奖获奖名单(21)
鼓励奖获奖名单(13)。

如何利用因子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十)

如何利用因子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十)

因子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多个变量通过某种方式进行组合,从而得到更少的几个因子,这些因子可以解释原始变量的大部分方差。

因子分析在市场调研、心理学、经济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结构。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如何利用因子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 数据收集与准备首先,我们需要收集和准备数据。

假设我们要研究消费者的购物偏好,我们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

问卷中可以包括消费者的年龄、性别、收入水平、购物频率、购物渠道偏好等多个变量。

在收集到数据后,我们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对于一些缺失的数据,我们可以通过插补的方法进行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 因子分析模型的建立在数据准备完毕后,我们可以开始建立因子分析模型。

假设我们有10个变量,我们希望通过因子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潜在联系。

在建立模型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合适的前提检验,确保数据符合因子分析的基本要求。

例如,我们需要检验数据的样本容量是否足够大,以及数据是否满足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如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数据的抽样合理性等)。

## 因子提取与旋转在建立模型后,我们需要进行因子提取和旋转。

因子提取是指通过某种数学方法,将原始变量转化为较少的几个因子。

常见的因子提取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最大方差法、最大似然法等。

在因子提取后,我们还需要进行因子旋转,以便更好地解释因子与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因子旋转方法包括Varimax旋转、Quartimax旋转等。

## 因子解释与名称当我们得到了因子之后,我们需要对因子进行解释和命名。

通过观察因子载荷矩阵,我们可以得出每个因子所代表的含义。

以消费者购物偏好为例,我们可能会得到一些因子,如“价格敏感型”、“品牌追随型”、“线上购物偏好型”等。

这些因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并为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因素探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因素探析

170建筑工程与水利交通建筑工程设计的风险因素分析是建筑工程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分析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因素的因子分析法,并根据建筑工程设计的实际情况加强建筑工程的风险评估能力,逐步实现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的动态管管理,加强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工作,使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一、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因素的因分子分析法研究步骤(一)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因素的设置在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的设置的前期准备阶段,及时与建筑设计工程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监理工程师进行及时的沟通,并严格控制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因素。

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因素变量主要包括设计单位的选择、设计单位的工作管理制度、设计人员的风险意识、设计合同、项目使用的工艺和材料、监理方的责任程度、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市场环境等多种风险因素参数。

(二)研究样本及数据逐步完善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因素参数基本信息,并科学的制定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因素参数表,将建筑设计单位、建筑开发公司、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咨询单位、规划单位等相关意见建议进行有效的整合,保证建筑工程设计风险数据的完整性。

(三)研究方法及思想因子分析法可以对建筑工程设计风险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并能反应出建筑工程设计风险众多因素的表现特征。

因子分析法可以从研究变量的内部关系进行研究,并将大量的变量经过整合之后形成少量的综合因子,由于不同的因子具有不同的特点,因子分析法可以将对不同因子进行科学的统计之后进行有效的分类。

在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因素研究工作中,通过少数因子的方式揭示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因素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提升建筑工程设计的风险评估水平。

二、因子分析法的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因素研究(一)因子分析法适用性检验因子分析法适用性检验是研究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因素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因子分析法适用性检验的方式对样本数据进行检验,并及时的监测样本指标的实际变化情况。

在具体的检验的环节中,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的方式对样本数据进行科学的计算,通过观察自由度与显著水平之间的关系对建筑设计风险参数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建筑设计风险参数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为开展因子分析法提供了依据[1]。

基于SD法的街道空间活力评价研究

基于SD法的街道空间活力评价研究

基于SD法的街道空间活力评价研究一、本文概述街道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交通往来的基本功能,更是城市文化、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聚集地。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街道空间的活力与品质逐渐成为评价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因此,对街道空间活力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引入SD法(语义差异法)这一心理学研究方法,构建街道空间活力评价体系,为城市规划和街道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本文首先对街道空间活力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街道空间活力评价的研究现状,分析现有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引入SD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接着,结合SD法的理论框架和街道空间的特点,构建街道空间活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物质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活动和公共安全等多个方面。

在评价模型的构建过程中,本文将运用SD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得分。

本文将注重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所构建的街道空间活力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街道空间活力的评价结果,探讨影响街道空间活力的关键因素,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城市规划和街道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城市街道空间的活力提升和品质改善。

二、文献综述街道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力评价一直是城市规划与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推进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升,街道空间活力评价研究愈发受到关注。

本文基于SD法(Semantic Differential法)对街道空间活力评价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剖析街道空间活力的影响因素与评价机制。

在文献综述部分,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街道空间活力评价的相关研究。

国外研究起步较早,主要从城市设计、环境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对街道空间的活力进行了深入探讨。

“疗愈景观设计”文件文集

“疗愈景观设计”文件文集

“疗愈景观设计”文件文集目录一、基于心理学的校园疗愈景观设计策略研究二、大学校园心理疗愈景观设计研究三、养老社区艺术疗愈景观设计研究四、基于自然因子疗法的疗愈景观设计研究五、浅谈园艺疗法与康复疗愈景观设计探索六、基于医养结合的适老性疗愈景观设计研究以兰州新区源意康养中心项目为例基于心理学的校园疗愈景观设计策略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

特别是在校园环境中,学生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如学业、人际关系等,因此,构建具有疗愈性质的校园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校园疗愈景观设计策略。

校园疗愈景观是指通过景观设计来缓解学生们的心理压力,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场所。

这些景观应具备宁静、舒适、安全等特征,以及能提供冥想、放松心情的功能。

通过采用植物造景、水景设计等方式来营造宁静的环境。

例如,使用绿植来隔离噪音,利用水景来平静心情。

这些元素可以帮助学生们从繁忙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放松。

舒适的座椅和充足的阳光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温暖和舒适。

座椅的设计也可以让学生们有足够的支撑,便于他们在景观中休息和放松。

安全的空间可以让学生们感到安心。

例如,设置围合的座椅区、安全的步行道等,这些都能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安全的氛围。

在校园景观中设置冥想区,可以让学生们在特定的区域里静心思考、冥想。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

自然元素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例如,设置花园、草坪、树林等自然景观,可以让学生们与自然亲近,从而帮助他们释放压力。

基于心理学的校园疗愈景观设计策略旨在通过景观设计来缓解学生们的心理压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通过创造宁静的环境、提供舒适的座椅和充足的阳光、设置安全的空间、设置冥想区以及引入自然元素等多种手段,可以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舒适、安全、宁静的校园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可以放松心情、减轻压力,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在未来的校园设计中,应更多地疗愈景观的设计和应用,以便为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寻找失落的空间——三峡大学校园空间再设计研究

寻找失落的空间——三峡大学校园空间再设计研究

寻找失落的空间——三峡大学校园空间再设计研究高佩琳;武思标;张洋【摘要】该文首先阐述了失落空间的概念,并说明了失落空间对于人的影响,作者通过对三峡大学校园这一载体进行研究分析,从历史沿革的角度找出了校园失落空间产生的起因,分别从建筑内部空间、建筑外部空间、广场和林荫路三个方面,深刻剖析了失落的原因,并针对于失落空间的再设计进行了探讨,力求对失落空间进行改造以使其重获生机,让物质空间、校园生活和人文脉络得到融合,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4页(P66-69)【关键词】失落的空间;消极空间;空间重构【作者】高佩琳;武思标;张洋【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4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城镇建设速度也随之放缓,从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从盲目扩张转向精明增长,将是未来城镇建设的主旋律,城市空间如何再次开发,激发出城市新活力,将会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高校作为学生面向社会舞台的最后一道帷幕,应该不断挖掘自身价值,更好地为祖国输送优秀人才。

然而,一些高校的校园空间环境并不能与本身职能相适应,形成了一些失落的空间,制约了学生多方面发展。

因此,校园空间需要通过再设计来挖掘附加价值,营造促进交往的交流空间,激发校园新活力。

“失落的空间”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罗杰・特兰西克提出的,在他的《寻找失落空间》中指出“失落空间是令人不愉快、需要重新设计的反传统的城市空间,对环境和使用者而言毫无益处;它们没有可以界定的边界,而且未以连贯的方式去连接各个景观要素。

”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提出,当沿着棋盘状道路布置建筑时,全都成为了阳角空间,形成要把人挤出去似的非人性城市空间,相反,用阴角空间可以创造出一种把人拥抱在里面的温暖、完整的城市空间。

由此可见,空间深刻地影响着人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大学校园广场空间活力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大学校园广场空间活力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 建立指标体系:根据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确定大学校园广场空间活力的相关指标,例如人流量、绿化率、设施配备等。

2. 数据收集和处理:对所选的大学校园广场进行实地调查,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如数据清洗和缺失值填补。

3. 因子分析:利用因子分析法,将相关指标进行聚类,得出大学校园广场空间活力的相关主因子。

4. 结果分析:对因子分析得出的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进一步深化理解大学校园广场空间活力的内在因素和机理。

5. 结论阐述:在以上基础上,总结研究成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提高大学校园广场空间活力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